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灌区水闸新型装配式闸门设计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顾强[1](2021)在《小型水工建筑物装配化技术相关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小型水工建筑物拥有工作条件相近、规模小、数量大、应用面广等特征,因此适宜应用“规格标准化、品种系列化、功能集成化、施工工艺化、材质轻量化、结构组合化、生产工业化”等兼具高质量、高效率、低能耗、经济环保特点的小型装配式水工建筑物。为了加快小型装配式水工建筑物的推广与应用,本文结合2019年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小型水工建筑物装配化设计与施工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9037),针对小型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规格形式繁杂不一、连接砂浆性能不足、经济效益评估欠缺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如下成果:(1)为提高小型装配式水工建筑物“标准化、系列化、规格化”水平,以流量为主要变量,根据设计规范计算得出小型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规格,并引入模数理念进行一个流量区间对应一种规格的小型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规格分级研究。分级成果主要有装配式的梯形渠道6种规格、U形渠道4种规格、倒虹吸管4种规格、箱型倒虹吸3种规格、渡槽3种规格、箱型涵洞3种规格、圆涵洞3种规格、箱型涵闸3种规格、圆涵闸3种规格。(2)为提高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连接节点施工工艺水平,提高连接砂浆的力学性能、流动性和经济性。研究一种1d抗压强度达到10MPa、稠度达到90mm、最终抗压强度等级达到M25的改性高性能砂浆。通过掺入聚合物可再分散乳胶粉对水泥砂浆进行改性,试验指标为砂浆流动性与抗压强度。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试验因素和试验水平分别为胶砂比1:3、1:4、1:5;硅粉掺量4%、6%、8%;可再分散乳胶粉掺量3%、5%、7%。经过极差分析,得到改性高性能砂浆最优配合比为胶砂比1:3,硅粉掺量6%,可再分散乳胶粉掺量3%,早强减水剂掺量0.1%,消泡剂掺量0.5%,并进行了试验验证。(3)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将装配式水工建筑物生命周期划分为决策与设计阶段、预制与运输阶段、吊装与组合阶段、运行与管理阶段、拆除与回收阶段。在上述5个阶段中根据科学性、层次性、整体性、针对性原则初选了 32个经济性评价指标,通过直觉模糊隶属度法进行指标筛选,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集,构建了评价集为“经济差、经济性不足、经济性中等、经济性良好、经济性好”5个等级,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进行经济性综合评价,并结合工程实例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切实有效的评价效果。
朱鹤天[2](2020)在《基于BIM软件二次开发的泵站工程模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领域“智慧化”逐渐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智慧化”有效手段,BIM技术在水利行业成为主流。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设计阶段是建设周期中较为基础且重要的部分,传统的二维制图技术虽然依旧是各设计院主流的设计手段,但在实际工程中逐渐无法满足建设、施工、运维等参建单位的需求,绘图效率更是亟待提高,于是三维建模技术的优势在BIM设计中得到显现。另外,对于大多数BIM软件都是国外企业研发,且多数针对建筑行业,缺少本土化、专业化特点,对于大部分水利工程项目存在适配性较低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当下流行的BIM三维设计软件,其不仅有系统丰富的建模功能,可以进行参数化族构件的建立,便于系统管理,另外BIM相关软件还包含API接口的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有效解决了行业软件的兼容问题。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BIM软件的二次开发技术,研究API开发工具,通过建立参数化族库,研发出快速生成水利水电工程模型的快速建模方法——建立水利水电工程参数化族库,生成参数化族构件,嵌套整合生成模型;(2)研究BIM软件二次开发技术,通过开发环境设计、方法设计等手段,并引入BIM族构件的概念,将水利水电工程的模型进行族构件的划分,创建水利水电工程参数化族构件二次开发思路及流程,实现参数化建立;(3)运用可视化编程工具,通过编写源代码对以进水池模型为例的模型创建,包括创建平面、镜像元素、延伸构件等方法、创建窗体及控制按钮,并实现参数化更新模型,并引入了C#中方法函数的概念,简化建模过程;(4)结合某泵站工程案例,研究分析了参数化族构件在项目中搭建模型的基本方法,然后以进水池模型为例将建立好的模型设计插件应用到项目中,最后得到完整的泵站模型,并实现快速生成二维及三维施工图、计算工程量,最后利用BIM相关软件和Navisworks软件的协同性实现施工进度模拟。利用该建模方法构建的水利水电工程参数化族库,在建模阶段可以做到集成共享,根据实际水利水电工程布置及任务,通过调取所需族构件并输入参数数据,一键生成三维模型,提高设计效率。
孔博[3](2018)在《浑蒲灌区渠道改造工程设计》文中认为据调查我国大约有434处大型灌区、5200处的中型灌区和1000多万处的小型灌区,这些灌区为我国的我农业生产能力奠定了强大的基础。这些灌区大部分修建多年,现阶段由于管理不足,灌区效益日渐下降,整修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设施任务艰巨,为此需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方法,找出适应当地灌区的最优技术。浑蒲灌区位于沈阳市浑河的中下游,灌区中大部分的水是从抚顺大伙房水库流过来的。浑蒲灌区仅有一条干渠,即浑蒲干渠,全长为27.1km。浑蒲灌区在多年运行以来出现了老旧破损现象,整修改造浑蒲灌区和渠系建筑物不容忽视。本次设计主要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找出问题所在,分析面临的各个矛盾,解决灌区用地与交通用地相对立的主要矛盾,参考分析国内外研究方法,分别从城市规划、以人为本的治河策略和灌区高效节水改造等方面找出适合浑蒲灌区改造的最佳方法,从而恢复浑蒲灌区为民利民的目标。本文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浑蒲总干渠道左侧堤与浑河大堤共用,右侧与环城高速公路并行。由于环城高速公路拓宽,需要将浑蒲总干渠道向西改移,为了节省占地,尽量不移动浑河大堤,同时要保证浑蒲灌区灌溉的流量和水位的要求,本文在设计中通过方案对比设计出最合理的方案和最适合的渠系建筑物形式等。因渠道走线改变,本文对渠道的坡顶路、跨渠桥梁进行重建,恢复改造前的功能。(2)分干渠道坡脚多处土方被盗挖造成堤坡渗漏流土失稳,渠道局部段塌方溃堤,灌溉用水大量外泄,护坡及堤防破损严重。本文分析了各种护岸的适用情况,结合本工程的特点,采取适当的结构形式对渠道进行治理。(3)渠道枢纽闸门、泵站经过多年运行,已严重破损,闸门及启闭设备也已丢失等,造成渠道提水供水不足、维持运营成本较大,对周边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文对破损的水闸、泵站等建筑物进行拆除重建。
黄云海[4](2018)在《盘锦市双台子河闸除险加固设计》文中提出双台子河闸对于盘锦市的农业灌溉与城市供水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又是辽河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闸的主要功能是提高闸门水位,防治潮水倒灌,改善水质,调节蓄水能力,为保证了盘锦市的农业灌.溉与城市供水,为城市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多年的连续运行导致水闸老化,部分功能丧失,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急需进行除险加固。本文以.双台子河闸除险加固工程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查找资料与实际考察,对水闸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整理,并对水闸所在地的水文条件与地质条件做出分析与总结,确定当地气候条件为温带季风气候,枢纽各建筑物基底以下分布有淤泥质粘土,在设计中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定了双台子河水闸设计洪水位为8.10 m,相应泄流能力为5000 m3/s,校核洪水位为9.08 m,相应泄流能力为6800 m3/s,正常水位为4.3m。同时讨论了水闸加固的必要性。(2)主要根据水闸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针对水闸的整体设计进行研究,经过多种比较选择,确定在左岸滩地修建浅孔闸为最佳方案,设计选择底板高程为3.00m,计孔径选择单孔净宽10m方案,过流净宽180m,共18孔。在潜孔闸与过水堤防的布置方案中,确定选择浅孔闸+加固过水斜堤方案。方案确定后又进行了水利设计、结构设计、水闸稳定性复核等工作。在总体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总结,并对具体施工提出了指导,希望本文对以后类似的除险加固设计能够提供参考。
曹雅峰,赵宏伟[5](2017)在《升卧式闸门技术在宁夏潜坝枢纽工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潜坝枢纽是宁夏引黄灌区的第一闸,由河西总干渠上潜坝和西干渠进水闸构成青铜峡河西灌区首部水利枢纽。在潜坝重建工程中,经过对国内新型水闸的调研与论证,最终引进了升卧式水闸。以宁夏青铜峡潜坝重建工程升卧式水闸设计为例,主要就门槽弧轨段尺寸的选定,及机架桥高度和吊耳位置进行确定,并对闸门的抗冻性、抗泥沙冲刷和闸门开度调控的功能等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升卧式闸门在寒冷地区黄河多泥沙渠道上的首次应用。宁夏潜坝枢纽重建工程于2015年4月正式通水,至今投入运行已近2年,效果良好。
吕志方[6](2016)在《平原区水闸设计》文中指出水闸是一种低水头水工建筑,具有挡水、泄水的双重作用,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平原地区,水闸是重要的水工建筑物,主要作用是引水、蓄水,对农作物灌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闸的设计过程十分复杂且通用性较差,经常要经过反复的试算后,才能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设计成果,其过程十分繁琐。针对平原区水闸的特点,研究水闸设计思路,编制水闸设计导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论文以工程的可操作性为前提,以有关书籍和规范为依据,以实际工作经验为参考,通过改进设计方法、规范设计流程,形成了操作性较强的平原区水闸设计导则,为水闸设计人员提供了纲领性的资料。论文为水闸设计初学人员提供清晰的设计思路,使其在设计过程中有理可依,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大量无效的准备工作,使其很快的进入工作状态;论文为水闸设计人员提供通用性较强的数据信息,可以使其有效地避免重复工作,提高设计效率。
肖卫华[7](2007)在《拓扑优化理论及其在水工闸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拓扑优化设计就是寻找结构的刚度在设计空间里的最佳分布形式或结构的最优“传力路径”,从而达到优化结构的某些性能或减轻结构重量。随着形状优化和尺寸优化设计的不断成熟与完善,拓扑优化逐渐成为结构优化设计的研究热点与难点问题。同时也是当今世上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大家都知道,如果在结构设计一开始的概念设计阶段中就没有得到结构的最优拓扑形状,即使后续的形状优化设计和尺寸优化设计做得最好,也不可能得到结构的最优设计方案。因此,本文尝试性地将拓扑优化理论引入到水工闸门的优化设计中来,旨在在水工闸门的概念设计阶段就能得到其最优拓扑形式。主要研究工作有:(1)在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连续体结构的拓扑优化理论作了较为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对常用的拓扑优化方法及其数学模型及优缺点做了探讨与比较,对拓扑优化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2)以APDL参数化语言为基础,对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二次开发,自行研发出结构拓扑优化程序,并以不同工况下桁架结构的算例验证了其正确性。(3)对平面闸门二维和三维结构的优化设计分别大胆引入拓扑优化理论,并对优化结果进行拟合与应力校核,验证了拓扑优化理论在水工闸门中应用的可行性。(4)对结构更为复杂的弧形闸门也尝试性地做了拓扑优化设计,并通过对优化结果的变形分析与应力校核,表明结构应力分布均匀,能够更好地发挥各部位材料的最佳性能。
刘加海[8](2005)在《装配式钢闸板组合防洪墙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洪水灾害都是位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美国1970年统计了九种自然灾害的损失,其中洪灾占总损失的1/3;另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的自然灾害中洪水灾害占45%,也是洪水灾害规模最大,是自然灾害中的最大灾星。而且,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呈不断上升趋势,因此联合国于1987年通过了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决议。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水患大国,历代有“治水治天下”之说,洪水灾害约占自然灾害的40%。按照国内七大江河考虑,约有1/2的人口和70%的资产集中在洪泛区内,一旦洪水破堤泛滥,损失必然惨重。例如,1991年的江淮洪水就给江苏、安徽两省带来直接经济损失达484亿元之巨,已接近长江三峡工程总投资额501亿元,至于间接损失和社会影响更是无法计算。1994年、1995年、1998年、2003年,华南、华中、东北一代频繁发生洪水灾害,水患年复一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防洪减灾工作,已兴建水库8.4万座,总库容达到4600亿m3,主要江河开辟了行蓄洪区100多处,可分蓄洪水约1200亿m3,并修建水闸2.6万座和新修加固堤防21万km,初步形成了防洪体系,并发挥了防洪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和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水争地日益严重,以致洪灾发生的频率和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都有不断加大的趋势。我国最直接、最基本的防洪措施是修筑堤防,堤防的影响面最广,但问题也最多,洪灾也多来自堤防的溃决。 城市人口密集,财富集中,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或政治
许萍,夏友明[9](2002)在《灌区水闸新型装配式闸门设计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竖向装配式闸门改变了以往闸门将水压力通过闸门槽传于闸墩的传统设计思想。闸孔宽度不影响闸门厚度 ,闸门厚度可以控制在 1 0~ 2 0 cm以内。门体重量轻 ,所需的启闭力小 ,完全适合人工启闭 ,侧向行走系统位于闸门顶部 ,闸门运行平稳 ,轨道和小车均位于水上 ,不易生锈 ,保养方便。竖向装配式闸门可以适用于灌区上没有通航要求的任何水闸。
王英华,齐青兰,顾鼎仁[10](2000)在《小型球形闸水力特性初探》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大量水工模型实验和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回归分析 ,对小型球形水闸的水力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得出了小型球闸的流量系数计算公式及侧收系数表。经水力学原理分析比较 ,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为小型球闸的水力设计提供了科学实用的依据。
二、灌区水闸新型装配式闸门设计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灌区水闸新型装配式闸门设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小型水工建筑物装配化技术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问题的提出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水工建筑物装配化技术研究进展 |
1.3.2 装配式水工建筑物砂浆研究进展 |
1.3.3 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小型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规格分级研究 |
2.1 模数协调理论 |
2.2 小型装配式输水渠道规格 |
2.2.1 装配式渠道设计参数 |
2.2.2 梯形渠道规格分级 |
2.2.3 U形渠道规格分级 |
2.3 小型装配式倒虹吸规格 |
2.3.1 装配式倒虹吸设计参数 |
2.3.2 倒虹吸规格分级 |
2.4 小型装配式渡槽规格 |
2.4.1 装配式渡槽设计参数 |
2.4.2 渡槽规格分级 |
2.5 小型装配式涵洞(涵闸)规格 |
2.5.1 装配式涵洞设计参数 |
2.5.2 涵洞规格分级 |
2.5.3 涵闸规格分级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研究 |
3.1 试验背景 |
3.2 试验内容 |
3.3 试验方案 |
3.3.1 试验材料 |
3.3.2 基准配合比 |
3.3.3 试验设计 |
3.4 试验方法及其成果分析 |
3.4.1 试验方法 |
3.4.2 试验结果 |
3.4.3 试验数据分析 |
3.4.4 试验结果理论分析 |
3.4.5 验证试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装配式水工建筑物经济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4.1 经济性评价指标初选 |
4.1.1 经济性评价指标初选原则 |
4.1.2 经济性评价指标初选分析 |
4.2 经济性评价指标筛选 |
4.2.1 指标筛选方法 |
4.2.2 直觉模糊隶属度分析法 |
4.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3.1 层次分析法 |
4.3.2 经济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3.3 经济性评价指标综合评判 |
4.4 工程实证 |
4.4.1 工程概况 |
4.4.2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
4.4.3 确定综合评价等级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梯形渠道水力最佳断面计算结果表 |
附录二: 梯形渠道实用经济断面计算结果表 |
附录三: U形渠道水力最佳断面计算结果表 |
附录四: 倒虹吸断面尺寸与水头损失计算结果表 |
附录五: 渡槽断面尺寸与水头损失计算结果表 |
附录六: 箱型涵洞断面尺寸计算结果表 |
附录七: 圆涵洞断面尺寸计算结果表 |
附录八: 经济性评价指标筛选专家问卷调查表 |
附录九: 经济性评价指标评估等级咨询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基于BIM软件二次开发的泵站工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智慧水利与BIM概念 |
1.1.2 BIM软件二次开发技术 |
1.1.3 BIM参数化设计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BIM技术研究现状 |
1.3.2 国内BIM技术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创新性 |
1.4.3 主要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BIM技术理论概述 |
2.1 BIM技术概念及特点 |
2.2 BIM技术应用于工程各阶段的意义 |
2.2.1 规划阶段 |
2.2.2 设计阶段 |
2.2.3 施工阶段 |
2.2.4 运行维护阶段 |
2.3 BIM相关软件 |
2.4 BIM软件二次开发及API理论基础 |
2.4.1 BIM软件二次开发技术简介 |
2.4.2 外部命令和外部应用 |
2.4.3 应用程序和文档 |
2.5 本章小结 |
3 BIM软件二次开发方案设计 |
3.1 开发环境设计 |
3.2 API开发过程设计 |
3.2.1 API开发方法比选 |
3.2.2 结构参数的遴选 |
3.2.3 软件交互 |
3.2.4 水利水电工程参数化族库二次开发流程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4 参数化族构件的开发研究 |
4.1 BIM族及其参数化 |
4.1.1 BIM族构件 |
4.1.2 族构件的参数化 |
4.2 水利水电工程模型族库划分 |
4.3 参数化族库的创建 |
4.3.1 标准族构件参数化建立 |
4.3.2 标准族构件参数化更新 |
4.3.3 方法函数 |
4.3.4 生成面板按钮 |
4.3.5 生成参数窗体 |
4.4 本章小结 |
5 泵站工程参数化族库工程应用 |
5.1 工程概况 |
5.1.1 泵站及挡土墙稳定应力计算 |
5.1.2 泵站主要建筑物设计 |
5.2 泵站工程模型参数化族的划分 |
5.2.1 划分原则 |
5.2.2 划分结果 |
5.3 泵站工程模型创建 |
5.3.1 整体构架创建 |
5.3.2 以进水池为例的插件应用 |
5.3.3 泵站工程参数化族库的建立 |
5.4 参数化设计模式与传统设计模式对比 |
5.4.1 项目建模 |
5.4.2 项目生成施工图 |
5.4.3 项目计算工程量明细表 |
5.5 泵站工程施工进度模拟及进度对比模拟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代码部分) |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
致谢 |
(3)浑蒲灌区渠道改造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灌区工程综述 |
1.2.1 国内灌区工程综述 |
1.2.2 国外灌区工程综述 |
1.3 本论文内容 |
1.3.1 论文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流域概况 |
2.1 水文 |
2.1.1 流域概况 |
2.1.2 水文与气象 |
2.2 地质 |
3 工程任务和规模 |
3.1 灌区改造工程总体规划 |
3.2 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 |
3.3 方案比选 |
3.3.1 浑蒲总干渠道设计方案比选 |
3.3.2 浑蒲二分干渠道护岸设计方案比选 |
3.3.3 水闸设计方案比选 |
3.3.4 泵站设计方案比选 |
4 工程总布置及建筑物 |
4.1 工程总体布置及建筑物 |
4.1.1 设计原则 |
4.1.2 工程总体布置 |
4.2 主要建筑物设计 |
4.2.1 浑蒲总干渠道设计 |
4.2.2 后谟桥设计 |
4.2.3 二分干渠道设计 |
4.2.4 二分干水闸设计 |
4.2.5 后沙河泵站设计 |
4.4 主要工程量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4)盘锦市双台子河闸除险加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对象概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工程区概况 |
2.1 流域概况 |
2.2 气候概况 |
2.3 地质概况 |
2.3.1 地形地貌 |
2.3.2 地层岩性 |
2.3.3 地质条件与水文条件 |
2.3.4 工程地质评价 |
第三章 工程任务与工程规模 |
3.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3.1.1 泄洪能力严重不足 |
3.1.2 工程存在质量问题 |
3.2 工程建设任务 |
3.3 水闸规模计算 |
3.3.1 闸下水面线计算 |
3.4 小结 |
第四章 建筑物安全复核 |
4.1 深孔闸复核 |
4.1.1 闸墩顶高程复核 |
4.1.2 闸室稳定验算 |
4.2 进水闸复核 |
4.3 船闸稳定复核 |
4.4 岸、翼墙稳定复核 |
4.5 渗流稳定性复核 |
4.6 小结 |
第五章 加固方案比较与建筑物设计 |
5.1 除险加固设计方案比较 |
5.1.1 过流方案选择 |
5.1.2 闸址位置选择 |
5.1.3 加孔改造设施型式及底高程选择 |
5.1.4 枢纽总布置比较 |
5.2 除险加固主要建筑物设计 |
5.2.1 浅孔闸 |
5.2.2 过水斜堤及下游防护堤 |
5.2.3 深孔闸右侧下游导流堤加高设计 |
5.2.4 船闸和导航桩 |
5.2.5 深孔闸闸前清淤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升卧式闸门技术在宁夏潜坝枢纽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升卧式水闸设计要点 |
2.1 门槽弧轨段尺寸的选定 |
2.2 机架桥高度的确定 |
2.3 吊耳位置的确定 |
3 升卧式闸门优化设计 |
3.1 抗冻性设计 |
3.2 抗泥沙冲刷设计 |
3.3 闸门开度调控设计 |
4 应用成果 |
5 结论 |
(6)平原区水闸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背景 |
1.1.2 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必要性 |
1.4.1 内容 |
1.4.2 必要性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2 前期资料搜集 |
2.1 查勘资料 |
2.1.1 现场实地查勘记录 |
2.1.2 地质勘测资料 |
2.2 水闸前期工作文件 |
3 平原区水闸设计 |
3.1 水闸类型确定 |
3.1.1 按水闸的作用分类 |
3.1.2 按水闸闸室的结构形式分类 |
3.1.3 拟定水闸形式 |
3.2 水力计算 |
3.2.1 河道断面过流能力复核 |
3.2.2 水闸过流能力计算 |
3.2.3 浪压力计算 |
3.2.4 墩顶高程计算 |
3.2.5 水闸流量与下游河道水位关系计算 |
3.2.6 消力池消能计算 |
3.2.7 防冲槽计算 |
3.2.8 海漫长度计算 |
3.2.9 水力计算成果表汇总 |
3.3 水闸结构计算 |
3.3.1 渗流稳定分析 |
3.3.2 水闸地基稳定分析 |
3.3.3 闸室结构计算 |
3.3.4 翼墙结构计算 |
3.3.5 涵洞与圆管涵结构计算 |
3.4 金结、电气、消防设计 |
3.4.1 金属结构设计 |
3.4.2 电气设计 |
3.4.3 消防设计 |
3.5 水闸设计其他注意事项 |
3.5.1 图纸编号归总 |
3.5.2 其他注意事项 |
4 设计实例 |
4.1 基本资料 |
4.1.1 泄洪闸基本参数 |
4.1.2 水闸地质资料 |
4.2 水闸类型及规模确定 |
4.3 水力计算 |
4.3.1 水闸过流能力计算 |
4.3.2 消能防冲计算 |
4.4 水闸结构计算 |
4.4.1 渗流稳定分析 |
4.4.2 闸室地基稳定分析 |
4.4.3 闸室结构计算 |
4.4.4 翼墙地基稳定分析 |
4.4.5 翼墙结构计算 |
4.5 地基沉降计算 |
4.5.1 闸室地基沉降 |
4.5.2 翼墙地基沉降 |
4.5.3 沉降结果分析 |
4.6 水闸平面图与纵剖图 |
5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拓扑优化理论及其在水工闸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结构拓扑优化的研究进展 |
1.3 水工闸门结构优化设计的发展概况 |
1.4 研究的意义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结构拓扑优化的基本理论 |
2.1 结构优化设计 |
2.2 结构拓扑优化基本知识 |
2.3 拓扑优化方法 |
2.4 拓扑优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ANSYS二次开发及结构拓扑优化的实现 |
3.1 ANSYS软件简介 |
3.2 APDL语言简介 |
3.3 基于ANSYS二次开发及结构的拓扑优化实现 |
3.4 结构拓扑优化算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拓扑优化理论在平面闸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
4.1 平面闸门的结构特点和发展概况 |
4.2 拓扑优化理论在二维平面闸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
4.3 拓扑优化理论在三维平面闸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拓扑优化理论在弧形闸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
5.1 弧形闸门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5.2 拓扑优化理论在二维弧形闸门设计中的应用 |
5.3 拓扑优化理论在三维弧形闸门设计中的应用 |
5.4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本文存在的不足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装配式钢闸板组合防洪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综述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洪水 |
1.1.2 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我国的城市防洪实例 |
1.2.2 流固相互作用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城市防洪 |
2.1 概述 |
2.1.1 城市防洪发展史略 |
2.1.2 城市防洪特点 |
2.1.3 城市洪灾 |
2.1.4 城市防洪现状 |
2.1.5 城市防洪措施 |
2.1.6 综合防汛措施 |
2.2 城市防洪体系 |
2.3 江河沿岸城市防洪总体要求 |
2.4 城市河流及涉河工程景观要求 |
2.4.1 如何认识城市河流景观 |
2.4.2 国外水景观规划 |
2.4.3 城市河流及涉河工程景观规划原则 |
2.4.4 城市河流景观的构成 |
2.4.5 城市河流及涉河工程景观效果分析 |
2.4.6 城市河流及涉河工程景观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
2.4.7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建设 |
2.5 本章小结 |
3 装配式钢闸板组合防洪墙总体方案研究 |
3.1 哈尔滨市城市防洪总体方案 |
3.2 公园段堤防工程现状与防洪要求 |
3.3 公园段堤防工程景观要求 |
3.4 总体方案论证 |
3.5 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4 流固耦合分析计算的理论基础 |
4.1 流固耦合系统分析 |
4.1.1 流固耦合系统边界条件 |
4.1.2 流固耦合系统基本理论及有限元方程 |
4.1.3 流固耦合迭代分析方法 |
4.2 流体域数值模拟方法 |
4.2.1 VOF方法及K~E紊流数学模型 |
4.2.2 数值求解算法 |
4.2.3 FLUENT软件概述 |
4.3 固体域数值模拟方法 |
4.3.1 结构动力计算有限元方程 |
4.3.2 结构动力计算ANSYS有限元程序简介 |
4.3.3 微分方程的求解 |
5 波浪荷载的数值模拟 |
5.1 计算模型及基本数据 |
5.2 波浪数值模拟 |
5.2.1 推板造波理论概述 |
5.2.2 波浪生成数值模拟 |
5.3 波浪荷载的计算与分析 |
5.3.1 悬臂钢闸板波浪荷载计算模型及其简化 |
5.3.2 2.6米高钢闸板的波浪荷载计算 |
5.3.3 2.0米高钢闸板的波浪荷载计算 |
5.4 本章小结 |
5.4.1 数值造波小结 |
5.4.2 波浪荷载计算小结 |
6 悬臂式钢闸板的动力响应分析 |
6.1 钢闸板结构计算模型及其基本参数 |
6.2 动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
6.2.1 概述 |
6.2.2 运动方程的建立 |
6.2.3 单元质量矩阵 |
6.2.4 单元阻尼矩阵 |
6.2.5 运动方程的求解 |
6.3 建模与网格划分 |
6.3.1 模型建立过程及单元类型选取 |
6.3.2 网格划分 |
6.3.3 边界条件的处理 |
6.4 模态分析 |
6.4.1 附连水质量的影响 |
6.4.2 2.0米高钢闸板的湿模态分析结果 |
6.4.3 2.6米高钢闸板的湿模态分析结果 |
6.4.4 计算结果综合分析 |
6.5 静载计算 |
6.5.1 板壳模型与实体模型比较、 |
6.5.2 高2.0米钢闸板在百年一遇洪水作用下的计算结果 |
6.6 动力响应计算分析 |
6.6.1 高2.6米钢闸板各特征点的动态响应计算 |
6.6.2 高2.0米钢闸板各特征点的动态响应计算 |
6.7 本章小结 |
7 钢闸板工作性能试验及实用性检验 |
7.1 钢闸板工作性能试验分析 |
7.1.1 试验综述 |
7.1.2 钢闸板工作性能试验结果 |
7.2 现场装配试验 |
7.2.1 总体布置与规格特性 |
7.2.2 调度运用分析研究 |
7.2.3 调运与安装 |
7.3 本章小结 |
7.3.1 工作性能试验小结 |
7.3.2 装配试验小结 |
7.3.3 数值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声明 |
致谢 |
(9)灌区水闸新型装配式闸门设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闸门选型和设计 |
2.1 闸门选型 |
2.2 新型装配式闸门的设计 |
2.2.1 闸门分块和尺寸拟定 |
2.2.2 闸门侧向行走支撑及止水布置 |
2.2.3 闸门结构设计 |
1) 闸门启闭力计算 |
2) 闸门配筋计算 |
3 结 论 |
(10)小型球形闸水力特性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小型球闸的布置与结构 |
1.1 小型球闸的布置 |
1.2 小型球闸的结构与构造 |
2 小型球闸的水力特性 |
2.1 流量系数 |
2.2 侧收缩系数 |
3 结语 |
四、灌区水闸新型装配式闸门设计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型水工建筑物装配化技术相关问题研究[D]. 顾强. 扬州大学, 2021(08)
- [2]基于BIM软件二次开发的泵站工程模型研究[D]. 朱鹤天. 长春工程学院, 2020(04)
- [3]浑蒲灌区渠道改造工程设计[D]. 孔博.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4]盘锦市双台子河闸除险加固设计[D]. 黄云海.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5]升卧式闸门技术在宁夏潜坝枢纽工程中的应用[J]. 曹雅峰,赵宏伟. 宁夏工程技术, 2017(04)
- [6]平原区水闸设计[D]. 吕志方. 郑州大学, 2016(02)
- [7]拓扑优化理论及其在水工闸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D]. 肖卫华. 河海大学, 2007(05)
- [8]装配式钢闸板组合防洪墙研究[D]. 刘加海. 四川大学, 2005(02)
- [9]灌区水闸新型装配式闸门设计分析[J]. 许萍,夏友明. 灌溉排水, 2002(04)
- [10]小型球形闸水力特性初探[J]. 王英华,齐青兰,顾鼎仁. 海河水利,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