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

论心理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

一、谈心理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楠[1](2019)在《中国儿童七项心理品质发展的年龄特征及教育建议》文中提出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的方式,旨在以大样本调查我国9~18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的发展状况,探寻中国儿童心理品质发展的年龄特征及规律,从而进一步发现中国儿童七项心理品质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考虑到我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差异性,为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有效性,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在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抽取城市、县镇、乡村9~18岁的儿童,对其自信品质、专注品质、同情品质、包容品质、冷静品质、坚韧品质、求新品质七项心理品质进行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78682份,回收有效问卷77939份,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9~18岁儿童自信、同情、求新品质整体均值分别为5.35、4.41、4.60,专注与坚韧品质整体均值分别为3.76、3.73,包容和冷静品质整体均值分别为3.16、3.07。儿童七项心理品质发展均存在非常显着的年龄差异。具体分析,儿童自信品质的发展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11岁是自信品质整体的下降点;儿童专注品质整体上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且整体差距较大;儿童同情品质的发展水平整体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且男生比女生下降的早;儿童包容品质的发展水平整体呈波动下降走势,15岁是儿童包容品质发展变化的分界点;儿童冷静品质的发展状况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与学段大致吻合,12岁是冷静品质发展水平整体的下降点;儿童坚韧品质的发展在不同年龄段的变化不同,总体变化阶段与学段大致吻合;儿童求新品质总体以14岁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高中年段的儿童更倾向思维求新,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年段的儿童更倾向日常生活习惯求新。根据调查发现的儿童七项心理品质的年龄特征及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建议如下:关注儿童自信品质的内在多维性,特别关注解决问题自信和理想自信的养成,缩小同龄儿童自信的差距;重点关注儿童在学段过渡时期专注品质的发展变化,缩小低年龄段儿童专注品质发展的差距;缩小初中年段同龄儿童之间同情品质的发展差距,重视学段过渡期儿童同情品质的发展,重点培育男生中同情心发展较弱者;以15岁为分界点遵循儿童包容品质发展的差异;关注儿童冷静品质发展的性别差异和女生冷静品质发展随年龄的不稳定性;对儿童坚韧品质的培养可参照学段分段培养;重视15岁之后求新品质培养方式随年龄的变化。

傅燕真[2](2018)在《谈心理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文中研究表明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人文关怀性,这使得语文学科可以与人的心理世界或精神世界进行有效连接,由此可见,心理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具有一定的实现可能性。而且,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内容实际上十分广泛,它不单单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灌输,还需要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进行积极塑造,并积极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要积极融入适当地心理教育,推动心理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工作的不断发展,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心理健康、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商璐[3](2016)在《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克服学习焦虑教育内容的研究》文中提出学习焦虑已经日渐成为当代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本研究以初中生为调查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04名初中学生进行了MHT量表中学习焦虑水平量表的测量以及本文研究者自编的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克服学习焦虑教育问卷的调查。调查目的在于研究当前初中生所面临的学习焦虑问题现状以及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渗透克服学习焦虑内容的方法论问题的探究。本研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克服学习焦虑教育入手,因初中学生的生理年龄正处于青春敏感时期,并刚开始真正地面对升学考试的压力极易产生高水平学习焦虑等不良的情绪问题,且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材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较高中更为丰富、更易结合,所以,本研究以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教材进行研究分析。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而对初中学生学习焦虑的现状以及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克服学习焦虑教育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克服学习焦虑的教育进行了可行性与方法论上的分析。进而研究分析如何更好的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克服学习焦虑的方法。并且,本研究还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架构方面也进行了分析。在本研究的结论部分,给出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克服学习焦虑教育的措施与建议。

王琪[4](2016)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心的话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一些社会热点案件的报道,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身上承载着整个家庭的希望,社会对他们的寄望。他们自身又处于青春期,正是一个由儿童向成人过度的时期,思想变化大,情绪波动激烈,是非判断能力较弱,心理发展处于一种矛盾复杂多变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加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是学校进行德育的主阵地,课程蕴含着大量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因此,探讨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阐释了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基本概念,探析了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补充。在理论联系上强调了思想品德课四大课程性质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共通之处。在实际需求上用实际案例说明了学生在学习心理、性心理、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心理状态,得出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心理上的困扰和障碍,这些都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而思想品德课包含大量心理健康的内容说明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通过问卷调查,本文分析了当前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进展和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对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以下对策: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问题,强调了要重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突出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对于教学内容再整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鲜活事例,强调心理品质的培养;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借鉴吸收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也可以借鉴心理咨询的共情技术,让教师和学生感同身受;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改变过去只重视分数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多元智能。

刘晓丽[5](2016)在《论心理健康调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初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初中生身体的快速成长带来其心理的巨大变化,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并且,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初中生所处的环境、面临的生活都越来越复杂,这也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矛盾性、复杂性、差异性等一些新特点。思想品德是一门多种特点相融合的综合性课程,其教学目标不仅仅着眼于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能力和情意产生有益影响。个体的学习行为主要取决于兴趣、动机、意志等心理因素,了解和把握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文章从学生心理出发,落脚于教学实际,主要包含以下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阐明了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的现实意义、介绍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点明了文章的行文思路、研究的方法、力求创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阐明了心理健康调查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方面心理健康调查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能够较为真实客观的反映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依据。将心理健康调查引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帮助思想品德教师在准备课程的过程中能够更科学、更明确地抓住重点,增强教学的实效。另一方面,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和价值,以及目前我国初中所具备的基本条件等都表明心理健康调查运用于思想品德教学具有可行性。第三部分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研究工具,对本地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跟全国常模相比,本地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本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着的年级差异,其中最好的是七年级,最差的是九年级;(3)本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显着的性别差异,男生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女生。第四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结合调查结果,具体阐述心理健康调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建议。一方面,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际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心理健康价值,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关注年级差异,更科学、更有针对地组织和设计教学,开展教学实践;还要关注性别差异,注重情意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对于心理健康调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措施提出相关建议:国家必须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资源、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推进调查工具和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完善基础建设,改善校园氛围,不断促进心理调查的有益性和有效性;完善人才选拔、在职培训机制,实现教师素质和能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滕奉琼[6](2016)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 ——以南充市第一中学为例》文中指出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社会变化发展快,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当今初中生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如单亲家庭孩子增多,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不当、升学压力大、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等等,这些都增大了青少年发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也说明当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得到重视和加强。有关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心理学单一的学科,新课改提出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中,是推进教育改革、实现“以生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之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在学校,大多数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思想品德课,而受应试教育影响,思想品德课往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本文就是立足于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南充市第一中学为例做调研,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分析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找到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帮助学生达成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合理看法,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本文共分为五部分:本文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介绍了思想品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其次系统地对国内外关于思想品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做文献综述,最后介绍有关本课题研究的思路、重难点和方法。第二部分首先概述了思想品德课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概念,然后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最后深入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三部分调查、分析了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对南充一中的学生和思想品德老师进行调查和访谈,并深入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力的原因。第四部分进行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主要包括: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方法、有效策略以及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的实际教学案例。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南充一中心理健康的调查,包括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初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调查,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法,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找到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的策略。

刘申虹[7](2015)在《《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认识的提升以及初中生的实际需要,已逐渐进入到我国的中学课堂。自从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1997版)》提出,依托思想品德课在初中阶段进行心理教育。心理教育名正言顺地走进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并使《思想品德》课本成为对初中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一个崭新平台。从此,《思想品德》课本中逐步增加了心理教育的内容。2012年12月中旬,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会,并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纲要(2012年修订)》就如何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给出了具体详细的任务要求。从原先的心理教育到心理健康教育,仅多了“健康”两个字,已然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阶段的主要媒介物——《思想品德》,则对其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深入研究就尤为关键。本文凭借在海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本分析手段对上海二期课改上教版2012年课本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细致研究,概括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为背景,主要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对本论文核心概念(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第二部分是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论、初中生心理特点以及最新政策,来分析《思想品德》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选择的科学依据。第三部分通过对上海二期课改后《思想品德》课本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现状分析,挖掘课本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亮点,同时找出不足之处。最后,通过对课本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详细梳理和分析,加深在思想品德课本中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认识。就《思想品德》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等方面提出笔者的建议。在新课改带动课本革新的大环境下,希望通过本文深入细致的研究,有利于课本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编写的与时俱进。

崔景贵[8](2014)在《班华教授心理教育思想及贡献初探》文中提出班华教授是我国心理教育学科建设、思想体系、实践模式、社会服务等诸多领域的"开山祖师"。作为我国现代心理教育学科建设的开创者,心理教育思想理论体系的开拓者,心理—道德教育实践模式的开辟者,心理教育社会服务创新的开掘者,班华教授为现代心理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卓越贡献。

何立欣[9](2014)在《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研究》文中指出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帮助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提到:“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技能素质、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显然,心理素质教育是德育不可缺少的内容,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成功与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探讨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不仅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良好世界观的必然之路,而且对我国教育体制由德育向心育迈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研究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问题,分析当前制约思想政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因素,提出了解决制约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解决对策。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性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分别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等文献中有所阐述,结合学校教育中的德育工作,思想品德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自然是责无旁贷的承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通过对思想品德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目标的分析进一步阐述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并结合本人任教的初中思想品课程内容阐述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心理引导、心理共振、心理互换和因材施教原则。制约思想政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受教育者自身的因素,教育者自身因素以及思想品德课程教材构思和设置上的制约因素等。最后从培养优秀的思想品德课程师资队伍,建构思想品德课教学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创建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全程性评价机制上提出了解决制约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策略。首先,要培养优秀的思想品德课程师资队伍思想品德教师就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自我,就要建构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体系指导教学,还要掌握和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其次,要建构思想品德课教学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就要确立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教学要灵活运用讨论法、表演法、认知法和心理实验法等教学方法。科学有效地实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班华[10](2013)在《谈高校教师的心理—道德修养》文中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因此,心理修养与道德修养也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对融为一体的心理修养与道德修养称作"心理—道德"修养。高校教师应是自觉教育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使命;意识到自身的心理—道德修养,对培养新一代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高校教师需自觉意识到自己必须具备的基本心理—道德修养;清晰地认识到加强心理—道德修养的途径,自觉地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二、谈心理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心理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儿童七项心理品质发展的年龄特征及教育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 心理健康
        (二) 心理素质
        (三) 心理品质
        (四) 三者间的关系
    四、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 关于自信的相关研究
        (二) 关于专注的相关研究
        (三) 关于同情的相关研究
        (四) 关于包容的相关研究
        (五) 关于冷静的相关研究
        (六) 关于坚韧的相关研究
        (七) 关于求新的相关研究
    五、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三) 数据处理
第一章 儿童自信品质发展的年龄特征及教育建议
    第一节 儿童自信品质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儿童自信品质发展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二、儿童自信品质内部维度的具体表现
    第二节 儿童自信品质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
        一、儿童自信品质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儿童自信品质发展的教育建议
第二章 儿童专注品质发展的年龄特征及教育建议
    第一节 儿童专注品质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儿童专注品质发展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二、儿童专注品质年龄特征的差异分析
        三、不同性别儿童专注品质的年龄特征及差异分析
    第二节 儿童专注品质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
        一、儿童专注品质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儿童专注品质发展的教育建议
第三章 儿童同情品质发展的年龄特征及教育建议
    第一节 儿童同情品质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儿童同情品质发展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二、儿童同情品质年龄特征的差异分析
        三、不同性别儿童同情品质的年龄特征及差异分析
    第二节 儿童同情品质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
        一、儿童同情品质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儿童同情品质发展的教育建议
第四章 儿童包容品质发展的年龄特征及教育建议
    第一节 儿童包容品质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儿童包容品质发展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二、儿童包容品质年龄特征的差异分析
        三、不同性别儿童包容品质的年龄特征及差异分析
    第二节 儿童包容品质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
        一、儿童包容品质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儿童包容品质发展的教育建议
第五章 儿童冷静品质发展的年龄特征及教育建议
    第一节 儿童冷静品质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儿童冷静品质发展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二、儿童冷静品质内部维度的具体表现
    第二节 儿童冷静品质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
        一、儿童冷静品质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儿童冷静品质发展的教育建议
第六章 儿童坚韧品质发展的年龄特征及教育建议
    第一节 儿童坚韧品质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儿童坚韧品质发展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二、儿童坚韧品质年龄特征的差异分析
        三、不同性别儿童坚韧品质的年龄特征及差异分析
    第二节 儿童坚韧品质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
        一、儿童坚韧品质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儿童坚韧品质发展的教育建议
第七章 儿童求新品质发展的年龄特征及教育建议
    第一节 儿童求新品质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儿童求新品质发展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二、儿童求新品质内部维度的具体表现
    第二节 儿童求新品质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
        一、儿童求新品质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儿童求新品质发展的教育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谈心理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论文提纲范文)

一、心理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契机
    (一) 语文课自身蕴含有很强的人文关怀
    (二) 文字表达可以与心理宣泄有机连接
二、心理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途径
    (一) 营造积极课堂氛围, 给予学生心理以正能量
    (二) 在文字品读教育中积极融入心理教育
    (三) 重视学生写作中心理倾向, 选择合适心理教育
    (四) 积极组织语文实践活动,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3)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克服学习焦虑教育内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初中生学习焦虑与心理健康教育
        1.2.2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渗透的国外研究现状
        1.2.3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渗透的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问卷调查研究法
        1.3.2 文献研究法
        1.3.3 经验总结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学习焦虑的现状分析
    2.1 初中学生学习焦虑现状的调查结果
        2.1.1 问卷基本信息统计
        2.1.2 学习焦虑整体现状与个别问题的百分比统计
    2.2 初中学生学习焦虑现状调查的结果分析
        2.2.1 初中学生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2.2.2 学生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调节情绪
        2.2.3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对学生进行有助于克服学习焦虑的教育
第三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教材的现状调查分析与建议
    3.1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教材的总体调查与结果分析
    3.2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相关克服学习焦虑教育内容的分析与不足之处
    3.3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渗透克服学习焦虑教育的建议
        3.3.1 根据现实需要来编写教材
        3.3.2 教材中独立设计板块的同时多方位渗透
第四章 思想品德课渗透克服学习焦虑教育的措施建议
    4.1 学校方面
        4.1.1 克服学习焦虑教育与思想品德教材的灵活结合
        4.1.2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营造学生喜爱的教学氛围
        4.1.3 加强学习心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4.2 家庭方面
        4.2.1 正确的教养方式
        4.2.2 尊重子女,温情教育
        4.2.3 适当的沟通与心理辅导
    4.3 社会方面
参考文献
    着作类
    论文类
附录
    初中生学习焦虑调查问卷
    思想品德课程渗透克服学习焦虑教育教学调查问卷
致谢

(4)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分析
        1、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2、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二)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
        2、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4、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
    (三)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1、德育工作需要思想品德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
        2、思想品德课本身蕴含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原则相渗透
二、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调查情况说明
    (二)目前思想品德课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绩
        1、思想品德课已经成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块重要阵地
        2、思想品德课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有所落实
    (三)目前思想品德课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
        1、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性不够
        2、课堂渗透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3、评价机制太过单一
三、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确立教学目标,突显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先
        2、重视三维目标的具体化
    (二)深挖教学内容,立足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利用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立足学生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健康的品质
    (三)运用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更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
        1、巧用校园心理剧
        2、妙用心理游戏
        3、活用绘本
    (四)创设和谐氛围,打动学生的心灵
        1、做个耐心的倾听者
        2、用共情打动学生
    (五)进行多元评价,从多方面激励学生
        1、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
        2、重视对过程的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论心理健康调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1.论文创新之处
        2.论文不足之处
第一章 心理健康调查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心理健康调查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的必要性
        1.心理健康调查对初中生心理状况的反映较为客观真实
        2.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的针对性
    (二)心理健康调查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的可行性
        1.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与思想品德教学具有较高的相容性
        2.我国初中普遍具备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的条件
第二章 本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抽查结果及分析
    (一)研究工具
    (二)被试
    (三)数据统计
    (四)结果及分析
        1.本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高
        2.本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年级差异
        3.本地区初中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女生
第三章 心理健康调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一)心理健康调查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的方法建议
        1.充分挖掘教材心理教育价值,增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
        2.关注年级差异,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3.关注性别差异,注重思想品德教学情意目标的实现
    (二)心理健康调查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对策建议
        1.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2.加强基础建设,保证心理健康调查的有效性
        3.提高教师素质,增强运用实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6)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 ——以南充市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简短评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难点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思想品德课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概述
    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一)健康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征和内容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一)思想品德课
        (二)思想品德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区别
        (三)思想品德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初中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第三章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思想品德课中心理健康教育不力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以南充市第一中学为例
        (一)关于学习心理的调查
        (二)关于情感教育的调查
        (三)关于受挫能力的调查
        (四)关于性格教育的调查
        (五)关于人际交往的调查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青春期心理发展问题普遍
        (二)学习心理问题
        (三)人际交往问题
        (四)情绪、情感问题
        (五)承受挫折能力较差
    三、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教育不力
        (一)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
        (二)初中生自身学习态度和心理认识不到位
        (三)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承担着教育责任
        (四)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脱节
        (五)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不充分
第四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则
        (一)尊重、仁爱原则
        (二)主体、发展原则
        (三)理想引导原则
        (四)实践活动原则
        (五)针对性原则
        (六)成功、快乐原则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的基本策略
        (一)强化学生学习心理,掌握正确学习方法
        (二)加强挫折训练,提高学生受挫能力
        (三)培养积极情感,使学生享受快乐教育
        (四)注重社交指导,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五)塑造良好性格,健全学生人格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合作、讨论法
        (二)情景感受法
        (三)典型事例分析法
        (四)游戏教学法
        (五)鼓励关爱法
        (六)家校共育法
    四、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保障
        (一)提高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确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三)充分挖掘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四)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五、初中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的教学案例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7)《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
        (一)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
        (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三)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四、概念界定
        (一)心理健康教育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五、研究意义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文本分析法
第二章 《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依据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依据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要求
        (二)《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
    二、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现实依据
        (一)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二)初中生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实际需求
    三、初中生认知发展的现实依据
        (一)初中生在具体运算阶段的认知需求
        (二)初中生在形式运算阶段的认知需求
第三章 《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现状分析
    一、《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亮点
        (一)基本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二)基本满足初中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针对性要求
        (三)基本符合二期课改提升德育的实效性需要
    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不足之处
        (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偏离初中生实际生活
        (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安排不均衡
        (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呈现方式有待提高
第四章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建议
    一、选择贴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一)应以初中生日常生活为素材
        (二)应以初中生心理特点为线索
        (三)应注意案例选择的时效性
    二、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一)均衡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部分内容
        (二)合理设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深度
        (三)适当增加升学与择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三、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一)版式设计新颖且易学接地气
        (二)问题设计向“精”字提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班华教授心理教育思想及贡献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心理教育学科建设的开创者
二、心理教育思想理论体系的开拓者
三、心理—道德教育实践模式的开辟者
四、心理教育社会服务创新的开掘者

(9)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概述
    (一) 思想品德课程学科性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内涵
    (二) 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
    (三) 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二、 制约思想品德课程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一) 受教育者自身的因素
    (二) 教育者自身的因素
    (三) 思想品德课教材构思和设置上的制约
三、 解决制约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一) 培养优秀的思想品德课程师资队伍
    (二) 建构思想品德课教学多元化的教育目标
    (三) 创建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四) 构建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全程性评价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谈心理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儿童七项心理品质发展的年龄特征及教育建议[D]. 张玉楠.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2]谈心理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J]. 傅燕真. 中华少年, 2018(34)
  • [3]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克服学习焦虑教育内容的研究[D]. 商璐. 青岛大学, 2016(04)
  • [4]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 王琪. 苏州大学, 2016(06)
  • [5]论心理健康调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的运用[D]. 刘晓丽. 鲁东大学, 2016(08)
  • [6]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 ——以南充市第一中学为例[D]. 滕奉琼. 西华师范大学, 2016(02)
  • [7]《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D]. 刘申虹. 上海师范大学, 2015(11)
  • [8]班华教授心理教育思想及贡献初探[J]. 崔景贵. 中小学德育, 2014(08)
  • [9]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研究[D]. 何立欣. 辽宁师范大学, 2014(04)
  • [10]谈高校教师的心理—道德修养[J]. 班华.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标签:;  ;  ;  

论心理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