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脑病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1](2021)在《中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与治疗指南》文中研究说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出现自身抗体及多脏器受累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相较于成人更具有复杂性。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起, 回答了12个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评估、治疗和预后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临床问题, 以期提高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的规范性及科学性, 指导临床实践。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自身免疫性疾病学组[2](2021)在《环磷酰胺治疗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国专家共识》文中指出环磷酰胺是一种广谱抗肿瘤药,同时也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天疱疮、类天疱疮等。本共识对环磷酰胺的作用机理、在免疫性皮肤病中的适应证及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及其在特殊人群的使用等进行规范总结,为皮肤科及相关专业医生规范应用环磷酰胺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提供参考依据。
张晓晓[3](202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肠系膜血管炎和/或肾盂输尿管扩张临床病例分析》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少见并发症肠系膜血管炎(Mesenteric vasculitis,MV)和/或肾盂输尿管扩张(Ureterohydronephrosis,UH)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旨在提高医生对SLE合并MV和UH的认识,引起医生的重视,降低临床漏诊率和误诊率,避免延误病情带来的严重后果,并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临床指导。研究对象及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到2019年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合并MV和/或UH的SLE患者(即研究组)的临床病例资料,利用电子病例系统查阅研究组患者的系统受累情况、血常规、抗ENA抗体谱、炎症指标、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根据SLE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标准(见附录)对每位患者的病情进行系统的评估,得出SLEDAI评分。从同期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SLE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不合并MV和UH的SLE患者做为对照,应用相同的调查方法搜集对照组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详细记录,同样根据SLEDAI评分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评估得出SLEDAI评分。将研究组和对照组从疾病的系统受累、实验室检查、SLEDAI评分、治疗方案和疾病预后方面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再将研究组患者分为三组,即SLE合并MV和UH患者组、SLE仅合并MV患者组、SLE仅合并UH患者组,同样从疾病的系统受累特点、实验室检查、SLEDAI评分、治疗方案和疾病预后方面对三组患者进行描述性分析得出结论。研究结果:1、研究组患者共31例,诊断SLE时的平均初发年龄35.90±14.50岁,范围为1361岁,研究组均为女性。对照组患者共100例,诊断SLE时平均初发年龄36.80±13.80岁,包括95名女性和5名男性。两组SLE初发年龄和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统计学分析显示SLE相关的MV和UH存在相关性。3、研究组患者中,29.03%(9例)患者以MV为首发表现;32.26%(10例)患者在初次诊断SLE时就存在UH,其中5例出现UH相关症状,5例通过辅助检查发现;22.58%患者(7例)在初次诊断SLE时同时存在MV和UH,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研究组患者中74.19%(23例)患者经治疗好转,病情缓解并处于疾病稳定状态,22.58%(7例)患者病情出现了反复发作,3.23%(1例)患者因反复狼疮脑病及胰腺炎死亡。4、研究组患者的发热、肾脏受累、心脏受累及浆膜炎的发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5、研究组ESR升高、IgG升高、dsDNA阳性、抗SSA阳性及抗SSB阳性的发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6、研究组比对照组具有更高的SLEDAI评分,研究组58.10%的患者SLEDAI评分≥15分(重度狼疮),对照组20.00%的患者SLEDAI评分≥15分。7、研究组糖皮质激素使用量为142.26±170.85mg/d,对照组糖皮质激素使用量为74.95±156.31mg/d,研究组激素使用量显着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所有患者最初都应用了中到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25.81%(8例)的研究组患者接受了3-5天的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96.77%(30例)的患者对治疗反应良好,其中1例因反复胰腺炎和狼疮脑病死亡,1例合并UH患者出现了出血性膀胱炎,1例合并UH的SLE患者最终实施了双侧输尿管置管术。在免疫抑制剂及免疫球蛋白的使用方面无显着差异。8、两组患者预后(好转、反复、死亡)存在显着的差异,研究组病情反复及死亡结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及意义:MV和UH是SLE严重的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并发症,研究组在发病年龄和性别方面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表明性别和年龄并非是SLE合并MV和UH的危险因素。研究组在发热、肾脏受累、心脏受累及浆膜炎发生率方面显着高于对照组,表明研究组患者疾病活动和系统受累方面更严重于对照组,同时提示在诊断不明原因的MV或UH时,进行尿常规或尿蛋白检测,有助于协助诊断SLE相关的MV和UH,并注意关注心脏及有浆膜腔的异常。研究组dsDNA阳性、抗SSA抗体阳性及抗SSB抗体阳性的发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三种抗体可能在两种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具体作用机制通过本研究尚不能推断。研究组相比对照组有着更高的SLEDAI评分,在ESR升高及IgG升高的发生率方面显着高于对照组,表明合并MV和/或UH的SLE处于更严重的疾病状态,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研究组100.00%的患者使用了糖皮质激素,80.65%的患者发病初期使用了免疫抑制剂,研究发现早期适宜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很快的控制病情,我们还发现,研究组患者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量显着高于对照组。预后方面,研究组预后较对照组差,再次说明了MV和UH是SLE严重的并发症。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SLE相关的MV和UH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如风湿免疫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及泌尿外科等,通过本研究能让临床医生充分认识并重视SLE的这些少见并发症,一方面可以促进快速准确诊断,降低误诊漏诊的风险,避免延误治疗;另一方面,可以迅速启动适当的治疗,以尽快控制疾病,避免不必要的不可逆的器官损害,改善预后。
刘玉东,谷慧英,刘凯[4](2020)在《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狼疮脑病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狼疮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狼疮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1例。两组均予以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灯盏花素治疗,观察20 d。统计两组神经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于治疗前后评定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8水平。结果研究组癫痫、头痛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研究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狼疮脑病能有效降低癫痫、头痛发生率,减轻炎性反应,降低疾病活动度,安全性较高。
张仕翠[5](2020)在《狼疮性肾炎的不同病理类型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探讨》文中指出[目的]了解狼疮性肾炎的常见病理类型Ⅲ型、Ⅲ+Ⅴ型、Ⅳ型、Ⅳ+Ⅴ型、Ⅴ型的临床特点,以及不同病理类型治疗的疗效,探讨不同病理类型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治及疗效评估提供依据。[方法]病例采自2013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肾病学科住院,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SLE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性肾炎(LN),并经肾穿刺活检后明确诊断为狼疮性肾炎Ⅲ型、Ⅲ+Ⅴ型、Ⅳ型、Ⅳ+Ⅴ型、Ⅴ型的80例患者,按照病理类型分组,排除了病理类型较少的Ⅰ、Ⅱ型、Ⅵ型以及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疾病的类型。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资料、实验室相关辅助检查、治疗3月后的疗效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狼疮性肾炎不同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相关辅助检查以及同一治疗方案治疗3月后的疗效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关资料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入组的80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8,发病年龄14-55岁,平均年龄(32.34±11.8)岁,20-40岁区间患者发病率最高(56.25%),好发于20岁以上的育龄期妇女。LN各病理类型之间的男女分布比列及年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LN患者的病程有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病理类型分布:狼疮性肾炎Ⅳ+Ⅴ型所占比例最高,为40%,其次是Ⅳ型28.75%,Ⅲ+Ⅴ型和Ⅴ型分别各占12.5%,最少的是Ⅲ型6.25%,本研究未纳入病例数较少的Ⅰ型、Ⅱ型和Ⅵ型狼疮肾炎。(3)LN的临床表现特征:面部红斑、关节炎、脱发、肌肉疼痛、浮肿及肾功能不全在LN不同病理类型中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高血压、光过敏、口腔溃疡、雷诺现象、白细胞减低、发热、干燥综合征、贫血、蛋白尿、镜下血尿、狼疮性脑病及神经病变在各病理类型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4)实验室相关资料及AI、CI、SLEDAI分析:治疗前各病理类型组间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UP)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Ⅳ+Ⅴ型24-UP较Ⅲ型和Ⅲ+Ⅴ型高。治疗后Ⅲ型、Ⅳ型、Ⅴ型、Ⅳ+Ⅴ型24-UP较治疗前显着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Ⅴ型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显着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组间肌酐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Ⅳ型和Ⅳ+Ⅴ型血肌酐值均高于Ⅴ型和Ⅲ+Ⅴ型;治疗后Ⅳ型比Ⅲ型、Ⅴ型和Ⅲ+Ⅴ肌酐值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Ⅳ+Ⅴ型治疗后肌酐值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组间血清白蛋白(ALB)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型ALB较Ⅳ+Ⅴ和Ⅴ型高,Ⅳ型ALB较Ⅳ+Ⅴ高。五组治疗后白蛋白较治疗前显着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组间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Ⅳ型和Ⅳ+Ⅴ型内生肌酐清除率值均低于Ⅴ型和Ⅲ+Ⅴ型,Ⅳ型低于Ⅲ型;治疗后Ⅳ型和Ⅳ+Ⅴ型内生肌酐清除率值均低于Ⅲ型和Ⅴ型,Ⅳ型低于Ⅲ+Ⅴ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素氮、纤维蛋白原、尿红细胞、尿白细胞、补体C3、补体C4组间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素氮、纤维蛋白原、尿红细胞、尿白细胞、补体C3、补体C4、血红蛋白、尿酸、白球比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组间rRNP、SM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血小板、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IgM、病理管型、SSA、抗ds-DNA抗体在LN各病理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各病理类型SLEDAI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Ⅳ型SLEDAI评分最高,Ⅴ型最低。五组SLEDA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活动指数(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型活动指数最高,其次是Ⅳ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使用RASS抑制剂治疗组与未使用RASS抑制剂治疗组治疗3月后24-UP无明显差异,提示使用RASS抑制剂短期内对24-UP减少无明显改善。2)使用RASS抑制剂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后CCr较前显着改善。3)无肾功能不全组治疗后24-UP较肾功能不全组显着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肾功能状态影响治疗后的尿蛋白排泄,肾功能不全是LN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6)疗效分析:Ⅲ型、Ⅳ型、Ⅴ型、Ⅲ+Ⅴ型、Ⅳ+Ⅴ型总体治疗有效率分别是100%、65.2%、60%、60%、46.9%。Ⅲ型与Ⅳ+Ⅴ型总体治疗有效率存在差异,P=0.04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病理类型组间两两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所占比例最高的是Ⅳ+Ⅴ型,其次是Ⅳ型。Ⅳ+Ⅴ型病理活动指数最高,其次是Ⅳ型。2.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的治疗方案适合狼疮性肾炎Ⅲ型、Ⅲ+Ⅴ型、Ⅳ型、Ⅳ+Ⅴ型、Ⅴ型的治疗。3.狼疮性肾炎患者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3月后研究中各病理类型总体缓解率均增高,且提示Ⅲ型疗效显着,Ⅳ+Ⅴ型疗效差。
华雯[6](2020)在《循证护理用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中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中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模式,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躯体功能等方面表现更好(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到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之中,能改善患者的护理条件,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黄少如[7](2021)在《两例狼疮性肾炎并发肺炎儿童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是治疗LN的主要药物。由于LN儿童自身免疫功能受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机体抵抗力进一步降低,致使LN儿童容易并发感染性肺炎。儿童LN并发感染性肺炎的发病率为30%,感染性肺炎是儿童LN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死亡率超过50%。LN并发感染性肺炎与狼疮性肺间质疾病在临床上难以区别。我们报道2例LN并发感染性肺炎儿童病例,以总结应用肺活检病理检查和肺泡灌洗液(B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LAF)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检测,结合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在鉴别LN并发感染性肺炎与狼疮性肺间质疾病方面的意义。病人与方法:2例LN患儿(根据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联合美国风湿病学会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诊断标准),男女各1例,年龄均为13岁,在随访期间分别因“确诊LN 4月余,胸痛半天”、“确诊LN 70天,发热伴咳嗽2天”在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儿科住院治疗。我们对患儿进行了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査,检测血气分析、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补体C3、补体C4、自身抗体、血清抗呼吸道病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抗体、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和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拷贝数、结核抗体、(1,3)-β-D-葡聚糖检测试验((1,3)-β-D-glucan test,G test)、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alactomannan test,GM test)、血细菌培养、痰细菌及真菌培养、中段尿细菌培养等;并进行胸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BLAF常规病原学检查及m NGS检测。病例1还做了肺活检和肺脏病理检査。之后随访患儿1个月。综合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化验结果、影像学检查、肺脏病理检查、BLAF常规病原学检查和m NGS结果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儿的SLE积分分别为33分、25分;肾脏病理均为LNⅣ(A/C)型。2例均诊断为SLE、LN;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2000(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2000,SLEDAI-2000)评分均为18分。2例患儿均做了BLAF常规病原学检查和m NGS检测。病例1患儿入院后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查找病原体,进行肺脏病理检查、肺组织常规病原学检查和m NGS、BLAF常规病原学检查和m NGS,肺组织病理显示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纤维素样渗出物及渗出中性粒细胞;肺组织m NGS显示诺卡氏菌序列总数5335,提示诺卡氏菌感染;BLAF肺炎支原体DNA拷贝数3.97×104IU/ml,BLAF m NGS显示肺炎支原体序列总数6、耶氏肺孢子虫序列总数2,提示肺炎支原体和耶氏肺孢子虫感染;因此,病例1诊断为LN并发感染性肺炎(诺卡氏菌、肺炎支原体感染和耶氏肺孢子虫感染);应用头孢曲松钠、复方磺胺甲恶唑、阿奇霉素、氟康唑(预防)治疗。病例2 BLAF肺炎支原体DNA拷贝数2.25×105IU/ml、BLAF巨细胞病毒DNA拷贝数4.7×103IU/ml,BLAF m NGS显示肺炎支原体序列总数25、耶氏肺孢子虫序列总数49,提示肺炎支原体、耶氏肺孢子虫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因此,病例2诊断为LN并发感染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耶氏肺孢子虫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应用阿奇霉素、莫西沙星、更昔洛韦、复方磺胺甲恶唑和氟康唑治疗。经抗病原体治疗,病例1和病例2胸痛、发热、咳嗽缓解,复查炎症指标下降,胸部HRCT较前明显好转,SLEDAI-2000评分均下降至8分。结论:LN并发感染性肺炎与狼疮性肺间质疾病两者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当根据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无法区分LN并发感染性肺炎与狼疮性肺间质疾病时,可应用肺活检病理检查/BLAF m NGS协助鉴别诊断,从而指导治疗。
党若楠[8](2019)在《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中西医诊疗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总结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SLE)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提高SSLE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7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SSLE住院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集和归类一般信息、首发症状、临床表现、中医舌脉象、中西医诊断、中西医治疗、疾病转归等内容,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共纳入SSLE患者349例,男女比例1:5.35,发病年龄多集中在15~35岁段。住院中位数天数为14天,中位数住院费用为19053.83元。首发症状主要为颜面及下肢水肿、关节肿痛、面部红斑、发热、泌尿系统症状、倦怠乏力、心血管系统症状、泡沫尿、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临床症状主要为倦怠乏力、泌尿系统症状、颜面及下肢水肿、心血管系统症状、口干和(或)眼干、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院前误诊率为56.16%,多误诊为泌尿系统疾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肾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为主要受累脏器(系统)。狼疮性肾炎患者肾脏病理分型以Ⅳ型、Ⅴ型多见(78.08%)。尿蛋白及尿潜血强阳性患者分别占42.12%、32.09%,IgG升高及补体C3下降显着,自身抗体阳性率以ANA、抗SSA抗体、抗ds-DNA抗体、ANuA、AHA为主。尿潜血、IgG升高、Cr升高是SSLE累及肾脏的危险因素。肾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肺脏受累以青年患者为主,心脏、消化系统受累以中年患者为主。2.本组病例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证为主,实证主要为瘀、湿,虚症主要为气虚、阴虚、脾肾亏虚。舌质主要为淡暗、红、暗红,舌苔多为白腻、薄白、黄腻,脉象多为细、数、沉。3.本组病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率为98.85%,治疗总有效率为89.11%。多数患者接受了激素、丙球、免疫抑制剂等联合用药,接受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患者占43.55%,大剂量丙球冲击患者占15.47%,环磷酰胺冲击患者占51.00%,3例LN患者接受了肾移植术。中药及中成药功效以补气、化瘀、利湿等为主。另有71.06%的患者接受了中医特色疗法。4.本组病例临床抢救率13.75%,成功率85.98%,抢救次数≤3次的患者与>3次的患者抢救成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病死率6.02%,平均死亡年龄56.05±18.321岁,SSLE患者男女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感染是首位致死因素,其次为恶性肿瘤、狼疮性脑病。结论:1.本院治疗SSLE广泛使用了中西医结合干预方案,总有效率为89.11%,大剂量的激素、丙球及环磷酰胺冲击仍然是控制重症狼疮活动的主要方法,其中丙球冲击治疗的患者耐受性较好。近年来本院血浆置换、肾移植、干细胞移植等疗法已逐步开展。中药联合中成药、中医特色疗法是本院中医治疗SSLE的特色,其相关疗效及优化方案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2.SSLE临床表现复杂,本组病例肾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为主要受累脏器,院前误诊率高,临床需要提高对SSLE的认识水平;本组病例病死率6.02%(21/349),略低于相似文献报道,感染是首位致死因素,提示应高度重视感染对预后的不良影响,密切监测病情,预防及抗感染需贯穿SSLE治疗的始终;本组病例中位住院总费用高于相似文献报道,可能与治疗方案相对复杂有关,控制SSLE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有助于降低治疗费用。3.本组病例以虚实夹杂证为主,瘀、湿等实邪较为突出,补气、化瘀、利湿是中医主要治法,治疗当谨察病机,分辨虚实主次,泻实不忘补虚,补虚兼应泻实。
梁函[9](201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信息登记系统设计、开发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1.基于构建SLE患者临床数据库的现实需求,设计和开发SLE患者信息登记系统,从而为SLE临床医学研究的提供数据平台。2.应用信息登记系统收集SLE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一个单中心的回顾性队列并开展队列随访。3.通过对SLE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住院情况以及疾病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指导SLE临床实践、改善SLE患者预后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1.本研究运用文献复习法、案例分析法、专家会议法、结构化方法以及快速原型法,编制了临床资料调查表和系统需求说明书,并以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为基础,C#作为编程开发语言,Visual Studio 2008作为应用开发平台,SQL Server2008作为系统数据库,进行SLE患者信息登记系统的设计和开发。2.我们通过安徽省立医院的病历检索系统,以SLE的疾病编码(M32.9)作为主要关键词,并限制入院时间在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之间,检索所有SLE住院患者的病历信息记录。然后,我们按照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逐一对比并除去重复,形成了最终纳入队列的SLE住院患者名单。最后,我们应用已有的SLE信息登记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而建立SLE住院患者回顾性队列。3.本研究基线以及随访资料的组间比较中,数值型变量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之间的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类别型变量的组间比较则选择卡方(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检验。4.本研究采用无监督的系统聚类分析方法,选择离差平方和法,使用平方Euclidean距离算法,对SLE住院患者队列的九种自身抗体指标开展聚类分析。5.本研究以百分位数P25和P75作为截点,将SLE住院患者首诊住院天数分为三组,即小于P25、P25-P75以及大于P75,并采用Ordinal回归模型探索SLE住院患者队列首诊长期住院的影响因素。此外,我们还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SLE住院患者队列伴发PAH以及SS的影响因素。6.本研究的随访观察终点设为2018年12月31日,我们通过电话随访获取SLE患者的结局资料,并将有明确结局的SLE患者纳入随访资料的统计描述及分析。7.本研究应用Possion回归模型探索SLE住院患者队列累计多次住院的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SLE住院患者队列死亡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本研究制订了临床资料调查表和系统需求说明书,确定SLE临床资料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资料、诊断确认、入院出院、实验室指标、伴发疾病、活动评分、损伤指数和临床治疗共计9个资料收集模块,系统需求功能包括角色创建、权限分配、患者登记、病历录入、核查复核以及数据导出共计6大系统功能模块,最终完成SLE患者信息登记系统的设计和开发。2.本研究共计纳入620名SLE住院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是10-84岁,诊断年龄与发病年龄的分布整体一致并稍有延迟。其中,男性48人(7.7%),女性572人(92.3%),男女之比约为1:12。早发型、成年型以及晚发型SLE患者的人数分别为72人(11.6%)、464人(74.8%)以及84人(13.6%)。男性患者有较高的可能性出现血肌酐升高、狼疮肾炎,有较低的可能性出现HGB减少、ESR升高、肺动脉高压。早发型患者的文化程度较低,出现抗SSA抗体阳性的可能性较低,但是现补体C3降低的可能性较高,SLEDAI-2K活动评分也较高。晚发型患者的文化程度也较低,较高可能出现浆膜炎和eGFR降低,但出现抗RNP抗体阳性以及抗SSA抗体阳性的可能性较低。此外,晚发型患者较高可能合并糖尿病、脑卒中以及高SLICC/ACR损伤指数。然而,晚发型患者的SLEDAI-2K活动评分较低。3.SLE住院患者自身抗体的聚类分析中,抗Sm和抗RNP抗体为一类,抗SSA和抗SSB抗体为一类,抗dsDNA、抗核小体和抗C1q抗体为一类,抗rRNP和抗磷脂抗体为一类。抗Sm抗体、抗RNP抗体与SLE患者的皮肤粘膜损害呈显着性正向关联。抗SSA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与SLE患者的肌肉骨骼损害呈显着性正向关联,而抗SSA抗体与SLE患者的胃肠损害呈显着性负向关联。此外,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与SLE患者的肾脏、血液损害呈显着性正向关联,而与眼部损害呈显着性负向关联。抗磷脂抗体与SLE患者的肾脏损害呈显着性负向关联。4.神经精神损害(OR=3.177,95%CI:1.540-6.554)、胃肠损害(OR=2.168,95%CI:1.217-3.865)、CRP升高(OR=1.770,95%CI:1.201-2.607)、使用免疫抑制剂(OR=2.234,95%CI:1.523-3.277)以及高SLEDAI-2K活动评分(OR=1.068,95%CI:1.030-1.109)是SLE住院患者首诊长期住院的危险因素,而拥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OR=0.503,95%CI:0.283-0.894)、抗RNP抗体阳性(OR=0.683,95%CI:0.490-0.953)以及使用羟氯喹(OR=0.500,95%CI:0.251-0.984)是可能的保护因素。5.SLE住院患者中,PAH伴发者以女性多见,更高可能出现浆膜炎、免疫球蛋白IgG升高和高SLICC/ACR损伤指数,而更低可能出现口腔溃疡。SS伴发者的年龄一般较大,更高可能出现关节炎、免疫球蛋白IgM升高、抗SSA抗体阳性以及抗SSB抗体阳性,而更低可能出现抗C1q抗体阳性,SLEDAI-2K活动评分也较低。6.本研究共计获得526名住院患者的结局资料,有效随访率为84.9%。此外,还检索到242名SLE住院患者的449条入院记录,年均入院率为18%。感染、狼疮损害和狼疮活动是SLE患者主要的入院原因。男性患者更高可能由于感染而入院,早发型患者更高可能由于狼疮损害、狼疮活动而入院,晚发型患者也更高可能由于狼疮损害而入院,并且由于其他伴发疾病入院的比例也更高。拥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RR=2.307,95%CI:1.579-3.374)、抗核小体抗体阳性(RR=1.370,95%CI:1.087-1.726)以及高SLICC/ACR损伤指数(RR=1.137,95%CI:1.027-1.259)是SLE住院患者队列累计多次住院的危险因素,而抗SSA抗体阳性(RR=0.784,95%CI:0.647-0.950)以及使用羟氯喹(RR=0.593,95%CI:0.440-0.801)是可能的保护因素。7.随访研究显示,526名SLE住院患者中,存活497人(95.5%),死亡29人(5.5%)。感染(37.9%)和狼疮脑病(27.6%)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SLE住院患者队列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4%、95.5%和94.6%。男性与女性SLE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无显着差异(P=0.714),早发型与成人型SLE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也无显着差异(P=0.394),而晚发型SLE患者的累积生存率较低(P=0.003)。诊断年龄较大(HR=1.020,95%CI:1.001-1.041)、神经精神损害(HR=4.291,95%CI:1.920-9.593)、心脏呼吸损害(HR=2.680,95%CI:1.182-6.072)、血小板减少(HR=4.240,95%CI:1.912-9.404)、eGFR降低(HR=4.240,95%CI:1.644-10.932)以及高SLICC/ACR损伤指数(HR=1.804,95%CI:1.331-2.446)是SLE住院患者队列死亡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1.SLE信息登记系统的构建,满足建立SLE临床数据库的现实需求,使得本研究初始阶段的目标基本实现。此外,SLE信息登记系统仍需进一步的模块扩展和升级。2.SLE住院患者的基线特征在性别、发病年龄别上存在差异。男性患者更易出现肾脏损害,而女性患者更易出现贫血和肺动脉高压。早发型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较高,而晚发型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较低,但更易伴发浆膜炎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系统损害也较重。3.SLE住院患者的自身抗体与系统损害之间存在关联性,自身抗体指标之间也存在聚集性,可为辅助疾病诊断、预测系统损害提供有益线索。4.SLE住院患者首诊住院天数以及累计住院次数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羟氯喹在SLE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此外,积极治疗系统损害、预防继发感染也是SLE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潜在目标。5.SLE住院患者中,PAH、SS伴发者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学特征,对于提高疾病早期诊断、预防疾病继发损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6.SLE住院患者队列的年均入院率为18%。感染、狼疮损害和狼疮活动是SLE住院患者主要的入院原因,入院原因在SLE住院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别上存在显着性差异。7.感染和狼疮脑病是SLE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SLE住院患者队列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均超过90%,男性与女性患者、早发型与成人型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无显着差异,而晚发型患者的累积生存率较低。诊断年龄较大、神经精神损害、心脏呼吸损害、血小板减少、eGFR降低以及高SLICC/ACR损伤指数是SLE住院患者队列死亡预后的危险因素。8.SLE信息登记系统能够为临床研究提供标准化、多样化的数据资料,继续开展多中心的回顾性或前瞻性队列研究,可能获得更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于晶[10](2018)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98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联合进行治疗。记录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抗核抗体(ANA)、抗双联DNA抗体(ds-DNA)、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 G)、尿蛋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等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SLEDAI评分、ANA、ds-DNA以及Ig G水平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各项肾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能更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二、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脑病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脑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3)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肠系膜血管炎和/或肾盂输尿管扩张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诊断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研究对象分组标准 |
2.4 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研究对象人口资料 |
2、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系统受累情况的比较 |
3、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实验室检查的比较 |
4、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SLEDAI评分的比较(应用秩和检验) |
5、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治疗方案的比较(应用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 |
6、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预后的比较 |
7、SLE合并MV和 UH、SLE仅合并MV、SLE仅合并UH系统受累、血清学检查、SLEDAI评分、治疗方案及预后的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狼疮性肾炎的不同病理类型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及治疗发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循证护理用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护理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3.2. 1 预防感染 |
1.3.2. 2 监测心血管情况及尿量变化 |
1.3.2. 3 心理护理 |
1.3.2. 4 饮食护理 |
1.3.2. 5 其他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
2.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3 讨论 |
(7)两例狼疮性肾炎并发肺炎儿童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英文缩写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病人与方法 |
3.病例报告 |
3.1.病例1 |
3.1.1 简要病史 |
3.1.2 辅助检查 |
3.1.3 诊疗经过及转归 |
3.2.病例2 |
3.2.1 简要病史 |
3.2.2 辅助检查 |
3.2.3 诊疗经过及转归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中西医诊疗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中医对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及研究 |
一、历史源流 |
二、病因病机 |
三、中医治疗经验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及研究 |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二、狼疮重要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 |
三、狼疮重要靶器官损害的相关研究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评价标准 |
六、疾病转归 |
第二节 信息采集 |
一、信息采集的内容 |
二、信息采集表的设计 |
第三节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总体描述 |
一、性别与年龄 |
二、科室分布 |
三、住院天数 |
四、住院费用 |
第二节 病史及临床资料 |
一、首发症状 |
二、院前诊断 |
三、临床症状 |
四、中医诊断 |
五、中医辨证 |
六、舌脉象 |
七、重要脏器(系统)受累情况 |
八、有创操作 |
九、实验室检查及病理 |
第三节 中西医治疗 |
一、治疗类别 |
二、中西医治疗 |
第四节 治疗效果 |
一、疾病转归 |
二、抢救情况 |
三、死亡病例资料 |
四、狼疮活动度评估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基本资料分析 |
一、一般资料 |
二、病史及临床症状分析 |
三、实验室检查 |
第二节 中西医治疗分析 |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 |
二、西医治疗 |
三、中医治疗 |
第三节 抢救情况及死亡病例分析 |
第四节 狼疮活动度评估 |
第五节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9)系统性红斑狼疮信息登记系统设计、开发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SLE信息登记系统设计开发——基于B/S结构模式 |
1 引言 |
2 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SLE信息登记系统临床应用——单中心的队列研究 |
1 引言 |
2 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1997年ACR修订的SLE诊断标准 |
附件二 2012年SLICC制订的SLE诊断标准 |
附件三 SLE活动指数(SLEDAI-2K)评分表 |
附件四 SLICC/ACR损伤指数(SDI)评分表 |
附件五 不列颠群岛狼疮评估小组(BILAG)修订版评估表 |
(10)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LEDAI评分、ANA、ds-DNA、C3、Ig G水平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肾功能指标的比较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
3 讨论 |
四、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脑病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儿科杂志, 2021(12)
- [2]环磷酰胺治疗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自身免疫性疾病学组.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1(09)
- [3]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肠系膜血管炎和/或肾盂输尿管扩张临床病例分析[D]. 张晓晓. 青岛大学, 2020(01)
- [4]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狼疮脑病对照研究[J]. 刘玉东,谷慧英,刘凯.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0(03)
- [5]狼疮性肾炎的不同病理类型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探讨[D]. 张仕翠.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6]循证护理用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中的研究[J]. 华雯.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2)
- [7]两例狼疮性肾炎并发肺炎儿童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D]. 黄少如.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8]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中西医诊疗临床分析[D]. 党若楠.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系统性红斑狼疮信息登记系统设计、开发及应用[D]. 梁函.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10]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J]. 于晶. 中国当代医药,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