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104协议在变电站系统中的应用与测试

IEC104协议在变电站系统中的应用与测试

一、IEC104协议在变电站系统的应用与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雍明月,朱勇,汪奇,李海生,韩国鑫[1](2021)在《智能变电站监控信息模块化验收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的推进,变电站与调控主站交互的信息越来越多,监控信息验收工作也日益繁重。提出一种智能变电站监控信息模块化验收方法,运用主子站信息仿真技术将传统验收过程进行模块化解耦,分为闭环测试、同步验收、主站联调等环节,验收过程可通过配置文件导入或全局报文扫描一键式自动进行且无需主子站全程协同。开发了由就地验收系统和移动终端组成的智能变电站监控信息模块化验收系统,就地验收系统与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远程语音控制方式。经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有效提高智能变电站监控信息验收效率,保障智能变电站按时可靠投运。

刘刚,许艾,徐延明,李维[2](2021)在《调度与变电站通信安全防护技术》文中认为目前,调度与变电站之间的通信主要由电力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来防护,调度与变电站两端的电力纵向加密认证装置可保护两端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然而调度与变电站之间的通信协议IEC 60870-5-104(简称IEC 104)并没有相应的安全机制,协议数据在调度的加密装置前与变电站的加密装置后容易被伪造、篡改、重放及窃取,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本文在IEC104协议的基础上扩展协议安全域,从协议层面解决调度到变电站的通信安全问题。标识密码算法SM9为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算法支撑,根据算法特征与协议特点,本文对协议进行少许的扩展即可实现协议的安全性。本文的亮点为:1)基于标识密码算法实现了调度与变电站的安全通信,与其他文献基于数字证书的安全通信有着本质的区别,没有证书管理等复杂事项;2)实现了调度主站到变电站通信的端到端安全认证;3)通过标识密码算法解决了协议的安全隐患,实现了调度与变电站的双向身份认证及通信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

余刚刚[3](2021)在《基于IEC61850协议解析的变电站流量异常检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系统越来越依赖基于计算机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操作,并且以往采用的专用、私有协议逐渐被开放、统一的协议所替代,其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与入侵威胁也因此而增加。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系统的安全性迫切需要加强,为了增强变电站系统对恶意网络攻击的应对能力,本文研究了基于IEC61850协议解析的变电站流量异常检测技术,为构建变电站安全防御系统提供技术支撑。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的系统结构与安全要求,对变电站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了智能变电站控制协议IEC61850等的内容,并对变电站的网络架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协议解析原理以及流量异常检测方法。其次,以IEC61850标准中的关键协议GOOSE和SV协议为研究对象,对其传输机制、服务模型以及报文帧格式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充分掌握报文格式及关键内容。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基于Libpcap的报文捕获技术,实现对GOOSE和SV流量的采集捕获,对GOOSE和SV协议进行深度解析,从数据链路层至应用层逐层解析,将解析内容与IEC61850标准中的规定以及变电站配置文件内容进行匹配分析,实现对变电站网络的流量异常检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杜杰[4](2021)在《配电终端信息就地联调与自动化接入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配电自动化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在提高配电网生产运行管理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总结近年来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与运维经验,深刻认识到配电自动化运行配电终端的自动化信息的正确性是解决配网调控“盲调”、实现可视化、智能化调控的基础,是配电自动化系统故障智能研判与快速隔离的最基本的数据源。此外,配电自动化的“三遥”接入联调、试验与配电主站、通信系统及终端等密切相关,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运维过程中需要依赖大量人力资源,因此在基于实际运行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就地快速联调与全过程自动接入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以配电终端快速接入为研究目标,开展二次设备轻量化运维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通过配电终端自描述、主站与终端间信息交互识别的方法,实现配电自动化主站侧终端“三遥”信息点表模板、信息点表自动生成。(2)研究配电终端接入配电主站联调、验收标准体系。研制就地模拟轻量化主站,实现配电“轻量化”就地运维模式。(3)研究实现终端标准化自动联调的方法。通过遥测、遥信、遥控关联建模,实现“三遥”信号相互验证,自动判断接线线序、保护遥测匹配,配电站端“三遥”协同自动调试,实现终端与主站基于规范化“三遥”点表的自动对点、联调。(4)研究终端就地联调、主站自动验收闭环的方法,创新终端侧、主站端分步+统合的快速调试方法,基于就地模拟轻量化主站与在运主站的同步技术,实现配电终端不依赖于远程通信就地快速标准化联调,主站基于就地调试结果快速闭环自动验收。(5)研制配电主站自动验收模块,研究制定自动化生成终端调试报告的方法。实现主站记录终端接入调试过程,自动生成终端调试报告,就地联调与远程验收结果共享。

朱思越[5](2020)在《抚顺地区继电保护设备远方操作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和居民用电量大幅增长。为应对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国网公司加快了抚顺电力系统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抚顺地区电网结构在日益复杂,所辖变电站的数量也快速增加,变电站需维护的装置数量随之增加。在电网运维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当电网运行方式发生较大改变时,抚顺地调部门会根据实时运行情况对保护定值进行数值调整或改变保护投退方式,而这些工作现在需要由变电运维人员到变电站现场进行就地操作,而就地操作保护难以适应因电网运行方式的实时变化又占据了变电运维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然而抚顺地区现有调度自动化系统无法实现对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进行远方修改定值、切换定值区和投退远方功能软压板。因此应用一套不影响变电站现场保护装置运行的远方操作系统已成为抚顺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本文调研了现有抚顺地区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软硬件配置情况,提出了依托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软硬件基础上设计继电保护远方操作系统的设计思路,调研了各变电站的保护和安全自动化设备配置,分析研究了远方操作系统功能实现中的重难点技术,为实现目前抚顺电网系统远方操作的需要,分析了继电保护远方操作系统在抚顺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适用的可行性,提出了远方操作系统的设计架构,系统的设计满足国网公司对远方操作的企业标准和各级专业管理部门的反措规定,对原有调度端与厂站端使用的通信规约进行功能扩展,以原有地调自动化系统的硬件设备为基础设计具备系统建模、定值召唤浏览和远方操作控制等功能的软件系统,对厂站端的远动机进行系统适应性改造设计,最终实现在调度端通过继电保护远方操作系统对目标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可靠进行远方投退功能压板、远方修改保护定值和远方调整定值区的操作。通过继电保护远方操作系统在抚顺地调和多个试点变电站的应用配置和实际运行,证明了本文的远方操作系统对于在现场运维和调控远方操作方面有较高的可靠性,具有很好的实用推广价值。

夏立萌,宋巍,郭飞,王翀,李世群[6](2020)在《智能变电站监控信息自动传动验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提升智能变电站监控信息传动验收工作效率,提出基于模拟技术的智能变电站监控信息自动传动验收方法。该方法以变电站系统配置描述文件、远动配置描述文件和监控信息表为基础,应用监控信息自动验收装置模拟主站功能,在调度数据网通道具备前即开展变电站后台监控信息与数据通信网关机转发信息配置同步验收;应用监控信息自动验收装置模拟子站功能,自动触发监控信息,与部署于调度主站的监控信息自动验收模块实时进行程序化自动验收,实现了智能变电站监控信息传动验收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提升了监控信息传动验收工作的准确性与快捷性。

张黎[7](2020)在《基于网络流量的工控系统异常检测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4.0以及与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所推广的工业互联网与信息网络的融合加速,传统的网络通信技术在工业控制网络中大量应用。目前工业控制网络的开放进程随着对新一代工业互联网改造升级的要求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发展,基于网络化体系结构的控制网络被广泛应用。由于应用场景的拓展和系统性能等多方面的需求,过分依赖将控制系统网络环境隔离封闭的安全防护措施已经难以维继,难以适应工业控制场景的复杂性。近年来工控安全事件频发,尤其是作为关键基础设施的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就更为重要。在传统网络安全领域,业界和国内外研究者提出和使用的众多类型的检测方法中基于网络流量的检测方法在网络安全防护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该类技术也成为异常检测主要的研究方向。但是这些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的异常检测方法存在如下问题:首先,需要对网络流量进行大量的专业人工审计和特征工程实验,才能形成较为完备的特征集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但这种方式效率较低且成本高昂;其次,模型难以降低复杂系统中数据包混杂造成的影响,难以识别多种时序上的流量特征,而且针对控制系统网络的公开真实流量数据十分匮乏。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电力核心控制系统网络流量的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端到端的结构解决私有协议解析困难的问题,以卷积神经网络结构提取流量局部特征支持分类检测。在此基础上以基于Transformer的encoder结构提取流量间复杂序列性特征支持分类检测。并在智能发电分布式控制系统和智能变电系统平台上构建了用于异常行为检测的数据集。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包括:(1)使用流量间的有效时序关系和关联关系来支持检测,分析发电环境下远程控制系统和智能变电站系统使用通信协议的脆弱性,在真实的工控网络环境下实施了常见的攻击,并进行总结分析。对相关控制系统展开渗透测试方案,设计实现了通信数据篡改、拒绝服务攻击、Industroyer病毒攻击以及扫描嗅探。通过分析电力核心控制系统的组织架构,在发电环境下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将智能变电系统遥测遥信等通信等动作的网络流量进行采集收集。(2)分析了复杂电力控制系统网络中数据包混杂以及存在私有协议难以解析对特征提取和检测算法的影响,设计实现基于工业控制系统特点的特征提取方案和序列分析算法,通过研究提取其时序特征与关联特征支撑模型分类。将工业控制网络流量数据进行预处理生成流量簇,为后续对数据包时序特征和关联特征的提取准备。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将原始网络流量作为模型的输入,通过端到端的模型架构完成特征提取工作。减少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对特征工程的依赖,提高效率。并使用三种不同的分类器进行了验证实验,结论表明该处理方法在检测准确率,精度和F1值等方面是满足实际应用场景的。(3)通过调整一些经典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完成异常检测任务并进行了验证和研究。通过构建电力工控网络渗透测试平台,采集系统网络数据包形成的原始流量分组,并完成对流量分组的预处理等实验,来检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分类算法在异常流量检测中的有效性。根据实际工控场景存在的脆弱性,在电力控制系统数据集上构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异常检测算法。(4)提出并验证了基于注意力模型的工控网络异常检测模型。通过对工业控制网络协议通信机制和流量数据包动态特性的分析,发现了工控网络流量检测与自然语言文本处理时的相似性。基于Transformer的Multi-Head Attention机制建立了异常检测模型,通过实验发现其性能优于卷积神经网络和传统异常检测算法。结合检测结果搭建可视化系统,能够直观分析对渗透测试攻击的检测能力。

胡迪[8](2020)在《基于虚拟网络技术的工控蜜网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在当今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对入侵行为进行被动防御的策略己经不能完全保障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成为现代网络安全的新要求。蜜罐作为一种典型的主动防御技术,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城市燃气输配SCADA系统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该系统十分强大,但在防御潜在网络威胁方面具有严重的脆弱性。另一方面,在SCADA系统中实现蜜罐技术面临两个困难:即单个蜜罐因仿真度和交互性有限,难以吸引和捕获深层次的攻击行为;以及蜜网部署成本高、条件严格,难以实现大规模部署。相比传统网络,虚拟网络技术具有轻量、灵活的特性,本文将其与蜜罐技术结合,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低成本、易部署、高仿真的燃气输送SCADA蜜网系统。本系统针对假设的攻击者模型设计,并以模块化方式实现,按功能分为三大模块,分别是仿真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运维安全模块。文中重点介绍了仿真模块,即对城市燃气SCADA平台的仿真。利用Mininet对真实的网络拓扑和设备进行模拟,并对网关,带宽,延迟和数据包丢失进行了定制化配置;运用Conpot实现协议层的交互,并且对Conpot蜜罐的缺陷进行改进,改进后的Conpot在反识别和交互能力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利用python Web框架实现对人机接口(HMI)的仿真,模拟了SCADA系统的业务流程和Web服务,极大地提高了蜜网系统的真实性,也为攻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攻击途径。模拟攻击测试中,侦察扫描攻击显示蜜网系统完成了对城市燃气输送SCADA平台的仿真且具有一定交互能力,而中间人攻击脚本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具有捕获该类复杂攻击的能力。最后,将蜜网系统部署到外网,捕获攻击数据显示,本系统具有显着优势和实用价值。

孟令杰[9](2020)在《基于簇状网络的变电站设备管控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变电站内带电检测、在线监测、动力环境等数字化监测信息也越来越多。但目前变电站内除电压电流等主要电气信息实现了统一的“四遥”控制以外,设备运行状态信息、辅助控制系统等非主要电气信息监测体系尚不完善,有效的带电检测和在线监测技术手段较少,通讯方面没有统一的顶层设计,各自建信息化平台形成信息孤岛,数据的利用和处理效率较低。而目前变电站系统平常的生产过程大量采用无人值守的模式,在日常的变电系统维护中,存在自动化程度低、人工工作量大、缺乏有效监督、数据采集量不足等问题。物联网在低功耗传感器应用、信息获取、短距离通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新的技术参考。本文详细分析了电力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在现有变电站物理通信网络和人工运维方式的基础上,分析变电站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的组网方式,通过仿真选择和匹配性分析确定选择簇状网络作为管控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了分层分布式的三层物联网体系架构,分为智能感知层、数据通信层和智能应用层。在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的获取方面,提出了综合变电站主设备局放、机械特性等电气状态量和消防、安防、环境等辅助设施监控的现场改造设计;在通讯网络方面,基于簇状网络结构设计了现场设备的通讯组网方案;在数据处理应用方面,研究了边缘计算的体系架构、即插即用服务和数据交互等关键技术,搭建了变电站设备管控系统软件平台,实现了主、辅设备的多场景智能化应用。最后在220千伏志远变电站对管控系统进行了实际应用,对传感器安装改造、通讯网络布置、软件管控平台等实际工作提供了范例,通过试运行展示了簇状网络在变电站通信方面的优势以及管控系统对变电站工作的全面远程监控、工作信息自动记录等功能,验证了其在降低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实际作用,为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变电站建设改造提供了参考。

吴克河,李梦雪,张晓良,李为[10](2020)在《基于DPI技术的变电站网络异常检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进程的不断交叉融合,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到了工业领域,变电站控制系统面临传统的网络安全威胁。然而,变电站控制系统对业务的连续性、高实时性等特殊要求,使得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难以直接应用到变电站控制网络。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基于DPI技术的变电站网络通信协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网络异常检测,产生实时告警,并通过应用测试有效地验证了运用DPI技术可实现变电站网络异常检测。

二、IEC104协议在变电站系统的应用与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EC104协议在变电站系统的应用与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1)智能变电站监控信息模块化验收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监控信息自动验收方法
2 关键技术
    2.1 闭环自动测试
        2.1.1 IED模拟仿真
        2.1.2 主站模拟
        2.1.3 自动校验
    2.2 同步验收
    2.3 主站联调
    2.4 智能语音识别技术
3 监控信息自动验收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架构
    3.2 系统应用
4 结语

(2)调度与变电站通信安全防护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智能变电站网络安全现状
    1.1 调度到变电站通信现状
    1.2 调度到变电站安全解决方案
2 标识密码体系
    2.1 SM9算法加密与解密机制
        1)GenPara:
        2)GenKey:
        3)Crypt:
        4)Uncrypt:
    2.2 SM9算法签名与验证机制
3 调度到变电站通信安全防护
    3.1 调度到变电站通信安全机制设计
        1)认证请求报文
        2)认证应答报文
        3)认证确认报文
        4)密钥协商请求报文
        5)密钥协商应答报文
    3.2 调度到变电站通信报文安全设计
    3.3 基于标识密码解决的问题
        1)调度到变电站协议报文加密的必要性
        2)基于标识密码认证与基于数字证书安全认证比较
        3)与其他研究的比较
4 性能与安全性分析
    4.1 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时效性分析
    4.2 算法时效性分析
    4.3 协议安全认证与报文安全性分析
5 结语

(3)基于IEC61850协议解析的变电站流量异常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1.3.1 主要内容
        1.3.2 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2.1 IEC61850标准
    2.2 变电站网络架构
        2.2.1 点对点拓扑
        2.2.2 星型拓扑
        2.2.3 PRP架构
    2.3 协议解析
        2.3.1 网络协议
        2.3.2 协议解析过程
    2.4 流量异常检测
        2.4.1 基于分类的方法
        2.4.2 基于聚类的方法
        2.4.3 基于统计的方法
        2.4.4 基于状态机的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IEC61850协议分析
    3.1 IEC61850通信协议栈
    3.2 GOOSE协议分析
        3.2.1 GOOSE传输机制
        3.2.2 GOOSE模型分析
        3.2.3 GOOSE报文格式
    3.3 SV协议分析
        3.3.1 SV传输机制
        3.3.2 SV模型分析
        3.3.3 SV报文格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IEC61850协议解析的变电站流量异常检测
    4.1 IEC61850报文捕获
    4.2 IEC61850报文解析
        4.2.1 GOOSE报文解析
        4.2.2 SV报文解析
    4.3 IEC61850报文异常检测
        4.3.1 基于GOOSE解析的异常检测
        4.3.2 基于SV解析的异常检测
    4.4 实验验证
        4.4.1 实验准备
        4.4.2 实验过程及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配电终端信息就地联调与自动化接入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配电自动化的信息点表自生成技术研究
    2.1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自描述技术
        2.1.1 配电终端自描述需求分析
        2.1.2 建模原则与建模方法
        2.1.3 配电终端的信息模型建模
        2.1.4 IEC61850标准与IEC61968标准模型映射转换技术
    2.2 站端协同的点表自动生成技术
        2.2.1 配电终端信息采集规范及信息表模版生成
        2.2.2 基于模版的配电主站信息表自动生成及更新
第三章 就地调试自动化主站系统设计
    3.1 就地调试主站模型管理
    3.2 就地调试主站与实际运行主站同步技术
    3.3 就地调试主站站端协同的系统配置
        3.3.1 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置流程分析
        3.3.2 配电自动化终端标准化配置策略
    3.4 就地调试主站设计
        3.4.1 模型同步功能
        3.4.2 点表自生成功能
        3.4.3 主站侧即插即用功能
        3.4.4 就地调试主站建设方案
    3.5 配电终端的投入与退出
        3.5.1 配电终端的自发现技术
        3.5.2 发现/注册与退出机制
        3.5.3 模型的映射
第四章 配电主站与终端自动化快速联调设计
    4.1 具备自动识别、即插即用的配电终端实现
        4.1.1 发布/订阅机制
        4.1.2 即插即用流程
    4.2 就地自动化调试功能模块研制
        4.2.1 自动调试功能设计及研制
        4.2.2 人机界面研制
        4.2.3 实时数据监测功能研制
    4.3 自动化调试过程报告
    4.4 结论型的调试报告
    4.5 人机交互界面研制
        4.5.1 启动调试评估
        4.5.2 调试报告
第五章 配电终端全过程自动接入功能验证
    5.1 建设思路
    5.2 闭环流程
    5.3 验收报告生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IEC61850模型解析
致谢

(5)抚顺地区继电保护设备远方操作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继电保护远方操作系统的实现机制分析
    2.1 继电保护远方操作系统的功能分析
        2.1.1 保护定值修改机制
        2.1.2 保护的复位机制
        2.1.3 保护的定值区切换机制
    2.2 继电保护远方操作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2.2.1 国网公司的远方操作使用规定
        2.2.2 厂站端设备的适用性分析
        2.2.3 厂站端监控系统的适用性分析
        2.2.4 软件功能应用需求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继电保护设备远方操作系统设计方案
    3.1 继电保护设备远方操作系统架构
        3.1.1 总体结构及各组成部分
        3.1.2 网络安全威胁及防护设计
        3.1.3 远方操作的“双确认”设计
    3.2 通信规约的扩展与应用
        3.2.1 104规约的扩展使用
        3.2.2 远方切换定值区的规约使用
        3.2.3 扩展104规约使用功能分析
    3.3 调度端远方操作系统的功能开发
        3.3.1 调度端远方操作系统的架构与功能
        3.3.2 继电保护设备定值模型维护
        3.3.3 投退功能软压板的功能设计
        3.3.4 切换定值区的功能设计
        3.3.5 远方修改定值的功能设计
    3.4 远动机的功能开发
        3.4.1 远动机的功能及架构
        3.4.2 远动机技术及改造需求分析
        3.4.3 远动机定值项调整技术
    3.5 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开发
        3.5.1 保护装置的远方操作流程设计
        3.5.2 保护装置的闭锁时间和运行时间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继电保护远方操作系统的试点应用
    4.1 变电站设备配置
        4.1.1 变电站设备配置基本信息
        4.1.2 远方操作系统厂站端验收项目
    4.2 系统使用流程设计
        4.2.1 定值流转阶段
        4.2.2 远方操作阶段
        4.2.3 报告阶段
    4.3 系统的实际应用实例
        4.3.1 远方投退功能软压板实例
        4.3.2 远方修改定值实例
        4.3.3 远方修改定值区实例
    4.4 远方操作系统应用效益分析
    4.5 远方操作系统重点技术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智能变电站监控信息自动传动验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监控信息自动验收装置
3 监控系统配置校核
    3.1 RCD校核
    3.2 SCD模型校核
    3.3 监控信息点表与RCD文件一致性校核
    3.4 RCD文件动态校核
4 监控信息自动传动验收
    4.1 模拟主站与监控后台同步传动验收
    4.2 模拟子站与调度主站自动传动验收
5 结论

(7)基于网络流量的工控系统异常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2 背景知识
    2.1 工控系统网络及安全性分析
        2.1.1 工控系统实验平台结构及特点
        2.1.2 工控网络脆弱性分析
        2.1.3 系统网络协议分析
        2.1.4 工控网络与传统IT网络系统对比
    2.2 相关分类检测算法原理
        2.2.1 支持向量机
        2.2.2 决策树
        2.2.3 随机森林
        2.2.4 卷积神经网络
        2.2.5 注意力机制模型
    2.3 本章小结
3 工控系统异常检测方案分析与设计
    3.1 数据集构建
        3.1.1 工控网络数据集描述
        3.1.2 工控网络流量预处理
    3.2 工控系统网络异常检测方案与流程
        3.2.1 控制网络通信数据篡改重放
        3.2.2 控制网络通信拒绝服务攻击
        3.2.3 控制系统网络扫描和嗅探
        3.2.4 针对智能变电系统Industryoer病毒攻击
    3.3 分类器评价指标
    3.4 主要技术工具及系统实现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异常检测模型
    4.1 相关工作
    4.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端到端检测模型
        4.2.1 模型架构
        4.2.2 模型的训练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异常检测方法
    5.1 相关工作
    5.2 基于Multi-Head Attention机制的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模型
        5.2.1 模型概述
        5.2.2 使用Muti-Head Attention处理过程
        5.2.3 模型可解释性说明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6.1 系统设计
    6.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6.2.1 流量捕获解析模块
        6.2.2 流量数据分析模块
    6.3 系统实现与界面展示
        6.3.1 用户认证设置界面
        6.3.2 检测系统详情内容页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虚拟网络技术的工控蜜网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研究现状
        1.2.2 蜜罐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完成的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SCADA系统介绍
    2.1 SCADA系统重要组件
        2.1.1 物理系统
        2.1.2 物理网络连接
        2.1.3 分布式控制系统
        2.1.4 网络
        2.1.5 远程监控
    2.2 城市燃气输配SCADA系统平台
        2.2.1 SCADA平台总体架构
        2.2.2 平台主要硬件
    2.3 城市燃气SCADA系统安全分析
        2.3.1 门户网站安全分析
        2.3.2 网络边界安全分析
        2.3.3 业务系统安全分析
        2.3.4 工控攻击方式分类
    2.4 本章小结
3 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3.1 网络虚拟化技术
        3.1.1 虚拟网络架构
        3.1.2 虚拟网络的实现方案
        3.1.3 虚拟网络工具Mininet
    3.2 蜜罐技术
        3.2.1 蜜网技术
        3.2.2 与其他安全概念比较
        3.2.3 蜜罐的分类
        3.2.4 工业控制系统蜜罐
    3.3 本章小结
4 工控蜜网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的思想与意义
    4.2 攻击者模型
    4.3 系统网络架构
    4.4 系统功能架构
    4.5 本章小结
5 工控蜜网系统实现
    5.1 仿真模块实现
        5.1.1 网络层仿真
        5.1.2 协议层仿真
        5.1.3 可视化仿真
    5.2 运维安全模块
        5.2.1 向外连接数控制实现
        5.2.2 抑制攻击包实现
    5.3 数据捕获模块
    5.4 本章小结
6 系统部署与测试
    6.1 蜜网系统部署
        6.1.1 网络拓扑部署
        6.1.2 配置网桥
    6.2 系统功能测试
    6.3 攻击数据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基于簇状网络的变电站设备管控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物联网技术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通讯网络研究现状
        1.3.2 管控平台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变电站设备管控系统通讯方式分析
    2.1 变电站通信物理构架现状
    2.2 通信技术分析
    2.3 通信网络结构分析
        2.3.1 不同网络拓扑结构特点分析
        2.3.2 不同网络结构数据传输能力分析
        2.3.3 簇状网络与变电站设备管控系统匹配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簇状网络的变电站设备管控系统设计
    3.1 智能感知层
        3.1.1 主设备状态感知类
        3.1.2 辅助设备联动类
    3.2 数据通信层
        3.2.1 数据通信层功能设计
        3.2.2 数据通信层组网方案设计
    3.3 智能应用层
        3.3.1 管控平台架构设计
        3.3.2 管控平台数据库设计
        3.3.3 基于簇状网络的边缘计算体系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实例
    4.1 实施方案总体概述
    4.2 现场主要改造内容示例
    4.3 通信网络可靠性分析
    4.4 应用效果评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基于DPI技术的变电站网络异常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相关技术理论
    1)“特征字”识别技术
    2)应用层网关识别技术
    3)行为模式识别技术
3 基于DPI技术的变电站网络异常检测
    3.1 数据采集
    3.2 工控协议深度解析
    3.3 异常检测
        1)基于流量阈值的异常检测
        2)基于黑/白名单的异常检测
        3)异常报文检测
4 应用测试
    4.1 测试环境部署
    4.2 测试结果
5 结语

四、IEC104协议在变电站系统的应用与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变电站监控信息模块化验收技术研究与实现[J]. 雍明月,朱勇,汪奇,李海生,韩国鑫. 长江信息通信, 2021(10)
  • [2]调度与变电站通信安全防护技术[J]. 刘刚,许艾,徐延明,李维. 南方电网技术, 2021(05)
  • [3]基于IEC61850协议解析的变电站流量异常检测研究[D]. 余刚刚.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4]配电终端信息就地联调与自动化接入研究与实现[D]. 杜杰. 扬州大学, 2021(08)
  • [5]抚顺地区继电保护设备远方操作系统设计与应用[D]. 朱思越.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6]智能变电站监控信息自动传动验收方法研究[J]. 夏立萌,宋巍,郭飞,王翀,李世群. 电气工程学报, 2020(02)
  • [7]基于网络流量的工控系统异常检测方法研究[D]. 张黎.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8]基于虚拟网络技术的工控蜜网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胡迪. 郑州大学, 2020(02)
  • [9]基于簇状网络的变电站设备管控系统设计与应用[D]. 孟令杰. 山东大学, 2020(10)
  • [10]基于DPI技术的变电站网络异常检测研究[J]. 吴克河,李梦雪,张晓良,李为.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0(02)

标签:;  ;  ;  ;  ;  

IEC104协议在变电站系统中的应用与测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