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粉煤灰填充铁路高路基的应用

纯粉煤灰填充铁路高路基的应用

一、纯粉煤灰填筑铁路高路堤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徐孝贤[1](2020)在《采煤沉陷区粉煤灰轻质路堤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淮南采煤沉陷区铁路专用线在不断加高后存在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用粉煤灰轻质填料代替煤矸石进行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路堤维护加固治理,通过室内试验的手段,研究了适用的改性粉煤灰路堤填料,得到了其主要路用工程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分析了粉煤灰路堤在采煤沉陷区多因素作用下的稳定性,得到了采煤沉陷区粉煤灰路堤在不同填方高度、不同软土层厚度下的合理断面形式,进一步基于研究结果进行了工程应用,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压实系数为0.93的素粉煤灰在饱和状态下抗剪强度指标很低,不具备黏聚力,内摩擦角也仅为13.20°,难以直接用作采煤沉陷区铁路专用线路堤填料,必须进行适当的改性处理;(2)改性后粉煤灰力学性能指标提升明显,不同种类的改性粉煤灰材料在强度发展规律、工程性能上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工程应用中,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改性粉煤灰材料;(3)采动对改性粉煤灰路堤稳定性的影响与地基条件有很大关系。地基为正常地基土时,采动影响使安全系数折减幅度高达26.78%;存在软土地基土时,采动影响使安全系数折减幅度在1.78%3.91%之间波动,整体上折减幅度随软土厚度的增加而提高;(4)路堤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随软土层厚度增加而降低,降低幅度随软土层厚度增加逐渐减小;路堤填方高度越高,其边坡稳定性对软土地基厚度的增长越不敏感;(5)粉煤灰路堤在设计时,可以将6%水泥稳定粉煤灰、1:1.5边坡坡率作为基本设计参数,当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不满足要求时,可以从改性剂掺量、边坡坡率与边坡形式这几个方面入手,对路堤设计方案进行优化;(6)工程实践表明,粉煤灰路堤在采煤沉陷区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尤其适用于填方较高、软土地基较厚且路堤加宽受限的复杂工程地质条件。该论文有图46幅,表36个,参考文献92篇。

蔡历颖[2](2019)在《泡沫轻质土在路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泡沫轻质土作为一种新型的填筑材料,为解决我国沿海地区存在的软土地基沉降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本文将以厦沙高速公路德化段上涌互通匝道工程为研究载体,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得到了相关结论:(1)结合实际工程要求,在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对泡沫轻质土的制备工艺、原材料的使用、配合比的设计方案以及最后的制作流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室内试验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泡沫轻质土制备方案。(2)通过试验对泡沫轻质土的湿容重、流动度、吸水性、干缩性、抗折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CBR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泡沫轻质土的湿容重、无侧限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收缩率随着水固比的减小而逐渐增大,泡沫轻质土的吸水率和流动度随着水固比的减小而逐渐减小的影响规律,得到了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适用于本文实际工程中的最佳配合比为1m3泡沫轻质土需水泥430kg、水258kg、泡沫30kg。(3)对本文中的实际工程的工程概况以及病害成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了泡沫轻质土方案、抗滑桩方案、桥梁方案、桩板路基方案四种解决方案。通过施工技术和经济效益的对比,选出泡沫轻质土方案作为最佳解决方案。(4)通过建立相应的实体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不同填筑材料下的路基应力位移变化、不同容重和不同弹性模量的泡沫轻质土路堤以及不同泡沫轻质土填筑高度下的路基应力位移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表明泡沫轻质土路堤的最终沉降量仅仅只有普通填土路堤沉降量的31%,基底最大竖向应力只有普通填土的34%。随着泡沫轻质土容重的增大以及填筑高度的增加,其地基的沉降量和基底应力也会随之增大。泡沫轻质土弹性模量的变化对路基沉降和基底应力的影响很小。

柯胜旺[3](2019)在《软土地基高速公路拓宽路基差异沉降及桩板复合地基应用》文中认为软土地基进行高速公路路基拓宽,容易产生较大差异沉降,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路堤失稳破坏。结合桩板复合地基结构在铁路路基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三维激光扫描仪判断整体沉降的优势,将两者引入软土地基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以有效降低差异沉降。本文基于京港澳高速公路石安段改扩建工程,引入桩板复合地基结构,通过观测现场铺筑的试验段,阐明三维激光扫描仪对路段整体沉降的优势,说明了桩板复合地基对沉降控制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构建桩板复合地基的数值模型,分析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和变形特性,结合长期沉降观测趋势,提出了关于差异沉降的控制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施工中需加强对新旧路堤交接处质量的控制。在半刚性基层填筑阶段,桩板结构的处治效果开始显现,在面层施工阶段效果更加明显;(2)与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相比,桩板复合地基在控制新旧路堤差异沉降和侧移等方面优势明显;(3)采用桩板复合地基处治时,新路堤填筑完成后,桩-土应力比为12.075,桩荷载分担比为28.07%,而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处治时,桩-土应力比为2.646,桩荷载分担比为7.87%,表明桩板结构有效承担填土荷载,使其下方地基固结沉降较小;(4)结合现场观测和拓宽段力学响应分析,建议桩间距为4.5~5.5倍桩径;桩长为4.5~5.0倍桩间距填土模量不应大于30MPa;(5)推荐基于横坡变坡率的拓宽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指标为0.15%~0.35%,在施工期间,新路基日沉降控制速率为0.01~0.20mrm/d,旧路路肩日沉降控制速率为0.01~0.10mm/d,旧路中央日沉降控制速率为0.01~0.1Omm/d。新路基月沉降控制速率为0.30~3.5mm/30d,旧路路肩月沉降控制速率为0.25~2.5mm/30d,旧路中央月沉降控制速率为0.15~2.0mm/30d。

隗忠全[4](2019)在《山区高等级公路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规律及预测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山区道路建设也越来越多。在山区道路建设中,对于一些特殊地段采用高填方路堤形式通过,可以减少工程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充分利用周边煤矿及隧道等工程的矿渣废料、进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降低工程造价成本的目的。但是高填方路堤填方工程量极大,施工工艺复杂,在路堤修筑完成后,经过长期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及自然环境不可抗力因素的破坏影响,容易出现路堤局部沉降甚至整体塌陷,进而产生边坡滑动失稳等病害。故而,在高填方路堤工程中,路堤沉降问题不容忽视,研究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规律及工后沉降预测对实际工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福建某高速段高填方路堤为研究背景,选取合理的材料本构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典型的高填方路堤分析模型,选取了填筑高度、填料土石比、路堤坡度、地基处理方式等影响因素,对高填方路堤沉降问题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同时对碾压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总结了不同参数不同工况下的变形规律。然后结合实际工程,通过现场孔位布设与实时监测,采集并整理了现场实际沉降数据;通过现场土样采集及室内土工试验,得到相关材料物理参数;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工程实体模型,仿真分析该路堤分级填筑时路堤的应力应变变化情况与沉降变形规律;通过工程现场实测沉降与仿真分析结果的对比,分析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规律。最后分别采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及BP神经网络对高填方路堤建立沉降预测模型,对比综合两种预测模型的优点,对实测非等时距监测数据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处理后,提出了更适用于此工程的基于GM(1,1)-BP神经网络的高填方路堤沉降联合预测模型。

杨容[5](2018)在《单侧加宽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的影响及其处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在现有高等级公路的基础上,进行加宽改建是一种经济合理的方案。在公路加宽工程中,因老路基与新路基之间沉降的差异,使新老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进而反映到上层结构,使路面产生病害,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目前针对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特性的研究不少,但是针对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结构影响的研究不多。单侧加宽是一种重要的加宽方式,具有充分利用地形、拆迁少以及施工对交通干扰少等特点,新老路基的沉降特性与双侧加宽有所区别。本文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表明:不同高度路堤单侧加宽的不均匀沉降形态基本相同,较高路堤的不均匀沉降更大;相比双侧加宽,单侧加宽新老路基表面的不均匀沉降更明显。经基于新老路基表面不均匀沉降的路面结构应力分析,通过在不同加宽方式、不同高度路堤和不同新路基填料模量下路面结构应力的比较,以及与简化沉降形态进行对比,其结果显示:实际沉降形态下,在新老路基表面拼接处的路面结构面层表面应力最大,对应的路拱横坡度增大值最大,容易产生受拉破坏。在局部路拱横坡度增大值为0.75%左右时,面层先受拉破坏。行车荷载作用下,新路基沉降量、最大路拱横坡增大值、路面结构最大应力值和路表弯沉随新路基模量的增加而减小。碎石土是一种具有优良力学性质的填筑材料,可以在路基填筑中广泛运用。本文通过采用等量替代法来进行击实试验和压缩试验,得出在最佳含水率条件下经过压实,碎石土具有沉降量小,压缩模量大的特点,压缩试验中,60%碎石掺量碎石土的单位沉降值为38.1 mm/m,为黏土的单位沉降值103.6mm/m的1/3,压缩模量为33MPa是黏土9.77MPa的3倍。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出,采用碎石土填筑新路基,单侧加宽最大沉降值从11.43cm降低至8.7cm,减小了新路基的沉降。新老路基之间的衔接非常重要。有限元计算结果表示,通过对老路堤边坡开挖台阶和铺设土工格栅的措施,能减小新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减小了新老路基表面的最大路拱横坡度增大值,进而减小对路面的不利影响。但是台阶开挖过程中,台阶局部土体可能会存在因碾压不到位而出现压实度不足的现象,进而削弱台阶开挖和土工格栅加筋的效果,不利于新老路基的衔接。采用碎石土换填局部压实度不足的土体,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同时采用碎石土填筑新路基、老路堤边坡开挖台阶和土工格栅加筋的措施,,将沉降值从11.43cm降低至7.01cm,最大路拱横坡度增大值从1.03%降低至0.41%,对应的路面结构面层表面最大应力值为0.32MPa,基层表面最大应力值为0.12MPa,均小于对应容许拉应力,达到了控制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的目的。

罗铁民[6](2018)在《轻质固化粉煤灰路堤在软土路基上的稳定性及沉降分析》文中提出软土路基稳定性和沉降一直影响道路的使用并且威胁人身安全,若不加处理,往往会发生沉降和塌陷等破坏。为了解决这一工程难题,人们使用填筑质量更轻的轻质固化粉煤灰作为填筑材料,特别对一些软土厚度分布不均且较零散的地区。本文对软土路基的应用进行研究,文章以轻质固化粉煤灰路堤为研究对象,以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填换垫层次数、节约资金为出发点,分析粉煤灰路堤在软基上应用的可行性,通过数值模拟展开对粉煤灰路堤沉降和稳定性的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通过ABAQUS有限元建立路基模型,模拟中山北路粉煤灰路基工程沉降数据,通过与工程实测数据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相差在10%以内,验证了建立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维路基有限元模型模拟了软土地基表面和路面沉降变化规律。(2)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公路软土路基沉降的有限元模拟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路堤高度、地基承载力、固结时间三因素的敏感性。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固结沉降在路堤高度、地基承载力、固结时间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并得出了它们的单因素对路基沉降变化规律曲线。应用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建立了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的回归公式,为粉煤灰在软土路基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支持和设计指导。(3)在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过程中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为了分析不同因素与边坡稳定性的相互关系,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采用三因素四水平共16组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分析了内摩擦角、粘聚力、重度三因素的敏感性。得出安全系数在内摩擦角、粘聚力、重度单因素下对路堤边坡稳定性变化规律曲线。应用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建立了路堤边坡在软土路基稳定性的回归公式,为路堤设计与施工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刘俊[7](2017)在《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堤边坡失稳机理及灾害防治》文中指出高填方路堤边坡作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山区高速公路路基的主要形式,其变形破坏、稳定性及灾害防治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依托厦沙高速公路三明段高填方路堤建设的工程实践,总结提出了高填方路堤边坡的三种典型破坏类型,并分析其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采用有限单元法模拟研究典型高填方路堤的变形失稳机理,进而提出相应的高填方路堤病害防治对策。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填方的工程地质模型及工程案例的总结分析,提出路基滑塌变形、地基滑动变形和基底滑动变形等三种高填方路堤边坡的典型破坏模式。(2)讨论了路堤填筑坡率、填筑厚度和行车荷载等因素对路基滑塌变形模式的影响;分析了软弱地基厚度、软弱地基层位、软弱地基坡度对地基滑动变形模式的作用机制;研究了基底滞水层形成机制及滞水层强度参数的变化对基底滑移变形模式的影响规律。(3)短时强降雨条件下,雨水在路基表面径流冲刷,并在填土层内产生渗流侵蚀,路堤整体稳定性降低,容易沿路基两侧出现局部滑塌变形。(4)在填筑加载作用下,软弱地基层内应力骤增,由于其天然承载力不足,导致上部填筑体切穿下部软弱地基,发生整体滑动变形。(5)路基基底面透水性较弱,上部雨水渗透到基底面不易排出,易在基底形成滞水层并软化基底接触面附近的岩土体,导致路堤整体沿基底面滑移变形。(6)基于典型变形失稳机理研究分析成果,从地基处理、支挡加固、路基排水和监控量测等方面提出高填方路堤边坡病害防治的对策。

王海波[8](2014)在《粉煤灰路用性能及其承载机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能源消耗量的急剧增大,火电厂每年排放的粉煤灰量及累积堆存量日益增大,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变得刻不容缓。近年来,大量的粉煤灰在我国高速发展的高速公路建设中得到利用,粉煤灰堆积场地的处治利用也越来越多。粉煤灰路基以及建筑地基的承载力受到其抗剪强度的影响,而粉煤灰的抗剪强度与含水量和压实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国内外对于粉煤灰承载机理的研究,远落后于工程实践。因此,为了更合理有效地对工程实践进行指导,很有必要对粉煤灰的路用性能及其承载机理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结合相关理论计算和分析,对粉煤灰的路用性能及其承载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综合论述了粉煤灰的化学组成成分和微观组成结构,对其物理性质以及力学特性等基本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粉煤灰土体强度理论,包括摩尔-库仑破坏准则、强度形成机理以及影响因素。然后,通过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含水量和压实度对粉煤灰强度的影响,分析了粉煤灰的应力-应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含水量范围内,随着含水量的增大,粉煤灰的粘聚力先增大后减小,而内摩擦角一直减小。基于试验结果,通过线性回归得到了以含水量为变量的粉煤灰抗剪强度计算公式,该公式误差控制在工程允许范围内,计算参数容易获得。通过构建相关模型,分别利用极限分析上限法和瑞典条分法,对粉煤灰地基承载力计算及边坡稳定性分析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含水量对粉煤灰地基承载力和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贾计林[9](2013)在《粉煤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通过对粉煤灰在公路路基、路面、地基处理及水泥砼中的应用,从安全、经济、环保、生态角度倡议有关工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使用粉煤灰;介绍了粉煤灰在太原南过境高速公路等公路工程应用的有关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蒋梦龙[10](2013)在《山区粉煤灰路基修筑工艺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我国的电力大约80%来自燃煤发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资源生产和消耗的国家,每年大约有13亿吨煤炭资源用作能源消耗。燃煤发电却是一把双刃剑,在提供能源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是致命的。近几年来,随着西电东送的国家战略,西部电厂的兴起,我国燃煤电厂每年排放的粉煤灰高达2.0亿吨以上,由此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资源的污染并且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这所有的结果最终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不利于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所以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利用、消耗粉煤灰甚至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消除这一切矛盾显得尤为迫切。目前在贵州一些电厂周边正好有在建或拟建部分高速公路,若将粉煤灰大规模利用于高速公路路基修筑将成为消除以上矛盾最为便捷和有效的方法。因此,开展贵州山区粉煤灰路基修筑工艺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在此具有相当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本文依托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贵州高速公路粉煤灰筑路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针对山区粉煤灰路基修筑工艺与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拟通过:室内实验数据——理论建模分析——后期试验反馈作为本文主线,以期通过这三大板块的研究分析以及板快与板块之间相互关联及论证关系,最终形成此次研究的闭合,于是开展了以下工作:1、对贵州山区粉煤灰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室内试验对粉煤灰的理化性质和路用特性进行试验研究。2、提出粉煤灰路堤的典型断面形式,结合PLAXIS有限元软件对粉煤灰路堤边坡的稳定性及路堤应力应变进行理论建模分析。3、通过实际工程对粉煤灰修筑路基施工工艺的探究,结合理论分析,深入对粉煤灰路基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探索,以此达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结果:通过严格的施工工艺的把关,控制粉煤灰路基质量,粉煤灰路基是能表现出比普通土质路基更好的优越性能。讨论: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对贵州山区粉煤灰路基建设提供理论及实际技术的支持,甚至对全国山区修建粉煤灰路基提供科学的施工指南。

二、纯粉煤灰填筑铁路高路堤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纯粉煤灰填筑铁路高路堤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采煤沉陷区粉煤灰轻质路堤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粉煤灰路堤研究现状
    1.4 采煤沉陷区路堤稳定性研究现状
    1.5 尚可完善之处
    1.6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7 技术路线
2 粉煤灰路用工程特性及改性试验研究
    2.1 粉煤灰改性方案研究
    2.2 改性粉煤灰路用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2.3 改性粉煤灰路堤适用性评价
    2.4 本章小结
3 采煤沉陷区粉煤灰路堤稳定性研究
    3.1 数值模拟工具的选择与简介
    3.2 计算模型的建立
    3.3 计算结果与分析
    3.4 路堤边坡形式和坡率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工程应用
    4.1 工程概况
    4.2 分析与评价
    4.3 施工技术要点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泡沫轻质土在路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泡沫轻质土概述
    1.3 泡沫轻质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理论研究现状
        1.3.2 试验研究现状
        1.3.3 工程应用研究现状
    1.4 泡沫轻质土的工程应用
    1.5 问题的提出和本文的研究内容
        1.5.1 问题的提出
        1.5.2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泡沫轻质土配合比设计与制备
    2.1 泡沫轻质土配合比设计
        2.1.1 配合比设计的原则
        2.1.2 配合比原材料要求
        2.1.3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步骤
        2.1.4 配合比设计的方案
    2.2 泡沫轻质土制作流程
        2.2.1 泡沫轻质土制作设备
        2.2.2 泡沫轻质土制作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泡沫轻质土的基本性能试验研究
    3.1 泡沫轻质土基本物理性能
        3.1.1 湿容重
        3.1.2 流动度
        3.1.3 吸水性
        3.1.4 干缩性
    3.2 泡沫轻质土基本力学性能
        3.2.1 无侧限抗压强度
        3.2.2 抗折强度
        3.2.3 弹性模量和CBR特性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实例
    4.1 工程概况
        4.1.1 原设计内容
        4.1.2 路堤病害概况
        4.1.3 应急处理措施
        4.1.4 工程地质概况
    4.2 病害成因分析
    4.3 软基路堤稳定性分析
        4.3.1 软基路堤失稳破坏的形式
        4.3.2 极限平衡法
        4.3.3 路堤稳定性计算
    4.4 治理设计内容
        4.4.1 泡沫轻质土方案
        4.4.2 抗滑桩方案
        4.4.3 桥梁方案
        4.4.4 桩板路基方案
    4.5 方案对比分析
        4.5.1 造价估算
        4.5.2 方案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泡沫轻质土路基有限元应力位移分析
    5.1 有限元模型建立
        5.1.1 本构模型的选择
        5.1.2 基本假定
        5.1.3 模型参数
        5.1.4 几何建模
    5.2 不同填筑材料下的路堤应力位移响应
        5.2.1 不同填筑材料下的路堤竖向位移分析
        5.2.2 不同填筑材料下的路基应力分析
    5.3 不同容重泡沫轻质土下的路堤应力位移响应
        5.3.1 不同容重泡沫轻质土下的路堤竖向位移分析
        5.3.2 不同容重泡沫轻质土下的路基应力分析
    5.4 不同弹性模量泡沫轻质土下的路堤应力位移响应
        5.4.1 不同弹性模量泡沫轻质土下的路堤竖向位移分析
        5.4.2 不同弹性模量泡沫轻质土下的路基应力分析
    5.5 不同填筑高度下泡沫轻质土的路堤应力位移响应
        5.5.1 不同填筑高度下泡沫轻质土的路堤竖向位移分析
        5.5.2 不同填筑高度下泡沫轻质土的路基应力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泡沫轻质土路基填筑施工
    6.1 施工准备
        6.1.1 现场配合比试验
        6.1.2 现场场地准备
    6.2 施工工艺及方法
        6.2.1 施工工艺流程
        6.2.2 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6.3 施工工序及要点
        6.3.1 施工工序
        6.3.2 施工要点
    6.4 施工质量检测与控制
        6.4.1 现场控制指标
        6.4.2 固化后的试验检测
    6.5 工程运营情况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软土地基高速公路拓宽路基差异沉降及桩板复合地基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拓宽路基差异沉降机理
    2.1 路基差异沉降机理
        2.1.1 路基差异沉降内因
        2.1.2 路基差异沉降外因
    2.2 拓宽路堤破坏的主要因素
    2.3 本章小结
3 路基沉降现场监测
    3.1 工程概况
        3.1.1 项目概况
        3.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3.2 试验路段观测方案
        3.2.1 试验段设计方案
        3.2.2 观测点设置
    3.3 观测点沉降分析
        3.3.1 沉降板和路面道钉观测结果
        3.3.2 剖面管观测结果
    3.4 三维激光扫描测试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桩板复合地基力学响应分析
    4.1 天然地基拓宽段受力特性
    4.2 桩板复合地基拓宽段受力特性
        4.2.1 模型建立
        4.2.2 模型工况
        4.2.3 沉降及侧向位移
        4.2.4 桩板结构受力变形特性分析
        4.2.5 桩-土应力比及荷载分担特征
    4.3 计算模型有效性分析
    4.4 桩板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影响分析
        4.4.1 桩间距
        4.4.2 桩长
        4.4.3 新路堤填土参数
        4.4.4 填筑速率
    4.5 本章小结
5 拓宽路基差异沉降控制参考指标
    5.1 基于路面功能的差异沉降控制指标
    5.2 差异沉降控制指标参考值
        5.2.1 基于沉降速率的差异沉降控制指标参考值
        5.2.2 基于横坡变坡率的差异沉降控制指标参考值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4)山区高等级公路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规律及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填方路堤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路堤及路基沉降参数敏感性分析
    2.1 有限元概述
    2.2 填方路堤高度的改变对沉降的影响
    2.3 路堤土石混合填料比例的改变对沉降的影响
    2.4 填方路堤坡度的改变对沉降的影响
    2.5 填方路堤路基处理方式不同
    2.6 普通振动碾压施工工艺探讨
第3章 室内试验与现场监测
    3.1 实际工程概况
    3.2 室内试验
    3.3 超高填方路堤现场监测
第4章 高填方路堤沉降有限元模拟
    4.1 模型几何参数确定
    4.2 模型网格划分及材料参数选取
    4.3 加载步骤
    4.4 定义边界条件
    4.5 数字模拟结果后处理
第5章 高填方路堤沉降预测模型建立
    5.1 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
    5.2 BP神经网络预测
    5.3 灰色系统GM(1,1)和BP神经网络联合预测模型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5)单侧加宽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的影响及其处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加宽工程的病害和目前的处治措施
    2.1 公路加宽工程的病害
        2.1.1 加宽新路基的失稳破坏
        2.1.2 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路面破坏
        2.1.3 加宽新路基边坡损坏
    2.2 病害形成原因
        2.2.1 新路基稳定性不足
        2.2.2 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
        2.2.3 施工因素
    2.3 目前处治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2.3.1 新老路基衔接部位的处治技术
        2.3.2 加宽地基和路基的处治技术
        2.3.3 减少施工因素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侧加宽沉降分析
    3.1 路基沉降计算理论和方法
        3.1.1 路基沉降组成
        3.1.2 路基沉降计算方法
        3.1.3 土体固结理论
    3.2 沉降模型建立
        3.2.1 基本假设
        3.2.2 计算模型尺寸和参数
        3.2.3 边界条件和网格划分
        3.2.4 有限元模型的计算过程
    3.3 单侧加宽沉降随时间变化分析
    3.4 单侧与双侧加宽的沉降和应力对比分析
    3.5 不同高度路堤单侧加宽的沉降和应力分析
    3.6 加宽部分材料不同对沉降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侧加宽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
    4.1 概述
    4.2 模型建立
    4.3 行车荷载对路面结构应力和弯沉的影响分析
    4.4 单侧与双侧加宽对路面结构应力的影响分析
    4.5 单侧加宽路堤高度不同对路面结构应力的影响分析
    4.6 加宽部分材料不同对路面结构应力和弯沉的影响分析
    4.7 简化沉降规律对路面结构应力的影响分析
        4.7.1 直线型
        4.7.2 抛物线型
    4.8 各沉降规律下路面结构受力比较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碎石土单侧加宽对路面结构的影响
    5.1 新路基填料对沉降的影响
    5.2 碎石土的压缩性质
        5.2.1 碎石土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5.2.2 碎石土结构的连接方式和结构类型
        5.2.3 碎石土的压缩特性分析
    5.3 室内击实试验
    5.4 室内压缩试验
    5.5 碎石土填筑新路基对路面的影响分析
        5.5.1 碎石土填筑新路基对沉降的影响
        5.5.2 碎石土填筑新路基对路面结构应力和弯沉的影响
    5.6 碎石土换填路基的施工方法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台阶开挖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薄弱区分析
    6.1 台阶开挖和铺设土工格栅的处治效果分析
        6.1.1 采取措施前后沉降对比分析
        6.1.2 采用措施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
        6.1.3 结合碎石土共同处治成果的验算
    6.2 台阶可能存在的薄弱区分析
        6.2.1 台阶薄弱区可能存在的原因
        6.2.2 台阶存在薄弱区的影响
    6.3 台阶存在薄弱区时的处治措施研究
        6.3.1 处治前后对沉降的影响分析
        6.3.2 处治前后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6)轻质固化粉煤灰路堤在软土路基上的稳定性及沉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有限元法及路堤和边坡的稳定性基本理论
    2.1 ABAQUS有限元介绍
    2.2 沉降计算理论和比奥固结方程
        2.2.1 沉降计算理论
        2.2.2 比奥固结方程
    2.3 边坡的稳定性理论
        2.3.1 极限平衡法
        2.3.2 极限分析法
        2.3.3 滑移线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粉煤灰路堤在软土地基上沉降分析
    3.1 实例工程有限元验证
        3.1.1 实例工程概况
        3.1.2 Clay—Plasticity本构模型
        3.1.3 工程实例的数值模拟
        3.1.4 工程实例数值模拟与实验测试数据对比
    3.2 粉煤灰路堤沉降的数值模拟
        3.2.1 工程概况与加载历时曲线
        3.2.2 初始地应力平衡
        3.2.3 ModelChange的运用
        3.2.4 三维路基分层填筑数值模拟
        3.2.5 不同的填筑高的对沉降的影响
        3.2.6 不同的填筑材料对沉降的影响
    3.3 路堤沉降变形的正交分析
        3.3.1 粉煤灰路堤模拟结果极差分析
        3.3.2 工后沉降模拟结果方差分析
        3.3.3 工后沉降与三因素的回归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粉煤灰路堤的稳定性研究
    4.1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原理
    4.2 强度折减法在ABAQUS中的实现
        4.2.1 边坡破坏的特征
        4.2.2 Mohr-Coulomb模型的基本理论
    4.3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边坡失稳的判据研究
        4.3.1 工程算例验证
        4.3.2 失稳的判断方法
        4.3.3 路堤边坡失稳判据研究
        4.3.4 材料参数对路堤稳定性的影响
        4.3.5 水对路堤稳定性的影响
    4.4 路堤安全系数的正交分析
        4.4.1 安全系数试验结果极差分析
        4.4.2 安全系数模拟结果方差分析
        4.4.3 安全系数与三因素的回归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堤边坡失稳机理及灾害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1.2.2 高填方边坡变形破坏研究现状
        1.2.3 高填方边坡治理对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填方路堤边坡的工程特征与破坏类型
    2.1 高填方路堤边坡工程特征
        2.1.1 高填方路堤边坡定义
        2.1.2 高填方路堤填料特征
        2.1.3 高填方路堤边坡断面设计
        2.1.4 高填方路堤设计施工问题
    2.2 高填方路堤边坡典型破坏类型
        2.2.1 路基滑塌变形
        2.2.2 地基滑动变形
        2.2.3 基底滑移变形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填方路堤边坡变形破坏影响因素分析
    3.1 数值模拟研究基础
        3.1.1 弹塑性有限单元法
        3.1.2 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
        3.1.3 Phase2程序的模拟分析流程
    3.2 路基滑塌变形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路基滑塌变形的概化模型
        3.2.2 边坡坡率对路基滑塌变形的影响规律
        3.2.3 分层填筑厚度对路基滑塌变形的影响规律
        3.2.4 行车荷载对路基滑塌变形的影响规律
    3.3 地基滑动变形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地基滑动变形的概化模型
        3.3.2 软弱层厚度对地基滑动变形的影响规律
        3.3.3 软弱层相对位置对地基滑动变形的影响规律
        3.3.4 软弱地基坡度对地基滑动变形的影响规律
    3.4 基底滑移变形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基底滑移变形的概化模型
        3.4.2 粘聚力对基底滑移变形的影响规律
        3.4.3 内摩擦角对基底滑移变形的影响规律
        3.4.4 弹性模量对基底滑移变形的影响规律
    3.5 高填方路堤变形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3.5.1 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原理
        3.5.2 路基滑塌变形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3.5.3 地基滑动变形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3.5.4 基底滑移变形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填方路堤边坡失稳机理模拟分析
    4.1 路基滑塌变形失稳机理模拟分析
        4.1.1 路基滑塌变形的案例模型
        4.1.2 路基滑塌变形的失稳机理
        4.1.3 路基滑塌变形的位移演化规律
    4.2 地基滑动变形失稳机理模拟分析
        4.2.1 地基滑动变形的案例模型
        4.2.2 地基滑动变形的失稳机理
        4.2.3 地基滑动变形的位移演化规律
    4.3 基底滑移变形失稳机理模拟分析
        4.3.1 基底滑移变形的案例模型
        4.3.2 基底滑移变形的失稳机理
        4.3.3 基底滑移变形的位移演化规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填方路堤边坡病害防治对策
    5.1 高填方路堤边坡病害防治原则
    5.2 地基处理措施
        5.2.1 强夯法加固软弱地基
        5.2.2 注浆法加固软弱地基
    5.3 基底处理措施
        5.3.1 基底设置开挖台阶
        5.3.2 基底设置土工格栅
        5.3.3 基底设置阻滑结构
    5.4 填方路基排水措施
        5.4.1 地表排水措施
        5.4.2 地下排水措施
    5.5 填方路堤监控量测
        5.5.1 路堤沉降监测
        5.5.2 地表位移监测
        5.5.3 深层侧向位移监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粉煤灰路用性能及其承载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工业背景
        1.1.2 路用性能及承载机理研究的必要性
    1.2 粉煤灰路用性能研究发展概况
        1.2.1 粉煤灰作为路堤填料的性能研究
        1.2.2 粉煤灰作为道路掺合料的性能研究
    1.3 粉煤灰路堤填筑技术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和工作
第2章 粉煤灰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2.1 概述
    2.2 粉煤灰的组成与分类
        2.2.1 粉煤灰的颗粒形貌
        2.2.2 粉煤灰的化学成分
        2.2.3 粉煤灰的分类
    2.3 粉煤灰的物理性质
        2.3.1 粉煤灰的比重与密度
        2.3.2 粉煤灰的液限和塑限
        2.3.3 粉煤灰的颗粒级配与比表面积
    2.4 粉煤灰的力学特性
        2.4.1 粉煤灰的击实特性
        2.4.2 粉煤灰的压缩特性
        2.4.3 粉煤灰的渗透特性
    2.5 小结
第3章 粉煤灰抗剪强度理论研究
    3.1 概述
    3.2 土的强度理论
        3.2.1 土的屈服与破坏
        3.2.2 土的破坏准则
    3.3 土的抗剪强度机理
        3.3.1 摩擦强度
        3.3.2 粘聚力
    3.4 影响土体强度的因素
        3.4.1 影响粉煤灰强度的内部因素
        3.4.2 影响粉煤灰强度的外部因素
第4章 粉煤灰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4.1 概述
    4.2 含水量对粉煤灰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4.2.1 试件制备与试验方法
        4.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3 粉煤灰总应力强度公式的建立
    4.3 压实度对粉煤灰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4.3.1 试件制备与试验方法
        4.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粉煤灰地基承载力计算及稳定性分析
    5.1 概述
    5.2 粉煤灰地基承载力计算
        5.2.1 极限分析上限法
        5.2.2 模型的建立及解答
        5.2.3 承载力计算
    5.3 粉煤灰高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
        5.3.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5.3.2 稳定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及科研情况

(9)粉煤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粉煤灰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
    1.1 粉煤灰路堤设计
        1.1.1 粉煤灰路堤的断面形式
        1.1.2 粉煤灰技术指标
        1.1.3 粉煤灰的击实性能
        1.1.4 粉煤灰的力学性能
        1.1.5 粉煤灰的渗透性及毛细水上升高度
        1.1.6 粉煤灰路堤稳定性验算
    1.2 粉煤灰路堤施工
    1.3 应用效果评价
2 粉煤灰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
3 粉煤灰在地基处理和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3.1 地基处理
    3.2 边坡防护
4 粉煤灰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5 结语

(10)山区粉煤灰路基修筑工艺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粉煤灰应用状况
        1.2.1 国外粉煤灰应用现状
        1.2.2 国内应用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主线
第二章 贵州山区粉煤灰路用特性试验研究
    2.1 粉煤灰形成和来源
    2.2 贵州山区粉煤灰的化学物理性质分析与表征
        2.2.1 贵州山区粉煤灰的化学性质研究
        2.2.2 贵州山区粉煤灰粉煤灰的物理特性
    2.3 贵州山区粉煤灰粉煤灰道路工程特性
        2.3.1 贵州山区粉煤灰工程特性基本参数
        2.3.2 贵州山区粉煤灰击实试验
        2.3.3 贵州山区粉煤灰路用特性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区粉煤灰路基实用性分析
    3.1 粉煤灰路堤典型断面研究
        3.1.1 粉煤灰路堤典型断面设计示意图
        3.1.2 粉煤灰路堤典型断面设计要素
    3.2 粉煤灰路基建模理论分析
        3.2.1 粉煤灰路基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3.2.2 粉煤灰路基应力与变形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粉煤灰路基施工工艺研究
    4.1 依托工程项目概况
    4.2 粉煤灰路堤施工工艺研究
        4.2.1 路基放样
        4.2.2 粉煤灰路堤施工准备及清表和地基处理
        4.2.3 隔离层
        4.2.4 粉煤灰路基主体
        4.2.5 粘土护坡
        4.2.6 盲沟
        4.2.7 封层
        4.2.8 路基支挡及防护
        4.2.9 施工注意事项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粉煤灰路基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5.1 粉煤灰试验路段简介
    5.2 粉煤灰试验路基本要求
        5.2.1 资料要求
        5.2.2 外观要求
    5.3 粉煤灰路基质量前期控制
        5.3.1 粉煤灰原材料质量控制
        5.3.2 含水率控制
        5.3.3 松铺厚度控制
        5.3.4 碾压速度及遍数控制
    5.4 中期检测和养护
        5.4.1 成型粉煤灰路基承载比试验
        5.4.2 成型粉煤灰路基测回弹模量试验(承载板法)
        5.4.3 成型粉煤灰路基回弹弯沉试验
    5.5 后期观测
        5.5.1 粉煤灰路堤应力监测
        5.5.2 粉煤灰路堤沉降观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四、纯粉煤灰填筑铁路高路堤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采煤沉陷区粉煤灰轻质路堤应用技术研究[D]. 徐孝贤.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2]泡沫轻质土在路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蔡历颖.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4)
  • [3]软土地基高速公路拓宽路基差异沉降及桩板复合地基应用[D]. 柯胜旺.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4]山区高等级公路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规律及预测模型研究[D]. 隗忠全. 长江大学, 2019(11)
  • [5]单侧加宽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的影响及其处治技术研究[D]. 杨容.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1)
  • [6]轻质固化粉煤灰路堤在软土路基上的稳定性及沉降分析[D]. 罗铁民. 沈阳工业大学, 2018(01)
  • [7]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堤边坡失稳机理及灾害防治[D]. 刘俊. 福州大学, 2017(04)
  • [8]粉煤灰路用性能及其承载机理研究[D]. 王海波. 湖南大学, 2014(04)
  • [9]粉煤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 贾计林. 公路与汽运, 2013(06)
  • [10]山区粉煤灰路基修筑工艺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蒋梦龙. 重庆交通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纯粉煤灰填充铁路高路基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