一、基于ADO技术的XML数据交换(论文文献综述)
许世璞[1](2019)在《基于MBD的三维装配工艺信息集成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装配工艺信息贯穿于产品的生产全周期,在产品研发制造过程中,如何实现工艺信息的准确、及时、完整的传递和表达,以及如何实现对工艺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一直是机械制造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目前数字化管理系统已经在各企业进行推广,但其并没有全面地解决装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本文采用MBD技术,实现产品零部件装配工艺设计过程中信息的及时传递和管理,减少产品的制造和装配时间,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针对企业在产品装配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应用需求,开展了基于MBD的三维装配工艺信息集成技术的研究,并设计开发了原型集成系统。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对MBD技术、装配工艺信息建模技术及工艺数据管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阐明目前装配过程存在的问题。2.研究了基于MBD的三维装配工艺信息建模方法。阐述了基于模型定义技术在产品生产装配时的重要性。从装配工艺信息的组成、表达方式和层次划分三个方面对装配工艺信息模型进行分析,并根据装配工艺二维图纸所包含信息,依照相关标准,构建了基于MBD的三维装配工艺信息模型。3.研究了三维装配工艺信息的储存管理。通过对工艺信息管理的需求、各类工艺信息储存管理的方式和数据库储存管理的分析,根据E-R关系模型以及数据表之间的耦合关系,设计各类三维装配工艺信息储存进SQL数据库的具体方法,提高了装配工艺信息的管理水平。4.设计开发了基于MBD的UG三维装配工艺设计系统。通过对设计系统的现状分析,了解现有系统的不足,利用UG二次开发技术,结合三维装配工艺模型里面所包含的信息,在UG中开发出针对产品的模型管理模块、设计信息生成模块和工艺信息生成等模块。5.对数字化装配管理系统进行分析,构建了装配工艺设计管理模块,并通过SQL数据库与三维装配工艺设计系统进行集成。运用ADO技术实现了 UG和SQL数据库的访问连接,利用JDBC技术实现了数据库和装配管理模块的连接,并结合实例对该集成系统进行了验证。
刘洋[2](2017)在《ADO技术在XML数据库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XML是可扩展标记的语言形式,用户可以对自己标记的语言进行定义与更改。当前在ADO.NET框架中的大多数应用,都利用XML数据库完成信息的处理与交换活动。ADO技术是基于Microsoft.NET系统的COM组件库,它有着一套完整的资料存取与使用流程,构筑了数据访问与交换的结构框架。笔者主要对ADO技术在XML数据库信息处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分析ADO技术的数据访问模型、管理系统等,提出ADO技术在XML数据库中的建立方案。
余青[3](2013)在《基于ADO技术的XML数据库信息处理综述》文中指出XML语言已经成为Internet信息发布标准和标识技术之一,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XML语言可以有效的实现系统数据跨平台交换,通过对ADO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XML在WEB数据交换的新型模型。
王开丽[4](2011)在《基于自动生成XML的动态图形界面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平台和图形用户界面技术的的迅速发展及普及,图形界面(GUI)已经成为广大用户和企业一致关注的焦点,主要基于其操作直接、用户可控、界面定制、信息反馈、界面一致性和工具开放等基本特性。本论文主要致力于对自动生成XML的动态图形界面进行设计与研究,通过ASP和ADO技术实现XML自动生成设计为轻量级Swing组件创建图形界面提供技术平台支持。本文首先介绍了图形用户界面GUI的背景知识及现状,其次描述了XML技术规范和相关概念,并深入讨论了运用ADO技术从数据库读取数据信息和由ASP技术自动生成XML等方面的知识,研究了MySQL数据库的存储技术和相应的实现方法。再次,对轻量级Java Swing组件构建图形界面的各个接口和方法做了介绍和分析。第三,主要对基于XML技术的图形界面设计所运用到的相关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并介绍和研究了动态配置图形界面的优势及其跨平台性。第四,基于需求分析,对图形界面设计的整体构架进行设计和描述,以流程图以及关键代码对图形界面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并予以实现。第五,主要阐述了对图形界面的功能测试,通过其在医疗管理系统中的良好应用验证基于自动生成XML的动态图形界面能快速有效的融入软件系统开发,提高工作效率和用户可控性,为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技术平台支持。综合本论文的工作,基于XML的动态图形界面对于软件界面的开发与系统的支持还是十分出色的。当然,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该图形界面的设计和应用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成,但希望本文能给后期工作者一些启迪。
王芳[5](2009)在《基于XML的异构数据交换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Internet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数据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数据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在选择数据处理系统时存在各种差异,使得数据源千差万别,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异构数据库环境,如何共享这些异构数据成为人们面临的一大难题。XML技术一经出现就在异构数据交换方面显示了强大的力量,迅速成为一个与平台无关、与厂商无关的数据格式标准,克服了EDI等传统数据交换技术具有的格式不灵活、成本昂贵、交互性差等缺点。本文应用XML技术建立了数据交换的模型,采用XML文档作为数据交换的载体,并设计了基于XML文档格式的交换规则字典,将其与事先定义好的转换规则共同约束转换的过程,很好的解决了转换过程中存在的结构冲突、语义冲突等问题。论文对数据库模式与XML模式的双向转换规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象树的改进的映射方法。通过对象树确定了XML文档与数据库模式在数据结构上的映射关系,保证了模式映射过程中数据结构的正确性,完整地保留了关系模式中主键、外键、数据类型以及默认值等语义约束条件。论文还建立了数据库数据与XML文档、数据库数据类型与XML Schema数据类型二个方面的映射规则。最后利用一个数据库实例,对关系数据库与XML Schema文档之间的双向映射过程进行了详细解释。
时贵英,吕洪涛[6](2009)在《可扩展异构数据交换系统的研究及实现》文中指出异构数据交换是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传统的数据交换工具只是局限于具体数据库转换的问题,采用ADO技术连接数据库,以XML文件作为数据交换的中间格式,通过映射建模,较好的解决了传统的异构数据交换存在的缺乏扩展性、通用性的问题。
杨萌[7](2009)在《基于CIM模型企业电网分析平台数据库及数据接口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型企业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是企业生产的保证。开发针对大型企业电网的分析服务软件,帮助企业电网运行人员在企业电网运行出现问题时,能得到及时的分析解决,供电系统正常运行时,能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有效的提供企业电网供电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研究开发企业电网具有开放性、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的分析平台,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系统电网模型基于IEC61970-301标准建立,文中首先对公共信息模型CIM进行了分析总结,概述使用CIM建模方法和如何根据实际应用对CIM进行扩展,对系统所要运用的CIM中的包进行了总结。然后,采用CIM中电网拓扑的定义方法,进行了电网拓扑分析的研究,在完成了电网静态拓扑和动态拓扑跟踪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零序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并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以CIM为原数据模型完成了系统服务器端数据库的建立,同时为了满足系统之中实时数据和关系数据之间数据传输的需要,开发了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接口。最后,在研究了如何利用CIM RDF Schema定义XML文档,使用XML文档表达CIM模型数据之后,利用DOM接口模型,完成了系统的XML文档解析接口,用XML文档实例进行解析后,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陈青松[8](2009)在《面向离散制造业的数据集成平台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已从单元系统应用逐步走向集成化应用。传统点对点数据集成模式已满足不了当今制造业信息化所面临的复杂多系统集成的需求。而国外的集成平台产品功能虽然强大,但应用成本高,国内中小型离散制造业企业难以承受。国内虽然也出现了很多集成平台产品,但是针对离散制造业的CAX/PDM/ERP系统的数据集成平台还很不成熟。因此研究面向国内离散制造业CAX/PDM/ERP系统的数据集成平台,将有助于促进离散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本文分析了数据集成平台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阐述了目前数据集成平台所面临的问题,论述了离散制造业数据集成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研究了异构数据集成方法。提出了一个具有高度通用性和可扩展性的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模型,研究了XML与关系数据库的映射、异构数据存取方法,对比分析了各种数据集成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CORBA分布式系统集成体系结构,并作为集成系统开发的指导标准,基于该标准的集成平台既能实现异构数据的透明操作和无缝集成又具有良好的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基于以上开发集成系统的指导模型和体系结构,本文以制造业应用软件CAX、PDM、ERP系统为例,分析了这些应用系统的集成数据需求和数据结构,并探讨了集成数据与XML文档的转换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使用适配器、数据库访问和系统安全等关键技术开发出了基于XML数据总线的CAX/PDM/ERP系统的数据集成平台原型系统,实现了CAX、PDM、ERP之间的数据共享和集成。最后通过CAXA与MITPDM和Solidworks与MITPDM集成实例,展示了基于XML数据总线的数据集成运作流程,同时验证了数据集成平台的可行性和可用性。
蔡瑾[9](2009)在《组合夹具元件库集成建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Computer-aided Fixture Design,CAFD)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交互式CAFD系统,基于成组技术(GT-based)和基于知识(Konwledge-based)的CAFD系统,以及以产生夹具构形设计结果为目的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系统。这种发展历程对于夹具设计过程的自动化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信息交互越来越频繁,CAFD技术在不同CAD平台的应用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在对夹具CAD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大部分CAFD系统局限于某一特定CAD平台而难以在异构平台应用的缺陷,根据企业对CAFD系统不同平台应用的需求,提出了以面向对象方法为核心的组合夹具事物特性表和XML的集成建模方法,建立了组合夹具元件库管理系统的集成模型,实现了CAFD系统在异构CAD平台的应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从企业应用和客户需求出发,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对组合夹具元件库管理系统的问题域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系统参与者和系统边界,建立了系统需求模型的UML用况图,基本模型的类图和类层次结构,并通过建立辅助模型详细描述了系统的活动流程,用于对系统对象中的操作建立模型,完成了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组合夹具元件库管理系统集成模型的设计。(2)在系统数据描述方面,采用基于事物特性表的建模方法,提取组合夹具元件和典型结构中的特性数据组成事物特性表的列,并按照数据存储方式的不同采用层次描述方法。夹具的事物特性表数据建模方法为夹具数据的描述和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基于主模型的组合夹具的构形设计要求。(3)在夹具信息异构平台传输环节,采用了基于XML的模型构建方法,建立了夹具元件的XML描述规则,并将事物特性表中CSG造型过程的体素和特征信息按照一定的机制映射到XML文件中,XML以其可扩展性,高度结构化,便于网路传输以及平台无关性等特点为组合夹具的Web和异构平台应用提供了保障和可能。(4)在对组合夹具元件库管理系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语言VC++和.NET开发平台,以及SQL Server和ADO数据库编程等软件工具,完成了事物特性表数据管理,XML数据描述,事物特性数据与XML数据的映射,实现了组合夹具元件库管理系统主体架构的设计功能。(5)对UG,AutoCAD以及ACIS的二次开发技术以及DOM解析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不同平台所提供的二次开发工具及其所提供的丰富的类和造型函数和XML解析技术,开发了基于上述三种不同CAD平台下的接口子系统,实现了在异构CAD平台下的夹具图形重绘,为未来组合夹具元件库系统在异构CAD平台下的拼装提供了数据来源和保障。(6)设计了组合夹具元件库管理系统的整体用户界面,方便用户对组合夹具元件库中的夹具元件和典型结构等进行快速浏览和查询,并提供用户尺寸定制工具来实现用户定制夹具的需求,还可以对所选择的夹具生成异构平台所需的XML文档。
王仕福[10](2008)在《基于XML的异构数据交换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传输速度的大幅度提高,基于Internet的应用也越来越丰富。在众多的应用技术中,电子数据交换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蓬勃发展中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重要手段。扩展标记语言(XML)为实现安全、高效的电子商务提供了一种开放的标准,它解决了传统数据交换的一些弱点,将中小企业带入到电子商务之中。使用XML结构化的数据可以从商业规范和表现形式中分离出来,非常便利地进行交换和处理。所以它一经出现就成为新一代数据交换的标准。XML为本地信息管理系统和基于WEB的应用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接口,但由于纯XML数据库技术还很不成熟,大部分数据都保存在关系数据库中,所以,解决XML数据和关系数据的对应关系就成为XML应用于数据交换的基础。本文首先剖析了传统数据交换的弱点,并具体地阐述了XML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分析了XML应用于数据交换的好处;然后,介绍了相关的XML技术标准,包括XML标准体系、XML数据模式、XML数据模型和XML编程接口;同时,介绍了数据交换的理论知识;紧接着,重点讨论了XML数据和关系数据的转换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实例及扩展SQL和基于RXL语言的转换算法;最后,采用XML作为解决方案,结合ADO和DOM设计了一种三层数据交换模型。
二、基于ADO技术的XML数据交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ADO技术的XML数据交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MBD的三维装配工艺信息集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MBD技术 |
1.2.2 装配工艺信息建模技术 |
1.2.3 装配工艺数据管理技术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章节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基于MBD的三维装配工艺信息建模 |
2.1 引言 |
2.2 采用MBD技术的优势 |
2.3 三维装配工艺信息的表达 |
2.3.1 UG NX三维标注介绍 |
2.3.2 装配信息的表达 |
2.4 三维装配工艺信息建模 |
2.4.1 三维装配工艺信息的组成 |
2.4.2 基于MBD的三维装配工艺信息模型 |
2.4.3 装配工艺信息的分层描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三维装配工艺信息储存管理技术 |
3.1 引言 |
3.2 三维装配工艺信息分析 |
3.2.1 装配工艺信息的管理需求分析 |
3.2.2 工艺信息产生阶段分析 |
3.2.3 装配工艺信息管理要求 |
3.3 装配工艺信息的数据库分析 |
3.3.1 ADO技术 |
3.3.2 实体-联系模型 |
3.3.3 数据库关系分析 |
3.4 三维装配工艺信息集成管理 |
3.4.1 三维装配工艺信息集成接口 |
3.4.2 基于SQL数据库的工艺信息管理 |
3.5 小结 |
第4章 基于MBD的UG三维装配工艺设计系统开发 |
4.1 引言 |
4.2 三维装配工艺设计系统的分析 |
4.2.1 三维装配工艺设计系统的现状 |
4.2.2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分析 |
4.3 系统总体设计 |
4.3.1 系统框架的设计 |
4.3.2 系统处理流程 |
4.4 系统菜单的设计 |
4.5 系统的开发实现 |
4.5.1 模型管理模块的开发与实现 |
4.5.2 零部件设计模块的开发与实现 |
4.5.3 装配工艺信息模块的开发与实现 |
4.6 小结 |
第5章 三维装配工艺设计管理模块的开发与集成 |
5.1 引言 |
5.2 管理模块开发关键技术分析 |
5.3 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5.3.1 系统结构设计 |
5.3.2 系统处理流程 |
5.3.3 系统的实现 |
5.4 系统的集成 |
5.4.1 系统集成的分析 |
5.4.2 系统集成的总体架构 |
5.5 原型系统的实现 |
5.6 实例验证 |
5.7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
(2)ADO技术在XML数据库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XML语言技术的介绍 |
1.1 XML可扩展语言 |
1.2 XML的数据储存机制 |
2 ADO技术体系结构 |
3 XML数据交换模型构成原理 |
4 ADO技术在XML数据库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案例 |
5 结语 |
(3)基于ADO技术的XML数据库信息处理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ADO技术分析 |
2 XML的数据存储机制 |
3 基于ADO技术与XML构成的数据交换分析 |
4 基于ADO技术的XML数据交换的实现 |
4.1 数据交换的功能实现 |
4.2 数据交换实现的过程分析 |
5 小结 |
(4)基于自动生成XML的动态图形界面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课题来源 |
1.2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1 GUI 产生的背景 |
1.2.2 XML 技术研究背景 |
1.2.3 基于XML 的GUI 技术发展与应用 |
1.2.4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3 论文课题的国内外现状 |
1.3.1 目前国内外Java GUI 发展现状研究 |
1.3.2 目前国内外有关XML 界面设计的现状 |
1.4 论文课题的主要工作目标 |
1.4.1 论文课题的主要工作 |
1.4.2 论文课题的关键技术和技术难点 |
1.4.3 论文课题最终的目标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背景知识 |
2.1 XML 应用开发技术 |
2.1.1 XML 概念及特点 |
2.1.2 XML 文档生成结构 |
2.1.3 XML 在互联网中的应用 |
2.2 Java Swing 组件分析与研究 |
2.2.1 Java Swing 的原理和特点 |
2.2.2 Swing 类的架构 |
2.2.3 Swing 的GUI 模型 |
2.2.4 Swing 容器的组件添加技术 |
2.3 DOM4J 解析技术研究 |
2.3.1 DOM4J 概念 |
2.3.2 DOM4J 解析技术 |
2.4 小结 |
第三章 图形界面系统技术分析 |
3.1 技术分析 |
3.1.1 XML 应用开发技术 |
3.1.2 由ASP 动态生成XML 文档 |
3.1.3 轻量级Java Swing 组件技术 |
3.1.4 DOM4J 解析技术 |
3.2 动态配置图形界面的优势 |
3.2.1 动态配置图形界面的必要性 |
3.2.2 动态配置机制的设计 |
3.3 图形界面的跨平台性研究 |
3.4 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图形用户界面需求分析 |
4.2 系统的软硬件环境 |
4.2.1 系统硬件平台 |
4.2.2 系统软件平台 |
4.2.3 开发工具 |
4.3 图形化用户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
4.3.1 图形界面的整体架构设计 |
4.3.2 数据信息存储管理功能模块设计和实现 |
4.3.3 XML 自动生成功能模块设计和实现 |
4.3.4 图形界面开发功能模块设计和实现 |
4.3.5 XML 解析及数据信息传输功能模块设计和实现 |
4.3.6 图形界面程序运行jar 包 |
4.4 小结 |
第五章 项目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测试目标 |
5.3 测试结果 |
5.3.1 测试图形用户界面的显示功能 |
5.3.2 测试数据信息的配置功能 |
5.3.3 测试XML 文档的生成功能 |
5.3.4 测试图形界面在Linux 下的正确显示 |
5.3.5 测试图形界面在医疗管理系统下的应用 |
5.4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系统的应用情况 |
6.3 研究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基于XML的异构数据交换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
1.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异构数据库及XML 的相关技术基础 |
2.1 异构数据库系统 |
2.1.1 异构数据库的分类 |
2.1.2 异构数据库集成的主要问题和技术 |
2.1.3 异构数据库系统的数据交换 |
2.2 XML 的相关技术简介 |
2.2.1 XML 文档结构 |
2.2.2 DTD 与 XML Schema |
2.2.3 XPath 和 Xquery |
2.2.4 XML 数据模型特点 |
2.2.5 XML 编程接口 |
2.2.6 XML 的优越性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据交换系统概述 |
3.1 数据交换系统的研究现状 |
3.2 数据交换内容 |
3.3 数据交换过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关键技术及主要模块设计与实现 |
4.1 数据交换系统总体结构 |
4.2 数据连接与访问 |
4.3 交换规则模块设计 |
4.3.1 交换规则的配置 |
4.3.2 交换规则的设计原理 |
4.4 模式映射模块 |
4.4.1 基本映射算法 |
4.4.2 表结构映射 |
4.4.3 表语义映射 |
4.4.4 数据格式映射 |
4.4.5 XML 到数据库的映射 |
4.5 XML 文档解析 |
4.6 安全策略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关系数据库和XML 文档映射的实现 |
5.1 关系模式到XML 模式的映射实现 |
5.1.1 数据库结构 |
5.1.2 映射过程 |
5.2 XML 模式到关系模式的映射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基于CIM模型企业电网分析平台数据库及数据接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开发大型企业电网分析平台的目的及意义 |
1.1.1 开发通用分析软件的意义 |
1.1.2 开发大型企业电网分析平台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CIM 模型的应用现状 |
1.2.2 电力系统分析软件的研究现状 |
1.3 企业电网分析平台基本架构 |
1.3.1 企业电网分析平台设计原则 |
1.3.2 系统的模式 |
1.3.3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
1.3.4 系统中数据库、模块及接口的作用 |
1.4 本论文研究重点 |
2 公共信息模型构成及扩展应用 |
2.1 IEC-61970 系列标准 |
2.2 公共信息模型CIM |
2.2.1 CIM 模型规范 |
2.2.2 CIM 模型包 |
2.3 企业电网分析平台中应用到的CIM 包 |
2.4 类和类之间的关系 |
2.4.1 继承关系 |
2.4.2 关联关系 |
2.4.3 聚集关系 |
2.5 CIM 模型的实例和相应的扩展 |
2.5.1 CIM 模型的实例 |
2.5.2 CIM 模型的扩展 |
2.6 小结 |
3 CIM 模型下的企业电网拓扑跟踪分析 |
3.1 企业电网拓扑模型 |
3.1.1 企业电网的电气关系 |
3.1.2 基于CIM 模型的网络拓扑模型 |
3.2 网络拓扑分析 |
3.2.1 拓扑分析方法 |
3.2.2 静态拓扑和动态拓扑分析 |
3.3 零序网络拓扑分析 |
3.3.1 序网络 |
3.3.2 零序等值网络 |
3.4 零序网络拓扑分析实现方法 |
3.5 算例分析 |
3.6 小结 |
4 基于CIM 模型的分析平台数据库设计 |
4.1 数据库模型分析 |
4.1.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4.1.2 CIM 数据库设计 |
4.2 企业电网分析平台关系数据库建立 |
4.2.1 数据库主键生成原则 |
4.2.2 对象模型继承关系映射 |
4.2.3 关联关系映射 |
4.3 小结 |
5 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接口 |
5.1 实时数据库 |
5.2 ADO 接口技术 |
5.3 实时数据库与服务器数据库接口 |
5.3.1 接口中的字段和属性映射实现 |
5.3.2 接口中关系映射实现 |
5.4 小结 |
6 系统的CIM/XML 解析 |
6.1 XML 语言 |
6.1.1 XML 文档和语法 |
6.1.2 文档类型定义(DTD)和文档类型模型(XML Schema) |
6.1.3 资源描述框架(RDF) |
6.2 CIM RDF Schema |
6.3 文本对象模型DOM |
6.3.1 DOM 树 |
6.3.2 DOM 的四个基本接口 |
6.3.3 DOM 的应用 |
6.4 系统基于DOM 的CIM/XML 解析接口实现 |
6.5 CIM/XML 解析接口验证试验 |
6.6 小结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面向离散制造业的数据集成平台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数据集成平台内涵 |
1.2.1 数据集成内涵 |
1.2.2 集成平台内涵 |
1.3 数据集成平台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
1.3.1 数据集成平台发展历程及现状 |
1.3.2 数据集成平台存在的问题 |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4.1 课题来源 |
1.4.2 课题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1.6 本章小结 |
2 数据集成业务建模 |
2.1 数据需求分析 |
2.2 数据集成的数据模型 |
2.2.1 集成平台数据模型特点 |
2.2.2 数据集成平台数据模型与关系型数据库的映射 |
2.2.3 基于XML 数据集成的优势 |
2.3 数据集成模式 |
2.3.1 数据联邦模式 |
2.3.2 数据复制模式 |
2.3.3 基于接口的数据集成模式 |
2.4 数据集成业务模型 |
2.4.1 集成数据的数据结构分析 |
2.4.2 数据集成业务建模 |
2.5 本章小结 |
3 数据集成平台总体设计 |
3.1 数据集成平台的体系结构 |
3.1.1 数据集成平台应用体系结构 |
3.1.2 数据集成平台软件结构 |
3.2 数据集成平台架构 |
3.2.1 数据集成平台业务架构 |
3.2.2 数据集成平台的技术架构 |
3.3 数据集成平台的功能设计 |
3.4 数据集成平台的数据库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实现数据集成平台的关键技术 |
4.1 数据交换格式-XML 相关技术 |
4.1.1 XML 概述 |
4.1.2 XML 技术分类 |
4.2 数据集成平台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
4.2.1 数据库访问技术概述 |
4.2.2 数据库访问技术的对象模型 |
4.2.3 数据库访问技术的编程模型 |
4.2.4 Visual C++中数据库访问技术实现 |
4.3 适配器技术 |
4.3.1 适配器实现形式 |
4.3.2 适配器的组织结构 |
4.3.3 适配器开发技术 |
4.4 数据集成平台的应用安全技术 |
4.4.1 安全技术 |
4.5 本章小结 |
5 数据集成平台的实现与应用 |
5.1 数据集成平台的开发环境 |
5.2 数据集成平台功能模块实现 |
5.2.1 集成数据在XML 文档中的结构和对应字段设置 |
5.2.2 字段映射协议配置 |
5.2.3 适配器管理 |
5.2.4 集成数据管理 |
5.2.5 用户管理 |
5.2.6 系统管理 |
5.3 应用实例 |
5.3.1 CAXA 与MITPDM 数据集成 |
5.3.2 SolidWorks 与MITPDM 数据集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组合夹具元件库集成建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CAFD 技术概述 |
1-3 CAFD 研究背景 |
1-3-1 国外CAFD 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内CAFD 的研究现状 |
1-3-3 CAFD 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趋势 |
1-4 异构CAD 数据交换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
1-4-1 CAD 数据交换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2 标准件库的研究进展 |
1-4-3 组合夹具异构CAD 系统的数据交换 |
1-5 基于TRIZ 进化路线的夹具技术发展方向的印证和预测 |
1-5-1 TRIZ 进化理论 |
1-5-2 基于TRIZ 的夹具技术进化路线分析 |
1-5-3 TRIZ 对夹具技术发展进化趋势的贡献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1-6-1 论文课题来源、研究背景及意义 |
1-6-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6-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组合夹具元件库管理系统的集成建模方法 |
2-1 面向对象方法及统一建模语言 |
2-1-1 面向对象方法概述 |
2-1-2 统一建模语言(UML) |
2-2 面向对象的分析(OOA) |
2-3 面向对象的组合夹具需求分析和系统分析 |
2-3-1 组合夹具需求分析模型的构建 |
2-3-2 组合夹具元件库管理系统基本模型的构建 |
2-4 组合夹具元件库管理系统类架构及OOD 实现 |
2-4-1 组合夹具系统类结构定义 |
2-4-2 辅助模型的建立 |
2-4-3 面向对象的设计(OOD) |
2-5 组合夹具元件库管理系统集成建模技术 |
2-5-1 组合夹具元件库管理系统集成模型的构建 |
2-5-2 集成模型中各子模型的实现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组合夹具的事物特性表数据建模方法 |
3-1 事物特性表技术 |
3-1-1 事物特性表技术简述 |
3-1-2 事物特性表的定义、格式和应用 |
3-1-3 组合夹具的发展过程及分类 |
3-1-4 事物特性表技术在组合夹具元件库中的应用 |
3-2 组合夹具元件事物特性数据库 |
3-2-1 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的SQL 数据库 |
3-2-2 基于Visual C++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
3-2-3 组合夹具事物特性的确定方法 |
3-3 基于事物特性表的组合夹具多层次模型的构建 |
3-3-1 部件层次主模型的构建方法 |
3-3-2 零件层次主模型的构建方法 |
3-3-3 零件层次主模型构建实例 |
3-3-4 基于主模型的组合夹具构形设计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组合夹具的 XML 数据建模方法 |
4-1 CAD 数据交换技术 |
4-1-1 CAD 数据交换技术的应用 |
4-1-2 用于数据交换的中性接口 |
4-1-3 传统CAD 数据交换技术存在的问题 |
4-1-4 CAD 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 |
4-2 XML 及图形数据建模 |
4-2-1 XML 定义及应用领域 |
4-2-2 XML 在机械CAD 数据交换中的应用 |
4-2-3 三维几何造型技术概述 |
4-2-4 基于CSG 的图形数据建模方法 |
4-3 基于XML 的组合夹具数据建模方法 |
4-3-1 图形信息的XML 描述 |
4-3-2 组合夹具数据模型的内容 |
4-3-3 组合夹具数据模型的定义 |
4-3-4 事物特性数据与XML 层次结构的映射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 XML 的异构 CAD 平台接口技术的开发 |
5-1 UG 系统接口的开发 |
5-1-1 UG 及UG/Open 开发工具 |
5-1-2 UG/Open API 及在本文中的应用 |
5-2 AutoCAD 系统接口的开发 |
5-2-1 AutoCAD 二次开发工具概述 |
5-2-2 ObjectARX 简介及在本文的应用 |
5-3 ACIS 系统接口的开发 |
5-3-1 ACIS 简介 |
5-3-2 ACIS 接口和功能简介及在本文的应用 |
5-4 基于XML 的组合夹具CAD 接口系统的开发 |
5-4-1 XML 解析器(Parsing)简介 |
5-4-2 基于XML 的接口子系统的整体架构 |
5-4-3 组合夹具的XML 文件解析 |
5-4-4 CAD 图形的生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组合夹具元件库管理系统的实现 |
6-1 研究基础 |
6-2 组合夹具元件库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 |
6-3 组合夹具元件库管理系统原型 |
6-4 基于XML 的异构CAD 接口系统运行实例 |
6-4-1 基于XML 的AutoCAD2004 系统接口子系统 |
6-4-2 基于XML 的UG 系统接口子系统 |
6-4-3 基于XML 的ACIS 系统接口子系统 |
6-4-4 典型结构的重绘过程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的研究成果 |
7-2 本文的创新点 |
7-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10)基于XML的异构数据交换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EDI |
1.1.2 Internet EDI |
1.1.3 标识语言及其对数据交换技术的影响 |
1.2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1.2.1 课题来源 |
1.2.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XML 及其相关技术概述 |
2.1 XML 技术 |
2.2 XML 标准体系 |
2.3 XML 数据模式 |
2.4 XML 数据模型 |
2.5 XML 编程接口 |
2.6 XML 应用领域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数据交换理论研究 |
3.1 数据交换的概念 |
3.2 数据交换的内容 |
3.2.1 数据发布 |
3.2.2 数据集成 |
3.2.3 交易自动化 |
3.3 数据交换过程 |
3.3.1 数据提取 |
3.3.2 数据转换 |
3.3.3 数据传输与接收 |
3.4 数据交换的安全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XML 文档与关系数据的相互转换 |
4.1 XML 与数据库的关系 |
4.2 XML 数据库简介 |
4.2.1 纯XML 数据库 |
4.2.2 XML 使能数据库 |
4.3 关系数据到XML 文档的转换 |
4.3.1 基于SQL 的语言描述及其转换技术 |
4.3.2 RXL 语言及其实现技术 |
4.4 XML 文档的关系存储 |
4.4.1 模型映射 |
4.4.2 结构映射 |
4.5 数据库对XML 的支持 |
4.5.1 Oracle 对XML 的支持 |
4.5.2 SQL Server 对XML 的支持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XML 数据交换模型设计 |
5.1 模型框架结构 |
5.2 基于XML 的三层模型应用过程分析 |
5.3 基于ADO 技术、DOM 接口的XML 数据交换的实现 |
5.3.1 ADO 简介 |
5.3.2 XML 数据交换的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基于ADO技术的XML数据交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MBD的三维装配工艺信息集成技术研究[D]. 许世璞. 沈阳理工大学, 2019(03)
- [2]ADO技术在XML数据库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刘洋.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7(17)
- [3]基于ADO技术的XML数据库信息处理综述[J]. 余青. 中国科技信息, 2013(16)
- [4]基于自动生成XML的动态图形界面设计与实现[D]. 王开丽. 电子科技大学, 2011(12)
- [5]基于XML的异构数据交换技术研究[D]. 王芳. 华东交通大学, 2009(02)
- [6]可扩展异构数据交换系统的研究及实现[J]. 时贵英,吕洪涛.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 2009(02)
- [7]基于CIM模型企业电网分析平台数据库及数据接口研究[D]. 杨萌. 西安科技大学, 2009(07)
- [8]面向离散制造业的数据集成平台研究及应用[D]. 陈青松. 重庆大学, 2009(12)
- [9]组合夹具元件库集成建模技术研究[D]. 蔡瑾. 河北工业大学, 2009(12)
- [10]基于XML的异构数据交换技术研究[D]. 王仕福.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