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树速生丰产林间作效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洪林,姜莉华,牟洪香,魏蕾[1](2014)在《浅谈杨树速生丰产林林下经济模式及效益》文中研究表明结合实地调查探讨了北方杨树速生丰产林林下不同的经济模式及其效益,研究表明发展杨树林下经济是北方速生丰产林增加收益的重要措施。
高岩,翟文元,郝克嘉,陶国良,鲁法典[2](2009)在《杨树速生丰产林不同间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文中认为发展林下经济是提高杨树速生丰产林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采用净现值法和投入产出比法对不同间作模式的杨树速生丰产林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共设计试验了3种不同的林下间作模式,一是林下养禽,二是林下养殖双孢菇,三是林下种植牧草。通过对3种杨树速生丰产林间作模式的调查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林禽间作模式为经济效益最高,为最优的选择;其次是林菌间作模式;第三是林草间做模式。同时,根据各种间作模式的年均净现值和投入产出比最大值出现的年份,3种间作模式的经济成熟龄均为第9年。
高岩[3](2009)在《杨树速生丰产林不同间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农林复合系统(Agroforestry)作为一种可持续土地利用策略,正在全世界范围广为流行。传统的农林复合系统在中国也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并表现出显着的生态和经济效益。50年代以来,中国发展了大量的现代农林复合系统。然而,由于农林复合系统的复杂性和相对长周期性,农林复合系统的科学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特别是农林复合系统经济评价方面的研究更加欠缺。这突出表征为有关农林复合系统经济评价方面的文献数量极其有限。事实上,农林复合系统的科学研究及经济分析在80年代初才得到国际上的足够重视。Filius较早地尝试把经济学原理应用于农林复合系统的经济分析。他提出了同一地块上存在于农林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3种经济关系特性,即增补性(supplementary)、互助性(complementary)和竞争性(competitire)。农林复合系统经济效益的中心议题是寻求一种平衡,即单一农业经营由于林业或草畜业的介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与木材及其它产品增加而带来的经济所得之间的平衡。因此,如何在同一地块上有效地配置农林资源,从而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构成了农林复合系统经济评价的基本内容。1应用净现值方法对三种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只在早期间作农作物、林菌、林禽三种间作模式中,净现值最高的为林菌间作模式,其次为林禽间作模式。从净现值来看,林菌间作模式是杨树速生丰产林从经济效益出发较优的选择。2从年均单位面积林地经济效益分析,最高的为林菌间作模式,其次为林禽间作模式,最低的为只早期间作农作物模式。3从边际成本效益方面来看,三种模式的经济效益极显着,林菌优于林禽。从总体来看,林菌间作模式为最合适的杨树速生丰产林间作模式。其经济成熟选择在第9年比较理想。如果从速生丰产林的经营周期长,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考虑,应该避免单一模式的发展,可以同时选择林禽间作模式,其经济成熟龄为9年,净现值、单位面积林地经济效益与效益成本比也比较理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将各种农作物或禽畜与多年生木本植物在空间或时间上进行各种各样的组合,形成平面镶嵌或立体配置的结构,成为一个林、农、牧、副、渔全面发展良性循环的生产体系。我国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有着悠久的历史、多种类型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特别是建国以来,在全国各地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开展了规模宏大的生产和科研活动,尤其是在系统评价方面,各地同行更是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是,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评价涉及许多不确定因素,也面临不少亟待进一步研究的复杂问题,如评价指标多、杂,导致头绪混乱、计算繁琐等。因此,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张涛[4](2009)在《徐淮平原速生丰产林生态效益货币化评价》文中指出本文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机理和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徐淮平原速生丰产林生态效益货币化评价的指针体系:速生丰产林农田林网增产价值、速生丰产林蒸腾耗热价值、速生丰产林固炭价值、速生丰产林放氧价值、速生丰产林净化环境价值和速生丰产林林木储养价值。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对徐州市生态效益价值评估结果表明:徐州市农田林网杨树速生丰产林生态效益总价值为611.38亿元/年;其中农作物增产价值为19.02亿元/年;蒸腾耗热价值为3.46亿元/年;固炭价值为270.34亿元/年;释氧价值为225.23亿元/年;净化环境价值为3.71亿元/年;储养价值为89.62亿元/年。(2)中小型农田林网单位面积生态效益价值要高于大网格农田林网,在未来营造新的高标农田林网时,应该以中小型农田林网为主,这样可大力提高农田林网的生态效益。(3)本研究估算了徐州市农田林网杨树速生丰产林生态价值和探讨建立实现这些价值的机制,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研究结果为森林生态价值理论添加了新的内容,并可为加强和改善徐州市的农田林网杨树速生丰产林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与方法依据。
潘冰冰[5](2009)在《杨树速生丰产林营造林辅助决策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林业信息化是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速生丰产林,需要做到营林管理信息化、决策智能化,提高信息化在速生丰产林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水平。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分析立地质量评价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从中选取适合杨树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其应用到杨树速生丰产林辅助决策系统中;通过研究杨树造林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内容,设计推理机和知识库,集成造林专家知识,完成杨树速生丰产林造林设计方案推荐子系统;结合经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造林设计方案进行动态经济分析和多种不确定性分析,计算各类经济指标和绘制分析图等,完成营林经济分析子系统。系统对营林区进行立地质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和立地信息,向用户推荐造林设计方案,并根据参数的调整和用户的需求,对方案进行详细的动态经济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以辅助用户选择合适的营造林方案。最后,通过系统的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用性,能够为营造林提供准确、有效的辅助信息,经济分析结果科学、合理。
魏蕾[6](2009)在《6种杨树无性系人工林生长规律及林下经营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黄泛沙土地10年生杨树无性系的L35、中菏1号、I-107、I-69、L323、中林46为研究对象,通过树干解析,研究了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特性,探讨了杨树无性系生长规律与6个杨树无性系人工林成熟龄。提出了山东省黄泛平原区正常生长的优良杨树无性系,并对其栽培适宜性和定向培育做出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6种杨树无性系生长特性存在明显差异,6个杨树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量由高到低依次为L35>中菏1号>I-107>I-69>L323>中林46。L35无论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均为最好,最适宜黄泛冲积平原栽培生长,生长明显好于同条件下生长的其他无性系,中林46最差。L35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分别近似中林46的117.39%、127.60%、118.27%。树高生长量中菏1号与中林46近似,I-107、I-69、L323近似;胸径生长量中菏1号与I-107近似,I-69、L323、中林46近似;材积生长量I-107、I-69、L323、中林46近似。形数比较得出,中菏1号、I-69、中林46干形好于L35、I-107和L323。各杨树无性系生长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各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表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节律,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好(R=0.99468, P<0.0001)。不同无性系的树高生长极限值(K)以L35最大,为24.4980m,其次为I-69与中林46,中菏1号最小,为20.4249m;胸径生长极限值(K)L35最大,为27.8978cm,中菏1号次之,I-69、L323、中林46相差较小;各无性系的材积生长极限值(K)以L35最大,为0.7566m3,中菏1号次之,L323、中林46较小。各无性系生长时期划分及生长特点的研究表明:各无性系的生长过程可分为: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3个时期。各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生长主要集中在速生期内,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量主要决定于速生期的生长,这一时期加强土、肥、水管理是保证林木生长量的关键,以期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最大限度促进树木生长。有序聚类验证分析表明:对10年生I-107胸径生长进行有序聚类分析,将其生长进程划分为三个生长时期,与Logistic回归方程导出的生长时期结果基本吻合,说明用Logistic方程进行生长时期划分是接近实际的。杨树无性系成熟龄的研究表明:在4 m×6 m的密度下,各无性系的经济成熟龄集中在第21~24年之间,而且因品系不同而异。其中,I-107最早达到经济成熟龄,为第21年;L35、I-69、L323次之,经济成熟龄为第22年;中菏1号最晚,经济成熟龄为第24年;中林46经济成熟龄为第23年;从数量成熟龄来看,各无性系树龄成熟龄集中在10~12年之间。I-107与L323最早达到数量成熟龄,为第10年,中菏1号最晚,数量成熟龄为第12年;其他无性系数量成熟龄为第11年。从工艺成熟龄来看,除了L35与中菏1号达到工艺成熟龄外,其余4个无性系均为达到树龄成熟,说明L35与中菏1号适合做大径材(检尺径为26 cm-36 cm)或超大径材(检尺径38 cm以上)培育;其他无性系适合做中径材培育中径材(检尺径为14 cm-24 cm)。选择同等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下的I-107杨不同间作林地,分析不同林下经营模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分析各种模式的投入产出比,确立杨树幼林期间最佳栽培模式,以提高林木生产量和土地利用率,为杨树人工林集约栽培及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杨树林下经营模式研究表明:早期间作可以提高杨树人工林的经济效益,间作收益明显增多。栽种不同的间作物收益高低不一:对照(不间作)<间作小麦<间作大豆<间作花生<油菜+花生间作组合<间作朝天椒<间作芍药<间作观赏牡丹。其中,林药间作模式(芍药、牡丹)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其他间作模式;林粮+林菜组合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也高于单纯林粮模式。
张春民[7](2009)在《沙地速生丰产用材林营造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培育杨树人工用材林是缓解目前乃至将来木材紧张的重要途径,为使杨树人工用材林丰产、稳产,必须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文章着重介绍了沙地杨树栽培的适地适树、良种壮苗、栽植技术和林地与林木管理等技术,为杨树人工用材林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卢克芝[8](2008)在《杨树人工林高效栽培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杨树速生丰产林高效栽培模式的应用可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并举,达到长、中、短经济效益相结合,通过适宜的品种栽培、密度配置、肥水管理、林上林下立体经营,促进林业、农业的协调发展。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思路创新,把杨树速生丰产林与农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时间和空间上实行了综合利用的方式;二是研究内容创新,把丰产林高效栽培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和对生态的改善作用有机结合,即重视经济效益又重视林地的可持续发展,避免由于连作所导致的地力衰退现象;三是研究成果创新,该林-农-畜三者结合的高效栽培经营模式突破了传统林业、农业和畜牧业的局限,节省了各行业的成本投入,创造了每年每公顷达14万左右的经济效益,为传统林业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对宁阳县高桥林场、东疏镇、乡饮乡和肥城市湖屯镇等试验地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品种I-107杨作为该地区杨树速生丰产林主栽品种的情况下,密度最佳配置模式4m×6m,轮伐期8年。最优的肥水方案为氮肥施肥3次,施肥量0.5 kg,浇水4次;施肥应该注重不同类型肥料的混合使用,以防止林地生产力的降低,改善林地土壤生态环境。在8年轮伐期内,农林间作—林下空间利用高效经营模式包括3个类型,一是前2年间作大姜,第3年间作小麦和大豆,林下利用为养殖双孢菇,平均每年净收益145919元/公顷,产出/投入=5.93;二是前3年间作小麦和大豆,林下空间利用为养殖双孢菇,平均每年净收益143701.1元/公顷,产出/投入=6.17;三是前2年间作大姜,第3年间作小麦和大豆,林下利用为养殖蛋鸡,平均每年净收益56856.75元/公顷,产出/投入=3.81。
丁凤梅[9](2008)在《市场风险下杨树速生丰产林经营决策分析》文中认为发展经营速生丰产林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投资行为,经营者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尽管速生丰产林的经营周期(轮伐期)较一般用材林短,但相对其它投资项目来说还是比较长的,其经营周期内将面临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制定经营决策时要科学而理性。在速生丰产林经营决策中,成熟龄的确定就成为众多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杨树是我国北方主要的速生用材树种,探讨杨树速生丰产林的成熟,特别是经济成熟,对于有效提高其集约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把速生丰产林的经济成熟龄作为制定经营决策的依据,在常规研究方法(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的基础上,探讨利用熵技术法和期望效用函数法确定杨树速生丰产林主伐年龄,得出最佳方案,以此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同时为速生丰产林投资者经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1、应用净现值方法对不同密度林分的成熟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数量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随密度的增大而提前;另外,对间作条件下的杨树速生丰产林的经济成熟龄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由经济效益主成分分析得到:在同一经营条件下,密度为330株/hm2的欧美类杨经济效益最优;随着利率的增大杨树速生丰产林的经济成熟龄阶段性提前,而经济效益逐渐减小;木材价格对经济成熟起反向作用,木材价格上升时经济成熟龄延后;价格下降时经济成熟龄提前。2、用单目标决策方法,往往因为无法全面、综合地衡量全方案,而给决策造成困难,甚至会导致错误决策,因此本文探索用多目标决策法对杨树速生丰产林的主伐决策的进行研究。以年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土地期望价、效益成本比、成本利润率为指标,提出用熵技术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结合“理想点”法、TOPSIS法和线性加权和法三种方法对决策方案进行排序择优,得到不同排序结果,最后用平均值法得到最终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对现有材料密度为10×10m2、8×8m2、6×8m2、5×6m2的杨树速生丰产林进行分析得到其综合评价结果为:13a、10a、9a、9a为主伐年龄。可以看到随着密度的增大,经济成熟龄提前,这与常规方法计算得出的规律是一致的。3、假设生产成本不变,根据木材市场价格的变化来确定自然状态的概率,采用贝叶斯公式对其概率进行修正,然后计算速生丰产林评价指标得到损益值矩阵,运用期望效用函数法对损益值矩阵进行转化,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得到综合评价值并排序,求得速生林的经济成熟龄,以此为依据得到主伐决策。
黄欣娟[10](2008)在《基于FuzzyCLIPS和MapX的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本文研究了国内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的现状,针对现有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知识分散、影响广大杨树速生丰产林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户决策者掌握相关知识、制定培育决策方案的情况,结合常用的模糊专家系统开发工具,提出了针对广大杨树速生丰产林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户的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专家系统的系统结构;收集并整理了现有大量、分散的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知识,建立了以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知识为核心的专家系统知识库,形成了知识体系;研究了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知识模糊匹配方法;以河北省文安县为例,以杨树小班数据和样地立地信息为基础,开发了基于FuzzyCLIPS和MapX的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专家系统。所开发的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专家系统符合当前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知识的现实条件,为杨树培育者提供了产量决策等信息服务,为杨树专家管理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知识提供了一套可扩展的平台。本文对提高管理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知识的信息化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杨树速生丰产林间作效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杨树速生丰产林间作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杨树速生丰产林林下经济模式及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1 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 |
2 杨树林下经济模式主要类型 |
2.1 林下食用菌栽培模式 |
2.2 林下禽 (畜) 养殖模式 |
2.3 林下药材种植模式 |
2.4 林下粮食蔬菜模式 |
2.5 林下复合经营模式 |
3 杨树速生丰产林林下经济模式及效益分析 |
4 小结 |
4.1 鄄城县杨树速生丰产林林下经济讨论 |
4.2 杨树速生丰产林林下经济展望 |
(2)杨树速生丰产林不同间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数据 |
1.1.1 林草间作成本与收益 |
1.1.2 林菌间作成本与收益 |
1.1.3 林禽间作成本与收益 |
1.2 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结论 |
(3)杨树速生丰产林不同间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速生丰产林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农林复合经营研究历史与现状 |
1.3.1 农林复合经营的历史 |
1.3.2 国内外杨树人工林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现状 |
1.3.2.1 国外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进展 |
1.3.2.2 我国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进展 |
1.4 我国农林复合系统的实践与发展前景 |
1.4.1 产业互补 |
1.4.2 生态优势 |
1.4.3 应用优势 |
1.5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分类 |
1.6 农林复合系统经济评价 |
1.6.1 单一目标评价 |
1.6.2 风险评价 |
1.6.3 多目标评价 |
1.6.4 社会—经济评价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来源 |
2.2 研究方法 |
2.2.1 净现值法 |
2.2.2 效益成本比 |
2.2.3 边际成本效益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林草间作成本与收益 |
3.2 林菌间作成本与收益 |
3.3 林禽间作成本与收益 |
3.4 计算结果 |
3.4.1 净现值计算 |
3.4.2 效益成本比计算 |
3.4.3 边际成本效益计算 |
3.5 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徐淮平原速生丰产林生态效益货币化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研究意义 |
2、国内外速生丰产林效益研究现状 |
2.1 国外速生丰产林生态效益研究现状 |
2.1.1 速生丰产林防护效益研究现状 |
2.1.2 绿色GDP 核算 |
2.1.3 生态效益核算 |
2.2 国内速生丰产林生态效益研究现状 |
2.2.1 速生丰产林防护效益研究现状 |
2.2.2 速生丰产用材林生态效益研究现状 |
2.2.3 森林生态功能与效益 |
2.2.4 常用评价生态效益的方法 |
3、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区概况 |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2.1 速生丰产林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3.2.2 指标体系要解决的问题 |
3.2.3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的构建 |
3.2.4 各指标值的内涵与来源 |
4、增产价值 |
4.1 林带增产效益的调查方法 |
4.1.1 取样调查法 |
4.1.2 产量对比法 |
4.1.3 小麦产量调查 |
4.1.4 小麦品质调查 |
4.2 增产价值计算方法 |
4.2.1 增产率经验常数法 |
4.2.2 面积加权法 |
4.3 不同林网间种农作物产量变化规律 |
4.3.1 大网格农田林网增产量与增产规律 |
4.3.2 中型农田林网增产量与增产规律 |
4.3.3 小型农田林网增产量与增产规律 |
4.4 农田林网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4.5 样地增产价值 |
4.5.1 不同网格类型增产量 |
4.5.2 不同网格类型增产价值 |
5、蒸腾耗热价值 |
5.1 林地蒸腾量测定方法 |
5.1.1 林分蒸腾量测定方法 |
5.1.2 土壤蒸发量测定方法 |
5.1.3 林冠截留量测定方法 |
5.2 林带蒸散量 |
5.3 林带蒸腾规律研究 |
5.3.1 杨树纯林6-9 月蒸散规律 |
5.3.2 不同林分类型蒸散规律 |
5.4 样地蒸腾耗热价值 |
5.4.1 蒸腾耗热价值计算方法 |
5.4.2 蒸腾耗热价值 |
6、固碳放氧价值 |
6.1 固碳放氧量测定方法 |
6.1.1 速生丰产林固碳量的测定方法 |
6.1.2 速生丰产林放氧量的测定方法 |
6.2 速生丰产林固碳放氧量 |
6.2.1 速生丰产林固碳量 |
6.2.2 速生丰产林放氧量 |
6.3 速生丰产林固碳放氧价值 |
6.3.1 固碳放氧价值的测算方法 |
6.3.2 固碳放氧价值 |
7、净化环境价值 |
7.1 净化环境价值计算方法 |
7.1.1 滞尘价值计算方法 |
7.1.2 吸收SO_2 价值估算方法 |
7.1.3 吸收氟化物价值估算方法 |
7.1.4 吸收氮氧化物价值估算方法 |
7.2 实测指标研究方法 |
7.2.1 采样点与树种选择 |
7.2.2 采样时间与测定指标 |
7.2.3 测定方法 |
7.3 样地杨树滞尘量与滞尘规律 |
7.3.1 样地滞尘量 |
7.3.2 样地滞尘规律 |
7.4 样地净化环境价值 |
7.4.1 样地滞尘价值 |
7.4.2 样地吸收SO_2 价值 |
7.4.3 样地吸收氟化物价值 |
7.4.4 样地吸收氮氧化物价值 |
7.4.5 样地净化环境价值 |
8、储养价值 |
8.1 储养价值计算方法 |
8.1.1 储养量计算方法 |
8.1.2 储养价值计算方法 |
8.2 样地储养量 |
8.3 样地储养价值 |
9、速生丰产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 |
10、建议 |
10.1 指标体系与方法 |
10.2 农田林网营造模式 |
10.3 加强对林业的正常扶持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5)杨树速生丰产林营造林辅助决策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营造林辅助决策系统相关领域发展现状 |
1.2.1 营造林辅助决策系统的国外研究现状 |
1.2.2 营造林辅助决策系统的国内研究现状 |
1.2.3 营林经济分析系统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2 杨树速生丰产林营造林辅助决策系统理论基础 |
2.1 辅助决策系统相关理论 |
2.1.1 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
2.1.2 专家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
2.2 杨树速生丰产林造林设计决策因素 |
2.2.1 适地适树 |
2.2.2 杨树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
2.2.3 立地质量评价方法 |
2.3 杨树速生丰产林造林设计决策目标 |
2.4 营林经济分析理论基础 |
2.4.1 盈利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 |
2.4.2 偿债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 |
2.4.3 不确定性分析的主要内容 |
2.4.3.1 盈亏平衡分析 |
2.4.3.2 敏感性分析 |
2.4.3.3 概率分析和蒙特卡罗模拟法 |
3 杨树速生丰产林营造林辅助决策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
3.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
3.2 系统业务流程 |
3.3 数据分析 |
3.3.1 系统的数据组成 |
3.3.2 系统的数据流程 |
3.4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3.4.1 设计思想 |
3.4.2 系统体系结构选择 |
3.4.3 系统整体架构 |
3.5 系统开发所使用的信息技术 |
3.5.1 开发工具 |
3.5.2 数据库系统 |
4 杨树速生丰产林营造林辅助决策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地质量评价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
4.2 造林设计方案推荐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
4.2.1 推理机设计 |
4.2.2 知识库设计 |
4.2.3 推理过程 |
4.3 营林经济分析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
4.3.1 营林费用预估模块 |
4.3.2 收益预估模块 |
4.3.3 经济分析模块 |
4.3.3.1 静态经济分析模块 |
4.3.3.2 盈利能力分析模块 |
4.3.3.3 偿债能力分析模块 |
4.3.3.4 盈亏平衡分析模块 |
4.3.3.5 敏感性分析模块 |
4.3.3.6 概率分析模块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1 立地质量评价数据表设计 |
4.4.2 造林设计推荐子系统中数据表设计 |
4.4.3 营林经济分析子系统中数据表设计 |
4.5 系统界面设计 |
4.5.1 系统初始化及用户登陆界面 |
4.5.2 立地质量评价子系统界面 |
4.5.3 造林设计方案推荐子系统界面 |
4.5.4 经济分析模块界面 |
4.6 系统维护 |
5 案例分析 |
5.1 营林区立地质量评价和造林设计推荐 |
5.1.1 立地质量评价 |
5.1.2 造林设计方案推荐 |
5.2 营林费用和收益预估 |
5.2.1 营林费用预估 |
5.2.2 营林收益预估 |
5.3 经济分析 |
5.3.1 静态经济分析 |
5.3.2 动态经济分析 |
5.4 不确定性分析 |
5.4.1 盈亏平衡分析 |
5.4.2 敏感性分析 |
5.4.3 蒙特卡罗模拟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 |
6.2 系统前景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6)6种杨树无性系人工林生长规律及林下经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中英文对照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研究进展 |
1.2.1 杨树人工林研究动态 |
1.2.2 杨树生长数学模拟研究进展 |
1.2.3 林下经济模式研究进展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方法 |
2.3.1 解析木的选取与树干解析 |
2.3.2 Logistic 方程建立与拟合 |
2.3.3 有序聚类分析-Fisher 法 |
2.3.4 成熟龄的确定 |
2.3.4.1 数量成熟龄 |
2.3.4.2 工艺成熟龄 |
2.3.4.3 经济成熟龄 |
2.3.5 林下经济模式调查 |
2.3.6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杨树无性系生长规律 |
3.1.1 生长量比较 |
3.1.2 各生长因子生长过程分析 |
3.1.2.1 树高 |
3.1.2.2 胸径 |
3.1.2.3 材积 |
3.1.2.4 形数 |
3.2 杨树无性系人工林生长过程数学模型 |
3.2.1 生长预测模拟 |
3.2.1.1 树高生长模拟 |
3.2.1.2 胸径生长模拟 |
3.2.1.3 材积生长模拟 |
3.2.2 各无性系生长时期划分 |
3.2.2.1 L35 生长时期划分 |
3.2.2.2 中菏1 号生长时期划分 |
3.2.2.3 I-107 生长时期划分 |
3.2.2.4 I-69 生长时期划分 |
3.2.2.5 L323 生长时期划分 |
3.2.2.6 中林46 生长时期划分 |
3.2.3 拟合效果验证分析 |
3.3 杨树无性系人工林成熟龄的确定 |
3.3.1 数量成熟龄的确定 |
3.3.1.1 L35 数量成熟龄的确定 |
3.3.1.2 中菏1 号数量成熟龄的确定 |
3.3.1.3 I-107 数量成熟龄的确定 |
3.3.1.4 I-69 数量成熟龄的确定 |
3.3.1.5 L323 数量成熟龄的确定 |
3.3.1.6 中林46 数量成熟龄的确定 |
3.3.2 工艺成熟龄的确定 |
3.3.3 经济成熟龄的确定 |
3.4 杨树林下经营效益分析 |
4 结论 |
5 讨论 |
6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沙地速生丰产用材林营造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
2 营造沙地速生丰产林的技术措施 |
2.1 细致整地 |
2.2 造林苗木选择 |
2.3 栽植技术 |
2.4 林地、林木经营管理 |
2.4.1 灌溉 |
2.4.2 间作与中耕除草 |
2.4.3 施肥与灌溉 |
2.4.4 林木管理 |
2.4.5 加强林木管护工作 |
3 应用成果和效益分析 |
(8)杨树人工林高效栽培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杨树丰产林研究现状 |
1.3 杨树速生丰产林间作模式 |
1.4 本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2. 试验地概况 |
3. 试验材料、试验设计与试验研究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设计 |
3.2.1 品种对比试验 |
3.2.2 密度试验 |
3.2.3 肥水试验 |
3.2.4 合理间作模式 |
3.3 试验研究方法 |
3.3.1 林木生长状况的调查 |
3.3.2 各项经济数据的调查 |
3.3.3 统计分析方法 |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1 不同杨树品种无性系试验 |
4.1.1 各品种无性系造林成活率分析 |
4.1.2 各无性系品种生长表现 |
4.2 杨树人工林合理栽培密度研究 |
4.2.1 不同栽培密度对杨树生长量的影响 |
4.2.2 林木生长量的多重比较 |
4.3 杨树速生丰产林合理施肥试验研究 |
4.3.1 氮肥+灌溉试验研究 |
4.3.2 不同种类肥料配比施肥试验效果 |
4.4 杨树人工林间作试验 |
4.4.1 不同间作模式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小气候特征 |
4.4.2 间作对林木生长状况的影响 |
4.4.3 间作对农作物生产量的影响 |
4.4.4 杨农间作模式的生产力及经济效益评价 |
4.4.5 林草间作模式 |
4.5 林下空间利用模式的研究 |
4.5.1 林下畜禽养殖及其经济效益 |
4.5.2 林下发展食用菌及其经济效益 |
4.6 最佳高效经营模式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市场风险下杨树速生丰产林经营决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速生丰产林研究现状 |
1.3 多目标决策 |
1.3.1 多目标决策研究现状 |
1.3.2 多属性决策的应用研究 |
1.4 风险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综述 |
1.4.1 风险的含义与特征 |
1.4.2 速生丰产林投资特点及投资风险 |
1.4.2.1 速生丰产林风险投资特点 |
1.4.2.2 风险的种类及速生丰产林投资中的主要风险 |
1.4.3 现行的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与方法 |
1.4.4 风险投资的数学描述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来源 |
2.2 研究方法 |
2.2.1 数量成熟确定 |
2.2.2 经济成熟的评价 |
2.2.3 多目标决策研究方法——熵技术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杨树速生丰产林成熟龄的确定 |
3.1.1 不同杨树树种的数量成熟龄 |
3.1.2 净现值法计算与经济成熟的分析 |
3.1.2.1 不同造林密度下经济成熟的研究 |
3.1.2.2 早期间作下经济成熟龄的研究 |
3.1.3 内部收益率法 |
3.2 杨树速生丰产林经济效益主成份分析的研究 |
3.2.1 经济效益评价参数 |
3.2.2 杨树速生丰产林经济效益因子的研究 |
3.2.3 利率与价格变化对经济成熟龄的影响 |
3.2.3.1 利率变化对经济成熟龄的影响 |
3.2.3.2 价格变化对经济成熟龄的影响 |
3.3 基于多目标(熵技术法)的杨树速生丰产林主伐决策分析 |
3.3.1 数据材料与经济参数 |
3.3.2 杨树速生丰产林经济评价指标值的计算 |
3.3.3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
3.3.3.1 确定主观权重λ'_j |
3.3.3.2 客观权重w_j 与综合主观权重λ_j 的确定 |
3.3.4 密度为10×10M~2 的杨树速生丰产林经济效益排序 |
3.3.5 平均值法求综合评价结果 |
4 最优主伐年龄的求导 |
4.1 概率的确定 |
4.2 期望效用值的确定 |
4.2.1 期望效用矩阵的确定 |
4.2.2 期望效用值的确定 |
4.3 目标权重的确定 |
4.4 计算得出综合评价值并排序 |
5 结论与讨论 |
5.1 不同密度下杨树速生丰产林成熟龄 |
5.2 杨树速生丰林经济效益主成分分析 |
5.3 基于多目标下杨树速生丰产林主伐决策分析 |
5.4 期望效用函数法求主伐年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10)基于FuzzyCLIPS和MapX的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速生丰产林发展阶段和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3.1 论文的研究目标 |
1.3.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2 专家系统开发概述 |
2.1 专家系统的定义 |
2.1.1 专家系统 |
2.1.2 模糊专家系统 |
2.1.3 专家系统的要素 |
2.1.4 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 |
2.2 专家系统的推理方法 |
2.2.1 专家系统推理方法分类 |
2.2.2 可信度 |
2.3 专家系统开发工具 |
2.4 专家系统开发工具-CLIPS |
2.4.1 CLIPS 概述 |
2.4.2 CLIPS 特点 |
2.4.3 CLIPS 的推理结构 |
2.4.4 CLIPS 的推理机制 |
2.4.5 Rete 模式匹配算法 |
2.4.6 模糊专家系统开发工具-FuzzyCLIPS |
3 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知识的表示与构成 |
3.1 知识与知识表示 |
3.1.1 知识 |
3.1.2 知识表示 |
3.2 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知识构成 |
3.2.1 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知识特点 |
3.2.2 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知识分类 |
4 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模糊集和匹配关系研究 |
4.1 模糊集 |
4.2 三种匹配关系 |
4.3 带有可信度的模糊推理 |
4.4 模糊规则 |
5 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专家系统的分析设计 |
5.1 系统功能结构分析 |
5.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5.2.1 知识管理模块 |
5.2.2 用户咨询模块 |
5.2.3 地图操作模块 |
5.3 数据库的设计 |
6 文安县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专家系统的实现 |
6.1 文安县简介 |
6.2 开发平台选择 |
6.2.1 MapX 简介 |
6.2.2 FuzzyCLIPS |
6.3 FUZZYCLIPS 与VC++的接口 |
6.3.1 FuzzyCLIPS 嵌入到VC++中 |
6.3.2 FuzzyCLIPS 调用VC++的函数 |
6.4 MAPX 与VC++的接口 |
6.5 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 |
6.5.1 FuzzyCLIPS 与数据库的接口 |
6.5.2 FuzzyCLIPS I/O 路由重定向 |
6.6 系统应用实例 |
7 研究结论与讨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讨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四、杨树速生丰产林间作效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杨树速生丰产林林下经济模式及效益[J]. 刘洪林,姜莉华,牟洪香,魏蕾. 林业实用技术, 2014(01)
- [2]杨树速生丰产林不同间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J]. 高岩,翟文元,郝克嘉,陶国良,鲁法典. 河北林果研究, 2009(03)
- [3]杨树速生丰产林不同间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D]. 高岩.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4)
- [4]徐淮平原速生丰产林生态效益货币化评价[D]. 张涛. 南京林业大学, 2009(02)
- [5]杨树速生丰产林营造林辅助决策系统研究与实现[D]. 潘冰冰. 北京林业大学, 2009(11)
- [6]6种杨树无性系人工林生长规律及林下经营模式研究[D]. 魏蕾.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3)
- [7]沙地速生丰产用材林营造技术的研究[J]. 张春民.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9(02)
- [8]杨树人工林高效栽培模式研究[D]. 卢克芝.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3)
- [9]市场风险下杨树速生丰产林经营决策分析[D]. 丁凤梅.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2)
- [10]基于FuzzyCLIPS和MapX的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黄欣娟. 北京林业大学,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