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2004年中国IT市场将增长18%至294亿美元

IDC:2004年中国IT市场将增长18%至294亿美元

一、IDC:中国2004年IT市场将增18%达294亿美元(论文文献综述)

仓锡卿[1](2017)在《华为云计算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而来的,是我国企业的飞速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和云计算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托,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鉴于此,我国大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都纷纷开始布局企业的云计算产业,希望通过战略发展,将这一产业至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加以重视,推动云计算产业的战略发展,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已经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带来更好的保障。我国企业在云计算产业的战略发展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问题。如何更好地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就成为我国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谁占据了云计算产业的优势,谁就抓住了未来竞争和企业发展的关键。我国的云计算产业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仍然难以让人完全满意,还是存在一定的管理缺陷,整体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也体现出我国在云计算产业现在的发展现状,那就是总体局势良好,但是问题不容忽视,未来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考验。因此,立足于我国企业云计算大数据产业未来发展的需求,面对可能的挑战和困难,如何更好地为其发展提供帮助,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立足于我国云计算产业的现实情况,依托我国云计算产业的整体水平,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探索华为云计算产业的未来发展战略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力图取得预期研究成果,为我国企业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以华为云计算产业作为案例分析对象,作为研究案例,以PEST分析理论和SWOT分析理论对华为公司及其云计算战略进行分析,重点阐述华为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制定以及华为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实施及保障问题。通过案例,结合分析,本文对于华为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朝华[2](2013)在《趋势科技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技术创新的竞争。要想在日区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只有不断地在核心技术、产品质量上创新。因而,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研发部门的投资,并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趋势科技是一家实力雄厚的跨国信息安全软件公司,趋势科技公司如何依靠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问题。本文在分析技术战略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趋势科技公司实际,分析了趋势科技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在外部环境方面,主要对客户对新技术的需求、行业竞争环境、公司所处的技术创新环境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等展开分析。在内部环境上,主要对趋势科技公司的组织结构、研发实力、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经营战略展开分析。通过对趋势科技公司的SWOT分析,提出了趋势科技公司技术战略的基本思路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客户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研究指出趋势科技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应该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市场共同推动;与外部技术公司合作创新;增加研发收入,加大创新力度等。在制度保障方面,趋势科技公司应增强对研发人员、研发技术、研发资金投入的保障,并制定专利战略,加强专利保护。本文运用技术创新战略理论、波特五力分析模型,PEST和SWOT等研究工具,通过对趋势科技公司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剖析、公司存在的优劣势及其机会和威胁的解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趋势科技的竞争对手众多,市场虽然广阔,但竞争压力大;第二,趋势科技分布广泛,研发实力获得了国际的普遍认同,防毒软件具有很强的营销和服务能力,趋势科技整体人员素质较高,赢得业界一致好评。第三,趋势科技公司的SWOT分析显示,公司应该趋利避害,把握机会,广纳良才,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牢牢抓住市场,并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论文分析趋势科技公司技术创新战略,以期给中国高新产业就如何分析市场竞争中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培养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如何把握技术发展的趋势、如何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创新战略并获得成功等这些问题以参考,这也是本文选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刘薇娜[3](2012)在《经济转轨国家服务贸易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60、7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服务贸易作为新兴的贸易方式迅速崛起。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已逐步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全球经济结构呈现“服务化”的发展趋势;不少发达国家已经步入了服务经济社会;服务贸易也在国际多边贸易体制中成为贸易自由化的新焦点。由于服务贸易全面地涉及了经济全球化的四个方面(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且是连接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一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纽带。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成为衡量其国际竞争力以及能否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获胜的重要标志。但是,受计划经济体制“重商品、轻服务”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式的束缚,转轨国家服务贸易转型的初始条件相当薄弱。迄今,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较为滞后,甚至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转轨国家产业结构不合理和贸易增长方式不平衡的发展状况,昭示着其向服务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了现实所需。然而,作为特殊的经济群体,转轨国家所处的转型阶段,决定其在面对发展服务贸易这一全新课题时,困难重重。一方面,转轨国家的服务经济转型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索着前行。他们不仅要克服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旧体制摩擦问题,而且肩负着既要对现有服务部门进行调整使之现代化又要建立以往计划经济时代不曾有的新服务部门的重任。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对制度的要求较高。由于服务的特殊属性以及开放服务市场往往涉及一些敏感领域,一国发展服务贸易需要面临远比货物贸易更加复杂的境况和更加艰难的选择。尽管如此,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服务化发展趋势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选择退徙三舍或置身其外,而必须参与其中。当前,正值全球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移之际,转轨国家应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这不仅有利于缩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还有助于巩固已有转型成果、加速其经济向现代化转型的进程。因此,全面分析和评估开放经济条件下转轨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绩效,并从中找出滞后的原因与领域,从经济全球化视角审视其服务贸易发展的潜力与前景,促使其服务贸易向更高层次发展,进而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仅是当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也是转轨国家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经济转轨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其自经济转型以来服务贸易发展绩效、服务业的外资引入状况、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服务外包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轨国家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目标与重点领域,且从构筑良好的竞争环境、重视培育人力资本、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以及加强转轨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四个方面,就转轨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路径,提出了建议思路。本文着重研究的内容如下:第一,考察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动态。发现国外以转轨国家服务贸易为专题的研究并不丰富;国内有关转轨国家服务贸易问题的研究文献也较少,对其进行综合性分析的文献更是寥若晨星。虽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俄罗斯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关注日渐增多,但大部分都集中在对其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竞争力的分析上,而且还存在研究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和规范等问题。第二,综述与服务贸易相关的理论。对服务价值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在服务贸易中的应用、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以及服务外包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同时,阐释了服务外包的含义和服务外包与服务贸易的关系。这不仅为下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还为广大转轨国家树立服务价值观念,在实践中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开展服务贸易,并从服务贸易中获得比较优势的积累与强化收益,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第三,对转轨国家自经济转轨以来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展开了详细、全面的分析。介绍了转轨国家服务贸易体制转换的目标和导向,并对其服务贸易体制转换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和评析。研究发现,由于转轨国家服务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处于国民经济中的被忽视、被压抑地位,其服务贸易转型独具特点。服务贸易转型的初始条件相当薄弱;服务部门转型是由其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促成的;多边或区域经济组织成为推进转轨国家服务贸易体制转换、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从服务贸易总量、结构、服务业的外资引入情况、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定量分析转轨国家自经济转型以来服务贸易发展所取得的进步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从转轨国家GCI和KEI两指数世界排名的角度,论述了其服务贸易竞争力滞后的原因以及是否具备竞争力提高的潜力。第四,从实证角度分析转轨国家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追求高速的经济增长是所有经济学家和各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的问题。转轨国家发展服务贸易是否会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对转轨国家服务贸易体制转换与服务贸易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发现,大体来看,转轨国家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制度变革对其服务贸易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规范分析和实证检验转轨国家自经济转型以来服务贸易进、出口对其经济增长的作用,均得出了无论服务进口还是出口都对转轨国家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促进效应的结论。第五,以捷克、俄罗斯和中国为例,分析转轨国家服务外包的发展情况和发展条件,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转轨国家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利弊与趋势进行评述。指出,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多元化、业务种类多样化且呈高端化发展的趋势下,转轨国家应在立足本国特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迎接此次以外包为主要形式的全球服务产业转移这一历史性机遇与挑战,快速地实现服务外包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做好承接与发展服务外包的风险规避工作。第六,就经济转轨国家发展服务贸易、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提出了政策建议。通过阐述转轨国家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意义,指出了转轨国家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目标与重点领域,并在论文前述部分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所提出的战略目标与重点领域,对转轨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路径,提出了着力打造良好的竞争环境、重视培育人力资本、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和加强转轨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建议思路。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①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经济转轨国家服务贸易问题的研究成果很少。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经济转轨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其服务贸易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②采用劳伦斯指数和收益性结构变动指数,科学测定经济转轨国家服务贸易结构变动与优化情况,并对俄罗斯的服务贸易结构进行分析,这种研究在国内外还很少见。③利用Panel Data模型,定量分析了CEEC和CIS转轨国家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转型对服务贸易产生的影响,并通过比较分析计量结果,得出若干借鉴经验与启示。这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④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转轨国家服务贸易进出口与其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从而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转轨国家发展服务贸易给其经济增长带来的益处。

张高磊[4](2012)在《金蝶国际的服务转型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金蝶国际自1993年正式成立至今已将近19个年头,从最初靠财务软件起家,到全面转向企业管理软件业务领域,同时经历了中国软件行业的高增长期和增长放缓期。从2005年开始,金蝶国际就面临增长的瓶颈,特别是利润较高的高端软件市场在SAP、Oracle等国际巨头的挤压下,IT咨询服务却成了市场的蓝海。在此严峻的市场形势下,金蝶在2008年4月提出并实施了服务转型的战略。本文利用作者长期在金蝶国际工作的有利条件,从战略管理角度,对金蝶国际的服务转型战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首先,主要阐述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及研究内容;其次,着重于服务转型战略研究和管理软件行业转型现状分析,阐述战略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和战略转型,以及金蝶国际战略转型及其价值链的变化;接着,是对金蝶国际转型的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论述转型背景分析、转型过程和战略举措等;最后,得出金蝶国际服务转型的意义和作用,转型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得到的启示。

王建强[5](2012)在《IT制造企业战略及产业模式升级研究》文中指出企业战略的制定、控制与实施的正确与否关乎企业的长期发展。通过企业战略的内外部动因分析以及使企业创新的源动力剖析,以及战略制定过程中如何考虑内外部环境变化、如何看待企业内外部因素以及如何实施和控制等问题加以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在当前我国经济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发展战略必须相应转型;在企业战略转型过程中,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及中国企业自身等问题,在战略选择上更要慎重考虑制约战略制定、实施与控制的关键问题。另外,对我国社会体制和现阶段企业形态加以思考和研究,结合研究我国几家典型的IT业厂商发展历程,产业结构以及历经的战略转型的几个出路,提出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路径和研究方法并加以实现。第三章本文以IT国际知名品牌厂商的商业模式,发展历程和战略转型为借鉴,深入研究在产业升级中为什么会提出此类措施。第四章本文对中国IT制造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潮中,应对市场挑战的对策,企业所做出的战略反应,并分析做出这种决策的意义。最后得出结论:IT制造业由于利润逐渐下滑,进入了靠血拼价格的红海竞争时代。必须要从产品的竞争转化为服务的竞争。第五章首先为我国在未来几年之后,能够摆脱单一生产制造模式下的低利润附加值提出了打造IT服务品牌,在服务产业中必要的产品设计研发,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订单处理,物流,渠道分销以及终端销售七个产业链环节中提出充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建议。另外,通过分析国际知名品牌厂商在战略转型中实施的战略和产品线解决方案,又结合国内某知名IT企业现状,提出了产业链创新的大胆设想。

鄢显俊[6](2010)在《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技术革命是当代最重要的科技-产业革命,它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的美国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造着人类社会。就技术和社会互动的角度观察,在美国特定历史时期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是一个复杂的、与社会相互作用中展开的过程,美国社会为信息技术革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经由信息技术革命“重塑”的当代资本主义被称为信息资本主义,在其形成过程中诞生了信息垄断,它指独占信息核心技术的信息产业垄断资本、凭借其市场权力,滥用知识产权以攫取高额利润而实施的一种垄断,是当今资本主义微观经济领域最值得关注的现象,对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它鞭辟入里的解剖将为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提供一扇独特的“视窗”。信息垄断起源于信息经济形成和信息产业勃兴的20世纪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信息垄断的实质是对知识的垄断,其表现形式是垄断IT核心技术。信息垄断的发展史也就是全球计算机软件巨头微软公司和CPU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的发家史,其产业代表是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结成的Wintel联盟。而值得警惕的“另类信息垄断”所造成的影响逐渐引起国际社会普遍担心:它有可能成为信息时代美国控制互联网“话语权”的重要手段。“信息垄断生态环境模型”揭示了信息垄断赖以生存的特殊生态环境,它由信息垄断的产业环境、产品基础和法律环境三大要素构成。信息垄断厂商熟练地运用法律策略和无所不用其极的商业策略打压竞争并侵害消费者。为此,它遭遇了美欧日韩各国频频发起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信息垄断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对抗自己的“内生反对力量”。这就是“自由软件”运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开源软件”运动。前者坚决反对微软代表的资本主义“私有软件”制度,堪称“信息资本主义时代‘赛博空间’里空想社会主义。后者试图探索一条“自由软件”商业化运作的道路,而且获得成功,这是理想妥协于现实的必然结果。信息垄断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信息时代的特殊体现。任由信息垄断泛滥将对经济公正乃至社会公正产生重大危害。而且,作为一种超经济的、强大的“战略武器”,信息垄断还能够被广泛运用于国家利益之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除了信息垄断这一微观层面的经济现象外,还表现在中观和宏观的其他所有领域,在信息技术范式的“重塑”下,信息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表现为“创造性破坏”的多维、量化展示。除此,“数字鸿沟”代表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型的两极分化。探讨国家间“数字鸿沟”的测度方法和量化表现,将更有助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内在规律以及所蕴藏的危机。信息资本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信息时代最复杂的“两制”关系,其特征可用:“共时态并存中的相互借鉴与纠结发展”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信息资本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生紧密联系和互动,这种复杂关系的演进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促使这种错综复杂关系产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日愈全球化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动能所致,这是马克思早年所指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的确发生了诸多引人注目的新变化。但资本主义的本质依旧。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两大本质特征仍旧如故,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即商品生产无所不在;第二,社会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榨取剩余价值。综合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解读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必须看到,“两个必然”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而“两个决不会”则强调了不同社会生产方式更替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总之,当代资本主义仍然有长足的发展空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是:以变化的眼光看待变化本身。信息技术革命开启了人类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变迁历程。运用ORBICOM提供的测量方法,通过多维度量化考察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进程,比较它与信息资本主义的差距及中国的追赶特点。可以看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创的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是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中超常规发展的典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应对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典型代表的当代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中国的国策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韩晓明[7](2010)在《HP公司基于国内政教行业特点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和计算机密不可分。本文以国内外市场营销相关理论为基础,首先对计算机行业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政教行业市场的行业竞争状况进行了分析;随后再结合国内政教行业特点,通过对比国内政教行业市场惠普公司营销现状和国内标杆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借助SWOT矩阵分析阐述了惠普公司在国内政教行业市场所面临的机会、威胁及所拥有的优势、劣势,指出了惠普公司在政教行业市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确立了惠普在该市场的差异化战略;其次通过市场细分确定了惠普公司在国内政教行业的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最后针对惠普公司在国内政教行业市场中存在的问题结合4Ps理论和政教行业特点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提出了对当前营销策略的调整意见。

黄万勤[8](2010)在《北大青鸟公司并购北大明天公司的案例研究》文中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随着IT行业的逐步成熟,国际和国内的IT企业并购案例越来越多,而国内的IT软件和IT服务业具有高成长性的市场环境,这为本行业的企业并购提供了丰富的市场机会。本文以北大青鸟公司并购北大明天公司这一并购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北大青鸟并购北大明天的并购行为,对双方公司并购的背景、动因、评估、整合做了系统的论述.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绪论。此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形成文献综述。第二章是北大青鸟并购北大明天案例介绍,包括并购双方的基本情况、并购的背景与当事人概况、双方公司并购概况以及公司并购的方式和公司之间的博弈和平衡。第三章是并购的案例分析部分,从公司并购的动机来分析公司并购的动因,从国际、国内IT资本市场的活跃环境,国内IT行业的发展状况等外部条件和两个公司的发展愿望和战略形成公司并购的外部和内部动因,接着对公司的并购行为从战略角度和财务角度进行评估,由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价到并购后股权的确定,并对并购后的盈利趋势进行预测。第四章论述了并购后的整合,分析了并购后的财务,业务运营,人力资源的整合过程。第五章从并购行为中总结并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IT服务商的市场环境得到了成功经验及启示;同时分析本次并购中存在的不足及提出对策。在编写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笔者作了较为充分的文献和实际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查阅了历史文献和最新的政策及行业动态。同时,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与北大青鸟公司及北大明天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就目前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深入访谈,为案例研究提供了一手的资料基础。另外,收集了并购双方公司近四年的历史数据(其中主要是企业的财务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准确解剖公司现状并对企业并购作出评估。最后是引发对我国IT软件和服务行业的思考,在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如何将企业做大做强,提出了先做规模再寻求核心竞争力的结论。

霍步刚[9](2009)在《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代文化产业的出现和兴起,体现了部分国家特别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由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演进的基本方向。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的增长极,并业已成为部分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全球已形成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总体态势。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业已进入到一个由传统的资源消耗、投资拉动和粗放发展模式向资源节约、创新推动和内生增长模式的历史转折时期。文化产业具有强大的关联带动效益,具有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功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利用后发优势,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增强民族文化竞争力、提高文化软实力,走跨越式发展道路,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了解和认识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借鉴,是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本文选取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这一论题,探讨在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浪潮中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业态、功能、市场运行机制、产业政策和竞争力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系统分析,凝炼出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为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本文确立了“总论——分论——总论”的研究思路,以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为逻辑起点,在国外文化产业的具体特点和内容上展开分析和比较,在国外文化产业的经验上进行归结和阐发,最终落脚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层面上。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和第2章。第1章对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着重讨论了文化、文化产业、版权产业、创意产业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文化产业涉及的范围进行了界定,由此建立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章则从总体上展示了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图景。这个图景包括了国外文化产业的出现与兴起历程,对这些国家的文化产业进行了模式与类型分析,并预测了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第二部分包括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和第7章。本部分着重对国外文化产业发展加以比较研究,从文化产业的业态、功能、市场运行机制、产业政策和产业竞争力共5个方面展开分析和比较。第3章探讨了国外文化产业的业态。本文广泛搜集了部分国家发布的文化行业数据,以大量的数据为支撑,描述了国外文化产业的基本现状和发展动态,尤其是对文化产业中的电影、出版、报业、动漫等核心行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一方面较为深入地总结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行业的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也从整体上展示了国外文化产业体系中不同行业发展的基本态势。第4章探讨了国外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从产值贡献、就业提升等指标来研究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从文化霸权、意识形态模式来研究文化产业的政治功能;从文化传播、受众影响程度等范畴来研究文化产业的社会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对国外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社会影响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第5章探讨了国外文化产业的市场运行机制。对国外文化市场运营主体进行了归类整理,并通过分行业的研究来说明市场运营的组织方式、生产销售方式。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世界文化产业大国的一些知名文化企业在市场运行机制上大都采用了集团化战略、品牌战略、蓝海战略和长尾战略等,从而在发展战略层面上保证了其竞争优势。第6章着重分析了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通过对文化产业政策的搜集整理,对国外文化产业的国家战略、管理机构、立法、财税支持政策、人才培养政策、贸易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第7章着重评价了国外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状况。在借鉴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建构了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着重讨论了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初步构建了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这一指标体系对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价。第三部分包括第8章。第8章重点对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文化产业的政策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世界文化产业大国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通畅的政府文化管理体制、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较高的文化科技含量、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和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等。这些文化产业政策及其管理模式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结构中自然生长的制度体系,与中国的制度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世界文化产业大国经验的普适性分析,在综合评判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从战略层面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定位,并对如何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陈纮胤[10](2008)在《服务外包市场发展趋势与产业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分工快速发展的今天,外包已经成为企业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成为了企业价值链的一环,及企业实现策略性价值增长的一种方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跨国公司经营和竞争的环境,国际服务外包成为跨国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推动了全球新一轮的产业转移,这对走向国际市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中国来说,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第一章作为全文的开篇部分,在经济、服务与科技全球化的大前提下,简要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基本的分析框架。其次在第二章中阐述了外包的内涵、理论基础以及效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国际服务外包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类别、特点及影响,特别是国际服务外包对发包企业的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等。因为以IT技术基础的服务外包业务作为一种先进的竞争策略,虽然其带来的优势正在被广大企业所接受,但也应该注意到不合理外包的风险。由于企业选择外包而产生的代理问题,极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诸如高成本的风险问题,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风险问题,以及机会成本的风险问题。技术更新速度太快,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技术成本,而外包服务商却并没有随之降低成本,反而相对的提高的成本;IT服务外包商往往比企业掌握着更多的信息,从而造成了企业和外包商之间信息不对称形成的风险;还有就是企业把IT系统外包给专业的企业,而减少了企业学习信息技术的机会,同样也是企业的机会成本风险。因此在第二章的最后引用咨询公司的服务外包满意度调查来阐明服务外包的实践状况。近年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在全球的持续增长,同时还将迅速地、持续地扩展下去,使承接外包服务的地区及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再者,不但是地区及国家的竞争力激烈之外,国际服务外包城市和个别的国际服务外包商的发展现况与竞争能力也是不可错过的分析重点。本文第三章分别从外包承接国层面、承接城市层面和跨国外包服务商角度,对国际服务外包承接的区位优势,做了比较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外包承接国、城市以及服务商的数据分析,对国际服务外包能有更深刻和全面的掌握。文章第四章对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包括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独特的资源条件探讨了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可能路径以及对我国服务业可能带来的影响。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国际服务外包是我国面临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文章在最后提出了合理利用国际服务外包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和建议。

二、IDC:中国2004年IT市场将增18%达294亿美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DC:中国2004年IT市场将增18%达294亿美元(论文提纲范文)

(1)华为云计算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战略管理的定义内涵与阶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战略管理的主要模型
第三章 云计算及华为公司背景资料
    第一节 云计算市场分析
    第二节 华为公司云计算现状
    第三节 华为公司简介及组织架构
第四章 华为公司云计算环境分析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PEST模型)
    第二节 竞争环境分析(五力模型)
    第三节 华为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第五章 华为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制定
    第一节 华为公司云计算SWOT分析
    第二节 华为云计算产业发展目标
    第三节 华为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
第六章 华为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实施及保障
    第一节 华为云计算发展战略实施
    第二节 华为云计算发展战略实施保障
第七章 结束语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2)趋势科技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安全市场将持续增长且不断提速
        1.1.2 国家政策推动发展信息安全战略型产业
        1.1.3 信息安全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技术创新理论和技术创新战略的提出
        1.3.2 软件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的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趋势科技公司的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2.1 趋势科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2.2 趋势科技公司技术创新管理现状
        2.2.1 研发投入逐年增加
        2.2.2 研发管理体系日臻完善
        2.2.3 创新队伍迅速扩大
        2.2.4 产品体系完整有序
    2.3 趋势科技公司技术创新存在的不足
        2.3.1 缺乏关键软件技术积累,研发人员技术能力较低
        2.3.2 缺少全面详细的市场调查,压力和沟通障碍导致项目管理变形
        2.3.3 产品结构单一,国内防毒市场易守难攻
第三章 趋势科技公司的技术创新环境分析
    3.1 趋势科技公司技术创新面临的外部环境分析
        3.1.1 市场需求分析
        3.1.2 行业环境分析
        3.1.3 技术环境分析
        3.1.4 竞争对手分析
    3.2 趋势科技公司技术创新面临的内部环境分析
        3.2.1 组织机构分析
        3.2.2 研发实力分析
        3.2.3 人力资源分析
        3.2.4 企业文化分析
        3.2.5 企业经营战略分析
    3.3 趋势科技公司技术创新环境的 SWOT 分析
        3.3.1 优势分析
        3.3.2 劣势分析
        3.3.3 机会分析
        3.3.4 威胁分析
        3.3.5 SWOT 综合矩阵分析表
第四章 趋势科技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制定及保障措施研究
    4.1 趋势科技公司技术创新战略定位与战略取向
        4.1.1 趋势科技公司技术创新战略定位
        4.1.2 趋势科技公司技术创新战略取向
    4.2 趋势科技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
        4.2.1 产学研合作,与市场共同推动
        4.2.2 与外部技术公司合作创新
        4.2.3 增加研发投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4.3 技术创新战略实施过程评估和纠正
    4.4 趋势科技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的保障措施
        4.4.1 研发人员保障
        4.4.2 研发技术保障
        4.4.3 研发资金投入保障
        4.4.4 制定专利战略,加强专利保护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经济转轨国家服务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学者研究综述
        1.2.1 国外学者的研究
        1.2.2 国内学者的研究
    1.3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服务贸易相关理论综述
    2.1 服务价值理论
        2.1.1 劳动价值论视角
        2.1.2 效用价值论视角
    2.2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在服务贸易中的应用
        2.2.1 完全适用的观点
        2.2.2 不适用的观点
        2.2.3 改进或修正后才适用的观点
    2.3 新贸易理论在服务贸易中的应用
        2.3.1 规模经济模型
        2.3.2 垄断竞争模型
        2.3.3 两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
        2.3.4 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
    2.4 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5 服务外包理论
        2.5.1 服务外包的概念
        2.5.2 服务外包的理论解释
    2.6 本章小结
3 经济转轨国家服务贸易发展分析
    3.1 经济转轨国家服务贸易体制转换及其特点
        3.1.1 转轨国家服务贸易体制转换的目标与导向
        3.1.2 转轨国家服务贸易体制转换的特点
        3.1.3 对转轨国家服务贸易体制转换的思考
    3.2 经济转轨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3.2.1 转轨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总量分析
        3.2.2 转轨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结构分析
        3.2.3 转轨国家服务业的外资引入状况
    3.3 经济转轨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3.3.1 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标的选择
        3.3.2 转轨国家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3.3.3 个案分析:中国和俄罗斯服务贸易各部门的竞争力
        3.3.4 经济转轨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滞后与潜力——基于GCI和KEI指数世界排名的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经济转轨国家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
    4.1 经济转轨国家服务贸易体制转换与服务贸易增长
        4.1.1 转轨国家服务贸易体制转换对服务贸易增长影响的Panel Data模型分析
        4.1.2 主要结论
    4.2 经济转轨国家服务贸易出口与经济增长
        4.2.1 服务贸易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作用机理分析
        4.2.2 经济转轨国家服务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
        4.2.3 主要结论
    4.3 经济转轨国家服务贸易进口与经济增长
        4.3.1 服务贸易进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作用机理分析
        4.3.2 经济转轨国家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
        4.3.3 主要结论
    4.4 本章小结
5 经济转轨国家服务外包发展——以捷克、俄罗斯和中国为例
    5.1 经济转轨国家服务外包发展情况分析
        5.1.1 捷克服务外包发展状况
        5.1.2 俄罗斯服务外包发展状况
        5.1.3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状况
    5.2 捷克、俄罗斯和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条件:SWOT分析
        5.2.1 内部优势(S)
        5.2.2 内部劣势(W)
        5.2.3 外部机遇(O)
        5.2.4 外部威胁(T)
        5.2.5 总结性评述
    5.3 经济转轨国家承接服务外包发展述评
        5.3.1 承接服务外包的利益与风险
        5.3.2 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与风险规避
    5.4 本章小结
6 经济转轨国家发展服务贸易、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6.1 经济转轨国家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意义
        6.1.1 加快向成熟市场经济转型的进程
        6.1.2 促进经济增长向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方式转变
        6.1.3 提升货物贸易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与层次
        6.1.4 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6.2 经济转轨国家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目标与重点领域
    6.3 经济转轨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6.3.1 构筑良好的竞争环境
        6.3.2 重视对人力资本的培育
        6.3.3 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6.3.4 加强转轨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4)金蝶国际的服务转型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框架
2 企业战略转型研究及管理软件行业现状分析
    2.1 战略管理及企业竞争优势
        2.1.1 战略管理在打造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中的作用
        2.1.2 战略转型的概念
    2.2 管理软件行业分析
        2.2.1 全球行业现状分析及 IBM 服务转型分析
        2.2.2 国内 IT 行业现状及管理软件行业现状分析
3 金蝶国际服务转型的案例研究
    3.1 金蝶 IT 服务内容
    3.2 金蝶国际的发展变革
    3.3 金蝶服务转型的背景分析
        3.3.1 外部环境分析
        3.3.2 内部环境分析
    3.4 金蝶服务转型的特征及其价值链管理的变化
        3.4.1 金蝶服务转型的特征
        3.4.2 金蝶服务转型中价值链管理的变化
    3.5 金蝶服务转型过程的研究
    3.6 金蝶服务转型的战略举措
        3.6.1 金蝶转型期间具体的实施对策
        3.6.2 金蝶转型存在的不足及笔者建议
4 研究结论—金蝶国服务转型未来发展趋势及启示
    4.1 金蝶国际转型的意义和作用
    4.2 金蝶国际服务转型的未来发展趋势
    4.3 金蝶国际服务转型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5)IT制造企业战略及产业模式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1.2.1 本文研究的目的
        1.2.2 本文研究内容
        1.2.3 本文结构图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企业战略制定的内外部分析的理论依据
        2.1.1 企业的外部环境对于企业战略的影响
        2.1.2 企业内部分析理论
    2.2 IT 企业战略转型的动因分析
        2.2.1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在新形势的下的转变
        2.2.2 IT 制造业在新形势下的产业升级
        2.2.3 IT 企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压力
        2.2.4 企业的创新驱动力
    2.3 我国企业战略选择分析
        2.3.1 战略管理的分析模型
        2.3.2 我国企业战略选择关键问题分析
第三章 IT 制造企业经营模式比较研究
    3.1 DELL 模式与现状
        3.1.1 DELL 模式
        3.1.2 DELL 公司现状
    3.2 惠普模式与现状
        3.2.1 惠普模式
        3.2.2 惠普公司现状
    3.3 IBM 模式与现状
        3.3.1 战略转型:分析形式,把握机遇
        3.3.2 确立组织的战略
        3.3.3 IBM业务组合策略
        3.3.4 出售低端硬件业务
        3.3.5 并购软件和服务业务
        3.3.6 随需应变和全球整合企业
        3.3.7 服务营销领衔市场
    3.4 苹果模式与现状
        3.4.1 客户价值主张
        3.4.2 盈利模式
        3.4.3 苹果独特的“生态系统”资源
第四章 典型 IT 制造企业的产业结构演化
    4.1 联想公司产业结构演化与现状
        4.1.1 联想公司历程
        4.1.2 联想产品线分析
    4.2 方正科技公司历程与现状
        4.2.1 公司历程
        4.2.2 方正科技现状
        4.2.3 不再追加 PC 制造的投资
    4.3 宏碁模式与现状
        4.3.1 宏碁公司产业结构演化
        4.3.2 宏碁公司现状
    4.4 IT 制造产业发展的瓶颈
第五章 我国 IT 制造企业产业模式的升级
    5.1 自主创新的动力
        5.1.1 国家政策支持
        5.1.2 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
        5.1.3 激发员工创新的能动性
    5.2 提升供应链效率
        5.2.1 供应链整合
        5.2.2 嵌入国际供应链
    5.3 进军移动互联网
        5.3.1 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分析
        5.3.2 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
第六章 结束语
    6.1 本文创新成果
        6.1.1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问题的缘起和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方法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研究的意义
        (三) 研究的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及内涵
        (二) 信息技术革命促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三) 垄断理论的争鸣及信息产业的垄断现象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 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革命
        (二) 信息化、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
        (三) 资本主义、信息资本主义与信息垄断
    四、研究的难点和主要创新点
        (一) 研究的难点
        (二)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与信息垄断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信息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历史原因
        一、信息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科技-产业革命
        二、信息技术革命的社会历史原因:基于SST理论的分析
    第二节 信息垄断的历史进程
        一、信息垄断前史——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萌芽
        二、信息垄断的萌芽——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迅速发展阶段
        三、信息垄断的形成与发展——信息经济基本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第二章 信息垄断的产业代表及"另类信息垄断"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产业代表:"Wintel联盟"
        一、何谓Wintel联盟
        二、信息垄断暨Wintel联盟的特征
    第二节 值得警惕的另类"信息垄断":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
        一、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的含义
        二、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所面临的压力及其变革
第三章 信息垄断赖以生存的特殊"生态环境"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产业环境:信息产业及其加速度规律
        一、"摩尔定理"(Moore's law)揭示信息产业的加速度规律
        二、"摩尔定理"(Moore's law)对信息垄断的意义
    第二节 信息垄断的产品基础:信息产品的诸多特性
        一、信息产品的生产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
        二、信息产品能够对用户产生极强的"锁定"(Lock-in)效应
        三、信息产品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四、信息产品具有"网络效应"
    第三节 信息垄断的法律环境:严密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一、美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简介
        二、美国在全世界率先开启对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的先河
第四章 信息垄断厂商的市场策略及其与反垄断调查的博弈
    第一节 信息垄断厂商的法律策略:用"知识产权的大棒"维护垄断
        一、计算机软件保护肇始之作:盖茨"致计算机爱好者的公开信"
        二、专利权从来都是英特尔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宝
        三、微软的全球反盗版行动
    第二节 信息垄断厂商的商业策略:"知识霸权"主宰下的赢家通吃
        一、"捆绑"(Bundling)策略
        二、OEM策略
        三、"歧视性价格"策略
        四、"标准战争"
    第三节 信息垄断与反垄断调查的博弈:魔道相长的激烈对抗
        一、美国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微软、英特尔遭遇的反垄断调查及诉讼
        二、欧盟、韩国和中国台湾针对微软、英特尔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
第五章 信息垄断的内生反对力量、本质及危害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内生反对力量
        一、"自由软件"运动:信息资本主义时代"赛博空间"里的空想社会主义
        二、从"自由软件"到"开源软件"的嬗变:自由精神如何不被商业湮灭
    第二节 "开源软件"对微软垄断的挑战及微软的应对
        一、"万圣节文档":微软内部机密备忘录
        二、"开源软件"反抗微软垄断的苦斗及初现的曙光
    第三节 信息垄断的本质及危害
        一、信息垄断的本质
        二、信息垄断的危害
第六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塑"及其新型的两极分化
    第一节 信息技术范式对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塑"
        一、信息技术革命促使技术经济范式向信息技术范式转型
        二、信息技术范式框架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创造性破坏"的一般描述
        三、信息资本主义新变化种种:"创造性破坏"的多维、量化展示
    第二节 信息资本主义新型的两极分化:"数字鸿沟"
        一、"数字鸿沟"及其测量模型
        二、信息资本主义"数字鸿沟"的种种量化表现
        三、各国"信息状态"暨"数字鸿沟"的演进比较
第七章 信息资本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节 共时态并存中相互借鉴与纠结发展的"两制"关系
        一、"两制"关系发展的关键历史阶段A-B(1975-1979)
        二、"两制"关系深入、全面且曲折发展的历史阶段B-E(1992-2008)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一、中国特色信息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二、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与当代资本主义信息化的综合比较
        三、信息化进程中的当代资本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节 当代中国应对信息技术革命挑战的方略
        一、创新型国家与与国家创新体系
        二、中国特色的主创新道路及国家创新体系
结束语
    一、全文总结
    二、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HP公司基于国内政教行业特点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预期达到的目的
第二章 计算机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2.1 计算机行业及市场介绍
        2.1.1 计算机行业发展概述
        2.1.2 全球计算机市场概况和发展趋势
        2.1.3 国内计算机市场概况和发展趋势
    2.2 宏观环境分析
        2.2.1 国际经济环境
        2.2.2 国内经济环境
        2.2.3 国内政策环境
        2.2.4 国内外产业环境
        2.2.5 国内外技术环境
    2.3 国内政教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2.3.1 潜在进入者
        2.3.2 产业竞争者
        2.3.3 替代品
        2.3.4 客户
        2.3.5 供应商
    2.4 国内市场一线品牌发展现状
第三章 国内政教行业市场特点分析
    3.1 政教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不同
    3.2 国内政教行业市场的特点和变化
        3.2.1 国内政教行业市场的特点
        3.2.2 国内政教行业市场的变化
    3.3 政府政策对政教市场的影响
第四章 HP 公司在国内政教行业的发展现状
    4.1 HP 公司在国内政教行业的市场状况
        4.1.1 HP 公司背景及介绍
        4.1.2 HP 公司在政府市场的优势
        4.1.3 HP 公司在教育市场的优势
        4.1.4 HP 公司在政教行业的市场份额
    4.2 国内政教市场标杆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4.3 HP 公司国内政教市场营销现状
    4.4 HP 公司国内政教市场 SWOT 分析
第五章 HP 公司政教行业市场营销策略
    5.1 HP 公司政教行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
        5.1.1 HP 公司在政教行业的市场细分
        5.1.2 HP 公司在政教行业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市场定位
        5.1.3 HP 公司在政教行业市场的营销战略
    5.2 制定 HP 公司政教行业市场营销策略的依据
    5.3 HP 公司政教行业市场的产品策略
        5.3.1 创新产品设计
        5.3.2 创新产品研发
        5.3.3 产品成本控制
        5.3.4 服务整合提高效率
        5.3.5 产品组合策略
    5.4 HP 公司政教行业市场的价格策略
        5.4.1 影响国内政教行业 PC 价格的因素
        5.4.2 定价的策略和方法
    5.5 HP 公司政教行业市场的渠道策略
        5.5.1 直销渠道
        5.5.2 行业合作伙伴
        5.5.3 大客户渠道代理商
    5.6 HP 公司政教行业市场的促销策略
        5.6.1 广告
        5.6.2 销售促进
        5.6.3 公共关系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北大青鸟公司并购北大明天公司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企业并购的概念与类型划分
        1.2.2 企业并购的动因理论
        1.2.3 并购的过程
        1.2.4 并购后的整合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北大青鸟并购北大明天案例介绍
    2.1 并购双方的基本情况
    2.2 并购的背景与当事人概况
    2.3 公司并购的方案和博弈过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司并购的评估分析
    3.1 公司并购的动因
        3.1.1 外部动因
        3.1.2 内部动因
    3.2 公司并购的战略和财务评估
        3.2.1 并购的战略评估
        3.2.2 并购的财务评估
    3.3 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价与股权确定
        3.3.1 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价
        3.3.2 目标企业的股权确定
    3.4 并购后的盈利趋势预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司并购后的整合
    4.1 公司并购后的人力资源整合
    4.2 公司并购后业务和运营的整合
    4.3 并购后财务的整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司并购后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5.1 公司并购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5.1.1 公司并购的成功经验
        5.1.2 成功经验的启示
    5.2 并购后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5.2.1 并购存在的问题
        5.2.2 解决问题的对策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1.2.1 文化
        1.2.2 文化产业
        1.2.3 创意产业、内容产业、版权产业
        1.2.4 本文对文化产业的界定
    1.3 国内外文化产业研究述评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基本思路、框架与研究方法
        1.4.1 基本思路与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国外文化产业的现状、模式与趋势
    2.1 国外文化产业兴起
        2.1.1 文化产业兴起的技术因素
        2.1.2 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的兴起
    2.2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3 国外主要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2.3.1 市场发展模式:美国与英国
        2.3.2 国家战略推动模式:日本与韩国
        2.3.3 混合发展模式:德国与法国
    2.4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2.4.1 文化产业的全球化趋向
        2.4.2 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
        2.4.3 文化产业发展的集群化
        2.4.4 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化
        2.4.5 文化产业发展的网络化
        2.4.6 文化产业发展的数字化
3 国外文化产业业态比较
    3.1 国外文化产业业态
        3.1.1 英美文化产业业态
        3.1.2 德法文化产业业态
        3.1.3 日韩文化产业业态
    3.2 国外文化产业业态比较
        3.2.1 图书出版市场寡头化、网络化、电子化加剧
        3.2.2 网络广告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前景良好
        3.2.3 一极独大的电影市场格局没有明显改变
        3.2.4 动漫游戏产业多头并进,市场梯度格局明显
4 国外文化产业功能比较
    4.1 主要国家文化产业功能
        4.1.1 英美文化产业功能
        4.1.2 德法文化产业功能
        4.1.3 日韩文化产业功能
    4.2 国外文化产业功能比较——以美国文化产业为重点
        4.2.1 经济功能比较
        4.2.2 政治功能比较
        4.2.3 社会影响力比较
5 国外文化产业市场运行机制比较
    5.1 国外主要国家文化产业市场运行机制
        5.1.1 美国文化产业市场运行机制
        5.1.2 英国创意产业市场运行机制
        5.1.3 德国文化产业市场运行机制
        5.1.4 法国文化产业市场运行机制
        5.1.5 日本文化产业市场运行机制
        5.1.6 韩国文化产业市场运行机制
    5.2 国外文化产业市场运行机制比较
        5.2.1 集团化战略
        5.2.2 国际化战略
        5.2.3 产业集聚战略
        5.2.4 品牌战略
        5.2.5 竞争策略:蓝海战略兴起
        5.2.6 市场营销的战略创新:长尾战略
6 国外文化产业政策比较
    6.1 文化产业政策产生的社会背景
    6.2 国外文化产业政策
        6.2.1 英国文化产业政策
        6.2.2 美国文化产业政策
        6.2.3 德国文化产业政策
        6.2.4 法国文化产业政策
        6.2.5 日本文化产业政策
        6.2.6 韩国文化产业政策
    6.3 国外文化产业政策比较
        6.3.1 文化产业战略意识比较
        6.3.2 文化产业管理机构比较
        6.3.3 文化产业立法比较
        6.3.4 文化产业财税支持政策比较
        6.3.5 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政策比较
        6.3.6 文化产业对外贸易政策比较
7 国外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
    7.1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框架和评价方法
        7.1.1 产业竞争力理论及其发展
        7.1.2 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
    7.2 部分国家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
        7.2.1 部分国家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7.2.2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
8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国外文化产业比较的结论与启示
        8.1.1 政策法律体系完备,政府与市场关系边界清晰
        8.1.2 明确文化管理体制,保证文化发展空间
        8.1.3 利用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力量,推动资本渠道多元化
        8.1.4 文化科技含量高,科技带动作用强
        8.1.5 利用国家力量,拓展国际市场
        8.1.6 人才培养体系完备,用人机制灵活
    8.2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8.2.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路径选择
        8.2.2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3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8.3.1 完善文化立法,提供制度保障
        8.3.2 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创新文化管理体制
        8.3.3 促进文化贸易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
        8.3.4 优化文化产业组织内部结构,创新运行机制
        8.3.5 完善财政税收政策,提供资金支持
        8.3.6 提升行业中介组织地位和作用,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
        8.3.7 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搭建文化产业创新的科技平台
        8.3.8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10)服务外包市场发展趋势与产业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动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2 服务外包概述
    2.1 服务外包概念释义
    2.2 服务外包产生的背景与演进过程
    2.3 服务外包的行业表现
        2.3.1 IT和ITES离岸外包:ITO、BPO、KPO、BTO
        2.3.2 软件和IT服务外包
        2.3.3 商务流程外包的概念和缘起
        2.3.4 商务流程外包分类的观察
        2.3.5 BTO业务转型外包
        2.3.6 KPO知识流程外包
    2.4 服务外包的收益与风险
        2.4.1 服务外包的收益
        2.4.2 服务外包的风险
3 国际服务外包的实践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国际服务外包承接竞争力比较研究:接包国层面分析
        3.1.1 来自A.T.Kearney公司的数据分析
        3.1.2 来自CIO Insight杂志的数据分析
        3.1.3 来自CIO杂志(www.cio.com)的数据分析
    3.2 国际服务外包承接竞争力比较研究:接包城市层面分析
        3.2.1 来自neoIT公司的数据分析
        3.2.2 来自Tholons公司的数据分析
    3.3 国际服务外包承接竞争力比较研究:服务商层面分析
        3.3.1 Gartner BusinessWeek 2006全球离岸外包主要服务商35强
        3.3.2 IAOP全球外包100强
        3.3.3 neoIT公司Global Services全球外包100强
4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与前景
    4.1 中国推动ITO和BPO离岸外包接包业务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
    4.2 中国推动ITO和BPO离岸外包接包业务的现状分析
        4.2.1 当前中国ITO和BPO离岸外包接包业务的承接态势
        4.2.2 政府政策与支持力度
        4.2.3 承接态势与市场特征
        4.2.4 总体规模与成长速度
    4.3 促进中国承捷国际服务外包的建议
5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IDC:中国2004年IT市场将增18%达294亿美元(论文参考文献)

  • [1]华为云计算发展战略研究[D]. 仓锡卿. 南京大学, 2017(01)
  • [2]趋势科技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 朝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13(S2)
  • [3]经济转轨国家服务贸易研究[D]. 刘薇娜. 东北财经大学, 2012(06)
  • [4]金蝶国际的服务转型战略研究[D]. 张高磊.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3)
  • [5]IT制造企业战略及产业模式升级研究[D]. 王建强. 天津大学, 2012(05)
  • [6]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D]. 鄢显俊. 云南大学, 2010(08)
  • [7]HP公司基于国内政教行业特点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韩晓明.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1)
  • [8]北大青鸟公司并购北大明天公司的案例研究[D]. 黄万勤.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9]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 霍步刚. 东北财经大学, 2009(05)
  • [10]服务外包市场发展趋势与产业分析研究[D]. 陈纮胤. 复旦大学, 2008(08)

标签:;  ;  ;  ;  ;  

IDC:2004年中国IT市场将增长18%至294亿美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