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气输运工程水合物形成、预测及防治分析

采气输运工程水合物形成、预测及防治分析

一、采输气工程中水化物的形成、预测及防止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唐瑞志[1](2021)在《苏南区块输气能力及管网节点压力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苏南区块规划总生产规模30亿m3/a,2011年开发建设,2012年5月实现首气投产。气田分为4个区块,采用9井式井丛开发模式,共规划基建9井式井丛(简称BB9)156座(其中77座井丛后期加密至18 口井)、采气井2097 口以及集气站4座,地面集输系统规划采用“井丛集气、井下节流、井口注醇、连续计量、两级增压、气液分输、集中处理”的中低压集输工艺。截止目前,共有2个区块(苏南一区、苏南二区)已建成投产,建成采气井井丛46座、集气站2座、天然气处理厂1座。根据苏南区块后期滚动开发的需要,以及目前现场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已出现和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必要结合苏南区块的地质特征和特殊的开发方式,并借鉴苏里格气田其他开发区块和国内外其它同类气田地面生产系统的成熟开发技术与管理经验,开展苏南区块地面集输管网系统能力的评价、分析和研究,以指导整个地面管网系统的优化调整和后期建设,这对于提高苏里格气田的开发水平和经济效益,保障长庆气区长期安全稳定供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孙云峰[2](2020)在《高寒地区含二氧化碳气田集输系统优化及标准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节能优先、绿色低碳的能源发展背景下,天然气依然是我国实现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改善大气环境最现实的能源。松辽盆地的徐深气田作为中国天然气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4年试采建设以来,特别在大庆油田“以气补油”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地处高寒地区、储层品味较差、天然气中CO2含量较高等特征使得该产区的开发难度和开发效益更具挑战性,地面集输过程中易于形成水合物、集输设施易于发生腐蚀、集输系统设计缺乏标准化,破解降投资、控成本方面的技术难题是实现气田持续有效发展的关键。作为气田开发的配套工艺技术,地面集输环节是气田安全、平稳、高效开发的保障。因此,实现集输工艺的优化、集输系统的简化,构建集输工艺模式的标准化,是降本增效、保证高寒地区徐深气田有效开发的重要支撑。开展气田集输管网拓扑布局优化设计可以取得显着的经济效益。针对研究对象徐深气田产区具有村屯、沼泽等不可穿跨越障碍的特点,建立了障碍多边形逼近表征方法和管道绕障路由优化模型及求解方法。考虑障碍对气田集输管网拓扑布局的影响,以集输站场和管道建设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以管网结构特征、站场及管道布局可行性、站场处理气量等为约束条件,建立含障碍的气田集输管网拓扑布局优化数学模型。针对模型的层次结构和求解难点,优势融合混合蛙跳算法和烟花算法,分别提出改进的爆炸算子、改进的变异算子和镜像搜索算子,构建了混合蛙跳-烟花新型智能优化算法(SFL-FW)。根据收敛性定理证明其SFL-FW算法能够以概率1收敛于全局最优解,且数值对比实验显示SFL-FW算法相较于同类群智能优化算法优化性能更好、更全面。对于徐深气田某区块的应用实例表明优化后管网建设总投资减少320.81万元,节约投资比例14.17%,验证了所提出优化模型和求解算法的有效性。从气田集输管道选型偏大、管道伴热功率过高的矿场实际出发,以管道建设总投资最小和管道伴热运行费用最低为目标,以运行工艺、流动安全、取值范围等限制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多目标气田集输管道参数优化数学模型。考虑模型多目标、多约束、多决策变量及高度非线性的求解难点,融合Max Min策略、拥挤距离策略和约束可行性准则提出混合多样性排序策略,构建了多目标混合蛙跳-烟花智能优化算法(MSFL-FW),应用于徐深气田集输管道的优化实例表明,可以节约投资643.44万元,减资比例20.3%,验证了所提优化模型和求解算法具有良好的优化性能。针对采气管道的水合物防治及系统运行,本文考虑气质、温度、压力及产液因素,研究了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及甲醇加注量对水合物分解的影响,并综合单井投资和运行能耗,对比了电热工艺与注醇工艺在保障高寒地区集气管道平稳、高效运行中的优势及潜力,结果表明,在温度高于17℃后,压力升高时,水合物生成温度变化率逐渐减小,在恒定温度、压力下,水合物的生成时间与生成量成线性增长特征,总体生成时间分布在80~100min,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相关于天然气组分,同一温度下,天然气密度越大,丙烷、异丁烷含量越多,生成水合物的压力越低;注醇防冻工艺是电伴热集气工艺的接替技术,该工艺单井投资较电伴热能降低65.56%,单井运行成本还能降低16.45%,且注醇防冻工艺适用于管线长度较大,水量相对较小的气井。构建了井间轮换计量、多井加热炉换热的集气系统简化工艺技术,确定了一套轮换计量工艺应不超过10口气井,气量比不超过1:10,单井计量时间宜选择在8h~24h。同时,研究揭示了集气管道的腐蚀行为及成因,认为2205双相不锈钢是最好的耐CO2腐蚀和氯离子应力腐蚀的管道材料,虽然316L不锈钢耐CO2腐蚀能力强,但是对含氯离子介质应力腐蚀非常敏感,所形成防腐技术在含二氧化碳徐深气田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腐蚀隐患,杜绝了腐蚀穿孔泄漏事故的发生。在上述对集输工艺及其运行优化的基础上,从优化工艺流程、井站平面布置、设备选型和管阀配件安装形式相结合出发,并与电力、自控、土建、防腐等辅助专业相互配套,按照在高寒地区实现季节性模块化预制、统一建设标准、立足基本工况实现系列化的思路,划分井站的典型工况,依据递进补充完善的思想,形成了适合于高寒地区含二氧化碳气田集输系统标准化设计方法,突破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与施工的传统模式,构建了深层气田地面集输工艺标准化模式,并应用于徐深3区块的工程设计中,使设计周期同比缩短20%以上,建设工期同比缩短10%以上。综合研究及工程应用实践认为,结合气田井站布局、集输运行参数、管道防冻、计量分离及防腐进一步优化集输系统,并针对高寒地区地面建设周期受限的事实,进行标准化技术研究,对实现高寒地区含二氧化碳气田开发效益的最大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钟昇[3](2018)在《超深海相气田气井井筒解堵工艺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超深海相含硫气田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储量,是天然气工业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但是,在含硫气井的勘探开发过程,井筒会生成水合物、硫沉积及化合物等堵塞物,严重阻碍海相含硫气田的投产进程。如何有效消除水合物、硫沉积及化合物对气井的影响,是超深海相气田气井井筒解堵工艺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堵塞类型分析、形成原因与机理分析研究、对不同堵塞类型处理工艺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1)系统分析水合物性质及其堵塞对生产的影响、水合物形成过程及生成条件,明确了水合物形成机理;模拟含硫气井工程条件分析温度、压力、地层水、产出天然气组分(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氮气及乙烷等)及其耦合对水合物形成的影响,确定了这些因素对水合物形成影响程度和机制。(2)开展水合物预测方法(图解法、经验公式法、相平衡计算法、统计热力学法以及软件模拟法)适应性分析,为解堵方案制定、工艺优选及产量控制提供了依据。(3)分析含硫气井水合物堵塞各类处置方法(加热法、化学抑制法、隔热保温法、产量控制法、井下节流法等)的适应性,采用环空加热解堵和连续油管注入热流体两种水合物解堵方法。(4)系统分析含硫气井单质硫的来源,以实验与理论研究为手段,开展含硫气井筒硫沉积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明确了元素硫物理、化学溶解与沉积机理,以及温度、压力、气体组分、产量等对硫沉积的影响机制。(5)通过对含硫气井天然气组分、温度、压力等条件开展室内硫析出实验,为硫沉积预测提供了科学手段。(6)以低毒或无毒及溶硫速率、溶解度为主要指标,并考虑配伍性、经济性等要求,通过溶硫速率、硫溶解度及复配等实验,优选出适合于超深海相气田气井的环保型溶硫配方。(7)通过对含硫气井取样分析化合物的成分、粒径分布、溶解性等参数,结合气井完井工程条件,优选与优化单剂、生产油管与连续油管腐蚀等实验,优选出超深海相气田气井化合物酸液解堵配方。现场应用情况表明,超深海相气田气井井筒解堵工艺技术能有效解决水合物、硫及化合物等堵塞,保证含硫气井正常生产,经济效益显着。

欧世兴[4](2018)在《海上气田降压开采技术方案研究》文中指出中海油近年来在南海发现不少大的天然气田,特别是在沿海南岛区域。由于海上装置的特殊性,生产的天然气一般通过海底管线输送到香港或海南等下游用户。随着气田的持续开发,往往在气田生产的中后期,随着生产年限的增加,气藏压力不断下降,产能快速递减。为保证下游用户用气需求及提高本身气田采收率需要,本文通过对气田地下油气储藏状况的分析研究,在地下油藏能量逐步衰减,井下调整措施效果不够明显的情况下,结合平台空间有限的特点,研究设计了海上气田降压开采技术方案,在地下油藏工程和地面气体处理的有机配合下,通过地面设施进行挖潜,其核心技术是通过压缩机转子更换改造,从而实现气田的初步整体降压开采,在此基础上,应用天然气喷射器技术方案,实现气田进一步的局部深度降压开采,并对相关工艺子系统如生产水、凝析油处理流程等进行优化改造,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设备和最大限度减少工艺流程改造,综合考虑主体与辅助配套的系统工程设计,包括工艺、设备、自动控制的全面技术改造,从而降低井口整体回压和单井生产压力,实现气田的降压开采和生产,最后达到提高气田产能、延长气田经济生产年限和提高气田整体采收率的目的,对解决海上老气田的后期开发生产中面临的常见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时本文在降压开采工艺改造优化方案设计中,根据国家对海上平台节能的要求,实施闪蒸罐低压燃料气再利用方案,这些设计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还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李新刚[5](2018)在《文23储气库工程设计理论与可行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然气是一种洁净、高热值的能源,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在我国大力发展天然气行业,不但有利于推进能源分配更加合理,抓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也是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参考天然气市场供需的经验,随着天然气在能源消耗配比中比例不断增大,天然气供应方与消费方的年峰谷差、季峰谷差、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的供需矛盾愈发凸显,规划建设与天然气管网相配套的地下储气库是解决天然气供需矛盾、安全平稳供气和天然气输配气系统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储气库工程建设及运行实践,进行储气库工程设计及可行性分析研究。根据中国石化天然气资源及目标市场城市燃气的发展规划和城市燃气季节性用气的不均匀性,以及可供目标市场的气量,确定文23储气库的建设规模和气库季节性调峰的变化规律;根据中原油田现有枯竭气藏的基本情况和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基本要求,完成地下储气库的库址评价;根据所选定的地下储气库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如何确定储气库中气井井数和参数以及地下储气库设计方案及其装备工艺;最后结合天然气市场供应和销售情况对文23储气库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预测。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对我国目前的储气库新技术及未来研究方向,给出了部分建议,对今后地下储气库建设运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杨晓华[6](2018)在《克拉美丽处理站天然气轻烃冷凝回收模拟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来源于克拉美丽气田适应性改造工程项目。克拉美丽处理站目前采用“J-T阀节流+注醇防冻”的处理工艺,受制冷温度的限制,难以有效的对乙烷、丙烷、稳定轻烃等烃类组分进行充分回收。处理站需新建一套处理规模为2.5×106 Nm3/d的轻烃回收装置,回收天然气中轻烃。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天然气脱水、脱固、凝析油稳定等工艺的优缺点,综合考虑效益和后期轻烃回收工艺的要求,确定了分子筛脱水、不可再生脱固体杂质吸附脱固等预处理方法。利用HYSYS对混合冷剂制冷、膨胀机制冷、膨胀机制冷和丙烷预冷等制冷方法进行模拟,分析三种制冷方式的优缺点并对混合冷剂制冷轻烃回收工艺的混合冷剂配比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确定混合冷剂的最佳配比为甲烷:乙烯:丙烷:正丁烷:氮气=0.4966:0.2856:0.036:0.1153。确定最佳的制冷方式为膨胀机制冷。利用HYSYS对轻烃回收的DHX工艺和RSV工艺进行模拟和优化。通过比较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及处理站的综合效益,选择合适天然气轻烃回收工艺即RSV工艺,确定了膨胀机制冷温度为108.8°C,膨胀比为3.5,膨胀机出口压力为2000 kPa,干气回流比为0.1,低温分离器分离温度-46.0°C。工艺的乙烷收率为98.05%,丙烷收率为99.99%,乙烷产品中乙烷的摩尔百分含量为98.34%。最后对整个系统的余热回收展开研究和主要设备进行选型。

周永淳[7](2017)在《川西气田地面工程集气工艺改造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浅层气藏步入开发后期,降本增效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对地面集气的工艺的改造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川西气田的实际情况,通过软件分析和现场试验的方法,分别从低能耗节流保温工艺、带液计量及配套气液混输工艺和消泡工艺3个方面展开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了相应的改造方案,从而降低了运行成本,有力地推动了川西气田的高效开发。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通过对电伴热技术进行分析论证,表明该工艺可以应用于部分井口压力在5.5 MPa以下的低压低产井,对于川西气田低压阶段递减速度较快,具有一定的改造价值和工程意义;(2)对原有水套炉分析并进行自控改造,形成改造方案,改造后可大幅降低运行成本,且大约一年即可收回改造成本,可行性较高;(3)进行川西气田带液计量及气液混输工艺试验并取得成功,同时开展混输工艺模拟论证,形成混输界定方法,为站场工艺顺利简化提供了技术保障;老区水平管段可实现安全混输;中江新区外输压力必须在3.0 MPa以下、水气比小于3方水/万方气、高程差小于100 m时才可保障对应气量的混输;(4)优选了 TKX-01消泡剂、改进了液体消泡工艺,节省大量消泡剂费用,降本增效成果显着。

李俊霞[8](2016)在《顺南井区地面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西北油田分公司顺南井区位于塔里木盆地沙漠腹地,远离分公司塔河油田开发主体区块,气藏具有超深、高温、高压和酸性气质的(同时高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特征。气藏所在区块存在昼夜温差较大、地形起伏较大等特点,在湿气集输过程中,由于操作压力和温度不断下降,原料气的露点也不断下降从而析出冷凝水。随着气田开采的进行,气田将会出水,都会导致管线中产生积液,使得天然气在管道中的流动更加复杂,同时带来水合物和腐蚀等一系列问题,为该气藏的开发以及相应的地面工程设计与建设方面带来诸多技术难点。本文在调研国内气田酸性天然气藏集输与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针对顺南井区昼夜温差大、地形起伏大和地面施工难度大等客观条件,研究酸性天然气集输与处理工艺技术。通过分析多种工艺和规模下的能耗指标和运行成本,确定设计参数和溶剂配比,建立最优运行参数,并建立模型,解决生产中面临的水力热力参数计算、积液量预测及控制、水合物生成的预测及控制等技术难题;针对不同集输及处理工艺进行腐蚀风险分析,进行腐蚀试验研究,形成一套适合于顺南酸性气田地面集输及处理系统的腐蚀控制技术。研究分析表明,顺南井区利用压力能脱水较为适用,而天然气发电方面则不适用井区;井口宜采用加热+节流工艺,采用混输工艺进行天然气的输送,采气半径为5km,布站方式采用一级布站与二级布站相结合,管网主体采用枝状+串接采气管网,系统整体采用中压集气方式,水合物防治采用加热法;天然气脱酸工艺采用醇胺法,溶液采用MDEA复合胺溶液(43%MDEA+DEA4%),天然气脱水工艺采用三甘醇脱水工艺,经处理后天然气产品可以达到国家1级标准;根据采用ECE软件进行腐蚀风险分析,得出在管材选择上宜采取以下措施:单井管道宜采用“抗硫碳钢”金属管;集气站内设施采用“抗硫材料+内涂层+连续加注缓蚀剂”;酸气干线,宜采用“抗硫管材+清管+缓蚀剂涂膜”保护方式;低压力系统尽可能用非金属或钢塑复合管;加注缓蚀剂可以显着降低腐蚀速率,采用缓蚀剂来抑制内腐蚀是可行的,但不同的缓蚀剂对不同的管材在不同的条件下是有所不同的。

王新,桑明杰,陈龚,邓志刚,王新强[9](2016)在《浅谈柴达木盆地马北地区试气冻堵问题》文中认为天然气在地层条件下都饱和着水汽,其水汽的含量取决于压力,温度及气体的组成,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天然气中某些气体组分能和液态水形成水化物白色结晶体。采输气工程中水化物会堵塞采气管线,也会造成分离设备和仪表的堵塞,阻碍采输气工作的进行。特别是对于高压集气管线,水化物的形成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在马北地区两层组试气的具体施工对水化物的形成条件,防止方法及解堵措施进行论述,从而为指导现场生产提供依据。

郑智君[10](2014)在《天然气地面输送管线水合物预测与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天然气开采、集输过程中,很容易达到生成水合物的要求,而在此过程中压力的降低会导致天然气温度的不断下降,当压力和温度满足一定条件时,就会在管线中生成水合物,从而造成集气管线的堵塞,影响气田的正常生产。所以有必要针对水合物形成的条件,开展水合物生产条件预测方法和地面集气管线水合物防治技术研究。本文结合三种水合物形成条件预测方法,开展了注醇和电伴热防治水合物工艺应用基础研究。基于此,本论文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1)给出了天然气和地层水的物性参数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天然气相对密度、偏差因子、体积系数、粘度、密度和定压比热以及地层水粘度、密度和气液界面张力。通过敏感性分析,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为后面的计算打下了基础;(2)准确预测气体水合物生成条件是水合物预测与防治技术的关键,本文在深入分析水合物生成热力学行为基础上,实现了图解法、经验公式法和统计热力学法的编程计算;(3)建立了气井地面集气管线压力温度预测模型,分析了产气量、产液量、井口温度、集气管内径和绝对粗糙度对地面集气管沿程压降的影响,以及产气量、井口温度、管线埋深处地温、集气管外径和总传热系数对地面集气管沿程温降的影响;(4)应用压力温度预测模型和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方法,得到了集气管线的压力、温度和水合物生成温度分布,计算出防治水合物生成的温降最大值,再结合计算所需富液浓度的Hammerschmidt经验公式和天然气饱和含水量数学拟合公式,并分别考虑抑制剂在气相和液相的消耗,给出了抑制剂合理注入量计算模型,用于注醇工艺参数设计。(5)根据流体在多层圆筒壁圆管中流动的传热学理论,综合考虑大地温度变化、天然气物性参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给出电伴热埋地天然气管道热力计算的数值方法与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实例分析。在气井的井口温度一定的条件下,管道缠有电伴热带的出口温度明显升高。

二、采输气工程中水化物的形成、预测及防止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输气工程中水化物的形成、预测及防止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苏南区块输气能力及管网节点压力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工程概况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关键技术问题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资料调研与模拟计算方法确定
    2.1 资料采集清单
    2.2 模拟分析方法
        2.2.1 模拟分析软件
        2.2.2 物性及热力学模型
        2.2.3 水力学模型
        2.2.4 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苏南集输管网系统模拟仿真模型研究
    3.1 模拟基础数据信息
        3.1.1 集输总工艺流程
        3.1.2 集输管网结构数据
        3.1.3 井流物组分数据
        3.1.4 井站生产数据
        3.1.5 其它数据
    3.2 管网模拟模型搭建
    3.3 管网模拟模型调试及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苏南集输管网节点压力分析与预测
    4.1 不同生产时期管网节点压力分析
    4.2 冬季高峰期管网节点压力预测与分析
    4.3 冬季高峰期管网系统水合物预测与分析
        4.3.1 管网节点水合物模拟计算
        4.3.2 干支管内水合物模拟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集输管网压力损失分析及措施研究
    5.1 集输管道压降损失模拟计算
    5.2 集输管道携液运行气量研究
        5.2.1 管内流体流型判断
        5.2.2 管道持液率和总持液量计算
        5.2.3 携液运行气量分析
    5.3 集输干线、干管清管时机确定
        5.3.1 清管周期的影响因素
        5.3.2 管道清管时机的确定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优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高寒地区含二氧化碳气田集输系统优化及标准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天然气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2.2 天然气集输技术及管网建设
        1.2.3 高含CO_2气井集气系统的腐蚀与防护
        1.2.4 天然气集输站场工艺优化及标准化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障碍条件下气田集输管网拓扑布局优化
    2.1 障碍表征及绕障路由优化
        2.1.1 障碍表征
        2.1.2 点与多边形的关系判定
        2.1.3 绕障最短路优化
    2.2 障碍条件下集气管网拓扑布局优化模型建立
        2.2.1 集气流程和拓扑结构基本概况
        2.2.2 含障碍拓扑布局优化目标函数构建
        2.2.3 含障碍拓扑布局优化约束条件建立
        2.2.4 完整数学模型
    2.3 拓扑布局优化数学模型的全局优化求解
        2.3.1 基本烟花算法和混合蛙跳算法
        2.3.2 混合蛙跳-烟花算法的原理及主要算子
        2.3.3 混合蛙跳-烟花算法的收敛性分析
        2.3.4 混合蛙跳-烟花算法的求解性能分析
        2.3.5 基于混合蛙跳-烟花算法的模型求解
    2.4 拓扑布局优化技术应用
        2.4.1 布局区域基础信息
        2.4.2 含障碍集气管网拓扑布局优化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气田集输管道参数优化
    3.1 多目标气田集输管道参数优化模型构建
        3.1.1 气田集输管道参数优化目标函数建立
        3.1.2 气田集输管道参数优化约束条件建立
        3.1.3 完整优化模型
    3.2 基于多目标混合蛙跳-烟花算法的模型求解
        3.2.1 多目标混合蛙跳-烟花算法构建
        3.2.2 气田集输管道参数优化模型求解
    3.3 规划方案优化辅助平台开发
        3.3.1 软件总体框架
        3.3.2 软件运行环境
        3.3.3 数据库构建
        3.3.4 软件功能模块
    3.4 气田集输管道参数优化技术应用
        3.4.1 气田集输管网基础信息
        3.4.2 气田集输管道参数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集气站工艺优化简化技术研究
    4.1 井间轮换分离计量技术原理
    4.2 多井加热炉换热技术原理
    4.3 升一集气站工艺优化简化运行试验
        4.3.1 计量分离工艺优化简化研究
        4.3.2 多井加热炉换热工艺研究
        4.3.3 井间轮换计量试验
        4.3.4 优化简化运行试验效果
    4.4 集气站工艺优化简化技术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采气管道天然气水合物防治技术研究
    5.1 天然气水合物生成规律研究
        5.1.1 实验装置
        5.1.2 实验方法
        5.1.3 实验介质
        5.1.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 电热集气工艺试验
        5.2.1 技术原理
        5.2.2 试验内容
        5.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 注醇集气工艺试验
        5.3.1 试验内容
        5.3.2 试验效果
        5.3.3 运行成本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集气管道腐蚀行为及防腐效果评价研究
    6.1 腐蚀行为及成因
        6.1.1 气井腐蚀影响因素与腐蚀速率关系
        6.1.2 地面工艺腐蚀影响因素
        6.1.3 腐蚀影响因素界限范围确定
    6.2 防腐对策研究与评价
        6.2.1 缓蚀剂加注
        6.2.2 防腐材质
    6.3 防腐涂层评价和优选
    6.4 防腐技术应用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徐深气田集输工艺标准化设计模式研究
    7.1 标准化设计的必要性
        7.1.1 减轻劳动强度,保证设计质量
        7.1.2 加快材料和设备采办进度
        7.1.3 可提高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7.1.4 奠定预制化制造、组装化施工的基础
    7.2 标准化设计的现状
        7.2.1 国外标准化设计现状
        7.2.2 国内标准化设计现状
    7.3 标准化设计基本思路
        7.3.1 在高寒地区实现季节性模块化预制需要标准化设计
        7.3.2 标准化设计需要采用的先进工艺技术
        7.3.3 标准化设计需要制定规范统一的建设标准
        7.3.4 标准化设计需要立足工况实现系列化
    7.4 深层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研究
        7.4.1 深层气田井场标准化设计
        7.4.2 深层气田站场标准化设计
    7.5 深层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应用与评价
        7.5.1 徐深3井区产能建设工程概况
        7.5.2 标准化设计的应用及评价
    7.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附录

(3)超深海相气田气井井筒解堵工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超深含硫气井气藏特征
        1.1.2 超深含硫气井井筒特征
        1.1.3 超深含硫气井井筒堵塞问题及解堵难点
        1.1.4 超深含硫气井井筒解堵对策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超深海相气田气井井筒水合物解堵工艺技术研究
    2.1 水合物形成对生产影响分析
    2.2 水合物分析诊断
        2.2.1 含硫气井水合物形成条件及机理分析
        2.2.2 水合物生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2.3 水合物形成预测
        2.3.1 水合物形成预测方法适应性分析
        2.3.2 井筒水合物形成预测方法确定
        2.3.3 水合物形成预诊断
    2.4 水合物解堵技术研究
        2.4.1 水合物处置措施适应性分析
        2.4.2 水合物解堵措施研究
第3章 超深海相气田气井井筒硫及化合物沉积解堵工艺技术研究
    3.1 硫沉积对生产影响分析
    3.2 硫沉积及预测
        3.2.1 井筒硫(单质)的来源分析
        3.2.2 硫性质及其在井筒沉积过程分析
        3.2.3 井筒硫沉积影响因素及机理分析
        3.2.4 硫沉积预测研究
    3.3 硫沉积解堵工艺技术研究
        3.3.1 溶硫体系研究
        3.3.2 硫沉积解堵工艺优选
    3.4 化合物沉积及解堵技术研究
        3.4.1 井筒化合堵塞物成份分析
        3.4.2 井筒化合物沉积机理及位置
        3.4.3 化合物堵塞解堵工艺技术研究
第4章 现场应用及评价
    4.1 井筒水合物解堵
        4.1.1 环空加热解堵作业
        4.1.2 连续油管注入热流体解堵作业
    4.2 硫及化合物沉积解堵
        4.2.1 井况介绍
        4.2.2 井筒堵塞分析
        4.2.3 解堵作业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水合物试验装置介绍
    附录B: PIPEPHASE软件
    附录C: 不同模型曳力系数计算结果对比图
    附录D: 气井临界携液模型对比表
    附录E: TURNER模型、熊钰模型和王志彬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图
    附录F: Turner模型、熊钰模型和王志彬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4)海上气田降压开采技术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现有工艺直接整体降压生产
        1.2.2 增加压缩机组进行降压开采
        1.2.3 分阶段降压开采
        1.2.4 天然气喷射引流技术
    1.3 主要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技术路线
第2章 XX气田降压开采可行性研究
    2.1 XX气田开发现状
        2.1.1 XX气田简介
        2.1.2 XX气田勘探开发及调整措施阶段
        2.1.3 XX气田产量递减阶段
        2.1.4 降压开采前气藏现状
    2.2 XX气田生产流程与降压开采面临的问题
        2.2.1 海上气田及生产装置的特殊性
        2.2.2 XX气田天然气生产流程
        2.2.3 XX气田主要工艺设备及处理
        2.2.4 XX气田生产压力控制流程
        2.2.5 XX气田生产瓶颈
        2.2.6 降压开采面临问题
    2.3 降压开采时的气藏数值模拟与增产潜力分析
        2.3.1 降压开采气藏理论分析
        2.3.2 降压开采气藏治水分析
        2.3.3 降压开采气藏数值模拟研究方法
        2.3.4 降压开采气藏数值模拟流程
        2.3.5 降压开采气藏数值模拟结果
    2.4 降压开采的流程运行模拟与可行性分析
        2.4.1 生产产能及湿气压缩机串联测试
        2.4.2 降压开采流程运行模拟分析
        2.4.3 降压开采主要工艺设备校核
        2.4.4 压缩机及附属设备评估校核
        2.4.5 流程运行模拟及可行性分析结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降压开采技术方案设计
    3.1 总体设计和基础数据
        3.1.1 设计原则和研究内容
        3.1.2 设计基础数据
    3.2 总体工艺改造方案设计
        3.2.1 生产分离器降压操作方案设计
        3.2.2 天然气流程改造方案设计
        3.2.3 凝析油流程改造方案设计
        3.2.4 闪蒸罐低压天然气流程改造方案设计
        3.2.5 生产水流程改造方案设计
        3.2.6 总体工艺流程改造方案设计
    3.3 压缩机改造方案
        3.3.1 机组本体的改造
        3.3.2 机组改造方案设计
        3.3.3 压缩机附属设备的改造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天然气喷射降压技术方案研究
    4.1 热力压力机及喷射技术原理
        4.1.1 热力压力机及喷射技术基本原理
        4.1.2 天然气喷射技术应用
        4.1.3 海上气田天然气喷射技术可行性分析
    4.2 天然气喷射技术方案设计
        4.2.1 方案设计基本条件
        4.2.2 设计工况选择
        4.2.3 工艺流程方案设计
        4.2.4 具体方案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降压开采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5.1 压缩机改造降压开采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5.1.1 压缩机机组改造方案设计工艺测试
        5.1.2 工艺流程优化方案设计的工艺测试
        5.1.3 气田降压开采技术效果分析
        5.1.4 降压开采技术方案的效果预测及经济效益
    5.2 天然气喷射降压开采技术方案应用效果分析
        5.2.1 喷射器效率及降压效果测试
        5.2.2 天然气喷射降压开采技术方案的气田产量预测
        5.2.3 节能及经济性分析
        5.2.4 推广性分析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5)文23储气库工程设计理论与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难点
    1.4 地下储气库的类型和作用
    1.5 国外地下储气库
    1.6 国内地下储气库
第二章 地下储气库库址优选
    2.1 地下储气库库址的优选原则
    2.2 气藏特征及库址优选
        2.2.1 文96气藏
        2.2.2 卫11气藏
        2.2.3 文23气田
        2.2.4 文13西气顶
    2.3 优选结果
第三章 储气库储气资源及市场研究
    3.1 资源分析
        3.1.1 气田天然气
        3.1.2 液化天然气(LNG)
        3.1.3 非常规天然气
    3.2 储气库及管网布局分析
        3.2.1 储气库分布
        3.2.2 周边管网分布
    3.3 目标市场
        3.3.1 山东省天然气市场(以山东省为例)
        3.3.2 需求总量
        3.3.3 需求结构
        3.3.4 目标市场天然气需求及中石化供气量预测汇总
    3.4 天然气调峰需求
        3.4.1 不均匀性分析
        3.4.2 调峰用气需求
        3.4.3 储气库供气周期
    3.5 市场配置方案
    3.6 垫底气气源及气量
第四章 地下储气库的方案设计
    4.1 地下储气库设计原则
    4.2 库容参数设计
        4.2.1 设计方法和依据
        4.2.2 库容参数设计
    4.3 井位的部署
        4.3.1 老井利用方案
        4.3.2 新井井数测算
        4.3.3 井网部署结果
    4.4 储气库运行系统组成及方式
        4.4.1 储气库运行系统结构
        4.4.2 储气库地面工艺流程
        4.4.3 储气库运行方式
    4.5 注采气工艺研究
        4.5.1 注气工艺
        4.5.2 采气工艺
    4.6 脱水工艺研究
        4.6.1 脱水处理能力
        4.6.2 常规脱水方法分析
        4.6.3 脱水方案
    4.7 地面压缩机组优选
        4.7.1 压缩机组机型选择
        4.7.2 注气压缩机组设计参数
    4.8 生产运行问题
第五章 地下储气库的经济评价研究
    5.1 地下储气库投资估算
    5.2 地下储气库的经济性
    5.3 文23地下储气库经济评价结论及建议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6.1 结论
    6.2 项目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6.3 有关工作设想
    6.4 储气库研究及发展展望
        6.4.1 地下储气库技术研究方向
        6.4.2 我国储气库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克拉美丽处理站天然气轻烃冷凝回收模拟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天然气轻烃回收的意义
    1.2 轻烃回收工艺的发展及现状
        1.2.1 国外轻烃回收工艺发展
        1.2.2 我国轻烃回收工艺的发展现状
        1.2.3 天然气轻烃冷凝回收的主要工艺
    1.3 余热回收与利用
    1.4 项目背景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原料预处理
    2.1 原料物性
        2.1.1 处理站天然气组成
        2.1.2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温度及包络曲线
        2.1.3 凝析油物性
    2.2 原料气压力等级划分及增压流程
    2.3 天然气脱水
        2.3.1 天然气脱水目的
        2.3.2 天然气脱水工艺选择
        2.3.3 天然气脱水处理工艺
    2.4 天然气脱固工艺
        2.4.1 天然气脱固目的
        2.4.2 深度脱固体杂质工艺选择
    2.5 凝析油稳定
        2.5.1 凝析油稳定的目的
        2.5.2 凝析油稳定的工艺流程
    2.6 天然气预处理工艺流程模拟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轻烃回收工艺的模拟与优化
    3.1 制冷工艺的选择和模拟
        3.1.1 膨胀机制冷工艺
        3.1.2 膨胀机制冷+混合冷剂外冷工艺
        3.1.3 膨胀机制冷+丙烷外冷工艺
        3.1.4 三种制冷工艺比选
    3.2 天然气凝液轻烃回收工艺的选择和优化
        3.2.1 天然轻烃回收工艺选择
        3.2.2 DXH轻烃回收工艺
        3.2.3 RSV轻烃回收工艺及优化
    3.3 两种工艺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余热回收系统和设备选型
    4.1 余热回收概述
        4.1.1 采暖供热现状
        4.1.2 工艺装置用热需求
        4.1.3 工艺装置余热分布
        4.1.4 余热回收技术方案
        4.1.5 余热回收工艺流程
        4.1.6 余热回收经济效益
    4.2 设备选型
        4.2.1 压缩机选型
        4.2.2 天然气轻烃回收处理塔选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川西气田地面工程集气工艺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集气工艺研究现状
        1.2.1 国外集气工艺研究现状
        1.2.2 国内集气工艺研究现状
    1.3 川西气田基本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1.3.1 川西气田概况
        1.3.2 川西气田气质分析
        1.3.3 川西气田集气工艺现状分析
    1.4 本文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低能耗节流保温改造方案研究
    2.1 电伴热工艺试验研究
        2.1.1 电伴热技术优选
        2.1.2 电伴热模拟计算及论证
    2.2 川西水套炉自控改造试验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带液计量及配套气液混输工艺改造方案研究
    3.1 带液计量概述
    3.2 带液计量试验研究
        3.2.1 带液计量试验
        3.2.2 计量改造适应性分析
        3.2.3 带液计量试验方向及应用方案
    3.3 气液混输试验研究
        3.3.1 川西气液混输可行性
        3.3.2 混输现场试验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消泡工艺改造方案研究
    4.1 消泡工艺优化方向
    4.2 川西液体泵注消泡工艺方案
        4.2.1 川西气田消泡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4.2.2 消泡药剂筛选
        4.2.3 加注工艺装置改进
    4.3 现场试验及跟踪分析
        4.3.1 实验实施方案
        4.3.2 现场试验与实验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顺南井区地面工程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气田研究现状
        1.2.1 松南气田
        1.2.2 普光气田
        1.2.3 塔中Ⅰ号气田
        1.2.4 雅克拉气田
        1.2.5 元坝气田
        1.2.6 大牛地气田
        1.2.7 长庆气田长北合作区
        1.2.8 英买力气田
        1.2.9 克拉2气田
        1.2.10 国外气田
        1.2.11 小结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技术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2章 顺南井区酸性天然气集输与处理技术研究
    2.1 顺南井区地面现状
        2.1.1 集输设施现状
        2.1.2 可依托设施状况
        2.1.3 塔中Ⅰ号气田塔中1号线区域开发概况
        2.1.4 塔中Ⅰ号气田塔中2号线区域开发概况
        2.1.5 卸气站
        2.1.6 塔中天然气外输系统
    2.2 基础数据
        2.2.1 单井产量
        2.2.2 研究中选取的集气站数量及规模
        2.2.3 天然气基本数据
        2.2.4 天然气外输压力
        2.2.5 顺南井区区域位置图
    2.3 压能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2.3.1 压能脱水工艺技术研究
        2.3.2 压能发电工艺技术研究
        2.3.3 顺南井区超音速压能利用
    2.4 湿气集输技术研究
        2.4.1 输送工艺方案确定
        2.4.2 集输压力等级的确定
        2.4.3 采气半径的确定
        2.4.4 布站方式的确定
        2.4.5 集气站场站址及管网方式的确定
        2.4.6 集输管网参数的确定
        2.4.7 集气站场工程
        2.4.8 湿气集输管路积液预测及安全控制
        2.4.9 方案适用性研究
    2.5 酸性天然气处理技术研究
        2.5.1 天然气脱酸处理技术研究
        2.5.2 天然气脱水处理技术研究
        2.5.3 天然气硫磺回收尾气处理工艺
    2.6 小结
第3章 酸性湿气水合物预测技术研究
    3.1 各试采井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
    3.2 CO_2对水合物生成条件影响的预测
    3.3 H_2S对水合物生成条件影响的预测
    3.4 其他因素对水合物生成条件的影响
        3.4.1 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
        3.4.2 醇类体系对水合物影响规律
        3.4.3 电解质体系对水合物生成影响规律
        3.4.4 过冷度对水合物生成行为的影响
    3.5 顺南气田水合物防治工艺
        3.5.1 加热法分析
        3.5.2 注抑制剂法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腐蚀防护技术研究
    4.1 腐蚀作用机理
        4.1.1 腐蚀类型
        4.1.2 H_2S腐蚀机理
        4.1.3 CO_2的腐蚀机理
        4.1.4 H_2S和CO_2并存的腐蚀
    4.2 国内外酸性气田腐蚀防护技术
        4.2.1 采用抗硫化物应力开裂(SSC)材料
        4.2.2 工艺控制
        4.2.3 采用缓蚀剂及相应的处理工艺
        4.2.4 定期清管
        4.2.5 增加腐蚀裕量
        4.2.6 建立腐蚀监测系统
    4.3 腐蚀风险分析
    4.4 H_2S/CO_2/CL-体系腐蚀性试验研究
        4.4.1 实验方案
        4.4.2 抗硫化物应力开裂(SSC)实验
        4.4.3 抗HIC氢致开裂实验
        4.4.4 电化学腐蚀失重试验
    4.5 缓蚀剂筛选试验
        4.5.1 技术要求
        4.5.2 实验方案
        4.5.3 实验结果
        4.5.4 实验结论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 科研
    2 获奖

(10)天然气地面输送管线水合物预测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合物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1.2.2 水合物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1.2.3 水合物防治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天然气和地层水物性参数计算
    2.1 天然气相对密度
    2.2 天然气偏差因子
    2.3 天然气体积系数
    2.4 天然气的粘度
    2.5 天然气的密度
    2.6 天然气的定压比热
    2.7 地层水的粘度
    2.8 地层水的密度
    2.9 气液界面张力
第3章 地面集气管线压力和温度分布计算及拟合
    3.1 Beggs-Brill方法介绍
        3.1.1 压力梯度方程
        3.1.2 持液率H_L(θ)的相关规律
    3.2 地面集气管线压力预测影响因素分析
        3.2.1 气井产气量对地面集气管压降的影响
        3.2.2 气井产液量对地面集气管压降的影响
        3.2.3 井口温度对地面集气管压降的影响
        3.2.4 集气管内径对地面集气管压降的影响
        3.2.5 绝对粗糙度对地面集气管压降的影响
    3.3 地面集气管线沿程温降计算方法介绍
    3.4 地面集气管线沿程温降预测影响因素分析
        3.4.1 气井产气量对地面集气管沿程温降的影响
        3.4.2 井口温度对地面集气管沿程温降的影响
        3.4.3 管线埋深处地温对地面集气管沿程温降的影响
        3.4.4 集气管外径对地面集气管沿程温降的影响
        3.4.5 总传热系数对地面集气管沿程温降的影响
第4章 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及计算结果对比
    4.1 图解法
    4.2 经验公式法
    4.3 相平衡计算法
    4.4 统计热力学方法
    4.5 天然气水合物预测方法对比分析
第5章 地面集气管线水合物防治技术研究
    5.1 注醇防治水合物堵塞工艺
        5.1.1 醇类抑制剂作用机理及物化性质
        5.1.2 醇类抑制剂合理注入量计算
        5.1.3 醇类抑制剂用量计算步骤
    5.2 注醇工艺参数敏感性分析
        5.2.1 不同抑制剂浓度下水合物生成温度降敏感性分析
        5.2.2 不同温度降下抑制剂用量敏感性分析
    5.3 通南巴区块注醇工艺设计现场应用
    5.4 电伴热防治水合物堵塞工艺
        5.4.1 电伴热设备的材料组成及工作原理
        5.4.2 电伴热设备的运行方式
    5.5 电伴热工艺设计实例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四、采输气工程中水化物的形成、预测及防止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苏南区块输气能力及管网节点压力分析与研究[D]. 唐瑞志.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1)
  • [2]高寒地区含二氧化碳气田集输系统优化及标准化技术研究[D]. 孙云峰.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3]超深海相气田气井井筒解堵工艺技术研究[D]. 钟昇.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6)
  • [4]海上气田降压开采技术方案研究[D]. 欧世兴.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6)
  • [5]文23储气库工程设计理论与可行性分析[D]. 李新刚. 山东大学, 2018(02)
  • [6]克拉美丽处理站天然气轻烃冷凝回收模拟与优化[D]. 杨晓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7]川西气田地面工程集气工艺改造方案研究[D]. 周永淳. 西南石油大学, 2017(06)
  • [8]顺南井区地面工程关键技术研究[D]. 李俊霞.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5)
  • [9]浅谈柴达木盆地马北地区试气冻堵问题[J]. 王新,桑明杰,陈龚,邓志刚,王新强. 石化技术, 2016(06)
  • [10]天然气地面输送管线水合物预测与防治研究[D]. 郑智君. 西南石油大学, 2014(09)

标签:;  ;  

采气输运工程水合物形成、预测及防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