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用杂交甜高粱 - Hercules

饲料用杂交甜高粱 - Hercules

一、饲用杂交甜高粱——大力士(论文文献综述)

肖豫[1](2021)在《不同甜高粱品种营养物质积累特性及青贮品质分析》文中认为甜高粱(Sorghum dochna(Forssk.)Snowden)生物产量高、含糖量高且易转化、抗逆性强,是优良的糖料、能源及饲料作物。近年来,为促使我国农业传统生产结构向新型生产结构转变,“粮改饲”政策出台,甜高粱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甜高粱的种植与利用过程中,仍面临着青贮专用品种缺乏、青贮工艺欠佳等许多问题。基于此,本试验以牧乐8000、雅津3号和近甜1号3个甜高粱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干物质、糖分、氮(N)、磷(P)、钾(K)养分的积累与器官分配规律,并在扬花期刈割甜高粱,设置去除叶鞘角质层蜡质、添加叶鞘角质层蜡质、对照3种处理,袋装青贮45 d,测定了其青贮后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旨在为“粮改饲”背景下甜高粱的高产、高糖、高效栽培及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1)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甜高粱地上部及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均逐渐上升。其中,叶、茎干物质积累呈“快-慢”的动态变化,穗干物质积累呈“慢-快”的动态变化,地上部总干物质积累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动态变化。在不同生育期,甜高粱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中心不同。扬花期前,甜高粱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中心为叶;扬花期及以后,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向茎和穗转移。(2)在甜高粱中,可溶性总糖由蔗糖和还原糖构成,蔗糖在甜高粱地上部总糖中所占的比例为8.05%~56.49%,还原糖所占的比例为43.51%~91.95%。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甜高粱地上部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及积累量均逐渐上升。其中,叶可溶性总糖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茎可溶性总糖含量在拔节期至扬花期变化不大,在扬花后或灌浆后迅速上升,穗可溶性总糖含量则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叶、茎可溶性总糖积累量呈上升趋势,穗可溶性总糖积累量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总糖在甜高粱叶、茎、穗中的分配比例并不均匀,苗期时主要分配在叶中(100%),拔节期时分配在叶(38.56%~86.80%)和茎(13.20%~61.4%)中,扬花期及以后可溶性总糖在甜高粱地上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以茎最大,达到60.12%~89.70%。整个生育期内,甜高粱在生长前期其地上部糖分积累以还原糖为主,生长后期逐渐向蔗糖转移。(3)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甜高粱地上部N、P、K的含量逐渐下降,N和K的积累量先上升后下降,P的积累量逐渐上升。其中,叶、茎、穗中N、P、K的含量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下降,叶、茎中N、P、K的积累量先上升后下降,穗中N、P、K的积累量逐渐上升。整个生育期内,叶中N、P、K的分配比例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均逐渐减小,茎中N、P、K的分配比例均先增大后略有减小,穗中N、P、K的分配比例均逐渐增大。(4)甜高粱叶鞘角质层蜡质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烷烃、脂肪酸以及初级醇。其中,脂肪酸类化合物所占比例最高,为80.18%~91.59%,其碳链长度变化范围为C20~C32,以C28为主。烷烃类化合物所占比例为1.51%~5.09%,其碳链长度变化范围为C25~C31,以C29为主。初级醇类化合物所占比例为2.65%~8.78%,其碳链长度变化范围为C22~C30,以C28为主。(5)甜高粱品种极显着影响甜高粱青贮饲料的p H值、氨态氮与总氮的比值(AN/TN)以及乙酸(AA)、丙酸(PA)、丁酸(BA)、干物质(DM)、粗灰分(ash)、粗蛋白(CP)、粗纤维(CF)的含量。叶鞘角质层蜡质显着影响甜高粱青贮饲料的DM及乳酸(LA)的含量,极显着影响CF和可溶性总糖(WSC)的含量。品种和蜡质的交互作用显着影响甜高粱青贮饲料的AN/TN,极显着影响PA、BA及CF的含量。(6)品种与蜡质对甜高粱青贮饲料中微生物的种群特征均有影响,但各处理组青贮样品中的主要优势菌门及优势菌属相同。与对照相比,去除蜡质和添加蜡质均影响甜高粱青贮饲料中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且这种影响程度在不同甜高粱品种间略有差异。但总的来看,去除蜡质可显着降低甜高粱青贮饲料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并显着提高芽孢杆菌属(Bacillis)的相对丰度。(7)青贮品质与微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LA、AA显着正相关,与CP、p H显着负相关,与DM极显着负相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与DM、p H显着正相关,与AN/TN极显着正相关,与AA负相关;Bacteroidota与DM、p H显着正相关,与CP极显着正相关,与AA显着负相关;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与LA极显着正相关,与WSC极显着负相关;芽孢杆菌属(Bacillis)与LA显着负相关;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与WSC显着正相关,与LA显着负相关;乳球菌属(Lactococcus)与DM、CP、p H显着正相关,与AA显着负相关;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与CP、p H显着正相关,与DM极显着正相关,与AA极显着负相关;泛菌属(Pantoea)与LA显着负相关。综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充分结合甜高粱品种本身的生理特性以及甜高粱各生育期的干物质、糖分及N、P、K养分积累分配规律,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和收获时间,实现甜高粱的高产、高糖及高效栽培。同时,在今后选择和培育甜高粱品种时,应综合分析角质层蜡质对植株抗逆性的贡献及其对青贮饲用品质的影响。

任小春,甘伟,江晓波,任小松,唐荣英,余慧涵,张中华[2](2021)在《饲用苎麻与甜高粱不同比例混合青贮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研究饲用苎麻和甜高粱不同比例混合青贮的效果,将饲用苎麻与甜高粱按不同比例混合青贮。结果表明:FS28、FS37与FS46处理组青贮感官评价为1级优等;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饲用苎麻比例的增加,青贮料的粗蛋白、钙、 pH值呈上升趋势,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呈下降趋势;FS28处理组青贮料乳酸菌数最高,FS28、 FS37和FS46处理组乳酸菌数量显着高于FS73、 FS82和F100处理组(P <0.05); FS37处理组青贮料的霉菌数最低。综合分析,饲用苎麻与甜高粱混合青贮适宜比例为2∶8可获得品质良好的青贮饲料。

孙志强,罗撄宁,熊乙,高润,吴哲,玉柱[3](2021)在《甜高粱作为优质饲草在我国草牧业发展中的潜力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我国节粮型畜牧业结构调整和不断发展,以粮换畜逐渐转变成以草换畜,因此对优质粗饲料的需求日渐增加。甜高粱作为一种新兴的高能非粮作物,因其生物产量高、营养丰富、光合效率高、抗逆能力强等特性,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和高盐碱地区畜牧业的优质饲草来源。动物养殖中使用甜高粱,不仅可以缓解畜多草少的压力,还可以充分利用盐碱地和其他滩涂地,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针对甜高粱作为优质饲草在我国草牧业发展中的潜力进行了综述,系统地阐述了其利用概况、利用技术开发进展、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甜高粱作为优质饲草在我国的利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徐磊,刘洋[4](2021)在《粤西地区不同甜高粱和高丹草品种比较试验》文中指出【目的】筛选适宜粤西地区种植的甜高粱和高丹草品种。【方法】以引进的甜高粱和高丹草为试材,对8个甜高粱品种(牛魔王、海牛、百战、大力士、得胜、大卡、绝佳、绿巨人)和5个高丹草品种(宝百饲、标兵渔草、杰宝、得力、乐食)的物候期、农艺性状、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粗纤维和粗脂肪)进行分析,并计算有机物质消化率。【结果】不同品种的物候期、株高、茎粗和茎叶比存在一定差异。甜高粱干草产量7.13~18.22 t/hm2,粗蛋白含量5.97%~8.99%,粗纤维含量22.91%~33.01%,粗脂肪含量1.67%~3.00%。高丹草干草产量5.63~19.99 t/hm2,粗蛋白含量6.39%~7.04%,粗纤维含量25.30%~30.44%,粗脂肪含量1.51%~2.40%。得胜在8个甜高粱品种中干草产量最高,显着高于其他品种,干草产量排名前3名的甜高粱品种中,得胜的粗蛋白含量显着高于绿巨人和大力士,但有机物质消化率显着低于大力士。宝百饲在5个高丹草品种中干草产量最高,显着高于其他品种,干草产量排名前2位的高丹草品种中,宝百饲和乐食的粗蛋白含量和有机物质消化率无显着差异。【结论】得胜、大力士和宝百饲在粤西地区生产性能较好,适宜在该地区牧草生产中推广种植。

史威威,徐玉青,张涛,牛净净[5](2020)在《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筛选饲用高粱的引种最适品种和最佳收获时间》文中提出为筛选适宜在雁门关推广种植的饲用高粱,选取大力士、维多45、乐食和先锋4个品种进行引种试验,并以本地高粱作对照,分别在8月16日、8月31日、9月16日和10月1日4次采样,测定干物质产量、CP含量及产量、NDF含量、ADF含量和ADL含量,同时通过对评价饲草优劣最重要的三个指标(CP产量、NDF含量、ADP含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并排序,筛选出最适合引种的品种和最佳收获时间。结果显示,在该地区引种的最优品种为先锋和大力士,最佳收获时间在9月16日前后。

马史琛[6](2020)在《牧草与作物根系分泌物成分构成与他感效应》文中研究指明论文采用沙培盆栽法种植供试牧草与作物品种,利用极性有机溶剂二氯甲烷提取供试材料幼苗根系分泌物,采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其幼苗根系分泌物成分。砂培盆栽法种植供试牧草与作物品种4周后,制备幼苗浸提液,划分浸提液浓度为:0.25dwg·L-1,0.5dwg·L-1,1dwg·L-1,2dwg·L-1(1dwg·L-1代表1L蒸馏水中含有1g幼苗干物质提取物),蒸馏水作为空白试验对照,总共5个浓度梯度,所有供试品种两两相互之间进行种子萌发试验。通过对23种不同品种牧草与作物幼苗根系分泌物化感物质成分测定与供试品种相互之间他感效应检测,旨在了解牧草与作物幼苗化感物质的成分种类,并筛选相互间他感效应明显的品种,可为进一步研究他感作用机制,延长牧草与作物种植年限、田间管理、合理轮作及为生产选育低自毒品种等提供理论依据。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3种牧草与作物品种幼苗根系分泌物成分种类差异较大。测定出甘农5号紫花苜蓿幼苗根系分泌物67种;甘农9号紫花苜蓿55种;阿尔冈金紫花苜蓿104种;一年生紫花苜蓿蒺藜苜蓿37种;陇燕1号燕麦59种;白燕7号燕麦124种;丹麦444燕麦49种;德美亚玉米60种;陇单339玉米34种;陇单8号玉米69种;德胜高粱52种;海牛高粱51种;牛魔王高粱35种;陇春bJ103小麦37种;西旱3号小麦33种;甘啤5号皮大麦36种;甘肃红豆草13种;捷达黑麦草19种;宁农苏丹草60种;得力高丹草29种;墨西哥玉米92种;新哥莱德草地早熟禾22种;大力士杂交甜高粱95种。2、牧草或作物种内品种之间他感效应普遍表现为负效应,且他感效应强度随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在幼苗浸提液浓度为2dwg·L-1时最强;不同牧草或作物品种间他感效应大多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低促高抑”现象,浸提液浓度低于0.5dwg·L-1时为表现为正效应,浸提液浓度高于1dwg·L-1时表现为负效应,且负效应强度随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2dwg·L-1>1dwg·L-1)。3、部分牧草与作物存在特性他感效应。4种苜蓿作为供体品种,白燕7号燕麦作为受体品种时,苜蓿品种与白燕7号间他感效应表现变化规律不明显,而当白燕7号作为供体品种对苜蓿品种皆表现为负效应;苜蓿与高粱品种间他感效应表现变化规律不明显;玉米与高粱品种间他感效应普遍表现为负效应;宁农苏丹草作为浸提液供体对大部分其它牧草与作物品种他感效应表现为副效应,而作为受体时,其它牧草与作物品种对宁农苏丹草既有表现低促高抑的,也有表现负效应的;草地早熟禾作为受体品种时,其他所有品种对其皆表现为负效应;甘啤5号皮大麦作为供体,对多个品种(苜蓿、燕麦、玉米、甘肃红豆草、捷达黑麦草、宁农苏丹草)都表现低促高抑。4、牧草与作物他感效应与根系分泌物成分构成的关系。供试材料间他感效应表现差异取决于根系分泌物的相近程度与,供试材料间共有的根系分泌物越多,他感效应检测时共有的根系分泌物浓度由于累加作用而增大,故他感效应表现为负效应;供试材料间共有的根系分泌物越少,他感效应检测时共有的根系分泌物浓度累加作用小,故他感效应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卢华雨[7](2020)在《高粱品种再生能力的鉴定与再生相关性状的QTL定位》文中研究说明高粱具有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生物产量高、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是我国养殖业的优质饲草的主要来源,因此选育出再生能力强、生物产量高的高粱品种对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对97份高粱品种进行再生能力的鉴定以及对再生能力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再生能力相关性状进行定位,为在农业生产上选育出稳定遗传且再生能力强的高粱品种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对97份高粱品种进行再生能力的筛选,经过两次刈割后,在高粱成熟后测量株高、穗长、整株鲜重、叶片鲜重、叶片数、茎秆干重、叶片干重、叶长、叶宽、穗柄长、叶面积、茎秆鲜重、穗重、穗长和整株干重,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97份高粱品种进行再生能力的综合评价,并进行聚类分析。前3个主成分(生物产量因子、叶部因子、穗部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0.339%,这说明前3个主成分可以反映16个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97份高粱品种可以分为2大类,类群Ⅰ包括07-79、绿能二号、凯勒、GL-519等63份品种(系),占全部品种(系)的64.94%,这一类群的明显特征是植株高度中等,年度生物产量低,叶片细长,茎细,单株高粱穗部短小且籽粒产量低,可视穗柄短,为再生能力较差型;类群Ⅱ包括GL-485、W454、Sweet-7、07-87等34份材料,占全部品种(系的)35.06%,这一类群的明显是植株较高,叶片宽大,年度生物产量高,茎较粗,可视穗柄较长,单株高粱穗部较大,籽粒较重,为刈割后再生能力较强的类型。(2)构建了忻粱-52×美引-48杂交F2代分离群体并对群体内300个单株进行1次刈割后的农艺性状进行测量,采用主基因-多基因分析和单世代分析方法对群体8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数量遗传分析结果如下:刈割后的株高性状最优遗传模型为Model B-6,属于2对主基因等显性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54.05%;叶片数的最优遗传模型为Model A-1,属于1对主基因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53.98%;穗柄长、平均茎节长、整株鲜重、茎秆鲜重、穗重、叶片鲜重和茎叶比五个性状的遗传模型符合B-1模型,加性-显性-上位性的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81.02%、73.92%、65.61%、52.89%、33.46%、75.91%、49.99%。(3)构建了忻粱52×美引-251杂交F2代分离群体并对其F2代群体434个单株进行性状的测量;采用主基因-多基因分析和单世代分析方法对群体6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对其中5个主要性状进行QTL定位研究。数量遗传分析结果如下:整株鲜重、整株干重、茎秆干重、茎叶比、平均再生速度的最优遗传模型均为Model B-1,属于2对主基因遗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2.25%、53.1%、64.3%、66.81%、60.3%;叶片干重的最适遗传模型为Model B-2,为2对主基因遗传的完全显性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59.95%。(4)在忻粱52×美引-251杂交群体的5个再生能力相关性状的QTL研究中,在高粱7号染色体上共检测到了100个QTL位点,全长6359.4402c 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63.59c M;标记区间范围在15.8-125.8c M范围内,主要结果如下:在整株干重的定位研究中在7号染色体上检测到了21个QTL位点,标记位于Sam78855—sam13552之间,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68.9c M,LOD值为6.72贡献为7.47%。其中Sam54935-Sam73522,标记距离19.296c M,LOD值为10.17,贡献率为10.13%,此区间内可能存在控制整株干重的主效位点。整株鲜重的定位研究中发现在7号染色体上检测到了19个QTL位点,标记位于sam74266-sam73522之间,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64.92c M。其中Sam73522-Sam47407之间,标记距离为10.038,LOD值为7.34,贡献率为7.4%,此区间内可能存在控制整株鲜重的主效位点。叶片干重的定位研究中在7号染色体上检测到了20个QTL位点,,标记位于Sam78835-Sam73522之间,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65.62c M,LOD值为6.74,贡献率为7.3%。Sam66499-Sam01715,标记距离为22.82c M,LOD值为7.14,贡献率为7.2%,此区间可能存在控制叶片干重的主效位点。茎秆干重的定位研究中在7号染色体上检测到了20个QTL位点,,标记位于Xgap342-Sam78835之间,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64.74c M,LOD值为7.24。其中Sam66499-Xtxp278,标记距离为22.82c M,LOD值为8.36,贡献率为8.73%,此区间可能存在控制茎秆干重的主效位点。茎叶比的定位研究中在7号染色体上检测到了20个QTL位点,,标记位于Sam73522-Sam20533之间,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61.97c M,LOD值为5.61。其中Sam54935-sam73522,标记距离为19.3c M,LOD值为8.35,贡献率为8.4%,此区间可能存在控制茎叶比的主效位点。其中,整株干重和茎叶比在7号染色体的Sam54935-Sam73522标记区间内贡献率最大,达到了10.13%和8.4%,对于再生能力相关性状QTL定位贡献率较高的区域,可以在该区域内进行引物加密,为下一步对相关性状的精细定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阿依古丽·艾买尔[8](2020)在《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及肉质的影响》文中认为甜高粱生物产量高、含糖量高,容易青贮,是生产青贮饲料的优质原料,但蛋白质含量偏低、粗纤维含量偏高。苜蓿蛋白质丰富、适口性好,是优质蛋白质粗饲料,但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含量偏低,青贮过程蛋白质分解严重,不易青贮。把二者进行混合青贮可以克服各自缺点,实现营养互补,从而提高营养价值。因此,本试验以不同比例的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为原料,通过饲养试验、消化试验和屠宰试验探究不同比例混合青贮饲料对卡拉库尔羊(卡羊)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血液生化指标、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研究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在卡羊饲粮中适宜的混合青贮比例,为混合青贮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30只4月龄左右体重25.95±1.37 kg相近,生长健康体况良好的卡羊,根据体重随机分为5个试验组,每个组6只羊,每个试验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公羊和母羊各3只。试验羊饲喂5个不同的试验日粮,第一组为全甜高粱青贮型日粮,第二组为80%甜高粱+20%苜蓿青贮型日粮,第三组为60%甜高粱+40%苜蓿青贮型日粮,第四组为40%甜高粱+60%苜蓿青贮型日粮,第五组为20%甜高粱+80%苜蓿青贮型日粮,并在此基础上补饲40%的精料。试验共85 d,试验预时期为15 d,正式期为70 d,饲养试验阶段,饲喂第1 d、30 d、60 d对试验羊用一次性采血针进行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消化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屠宰性能及肉品质。试验一不同比例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肉羊生长、消化率和瘤胃内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各组试验羊的初始体重差异不显着(P>0.05),平均总日增重第四组相比与第三组高14.28%(P>0.05),比第五组高19.04%(P>0.05),比第二组高23.8%(P<0.05),比第一组高42.85%(P<0.01);第一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着低于第三、第四和第五组(p<0.05),第一组的料肉比显着高于第三、第四和第五组(P<0.05)。2)不同比例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无显着性影响(P>0.05);第三、第四和第五组粗蛋白(CP)消化率显着高于第一和第二组(P<0.05);第四组酸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第二、第三和第五组(P<0.05)。3)各组试验羊的瘤胃液pH值随着混合青贮中苜蓿比例的增加而降低,但没有差异显着性(P>0.05)。瘤胃液氨态氮(NH3-N)浓度随着苜蓿比例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第一、第二和第三组氨态氮(NH3-N)浓度显着低于第四和第五组(P>0.05)。第一和第五组乙酸浓度显着低于第三和第四组(P<0.05),较低于第二组(P>0.05);第二、第三组和第四组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着低于第一和第五组(P<0.05)。试验二不同比例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对卡羊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组试验羊血清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第一和第五组肌酐(GR)含量显着低于第二、第三和第四组(P<0.05),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总胆固醇(T-CHO)含量逐渐升高,饲喂第60 d时,第四组总胆固醇(T-CHO)含量显着高于第一和第五组(P<0.05),饲喂第60 d时,第一和第二组碱性磷酸酶(AKP)含量显着低于第三和第四组(P<0.05),饲喂第60 d时,第四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着高于第一、第二和第五组(P<0.05),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第一组丙二醛(MDA)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试验三不同比例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对卡羊屠宰性能及肉质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1)屠宰性能方面,第四组试验羊宰前活重、胴体重和GR值显着高于第一和第二组(P<0.05);第一和第五组瘤胃重量显着低于第二、第三和第四组(P<0.05)。2)肉品质方面,臀中肌:第四组臀中肌剪切力显着低于第三、第四和第五组(P<0.05),第三和第四组失水率显着低于第一和第五组(P<0.05),第三组肉色L*值显着高于第一、第二和第四组(P<0.05)。大腿肉:第三组大腿肉剪切力显着低于第一和第五组(P<P0.05)。背最长肌:第四组背最长肌剪切力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第三和第四组失水率显着低于第一组(P<0.05),第四组肉色L*值显着高于第二和第三组(P<0.05),第四组肉色a*值显着高于第二组(P<0.05)。第四和第五组谷氨酸含量显着高于各其他三组试验羊(P<0.05);第四组脯氨酸、苏氨酸、赖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显着高于第一和第二组(P<0.05);第四组必须氨基酸含量极显着高于第一、第二和第五组(P<0.01);第四和第五组肉味氨基酸含量极显着高于第一、第二和第三组的含量(P<0.01);第四组总氨基酸含量极显着高于其他各组的含量(P<0.01)。综上所述,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时,随着苜蓿比例的增加,对卡羊的平均日增重,表观消化率,瘤胃内发酵参数,血液生化指标,屠宰性能有正面影响,当甜高粱与苜蓿比为40:60时效果最佳。

张庆芳[9](2020)在《甜高粱作为一种生物能源作物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甜高粱作为一种能源作物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从全球生物能源现状入手,对其生理特点、栽培特点、分布区域、品种优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甜高粱作为生物能源的优势以及我国各种植区域种植甜高粱的情况,以期为甜高粱作为非粮食能源乙醇在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高丽敏,田倩,苏晶,沈益新[10](2020)在《施氮水平对甜高粱干物质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文中认为为探究氮肥施用对饲用甜高粱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明确长江下游农区种植的适宜施氮量,采用大田试验,以"大力士"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100、200、300 kg·hm-2,分别用N0、N1、N2、N3表示)对甜高粱生物量、氮素吸收和分配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甜高粱生物量及生长速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N2及N3处理间无显着差异(P>0.05),采用线性加平台分析表明,拔节期收获最大生物量所需的最低氮肥用量为244.50 kg·hm-2;2)随生育期的推进,叶片氮素分配比例降低,茎秆氮素分配比例增加;随着供氮量的增加,叶片和茎秆氮素浓度及累积量、茎秆氮素分配比例均显着增加,叶片氮素分配比例降低;3)干物质生产效率及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处理间氮素农艺效率无显着性差异,氮肥表观回收率以N2处理最高。因此,氮肥施用对甜高粱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江下游农区饲用甜高粱种植的每茬氮肥用量以244.50 kg N·hm-2为宜。过量施用氮肥不仅不会持续提高甜高粱的生物量,还会导致氮肥利用率的降低。

二、饲用杂交甜高粱——大力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饲用杂交甜高粱——大力士(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甜高粱品种营养物质积累特性及青贮品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甜高粱概述
        1.1.1 甜高粱的植物学特征
        1.1.2 甜高粱的生物学特性
        1.1.3 甜高粱的利用价值
    1.2 甜高粱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积累规律的研究
        1.2.1 干物质
        1.2.2 糖分
        1.2.3 氮、磷、钾
    1.3 甜高粱青贮发酵研究概述
    1.4 甜高粱角质层蜡质研究概述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创新点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不同甜高粱品种的营养物质积累特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供试材料
        3.1.3 田间试验设计
        3.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甜高粱的生育期
        3.2.2 甜高粱的干物质积累特性
        3.2.3 甜高粱的糖分积累特性
        3.2.4 甜高粱的氮、磷、钾养分积累特性
    3.3 讨论
第4章 叶鞘角质层蜡质对甜高粱青贮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4.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甜高粱叶鞘角质层蜡质组分分析
        4.2.2 甜高粱原料的营养成分
        4.2.3 甜高粱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
        4.2.4 甜高粱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4.2.5 甜高粱青贮饲料的微生物多样性
        4.2.6 甜高粱青贮品质与微生物种群的相关性分析
    4.3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缩略表
致谢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及参加课题

(2)饲用苎麻与甜高粱不同比例混合青贮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试验地
    1.2 试验设计
    1.3 青贮制备
    1.4 检测指标及方法
        1.4.1 青贮感官评价
        1.4.2 营养成分测定
        1.4.3 pH值测定
        1.4.4 微生物含量测定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混合青贮感官评价
    2.2 饲用苎麻与甜高粱混合青贮营养成分分析
    2.3 饲用苎麻与甜高粱混合青贮pH值、氨态氮检测结果
    2.4 饲用苎麻与甜高粱混合青贮微生物检测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3)甜高粱作为优质饲草在我国草牧业发展中的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甜高粱的饲草利用概况
2 甜高粱的饲草利用技术开发进展
    2.1 甜高粱的品种选择
    2.2 甜高粱的青贮利用
        2.2.1 甜高粱的青贮技术研究
        2.2.2 甜高粱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研究
        2.2.3 甜高粱的混合青贮研究
    2.3 甜高粱的其他利用方式
3 甜高粱作为饲草利用对家畜的影响
    3.1 饲喂甜高粱对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甜高粱的抗营养因子对家畜的影响
4 甜高粱作为优质饲草在草牧业发展中的潜力和展望

(4)粤西地区不同甜高粱和高丹草品种比较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甜高粱和高丹草品种的物候期
    2.2 不同甜高粱、高丹草品种的农艺性状
    2.3 不同甜高粱、高丹草品种的产量
    2.4 不同甜高粱、高丹草品种的营养品质
3 讨论
4 结论

(5)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筛选饲用高粱的引种最适品种和最佳收获时间(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测定指标
        1.2.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收获时间的生产性能
    2.2 不同收获时间的NDF、ADF、ADL的含量变化
    2.3 饲用高粱加权关联度和排序
3 结论与讨论

(6)牧草与作物根系分泌物成分构成与他感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来源
摘要
Summary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牧草与作物他感作用的研究概况
        1.1 牧草与牧草间的他感作用
        1.2 牧草与作物间的他感作用
    2 牧草与作物化感物质的研究进展
        2.1 化感物质的分类
        2.2 苜蓿中的化感物质
        2.3 禾本科牧草或作物中的化感物质
        2.4 化感物质的提取方法
    3 牧草与作物他感作用的研究前景
        3.1 培育新品种
        3.2 建立合理的种植模式
        3.3 利用牧草的他感作用抑制恶性杂草
        3.4 生物除草剂、杀虫剂的开发利用
第二章 牧草与作物品种幼苗根系分泌物成分测定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苜蓿幼苗根系分泌物成分种类分析
        2.2 燕麦幼苗根系分泌物的成分种类分析
        2.3 玉米幼苗根系分泌物成分种类分析
        2.4 高粱幼苗根系分泌物成分种类分析
        2.5 小麦与大麦幼苗根系分泌物成分种类分析
        2.6 其他牧草及作物幼苗根系分泌物成分种类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牧草与作物品种间他感效应检测分析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苜蓿与其他牧草或作物品种他感效应分析
        2.2 燕麦与其他牧草或作物品种他感效应分析
        2.3 玉米与其他牧草或作物品种他感效应分析
        2.4 高粱与其他牧草或作物品种他感效应分析
        2.5 小麦及大麦品种与其他牧草或作物品种他感效应分析
        2.6 其他牧草或作物品种间他感效应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牧草与作物他感效应与根系分泌物成分构成关系分析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牧草与作物他感作用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7)高粱品种再生能力的鉴定与再生相关性状的QTL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概述
    1.2 高粱刈割研究
    1.3 数量性状遗传学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1.4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高粱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思路
    1.7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粱品种再生能力的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性状测定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分析
        2.2.1 刈割后再生部分各个性状的相关性
        2.2.2 高粱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
        2.2.3 高粱种质资源的主成分分析
        2.2.4 高粱刈割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2.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高丹草刈割1次农艺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性状调查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高丹草刈割1 次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2.2 高丹草刈割1 次农艺性状的表型分析
        3.2.3 高丹草刈割1 次农艺性状遗传模型的选择
        3.2.4 高丹草刈割1 次农艺性状遗传模型检测
        3.2.5 高丹草刈割1 次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高丹草刈割2次再生能力产量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设计
        4.1.2 性状测定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分析
        4.2.1 高丹草刈割2 次再生能力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4.2.2 高丹草刈割2 次再生能力产量性状表型数据分析
        4.2.3 高丹草刈割2 次再生能力产量性状备选模型的选择
        4.2.4 高丹草刈割2 次再生能力产量性状遗传备选模型的适合性检验
        4.2.5 高丹草刈割2 次再生能力产量性状最适遗传模型的参数估计
    4.3 结论和讨论
第五章 高粱再生能力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5.1.2 田间性状数据采集
        5.1.3 高粱叶片采集
    5.2 高粱叶片DNA的提取与检测
        5.2.1 DNA的提取
        5.2.2 DNA浓度检测
        5.2.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优化
        5.2.4 PCR扩增体系
        5.2.5 PCR反应扩增程序
        5.2.6 电泳检测F_2 群体PCR产物
    5.3 数据处理
    5.4 结果与分析
        5.4.1 F_2 群体的DNA检测
        5.4.2 SSR引物的初次筛选
        5.4.3 SSR引物的2 次筛选
        5.4.4 SSR标记构建连锁群体
        5.4.5 F_2 群体5 个再生能力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5.5 结论和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及肉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Abbreviations)
第1章 绪论
    1.1 甜高粱的概述
        1.1.1 甜高粱的简介
        1.1.2 甜高粱的生物学特性
    1.2 甜高粱的饲用价值
        1.2.1 饲料价值
        1.2.2 能源作物价值
        1.2.3 甜高粱的开发利用
    1.3 苜蓿及其营养价值
        1.3.1 苜蓿的简介
        1.3.2 苜蓿的营养价值
    1.4 青贮饲料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4.1 青贮及青贮发酵原理
        1.4.2 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
        1.4.3 青贮饲料在畜牧业的应用
    1.5 混合青贮的研究进展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2章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生长、消化率和瘤胃内环境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青贮饲料制作
        2.1.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2.1.3 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2.1.4 试验期与饲养管理
        2.1.5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方法
        2.1.6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2.2.2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2.2.3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的影响
        2.2.4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2.3 讨论
        2.3.1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2.3.2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2.3.3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瘤胃液发酵指标的影响
    2.4 小结
第3章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方法
        3.2.1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3.2.2 血常规指标的测定
        3.2.3 血液生理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3.2.4 数据处理
    3.3 结果分析
        3.3.1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3.3.2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讨论
        3.4.1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3.4.2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肾脏功能和脂类代谢的影响
        3.4.3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血液中酶活性的影响
        3.4.4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血液总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5 小结
第4章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4.1.3 试验日粮
        4.1.4 试验期与饲养管理
    4.2 测定指标与方法
        4.2.1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4.2.2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分析
        4.3.1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4.3.2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内脏器官发育的影响
        4.3.3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肉品质的影响
        4.3.4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眼肌肉氨基酸的影响
    4.4 讨论
        4.4.1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发育的影响
        4.4.2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肉品质的影响
        4.4.3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本试验总结论
    5.2 本试验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甜高粱作为一种生物能源作物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1.1 生物能源的特点
    1.2 甜高粱的特点
    1.3 甜高粱作为能源作物的效益指标分析
2 我国甜高粱栽培的主要品种
    2.1 东北区甜高粱栽培的品种及特点
    2.2 黄淮海区甜高粱栽培的品种及特点
    2.3 内蒙古区甜高粱栽培的品种及特点
    2.4 甘新区甜高粱栽培的品种及特点
    2.5 黄土高原区甜高粱栽培的品种及特点
    2.6 西南区甜高粱栽培的品种及特点
    2.7 长江中下游区甜高粱栽培的品种及特点
    2.8 华南区甜高粱栽培的品种及特点
3小结

(10)施氮水平对甜高粱干物质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样品采集
        1.3.2 植株氮含量的测定
        1.3.3 氮肥利用率的计算[13]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甜高粱生物量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甜高粱氮素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甜高粱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四、饲用杂交甜高粱——大力士(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甜高粱品种营养物质积累特性及青贮品质分析[D]. 肖豫. 西南大学, 2021(01)
  • [2]饲用苎麻与甜高粱不同比例混合青贮效果研究[J]. 任小春,甘伟,江晓波,任小松,唐荣英,余慧涵,张中华. 草学, 2021(02)
  • [3]甜高粱作为优质饲草在我国草牧业发展中的潜力分析[J]. 孙志强,罗撄宁,熊乙,高润,吴哲,玉柱. 中国草地学报, 2021(03)
  • [4]粤西地区不同甜高粱和高丹草品种比较试验[J]. 徐磊,刘洋. 广东农业科学, 2021(02)
  • [5]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筛选饲用高粱的引种最适品种和最佳收获时间[J]. 史威威,徐玉青,张涛,牛净净. 中国奶牛, 2020(12)
  • [6]牧草与作物根系分泌物成分构成与他感效应[D]. 马史琛. 甘肃农业大学, 2020(12)
  • [7]高粱品种再生能力的鉴定与再生相关性状的QTL定位[D]. 卢华雨. 天津农学院, 2020(07)
  • [8]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及肉质的影响[D]. 阿依古丽·艾买尔. 塔里木大学, 2020(12)
  • [9]甜高粱作为一种生物能源作物的研究进展[J]. 张庆芳. 园艺与种苗, 2020(05)
  • [10]施氮水平对甜高粱干物质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高丽敏,田倩,苏晶,沈益新. 草业学报, 2020(04)

标签:;  ;  ;  

饲料用杂交甜高粱 - Hercules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