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张皮沟大桥箱梁施工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张柳柳[1](2021)在《基于Dynamo可视化编程的桥梁BIM模型参数化布设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智慧交通、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交通工程领域的信息技术革命悄然到来。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作为一种表达图形信息的新技术,正在被用于交通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环节。虽然BIM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已经十多年,仍然存在诸多未被解决的问题,其中建模软件的效率问题是导致其近年来发展缓慢原因之一。Autodesk平台是BIM建模阶段最流行的解决方案之一,为了探索“Revit+Dynamo”在桥梁参数化布设方面的应用,建立了基于Dynamo底层技术的桥梁线路建模理论,提出了通过对Dynamo平台的二次开发提高建模效率和精度。通过对Dynamo底层技术基础的研究,从平台底层基因上证实了Dynamo二次开发实现桥梁快速建模的技术可行性;通过对线路中桩坐标计算统一数学模型理论的研究,证实了理论方面的可行性,最终开发出了一套桥梁快速建模软件Oppen Designer,并结合项目案例对核心节点进行了精度分析,满足生产需求。基于开发出的桥梁快速建模功能节点,介绍了常用公路桥梁模型的参数化布设方法,并成功创建出一座公路桥梁BIM模型。为“Revit+Dynamo”桥梁快速建模解决方案提供了新的开发方向和技术案例,这种基于可视化编程技术的桥梁建模方案也为国产桥梁建模平台的架构设计提供了借鉴。
范虎彪[2](2019)在《水泥混凝土桥面防水粘结层选择与应用》文中提出桥梁建设是公路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桥面防水粘结层是桥梁设计与施工中的重点及难点。虽然国内外对桥面防水粘结层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然缺乏统一科学的技术规范和设计指标,且防水粘结材料鱼目混杂,导致桥梁因防水粘结层问题产生诸多病害,影响行车安全及桥梁耐久性。随着社会进步和交通发展,水泥混凝土桥梁越来越多。桥面防水粘结层是桥梁结构及铺装层耐久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桥梁结构类型、工程环境条件、交通条件、设计安全等级等选择合适的防水粘结层材料,同时也应该选择科学的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保证防水粘结材料的性能起到作用,提升桥梁的耐久性。本文将通过梳理水泥混凝土桥面结构及铺装因防水粘结层产生的典型破坏形式,综合现阶段的建设、养护的需要,选择一种较为适宜推广的防水粘结层材料体系,分析研究其路用性能,并结合108国道(鲁家滩村-南村)改建工程的实体工程应用总结经验,对其施工工艺进行研究,形成水泥混凝土桥面防水粘结层的应用技术,以指导后续工程应用。本文研究的内容对桥面防水粘结层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李林林[3](2017)在《长临高速公路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在过去的“十二五”期间得到了充足发展,并按照“十三五”规划,公路建设事业仍将稳步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质量事故层出不穷,并且带来了极差的社会影响。对此,如何提高和保证在建公路项目施工质量,提高全面质量管理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始终是公路建设行业从业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山西省长治至临汾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依托,从公路建设项目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内涵分析入手,研究了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落实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的内容和方法,重点对施工质量控制程序进行了深入研究,优化了“分项工序施工质量控制流程”;结合项目特点提出了适用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对策,重点对“取消手写资料、推广电子资料”的内业资料改革方案进行了论述,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电子资料”措施来控制或反映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并提出了实施过程存在的现实问题及解决思路;通过依托项目深入研究了全面质量控制活动(Quality Control,以下简称QC活动)的实施步骤、信息化技术应用和PDCA循环工作法实施要点,并对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效果进行了评价。
王文强[4](2015)在《大跨径、大悬臂矮塔斜拉桥桥面铺装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跨径、大悬臂矮塔斜拉桥悬臂板刚度相对较小,腹板和撑板刚度较大,其混凝土箱梁与钢箱梁的桥面受力类似,变形较大,容易引起悬臂板中部桥面铺装开裂,因此大跨径、大悬臂矮塔斜拉桥桥面铺装技术是其关键技术之一。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变形能力强,整体性优良,具有优良的抗低温开裂、抗疲劳开裂性能和变形追从性,但是因所用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变形追从性和耐久性不足,很多桥面通车后不久即发生严重破坏。本研究在已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佛山石湾特大桥建设工程,深入系统地分析石湾特大桥桥面铺装的受力特性,采用TLA+SBS复合改性沥青和掺加玄武岩矿物纤维,对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TGAC桥面铺装的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1、石湾特大桥桥面铺装层最不利车载作用位置及各受力控制指标值通过建立大跨径、大悬臂矮塔斜拉桥桥面复合铺装体系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桥面铺装层的力学响应,以确定最不利车载作用位置及铺装层的各受力控制指标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SBS改性AC-13C铺装混合料和复合改性TGAC-10铺装混合料的技术指标要求,并得到复合改性TGAC-10铺装下面层的疲劳寿命预估方程。2、TLA+SBS复合改性沥青组成材料优化研究通过对十三种TLA掺量的TLA+SBS复合改性沥青分别进行试验,得出了TLA+SBS复合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当量软化点、针入度、针入度指数PI、延力等随TLA掺量的变化规律,确定了TLA+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最佳配比,提出了TLA+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技术性能指标要求。通过对TLA+SBS复合改性沥青进行微观性质试验,揭示了TLA+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3、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组成优化研究设计出公称粒径为9.5mm的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TGAC-10的级配范围。采用五个不同TLA掺量(0%、20%、30%、40%、50%)的TLA+SBS复合改性沥青分别对AC-10、SMA-10和TGAC-10沥青混凝土进行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各种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指标随TLA掺量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满足桥面铺装路用性能要求的TGAC-10的目标配合比,提出了佛山石湾特大桥桥面铺装TGAC-10的技术要求。4、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质量控制指标与方法根据室内外试验结果,依托实体工程,对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TGAC-10桥面铺装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TGAC桥面铺装的施工技术指南和质量控制标准。5、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的使用性能通过对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TGAC桥面铺装跟踪观测以及PFWD模量、平整度、压实度、车辙等使用性能检测。结果表明:铺装下层TGAC-10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控制严格,满足质量控制要求;并且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达到施工控制要求,具有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翟飞[5](2012)在《悬臂桥梁施工工艺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发展高度的提升,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有显着发展,桥梁的类型更是日新月异。20世纪50年代末发明了悬臂桥梁施工工艺,之后就逐渐被普遍应用在桥梁的建设中。高难度、大跨度桥梁的建成,在桥梁建设史中谱写了新篇章。为确保能在成桥运营状态下对线形的要求和结构合拢的精准度,必须现场采集设计参数和施工监测,进而选取结构状态的相关参数以及实施悬臂浇筑施工时的预拱度设置。本文将讨论悬臂桥梁施工工艺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林小雄[6](2012)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梁桥底板抗崩设计参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代交通路网工程中,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在跨越大江大河、深沟峡谷中具有众多的优点,使其在桥型选择中具有相当大的竞争优势。但有关该桥型在施工、营运过程中出现裂缝病害的报告也越来越多,底板崩裂就是其中的病害之一。一旦发生崩裂,对桥梁的施工质量是致命的,有时甚至只有拆除重建,发生底板崩裂主要原因是预应力等效径向力实际值比规范值偏大,抗崩设计参数不合理。由于对该课题的研究不足,很多箱梁抗崩设计及施工都基于工程实践经验,模糊的设计施工指导原则,导致了工程事故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为了探索更为合理的抗崩防治措施,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箱梁桥等效径向力计算公式,研究了底板崩裂机理,并提出了主要抗崩设计参数的计算公式,归纳总结了一些抗崩设计和施工基本原则。首先,本文对变截面箱梁桥预应力束的等效径向力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力系矢量平衡法推导了等效径向力经典计算公式,分析了变截面箱梁桥抛物线指数、指数项系数对等效径向力经典计算公式的影响,探讨了如何从此两项因素来控制等效径向力。针对变截面箱梁桥底板以折线替代抛物线和不可避免的存在波纹管定位误差的情况,推导了定位误差和折线拟合抛物线的影响系数,修正了等效径向力的经典计算公式。其次,以黄家垄特大桥为背景,提出了防崩钢筋和波纹管保护层厚度的计算公式;通过ANSYS空间有限元程序建模,分析了底板厚度对应力的影响,修正了横向弯矩计算公式。最后,针对湖南省益阳市某桥的崩裂问题,分析了该桥崩裂的原因,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等效径向力计算公式和抗崩设计参数计算公式的合理性,并对该桥进行了优化分析。通过参考国内箱梁桥设计图纸和工程经验,提出了箱梁底板抗崩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则,以供箱梁底板抗崩设计参考之用。
卢莉莉[7](2011)在《浅谈桥梁悬臂施工工艺》文中研究表明桥梁类型日新月异,悬臂施工工艺从50年代末发明以来,已经被广泛的用于桥梁建设中。大跨度、高难度桥梁的建成,谱写了桥梁建设史的新的篇章。
王浩[8](2010)在《带缺陷连续刚构桥的受力行为研究及加固对策》文中指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是目前交通工程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桥型之一。通常,这类桥梁采用平衡悬臂浇筑法施工。由于施工周期较长,影响因素繁多,再加上施工过程中往往还需要经过多次结构体系转换,从而使得这类桥梁的实际成桥状态难免会偏离其设计理想状态,甚至出现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缺陷。研究带缺陷连续刚构桥的力学行为及其相应的加固对策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归纳、总结了既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常见的施工缺陷和病害形式;分类研究了带缺陷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整体和局部(破损部位)的力学效应,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结果。论文借助现有的计算理论和分析方法,采用数值模型实验和工程实例验证的方式进行探讨,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下:1.研究了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中的典型缺陷类型及成因,归纳出了这类桥梁施工中比较常见的三种缺陷:全桥混凝土材料性能分布不均匀、波纹管定位偏差引起的预应力钢束位置不准确、部分梁段的箱梁底板崩裂。2.通过数值模型试验,对各种缺陷进行了衍伸并滤除噪声影响,建立了可行的带缺陷结构分析模型,得出了几种常见因素对这类结构整体受力的影响效应。3.综合利用大型通用计算软件Ansys和Midas建立了实体单元模型。针对混凝土局部弹性模量的变化和底板预应力合拢束产生折角两种结构缺陷情况进行了局部应力分析,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结果。4.归纳分析了多种常见加固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条件。并对文中采用工程实例的加固方法进行了评判。5.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性仿真分析。采用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了该桥在崩块前、崩块后加固前以及加固后三种状态下结构的力学行为。借助于该带缺陷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实测结果,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文中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
韩志星[9](2010)在《大跨连续刚构桥箱梁底板裂缝分析及参数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以其结构刚度大、行车平顺性好、伸缩缝少和养护简单等特点,已成为公路建设中最主要的桥型之一。但随着预应力连续刚构桥的大量涌现,特别是大跨度预应力连续刚构桥的大量修建,亦暴露了一些问题。对我国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箱梁病害进行调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跨中下挠、腹板和底板开裂现象,劣化了大桥的运营状态。为此,在许多大跨径连续刚构的设计中都增大了中跨底板合拢钢束数量,希望能够改善跨中箱梁的上下缘应力和挠度过大问题。但有相当一部分桥梁在底板合拢钢束张拉后甚至尚未全部张拉完时就出现跨中底板混凝土向下崩出的问题。所以,对底板纵向裂缝产生原因、结构优化设计、横向应力改善措施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本文对目前我国出现的连续刚构桥梁底崩裂病害情况进行调研,从结构设计、施工、管理及桥梁结构受力特性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底板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其次,底板曲线线型和底板厚度变化均对箱梁底板横向应力有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以底板抛物线次数和底板厚度为设计变量,其他设计变量在常规合理范围内不变,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寻求底板横向应力变化规律,提出合理的抛物线指数和底板厚度范围,并研究增设底板矮肋、横向预应力的方法,改善底板横向应力分布,为类似工程的结构设计、维修加固提供参考。最后,本文以紫阳汉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分别建立平面梁单元和空间实体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在自重和预应力钢束荷载作用下的底板横向应力研究,并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底板横向应力调整措施。
汪日灯[10](2008)在《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防水粘结层破坏是导致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病害的一个主要原因,良好的解决层间胶结材料质量薄弱问题是桥面铺装耐久性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我国桥面防水材料的特点,对目前常用的桥面防水粘结材料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分析,研究了柔性涂膜类防水粘结层、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路用性能,首次提出了“两油一料”改进方法。本文在全面调查研究国内外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典型结构和铺装病害的基础上,对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进行力学分析,确定了层间工作状态,提出了桥面防水粘结层质量控制指标;通过室内剪切、拉拔试验对柔性涂膜类防水粘结层、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路用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防水材料的最佳用量,与国内常用防水粘结材料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针对“一油一料”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的不足首次提出“两油一料”改进措施,确定了上、下层最佳沥青洒布量,对“一油一料”和“两油一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结合实体工程对防水粘结层合理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指导工程实践。本文的研究成果较好的解决了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层间胶结材料质量薄弱问题,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对防水粘结材料的选择、质量检测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浅谈张皮沟大桥箱梁施工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张皮沟大桥箱梁施工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ynamo可视化编程的桥梁BIM模型参数化布设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背景 |
1.1.2 建造管理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BIM理论研究及CAD技术的发展 |
1.2.2 线路建模理论及软件的发展 |
1.2.3 桥梁领域BIM技术应用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
1.6 创新点 |
2 Autodesk平台桥梁建模应用分析 |
2.1 Autodesk桥梁建模技术分析 |
2.1.1 Autodesk平台桥梁建模流程分析 |
2.1.2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设想 |
2.2 Dynamo平台二次开发 |
2.2.1 Dynamo可视化编程技术 |
2.2.2 Dynamo平台的特点及功能 |
2.2.3 Dynamo二次开发技术准备 |
2.2.4 Dynamo二次开发基本流程 |
2.2.5 Dynamo二次开发关键技术与实现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Dynamo底层技术的桥梁快速建模理论研究 |
3.1 软件设计 |
3.1.1 功能设计 |
3.1.2 架构设计 |
3.2 理论研究 |
3.2.1 Dynamo底层技术基础 |
3.2.2 局部坐标系下中桩坐标计算统一模型的研究 |
3.2.3 大地坐标系下中桩坐标计算统一数学模型的研究 |
3.2.4 自动放桩方法及逻辑的研究 |
3.3 路线建模工具的实现逻辑与代码 |
3.4 算例验证与精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桥梁BIM模型参数化布设方法研究 |
4.1 桥梁构件与Revit族 |
4.2 桥梁BIM构件标准化配置 |
4.3 桥梁项目参数化布设流程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快速建模工具的常规桥梁建模案例 |
5.1 项目概况 |
5.2 桥梁设计线建模 |
5.3 桥梁下部结构参数化建模 |
5.3.1 桩基参数化布设 |
5.3.2 承台参数化布设 |
5.3.3 墩柱参数化布设 |
5.3.4 柱系梁等构件参数化布设 |
5.3.5 垫石及支座参数化布设 |
5.4 桥梁上部结构参数化布设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2)水泥混凝土桥面防水粘结层选择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桥面防水粘结层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主要思路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防水粘结层的选择 |
2.1 桥面铺装层常见病害及原因分析 |
2.1.1 常见病害 |
2.1.2 原因分析 |
2.2 防水粘结层的要求分析 |
2.2.1 材料性能方面要求 |
2.2.2 施工性能方面要求 |
2.2.3 经济效益方面要求 |
2.3 防水粘结层材料分析比选 |
2.3.1 技术性分析 |
2.3.2 工程造价分析 |
2.3.3 综合分析 |
2.4 代表性防水粘结材料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防水粘结层性能的研究 |
3.1 材料性能 |
3.1.1 乳化沥青 |
3.1.2 特种橡胶沥青 |
3.2 路用性能 |
3.2.1 粘结性能 |
3.2.2 抗剪切性能 |
3.2.3 抗硌破性能 |
3.2.4 抗渗水性能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防水粘结层施工技术的研究 |
4.1 工艺条件优化 |
4.1.1 乳化沥青和纤维的同步施工 |
4.1.2 特种橡胶沥青和碎石同步施工 |
4.2 施工工艺 |
4.2.1 基本原则 |
4.2.2 桥面板的预处理 |
4.2.3 防水粘结层的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
4.3 施工质量控制 |
4.3.1 施工过程质量要求 |
4.3.2 原材料质量 |
4.3.3 检测项目 |
4.3.4 检测单元和检测频率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体工程应用及跟踪 |
5.1 工程概况 |
5.2 施工组织管理 |
5.3 桥面板处理 |
5.4 防水粘结层施工 |
5.4.1 工艺特点 |
5.4.2 细节处理 |
5.4.3 质量检测 |
5.5 效益分析 |
5.5.1 经济效益 |
5.5.2 社会效益 |
5.6 效果跟踪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长临高速公路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公路工程施工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 |
2.1 基本概念 |
2.1.1 质量 |
2.1.2 质量管理及其发展 |
2.1.3 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 |
2.2 公路工程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内容 |
2.2.1 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要素 |
2.2.2 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特点 |
2.2.3 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目标 |
2.2.4 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任务 |
2.2.5 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过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长临高速公路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 |
3.1 项目简介 |
3.1.1 依托项目简介 |
3.1.2 项目管理概况 |
3.2 长临高速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实施分析 |
3.2.1 施工质量管理概况 |
3.2.2 施工质量控制目标 |
3.2.3 施工质量计划编制 |
3.2.4 施工质量控制原则 |
3.2.5 施工质量控制程序 |
3.2.6 施工质量要素控制 |
3.2.7 施工质量验收办法 |
3.3 长临高速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对策研究 |
3.3.1 组织对策 |
3.3.2 技术对策 |
3.3.3 经济对策 |
3.3.4 合同对策 |
3.3.5 信息化管理对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QC活动在长临高速公路项目应用 |
4.1 QC活动应用案例 |
4.1.1 QC小组简介 |
4.1.2 QC活动案例 |
4.2 信息化技术应用 |
4.3 QC活动对提高工程质量的效果评价 |
4.4 信息化技术对提高QC活动水平的效果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长临高速公路路基桥隧单位质量控制难点、重点汇总表 |
附录2 电子资料检查表 |
附录3 日志检查表 |
附录4 影像资料检查表 |
附录5 公路工程施工照片拍摄要点参照表 |
附录6 长临高速公路QC活动统计表 |
(4)大跨径、大悬臂矮塔斜拉桥桥面铺装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3 大跨径混凝土桥梁沥青铺装典型结构和使用状况调研 |
1.3.1 大跨径混凝土桥梁典型铺装材料 |
1.3.2 大跨径混凝土桥梁典型铺装结构 |
1.3.3 大跨径混凝土桥梁桥面铺装使用状况调查分析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石湾特大桥桥面铺装结构力学分析 |
2.1 石湾特大桥概况 |
2.1.1 基本概况 |
2.1.2 桥梁结构 |
2.1.3 采用技术规范 |
2.1.4 主要材料 |
2.2 全桥最不利荷位的确定 |
2.2.1 计算模型 |
2.2.2 边界条件模拟 |
2.2.3 全桥最不利荷位的确定 |
2.3 铺装层受力特性分析 |
2.3.1 计算模型 |
2.3.2 边界条件模拟 |
2.3.3 计算参数 |
2.3.4 SBS改性AC-13C层受力特性分析 |
2.3.5 复合改性TGAC-10层受力特性分析 |
2.3.6 白色铺装层受力分析 |
2.4 特大桥桥面沥青铺装材料技术指标要求 |
2.4.1 SBS改性AC-13C铺装混合料的技术指标要求 |
2.4.2 复合改性TGAC-10铺装混合料的技术指标要求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复合改性沥青材料组成优化研究 |
3.1 原材料性能检验 |
3.1.1 集料 |
3.1.2 矿粉 |
3.1.3 沥青 |
3.1.4 纤维 |
3.2 不同掺量下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性能试验 |
3.3 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最佳配比优选 |
3.4 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性能指标要求 |
3.5 TLA+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研究 |
3.5.1 TLA中灰分的微观组成和性质研究 |
3.5.2 TLA+SBS复合改性沥青微观性质研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组成优化研究 |
4.1 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级配选择 |
4.2 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4.2.1 AC-10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4.2.2 SMA-10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4.2.3 TGAC-10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4.3 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检验 |
4.3.1 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水稳性能检验 |
4.3.2 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高温稳定性检验 |
4.3.3 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检验 |
4.4 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最佳配合比选择 |
4.5 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性能指标要求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质量控制指标和方法 |
5.1 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关键技术 |
5.1.1 TLA+SBS复合改性沥青生产质量控制 |
5.1.2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控制 |
5.1.3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运输质量控制 |
5.1.4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质量控制 |
5.1.5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碾压质量控制 |
5.2 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
5.2.1 TLA+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抽检 |
5.2.2 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抽检 |
5.2.3 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检验 |
5.2.4 TL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 |
5.2.5 现场压实度控制 |
5.2.6 现场强度和刚度控制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效果分析 |
6.1 桥面铺装生产配合比设计 |
6.2 桥面铺装效果观测 |
6.3 使用性能评价 |
6.4 技术经济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悬臂桥梁施工工艺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临时支墩 |
二、悬臂浇筑的施工工艺 |
(一) 0#块施工 |
(二) 悬臂浇筑部分的施工 |
(三) 现浇段施工 |
(四) 合拢段施工 |
三、施工控制 |
(一) 部分设计参数和测定监控参数 |
(二) 主桥线形监测 |
(三) 合拢控制 |
四、悬臂施工的优点 |
(一) 悬臂施工适用于大跨径的桥梁, 也适用于跨越河道和沟谷, 且受地形的影响较小。 |
(二) 悬臂浇筑可减少吊装程序, 简化了桥梁的施工步骤, 可以一次成型。 |
(三) 悬臂浇筑的机械化程度较高, 进而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量。 |
(四) 对多种桥梁类型均可适用, 如斜拉桥、梁式桥、拱桥、刚架桥等。 |
(五) 实现了机械化和循环作业, 改进了工艺, 提高了施工质量, 使连接及中跨合拢的成功率更高。 |
(六) 替代了满堂支架的施工法, 为桥下创造了较为宽敞的空间。 |
五、结束语 |
(6)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梁桥底板抗崩设计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箱梁崩裂研究背景 |
1.2 箱梁崩裂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变截面箱型梁底板束等效径向力分析 |
2.1 经典等效径向力计算公式分析 |
2.2 等效径向力计算公式修正分析 |
2.2.1 定位误差影响分析 |
2.2.3 折线拟合抛物线影响分析 |
2.3 等效径向力测试试验 |
2.3.1 工程背景 |
2.3.2 测试方法 |
2.3.3 实测与分析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抗崩设计参数分析 |
3.1 研究概述 |
3.2 防崩钢筋分析 |
3.3 波纹管保护层厚度分析 |
3.4. 底板横向受力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程实例分析 |
4.1 工程概述 |
4.2 底板崩裂原因分析 |
4.2.1 抗崩设计参数计算 |
4.2.2 有限元数值分析 |
4.3 抗崩设计和施工原则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 |
(7)浅谈桥梁悬臂施工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程简介 |
二、悬臂浇筑施工工艺 |
1.0号块施工 |
2.悬臂浇筑部分施工 |
3.现浇段施工 |
4.合拢段施工 |
三、施工控制 |
1.挠度控制 |
2.平面位置的控制 |
四、悬臂施工的优缺点 |
(8)带缺陷连续刚构桥的受力行为研究及加固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桥梁结构的使用功能和各类缺陷 |
1.3 连续刚构桥底板崩裂综述和研究现状 |
1.3.1 连续刚构桥底板崩裂综述 |
1.3.2 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
1.4.1 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第2章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总体特性 |
2.1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的分类及构造特点 |
2.1.1 刚构桥的分类 |
2.1.2 刚构桥的构造特点 |
2.2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的结构受力特点 |
2.2.1 结构受力特点 |
2.2.2 与连续梁桥的比较 |
2.3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的施工特点 |
2.3.1 刚构桥悬臂浇筑法的施工特点 |
2.3.2 刚构桥悬臂浇筑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3 刚构桥悬臂浇筑法的发展 |
2.4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的经济特点 |
2.5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的病害特点 |
第3章 刚构桥常见缺陷分析理论及防治方法 |
3.1 桥梁结构的缺陷 |
3.1.1 桥梁结构中的损伤 |
3.1.2 桥梁结构中的裂缝 |
3.2 桥梁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缺陷 |
3.2.1 施工引起的局部混凝土强度损伤及分析理论 |
3.2.2 施工中预应力钢筋常见问题及其对结构受力产生的影响 |
3.2.3 连续刚构桥箱梁底板崩裂的机理、原因及防治 |
3.3 箱梁混凝土运营中产生裂缝的机理及其对结构受力的影响 |
3.3.1 连续刚构桥箱梁裂缝的产生原因 |
3.3.2 连续刚构桥箱梁裂缝的常见形式 |
3.3.3 连续刚构桥箱梁裂缝对结构的影响 |
第4章 连续刚构桥常用加固方法研究 |
4.1 刚构桥加固概述 |
4.2 刚构桥常用加固方法 |
4.2.1 粘贴碳纤维加固 |
4.2.2 粘贴钢板加固 |
4.2.3 喷射混凝土加固 |
4.3 刚构桥加固后的力学特性及分析理论 |
4.3.1 加固结构受力特征 |
4.3.2 加固结构变形协调分析 |
4.3.3 加固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
第5章 常见缺陷对结构整体受力的影响效应研究 |
5.1 工程实例概况 |
5.2 结构病害情况 |
5.3 原设计结构及带缺陷结构分析 |
5.3.1 有限元基本理论 |
5.3.2 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带缺陷结构模型 |
5.4 带缺陷结构各种缺陷对结构整体受力影响研究 |
5.4.1 基于原结构施工—运营阶段全过程分析 |
5.4.2 混凝土强度整体变化对结构受力的影响性分析 |
5.4.3 预应力束竖向偏位对结构受力的影响性分析 |
5.4.4 部分节段混凝土崩块对结构整体受力的影响性分析 |
5.4.5 文中涉及三种缺陷对桥梁整体结构受力的影响分析 |
第6章 工程实例各阶段结构分析及其加固方法 |
6.1 设计理想状态的结构仿真分析 |
6.1.1 原设计模型施工阶段仿真分析 |
6.1.2 原设计模型运营阶段各组合下分析 |
6.2 崩块前实际状态的结构仿真分析 |
6.3 崩块后、加固前实际状态的结构仿真分析 |
6.4 加固后实际状态的结构仿真分析 |
6.4.1 结构加固方案的选择 |
6.4.2 结构加固后整体受力分析 |
6.4.3 结构加固后整体受力分析与原设计模型对比分析 |
第7章 施工缺陷对结构局部应力影响效应分析 |
7.1 局部结构建立实体模型步骤 |
7.1.1 局部模型节段的选取 |
7.1.2 计算假定 |
7.1.3 边界条件的处理 |
7.2 局部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化对箱梁底板应力的影响分析 |
7.2.1 局部模型的建立 |
7.2.2 局部节段混凝土弹模为设计值时箱梁的底板应力 |
7.2.3 局部节段混凝土弹模降低时箱梁的底板应力 |
7.2.4 局部节段混凝土弹性模量降低对箱梁底板应力影响分析 |
7.3 波纹管偏位导致预应力钢束产生折角对局部应力影响分析 |
7.3.1 局部模型的建立 |
7.3.2 底板预应力合拢束为设计线形时箱梁底板应力 |
7.3.3 底板预应力合拢束局部上凸出现折角时箱梁底板应力 |
7.3.4 底板预应力合拢束产生折角对箱梁底板应力影响规律及实例验证 |
结论及展望 |
结论 |
展望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大跨连续刚构桥箱梁底板裂缝分析及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大跨PC刚构桥的发展与现状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大跨PC连续刚构桥箱梁底板病害调研及解决对策 |
2.1 大跨径刚构桥主梁底板病害调研资料 |
2.1.1 某跨径为47+75+47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 |
2.1.2 某跨径为120+2×230+120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 |
2.1.3 关于病害的综述 |
2.2 关于病害原因的综合分析及防治对策的讨论 |
2.3 小结 |
第三章 大跨径PC连续刚构桥箱梁底板结构受力分析 |
3.1 预应力钢束对底板的受力研究 |
3.1.1 梁底钢束曲线产生的径向力 |
3.1.2 钢束合拢高差或定位误差产出的集中力计算 |
3.1.3 钢束合拢高差或定位误差的容错分析 |
3.2 底板横向正截面受力简化计算方法 |
3.2.1 二维有限元分析 |
3.2.2 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分析 |
3.2.3 简化算法建议 |
3.3 抵抗底板径向力所用箍筋的计算方法 |
3.3.1 简化计算方法 |
3.3.2 计算算例 |
3.4 小结 |
第四章 空间有限元计算箱梁底板横向应力分析 |
4.1 有限元计算分析 |
4.1.1 基本假定 |
4.1.2 模型材料 |
4.1.3 连续刚构桥建模分析 |
4.2 底板抛物线指数参数 |
4.2.1 底板线形对径向力影响分析 |
4.2.2 底板线形对横向应力空间效应结果分析 |
4.3 底板厚度参数 |
4.3.1 混凝土局部剪出分析 |
4.3.2 底板厚度变化对横向应力空间效应结果分析 |
4.4 改善底板横向应力措施研究 |
4.4.1 跨中及节段处设置底板加强肋 |
4.4.2 底板设置横向预应力钢束 |
4.5 小结 |
第五章 紫阳汉江特大桥算例分析 |
5.1 工程背景 |
5.2 连续刚构桥整体计算 |
5.2.1 结构计算依据 |
5.2.2 基本参数 |
5.2.3 建模过程 |
5.2.4 主要计算结果分析 |
5.3 连续刚构桥空间实体单元模型应力分析 |
5.3.1 计算基本假定 |
5.3.2 建模过程 |
5.3.3 计算工况 |
5.3.4 主要计算结果分析 |
5.3.5 底板横向应力调整建议 |
5.4 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本文得出的结论 |
进一步研究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外研究现状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1.1.3 存在问题分析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常见病害与工作状态 |
2.1 桥面铺装病害调查与分析 |
2.1.1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构造 |
2.1.2 病害调查 |
2.1.3 病害原因分析 |
2.2 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破坏类型与设计指标 |
2.2.1 疲劳开裂 |
2.2.2 粘结层剪切破坏 |
2.2.3 车辙破坏 |
2.2.4 推移拥包破坏 |
2.2.5 温度裂缝 |
2.3 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力学分析与工作状态 |
2.3.1 计算模型 |
2.3.2 层间剪应力计算分析 |
2.3.3 层间法向拉应力分析 |
2.3.4 温度应力分析 |
2.3.5 桥面铺装层间工作状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柔性涂膜类防水粘结层 |
3.1 桥面防水粘结层作用及目前存在问题分析 |
3.1.1 桥面防水体系特点及要求 |
3.1.2 常用桥面防水粘结层存在问题分析 |
3.2 柔性涂膜类防水材料防水机理研究 |
3.2.1 防水材料成膜机理 |
3.2.2 防水材料防水机理 |
3.2.3 防水材料工作机理 |
3.3 柔性涂膜类防水粘结材料性能研究 |
3.3.1 柔性涂膜类防水粘结材料性能指标要求 |
3.3.2 原材料选择 |
3.3.3 实验步骤 |
3.3.4 层间剪切试验 |
3.3.5 层间拉拔试验 |
3.3.6 最佳用量确定 |
3.3.7 温度影响 |
3.3.8 界面粗糙度影响 |
3.3.9 冻融循环影响 |
3.3.10 国内常用防水粘结材料性能对比试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性能研究 |
4.1 异步碎石存在问题分析 |
4.2 同步碎石作为桥面防水粘结层特性研究 |
4.3 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性能研究 |
4.3.1 实验过程及原材料选择 |
4.3.2 最优沥青洒布量及石料撒布量确定 |
4.3.3 单一粒径碎石与级配碎石防水粘结层性能对比试验 |
4.3.4 不同沥青结合料效果对比试验 |
4.3.5 温度对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影响 |
4.3.6 老化对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影响 |
4.3.7 不透水性能试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两油一料”改进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方法研究 |
5.1 “两油一料”的提出 |
5.2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
5.2.1 最佳上层沥青洒布量确定 |
5.2.2 最佳下层沥青洒布量确定 |
5.3 “一油一料”与“两油一料”性能对比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防水粘结层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6.1 防水粘结层施工前准备工作 |
6.1.1 施工基本要求 |
6.1.2 桥面处理 |
6.2 防水粘结层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
6.2.1 柔性涂膜类防水粘结层施工 |
6.2.2 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施工 |
6.3 工程质量验收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实体工程 |
7.1 实体工程修筑 |
7.1.1 桥梁工程概况 |
7.1.2 实体工程桥面铺装方案 |
7.2 实体工程桥面铺装施工质量检测 |
7.2.1 水泥混凝土桥面质量检测 |
7.2.2 防水粘结层施工质量检测 |
7.2.3 沥青混合料铺装层施工质量检测 |
7.2.4 实体工程跟踪观测 |
7.3 本章小结 |
主要研究结论及进一步设想 |
主要研究结论 |
进一步设想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浅谈张皮沟大桥箱梁施工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ynamo可视化编程的桥梁BIM模型参数化布设方法研究[D]. 张柳柳. 浙江大学, 2021(02)
- [2]水泥混凝土桥面防水粘结层选择与应用[D]. 范虎彪.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5)
- [3]长临高速公路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D]. 李林林. 长安大学, 2017(02)
- [4]大跨径、大悬臂矮塔斜拉桥桥面铺装技术研究[D]. 王文强. 长安大学, 2015(01)
- [5]悬臂桥梁施工工艺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 翟飞. 中华建设, 2012(05)
- [6]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梁桥底板抗崩设计参数研究[D]. 林小雄. 湖南科技大学, 2012(05)
- [7]浅谈桥梁悬臂施工工艺[J]. 卢莉莉. 知识经济, 2011(18)
- [8]带缺陷连续刚构桥的受力行为研究及加固对策[D]. 王浩. 西南交通大学, 2010(11)
- [9]大跨连续刚构桥箱梁底板裂缝分析及参数研究[D]. 韩志星. 长安大学, 2010(03)
- [10]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研究[D]. 汪日灯. 长安大学,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