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续一切经音义》引《切韵》考(论文文献综述)
黄萍[1](2021)在《《正续一切经音义》所收联绵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黄仁瑄[2](2020)在《希麟《续一切经音义》讹字校正》文中研究指明辽释希麟《续一切经音义》(下称希麟音义)存在讹、脱、衍、乙等诸多文字问题。其中所谓"讹",既指通常所谓的讹误,也指不合行文体例的情况。勘正这些文字谬失,对於深化希麟音义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周运琪[3](2020)在《《慧琳音义》异体字专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所收《慧琳音义》为底本(即高丽本《慧琳音义》),以其中所收辞目及释文部分出现的异体字形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共时和历时的两个角度对《慧琳音义》中的异体字进行归纳、分类和对比研究。通过对《慧琳音义》异体字的提取和分类,从共时的角度讨论《慧琳音义》中声符不一致形成的异体字,义符不一致形成的异体字,声符或义符发生移位形成的异体字,复杂异体字(即异体原因可能同时包含声符、义符的不一致或其他复杂情况),将字形研究与音韵学、训诂学及辞汇语义学相联系,从多个角度考察异体字形,揭示《慧琳音义》中的异体字字形演变规律,为佛经文字研究和中古时期的汉字研究及汉语史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汉字资料。本文还从历时的角度对《慧琳音义》中非声符、义符的构件发生变化後形成的异体字进行了个案研究,结合字书、文献典籍等描述字形演变的历时动态。另外,本文还选取了《四分律音义》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对不同版本的《四分律音义》中因)误而形成的异体字展开对比,考察其字形的异同点,分析致)原因,并藉助相关文献,从历时的角度,梳理字形脉络。
钟芳慧[4](2020)在《《集韵》引《说文》释义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集韵》是宋代的一部大型官修韵书,广征博引,其中引用最多者当属《说文》。本文以《集韵》引用《说文》的9460条释义材料爲研究内容,在穷尽1录材料的基础上比对《集韵》引文与大徐本《说文》的异同。重点研究二者的差异,将差异内容分类,并藉此尝试重新讨论《集韵》所引《说文》的材料来源。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目前相关的研究现状,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介绍本文的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集韵》引《说文》释义材料与大徐本《说文》的比对结果和分布数据,总结《集韵》引用的体例,分析《集韵》引用术语的情况。第三部分研究《集韵》明引《说文》释义与大徐本《说文》相同的情况。主要讨论《集韵》引《说文》基本相同的内容,将基本相同分爲异文同义和异训同义两大类。其中,异文同义包括同字异体、同词异字、同音借用、同义替换和同词异形等五种情况,异训同义包括增减训释字词、节引训释内容、调整训释位置和改换训释结构。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出《集韵》引文在用字上具有既随今俗又崇正古的双重特质。此外,在释义的节引上,《集韵》大致遵循三个原则,即简明性、针对性和适时性。第四部分分析《集韵》明引《说文》释义与大徐本《说文》不同的情况。综合其他字书、韵书和前人研究成果,对《集韵》引文和大徐本《说文》有出入的内容辨误正非。通过比对和考证,确定《集韵》中大徐本《说文》未见的条目,以补大徐本《说文》之阙失。在上述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集韵》引《说文》的材料应该有多个来源。除了大徐本《说文》,《集韵》也引用了小徐本《说文》,还引用了当时可见的其他异本《说文》。
冯美华[5](2020)在《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引书研究 ——以《玉篇》《切韵》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希麟音义》是《慧琳音义》续作,继承了其体例,本文从两书共收卷目《大乘理趣六般若蜜多经》《新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出发,根据相同词目释义的异同对比,发现《希麟音义》有部分词目释义承袭于《慧琳音义》,认为研究《希麟音义》引书,必须得在充分了解《慧琳音义》引书的基础上进行。《希麟音义》引书众多,其中《玉篇》和《切韵》是很重要的两本典籍,《玉篇》自成书后,版本众多,但自宋本刊行后,前代各版逐渐亡佚,如今仅存自日本寻回《玉篇》残卷和宋代《大广益会玉篇》完本,顾氏《玉篇》原貌一直是学界探讨的问题之一,将《希麟音义》所引《玉篇》,与《慧琳音义》所引《玉篇》进行对比,可以探析希麟时代《玉篇》的概貌。《希麟音义》相比于《慧琳音义》,大量引用《切韵》是其特点,《切韵》历来版本众多,我们研究《希麟音义》所引《切韵》,可以考察其所引《切韵》的面貌,进而考证希麟时代的《切韵》版本。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希麟音义》中《大乘理趣六般若蜜多经》中161个词目,发现其中有127个词目与《慧琳音义》相同,占比78%,《新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共60个词目,其中有40个词目和《慧琳音义》相同,占比66%,这些相同词目中有大部分词目释义大致相同,或者略有增删,只有少数词目希麟进行了重新训释,可知《希麟音义》引书材料所反映的语言文字状况不完全是来自希麟时代,有可能有部分内容来自于《慧琳音义》;通过分析《希麟音义》所引《玉篇》的34个例字,可知有约47%例字释义与《玉篇》残卷相同,有约26%与《玉篇》残卷稍有差异,另有约26%所引释义不见于其他《玉篇》系字书,而与《广韵》中的义项对应,说明《希麟音义》所引用《玉篇》是另外一个版本,其中的一些义项后来被宋本《广韵》收入。相比慧琳,希麟更注重引用《切韵》,通过将所引《切韵》内容与《切韵》系韵书、《王韵》系韵书和《广韵》进行比较,发现《希麟音义》所引《切韵》与今天的《切韵》系韵书以及《王韵》系韵书都有较大的差别,希麟更多是从释义的角度引用《切韵》,希麟所引《切韵》更接近宋本《广韵》的面貌。
王健洁[6](2020)在《正续《一切经音义》异文中之正讹字研究》文中提出慧琳《一切经音义》与希麟《续一切经音义》是研究中古时期语言文字状况的重要音义书文献资料。通过对比高丽本与频伽精舍本两个版本可以发现,两书共存在3606组异文材料,排除衍文、脱文、倒文、异体等情况后共得到正讹字材料共2853组。其中,慧琳《一切经音义》2452组,希麟《续一切经音义》401组。正续《一切经音义》异文的产生主要受字形相近、读音相近、字义相通、异体、有目的改换等因素的影响。从异文产生的原因入手去分析讹字的形体结构,可将讹误现象分为笔画讹误、构件讹误、整字讹误等三大类。笔画讹误可分为笔画增加、笔画减少等,其中慧琳《一切经音义》笔画讹误429组,希麟《续一切经音义》76组,二书共有505组,占整个异文讹字材料的17.7%,占全部异文材料的14%;构件讹误可分为构件增加、构件形近等,其中慧琳《一切经音义》构件讹误1835组,希麟《续一切经音义》274组,二书共有2109组,占整个异文讹字材料的73.92%,占全部异文材料的58.49%;整字讹误可分为整字音近、整字形近等,其中慧琳《一切经音义》整字讹误188组,希麟《续一切经音义》51组,二书共有239组,占整个异文讹字材料的8.38%,占全部异文材料的6.63%。横向对比高丽本与频伽精舍本异文讹字情况后可以看出,高丽本精审程度高于频伽精舍本,但在文献转录方面,频伽精舍本更精审。同时,二者也存在均为讹误的现象。
王健洁[7](2020)在《正续《一切经音义》引书考小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正续《一切经音义》是研究中古时期文献语言的重要资料,从其"引书"角度进行文献整理对古代文献的辑佚、考辨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综述正续《一切经音义》的"引书"研究成果,系统汇总其在"引书"领域的研究脉络后发现,现阶段对《慧琳音义》"引书"研究详细,成果汇集各类"小学"着作,但对《希麟音义》"引书"研究相对缺乏,多集中于音韵角度。综论前贤时俊的研究成果,梳理研究走向,总结经验教训,将进一步促进关于佛经文献的系统整理与深入研究。
胡文钰[8](2019)在《魏晋南北朝韵书考》文中研究指明魏晋时期音韵蜂出,从曹魏李登《声类》到《切韵序》中所记五家韵书,皆对音韵学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却大多散佚失传,这无疑是汉语韵书史上的一大憾事。本文主要采用比较法和统计法从古佚书辑本材料和王仁昫《刊缪补缺切韵》韵目小注入手,结合汉语语音发展规律与前贤成说,辅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韵文材料,对这一时期各家韵书的体例、声韵结构等做进一步的考察,为构建魏晋南北朝韵书史提供一份可资信据的资料。全文约十四万字,共分为十一章,另有附录五种: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对象、选题意义和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简单介绍魏晋南北朝八家韵书的作者、创作背景等基本情况,综述其研究概况。第三章为确保研究质量,对所使用的基础材料——五部古佚书辑本的可信度进行考察与评估。第四至九章从众多佚文材料和王仁昫《刊缪补缺切韵》韵目小注入手,结合汉语语音发展规律与前贤成说,辅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韵文材料,逐条列表分析,对李登《声类》、吕静《韵集》、夏侯咏《韵略》、阳休之《韵略》、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周顒《四声切韵》、沈约《四声谱》的体例或韵部系统进行考察和推测,试图恢复已佚韵书原貌之大概。对诸家学说或证其是,或证其非,以期对各韵书在汉语韵书史上的价值和影响做出客观的历史定位。第十章综合前文对魏晋南北朝八家韵书的研究,考求这一时期韵书中所反映出的声母、韵部、声调信息。第十一章结语,梳理各章主要成果和结论,总结魏晋南北朝八家韵书在声母、韵母、声调、体例方面的时代特点和演变规律。附录一:《小学钩沉》辑佚条目汇总附录二:《小学钩沉续篇》辑佚条目汇总附录三:《小学蒐逸》辑佚条目汇总附录四:《玉函山房辑佚书》辑佚条目汇总附录五:《黄氏佚书考》辑佚条目汇总
黄燕[9](2019)在《慧琳《一切经音义》引《玉篇》糸部字考》文中提出《玉篇》是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书中记载了大量古代字词的音义,对后世辞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原本《玉篇》自成书后先后经梁代萧恺、唐代孙强、宋代陈彭年等删改,期间更是流传着各类传抄本。自宋本刊行后,前代各版逐渐亡佚,今可见仅存自日本寻回《玉篇》残卷和宋代《大广益会玉篇》完本。顾氏《玉篇》原貌及其版本流传究竟如何一直是学界探讨的问题之一。《慧琳音义》是研究佛经音义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广征博引,其中《玉篇》便是最重要的引书之一。据胡吉宣及姚永铭的观点,《慧琳音义》中大量暗用《玉篇》而未举《玉篇》之名,是研究唐时古本《玉篇》的重要资料。然前人研究多以明引为主,缺乏对《慧琳音义》暗引《玉篇》的系统研究。本文的研究以暗引为主,兼顾明引内容,以糸部字为切入点,对《慧琳音义》所引《玉篇》内容进行分类比较。糸部字是《玉篇》残卷保留最完整的部类,本文通过明确标识引自“《玉篇》”和“顾野王”、文献或注疏节引相同、讹误暗引、所引异文相同、引文书名及引用顺序相同、省略《玉篇》中“野王案”字样这六种方式分析并确定《慧琳音义》引《玉篇》糸部字共43个字头。这43个字头既有明引内容,又有暗引内容。根据所引义项与《玉篇》残卷的差异程度共分出66条内容,并将其与《玉篇》残卷、宋本《玉篇》在释义方面进行历时比较,发现《慧琳音义》所引与《玉篇》残卷完全相同者34条,稍有差异者25条(其中这25条稍有差异的内容有18条内容不见于宋本《玉篇》),3条明确标注引自“野王”的内容不见于《玉篇》残卷,而另外4条内容经分析有2条极可能引自《玉篇》,从而得出《慧琳音义》所引非孙强本,亦非《玉篇》残卷,而是与残卷相似但不同体系的传抄本。同时,结合《慧琳音义》较之《玉篇》残卷所释新增糸部字引文情况的分析,尤其是“缀”字的引文情况,最终推测《慧琳音义》所引《玉篇》可能为与云公所引同源的《玉篇》传抄本。
李曌华[10](2017)在《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发展的过渡时期,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时期。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是隋唐五代时期两种重要的历史文献,其语言特点有同有异。通过对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的比较,旨在揭示两种不同性质材料医学词汇上的异同。其相同的部分,可以呈现隋唐五代断代医学词汇的部分面貌;其不同的部分,可以反映两种材料医学词汇上存在的具体差异,而这种共时的差异往往又可以折射出某些历时的变化。方法围绕比较两种材料医学词汇异同这一核心,本文在进行共时比较的同时也结合历时的比较;在定性分析的同时,也注重定量的统计说明;在立足材料本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关注其他材料的外证功能;在大量描写异同事实的基础上,也对一些变化的事实试图作出解释。由於医学词汇既涉及医学领域,又涉及语言学领域,既有汉语词汇的一般特点,又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因此本文还注重综合运用语言学、文献学与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结果比较的结果是:从语言特点上看,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都反映了中古、近代汉语交替时期的语言面貌,其中所使用的词汇十分丰富,这些词汇都是在历时的继承、借用和共时的融合过程中形成的,既有承继前代文献的内容,又有新的发展。同时,佛教词汇、医学词汇和普通词汇之间还有一些相互渗透的情况。但是,佛经音义的口语化程度高於隋唐五代医书,佛经音义收载的词汇有些是对汉语固有词汇的借用和创新,有些则具有一定的临时性,其词汇系统的稳定性低於隋唐五代医书。从词汇的使用上看,隋唐五代医书中使用了不少佛教术语、佛教词汇,收载了大量外来方药和部分外来病证观念,而佛经音义中同样收载了许多医学词汇,并对这些词汇进行释义和说解,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这些词汇的历史面貌。从文字的使用上看,俗字通行是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中存在的共同现象,文字的社会性与隋唐五代开化的社会风气使得俗字在社会不同阶层中都能得到使用。但是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中俗字出现的具体情况仍有区别,前者较为单一,後者包容并蓄,前者受到正统的约束始终多於後者。受时代的影响和历史的局限,佛经音义编撰者有区分正俗的文化认同和强烈愿望,而隋唐五代医书的编撰者对俗字则普遍持接纳的态度。从字形的发展演变上看,佛经音义收载的多种字形和对字形的说解是字形演变研究重要的参考资料,而隋唐五代医书在一定程度上又为这种研究提供了文献例证。从词义的发展演变上看,佛经音义及其所释佛经加速了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发展,其对汉语固有词汇的仿造和改造、及对固有词素的重组造成大量新词新义的产生,且在新词新义的使用方面,汉译佛经及佛经音义往往比包括隋唐五代医书在内的同期中土文献要快。而佛经音义对讹误字和不同词形的收载有助於那些词形发生变化的医学词汇的溯源和考察,有助於解决隋唐五代医书中一些疑难字词。结论首先,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的语言特点有同有异。其相同的部分是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过渡时期语言面貌的体现,可以充分展现隋唐五代时期词汇的部分特点和规律,有助於这一时期相关词汇的共时研究;其不同的部分与各自文献性质、文献来源、编撰者水平和原始文献时代的差异有关,可以反映其中某些词汇形、音、义等方面的变化,有助於这一时期相关词汇的历时研究。其次,隋唐五代医书受到佛教影响十分明显,既有直接套用的佛教术语、佛教词汇,又有通过佛教傅播而进入中土的外来方药、外来病证觐念的化用,此外还有受佛教医学影响导致的医学词汇内涵的变化,很可能还有佛经翻译和傅抄过程中产生的俗字。而佛教医学对我国傅统医药知识的吸收也在佛经音义中得到集中体现,其既有对我国傅统医学词汇的直接借用,又有对医学词汇进行仿造、改造和重组的内容。而这两者的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医学词汇词义的发展演变。再次,佛经音义中医学词汇的释义与隋唐五代医书中医学词汇的实际用例,有助於了解隋唐五代医学词汇的文字使用情况和俗字观念,有助於医学词汇字形演变轨迹的勾勒和同形字现象的分析,有助於医学词汇名实和名义的考察,有助於医学词汇词义发展演变情况的描写。而辞书释义与文献用例的彼此结合,以及资料的丰富性与时代性相辅相成,既呈现了隋唐五代医学词汇的部分面貌,又能繋联古今,考察整个汉语医学词汇系统及其文字系统。此外,在对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同形字、异体字、声符示源、汉字的表意功能、词义演变动因等问题,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文献语言材料和参考意见。
二、《续一切经音义》引《切韵》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续一切经音义》引《切韵》考(论文提纲范文)
(3)《慧琳音义》异体字专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凡例 |
1.绪论 |
1.1 慧琳及《慧琳音义》 |
1.2 研究现状及反思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目的 |
1.4 研究中需要说明的概念 |
2.《慧琳音义》异体字统计及分类 |
2.1 《慧琳音义》异体字的来源与概述 |
2.2 《慧琳音义》异体字分类 |
3.《慧琳音义》异体字形体演变研究 |
3.1 声符不一致形成的异体字 |
3.2 义符不一致形成的异体字 |
3.3 构件发生位移形成的异体字 |
3.4 复杂异体字 |
3.5 小结 |
4.《慧琳音义》异体字历史演变个案研究 |
4.1 “食”字 |
4.2 “瓦”字 |
4.3 “亢”字 |
4.4 “(?)”字 |
4.5 “断”字 |
4.6 “聪”字 |
4.7 “只”字 |
4.8 “兼”字系列 |
5.《四分律音义》异体字个案研究 |
5.1 研究现状及反思 |
5.2 研究思路及意义 |
5.3 《四分律音义》版本概述 |
5.4 《四分律音义》异体字概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集韵》引《说文》释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二章 《集韵》引《说文》释义研究概况 |
第一节 《集韵》引《说文》释义概况 |
第二节 《集韵》引《说文》体例研究 |
第三节 《集韵》引《说文》术语研究 |
第三章 《集韵》明引《说文》释义相同者析论 |
第一节 异文同义 |
一、同字异体 |
二、同词异字 |
三、同音借用 |
四、同义替换 |
五、同词异形 |
第二节 异训同义 |
一、增减训释字词 |
二、节 引训释内容 |
三、调整训释位置 |
四、改换训释结构 |
第四章 《集韵》明引《说文》释义不同者析论 |
第一节 有出入者 |
一、《说文》误 |
二、《集韵》误 |
三、两者皆误 |
四、两者竝通 |
五、存疑待考 |
第二节 今本未见 |
一、被释字未见 |
二、释义内容未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钱氏述古堂本《集韵》引《说文》材料校勘表 |
附录二:《集韵》明引《说文》字头总表 |
附录三:《集韵》明引《说文》重复字头及相关说明 |
後记 |
(5)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引书研究 ——以《玉篇》《切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玉篇》《切韵》《慧琳音义》和《希麟音义》概述 |
1.2.1 《玉篇》概述 |
1.2.2 《切韵》概述 |
1.2.3 《慧琳音义》概述 |
1.2.4 《希麟音义》概述 |
1.3 前人研究综述 |
1.3.1 《玉篇》研究综述 |
1.3.2 古代典籍引《切韵》研究综述 |
1.3.3 《慧琳音义》研究综述 |
1.3.4 《希麟音义》研究综述 |
1.4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材料 |
第二章 《希麟音义》引书与《慧琳音义》的比较研究 |
2.1 《希麟音义》引书特点 |
2.1.1 部分内容承袭于《慧琳音义》 |
2.1.2 《希麟音义》引用原文更加详细完整 |
2.2 《慧琳音义》已收录经书的对比研究 |
2.2.1 《希麟音义》词目释义与《慧琳音义》相同 |
2.2.2 希麟新增或删减释义 |
2.2.3 引文内容差异较大,希麟重新释义 |
2.2.4 《希麟音义》新收词目 |
2.3 《慧琳音义》未收录经书的对比研究 |
2.3.1 引文内容对《慧琳音义》相关词目有删改 |
2.3.2 引文内容和《慧琳音义》相关词目大致相同 |
2.3.3 希麟增加释义 |
2.3.4 《希麟音义》新收词目 |
2.4 小结 |
2.4.1 《慧琳音义》已收录经书的对比研究 |
2.4.2 《慧琳音义》未收录经书的对比研究 |
2.4.3 总结 |
第三章 《希麟音义》引《玉篇》研究 |
3.1 《希麟音义》引《玉篇》特点 |
3.1.1 部分内容承袭于玉篇 |
3.1.2 希麟引《玉篇》释义较严谨 |
3.2 《希麟音义》引《玉篇》的分类 |
3.2.1 与《玉篇》残卷相同 |
1.引《玉篇》内容与《玉篇》残卷、《慧琳音义》相同 |
2.与《玉篇》残卷相同,与《慧琳音义》不同 |
3.2.2 与《玉篇》残卷略有差异 |
1.与《玉篇》残卷略有差异,与《慧琳音义》相同 |
2.与《玉篇》残卷、《慧琳音义》稍有差异 |
3.2.3 与《玉篇》残卷、《慧琳音义》不同 |
3.3 小结 |
第四章 《希麟音义》引《切韵》研究 |
4.1 《希麟音义》引《切韵》的特点 |
4.2 《希麟音义》引《切韵》与其他韵书的比较 |
4.2.1 《希麟音义》引《切韵》与《王三》《广韵》都相同 |
4.2.2 《希麟音义》引《切韵》与《王三》不同,与《广韵》释义相同 |
4.2.3 《希麟音义》引《切韵》与《王三》和《广韵》都不同 |
4.3 从《希麟音义》引《切韵》看《广韵》的增删情况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正续《一切经音义》异文中之正讹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正续《一切经音义》研究概况 |
2.《一切经音义》异文研究概况 |
3.讹字研究概况 |
4.前期研究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 |
(三)理论依据 |
(四)字料选取 |
(五)研究方法 |
1.比较分析法 |
2.定性与定量研究法 |
(六)行文体例 |
1.语境标识 |
2.异文标识 |
3.引文说明 |
一、正续《一切经音义》、异文及讹字概述 |
(一)正续《一切经音义》概况 |
1.慧琳与《一切经音义》 |
2.希麟与《续一切经音义》 |
(二)正续《一切经音义》异文概况 |
1.异文定义 |
2.正续《一切经音义》异文产生的原因 |
(三)讹字概况 |
二、正续《一切经音义》异文中之笔画讹误研究 |
(一)笔画增加 |
1.增“横” |
2.增“竖” |
3.增“点” |
4.增“撇” |
(二)笔画减少 |
1.减“点” |
2.减“撇” |
3.减“竖” |
(三)笔形混同 |
1.横撇相混 |
2.长短相混 |
3.分合相混 |
4.其他 |
(四)小结 |
1.求简易 |
2.求区别 |
三、正续《一切经音义》异文中之构件讹误研究 |
(一)构件增加 |
(二)构件删减 |
(三)构件形似混同 |
1.直接构件混同 |
2.间接构件混同 |
(四)构件臆改 |
(五)小结 |
1.字形相近而误更义符 |
2.受上下文影响改换构件 |
四、正续《一切经音义》异文整字讹误研究 |
(一)整字形近讹误 |
(二)语境致误 |
(三)后人改校 |
(四)小结 |
1.转录的主观失误 |
2.刻写的主观失误 |
五、由正讹字看正续《一切经音义》两个版本的精审程度 |
(一)高丽本精审程度高于频伽精舍本 |
(二)文献转录方面,频伽精舍本更精审 |
(三)二者均为讹误现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正续《一切经音义》引书考小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慧琳音义》之引书概况 |
二、《希麟音义》之引书概况 |
三、成就与不足 |
(一)取得的成就 |
(二)不足之处 |
(8)魏晋南北朝韵书考(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八家韵书简介及研究概况 |
第一节 李登《声类》 |
第二节 吕静《韵集》 |
第三节 夏侯咏《韵畧》 |
第四节 阳休之《韵畧》 |
第五节 李季节《音谱》 |
第六节 杜台卿《韵畧》 |
第七节 周顒《四声切韵》、沈约《四声谱》 |
第三章 清儒古佚书辑本材料简评 |
第一节 任大椿《小学钩沉》与顾震福《小学钩沉续编》 |
第二节 龙璋《小学蒐逸》 |
第三节 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经编·小学类》 |
第四节 黄奭《黄氏逸书考·汉学堂经解》 |
第四章 李登《声类》 |
第一节 古佚书辑本材料分析 |
第二节 汉末至魏韵文材料分析 |
第三节 对李登《声类》韵部系统的推测 |
第四节 李登《声类》原貌之大概 |
第五章 吕静《韵集》 |
第一节 古佚书辑本材料与王韵韵目小注分析 |
第二节 西晋时期韵文材料分析 |
第三节 对吕静《韵集》韵部系统的推测 |
第四节 吕静《韵集》原貌之大概 |
第六章 阳休之《韵畧》 |
第一节 古佚书辑本材料与王韵韵目小注分析 |
第二节 北齐时期韵文材料分析 |
第三节 对阳休之《韵畧》韵部系统的推测 |
第四节 阳休之《韵畧》原貌之大概 |
第七章 李季节《音谱》 |
第一节 古佚书辑本材料与王韵韵目小注分析 |
第二节 北齐时期韵文材料分析 |
第三节 对李季节《音谱》韵部系统的推测 |
第八章 夏侯咏《韵畧》、杜台卿《韵畧》 |
第一节 古佚书辑本材料与王韵韵目小注分析 |
第二节 齐梁时期韵文材料分析 |
第三节 对夏侯咏《韵畧》韵部系统的推测 |
第四节 对杜台卿《韵畧》韵部系统的推测 |
第五节 李登《声类》与五家韵书在韵书史上的价值 |
第九章 周顒《四声切韵》、沈约《四声谱》 |
第一节 “四声说”的发现者 |
第二节 周顒《四声切韵》 |
第三节 沈约《四声谱》 |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韵书所反映的声、韵、调信息 |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韵书所反映的声母信息 |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韵书所反映的韵部信息 |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韵书所反映的声调信息 |
第十一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小学钩沉》辑佚条目汇总 |
附录二: 《小学钩沉续篇》辑佚条目汇总 |
附录三: 《小学蒐逸》辑佚条目汇总 |
附录四: 《玉函山房辑佚书》辑佚条目汇总 |
附录五: 《黄氏佚书考》辑佚条目汇总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9)慧琳《一切经音义》引《玉篇》糸部字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玉篇》和《慧琳音义》概述 |
1.2.1 《玉篇》概述 |
1.2.2 《一切经音义》概述 |
1.3 前人研究综述 |
1.3.1 《玉篇》研究综述 |
1.3.2 《慧琳音义》引书研究综述 |
1.4 研究意义和方法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条例 |
1.5.1 材料说明 |
1.5.2 特殊符号 |
1.5.3 其他说明 |
第二章 《慧琳音义》引《玉篇》糸部字概述 |
2.1 《慧琳音义》引《玉篇》糸部字的特点 |
2.1.1 随意性 |
2.1.2 义项为先 |
2.2 《慧琳音义》明引《玉篇》糸部字 |
2.2.1 《慧琳音义》明引《玉篇》糸部字的体例 |
2.2.2 《慧琳音义》明引《玉篇》糸部字的内容 |
2.3 《慧琳音义》暗引《玉篇》糸部字 |
2.3.1 文献或注疏节引相同 |
2.3.2 讹误暗引 |
2.3.3 所引异文相同 |
2.3.4 引文书名及引用顺序相同 |
2.3.5 省略《玉篇》中“野王案”字样的引用 |
2.3.6 《慧琳音义》暗引《玉篇》原因试析 |
第三章 《慧琳音义》引《玉篇》糸部字分类比较 |
3.1 所引内容见于《玉篇》残卷 |
3.1.1 所引与《玉篇》残卷完全相同 |
3.1.2 所引与《玉篇》残卷稍有差异 |
3.2 所引内容不见于《玉篇》残卷 |
3.2.1 有“野王”标识 |
3.2.2 无“野王”标识 |
第四章 《慧琳音义》引《玉篇》新增字研究 |
4.1 .所引义项有来源于《玉篇》前文献 |
4.1.1 引文内容 |
4.1.2 小结 |
4.2 .所引义项无来源于《玉篇》前文献 |
4.2.1 引文内容 |
4.2.2 小结 |
第五章 结语 |
5.1 《慧琳音义》引《玉篇》内容 |
5.2 《慧琳音义》引《玉篇》版本 |
附录:《慧琳音义》引《玉篇》糸部字内容汇总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凡例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隋唐五代医书语言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佛经音义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比较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引论 |
1 研究背景 |
2 选题缘由 |
3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比较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材料 |
2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价值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价值 |
第四节 研究特点及创新点 |
第二章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的语言特点 |
第一节 隋唐五代医书的语言特点 |
1 词汇特点 |
2 其它语言特点 |
第二节 佛经音义的语言特点 |
1 词汇特点 |
2 文字特点 |
第三节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语言特点之异同比较 |
1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语言的共同特点 |
2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语言的差异 |
3 造成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语言差巽的原因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之比较——共时研究 |
第一节 隋唐五代医书中的佛教影响——以医学词汇为中心 |
1 隋唐五代医书中的佛教用语 |
2 隋唐五代医书对外来医药知识的吸收与发展 |
第二节 佛经音义中的我国传统医药知识 |
1 佛经音义对我国传统病证观念的收载 |
2 佛经音义中涉及的我国医药书籍 |
3 佛经音义对我国本土药物和药用觐念的收载 |
第三节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中的时行俗字 |
1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中的时行俗字 |
2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中的俗字现象分析 |
第四节 佛经音义与医学词汇释义 |
1 佛经音义的引文及释文与医学词汇释义 |
2 佛经音义所涉及的相关佛经原文与医学词汇释义 |
3 佛经音义词目与医学词汇释义 |
4 佛经音义非医学词汇与医学词汇释义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的历时考察 |
第一节 医学词汇中同形字的关系类型及理论探讨 |
1 同形字概述 |
2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中同形字的关系类型 |
3 关於同形字的几点思考 |
第二节 医学词汇字形演变轨迹的勾勒与解释 |
1 医学词汇字形演变轨迹的勾勒 |
2 关於医学词汇字形演变的几点思考 |
第三节 医学词汇溯源与名义分析 |
1 医学词汇溯源与名义分析 |
2 基於佛经医学词汇与医书医学词汇的几点思考 |
第四节 医学词汇历时演变的描写与解释 |
1 词义的历时演变与转移 |
2 词义演变的动因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徵引文献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四、《续一切经音义》引《切韵》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正续一切经音义》所收联绵词研究[D]. 黄萍.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希麟《续一切经音义》讹字校正[J]. 黄仁瑄. 北斗语言学刊, 2020(01)
- [3]《慧琳音义》异体字专题研究[D]. 周运琪. 广西大学, 2020(07)
- [4]《集韵》引《说文》释义研究[D]. 钟芳慧.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5]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引书研究 ——以《玉篇》《切韵》为例[D]. 冯美华. 上海大学, 2020(03)
- [6]正续《一切经音义》异文中之正讹字研究[D]. 王健洁. 渤海大学, 2020(05)
- [7]正续《一切经音义》引书考小议[J]. 王健洁.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8]魏晋南北朝韵书考[D]. 胡文钰. 吉林大学, 2019(03)
- [9]慧琳《一切经音义》引《玉篇》糸部字考[D]. 黄燕. 上海大学, 2019(02)
- [10]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比较研究[D]. 李曌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