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元活血丹胶囊对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一氧化氮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益元活血丹胶囊对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一氧化氮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一、益元活血丹胶囊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一氧化氮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韦亮[1](2021)在《温阳逐瘀汤对肾阳虚型脑缺血损伤大鼠SDF-1、CXCR4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温阳逐瘀汤对肾阳虚型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表达的影响,探讨温阳逐瘀汤防治脑缺血损伤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92只健康雄性SD大鼠先分为空白组(n=48只)和肾阳虚模型组(n=144只)。对肾阳虚模型组采用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1d后的方法建立肾阳虚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浆中的肾阳虚证特异性指标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含量。再将造模成功后的144只肾阳虚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温阳逐瘀汤组三组,每组各48只。空白组正常饲养,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假手术组仅插入0.8cm线栓,灌胃等体积蒸馏水;模型组行MCAO术,灌胃等体积蒸馏水;温阳逐瘀汤组MCAO术,灌胃温阳逐瘀汤。分别于灌胃开始后3d、7d、14d、21d四个时间点取材,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cAMP、cGMP含量;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各时间点脑组织SDF-1、CXCR4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HE染色法检测各时间点缺血损伤侧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肾阳虚特异性指标的改变:(1)肾阳虚造模完成后,与空白组比较,肾阳虚模型组大鼠血清cAMP水平明显降低,cGMP水平明显升高,cAMP/cGMP比值降低(P<0.01);(2)灌胃21d后,与模型组比较,温阳逐瘀汤组cGMP水平明显降低,cAMP水平和cAMP/cGMP比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及温阳逐瘀汤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同一时间点的模型组相比,温阳逐瘀汤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或P<0.05)。(3)脑组织形态学改变:(1)空白组、假手术组:细胞排列规整,胞膜完整,形态结构基本正常;(2)模型组:细胞排列紊乱稀疏,大量细胞坏死,呈明显的缺血性损害改变;(3)温阳逐瘀汤组:随着灌胃给药时间的延长,与模型组相比,细胞明显增多,胞膜相对完整,胞质呈浅紫色,胞核逐渐清晰可见。(4)在相同时间点,各组间SDF-1、CXCR4蛋白表达的比较:(1)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温阳逐瘀汤组SDF-1、CXCR4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温阳逐瘀汤组表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在相同时间点,各组间SDF-1、CXCR4 mRNA表达的比较:(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温阳逐瘀汤组SDF-1、CXCR4 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温阳逐瘀汤组表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温阳逐瘀汤明显降低肾阳虚型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一方面改善了肾阳虚证候,另一方面改善了血瘀脑脉的脑缺血状态,继而上调缺血侧脑组织中的SDF-1、CXCR4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而发挥缺血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潘树茂[2](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原发性肝癌中药组方规律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2)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真实世界临床中药处方治疗PHC的用药规律进行挖掘与分析,为中医治疗PHC提供一定的参考。(3)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治疗PHC的中药核心药物组合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循证医学分析方法制定相关的检索策略,在CNKI、CBM、VIP、WANFANG、Pub 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口服中药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与单独使用TACE治疗PHC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临床文献,提取文献中的数据,利用Rev 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2)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在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市的多所三级甲等医院,收集中医药治疗PHC的临床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处方中治疗PHC的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关联药物以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数据挖掘,进而分析中医药治疗PHC的用药规律。(3)网络药理学方法对于数据挖掘得到的核心药物组合,通过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相关中药的化合物以及化合物对应的靶点;在比较基因组数据库(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人类疾病数据库(Mala Cards)等疾病数据库,检索和PHC相关的蛋白靶点。对两者靶点取交集,即为核心药物组合治疗PHC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3.6.1软件和String在线分析平台,对潜在靶点进行蛋白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得到核心靶点。通过Discovery Studio 4.5软件对核心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利用DAVID在线分析平台对潜在靶点进行GO生物功能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1)通过循证医学方法,将口服中药联合TACE与单独使用TACE治疗PHC进行比较,共纳入75项研究,共包括7406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929例、对照组34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瘤体近期疗效改善、肿瘤标志物AFP的降低、肝功能改善、免疫功能的提高、卡氏评分改善率、中医证候的改善、生存率的提高和不良反应的降低方面,中药联合治疗PHC具有显着优势(P<0.01)。另外,在生存率的指标中,3月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余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中药联合TACE疗法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结果较可靠,具有参考价值。其中对免疫功能中的CD8+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时,Meta分析结果发生显着性变化,提示中药联合治疗是否改善CD8+细胞水平,仍需更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支持。发表偏倚显示结果较为对称,表明偏倚不明显,但是存在一定的小样本效应。(2)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中药处方治疗PHC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从临床真实世界得到904首中药处方,共涉及痰瘀互结、正虚瘀结、肝郁脾虚等10个证型。分析结果发现,临床治疗PHC常用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药等药物;药物四气多为寒、温、平,五味多为甘、苦、辛,归经多为脾、肝、胃、肺、心、肾经。白术、党参、茯苓、甘草,半夏、陈皮、柴胡、白芍、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药物处于核心地位,常与多种药物配伍出现。而其中白术、党参、茯苓、甘草四味药又最为常见,这与PHC患者正气虚弱有关,故以四君子汤加减配伍,以达健气补脾之功效。(3)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数据挖掘得到的核心药物组合(以下简称为SJZB2,药物包括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进行作用机制的分析。结果发现:(1)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熊果酸、汉黄芩素和山奈酚作用的靶点较多,属于SJZB2主要成分;(2)得到包括TP53、AKT1、VEGFA和MMP9等在内的18个核心靶点;(3)对槲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等活性化合物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对接结果显示配体和受体之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并且参与对接的化合物大都具有抗癌活性,具有一定的参考性;(4)GO分析主要得到包括凋亡细胞的负调控、细胞增殖的负调控、血管生成和肝再生在内的124个生物过程,细胞质、核质、细胞外间隙和线粒体等在内的24组细胞组分,酶结合、蛋白质结合、相同蛋白质结合和转录因子结合等在内46组分子功能;(5)富集到91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癌症通路、乙型肝炎、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膀胱癌、胶质瘤、小细胞肺癌、VEG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结论(1)中药联合TACE疗法治疗PHC具有更显着的治疗效果,具有增效减毒、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充分表明了中药在治疗PHC上具有潜在的研究与应用价值。(2)数据挖掘结果显示临床上治疗PHC的中药处方主要采用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方法多角度进行治疗,符合医家“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用药法则。(3)SJZB2主要通过诱导凋亡、阻滞周期、抗血管生成和调控炎症等多个复杂的生物过程、信号通路来治疗PHC,且彼此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进一步验证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思想,并且p53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得到了有关文献实验研究结果的佐证,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龙宇,张羽璐,万金艳,刘松雨,倪丽,李楠,杨明[3](2021)在《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致多器官损伤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可引发包括心、肝、脾、肺、肾在内的多个器官损伤,该类疾病是由多个病理环节组成,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及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者可形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s,MODS)。目前任何针对单一环节、单一靶点的治疗都不足以应对这一问题。研究发现中药可经多途径、多靶点,参与疾病的多个环节干预疾病。中药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能量代谢等对CIS引发的多器官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CIS后引起的多器官损伤及其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更大程度地发挥祖国医学的治疗作用和治疗范围,为中药临床干预脑血管类合并多器官损伤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丁瑞丛[4](2018)在《基于PKA/CREB信号通路探讨涤痰化瘀开窍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血管性痴呆(VD)是痴呆发病的第二位原因,痰浊、瘀血是引起VD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由于脑窍生理功能及结构的特殊性,需要在涤痰化瘀的同时运用通脑窍的方法,即涤痰化瘀开窍的治法。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古代医家对VD疾病、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的认识,对现代中医药治疗VD的进展进行了概述。从涤痰化瘀开窍的治法探讨VD发病的机理和治疗原则,本课题以SD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复合脑缺血模型作为VD动物模型,观察涤痰化瘀开窍法对大鼠行为学、血脂和炎性因子、海马区微血管密度(MVD)、脑组织病理形态和PKA-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涤痰化瘀开窍法对该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机理,旨在为涤痰化瘀开窍法防治VD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1.理论探讨:整理与中医涤痰化瘀开窍法有关的相关文献,分析涤痰化瘀开窍法的概念和内涵,及其防治VD的理论和中医临床基础。2.实验研究:以SD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复合脑缺血模型作为VD动物模型,以PKA-CREB信号通路为研究靶点,研究涤痰化瘀开窍法对VD的作用机制。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检测其学习、记忆能力。海马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测大鼠海马区MVD及大鼠海马区病理变化。ELISA法测定大鼠海马区炎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PKA-CREB通路上、下游相关物质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PKA-CREB途径主要蛋白表达量。结果1.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灌胃4周后模型组与空白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发现平台时间明显延长(P<0.01),游泳总路程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大鼠发现平台时间均有缩短(P<0.05,P<0.01),游泳总路程均减少(P<0.05,P<0.01);与涤痰汤原方组比较,活血组发现平台时间延长(P>0.05),游泳总路程明显增加(P<0.01)。涤痰汤加味组与原方组比较,发现平台时间较短(P>0.05),游泳总路程缩短(P<0.05)。空间探索实验:表现出与定向航行实验相似的趋势。2.对血脂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模型组大鼠血脂与空白组比较,TC、TG、LDL明显增高(P<0.01),HDL明显降低(P<0.01)。各用药组给药4周后,大鼠TC、TG、LDL均有不同程度降低,HDL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以涤痰汤加味组最为明显。炎性因子方面,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炎性因子表达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经用药后,各用药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炎性因子均有一定程度降低,其中以涤痰汤加味组最为明显。3.对微血管密度及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造模后用药4周进行相关检测,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Ang-1,VEGF含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1);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海马组织内Ang-1、VEGF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其中涤痰汤加味组增高最多;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区微血管数明显少于空白组(P<0.01),用药后各用药组海马区血管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其中以涤痰汤加味组最为明显,其次为涤痰汤原方组。HE染色显示:空白组大鼠CA1区可见大量椎体细胞,排列紧密、整齐,模型组大鼠CA1区椎体细胞大量丢失,残存细胞肿胀,细胞间质稀疏,坏死细胞数量增多,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椎体细胞丢失程度较轻,细胞变性坏死较少,其中以涤痰汤加味组最为明显。4.对VD模型大鼠PKA-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 AMP、PKA、CREB、NGF、BDNF表达水平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经药物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p<0.05)。涤痰汤加味组升高明显,涤痰汤原方组次之,活血组升高幅度较小。结论:1.痰浊和瘀血是导致VD发病的基本因素,涤痰化瘀开窍法是有效防治VD的重要治法。2.涤痰化瘀开窍法能够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和自主活动能力。3.涤痰化瘀开窍法治疗VD可能与降低大鼠血脂、炎性因子、促进血管新生,增加PKA-CREB信号通路相关物质表达,发挥抗缺血损伤和脑细胞凋亡有关。

颜灿灿[5](2018)在《清脑益元汤对大鼠脑缺血损伤JAK2、STAT3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清脑益元汤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后JAK2、STAT3表达的影响,探讨清脑益元汤调控脑缺血损伤后信号通路的可能机制与作用靶点。方法:将1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50±50g,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空白组(31只)、假手术组(35只)、模型组(35只)、清脑益元组(35只)。各组又按缺血损伤后1d、3d、7d、14d、28d五个取材时间点分为5个亚组,1d、3d、7d、14d这4个亚组每组6只大鼠,第28d亚组空白组7只大鼠,而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清脑益元组各11只大鼠。并分别作如下处理:空白组正常饲养,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假手术组单纯手术而未插线,术后正常饲养,灌胃等体积蒸馏水;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7d后,麻醉,行MCAO术,术后制成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待麻醉清醒后,继续予蒸馏水灌胃至各取材时间点时处死;清脑益元组灌胃等体积清脑益元汤7d后行MCAO术,待麻醉清醒后,继续予清脑益元汤灌胃至各取材时间点。参考Longa的5分制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按各时间点进行标本采集。取材后,应用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缺血海马区JAK2、STAT3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并用SPSS24.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相同时间点,清脑益元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TC染色法检测结果: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均未见白色梗死灶,模型组大鼠可见明显苍白色梗死灶;与模型组比较,清脑益元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UNEL法检测结果:在相同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清脑益元组大鼠缺血侧凋亡细胞数量均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脑益元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4)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在相同时间点,空白组、假手术组可见少量JAK2、STAT3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清脑益元组JAK2、STAT3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在缺血损伤7d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在相同时间点,与模型组相比较,清脑益元组JAK2、STAT3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清脑益元汤可减少脑缺血损伤后JAK2、STAT3的表达,进而抑制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这可能是其发挥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李双娣[6](2018)在《基于Notch-Dell4信号通路探讨宣痹通瘀胶囊保护心肌损伤及干预血管新生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以“祛瘀生新”治疗大法为基础,以行气化瘀扶正为治疗原则,以宣痹通瘀方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为切入点,开展实验研究。以冠脉结扎制备的心肌缺血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探究宣痹通瘀方对心肌缺血大鼠模型Notch/Dell4信号通路及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调控机制。明确宣痹通瘀方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丰富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研究思路,为中药促进血管新生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宣痹通瘀方对心肌缺血大鼠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的在体实验研究选取健康SD大鼠96只,雌雄各半,220-250g,适应喂养1周后,进行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制备,采用结扎冠脉前降支血管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模型,随机选取16只大鼠设置为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造模前后记录标准II导联心电图,观测ST段偏移幅度,以ST段抬高0.2mV定为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75只大鼠中随机分为心肌缺血模型对照组(n=15),麝香保心丸阳性对照组(n=15),宣痹通瘀方低中高剂量组各15只(n=45)。分别灌胃给予麝香保心丸24.3mg/(kg·d),宣痹通瘀方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0.8g、1.6g、3.2g/kg·d,缺血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药物干预时间为4周。第4周末统计大鼠死亡率,经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中AST、CK、LD H、cTn、SOD活性、MDA含量。常规石蜡病理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透射电镜及免疫组化检测VEGF、Notch1的表达;提取心肌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检测CD34的表达;提取心肌组织行RT-PCR检测VEGF、Notch1、Dell4基因的表达;提取心肌组织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VEGF、Notch1、Dell4蛋白的表达情况。2.宣痹通瘀方对缺缺氧刺激的HUVEC血管内皮细胞Notch-Dell4通路的影响应用HUVEC培养基进行培养,将血管内皮细胞放置于缺氧培养箱中(95%N2,5%C02)培养,分别培养2h、4h、8h。采用CCK8法检测缺血缺氧条件不同培养时间对HUVEC内皮细胞的活力影响;根据实验结果,选用缺血缺氧条件下培养4h的方法,制备HUVEC内皮细胞缺血缺氧模型。体外细胞实验分为5组:缺血缺氧模型对照组:缺血缺氧培养细胞4h;麝香保心丸阳性对照组:缺血缺氧培养细胞4h+10%麝香保心丸含药血清培养4h;宣痹通瘀低剂量组:缺血缺氧培养细胞4h+2%宣痹通瘀方含药血清培养4h;宣痹通瘀中剂量组:缺血缺氧培养细胞4h+10%宣痹通瘀方含药血清培养4h;宣痹通瘀高剂量组:缺血缺氧培养细胞4h+15%宣痹通瘀方含药血清培养4h;采用RT-PCR法检测内皮细胞中VEGF、Notch1、Dell4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细胞中VEGF、Notch1、Dell4蛋白的表达;对各实验组细胞进行Transwell迁移实验;对各实验组细胞进行管腔形成实验。结果1.宣痹通瘀方对心肌缺血大鼠治疗作用及机制的在体实验研究1.1在冠状动脉结扎后5min、d1、d2、d3、d4、d5、d6和d7,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段均明显抬高(P<0.001;P<0.01或P<0.05)。在给药第2天至第7天,宣痹通瘀方高剂量组动物心电图ST段上移幅度下降(分别为P<0.01或P<0.05);在给药第3天至第6天,与缺血模型组比较,宣痹通瘀方中剂量组动物心电图ST段上移幅度下降(P<0.05);在给药第3天至第5天,与模型组比较,宣痹通瘀方低剂量组动物心电图ST段上移幅度明显下降(P<0.05)。在给药后第2天至第5天,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药麝香保心丸组动物心电图ST段上移幅度明显下降(P<0.05)。1.2在用药开始2周、4周、6周各实验组均有大鼠不同程度的死亡,与缺血模型组比较,宣痹通瘀方高剂量组大鼠死亡率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动物心肌三酶AST、CK和LDH释放入血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为P<0.001)。给予宣痹通瘀方干预4w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宣痹通瘀方高剂量可以显着降低AST、CK、LDH含量及MDA活性,升高SOD活性(P<0.01或P<0.05);宣痹通瘀方中剂量可以显着降低AST、LDH含量及MDA活性,升高SOD活性(P<0.05和P<0.01);宣痹通瘀方低剂量可以明显降低LDH活性(P<0.05)。与缺血模型对照组比较,宣痹通瘀方高中剂量给药组动物均可以明显降低动物组织中的cTn的含量(P<0.001;P<0.01或P<0.05),并依据给药剂量不同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与缺血模型对照组比较,宣痹通瘀方高中剂量组动物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1和P<0.05)。光镜观察左心室纵切片HE染色,假手术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结构清晰;心肌缺血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可见凝固性坏死,核碎裂消失;宣痹通瘀方高剂量组及麝香保心丸组心肌细胞病理损伤有改善,心肌细胞排列较规则;1.3免疫组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麝香保心丸组、宣痹通瘀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动物心肌组织内VEGF含量有显着性增高(P<0.01,P<0.001,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麝香保心丸组、宣痹通瘀中剂量、高剂量心肌组织内Notch1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1.4免疫荧光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麝香保心丸阳性对照组、宣痹通瘀低、中、高剂量组处理后的大鼠心肌组织CD34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1.5 RT-PCR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缺血模型组的VEGF、Notch1、Dell4mRNA表达显着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麝香保心丸阳性对照组、宣痹通瘀方低、中、高剂量组心肌组织中VEGFmRNA的表达上调(P<0.01,P<0.001);麝香保心丸阳性对照组、宣痹通瘀低、中剂量组Notch1mRNA表达显着下调(p<0.05,p<0.01);麝香保心丸阳性对照组、宣痹通瘀方低、中、高剂量组Dell4mRNA的表达下调(p<0.01,p<0.05);1.6 Western blotting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大鼠VEGF、Notch1、Dell4蛋白表达显着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宣痹通瘀方低、中、高剂量组及麝香保心丸阳性对照组VEGF蛋白表达显着上调(p<0.05,p<0.01);宣痹通瘀方中、高剂量组Notch1蛋白表达显着下调(p<0.05,p<0.01);宣痹通瘀方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中Dell4蛋白表达显着下调(p<0.01,p<0.001);2.宣痹通瘀方对缺血缺氧刺激的HUVEC血管内皮细胞Notch-Dell4通路的影响2.1 CCK8测定各个不同时间点缺血缺氧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2h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阳性药物处理组,细胞存活率变化不明显,4h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阳性药物处理组细胞存活率均上升且成剂量依赖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和P<0.001)。2.2 RT-PC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缺血缺氧模型组VEGFmRNA的表达显着下降(P<0.001),Notch1、Dell4mRNA表达显着上升(P<0.01);与缺血缺氧模型组比较,麝香保心丸阳性对照组、宣痹通瘀方低、中、高剂量组细胞中VEGF mRNA表达显着上升(P<0.01,P<0.001);麝香保心丸阳性对照组、宣痹通瘀方高剂量组细胞中Notch1mRNA的表达显着下降(P<0.01);麝香保心丸阳性对照组、宣痹通瘀方中、高剂量组细胞中Dell4mRNA表达显着下降(P<0.05,P<0.01);2.3 Western blo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缺氧组VEGF蛋白的表达显着下降(P<0.001),Notch1、Dell4蛋白的表达显着上升(P<0.01);与缺血缺氧模型组比较,麝香保心丸阳性对照组、宣痹通瘀方高剂量组VEGF蛋白表达显着上升(P<0.01,P<0.001);麝香保心丸阳性对照组、宣痹通瘀方中、高剂量组中Notch1蛋白的表达显着下降(P<0.01,P<0.05),麝香保心丸阳性对照组、宣痹通瘀方中、高剂量组细胞中Dell4蛋白的表达显着下降(P<0.05,P<0.001);2.4细胞成管检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缺氧条件下HUVEC细胞管腔形成能力下降,主要表现为断裂管腔增多,管腔的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与缺血缺氧组比较随着宣痹通瘀含药血清剂量的增加,管腔受损逐渐减弱,但管腔形成能力较空白对照组弱。2.5细胞迁移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血缺氧处理组、中药高剂量组、阳性药物处理组穿过微孔膜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01、P<0.01和P<0.05);与缺血缺氧组比较,随着宣痹通瘀含药血清剂量的增加,细胞迁移能力逐渐增强,但迁移能力较正常组弱。结论:1宣痹通瘀方能够降低实验性心肌缺血病变大鼠死亡率,并具有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异常心电图的作用;2宣痹通瘀方能够降低实验性心肌缺血病变大鼠心肌三酶和肌钙蛋白,可以改善心肌抗氧化作用,能够减少心肌梗死面积,能够促进心肌梗死区血管新生,具有保护心肌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作用;3宣痹通瘀方能明显升高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VEGF的表达,抑制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Notch1、Dell4的表达;4宣痹通瘀方能明显上调缺血缺氧HUVEC血管内皮细胞VE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下调缺血缺氧HUVEC血管内皮细胞Notch1、Dell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5宣痹通瘀方能够促进缺血缺氧HUVEC的迁移及成管;6宣痹通瘀方可以促进冠心病心肌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VEGF表达升高,调控了Notch-Dell4信号通路相关。

周友龙[7](2005)在《脑脉通过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微血管再生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 脑梗塞是危及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常见病,是人类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迅速,从系统水平及分子水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脑缺血自身“代偿性血管再生”,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目前实验研究多根据青年对象的研究结果进行推测,其结论与脑梗塞多发于老龄人群的临床实际相距甚远。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原因与其易感性和患病后损伤的严重性密切相关,缺血性中风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有明确疗效,但关于中医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再生方面的研究少见报道,本课题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从细胞、分子、基因水平探讨老龄大鼠缺血再灌注微血管再生机制及中药复方脑脉通对微血管再生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目的 1 从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微血管再生揭示老年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再生机制。 2 通过老龄大鼠血管再生有关方面的研究,探讨老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特点。 3 探讨中药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促血管再生的作用机制。 4 通过促血管再生作用,评价脑脉通对老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1 运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技术比较青年和老龄大鼠脑缺血3h再灌注1d、3d、6d、12d脑组织含水量、梗死面积、细胞凋亡、脑组织超微结构、微血管数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其VEGF、VEGFR、TGF-β1mRNA表达。 2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药复方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再生作用,从VEGF、VEGFR、TGF-β1、bFGF表达及其VEGF、VEGFR、TGF-β1mRNA变化方面研究脑脉通促进血管再生的作用机制。 结果 1 老龄大鼠缺血再灌后脑微血管再生及脑脉通促脑微血管再生作用 ① 神经功能评分:老龄模型组Ⅰ3h、Ⅰ/R6d高于青年模型组相同时点(P<0.05,P<0.01),老龄大鼠Ⅰ/R1d神经功能评分最高;脑脉通组Ⅰ/R3d、6d、12d低于老龄模型组同时间点(P<0.01);脑脉通组Ⅰ/R6d、12d低于尼莫地平组同时间点(P<0.05)。②脑组织含水量:脑缺血3h老龄大鼠即开始发生明显的水肿,到1d都达到高峰,直到6d以后脑水肿开始明显减轻;脑脉通组Ⅰ/R1d、3d、6d脑组织含水量均低于老龄模型组同时间点(P<0.01,P<0.05)。③梗死面积:老龄模型组Ⅰ3h、Ⅰ/R3d高于青年模型组相同时点(P<0.05,P<0.01),老龄大鼠3d达到高峰,峰值一直持续到6d,老龄大鼠峰值显着高于青年大鼠;脑脉通组各时间点均低于老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同时间点(P<0.05,P<0.01)。④细胞凋亡:老龄模型组与青年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老龄假手术组、老龄模型组Ⅰ/R3d、6d细胞凋亡数增多(P<0.01)。老龄大鼠细胞凋亡数在3d达到峰值;与老龄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尼莫地平组和脑脉通组Ⅰ/R1d、3d、6d、12d凋亡细胞数减少(P<0.01);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微血管再生作用机制研究与尼莫地平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脑脉通组工/R3d、6d凋亡细胞数减少(P<0.01)。⑤脑细胞的超微结构:模型经脑脉通治疗后3h一3d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总体变化与老龄模型组无显着变化。但3d以后脑细胞的超微结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线粒体仅有轻度水肿,峭部分消失,膜部分消失,粗面内质网正常,其余细胞器正常,12d观察细胞质、胞核、细胞器基本正常。⑥脑微血管超微结构变化:脑脉通组大鼠3h一3d血管病理变化不明显,3d以后血管病理改善明显,可见毛细血管周围轻度水肿,吞饮泡减少,微绒毛减少,线粒体轻度水肿,基底膜仅有轻度缺损,局部水肿。到12d血管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⑦脑微血管及血管腔面积:与青年模型组同时间点相比,老龄假手术组血管密度增高(P(0.01),老龄模型组I/Rld、3d、6d、12d血管密度及场面积降低(P<0.05,P<o.01),老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ld微血管数量达到造模后峰值,3d后又开始下降,持续下降到12d;与老龄模型组比,脑脉通组I3h、I/Rld、3d、12d微血管密度升高(P(0.01),脑脉通组I3h、I/R3d、6d、12d血管场面积增加(P(0.01,P<0.05);与尼莫地平同时间点比较,脑脉通组工/R12d血管数增多(P<0.01),脑脉通组I3h血管场面积增多(P<0.01)。2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有关促血管再生因子表达及脑脉通的作用 ①VEGF表达变化:与青年模型组大鼠相同时间点比较,老龄模型组I/Rld表达增 强(P<0.01),其余各时间点及老龄假手术组表达均减弱(P<0.01,P<0 .05),老龄组峰 值在ld,3d一6d呈逐渐减弱趋势;脑脉通组I3h、工/R3d、6d、12d表达均高于老龄模型 组相同时间点(P<0 .01);与尼莫地平组相同时间点比较,除脑脉通工/R3d,其余各时间 点表达均增强(P(0.01)。②VEGFR表达变化:与青年组比,老龄模型组I/Rld vEGFR 表达增强(P<0 .01),其余各时间点及老龄假手术组表达均减弱(P<0 .01),老龄模型组 缺血3h开始增强,1d达到峰值,3d一12d逐步上升;脑脉通组各时间点表达均高于老龄模 型组相同时间点(P<0.01);与尼莫地平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脑脉通组I3h、I/Rld表达 增强(P<0 .01)

刘轲[8](2004)在《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基底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作为临床危、急、重病之一,发病既有其慢性复杂的病理基础,又有其凶险多变的急性演变过程,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在我国,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深入研究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显得十分迫切。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引起多种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措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细胞内蛋白酶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水解细胞外基质的两个主要酶系统为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和纤溶酶原激活系统。目前,从细胞外基质成分改变及其相关降解酶类,动态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损伤病理生理的机制甚为少见,尤以老年动物为研究对象国内尚未见报道;在开展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中多使用青年动物,忽视了人类脑血管疾病中增龄因素的重要性,致使实验研究结果与临床有较大差距;以解毒降浊、益气活血方药治疗老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资料报道较少,特别以解毒降浊、益气活血方药对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基底膜成分改变及其相关降解酶类系统表达变化影响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课题以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细胞外基质的损伤与气虚血瘀,浊毒损络为研究的切入点,从脑微血管结构、基底膜IV型胶原和层连蛋白等变化揭示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特点;从脑微血管基底膜MMPs、TIMP与PA、PAI 的变化揭示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基底膜损伤机制。从脑微血管结构、基底膜IV型胶原和层连蛋白等变化证实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从脑微血管基底膜MMPs、TIMP与PA、PAI的变化揭示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损伤的保护机制。1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变化及脑脉通的保护作用 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3h、再灌注6h、12h、24h、3d、6d 动物模型。将青年和老龄大鼠分为青年假手术组、青年模型组(根据缺血及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缺血3h、再灌注6h、12h、24h、3d、6d组)、老龄假手术组、老龄模型组(分组时间点同青年模型组)、脑脉通中剂量组(分组时间点同上,0.90g·kg-1·d-1)、尼莫地平组(分组时间点同上,6.00mg·kg-1·d-1)、脑脉通大剂量组(观察再灌注 24h、3d 两个时间点,1.80g·kg-1·d-1)、脑脉通小剂量组(分组时间点同脑脉通大剂量组,0.45g·kg-1·d-1)。应用整体观察包括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梗死面积等及一般形态学方法包括HE染色、透射电镜等技术对比研究老龄与青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整体和形态学变化特征的异同及脑脉通对其影响。 结果:①神经症状积分变化 青年大鼠模型组间比较:I/R 12h~I/R 6d组高于I 3h、I/R 6h 组;I/R 24h 组高于I/R 12h 组。老龄大鼠模型组间比较:I/R 12h~I/R 6d 组高于I3h;I/R 24h、I/R 3d 组高于I/R 6h 组;I/R 24h 组高于I/R 12h、I/R 6d 组;I/R 3d 组高于I/R 6d组。与青年大鼠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老龄大鼠模型组I/R 24h、I/R 3d增高。与老龄大鼠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脑脉通大、中剂量组I/R 24 h 和脑脉通中剂量 I/R 3d组下降。②脑组织含水量变化 青年大鼠组间比较:I/R 12h~I/R 6d组高于青年假手术组;<WP=6>2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基底膜损伤的保护作用I/R 12h~I/R 3d 组高于I 3h 组;I/R 24h、I/R 3d 组高于I/R 6h 组;I/R 24h 组高于I/R 12h、I/R 6d 组。老龄大鼠组间比较:I/R 12h~I/R 6d 组高于老龄假手术组、I 3h 组;I/R 24h、I/R 3d 组高于I/R 6h 组;I/R 24h 组高于I/R 12h 组。与老龄大鼠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脑脉通中剂量组I/R24h降低;脑脉通大、中剂量组I/R3d降低。③脑组织梗死面积变化 青年大鼠模型组间比较:I/R12h~I/R 6d 组高于 I 3h、I/R 6h 组;I/R 24h~I/R 6d 组高于I/R 12h 组;I/R 3d、I/R 6d 组高于I/R 24h 组。老龄大鼠模型组间比较:I/R 6h~I/R 6d组高于I 3h组;I/R 12h~I/R 6d组高于I/R 6h组;I/R 24h~I/R 6d组高于I/R 12h组;I/R 3d、I/R 6d 组高于I/R 24h 组。与青年大鼠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老龄大鼠模型组I/R6h~I/R 6d 增高。与老龄大鼠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脑脉通中剂量组 I/R 6h~I/R 6d 减小,脑脉通小剂量组I/R 24h、I/R 3d减小。与尼莫地平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脑脉通中剂量组I/R 12h、I/R 6d减小。④组织病理损伤 光镜下青年模型组可见到血管壁肿胀、壁结构模糊,管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管内有大量的红细胞淤集。与青年模型组比较,老龄模型组管周有炎性细胞浸润、管腔受压、甚或形成“血管套,管周有红细胞渗出物。脑脉通中剂量组(I/R24h)可见管壁水肿、组织结构欠清,管周水肿明显、管周有炎性细胞浸润、管腔受压变形。电镜下青年模型组可见管周围轻度、中度及高度水肿。血管壁厚薄不均。与青年模型组比较,老年模型组可见红细胞(出血灶)。基底膜厚薄不匀,可部分增厚,或折叠、扭曲,或分层、模糊,或溶解、断裂、缺损。脑脉通中剂量组(I/R 24h)可见血管周围水肿,基底膜局部水肿。 结论:?

田元祥[9](2004)在《醒脑启智胶囊及药物血清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及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验证醒脑启智胶囊(以下简称XNQZ,由川芎、石菖蒲、橘络、枸杞子组成)临床疗效的有效性,并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探讨XNQZ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 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行为学、病理形态学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离小鼠双侧颈总动脉,以阻断血流和再灌注两次加尾部放血法复制模型。假手术组只行过程,不阻断血流,尾部不放血。于术后7天、15天、30天进行行为学检测,然后以4℃4%多聚甲醛心脏灌注固定脑组织。取视交叉至乳头体组织,石蜡包埋,冠状切片,HE、硫堇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第二部分 XNQZ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行为学、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将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XNQZ高剂量组、XNQZ低剂量组、银杏叶对照组、尼莫地平对照组6组。术后第2天分别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液或相应药物,术后7天、15天、30天进行行为学检测,治疗结束脑部取材观察病理形态。方法同第一部分。第三部分 XNQZ药物血清对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选取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血清组和药物血清组(4个剂量组)。每日分2次灌胃给药,间隔12h,连续给药3天,末次灌胃后1h取血,制备药物血清。将PC12细胞复苏,长满培养瓶底后,弃培养液,D-Hank′s液荡洗,胰蛋白酶液消化,1640培养液终止消化,吹打,使细胞分散,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然后用1640培养液将细胞稀释为5×105个/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24孔培养板,待细胞长满单层,弃培养液,用D-Hank′s液洗涤,分别加入5%不同灌胃剂量的XNQZ药物血清1640液平衡一定时间,再分别加入各种不同的损伤液(缺糖损伤液、缺氧损伤液、自由基损伤液、<WP=5>Caf损伤液、GLU损伤液、NO损伤液),达到各自不同的浓度,作用相应的时间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PC12细胞生长及形态的变化,比色法测定上清液LDH活性,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并计算各自的损伤抑制率。以上实验均同时设模型组(空白药物血清)及对照组(空白药物血清,但不加损伤条件,其它条件同实验组)。第四部分 XNQZ药物血清对缺氧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的影响1 TUNEL法检测药物血清制备、PC12细胞培养、缺氧损伤诱导方法同前。收集贴壁细胞,PBS液洗涤,涂于预先用多聚赖氨酸处理的载玻片上,吹干,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阻断剂室温孵育,通透液冰浴中孵育,滴加TUNEL反应混合液湿盒孵育,转化剂-POD湿盒孵育,DAB显色,封片。同时做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光镜观察,病理图象分析计算凋亡指数(AI)。2 FCM检测药物血清制备、PC12细胞培养、缺氧损伤诱导方法同前,收集贴壁细胞,洗涤,吹散,离心,70%乙醇固定,细胞DNA染色、制作bcl-2、bax蛋白免疫荧光样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bax的情况,计算增殖指数(PI)。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for Window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一部分 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行为学、病理形态学1 不同时段2组小鼠水迷宫实验结果术后7天、15天、30天学习成绩与记忆成绩结果相似,模型组的游全程时间显着延长,错误次数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2 不同时段2组小鼠跳台实验结果术后7天、15天、30天学习成绩与记忆成绩结果相似,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反应时间显着延长,记忆潜伏时间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增加,学习与记忆成绩下降。3 不同时段2组小鼠海马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WP=6>术后7天,模型组海马CA1区细胞脱失,随时间推移逐渐加重,至术后30天,海马CA1区细胞几乎完全脱失,CA2、CA3区细胞也严重脱失,胶质细胞大量增生,形成结节,呈现海马硬化。第二部分 XNQZ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行为学、病理形态学的影响1 不同时段各组小鼠水迷宫实验结果术后不同时段,学习成绩与记忆成绩结果相似,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提高(P<0.05或P<0.01),并以XNQZ高剂量为优。2 不同时段各组小鼠跳台实验结果术后不同时段,学习成绩与记忆成绩结果相似,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提高(P<0.05或P<0.01),并以XNQZ高剂量为优。3 小鼠海马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模型组海马CA1区细胞几乎完全脱失,CA2、CA3区细胞也严重脱失。XNQZ高剂量组海马CA1区细胞脱失少,有少数细胞核固缩,海马CA3区锥体细胞脱失,部分细胞核固缩。其余治疗组海马CA1区细胞脱失较多,海马CA3区锥体细胞脱失,细胞核固缩较多。 第三部分 XNQZ药物血清对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1 XNQZ药物血清对PC12细胞缺糖、缺氧及自由基、caf、NO神经毒性、GLU神经毒性损伤模型的形态学观察倒置相差显微镜下PC12细胞形状呈圆形,为贴壁细胞,折光性较强,生长速度较快,培养3d后细胞生长成簇。在缺糖、缺氧及自由基、Caf、NO神经毒性损伤作用下,损伤特征比较相似,细胞肿胀圆缩,折光性下降,贴壁功能下降,部分细胞裂解成碎片。GLU损伤细胞还可见细胞聚集现象明显。XNQZ药物血清能明显减轻缺糖、缺氧及自由基、Caf、NO神经毒性损伤,表现为细胞折光性较好,细胞碎片形成减少。能使GLU损伤细胞聚集减少。2 XNQZ药物?

刘轲,李建生[10](2004)在《益气化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益元活血丹胶囊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一氧化氮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元活血丹胶囊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一氧化氮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温阳逐瘀汤对肾阳虚型脑缺血损伤大鼠SDF-1、CXCR4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1.2 实验药物
        1.2.1 药物药量
        1.2.2 药物制备
        1.2.3 药物剂量换算及给药方法
    1.3 实验主要试剂、仪器和器材
        1.3.1 主要试剂
        1.3.2 主要仪器和器材
    1.4 实验主要液体及配制方法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肾阳虚型脑缺血损伤大鼠模型的制备
        2.2.1 肾阳虚模型制备
        2.2.2 脑缺血损伤模型
        2.2.3 纳入评价标准
    2.3 标本采集及处理
    2.4 指标检测分析
        2.4.1 大鼠血浆cAMP、cGMP含量的检测(ELISA)
        2.4.2 大鼠脑组织SDF-1、CXCR4 蛋白表达的检测(Westernblotting)
        2.4.3 大鼠脑组织SDF-1、 CXCR4 mRNA表达的检测(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2.4.4 制备石蜡切片
        2.4.5 HE染色法检测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
    2.5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一般情况
        3.1.1 肾阳虚模型建立后大鼠肾阳虚证表现及体质量的变化
        3.1.2 MCAO术后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3.1.3 灌胃后各组大鼠肾阳虚证表现及体质量的变化
    3.2 空白组和肾阳虚模型组大鼠血浆cAMP、cGMP含量的变化
    3.3 各组大鼠血浆肾阳虚指标cAMP、cGMP含量的变化
    3.4 HE染色
    3.5 各组大鼠脑组织SDF-1、CXCR4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3.6 各组大鼠脑组织SDF-1、CXCR4 mRNA表达水平比较
4 讨论
    4.1 中医学对肾阳虚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
        4.1.1 中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
        4.1.2 阳虚是中风病发病之根
        4.1.3 肾阳虚致血瘀是中风发病的重要病机
    4.2 肾阳虚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4.2.1 肾阳虚证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
        4.2.2 肾阳虚证与蛋白质、基因、代谢组学相关
    4.3 温阳逐瘀汤治疗肾阳虚型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
        4.3.1 治则治法
        4.3.2 温阳逐瘀汤组方思路
        4.3.3 温阳逐瘀汤用药原理
    4.4 SDF-1/CXCR4 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作用
        4.4.1 SDF-1/CXCR4 信号通路的定义
        4.4.2 SDF-1/CXCR4 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4.4.3 SDF-1/CXCR4 信号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4.4.4 中医药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对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
    4.5 实验方法的选择
        4.5.1 动物的选择
        4.5.2 造模方法的选择
    4.6 实验结果分析
        4.6.1 温阳逐瘀汤对cAMP、cGMP的影响
        4.6.2 温阳逐瘀汤对 SDF-1、CXCR4 的影响
5 展望和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主要缩略词表
附录
    附图 1:HE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缺血侧脑组织(10×40)
    附图2:WB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SDF-1 蛋白表达水平
    附图3:WB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CXCR4 蛋白表达水平
    附图4: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SDF-1 的扩增曲线和溶解曲线
    附图 5:RT-PCR 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 CXCR4 的扩增曲线和溶解曲线
综述 肠道菌群失调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原发性肝癌中药组方规律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1 中医药信息处理与原发性肝癌现状概述
    1.1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概况
        1.1.1 原发性肝癌的现状
        1.1.2 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1.1.3 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
    1.2 Meta分析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
        1.2.1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估
        1.2.2 中医药安全性评价
        1.2.3 中医药新药评价
        1.2.4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
        1.3.1 中医药数据挖掘方法
        1.3.2 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1.3.3 中医药数据挖掘中存在的问题
    1.4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
        1.4.1 网络药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
        1.4.2 网络药理学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1.4.3 中药网络药理学存在的问题
2 口服中药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META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1.1 文献纳入标准
        2.1.2 文献排除标准
        2.1.3 检索策略
        2.1.4 评价方法
    2.2 评价与结果
        2.2.1 文献纳入的基本情况
        2.2.2 质量评价
        2.2.3 瘤体近期疗效改善
        2.2.4 甲胎蛋白
        2.2.5 肝功能
        2.2.6 免疫功能
        2.2.7 卡氏评分改善率
        2.2.8 中医证候改善率
        2.2.9 生存率
        2.2.10 不良反应发生率
        2.2.11 敏感性分析
        2.2.12 发表偏倚
    2.3 讨论与总结
3 中药处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组方规律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处方数据来源
        3.1.2 处方的纳入标准
        3.1.3 处方数据库建立与规范
        3.1.4 频次统计分析
        3.1.5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3.1.6 组方规律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证型分布
        3.2.2 整体用药规律
        3.2.3 痰瘀互结证用药规律
        3.2.4 正虚瘀结证用药规律
        3.2.5 肝脾血瘀证用药规律
        3.2.6 气滞血瘀证用药规律
        3.2.7 脾虚湿困证用药规律
        3.2.8 湿热蕴结证用药规律
        3.2.9 肝气郁结证用药规律
        3.2.10 肝郁脾虚证用药规律
        3.2.11 肝胆湿热证用药规律
        3.2.12 肝肾亏损证用药规律
    3.3 分析与讨论
        3.3.1 频次用药规律分析
        3.3.2 性味归经分析
        3.3.3 关联用药规律分析
        3.3.4 复杂系统熵聚类用药规律分析
    3.4 小结
4 核心药物组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制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及靶点的筛选
        4.1.2 PHC疾病靶标的筛选
        4.1.3 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的构建
        4.1.4 PPI网络图的构建
        4.1.5 核心靶点的获取
        4.1.6 分子对接验证
        4.1.7 GO生物功能过程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4.2 研究结果
        4.2.1 SJZB2 的成分及靶点的筛选
        4.2.2 PHC靶标的获取
        4.2.3 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的构建
        4.2.4 PPI网络图的构建
        4.2.5 核心靶标筛选
        4.2.6 分子对接验证
        4.2.7 GO和 KEGG分析
    4.3 讨论与总结
5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3)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致多器官损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研究
    1.1 传统理论对中药治疗CIS致多器官损伤的认知
    1.2 现代理论对中药治疗CIS致多器官损伤的认知
2 中药治疗CIS致相关器官损伤
    2.1 心脏损伤
    2.2 肝脏损伤
    2.3 脾脏损伤
    2.4 肺脏损伤
    2.5 肾脏损伤
3 结语与展望

(4)基于PKA/CREB信号通路探讨涤痰化瘀开窍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1.1 对血管性痴呆病的认识
        1.2 古医籍对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现状
    2 涤痰化瘀开窍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理论探讨
        2.1 脑窍的生理功能
        2.2 痰浊瘀血是血管性痴呆的重要致病因素
        2.3 涤痰化瘀开窍法是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治法
    3 涤痰汤加味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理论依据
        3.1 中医理论基础
        3.2 单味药物药理作用机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制作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5. 讨论
    实验二 涤痰化瘀开窍法对VD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实验三 涤痰化瘀开窍法对VD模型大鼠血脂、炎性因子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5. 讨论
    实验四 涤痰化瘀开窍法对微血管及脑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5. 讨论
    实验五 涤痰化瘀开窍法对VD模型大鼠PKA-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统计
        4. 结果
        5. 讨论
结语
    一、课题结论及创新
    二、课题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图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及论文情况
致谢

(5)清脑益元汤对大鼠脑缺血损伤JAK2、STAT3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1.1.1 实验动物选择
        1.1.2 实验动物饲养条件
    1.2 实验药物和给药方法
    1.3 实验主要试剂、仪器及器材
        1.3.1 主要试剂(详见表1)
        1.3.2 主要液体及配制方法(详见表2)
        1.3.3 主要仪器(详见表3)
    1.4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
2 实验方法
    2.1 模型制备
        2.1.1 麻醉固定
        2.1.2 分离血管
        2.1.3 制备线栓
        2.1.4 插线与结扎
        2.1.5 缝合消毒
    2.2 模型成功评价标准
    2.3 大鼠脑组织取材
        2.3.1 麻醉灌注
        2.3.2 断头取脑
    2.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4.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2.4.2 脑梗死体积检测
        2.4.3 凋亡细胞检测与JAK2、STAT3免疫阳性细胞检测
        2.4.4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动物造模结果
    3.2 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3.3 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
    3.4 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数量
    3.5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JAK2、STAT3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
        3.5.1 大鼠脑缺血损伤后JAK2的表达
        3.5.2 大鼠脑缺血损伤后STAT3的表达
4 讨论
    4.1 缺血性中风的溯源与探索
        4.1.1 古代医家对中风病的研究
        4.1.2 当前中、西方医学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
    4.2 JAK2、STAT3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4.2.1 JAK/STAT信号通路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
        4.2.2 JAK2、STAT3蛋白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
    4.3 清脑益元汤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思路
        4.3.1 肾精亏损,脑络失养为缺血性中风发病之本
        4.3.2 痰瘀内阻,热毒伤髓为缺血性中风病机之要
        4.3.3 清脑益元汤的治疗原则及组方思路分析
        4.3.4 清脑益元汤用药原理阐述
    4.4 实验结果分析
        4.4.1 实验方法讨论
        4.4.2 清脑益元汤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的疗效分析与机制探讨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主要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基于Notch-Dell4信号通路探讨宣痹通瘀胶囊保护心肌损伤及干预血管新生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中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中医学对胸痹心痛病名的认识
        2.中医学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3.历代医家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不同认识
        4.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二、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1.冠心病现代研究现状
        2.针对冠心病展开的相关研究
    三、中医对“祛瘀生新”理论的认识
        1.中医“祛瘀生新”理论的历史渊源
        2.“祛瘀生新”治疗法的临床应用
        3.“祛瘀生新”理论在疾病不同阶段的中医内涵
    四、治疗性血管新生
        1.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概念
        2.血管新生的相关机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宣痹通瘀方对急性冠脉缺血大鼠血管新生作用在体实验研究
        实验一宣痹通瘀方对急性冠脉缺血大鼠心脏保护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结论
        实验二宣痹通瘀方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Notch-Dell4信号通路干预作用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结论
    第二章 宣痹通瘀方对血管内皮细胞Notch-Dell4通路的体外实验研究
        实验三 宣痹通瘀方对缺血缺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Notch-Dell4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7)脑脉通过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微血管再生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脑缺血血管再生相关因子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
    第三章 中医药对血管再生影响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章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微血管再生机制
        实验一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及脑微血管再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有关促血管再生因子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实验三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有关促血管再生因子基因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微血管再生作用
        实验一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对微血营再生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促血管再生有关因子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实验三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主要促血管再生因子基因表达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照片
    附录二 致谢
    附录三 个人简历

(8)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基底膜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概况
    2 脑缺血损伤的基础与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3 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损伤及机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 言
    第一章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基底膜损伤及机制
        实验一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变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实验二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损伤的细胞外基质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实验三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明胶酶系统、纤溶酶原激活系统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章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基底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实验一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实验二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损伤的细胞外基质变化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实验三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明胶酶系统、纤溶酶原激活系统调节作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结语
附录照片
致谢
个人简历

(9)醒脑启智胶囊及药物血清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及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研究论文醒脑启智胶囊及药物血清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及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影响
    引言
    第一部分 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行为学、病理形态学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XNQZ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行为学、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XNQZ药物血清对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XNQZ药物血清对缺氧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综述二
致谢
个人简介

四、益元活血丹胶囊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一氧化氮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温阳逐瘀汤对肾阳虚型脑缺血损伤大鼠SDF-1、CXCR4表达的影响[D]. 韦亮.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2]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原发性肝癌中药组方规律及机制研究[D]. 潘树茂.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致多器官损伤的研究进展[J]. 龙宇,张羽璐,万金艳,刘松雨,倪丽,李楠,杨明. 中草药, 2021(07)
  • [4]基于PKA/CREB信号通路探讨涤痰化瘀开窍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影响[D]. 丁瑞丛.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8(12)
  • [5]清脑益元汤对大鼠脑缺血损伤JAK2、STAT3表达的影响[D]. 颜灿灿.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基于Notch-Dell4信号通路探讨宣痹通瘀胶囊保护心肌损伤及干预血管新生作用机制的研究[D]. 李双娣.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8(03)
  • [7]脑脉通过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微血管再生作用机制研究[D]. 周友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5)
  • [8]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基底膜损伤的保护作用[D]. 刘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01)
  • [9]醒脑启智胶囊及药物血清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及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影响[D]. 田元祥. 河北医科大学, 2004(04)
  • [10]益气化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J]. 刘轲,李建生. 中国医药学报, 2004(01)

标签:;  ;  ;  ;  ;  

益元活血丹胶囊对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一氧化氮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