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邑县发展花卉业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闫超,王腾飞[1](2021)在《山东临邑 美丽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文中研究说明初冬的山东省临邑县兴隆镇夏三屯村,宛若一幅写意山水画——房屋错落有致,文化墙赏心悦目,柏油路平坦通畅,路旁的法桐、国槐迎风挺立。“只要是见过村子旧貌的人无不感叹变化之大。”夏三屯村村党支部书记祁连山说,“以前,村里房前屋后杂草丛生,一到夏天臭气熏天。现在?
窦霄,陈俊强,董章凯,刘红,段正洪[2](2021)在《41份木槿种质资源的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研究木槿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关系,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41份木槿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9对AFLP引物对41份供试种质进行选择性扩增后,共产生谱带733条,其中多态性条带699条,多态性位比率平均为95%;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1.1801~1.2515,平均值1.2076;Shannon信息指数为0.1863~0.2445,平均值0.2035。通过聚类分析,41份木槿种质的Dice相似性系数为0.702~0.932,并在0.87处将供试材料分为5大类。研究认为,来源相同的木槿种质并未严格聚在一起,表明供试木槿种质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差异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与材料来源没有绝对的相关性。
刘俐[3](2021)在《明代名媛书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一如[4](2020)在《《酉阳杂俎》在宋代的接受 ——以宋诗用典为例》文中提出作为一部成书于晚唐的小说,《酉阳杂俎》在宋诗中获得了广泛的接受。本文选取宋诗化用《酉阳杂俎》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从梳理《酉阳杂俎》在宋代的接受概况,以及宋诗化用《酉阳杂俎》的基本情况入手,进而分析宋人的用典特征和成因,以求打通小说与诗歌的界限,考察不同文类间的交互作用。第一章从宏观上把握《酉阳杂俎》在宋代的接受情况,关注其主要通过写本、刻本和类书进行传播的特点,并根据类书收录时在内容选择上的偏向性,初步勾勒《酉阳杂俎》在宋代的接受情况。同时,梳理宋代笔记、刊本序跋等文献中对《酉阳杂俎》的征引和评论,进一步还原宋人对于《酉阳杂俎》之功用价值的认识。通过对类书的梳理,可发现《太平广记》《海录碎事》《事文类聚》《事物纪原》《记纂渊海》等宋代类书在对《酉阳杂俎》中的内容进行收录时,以地理博物类和历史琐闻类为主,而以鬼神怪异类为次。通过对宋代笔记和《酉阳杂俎》刊本序跋的考察,可知对于《酉阳杂俎》的两大特性——“博杂”与“怪奇”而言,宋人更看重其“备采录”“资考证”的史料价值,而非“语神怪,供诙啁”的小说价值。第二章对宋诗中的《酉阳杂俎》典故进行判定和整理,从而了解宋诗化用《酉阳杂俎》的基本情况。在典故的判定上,主要借助阅读史研究的思路,将诗人的阅读对象和行为纳入研究范围,而非脱离原始的阅读环境,做单纯的文本比对。只有证明诗人的确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读到过来自《酉阳杂俎》的文本内容,《酉阳杂俎》才可被视作确切的典源。以这一方法为依据,并以主题内容为线索,可梳理出宋诗中的四类《酉阳杂俎》典故,分别为佛道类、鬼神灵异类、地理博物类和历史琐闻类。在此基础上,再计算各类典故在宋诗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宋代各时期诗人的用典数量。经统计,可知宋代诗人更偏爱《酉阳杂俎》中贴近现实的博物和历史类记载,而非脱离现实的奇异故事。而从诗人用典情况看,从北宋初期到南宋后期,诗人人均用典数量基本呈倒U型增长。第三章前两节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总结宋人运用《酉阳杂俎》的特征及成因。在内容上,宋人之所以选择《酉阳杂俎》作为取材对象,并偏好其中具有博物性质,且较为生僻的内容,实与宋诗在取材上追求博赡生僻,重视学问化的特征有关。而他们对典故内容所进行的改动,则多与宋人思想中渴望功名、重视诗教、关注现实的一面有关。在形式上,诗人在运用典故时求新求奇、力主翻案,同时多用借代和隐语,这都与宋人受禅宗影响,主张“翻案”“绕路说禅”等诗学理念有关。上述种种“宋调”范式,不仅影响了宋人对《酉阳杂俎》典故的使用,也彰显出一种浓厚的士大夫趣味。然而,从南宋中后期开始,诗人对《酉阳杂俎》的使用又呈现出新的面貌。第三章第三节即以这一时期位于士大夫群体边缘的江湖诗人和女性诗人为例,揭示其不同于士大夫诗人的用典特征,如总体用典数量减少、多用熟典等。第四节则结合宋代不同诗人群体对《酉阳杂俎》之阅读途径和习惯的不同,深入探讨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经考察,写本是宋代士大夫诗人阅读《酉阳杂俎》的主要途径,其阅读方式多为记忆型。而南宋江湖诗人则主要依靠南宋后期的通俗类书,其阅读方式也多为具有功利性质的检索型。原典与类书、记忆型阅读与检索型阅读,媒介和方式的不同导致了知识结构的差异,从而影响了他们对于典故的使用。南宋江湖诗人和女性诗人的用典,反映出一种去学问化的通俗倾向,预示了宋元时期中国文学近世化的开端。
陈瑜[5](2019)在《唐代商业与诗歌论稿》文中提出“唐代商业与诗歌论稿”这一课题旨在以涉及唐代商业题材的诗歌为研究对象,以唐诗史料为文本支撑,围绕商业——商人——士人——诗歌这一主线,系统分析唐代商业题材诗歌的整体风貌以及商业与诗歌间的深层关联,综合呈现多元立体的文学生态,重新定位其在唐代诗歌史以及古代文学史中的历史地位。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通过介绍研究缘起阐明本文的选题依据,再从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两方面论证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其次考论了关涉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在对前贤的相关研究成果予以分析和肯定的基础上,亦对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论析;最后根据研究目的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考察范围、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考察了唐代商业与诗歌的内在联系,对唐代国内商业的发展轨迹予以了动态呈现。本章辐射商业中商业店铺和商业市场两个核心要素,择取最具时代新变和商业特色的代表性内容,以唐诗作品为切入点开展镜像分析,一是以“酒肆”一隅管窥唐代的商业店铺全貌,审视与探讨了诗歌的气质风貌与诗歌意象;二是以“坊市”“夜市”“草市”“花市”为例,对唐代商业市场的发展轨迹予以剖析,并深入挖掘诗中展现的时代特色与社会风尚。通过点面结合地论述,将商业题材诗歌的研究从经济考略纵深到人文视野。第三章聚焦于反映唐代国际商贸与多元文化融合的“商胡”主题,从诗歌入手考述“商胡”的族属来源及来华路线,探寻“商胡”在华的行动轨迹与聚居之地,展现了唐朝国际贸易兴盛发达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共融的景象。本章还着重对唐诗中的“商胡”的文学书写和文化意蕴进行了深入阐述,唐代诗人以局部侧写和全景素描的方式诗意渲染了“商胡”的诡谲体貌,新颖艺术的书写模式有助于唐诗题材、内容和技巧的拓展;对“商胡”重利轻身的冒险精神、慧眼识宝的超凡能力、重义好德的美好品德的多角度观照丰富了“商胡”的立体形象;对乡国梦遥的愁闷“商胡”的形象刻画则以思乡为契合点,通过“同化”体验的建构寻求彼此情感上的“同”以弥补胡汉间文化上的“异”,表现了唐人进步的民族观。唐诗中的“商胡”形象书写蕴含对异质文明的诗意呈现、审美体验、文化反思和历史回溯,视角独特,意蕴丰赡。第四章对唐诗中的“士”“商”关系予以重点阐发,通过深入剖析士商关系的嬗变轨迹和心态成因,论述士人阶层对商业和商人的态度与情感。综观整个唐代社会,“士”对“商”的非难始终占据主流,这种思想根源有四:一是义利观下的“士志于道”与“逐利惟是”的价值取向差异;二是士人视角下的“贾雄农伤”的政治忧思;三是封建伦理家庭观标准下的情感批判;四是官商勾连背景下士不如商的激愤。随着人道主义精神的高涨和身迹相合的心路发展,“士”与“商”的联系日渐加强,二者关系有所缓和与松动,“士”能对“商”的生活处境做出复杂多面的反映,“士”关注到“商”漂泊无俦的凄苦之旅、风险莫测的关梁之危与惨痛难避的人祸之难,在诗歌中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在“仕宦类商贾”的感叹中又抒发出对“商”豪情快意和自得其乐的羡慕与赞扬。第五章着眼于商业发展对诗歌创作的影响研究。第一节总结了商业发展对诗歌艺术风貌的影响,一是创作突破得益于关注重点的变换与文风倾向的转变;二是创作群体中妓女与商人成为新兴创作力量;三是创作体式的选择深受歌诗传唱审美导向的影响;四是创作风格趋向于通俗化与生活化。第二节以唐诗中的花卉新变为例探讨经济现象对诗歌内容的影响。作为潮流观察员的唐代诗人们敏锐地捕捉到唐诗中出现的花卉种植新变,深入剖析了唐代统治者赏花逐异与游幸娱乐日重、新贵族慕上习气与竞奢攀比成风、士大夫醉心于园林雅趣与花木娱情、方外人着力于寺观美化与心性修行的时人心态,将这些新兴现象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呈现于诗作之中,丰富了唐代诗歌的表现内容。第三节以“瑟瑟”的色彩转喻为例探讨外来商品对唐诗语汇的影响。“瑟瑟”是波斯、南诏和西域诸国官方进贡与贸易交流的珍稀商品,随着其在上层社会中的广泛应用,逐渐被文人纳入到诗歌语汇之中。唐代诗人自白居易而降,有意识地将“瑟瑟”进行色彩转喻,用以代替“碧”所涵盖的青、绿、蓝等不同层次的颜色,将其转喻为江水碧色、茶末鲜色、衣饰丽色、松竹青色等色相,为诗歌创造出丰富多变的色彩层次和新鲜个性的艺术境界,更创造性地将其与“猩猩红”对比,形成一对特定的意象组合,固化为诗歌中色彩对仗的修辞格式。唐代外来商品凭借诗人敏锐的审美体验、大胆新奇的意象转喻和生动夸张的艺术表现,在后世文学作品中接受广泛。
韩兆森[6](2019)在《清代鲁西北地区市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运用历史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以清代鲁西北地区的市镇为研究对象,对清代不同时段鲁西北地区市镇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同时在发展成为市镇过程中与其相关的集市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本文也对鲁西北地区的集市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集市的集期、商品结构以及集市的管理制度等,为了完成以上研究的目的,本文主要分三部分进行探讨:首先,为了更好的研究清代鲁西北地区市镇发展的历史地理背景,本文对鲁西北地区的气候、地形地貌、水文等方面的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鲁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市镇发展的关系。即气候条件好的,地形平坦开阔以及河运发达的地区市镇发展相对较快,反之,则较慢。总之,自然环境对市镇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次,本文以地方志等文献资料为中心,通过统计清代不同时段鲁西北地区市镇的数量、各府市镇的密度等,发现清代鲁西北地区的市镇数量和市镇密度基本上是稳步增加的,延续了宋明以来这一区域市镇的整体发展趋势,但也存在时空分布不平衡的情况,清代鲁西北地区的市镇发展大体可分成清代前期、清代中后期至民国初年两个阶段,自然条件、区位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因素影响着这一区域市镇的发展和分布。最后,由于市镇是依托集市所形成的商业聚落,大部分市镇的形成归根结底是由集市发展而来的,因此从广义的市镇定义解释来看集市本质上也属于市镇的范畴,通过对史料中鲁西北地区集市集期的梳理,可以看出这一区域随着集市开市频率的提升,市场的规模和流通范围也逐渐扩大;再者通过对集市的集期安排和商品结构的考察,可以看出鲁西北地区集市的商品结构多以农产品为主。此外,通过考察鲁西北地区集市的管理制度和机构,可以更清晰的了解到它们的运行方式以及对集市贸易的影响。
山东省人民政府[7](2017)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鲁政发[2017]8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17年3月20日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和《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基准年为2015年。
邢春雷,高明华[8](2016)在《园艺景观的维护与养护探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地加快,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越来越重视环境的绿化。于是,园艺景观作为环境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园艺景观既可以改善周边的而环境,又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不过,目前的问题是,园艺景观的建设虽然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但是其在建成以后却得不到正常的维护,这一问题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笔者就此问题做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维护与改善的措施,以期可以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借鉴。
郎丰庆,曹齐卫,李利斌,杨宁,孙小镭[9](2014)在《山东蔬菜主要产区农户生产经营状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连续5年的调查结果表明:蔬菜种植业是投资与效益都比较高的行业,同时风险也比较大,产品销售价格是左右菜农收入的主要因素;山东主要蔬菜产区菜农的收益五年来呈小幅增长趋势;菜农收益的提高不能单纯依靠提高单位土地面积收益,扩大生产规模是提高农民收益的有效途径;劳动力老龄化将成为今后蔬菜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姜连国[10](2013)在《让中小学生在实践中健康快乐成长——山东省临邑县开展中小学“双十双百”活动的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差,对社会缺乏了解,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等问题,临邑县教育局提出,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利用丰富的农村资源,在全县中小学重点开展四项活动,即要求中小学生学会十种技能,会做十种饭菜,认识一百种植物,与一百个人交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四项实践活动,被称为"双十双百"
二、临邑县发展花卉业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邑县发展花卉业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临邑 美丽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论文提纲范文)
以农村设施改善为基础 |
打造有“底气”的美丽乡村 |
以生态环境治理为引领 |
打造有“颜值”的美丽乡村 |
以促进乡风文明为抓手 |
打造有“内涵”的美丽乡村 |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撑 |
打造有“钱景”的美丽乡村 |
(2)41份木槿种质资源的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来源 |
1.2 研究方法 |
1.2.1 DNA提取 |
1.2.2 AFLP分析 |
1.2.2. 1 限制性酶切及连接反应 |
1.2.2. 2 预扩增反应 |
1.2.2. 3 选择性扩增反应 |
1.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AFLP扩增结果分析 |
2.2 遗传多样性分析 |
2.3 遗传相似性分析 |
2.4 聚类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4)《酉阳杂俎》在宋代的接受 ——以宋诗用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界定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酉阳杂俎》相关研究 |
二、中国古典诗歌化用小说典故相关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一章 《酉阳杂俎》在宋代的接受概况 |
第一节 《酉阳杂俎》在宋代的主要传播方式 |
一、类书的选择性收录:偏向博物、历史类内容 |
二、从写本到刻本:南宋后期的媒介进步 |
第二节 宋人对《酉阳杂俎》的认识 |
一、宋代笔记征引:以地理博物类、考据辨证类为主 |
二、刊本序跋:重视史学价值 |
第二章 宋诗化用《酉阳杂俎》的基本情况 |
第一节 阅读史视野下的典源判定 |
第二节 宋诗中《酉阳杂俎》典故的构成 |
一、常见典故举类 |
二、典故选择倾向分析 |
三、各时期诗人用典情况分析 |
第三章 宋诗化用《酉阳杂俎》典故的特征及成因 |
第一节 宋诗化用《酉阳杂俎》典故的内容特征 |
一、宋人化用《酉阳杂俎》典故与宋诗的取材倾向 |
二、宋人化用《酉阳杂俎》典故与宋诗的思想特征 |
第二节 宋诗化用《酉阳杂俎》典故的形式特征 |
一、反用典故 |
二、暗用与借代 |
第三节 《酉阳杂俎》在宋诗接受中的独特存在——江湖诗人与女性诗人用典 |
一、江湖诗人用典 |
二、女性诗人用典——以朱淑真为例 |
第四节 宋人阅读《酉阳杂俎》的途径及习惯——诗人用典差异探析 |
一、宋代士大夫诗人的《酉阳杂俎》阅读 |
二、南宋江湖诗人的《酉阳杂俎》阅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唐代商业与诗歌论稿(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回顾与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二章 唐诗中的商业镜像 |
第一节 “笑入胡姬酒肆中”之店铺 |
一、空前兴盛的“酒家楼” |
二、异域风情的“春酒店” |
三、“胡姬当垆”与“青门送别” |
第二节 “花市香飘漠漠尘”之市场 |
一、城邑“坊市”的变迁 |
二、乡村“草市”的繁盛 |
三、专营“花市”的勃兴 |
第三章 唐诗中的“商胡”印记 |
第一节 “商胡”的族属来源 |
一、西域昭武九姓商人 |
二、周边少数民族商人 |
三、其他海外诸国商人 |
第二节 “商胡”的行迹探寻 |
一、“商胡”的北上行迹 |
二、“商胡”的南地留痕 |
第三节 “商胡”的形象书写与文化意蕴 |
一、“商胡”体貌的诗意渲染 |
二、“商胡”品性的多重观照 |
三、“商胡”情感的同化体验 |
四、“商胡”书写的文化意蕴 |
第四章 唐诗中的“士”“商”关系 |
第一节 “士”对“商”的非难 |
一、义利观念下价值取向的批判 |
二、士人视角下贾雄农伤的忧思 |
三、伦理精神下家庭情感的背离 |
四、官商勾连下士不如商的激愤 |
第二节 “士”对“商”的同情 |
一、漂泊无俦的凄苦之旅的关注 |
二、风险莫测的关梁之危的感慨 |
三、惨痛难避的人祸之难的叹息 |
四、形迹相合的同情之源的剖析 |
第三节 “士”对“商”的羡慕与赞扬 |
一、对“商”豪情快意和自得其乐的羡慕 |
二、对“商”爱国热情与诚信经营的赞扬 |
第五章 唐代商业对诗歌的影响 |
第一节 商业发展对诗歌风貌的影响 |
一、诗歌创作的动态演变与特色分析 |
二、创作队伍中孕育出新兴创作力量 |
三、创作体式取决于传唱的审美导向 |
四、创作风格趋向于通俗化与生活化 |
第二节 经济现象对诗歌内容的影响——以“花卉新变”为例 |
一、花卉诗歌蕴含的时代新变 |
二、花卉诗歌展现的社会生活 |
三、花卉诗歌书写的价值内涵 |
第三节 外来商品对诗歌语汇的影响——以“瑟瑟”诗为例 |
一、“瑟瑟”本源考述 |
二、“瑟瑟”释义辨正 |
三、“瑟瑟”在唐诗中的色彩转喻及意象构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6)清代鲁西北地区市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四、研究问题及方法 |
五、重难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鲁西北地区的政区沿革和自然环境 |
第一节 鲁西北地区的政区沿革 |
第二节 鲁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
一、鲁西北地区的气候 |
二、鲁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 |
三、鲁西北地区的水文 |
四、鲁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市镇发展的关系 |
第二章 清代鲁西北地区市镇的发展 |
第一节 清代以前市镇的起源和鲁西北地区市镇的发展 |
第二节 清代鲁西北地区市镇的区域分布 |
第三节 清代鲁西北地区市镇区域分布的变化和特点 |
第四节 清代鲁西北地区市镇的职能—以周村镇为例 |
第三章 影响清代鲁西北地区市镇发展的因素 |
第一节 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
第二节 区位交通因素的影响 |
第三节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 |
第四章 清代鲁西北地区的集市及其作用 |
第一节 清代鲁西北地区集市的发展概况 |
一、鲁西北地区的集市类型 |
二、鲁西北地区集市集期的时间安排 |
三、清代鲁西北地区集市集期的分散性和交叉性 |
第二节 清代鲁西北地区集市的的商品结构和流通 |
一、清代鲁西北地区集市的商品结构 |
二、集市的商品流通 |
三、集市的管理制度 |
结语 |
附录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8)园艺景观的维护与养护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园艺景观养护工作值得关注 |
2 如何维护与养护园艺景观 |
2.1 园艺树木的养护 |
2.1.1 修剪工作 |
2.1.2 灌溉工作 |
2.1.3 施肥工作 |
2.2 养护花卉 |
2.2.1 温度的作用 |
2.2.2 光照的作用 |
2.3 水分的作用 |
2.4 肥料的作用 |
3 结语 |
(9)山东蔬菜主要产区农户生产经营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
1.1 数据采集 |
1.2 分析方法 |
1.2.1成本界定 |
1.2.2纯收益计算方法 |
1.2.3数据分析 |
2 农户基本情况 |
2.1 家庭人口与劳动力组成 |
2.2 农户菜田占有情况 |
2.3 种植蔬菜情况 |
3生产资金投入情况 |
3.1 不同年份各县(区)资金投入 |
3.2 单位面积生产资金投入情况 |
3.3 生产资料投入构成 |
4 生产效益分析 |
4.1 农户纯收益 |
4.2 单位面积生产效益 |
4.3 不同年份农户收益 |
4.4 不同年份单位土地收益 |
4.5 人均种植收益 |
4.6 不同栽培形式收益 |
5种植不同蔬菜效益分析 |
5.1 平均收益 |
5.2种植番茄收益 |
5.3种植黄瓜收益 |
5.4 种植西葫芦收益 |
5.5 种植大蒜收益 |
6 结论 |
(10)让中小学生在实践中健康快乐成长——山东省临邑县开展中小学“双十双百”活动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会做饭”:也是一项家庭作业 |
“学技能”:用心编织金色童年 |
“认识百种植物”:心中播下绿色的希望 |
“与百人谈话”: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 |
四、临邑县发展花卉业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临邑 美丽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N]. 闫超,王腾飞. 农民日报, 2021
- [2]41份木槿种质资源的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J]. 窦霄,陈俊强,董章凯,刘红,段正洪. 山东林业科技, 2021(04)
- [3]明代名媛书法研究[D]. 刘俐. 上海大学, 2021
- [4]《酉阳杂俎》在宋代的接受 ——以宋诗用典为例[D]. 李一如.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5]唐代商业与诗歌论稿[D]. 陈瑜. 吉林大学, 2019(02)
- [6]清代鲁西北地区市镇研究[D]. 韩兆森. 云南大学, 2019(03)
- [7]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J].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7(10)
- [8]园艺景观的维护与养护探析[J]. 邢春雷,高明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10)
- [9]山东蔬菜主要产区农户生产经营状况分析[J]. 郎丰庆,曹齐卫,李利斌,杨宁,孙小镭. 中国蔬菜, 2014(05)
- [10]让中小学生在实践中健康快乐成长——山东省临邑县开展中小学“双十双百”活动的实践探索[J]. 姜连国. 中小学校长,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