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路面平整度概念的粗浅理解

对路面平整度概念的粗浅理解

一、对路面平整度概念的粗浅理解(论文文献综述)

彭慧婷[1](2021)在《基于胎路交互作用的能耗分析研究》文中指出

何业宏[2](2021)在《基于南疆沙漠戈壁区沥青路面拱胀处置的多目标方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韦威[3](2020)在《沥青路面平整度评价及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沥青路面因为其优秀的使用性能而成为主要的路面结构形式,因此,保障和提升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不仅关系到公路管理的经济效益,也关系到能否为大众提供稳定、舒适和安全的行车环境。在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中,路面的行驶质量、行车安全与舒适性都与路面平整度有关,同时路面平整度也体现了沥青路面的整体病害情况。但是由于现行路面平整度评价指标及预测模型都存在一些弊端,使得公路养护部门不能准确把握路面的整体情况。所以,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对路面平整度进行评价及预测是具有重要意义的。1.在详细分析总结已有平整度评价指标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加权纵断面评价方法对沥青路面平整度进行评价,计算推导了加权纵断面评价指标,从而建立了加权纵断面评价指标的数学模型;确定了平整度的加权纵断面评价标准和指标的评价区间;通过对实际工程平整度进行评价,验证了加权纵断面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基于对沥青路面平整度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了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路面病害、交通荷载、路面结构因素;进一步将最主要影响因素所涉及的变量进行变量聚类分析,最后得到破损率DR、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年均日交通量AADT、时间t作为平整度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3.在分析总结目前主流平整度预测模型的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以混合效应模型作为平整度预测模型;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用固定效应来反映所有路段总体的平整度发展趋势,用随机效应来反映路段之间的平整度的差异性;混合效应模型能够对多维度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在针对平整度这一面板类型数据型进行分析时,通过时间变量来体现平整度在纵向维度上随时间进行演化的趋势,通过在模型中引入协变量来体现平整度数据在具体某一时刻横截面上的观测值。混合效应模型充分利用了平整度数据所蕴含的各种附加信息,可以有效地预测平整度发展规律,从而为公路养护部门提供养护决策依据。

陈嘉玮[4](2019)在《公路桥梁车桥耦合振动桥面不平顺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如今,随着公路桥以及多用桥梁的数量逐年增加,研究者们越发重视车辆和桥梁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其中桥面不平顺值是影响车桥耦合振动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等级的桥面的不平顺数值将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车辆振动且反映了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的平整性,所以精准的桥面不平顺模拟方法是进行车桥耦合数值模拟的前提,然而国内公路桥梁动力响应的研究中,一般将其按正弦曲线来处理。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桥面不平顺模拟方法是车桥耦合数值模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将桥面不平顺看作符合Gauss随机过程,具有零均值、各态历经的特性的随机函数,基于谐波叠加法,白噪声滤波法,AR模型法和逆快速傅里叶变换法的基本原理,使用Matlab分别编写了对应的桥面不平顺模拟方法的仿真程序,采取国家标准GB/T7031-86规范数据对A、B、C级路面进行模拟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说明。同时为研究车桥耦合中不同桥面不平顺模拟方法的实用性,以一座简支空心板梁桥、一座变截面箱梁桥和一座T型梁桥为例,通过Ansys建立桥梁三维模型,以实际车辆的参数建立车辆的三维模型,运用Matlab编制了基于Newmark-β积分方法的车桥耦合求解程序,分析车辆以20m/s的速度通过桥面不平顺等级为B级的桥面面在不同桥梁和工况下的桥梁最大动位移响应,并将乔木湾乐安河大桥实测桥面不平顺与数值模拟的桥面不平顺进行对比分析。基于模拟耗时、桥梁振动响应结果和实测数据与仿真结果的比较对四种常用桥面不平顺模拟方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谐波叠加法模拟时的空间间隔取值不能太小,白噪声滤波法误差相对较大,AR模型法总体计算较为繁琐,快速傅里叶逆变换法总体稳定无明显波动且仿真速度和精度能满足模拟需求。综合考虑,建议使用快速傅里叶逆变换法进行桥面不平度模拟。

王睿[5](2019)在《沥青路面施工平整度控制技术与检测装置研究》文中认为施工平整度是路面评价及验收的主要指标。路面平整度好坏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行车舒适性、行车安全性和行车经济性,平整度差的路面会对行驶汽车的零部件产生较大的损伤,增加行驶车辆的油耗。压实度与路面耐久性、寿命有极大的相关性,良好的压实度可以提高路面的抗水害能力等;压实度不足则会导致路面在开放交通后经过重载车辆的二次碾压导致平整度衰减。因此,在保证压实度的前提下,提高施工平整度是目前公路科技界关注的重点和关键技术。论文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在分析影响沥青路面施工平整度与压实度的关键因素基础上,推导出沥青路面施工时下承层路面平整度、摊铺层平整度的传递特性;根据施工平整度传递特性,建立了松铺层平整度、摊铺密实度与成型路面平整度之间关系数学模型,进而提出了沥青路面施工平整度控制技术。为了应用得到的路面施工平整度控制技术,详细研究了松铺层平整度检测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平整度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研究。基于八轮仪平整度检测原理和传感技术开发自制平整度检测系统,用于松铺层平整度检测。并将自制平整度仪的试验结果与实际八轮仪试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由于自制路面平整度仪采集慢,效率低,不适用于长距离连续测量,为了跟踪监测摊铺层平整度,开发了一种激光路面平整度仪。在实体工程中进行了激光平整度仪试验验证,验证激光路面平整度仪测量精度可达到检测部门对路面平整度的检测要求。利用激光路面平整度在实体工程中验证沥青路面平整度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只有当摊铺密实度高,且铺层平整度高时,最终路面压实成型的平整度才最好,成型路面的压实度也达到最高值。

石家凤,万汨,臧垲岳,周达睿,沈婕[6](2018)在《基于智能手机传感器数据的道路平整度实时观测APP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智能手机性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尝试用手机来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基于i OS平台开发研制了自行车搭载手机传感器的道路平整度实时观测APP,该APP可实时获取智能手机传感器数据,并基于道路平整度计算模型计算获取用户骑行路面的道路平整度,将用户的骑行移动轨迹在地图上进行显示,对道路平整度进行分级显示.该APP可弥补车载激光测量不能观测骑行与步行道路的不足,便于大众测量和了解道路平整度信息,降低了测量门槛.

肖强[7](2018)在《基于支座反力的桥梁动态称重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桥梁动态称重系统作为治理桥梁超载问题最具潜力的工具之一,具有耐久性好、识别精度高等特点。目前大部分的商业桥梁动态称重(Bridge weigh-in-motion,简称BWIM)系统依旧采用基于应变的传统Moses算法。然而,基于应变的传统BWIM系统对桥型和桥梁跨径具有局限性,且需要辅助传感器进行车轴信息识别。开发识别精度更高和使用范围更广的新型BWIM系统对治理桥梁超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情况,考虑到桥梁支座反力对车轴荷载的敏感性,本文提出了基于支座反力的桥梁动态称重方法(Bridge weigh-in-mo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support reaction force,简称SRF方法)。该方法通过测量车辆驶过桥梁时桥梁的支座反力进行车重识别,可直接对车辆速度和轴距进行较高精度的识别,而且对桥型和桥梁跨径的适用性较强。本文从理论上分析SRF方法的可行性,然后以桥梁通用图集中跨径为20m的简支T梁桥为例,通过模型试验进一步验证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最后基于车桥耦合振动理论开展数值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均显示能较好识别车辆行驶速度、轴距、轴重和总重;该方法的识别精度优于传统基于弯曲应变的动态称重方法,且车速越高时,该方法精度优势越明显;该方法在路面不平整度、噪声等因素的干扰下仍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主要研究内容有:(1)结合当前桥梁超载问题的现状,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简单介绍了桥梁动态称重系统的组成与特点,阐述了国内外BWIM系统的研究发展现状与不足,介绍了SRF方法识别车辆速度和轴距的原理。(2)简单介绍桥梁动态称重算法的发展,推导了基于应变的传统Moses算法的轴重识别原理以及基于桥梁动力响应提取拟合影响线的计算原理。从理论上分析了SRF方法相对传统Moses算法的优势,利用数值模拟直观地表明基于支座反力的桥梁动态称重方法在车轴信息识别方面的潜力。(3)为验证提出的SRF方法的可行性,设计了基于支座反力的桥梁动态称重方法的缩尺模型试验。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模型试验平台的设计、依据相似原理和相似比例确定桥梁模型的材料和尺寸以及试验平台的制作。通过模型试验研究SRF方法在不同车辆速度(1m/s-5m/s,对应实际车辆速度范围为10.4km/h-52.2km/h)、横向加载位置下的识别精度。实验结果表明SRF方法对车辆行驶速度、轴距、轴重的识别均具有较高精度。(4)为进一步分析该方法的稳定性,基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模型,结合车桥耦合振动理论,对基于支座反力的桥梁动态称重方法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了车辆行驶速度、路面不平整度等级、噪音水平、桥头跳车以及多车通行等因素对车辆轴重与总重识别精度的影响,并在相同的条件下与基于应变的传统Moses算法的轴重和总重的识别精度进行了对比。

马蓉蓉[8](2015)在《基于加权纵断面的路面平整度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路面平整度是路面性能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持久良好的路面平整度可以保证车辆高速行车舒适性,减少轮胎动荷载对路面的破坏以及对车辆的冲击。目前断面类和反应类平整度评价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路面服务性能水平及平整度随时间发展的趋势,但没有保留路面平整度具体变化的细节信息,只是一定长度路段的一个总体概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考虑,本文采用加权纵断面评价方法(the Weighted Longitudinal Profile [WLP]),对平整度进行更为客观精确的评价。首先,本文从路面波组成分析技术出发,采用傅里叶逆变换法构建路面平整度的时域激励模型,有效的避免了实际测量路面平整度的复杂工序,为汽车行驶平顺性仿真以及路面平整度的评价提供基础性的数据。然后,运用车辆系统动力学软件CarSim/TruckSim进行汽车行驶平顺性仿真,并分析不同工况下行驶平顺性的变化趋势。仿真结果表明,路面等级、车速和车辆类型是影响车-路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汽车行驶平顺性随路面等级的降低而不断变差,随车速增加而不断降低。不同因素对车身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aw影响的重要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路面等级→车速→车型。其次,推导加权纵断面平整度评价指标—加权纵断面标准差σw和极差△w的计算公式,在对德国平整度各项指标标准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适用于我国路面设计、施工以及养护维修各阶段加权纵断面标准差σw和极差△w的建议容许值。运用该指标对各级标准路面平整度做出定量评价,并与CarSim/TruckSim软件仿真结果aw相比较,验证了所建立的平整度评价指标的正确性。最后,依托实际工程项目,运用加权纵断面评价方法(WLP)对实测路面平整度进行分析与评价,评价结果与已有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的评价相一致,适应我国现有路面养护体系。此外,加权纵断面评价方法的双指标控制方式能够区分平整度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以更准确的定位路面平整度出现不良状态的区域位置,进而较快捷的决定路面平整度养护时机,为道路管理部门在进行路面养护管理决策时提供更加可靠、稳定的评价标准。本文对目前路面平整度评价指标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改进,提出的加权纵断面平整度评价方法更为合理。加权纵断面标准差σw和极差△w的计算不受测试路段长度、样本数量以及车辆行驶速度的影响,且推导过程考虑了人和车辆的振动特性,有效的弥补了我国现有路面平整度评价指标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谢云[9](2014)在《不平整路面车辆动荷载计算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车辆在不平整路面上高速行驶,路面对车辆产生随机激励,导致车辆垂直振动。这种振动影响了沥青路面的动力响应,使路面平整度的衰减速度加快,车辆行驶与平整度差的路面上产生更大的附加振动,因此路面平整度和车辆动荷载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为深入研究路面在车辆振动影响下的响应情况,必须对车辆路面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基于车路耦合作用,本文从路面平整度激励入手,运用随机测量数理统计理论依拉达拉法则对实测平整度指标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置信误差标准对路面进行分段,基于M.W.Sayers理论建立分段路面正弦波形函数作为车路耦合作用的不平整度激励。通过路段车辆轴载调查得到高速公路常见载重车型,根据车辆振动理论建立高速公路常见载重车型的车路振动力学模型。运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实车辆动荷载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平整度波形参数、车辆行驶速度、车辆载重、车辆轮胎胎压对动荷载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有:①路面不平整度参数波长λ、幅值a和标准差σ之间存在着定量关系。波长与幅值符合二次多项式拟合关系,波长与标准差呈反比例关系,幅值与标准差呈正比例关系。②运用置信误差α分段后计算得到的路面的平均标准差较按公里分段计算平均标准差结果更可靠精确。③二轴车辆(1+2型)后轮动荷载和动荷载系数均比前轮小;三轴车辆(1+5型)后轮动荷载和动荷载系数最大,中间轮动荷载和动荷载系数最小;四轴车辆挂车前后车轮动荷载相差较小且均比拖车车轮动荷载和动荷载系数大。④车辆动荷载均随着路面的波形幅值和波长的增大而增大;车辆行驶速度对车辆动载影响较大,随着车速的增大车辆动载和动载系数相应增加;车辆动载和动载系数随着载重增加而降低,空车动载大不容忽视;超压行驶车辆产生的动荷载和动荷载系数较大,必须严格控制。

王雪如[10](2014)在《基于乘车舒适性的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高速公路是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功能定位特殊,因此其路面使用性能水平备受关注。路面平整度是表征路面行驶质量和乘车舒适性的重要评价指标,对高速公路而言,更是实现其安全、快速、舒适和经济属性的必要条件。因此对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进行准确的认识与评价,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以北京市7条高速公路近7年路面使用性能数据为基础,结合实际驾乘经验及相关理论知识,对平整度评价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从空间特性角度展开平整度对乘车舒适性影响机理的分析。以车辙为例,对变形类病害和平整度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基于行驶质量的变形类病害新评价方法。依据数据分析得出评价单元长度的不同会对国际平整度指数IRI的精准程度产生影响,评价单元越小,反映细部情况越准确,为试验设计及其数据分析提供参考思路。基于以上结论,对北京市10条不同的高速公路路段展开室外乘车试验,从乘客舒适性角度出发,选取心电指标和振动加速度为评价依据,采用多功能激光路况检测车系统、心生理测试仪、振动加速度测定仪和秒表等仪器,分别得到不同里程处行驶车速、国际平整度指数IRI、心电数据和加速度数据的实时数值。在初步处理数据的基础上,分别选取千米、二十米为评价单元,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出发,展开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舒适性评价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建立高速行驶下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与平整度、速度的线性回归方程,并结合已有研究推导出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与路龄间的量化关系。此外,提出减小评价单元长度进行高速公路细部平整度评价的必要性,得出路面平整度突变时,心率均值增量与多个影响因素的量化关系。随着公路大规模养护维修时代的到来和人本安全理念不断获得重视,论文提出的结论可用于公路全寿命养护成本分析中,在保证适当路面舒适性的前提下,提供更为经济节约、人性化、全方位的养护管理和决策的方法。

二、对路面平整度概念的粗浅理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路面平整度概念的粗浅理解(论文提纲范文)

(3)沥青路面平整度评价及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沥青路面平整度评价指标
        1.2.2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
        1.2.3 沥青路面平整度预测模型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加权纵断面评价方法研究
    2.1 路面平整度概述
    2.2 路面功率谱密度(PSD)与路面平整度分级
        2.2.1 路面功率谱密度(PSD)
        2.2.2 路面平整度分级
    2.3 加权纵断面(WLD)评价方法
        2.3.1 平整度极限值
        2.3.2 加权纵断面(WLP)评价方法概述
        2.3.3 加权函数的推导
        2.3.4 评价指标的验证
    2.4 加权纵断面指标评价标准
        2.4.1 德国评价标准
        2.4.2 我国评价标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沥青路面平整度评价实例及对比研究
    3.1 路面平整度传统评价体系
        3.1.1 路面平整度传统评价标准
        3.1.2 沥青路面养护工程划分
    3.2 依托工程概况
    3.3 路面平整度传统评价指标
        3.3.1 功率谱密度等级
        3.3.2 平整度标准差
        3.3.3 国际平整度指数
    3.4 加权纵断面平整度评价
        3.4.1 平整度评价结果
        3.4.2 评价结果分析与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沥青路面平整度影响因素研究
    4.1 沥青路面平整度影响因素理论研究
        4.1.1 路面病害
        4.1.2 交通荷载
        4.1.3 路龄
        4.1.4 路面结构
        4.1.5 路面初始平整度
        4.1.6 环境影响
    4.2 沥青路面平整度影响因素变量分析
        4.2.1 因子分析
        4.2.2 聚类分析方法
        4.2.3 统计方法对比
        4.2.4 变量聚类分析评价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混合效应预测模型研究
    5.1 路面平整度预测概述
    5.2 平整度预测模型选择
    5.3 混合效应预测模型方法研究
        5.3.1 模型基本形式
        5.3.2 模型参数的选择
        5.3.3 模型评价方法
        5.3.4 模型建模步骤
    5.4 混合效应模型评价结果与分析
        5.4.1 模型参数估计与分析
        5.4.2 模型的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4)公路桥梁车桥耦合振动桥面不平顺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3 桥面不平顺的定义
    1.4 不平顺的模拟方法
    1.5 车桥耦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6 车桥耦合模型的发展
        1.6.1 车桥耦合模型概述
        1.6.2 移动车轮加簧上质量车桥耦合振动模型
        1.6.3 四分之一车辆车桥耦合振动模型
        1.6.4 二分之一车辆车桥耦合振动模型
        1.6.5 整车车辆车桥耦合振动模型
    1.7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桥面不平顺的模拟和分析
    2.1 引言
    2.2 功率谱密度函数
        2.2.1 路面不平度谱估计方法
        2.2.2 功率谱的形式
    2.3 路面不平度的数值模拟方法
        2.3.1 谐波叠加法
        2.3.2 白噪声滤波法
        2.3.3 AR模型法
        2.3.4 快速傅里叶逆变换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桥耦合方程建立与算例分析
    3.1 引言
    3.2 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
        3.2.1 建立车辆振动方程
        3.2.2 建立桥梁振动方程
        3.2.3 建立车桥耦合振动方程
        3.2.4 数值计算方法
        3.2.5 计算流程
    3.3 简支空心板梁桥算例分析
        3.3.1 桥梁模型
        3.3.2 荷载工况
        3.3.3 不同方法的仿真结果
    3.4 变截面箱梁桥算例分析
        3.4.1 桥梁模型
        3.4.2 荷载工况
        3.4.3 不同方法的仿真结果
    3.5 T型梁桥算例分析
        3.5.1 桥梁模型
        3.5.2 荷载工况
        3.5.3 不同方法的仿真结果
    3.6 小结
第四章 现场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的比对
    4.1 工程概况
    4.2 现场测试数据
    4.3 卡方检测
        4.3.1 基本原理
        4.3.2 数据处理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1.1 论文主要工作
        5.1.2 论文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沥青路面施工平整度控制技术与检测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沥青路面施工平整度与压实度影响因素研究
    2.1 影响沥青路面施工平整度因素
        2.1.1 下承层平整度的影响
        2.1.2 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影响
        2.1.3 施工机械以及施工工艺的影响
    2.2 影响沥青路面施工压实度因素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平整度传递特性
    3.1 下承层平整度的传递
    3.2 松铺层平整度的传递
    3.3 随机因素对平整度的影响
    3.4 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平整度的传递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路面施工平整度检测技术
    4.1 沥青路面平整度检测标准和方法
        4.1.1 路面平整度常用检测方法
        4.1.2 路面平整度常用的评价标准
    4.2 自制平整度检测系统
        4.2.1 自制摊铺层平整度检测系统组成
        4.2.2 自制摊铺层平整度仪使用方法
    4.3 自制平整度检测系统与八轮平整度仪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4.3.1 八轮仪与自制仪器的检测对比试验
        4.3.2 试验数据相关性分析
        4.3.3 结果分析与测量值的修正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激光路面平整度仪设计与平整度控制技术研究
    5.1 激光路面平整度仪设计要求
    5.2 激光测距传感器
        5.2.1 激光传感器的组成
        5.2.2 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技术指标
    5.3 激光路面平整度仪组成
    5.4 激光路面平整度仪的测量方法
    5.5 激光平整度检测试验
    5.6 平整度控制技术试验研究
        5.6.1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备
        5.6.2 试验仪器
        5.6.3 试验结果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智能手机传感器数据的道路平整度实时观测APP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
    1.1 需求分析
    1.2 系统架构设计
    1.3 功能模块设计
2 关键技术
    2.1 基于骑行行为的道路平整度计算
        2.1.1 IRI计算模型
        2.1.2 坑洞识别算法
    2.2 道路平整度分级及图例设计
        2.2.1 界面布局设计
        2.2.2 道路平整度分级方法研究
        2.2.3 道路平整度图例
3 APP的实现与测试
    3.1 开发环境搭建
    3.2 高德地图SDK及其他第三方框架使用
        3.2.1 高德地图
        3.2.2 TMCache
        3.2.3 Cocoa Pods
    3.3 应用实现
    3.4 道路平整度计算原型系统准确性分析
4 结语

(7)基于支座反力的桥梁动态称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桥梁动态称重系统简介
        1.2.1 桥梁动态称重系统组成
        1.2.2 桥梁动态称重系统特点
        1.2.3 BWIM系统识别精度分类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BWIM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1.3.2 BWIM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桥梁动态称重算法研究
    2.1 BWIM系统车重识别算法的发展
    2.2 BWIM系统的传统Moses算法推导
        2.2.1 基于实测应变响应的弯矩表达式
        2.2.2 基于理论影响线的弯矩表达式
        2.2.3 传统Moses算法的轴重识别推导
        2.2.4 基于实测桥梁动力响应的拟合影响线的推导
    2.3 基于支座反力的桥梁动态称重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支座反力的桥梁动态称重方法试验验证
    3.1 引言
    3.2 试验模型设计与制作
        3.2.1 桥梁模型
        3.2.2 车辆模型
    3.3 试验步骤
    3.4 试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支座反力的桥梁动态称重方法数值模拟
    4.1 引言
    4.2 车辆模型
    4.3 桥梁模型
    4.4 路面不平整度模型
        4.4.1 路面不平整度标准
        4.4.2 路面不平整度的数值模拟
    4.5 车桥耦合模型
    4.6 参数分析
        4.6.1 车辆速度和轴距识别
        4.6.2 车辆速度的影响
        4.6.3 路面不平整度的影响
        4.6.4 噪声的影响
        4.6.5 桥头跳车的影响
        4.6.6 20m跨径箱梁桥和 40m跨径T梁桥的BWIM研究
        4.6.7 多车识别
        4.6.8 方法对比
    4.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本文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
    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8)基于加权纵断面的路面平整度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路面平整度评价指标
        1.3.2 常用评价指标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路面平整度的描述与数值模拟
    2.1 路面平整度概述
    2.2 常用数值模拟方法简介
    2.3 路面平整度模拟基础理论
        2.3.1 功率谱密度
        2.3.2 路面功率谱密度表示方法及其分级
    2.4 路面平整度数值模拟
        2.4.1 基于傅里叶逆变换的路面平整度模拟
        2.4.2 路面平整度模拟结果与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CarSim/TruckSim的车-路相互作用仿真
    3.1 车辆-路面系统动力学
    3.2 CarSim/TruckSim软件仿真模型的建立
        3.2.1 车辆模型
        3.2.2 道路模型
        3.2.3 驾驶员控制模型
    3.3 模拟工况设计
    3.4 不同工况下车辆行驶平顺性仿真
        3.4.1 车辆行驶平顺性评价指标
        3.4.2 模拟工况敏感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WLP的路面平整度评价方法研究
    4.1 功率谱密度描述方法及其局限性
    4.2 平整度的极限值
    4.3 加权纵断面(WLP)评价方法
        4.3.1 评价方法概述
        4.3.2 加权函数的推导
        4.3.3 评价指标的验证
    4.4 德国路面平整度评价标准
    4.5 我国路面平整度评价指标
        4.5.1 评价指标阈值的界定
        4.5.2 标准路面加权纵断面评价
        4.5.3 评价结果与其他指标的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路面平整度评价实例及各指标对比研究
    5.1 我国路面平整度养护标准
        5.1.1 路面养护措施分类
        5.1.2 路面养护质量标准
    5.2 依托工程概况
    5.3 路面平整度特征属性
        5.3.1 功率谱密度等级
        5.3.2 标准差
        5.3.3 国际平整度指数
    5.4 加权纵断面平整度评价方法
        5.4.1 平整度评价结果
        5.4.2 评价结果分析与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不平整路面车辆动荷载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1.2.1 路面平整度控制研究现状
        1.2.2 车辆动力学研究现状
        1.2.3 车辆与路面相互作用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路面平整度的描述及仿真
    2.1 路面不平整度概述
        2.1.1 路面不平整度的定义
        2.1.2 路面不平整度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
    2.2 路面不平整度的描述方法
        2.2.1 路面不平整度的国际平整度指数
        2.2.2 路面不平整度的功率谱密度
    2.3 路面不平度各指标间的转换关系
        2.3.1 国际平整度指标与最大间隙间的转换关系
        2.3.2 国际平整度与标准差间的转换关系
    2.4 连续式平整度测量仪仿真
        2.4.1 路面不平整度测量原理
        2.4.2 连续式平整度仪测量仿真模型建立
    2.5 平整度标准差与波形状态参数间的关系研究
        2.5.1 平整度标准差σ的求解
        2.5.2 波长 l 与幅值 a 的关系
        2.5.3 平整度标准差σ与幅值 a 的关系
        2.5.4 平整度标准差σ与波长 l 的关系
    2.6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实测不平整度数据的路面波形模拟
    3.1 实测数据的预处理
        3.1.1 数据预处理方法
        3.1.2 数据预处理程序及结果
    3.2 基于实测数据的不平整路面分段
        3.2.1 路面分段原理
        3.2.2 实测路面分段
    3.3 不平整路面波形函数分段模拟
        3.3.1 实测路段波形函数计算
        3.3.2 实测路段路面不平整度波形图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平整沥青路面动荷载计算模型
    4.1 车辆动荷载概述
        4.1.1 车辆动荷载产生的原因
        4.1.2 车辆动荷载的分类
        4.1.3 动荷载评价指标
    4.2 车辆振动理论
    4.3 典型路段重型车辆组成和轴载调查
    4.4 车辆振动模型建立
        4.4.1 二轴车(1+2)车辆模型建立
        4.4.2 三轴车(1+2+2)车辆模型建立及求解
        4.4.3 四轴车(1+1+5)车辆模型建
    4.5 弯坡路段车辆动荷载分析
        4.5.1 弯坡路段行驶车辆稳定性分析
        4.5.2 弯坡路段车辆振动模型建立
    4.6 小结
第五章 不平整沥青路面车辆动荷载计算结果
    5.1 动荷载计算主程序界面
    5.2 车辆参数的选择
        5.2.1 二轴车车辆参数
        5.2.2 三轴车车辆参数
        5.2.3 四轴车车辆参数
    5.3 平直路段动荷载计算结果
        5.3.1 二轴车计算结果
        5.3.2 三轴车计算结果
        5.3.3 四轴车计算结果
    5.4 弯坡路段车辆动荷载计算结果
        5.4.1 二轴车计算结果
        5.4.2 三轴车计算结果
        5.4.3 四轴车计算结果
    5.5 车动荷载影响因素分析
        5.5.1 车辆动荷载与路面波形函数的关系
        5.5.2 车辆动荷载与速度的关系
        5.5.3 车辆动荷载与载重的关系
        5.5.4 车辆动荷载与胎压的关系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基于乘车舒适性的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情况及面临问题
        1.1.2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
        1.1.3 我国交通安全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概述
        1.2.2 路面平整度评价指标及方法概述
        1.2.3 心生理学理论在道路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1.2.4 问题提出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高速公路平整度评价的若干问题分析
    2.1 北京市高速公路路面性能分布状况
        2.1.1 近年路面性能评价等级分布
        2.1.2 IRI 分布特征
    2.2 平整度的空间特性分析
    2.3 IRI 涵义及分类
        2.3.1 定义
        2.3.2 影响因素
        2.3.3 划分类别
    2.4 IRI 与车辙的相互影响
        2.4.1 基于横向平整度角度考虑
        2.4.2 基于纵向平整度角度考虑
        2.4.3 本节结论
    2.5 IRI 与变形类病害的相互影响
    2.6 IRI 评价结果与评价单元长度的关系
        2.6.1 不同评价单元长度下 IRI 均值和标准差对比分析
        2.6.2 不同评价单元长度下 IRI 偏度和峰度对比分析
        2.6.3 本节结论
    2.7 IRI 与驾驶员驾驶行为关系的分析
        2.7.1 一般路况下驾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7.2 路面平整度突变时驾驶行为分析
        2.7.3 本节结论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验方案设计
    3.1 实验设备及处理软件
        3.1.1 多激光道路断面测试系统
        3.1.2 KF2 型动态多参数生理检测仪
        3.1.3 三轴向振动加速度测试仪
    3.2 实验设计
        3.2.1 实验总体构想
        3.2.2 实验条件
        3.2.3 实验过程
    3.3 数据初步处理
        3.3.1 平整度数据
        3.3.2 有效试验路段选取
        3.3.3 其它数据处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振动加速度的路面平整度舒适性研究
    4.1 振动加速度信号及预处理
        4.1.1 消除多项式趋势
        4.1.2 频谱分析
    4.2 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计算
        4.2.1 单轴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4.2.2 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4.3 加速度试验数据分析
        4.3.1 单轴向加速度对比分析
        4.3.2 加权加速度与平整度和速度相关关系分析
        4.3.3 多元回归模型建立
        4.3.4 基于总加权加速度的乘车舒适性 IRI 临界值
        4.3.5 总加权加速度随路龄的变化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路面局部不平整对乘车人舒适性影响研究
    5.1 IRI 变异路段关键参数定义
        5.1.1 IRI 变异路段定义及构成
        5.1.2 IRI 变异路段选取步骤及结果
    5.2 基于心电指标的局部平整度舒适性评价
        5.2.1 影响因素确定
        5.2.2 最佳心电表征指标确定
        5.2.3 数据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舒适性考虑的高速公路平整度评价方法
    6.1 基于乘车舒适性的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评价流程
    6.2 基于乘车舒适性的高速公路大中修养护时机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生论文
致谢

四、对路面平整度概念的粗浅理解(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胎路交互作用的能耗分析研究[D]. 彭慧婷. 新疆大学, 2021
  • [2]基于南疆沙漠戈壁区沥青路面拱胀处置的多目标方案评价研究[D]. 何业宏.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3]沥青路面平整度评价及预测研究[D]. 韦威. 重庆交通大学, 2020
  • [4]公路桥梁车桥耦合振动桥面不平顺数值模拟研究[D]. 陈嘉玮. 华东交通大学, 2019
  • [5]沥青路面施工平整度控制技术与检测装置研究[D]. 王睿. 长安大学, 2019(01)
  • [6]基于智能手机传感器数据的道路平整度实时观测APP设计[J]. 石家凤,万汨,臧垲岳,周达睿,沈婕.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8(02)
  • [7]基于支座反力的桥梁动态称重方法研究[D]. 肖强. 湖南大学, 2018(01)
  • [8]基于加权纵断面的路面平整度评价方法研究[D]. 马蓉蓉. 东南大学, 2015(08)
  • [9]不平整路面车辆动荷载计算方法研究[D]. 谢云. 重庆交通大学, 2014(01)
  • [10]基于乘车舒适性的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评价方法研究[D]. 王雪如. 北京工业大学, 2014(03)

标签:;  ;  

对路面平整度概念的粗浅理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