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桂地区遥感线性构造的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恒[1](2021)在《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千河流域线性体提取与活动构造地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鄂尔多斯西南缘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连接处活动构造及地貌演化都是区域滑坡和地震灾害研究的重点区域,然而传统野外地质测量无法量化其活动性程度。近年来,遥感技术由于全天时、全天候、易获取、高分辨率等优点,逐渐突破了传统地质野外调查困难等不足,用遥感的手段分析浅表地质现象揭示深度地球物理构造已成为地球科学的主要趋势。因此,本文针对黄土覆盖区地质构造被大面积掩盖、区域构造地貌演化无法量化等难题,考虑多源遥感数据的特性,结合遥感、地质、流体力学等,实现了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线性体和河宽提取算法,并分析了河流纵剖面和横截面响应区域构造差异性隆升过程,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基于遥感数据的黄土覆盖区地质线性体提取研究根据地质线性体在多源遥感影像上的线性特征,结合遥感图像信息提取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张量投票耦合霍夫变换的地质线性体提取算法”,经与STA、PCI等图像处理算法对比,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正确性,具有空间连续性强、与断裂构造空间上更吻合的特点。千河流域的线性体主要表现出短而密,集中分布在大断裂周围等特点;其主要方向为NW-SE,次要方向为NE-SW;其分维值和分维谱间接证实该区断裂为中等规模的断裂,结构复杂,发育不稳定,活动性虽强但不频繁。(2)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千河流域纵剖面特征提取研究探讨了多源遥感数据(SRTM1、ASTER-GDEM和资源三号立体像对提取的DEM)的垂直精度对瞬时河道地貌参数提取中的影响,验证了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像对提取的DEM在构造地貌中的可行性和不足。提取了该区河流纵剖面上的裂点、空间分布及归一化陡度指数ksn,揭示了该区是区域构造差异性隆升的结果,对活动构造存在瞬时响应,即隆升速率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南岸隆升大于北岸的趋势;量化了坡断型裂点水平回退速率(0.3-27.3mm/yr),且断层活动引起的基准面下降的裂点回退速率要慢;结合断层连接模式和位移-长度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南岸TGF断层演化趋势,并预测了研究区断层连接前、后的潜在地震震级(分别为Mw6.3-6.7和6.8-7.0)。(3)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千河流域横截面特征提取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影像和DEM数据的河宽提取算法”,该算法与野外实测结果更接近(R2=0.92),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预;利用河道宽度W、流域面积-河道宽度指数b′和归一化河道宽度指数kwn探索了对千河流域构造差异性隆升的响应:千河流域南岸构造隆升速率的升高致使其W、b′和kwn低于隆升速率更低的北岸。分析了河道宽度和陡度的调整对单位河道功率ω和河道边界剪切应力τb的沿程分布的影响,揭示了二者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的原因,得出TGF的垂直活动速率是QMF的1.3-1.4倍,即0.033-0.059mm/yr。
崔中良,刘祥云,周家喜[2](2021)在《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断裂构造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提出为定量探讨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内断裂构造分形特征与中-大型铅锌矿床空间分布的耦合关系,利用分形几何学方法对川滇黔全区和分区断裂构造体系开展了系统分形研究。结果表明:川滇黔全区断裂构造分维值为1.539 5,其中(近) SN向断裂构造分维值为1.239 3,NE向断裂构造分维值为1.3870,NW向断裂构造分维值为1.069 9,(近) EW向断裂构造分维值为0.601 5,说明区域NE向断裂构造带和(近) SN向断裂构造带与铅锌矿床的成矿关系最大;分区中(近) SN向断裂分维值0.300 0~1.683 4,NE向断裂分维值0.475 5~1.652 8,NW向断裂分维值0.575 5~1.525 4,表明同一方向的断裂构造在不同分区与成矿的密切程度具有一定差异性;发育中型或大型铅锌矿床的分区或地区应满足两个条件:即本身分维值较高,利于成矿流体流通、渗透,邻区分维值较低,利于阻挡、封闭成矿流体;在边长为74.687 km的正方形分区中,分维值<1.22、1.22~1.38、1.38~1.60、1.60~1.83的分区发育中型及以上规模铅锌矿床的概率分别为0、20%、33%、70%,发育强度亦呈现递增趋势。综上,在边长为74.687 km的正方形分区中,断裂的分维值与中-大型铅锌矿床的发育具有较强的耦合关系。
蒋超,李社宏,付嵩,谢卓麟,廖红为[3](2021)在《广西大瑶山西北地区构造分形与成矿预测》文中提出本文针对大瑶山西北地区断层和石英脉热液型矿床丰富的特点,以及该区热液矿床成矿是否存在断裂构造分维临界线。采用较高标度的断裂构造分形分维分析(r=5~0.312 5 km),研究矿体产状与矿区断裂产状的关系,结合Fry分析综合预测该区成矿潜力。研究区断裂构造分维值为D=1.689 7,南北向断裂构造分维值D=1.294 7,北东向断裂构造分维值D=1.459 3,东西向断裂构造分维值D=1.025 0,北西向断裂构造分维值D=1.200 3。我们确定研究区热液矿床成矿存在断裂构造分维临界线,研究区成矿预测分维临界线为D=1.5000~1.8000,铅锌矿成矿预测分维临界线为D=1.6000~1.7400,铜矿成矿预测分维临界线为D=1.5000~1.7000,金矿成矿预测分维临界线为D=1.6400~1.8000,重晶石成矿预测分维临界线为D=1.600 0~1.740 0。矿体严格受到断裂构造的控制,主要的容矿构造为南北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综合分析后,我们认为该区铜矿床总体沿北东向分布,金矿沿南北向分布,铅锌矿沿南北向分布。按照矿产分布特征,我们预测了6个成矿靶区。
蒋超[4](2020)在《广西大瑶山西北地区断裂分形与成矿预测》文中研究表明广西大瑶山西北地区位于华南活动带内部,来宾凹陷与大瑶山隆起的分界线为研究区的中心线,北东角与桂林弧褶皱带相接,属于广西大瑶山隆起的西南端,西北角与鹿寨县相连,东南角与平南县相接。本次对大瑶山西北地区断裂构造与石英脉热液型矿床展开研究,根据区域地质图件,进行遥感断裂构造解译,结合对已知矿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分形理论对断裂构造进行解析。同时,在总结区域不同地层岩石受力产生节理的基础上,运用Fry分析矿床分布规律以及野外铜矿区节理的应力分析,探讨研究区热液矿床成矿是否存在断裂构造分维临界线,同时圈定可能成矿的预测靶区。通过遥感断裂构造解译和矿产地质图上已知的断裂构造进行线性构造分形分维分析,结合矿床的分布图,我们得到研究区热液矿床成矿存在分维临界线为D=1.5000~1.8000,铅锌矿成矿预测分维临界线为D=1.6000~1.7400,铜矿成矿预测分维临界线为D=1.5000~1.7000,金矿成矿预测分维临界线为D=1.6400~1.8000,重晶石成矿预测分维临界线为D=1.6000~1.7400。利用前人对研究区研究资料整理结合野外对铜矿区的节理统计应力分析,得到研究区的矿床严格受到断裂构造的控制。铅锌矿主要受到南北向断裂构造的控制,铜矿主要受到南北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其中根据铜矿区节理的不完全统计得出铜矿的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东向和北西向,推测铜矿的成矿历程为加里东期的导矿构造运动,印支期主要的成矿构造运动以及燕山期主要的破矿构造运动。选取研究区数量最多和分布最广的铅锌矿(50个)和铜矿(41个)以及金矿(34个)进行Fry分析,得到其分布规律为铅锌矿主要沿南北向分布,铜矿主要沿北东向分布,金矿主要沿南北向和北西向分布。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我们预测了6个成矿靶区,推测其成矿可能性关系为:Ⅲ>Ⅴ>Ⅱ>Ⅵ>Ⅳ>Ⅰ。
张渊,辛亚军,王玉玺,马国杰,路鹏飞,张兵兵,尤泽华,徐磊[5](2019)在《敦煌地块南缘多坝沟地区遥感解译与找矿预测》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研究敦煌地块南缘多坝沟地区铁、金、稀有金属等多金属成矿区的找矿远景,在对Landsat7 ETM+数据进行几何纠正、大气校正和去干扰等预处理的基础上,对多波段假彩色合成图像做滤波处理以增强区域构造信息、进行线性构造解译;运用分形几何学原理和计盒维数法求取线性构造分维值,得到线性构造的统计自相似性和分形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阈值分割法对图像进行铁染、羟基蚀变信息提取;最后根据区内线性构造、遥感蚀变信息、岩体分布特征、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和已知矿化(点)分布资料综合分析,圈定出3个级别的6个找矿预测区。
郑玉燕[6](2019)在《分形理论在东天山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东天山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矿产种类多样,是新疆地区比较有潜力的找矿地域。近几年来针对该区的找矿研究工作不断增加,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多种方法提取蚀变信息进行矿产资源预测工作,在该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传统的信息提取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取的蚀变异常结果中普遍包含大量的背景信息成分。如何去除无关背景信息,获得有效的异常信息,是进行蚀变信息提取的关键。在自然界中的事物总是存在不规则的现象,分形理论可以通过分析隐藏的规律,揭示出自相似的特征。将分形模型引入遥感矿化信息提取中,可以分析异常信息之间的规律性,进行背景信息去除工作。本次研究从成矿理论着手,选取研究区最典型的矿床类型——斑岩型铜矿床、岩浆型铜镍矿床以及海相火山岩沉积型铁矿床为研究对象,以多光谱遥感技术蚀变信息提取方法为主导,将分形理论应用于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研究中,探索分形理论在蚀变信息识别中的可行性及方法流程。表明了分形理论在遥感蚀变异常信息识别方面的优越性。本文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本文应用陆地卫星影像数据,根据蚀变矿物或岩石间不同的吸收、反射特性,分析了蚀变矿物在遥感影像不同波段上的波谱曲线,确定了由掩膜→选择主成分分析→能谱-面积(S-A)滤波→蚀变信息分级等步骤构成的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流程,为在基本裸露区开展遥感找矿工作提供了工作思路。2、本文对比分析了目前常用的两种分形模型——即能谱-面积模型(S-A模型)和密度-面积(C-A模型)的应用范围和特点,将前者应用于遥感蚀变异常与背景信息的分离,以及将后者应用于遥感蚀变异常分级研究中。在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提取断裂构造,根据黄山、土屋、雅满苏三个典型矿床的特征、成矿规律和控矿构造,研究S-A能谱所代表的地质内涵与不同矿床类型之间的联系。3、在蚀变信息的分级时,本文分别利用门限法、密度-面积(C-A)法获取异常下限,据此绘制出不同矿区的蚀变信息分级图,叠加已知矿点,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C-A法获取的阈值具有更强的地质意义。
张元涛,潘蔚,余长发[7](2018)在《内蒙古卫境地区遥感线性构造分形特征》文中提出在综合分析多源地学信息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影像对内蒙古卫境地区进行线性构造目视解译,结合Arc GIS与MATLAB软件对已解译的线性构造进行分形研究,快速获取研究区线性构造的分形维数、不同方向线性构造分形维数及不同区域线性构造分维值,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线性构造、不同走向线性构造及不同区域线性构造都具有自相似性;南北向、北西向线性构造分维值较大,复杂性较高,为区域主要构造方向;铀矿化主要分布在分维值>0.82的区域内,分维值越大,越有利于热液活动和成矿。
李晨伟,张瑞丝,张竹桐,曾敏[8](2018)在《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构造解译与分析——以西藏察隅吉太曲流域为例》文中提出地表的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是断裂、褶皱和岩浆侵位等构造活动在地貌演化过程中产生的痕迹,因此对判别及综合分析构造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机交互式的方法从多源遥感数据提取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信息,能够更客观全面地了解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总体和个体的几何形态,从而指示区域内构造活动特征。以西藏察隅吉太曲流域为例,根据Google Earth影像,Landsat 8/OLI影像,ASTER GDEM及高分辨率DEM的衍生数据在研究区内提取了具有聚类特征的3组线性构造以及大量环形构造。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区整体处在北西走向的右行走滑剪切带中,且吉太曲流向转向南西的构造仍处在相对活跃的阶段,可能会是工程地质不稳定区及地质灾害易发区。
伍楚君[9](2017)在《佛子冲铅锌矿田线性构造的分形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ASTER GDEM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数据源,以线段追踪算法(STA)提取了佛子冲铅锌矿田的线性构造,并采用计盒维数法计算了各个区段相应的线性构造分维值,然后做出了线性构造分维等值线图。结果显示该区域线性构造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和分形特征,线性构造分维值的高低反映了线性构造展布结构的复杂程度。已知铅锌矿床(点)主要分布在高分维值区或附近,表明线性构造分维值可以作为线性构造发育程度与成矿属性的重要参数。
李霖锋[10](2017)在《广西地区线性构造分形特征及分维趋势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分形几何理论,采用盒维数法,结合Mapgis、Arcgis、Access、Excel、Surfer等对广西地区线性构造进行定量研究及分维趋势分析,并简单探讨了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在广西的反映,取得以下主要成果:广西地区1:50万图幅断裂构造、1:20万图幅断裂构造及褶皱轴迹整体分形维数(D)分别为1.2661、1.3346、1.3025,相关系数的平方(R2)均大于0.99。表明该地区线性构造在标度区间内具有分形特征,其空间展布结构较复杂、构造活动性较强、构造发育趋于成熟;全区断裂构造行迹整体上偏于剪切性质,或者说以剪切性质为主。广西地区NE、NW、SN、EW向四组走向的断裂构造分形维数(D)分别为:1.0136、0.9908、0.9807、0.9817,相关系数的平方(R2)均大于0.99,且DNE>DNW>DEW>DSN,表明NE、NW向两组断裂构造在本区占主导地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空间演化关系。广西地区1:20万图幅各标准分幅断裂构造及褶皱轴迹分形维数(D)分布范围分别为1.15961.4683,1.11731.4873,相关系数的平方(R2)均大于0.98;1:20万图幅各子区断裂构造及褶皱轴迹分形维数(D)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0.71.6之间。局部维数的分布呈现出区域性变化及多标度分形特征,表明该地区大地构造演化与运动历史复杂,且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线性构造在时空分布上具有非均匀性和不平衡性。广西地区1:20万图幅、1:50万图幅断裂构造分维分析显示:分维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桂东北、桂西和桂东南,其分维等值线及分维高值带分别呈NE、NW、NE向展布,其中桂东南各分维高值区相连成带趋势最为明显,且有两条分维高值带比较突出,分别与区域上的博白-岑溪断裂和灵山-藤县断裂相对应;桂中地区,分维等值线没有特别明显的展布方向,表明该区域缺乏优势断裂展布方向。广西地区1:50万图幅断裂构造分维2次、3次趋势分析显示:分维趋势在南宁附近发生明显转变,表明NE向的滨太平洋构造域和NW向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对本地区影响强烈且两者的交接复合部位可能在南宁附近。以桂林-柳州(来宾)断裂为界,北部断裂构造分维高次趋势总体上呈NE向展布,反映其基底构造以NE向为主,而南部分维趋势整体上变化不大,两者之间分维趋势变化情况不尽相同,综合断裂构造分维趋势信息、深部地球物理场信息及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推测桂林-柳州(来宾)断裂为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西南段在中生代时期的拼合边界。
二、平桂地区遥感线性构造的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平桂地区遥感线性构造的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千河流域线性体提取与活动构造地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基于遥感影像提取地质线性体 |
1.2.2 基于遥感数据的构造地貌分析 |
1.2.3 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千河流域地质背景 |
2.2 千河流域地貌背景 |
2.2.1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剖面线提取 |
2.2.2 基于遥感数据的阶地地貌提取 |
2.2.3 水系地貌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千河流域地质线性体提取与分析 |
3.1 基于张量投票耦合霍夫变换的地质线性体提取算法 |
3.1.1 遥感数据预处理 |
3.1.2 图像边缘检测 |
3.1.3 线性体提取 |
3.1.4 精度评价 |
3.2 千河流域线性体分析 |
3.2.1 长度分析 |
3.2.2 密度分析 |
3.2.3 方位分析 |
3.3 地质线性体分形特征揭示构造意义 |
3.3.1 线性体分形特征 |
3.3.2 多重分形 |
3.3.3 千河流域分形特征揭示区域构造控灾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千河流域瞬时河道地貌响应活动构造隆升过程 |
4.1 分析方法 |
4.1.1 河流瞬时地貌 |
4.1.2 河流纵剖面 |
4.2 数据源及预处理 |
4.2.1 基于资源三号立体像对的DEM提取 |
4.2.2 多源DEM垂直精度评价 |
4.3 主要结果 |
4.3.1 河道裂点与k_(sn)识别提取 |
4.3.2 陡度指数k_(sn)的空间分布 |
4.4 千河流域裂点成因及构造地貌瞬时响应 |
4.4.1 千河流域裂点产生的原因 |
4.4.2 活动构造的流域地貌瞬时响应 |
4.4.3 断层连接引发裂点 |
4.5 千河流域活动构造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 |
4.6 DEM数据揭示千河流域河道下切 |
4.7 千河流域活动构造控制地貌演化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遥感的河宽提取方法及其活动构造隆升过程响应 |
5.1 河流横截面 |
5.2 研究方法与数据源 |
5.2.1 河道宽度指数 |
5.2.2 基于遥感影像和DEM河道宽度提取算法 |
5.2.3 遥感数据源 |
5.3 主要结果 |
5.3.1 基于遥感影像和DEM河道宽度提取结果 |
5.3.2 归一化河宽指数k_(wn)提取 |
5.4 千河流域河流横截面响应构造隆升 |
5.4.1 千河流域河流宽度变化的成因 |
5.4.2 千河流域河流宽度揭示的构造意义 |
5.4.3 单位河道功率 |
5.4.4 河道边界剪切应力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断裂构造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地质背景 |
2 分形方法 |
3 研究区构造整体分形分析 |
4 研究区构造分区分形分析 |
4.1 分区整体分形分析 |
4.2 分区不同方向断裂构造分形分析 |
4.2.1 不同方向断裂构造分形计算结果 |
4.2.2 基于分区分维值的成矿贡献分析 |
5 断裂分维值定量指示成矿潜力探讨 |
5.1 断裂分维值与中-大型矿床分布的关系 |
5.2 分维值对成矿潜力刻画的探讨 |
6 结论 |
(3)广西大瑶山西北地区构造分形与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
2 分形计算 |
3 区域断裂构造分形与矿产分布特征 |
3.1 断裂构造分形特征 |
3.2 矿产分布特征 |
4 区域构造特征 |
4.1 断裂构造组合特征 |
4.2 矿体特征与容矿断裂 |
5 成矿预测 |
5.1 预测原则 |
5.2 预测 |
6 结论 |
(4)广西大瑶山西北地区断裂分形与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言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分形理论研究 |
1.2.2 断裂构造分形研究 |
1.2.3 大瑶山研究 |
1.2.4 Fry成矿分析研究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论文主要的工作量 |
第2章 地质背景 |
2.1 研究区概况及地理位置 |
2.2 区域构造背景 |
2.3 区域地层 |
2.4 研究区构造特征 |
2.4.1 褶皱 |
2.4.2 断层 |
2.5 岩浆岩 |
2.6 矿床(点)及矿化 |
2.7 研究区断裂构造动力背景 |
第3章 断裂构造分形分维研究分析 |
3.1 图件处理 |
3.2 方法 |
3.2.1 容量维 |
3.2.2 信息维 |
3.2.3 多重分形分析 |
3.2.4 方法确定 |
3.2.5 分形标度区间 |
3.3 分维计算 |
3.4 数据分析 |
3.4.1 断裂构造分形特征分析 |
3.4.2 矿产分布特征 |
3.5 小结 |
第4章 区域构造特征 |
4.1 断裂构造组合 |
4.2 矿体与容矿断裂 |
4.3 主要地层内节理特征 |
4.4 小结 |
第5章 Fry分析 |
5.1 方法 |
5.2 步骤 |
5.3 矿床(点)分布规律 |
第6章 成矿预测 |
6.1 预测原则 |
6.2 预测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附表 |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以及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敦煌地块南缘多坝沟地区遥感解译与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区概况 |
1.1地貌地质特征 |
1.2数据源 |
2线性构造解译与分形研究 |
2.1线性构造解译 |
2.2线性构造分形研究 |
2.2.1全区线性构造总体分形特征 |
2.2.2不同区段线性体分形特征 |
3遥感蚀变信息提取 |
3.1蚀变矿物反射光谱特征 |
3.2蚀变信息提取方法 |
4综合信息找矿预测 |
4.1多种地学信息综合分析 |
4.2找矿预测 |
5结论 |
(6)分形理论在东天山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项目依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蚀变信息提取研究现状 |
1.2.2 分形理论研究现状 |
1.2.3 存在问题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流程图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2.1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 |
2.1.1 研究区范围 |
2.1.2 自然地理概况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2.2.1 区域地层 |
2.2.2 区域构造 |
2.2.3 矿产类型 |
2.3 典型矿区特征 |
2.3.1 黄山东铜镍矿 |
2.3.2 土屋斑岩型铜矿 |
2.3.3 雅满苏铁矿 |
第三章 异常信息提取 |
3.1 理论基础 |
3.1.1 线性构造增强 |
3.1.2 蚀变信息提取理论 |
3.1.3 分形理论 |
3.2 信息提取 |
3.2.1 遥感数据预处理 |
3.2.2 线性构造提取 |
3.2.3 蚀变信息提取 |
第四章 遥感蚀变信息能谱分析 |
4.1 黄山东铜镍矿区 |
4.1.1 蚀变信息能谱分析 |
4.1.2 蚀变信息与区域构造的空间关系 |
4.2 土屋斑岩型铜矿区 |
4.2.1 蚀变信息能谱分析 |
4.2.2 蚀变信息与区域构造的空间关系 |
4.3 雅满苏铁矿矿区 |
4.3.1 蚀变信息能谱分析 |
4.3.2 蚀变信息与区域构造的空间关系 |
第五章 蚀变异常信息分级 |
5.1 门限法与C-A法异常分级比较 |
5.1.1 黄山东研究区 |
5.1.2 土屋研究区 |
5.1.3 雅满苏研究区 |
5.2 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内蒙古卫境地区遥感线性构造分形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研究区地质概况 |
2 遥感构造解译 |
2.1 遥感影像处理 |
2.2 线性构造提取 |
3 线性构造空间分形特征 |
3.1 分形理论原理 |
3.2 基于MATLAB的分形计算 |
3.3 分形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 |
3.3.1 分形特征 |
3.3.2 分形特征与铀矿化的关系 |
4 结论 |
(8)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构造解译与分析——以西藏察隅吉太曲流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研究区地质概况 |
3 数据来源及图像处理 |
3.1 数据来源 |
3.2 遥感数据预处理 |
3.3 DEM衍生数据的介绍和处理 |
3.3.1 基于DEM坡度的提取 |
3.3.2 基于DEM坡向的提取 |
3.3.3 基于DEM流向的提取 |
4 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的提取方法 |
4.1 线性构造提取 |
4.1.1 基于Google Earth和DEM的线性构造勾绘提取 |
4.1.2 基于DEM衍生数据的线性构造勾绘提取 |
4.2 线性构造信息处理 |
4.3 环形构造提取 |
4.3.1 环形构造解译标志 |
4.3.1 环形构造解译结果 |
4.4 构造发育模式的地质解释 |
4结语 |
(9)佛子冲铅锌矿田线性构造的分形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概况 |
2 线性构造的提取 |
3 线性构造的分形特征 |
4 结论 |
(10)广西地区线性构造分形特征及分维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区域地质背景 |
1.1 区域地质背景 |
1.1.1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 |
1.1.2 区域构造单元划分 |
1.2 区域地层 |
1.2.1 前泥盆系 |
1.2.2 泥盆系-中三叠统 |
1.2.3 上三叠统-第四系 |
1.3 区域岩浆岩 |
1.3.1 火山岩 |
1.3.2 侵入岩 |
1.4 区域构造 |
1.4.1 断裂构造 |
1.4.2 褶皱构造 |
第2章 分形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分形维数研究方法 |
2.2.1 量规法(折线法) |
2.2.2 盒维数法(网格法) |
2.2.3 研究方法的确定 |
2.3 盒维数法相关参数的确定 |
2.3.1 盒维数格网起点 |
2.3.2 分形标度区间 |
2.3.3 量测尺度 |
2.4 计算机在分形研究中的应用及数据处理过程 |
2.4.1 图件扫描 |
2.4.2 Mapgis图形几何校正及矢量化 |
2.4.3 Arcgis盒维数网格统计分析 |
2.4.4 Access数据库分析 |
2.4.5 Excel分维计算及回归分析 |
第3章 广西地区线性构造分形特征 |
3.1 研究区整体线性构造分形特征 |
3.1.1 分维计算 |
3.1.2 线性构造分形结构特征 |
3.1.3 线性构造形成的力学环境及应力分析 |
3.2 研究区不同走向线性构造分形特征 |
3.2.1 研究区内主要断裂构造特点 |
3.2.2 分维计算 |
3.2.3 不同走向线性构造分形结构特征 |
3.3 整体与局部线性构造分形特征 |
3.3.1 分维计算 |
3.3.2 整体与局部空间维数及其变化特征 |
3.4 研究区不同子区线性构造分形特征 |
3.4.1 多重分形 |
3.4.2 分维计算 |
3.4.3 各子区空间维数及其变化特征 |
第4章 广西地区线性构造分维趋势分析 |
4.1 分维趋势分析基本原理 |
4.1.1 趋势面分析理论及其基本原理 |
4.1.2 趋势面模型的建立 |
4.2 分维趋势分析研究方法及一般流程 |
4.2.1 分维趋势分析研究方法 |
4.2.2 分维趋势分析一般流程 |
4.3 线性构造分维分析 |
4.3.1 绘制分维等值线图 |
4.3.2 分维分析 |
4.4 线性构造分维趋势分析 |
4.4.1 绘制趋势面等值线图 |
4.4.2 分维趋势分析 |
第5章 结束语 |
5.1 取得的主要成果 |
5.2 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图版 |
附录2 附表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平桂地区遥感线性构造的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千河流域线性体提取与活动构造地貌研究[D]. 刘志恒. 长安大学, 2021
- [2]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断裂构造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崔中良,刘祥云,周家喜. 世界地质, 2021(01)
- [3]广西大瑶山西北地区构造分形与成矿预测[J]. 蒋超,李社宏,付嵩,谢卓麟,廖红为. 地球学报, 2021(04)
- [4]广西大瑶山西北地区断裂分形与成矿预测[D]. 蒋超.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7)
- [5]敦煌地块南缘多坝沟地区遥感解译与找矿预测[J]. 张渊,辛亚军,王玉玺,马国杰,路鹏飞,张兵兵,尤泽华,徐磊. 甘肃地质, 2019(Z2)
- [6]分形理论在东天山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中的应用[D]. 郑玉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7]内蒙古卫境地区遥感线性构造分形特征[J]. 张元涛,潘蔚,余长发. 地质学刊, 2018(03)
- [8]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构造解译与分析——以西藏察隅吉太曲流域为例[J]. 李晨伟,张瑞丝,张竹桐,曾敏.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04)
- [9]佛子冲铅锌矿田线性构造的分形特征[J]. 伍楚君. 中国矿业, 2017(S1)
- [10]广西地区线性构造分形特征及分维趋势分析[D]. 李霖锋. 桂林理工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