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拓扑指数X在含杂原子化合物QSPR研究中的应用

新拓扑指数X在含杂原子化合物QSPR研究中的应用

一、新拓扑指数X在含杂原子化合物QSPR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巍巍[1](2015)在《拓扑指数在化学化工领域的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拓扑指数是定量构效关系研究领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论述了拓扑指数在色谱分析、理化性质预测、对有机污染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以及三维拓扑指数的研究现状。并对拓扑指数在化学化工领域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周长会[2](2014)在《拓扑指数在取代脂肪族化合物定量构效关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物质的定量结构活性/性质研究一直是化学学科研究的重点,现已发展成为药物化学、环境化学、材料科学等化学相近学科的研究热点。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和有关专业软件的推广,物质定量结构活性/性质的热门研究方向方兴未艾。近年,伴随着有机化合物爆炸式的增长,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科研工作者的一项迫切任务。随着对物质物理化学性质研究的深入,各种计算方法和化学应用软件(HyperChem Professional,Gaussian03W,Dragon)应运而生,在众多方法中,拓扑指数法因其计算简单,预测准确成为各方法的首选。本论文采用拓扑指数法研究取代脂肪族(杂原子)化合物定量构效关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通过对杂原子(非碳原子)进行必要的修饰染色,在距离矩阵和邻接矩阵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拓扑指数W,通过新建的拓扑指数W对脂肪醛、脂肪酮、脂肪胺、脂肪醇及饱和醚化合物的沸点、摩尔折射率、折光指数、辛醇/水分配系数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利用回归模型对这些化合物上述性质进行理论预测,效果良好,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可以较为精确的预测杂原子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二、研究了新建拓扑指数的物理意义。采用HyperChem Professional软件中的半经验半理论PM3法,计算了脂肪醛、脂肪酮、脂肪胺、脂肪醇及饱和醚化合物分子的20种量子化学参数,将拓扑指数W与各个量子化学参数进行关联,得到了它们的相关系数及拓扑指数W与各化学参数的回归方程,通过分析,表明拓扑指数是分子结构参数的体现,同时拓扑指数也是分子内部能量的综合表征。所以,从理论上讲,新建立的拓扑指数物理意义明确,可以用于杂原子分子物理化学性质的预测。弥补了近年来拓扑指数研究中物理意义不明确的弱点,同时为新拓扑指数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一系列脂肪族化合物的定量结构研究表明,利用新建的拓扑指数可以很好地描述分子的结构特征,能够通过各种化合物的拓扑指数估计分子的部分物理化学性质。利用拓扑指数W建立的回归模型可以精确的预测取代脂肪族化合物的表观性质;而拓扑指数量子化学物理意义的研究,揭示了分子拓扑指数与其分子能量因子的关联,为化合物性质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韦美菊,董博,贾静,陈飞武[3](2013)在《烷烃、烯烃、脂肪醇和脂肪醚物理性质的拓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分子图的距离矩阵、邻接矩阵以及原子核电荷数的基础上,基于朱昌中拓扑指数,提出了2个新的拓扑指数.这2个指数弥补了朱昌中指数不能应用于含杂原子分子体系的不足.通过对烷烃、烯烃、脂肪醇和脂肪醚4类物质结构与性质相关性的研究表明,新指数对各类物质均具有很好的结构选择性、性质相关性和普适性.

张晶,赫敏,杨林[4](2012)在《拓扑指数法在QSPR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拓扑指数方法在定量构效关系(QSPR)研究中属活跃领域。简述了Wiener指数、Ran dic-Kier指数、Hosoya指数等拓扑指数,介绍了拓扑指数在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物化性质研究、药物设计研究、环境污染预测等方面的应用。表明拓扑指数法在QSPR研究中取得显着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程彬[5](2012)在《含硫、氧有机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一直是有机物分子结构与化合物性质/活性关系研究的重点,如何选取或建构合适的分子结构参数并从分子结构特征出发预测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或活性已成为近几十年来化学家们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对脂肪族化合物的相关研究已经较多,但目前对于含硫、氧有机物系列研究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选取或建构有效的分子结构参数及采用合适的建模方法获得简单可靠的预测模型的研究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因此本文将对含硫、氧有机物的相关理化性质进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首先在对脂肪族硫醇研究中,提出了一种量子拓扑指数X,该指数选择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得到原子间的距离作为距离矩阵的元素,并将各个原子的拓扑顶点度引入距离矩阵中形成新的矩阵,对传统的矩阵距离进行了改进,再计算新矩阵特征根取其最大值即得到量子拓扑指数X,因此,该指数既包含分子拓扑的宏观整体信息,又加入了量子化学计算,将拓扑指数法和量子参数法紧密结合起来,然后将新指数结合奇偶指数OEI、分子均衡电负性χeq共同表征脂肪族硫醇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对硫醇在4种不同极性固定相上的色谱保留指数建立了定量结构色谱保留模型,模型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7。模型方程简单有效地表达了硫醇分子结构信息和色谱指数之间的关系,构建的量子拓扑指数也为其它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了方法思路。在脂肪族二硫化合物定量结构-色谱保留相关研究中,本文从二硫化合物结构特征出发,结合色谱分离机制,采用分子结构分区处理方法,选取了修正的分子极化效应指数MPEI、奇偶指数OEI、顶点度距离指数VDI和总立体效应指数TTSEI表征二硫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用线性回归法获得了二硫化合物在四种不同极性固定相上气相色谱保留指数(RI)与四个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相关(QSRR)的模型,相关系数R均大于0.98,以留一法进行交互检验,相关系数Rcv均大于0.97。模型方程用于预测二硫化合物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对脂肪族脂肪醇分子结构和其沸点、水溶性和色谱保留指数的关系研究中,本文采用了修正的分子极化效应指数MPEI、奇偶指数OEI和键连接特征根指数(SX1CH、SX1CC)表征脂肪醇的分子结构,对脂肪醇的沸点BP、水溶性lg(1/Sw)、辛醇-水分配系数(lgPow)以及在6种不同极性固定相上的色谱保留指数建立了定量构效QSPR模型,模型方程回归系数均大于0.99,并采用留一法对模型方程进行了验证。在对醛酮化合物进行定量构效研究中,通过对脂肪族醛酮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沸点(BP)、摩尔折射率(MR)与其分子结构间关系的研究,选取了立体效应指数(SVij)、键连接矩阵特征根(SX1CH、SX1CC)等拓扑结构参数,用线性回归方法获得了88个醛酮有机化合物的沸点及摩尔折射率与拓扑指数间良好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模型,并定量解释了各结构参数对其性质的影响,模型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了模型方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杨娜[6](2012)在《PCBs分子空间坐标的3D-QSPR研究》文中提出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已成为化学计量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目的是预测未知化合物的性质和活性,已经成为对有机污染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用于预测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分布等行为。本论文研究的是多氯联苯化合物(PCBs)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PCB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作为化工原料应用于各种商业途径,例如载热流体,有机稀释剂,增塑剂,涂料添加剂等等,人体通过食用含PCBs的食物产生富集也会对人体有很大伤害。这一类化合物对环境和人体都有着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需要去研究它们的一些性质,包括保留行为、性质、活性/毒性分析,但是目前通过试验方法很难获得,有必要寻求方法对这些性质做出预测,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是QSPR建模。本文应用Chem Window绘图软件对209个PCBs作图,通过SymApps计算3D结构得到其空间稳定构型,每个空间构型对应着一个分子空间坐标。对PCBs分子的空间坐标进行研究,定义了3个描述符,原子距离指数Ys,分子空间特征指数YF及在Wiener基础上定义的指数YW。采用SPSS软件和Matlab软件分别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BP神经网络获得了多氯联苯化合物的气相色谱相对保留时间(GCRRT)和一些理化性质与该空间距离指数之间的QSPR模型。结果表明,通过线性和非线性方法处理均得到良好的相关性,这也说明了本研究中的自定义3D距离指数基本上能够反映分子的空间结构特征,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和可靠性。比较两种方法对GCRRT的预测集估计的误差值,BP神经网络计算的误差较线性回归计算得到的小,说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能更好的估算所要研究的性质,模拟精度较好,整体性能优于线性回归。另外,利用这三个指数对PCBs进行聚类分析,判断分析多氯联苯环上Cl原子的个数,对区别研究PCBs的同类化合物有很大帮助。

李佳林[7](2011)在《固体溶质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多元体系相平衡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超临界CO2作为传统溶剂的一种新兴绿色替代溶剂,在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其基础研究仍比较薄弱,制约了其工业化进程,主要表现在相平衡基础数据的匮乏和相平衡理论的不成熟。本文对固体溶质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多元体系的相平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建立、完善了一套多功能研究固体溶质与超临界CO2多元体系相平衡的实验测定装置,经过水压试验和实际检测,该装置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调控性能。新建固体溶质混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确立了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取样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的检测分析程序。选择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固体有机溶质进行实验,包括:对甲苯磺酰胺、对氨基苯磺酰胺、苯磺酰胺、苯甲酰胺以及对氨基苯磺酸。首次测定了各种单一固体溶质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单一固体溶质+夹带剂、固体溶质混合物、固体溶质混合物+夹带剂体系溶质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所测混合物体系包括:对甲苯磺酰胺+对氨基苯磺酰胺(1:1等摩尔混合),苯磺酰胺+苯甲酰胺(1:1等摩尔混合),对甲苯磺酰胺+对氨基苯磺酰胺(1:1等摩尔混合)+夹带剂,实验温度分别为308 K、3 1 8 K和328 K,压力范围为8.0-21.0 MPa。所考察的夹带剂包括:甲醇、乙醇、乙二醇、乙酸乙酯和丙酮。共实测数据272组,极大地丰富了超临界流体相平衡基础数据,为论文相平衡模型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考察了温度、压力、分子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类型、夹带剂类型与浓度等对固体溶质在超临界CO2中相平衡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分子结构对单一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影响、夹带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固体混合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本文实验数据为基础对现有相平衡模型进行考察,主要针对密度型模型Chrastil、K-J和M-T模型等。结果表明,密度型模型基本上能对实验数据进行较好的关联,但计算偏差波动较大,存在计算不稳定的现象。本文分析了超临界体系溶剂与溶质分子间作用特征,在络合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引入溶剂与溶质混合熵经验表达式aTv+b,对Chrastil模型进行改进,获得了良好的计算效果,进而对K-J和M-T进行改进相继建立了M1、M2和M3模型。使用包括实验体系在内的71种溶质在超临界C02中的溶解度共计1603组信息对新改进模型和原模型进行计算对比,新模型的计算精度整体上平均提了高3%-6%,且计算波动减小、稳定性增强。在对纯物质溶解度模型成功改进的基础上,对现有夹带剂体系相平衡模型Chrastil-G和M-T-S模型进行改进,分别构建了M4、M5模型,使用7种固体溶质的219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改进效果良好,新模型计算精度平均提高2%左右。考虑到改进后的密度型模型预测能力不强,且不能体现分子差异。故本文以化学键理论和分子拓扑理论为指导,通过深入的分析,考虑杂原子电负性、原子周围环境电负性和原子不饱和键的影响,定义了一个新的原子点价表达式,进而计算出多种固体溶质的改进分子连接性指数信息;将分子连接性指数信息与改进的密度型模型Ml结合,构建了改进的分子连接性指数模型(RMCIs);使用该模型对30种芳香族化合物的溶解度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得到能反映此类物质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的特征规律信息方程,进而对另外5种类似化合物的溶解度进行预测,取得了较满意的应用效果。论文探讨了超临界流体相平衡中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信息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构建效果更好的模型提供了思路。论文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76006)和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的资助。

彭国文,肖方竹,邹和辉,胡肇航,曾波,聂长明[8](2010)在《饱和一元脂肪醇沸点QSPR研究》文中认为以分子图的邻接矩阵为基础,利用原子i的平衡电负性对分子图的顶点进行着色,从改进分子连接性指数中的点价ivδ入手,构建新的拓扑指数0Tp和1Tp,并与119种饱和一元脂肪醇的沸点Tb进行关联,建立了QSPR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QSPR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徐梅芳[9](2010)在《拓扑指数X用于硫醇/硫醚的QSPR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对40余种硫醇/硫醚分子的拓扑结构特点的研究,定义了一种拓扑指数X,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硫醇/硫醚的气态标准生成热Hf,298°、气态标准熵S298°、气态标准生成自由能Gf,298°、沸点TBP等多种物理化学性质与拓扑指数X的相关性,建立了定量结构-性质相关(QSPR)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QSPR模型方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较好地揭示了这些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徐梅芳[10](2010)在《距离矩阵的本征值用于脂肪醇的QSPR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表征脂肪醇的性质,根据脂肪醇分子的拓扑结构特点构建了脂肪醇的距离矩阵,并将距离矩阵的最大本征值定义为拓扑指数A,并计算了60余种脂肪醇分子的拓扑指数A。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空腔表面积(CSA)、折光指数(nD)、溶解度(lgSw)以及辛醇/水分配系数(lgKw)等多种物理化学性质的QSPR模型。结果表明,这些物理化学性质与拓扑指数A,均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所建QSPR模型方程稳定性良好,预测能力强,如实反应了这些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可用于其它物理化学性质的预测。

二、新拓扑指数X在含杂原子化合物QSPR研究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拓扑指数X在含杂原子化合物QSPR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拓扑指数在化学化工领域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拓扑指数在化学化工领域的研究现状
    1.1拓扑指数应用于色谱分析
    1.2拓扑指数应用于理化性质预测
    1.3对有机污染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
    1.4三维拓扑指数的研究
2结论与展望

(2)拓扑指数在取代脂肪族化合物定量构效关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计算化学的发展概述
    1.2 QSAR/QSPR 发展与研究现状
    1.3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的基本方法
    1.4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的基本理论
    1.5 模型建立的基本方法
    1.6 模型的检验
    1.7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2章 拓扑指数简介
    2.1 拓扑指数发展历程
    2.2 拓扑指数的种类
    2.3 拓扑指数的应用领域
    2.4 拓扑指数的构造描述
    参考文献
第3章 拓扑指数在杂原子化合物中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3.1 拓扑指数的建立
    3.2 拓扑指数在脂肪醛中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3.3 拓扑指数在脂肪酮中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3.4 拓扑指数在脂肪胺中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3.5 拓扑指数在脂肪醇中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3.6 拓扑指数在脂肪醚中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3.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拓扑指数的物理意义研究
    4.1 拓扑指数与脂肪醛化合物分子的量子化学参数关系的研究
    4.2 拓扑指数与脂肪酮化合物分子的量子化学参数关系的研究
    4.3 拓扑指数与脂肪胺化合物分子的量子化学参数关系的研究
    4.4 拓扑指数与脂肪醇化合物分子的量子化学参数关系的研究
    4.5 拓扑指数与饱和醚类化合物分子的量子化学参数关系的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持的课题项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致谢

(3)烷烃、烯烃、脂肪醇和脂肪醚物理性质的拓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指数构建方法
    1.1 拓扑指数X1的构建
    1.2 拓扑指数X2的构建
2 结果与讨论
    2.1 新指数与饱和烷烃的性质相关性
    2.2 新指数与烯烃的性质相关性
    2.3 新指数与饱和脂肪醇的性质相关性
    2.4 新指数与饱和脂肪醚的性质相关性
3 结论

(4)拓扑指数法在QSPR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拓扑指数法
    1.1 Wiener指数
    1.2 Randic-Kier指数
    1.3 Hosoya指数
    1.4 广义aN指数
    1.5 平均距离和连通性指数J
2 应用方面
    2.1 QSPR研究
    2.2 物化性质研究
    2.3 药物设计研究
    2.4 环境污染预测
3 展望

(5)含硫、氧有机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有机物定量构效关系 QSPR/QSAR 研究概述
    1.2 有机物定量构效关系 QSPR/QSAR 研究方法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脂肪硫醇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相关研究
    2.1 引言
    2.2 数据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分子结构分区方法及在二硫化合物 QSRR 研究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数据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脂肪醇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4.1 引言
    4.2 数据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脂肪族醛酮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5.1 引言
    5.2 数据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4 结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PCBs分子空间坐标的3D-QSPR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QSPR的研究内容
        1.2.1 描述符
        1.2.2 预测数学模型的建立
    1.3 国内外PCBs的QSPR研究现状
        1.3.1 多氯联苯的气相色谱保留时间的QSPR研究现状
        1.3.2 多氯联苯的溶解度和分配系数的QSPR研究现状
        1.3.3 多氯联苯的热力学性质的QSPR研究现状
        1.3.4 多氯联苯的生物富集因子(BCF)的QSPR研究现状
    1.4 本工作的研究内容及特色创新之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
    2.1 回归分析
        2.1.1 线性回归模型
        2.1.2 逐步回归方法
        2.1.3 线性回归方程显着性检验
        2.1.4 “最优”回归方程选择方法
    2.2 BP神经网络
        2.2.1 BP网络结构
        2.2.2 输入/输出向量的设计
        2.2.3 BP网络的设计
        2.2.4 确定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数目
        2.2.5 BP网络的创建
        2.2.6 BP神经网络模型的确定
        2.2.7 BP神经网络建模特点
    2.3 聚类分析
        2.3.1 聚类分析的数据预处理
        2.3.2 系统聚类计算类间距离的方法
        2.3.3 系统聚类分析
    2.4 化学计量学软件及方法
        2.4.1 ChemWindow 6.0绘图软件
        2.4.2 SPSS18.0统计软件
        2.4.3 QSPR模型的建立
第三章 PCBs的色谱和理化性质的QSPR研究
    3.1 概述
    3.2 PCBs化合物分子结构计算
        3.2.1 绘制分子三维结构图
        3.2.2 PCBs分子的空间位置参数
        3.2.3 PCBs分子的3D距离指数的定义
        3.2.4 数据来源
    3.3 PCBs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3.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优选
        3.3.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评估
    3.4 PCBs的BP神经网络研究
        3.4.1 实验环境
        3.4.2 输入/输出变量的确定及其数据的预处理
        3.4.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分组
        3.4.4 PCBs的BP网络设计
        3.4.5 BP网络结果与讨论
    3.5 PCBs的聚类分析
第四章 结论
    4.1 指数的定义及选择
    4.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优化
    4.3 BP神经网络结果分析
    4.4 聚类分析结果
    4.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7)固体溶质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多元体系相平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超临界流体技术概况
        1.1.1 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发展
        1.1.2 超临界流体的特性
        1.1.3 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
    1.2 超临界流体相平衡的实验研究
        1.2.1 单一固体溶质在超临界CO_2及含夹带剂体系中溶解度的测定
        1.2.2 固体混合物在超临界CO_2及含夹带剂体系中溶解度的测定
    1.3 超临界流体相平衡的理论研究
        1.3.1 压缩气体状态方程法
        1.3.2 膨胀液体模型
        1.3.3 半经验和经验型模型
        1.3.4 QSPR模型
        1.3.5 超临界流体相平衡模型比较
    1.4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及目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单一固体溶质与超临界CO_2多元体系相平衡的实验研究
    2.1 实验流程及操作
        2.1.1 实验装置及流程
        2.1.2 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2.1.3 实验分析方法
        2.1.4 实验装置的可靠性验证
        2.1.5 实验物系的选择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对甲苯磺酰胺在含夹带剂的超临界CO_2中相平衡的实验研究
        2.2.2 对氨基苯磺酰胺在含夹带剂的超临界CO_2中相平衡的实验研究
        2.2.3 苯磺酰胺在含夹带剂的超临界CO_2体系中相平衡的研究
        2.2.4 对氨基苯磺酸在含夹带剂的超临界CO_2中相平衡的研究
        2.2.5 苯甲酰胺在含夹带剂的超临界CO_2中相平衡的研究
        2.2.6 结果讨论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固体溶质混合物与超临界CO_2多元体系相平衡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流程及操作
        3.1.1 实验装置及流程
        3.1.2 实验物系的选择
        3.1.3 实验操作
        3.1.4 实验分析方法
        3.1.5 实验注意事项
    3.2 实验结果及讨论
        3.2.1 对甲苯磺酰胺与对氨基苯磺酰胺混合物在超临界CO_2多元体系相平衡的实验研究
        3.2.2 苯磺酰胺与苯甲酰胺混合物在超临界CO_2多元体系中相平衡的实验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固体溶质与超临界CO_2多元体系相平衡的模型研究
    4.1 单一固体溶质在超临界CO_2中的相平衡模型
        4.1.1 常用密度型模型的关联计算
        4.1.2 其他模型的关联计算
    4.2 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的超临界CO_2多元体系中的相平衡模型
        4.2.1 Chrastil-G模型的关联计算
        4.2.2 M-T-S模型的关联计算
    4.3 固体混合物在超临界CO_2多元体系中的相平衡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密度型模型的整体改进
    5.1 单一固体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相平衡密度型模型的改进
        5.1.1 Chrastil模型的改进(M1)
        5.1.2 K-J模型的改进(M2)
        5.1.3 M-T模型的改进(M3)
        5.1.4 对M1、M2和M3模型的验证
    5.2 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的超临界流体中密度型模型的改进
        5.2.1 对Chrastil-G模型的改进(M4)
        5.2.2 对M-T-S模型的改进(M5)
        5.2.3 对M4和M5模型的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改进分子连接性指数模型的构建
    6.1 改进分子连接性指数模型的构建
        6.1.1 新拓扑指数(~mχ_l~r)的构建
        6.1.2 新拓扑指数型模型的构建(RMCIs模型)
    6.2 改进分子连接性指数模型的验证
        6.2.1 本文实验数据的RMCIs模型验证
        6.2.2 文献数据的RMCIs模型验证
    6.3 改进分子连接性指数模型的应用
        6.3.1 回归方程的预测计算
        6.3.2 与密度型模型的对比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本论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8)饱和一元脂肪醇沸点QSPR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与方法
    1.1 数据与软件
    1.2 0Tp和1Tp的构建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0Tp和1Tp与脂肪醇的沸点相关性
    2.2 QSPR模型稳定性能的检验
    2.3 拓扑指数0Tp和1Tp的物理意义
3 结论

四、新拓扑指数X在含杂原子化合物QSPR研究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拓扑指数在化学化工领域的研究现状[J]. 张巍巍. 化学工程师, 2015(03)
  • [2]拓扑指数在取代脂肪族化合物定量构效关系中的应用研究[D]. 周长会. 青海民族大学, 2014(02)
  • [3]烷烃、烯烃、脂肪醇和脂肪醚物理性质的拓扑研究[J]. 韦美菊,董博,贾静,陈飞武. 分子科学学报, 2013(05)
  • [4]拓扑指数法在QSPR研究中的应用[J]. 张晶,赫敏,杨林.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 [5]含硫、氧有机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D]. 程彬. 湖南科技大学, 2012(05)
  • [6]PCBs分子空间坐标的3D-QSPR研究[D]. 杨娜. 青海师范大学, 2012(05)
  • [7]固体溶质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多元体系相平衡的研究[D]. 李佳林. 北京化工大学, 2011(05)
  • [8]饱和一元脂肪醇沸点QSPR研究[J]. 彭国文,肖方竹,邹和辉,胡肇航,曾波,聂长明.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9]拓扑指数X用于硫醇/硫醚的QSPR研究[J]. 徐梅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10]距离矩阵的本征值用于脂肪醇的QSPR研究[J]. 徐梅芳.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0(07)

标签:;  ;  ;  ;  ;  

新拓扑指数X在含杂原子化合物QSPR研究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