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对比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金茹[1](2021)在《新旧债务重组准则会计处理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原有的债务条件固定不变而形成不良债权债务,若得不到改善,对债权人和债务人都会产生负面作用。债务重组作为一种常见的处置债权债务的应变方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债务重组准则经历了多次修订。文章主要回顾了债务重组准则的历史沿革,对新旧准则下会计处理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阐释新准则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展望。
肖弋迪[2](2020)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商业银行财务报告的影响 ——以中国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暴露了当前金融工具分类随意性较大、金融资产减值计提不及时、不足额以及套期会计准则规定与企业风险管理实践脱节等诸多问题,人们日益重视对金融工具准则的修改,以期制定出更高质量的、统一的金融工具准则。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的会计准则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财政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订金融工具准则,并于2017年发布“新金融工具准则”。根据要求,新金融工具准则从2018年后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绝大多数属于金融资产,因此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更为深刻而广泛。故本文以此为背景,通过研究金融工具准则的修订历史,辨析新旧金融工具准则的具体差异,围绕新金融工具准则主要变化展开研究,并概述了实行新准则给银行业各方面带来的影响,随后介绍了28家上市银行实施新准则后的概况,将重点聚焦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银行财务报告方面的影响。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中国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别是我国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代表,归纳了两家银行对新准则的执行情况,并根据施行新准则后的最新财务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对新金融工具准则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深入研究新金融工具准则修订的动因,印证笔者的一些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进而为我国银行业应如何更好地施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提出建议。
谢怡然[3](2020)在《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研究 ——以ST西北轴承债务重组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日益发展的现代经济环境下,上市公司有了比以往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也随时会遭遇经营风险。近年来,许多上市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遭遇财务危机,甚至面临破产风险,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就会被ST处理(特指对财务状况发生异常或其它非正常情况的上市公司所进行的特别处理,即ST,其公司股票被称为ST股),连续三年亏损就会面临退市风险预警,为了维持上市资格,许多上市公司会采用盈余管理的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尤其是ST类公司,为了实现扭亏摘帽,多数企业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退市处理。债务重组原本是一种常用的解决债务问题的方法,却成为很多上市公司用来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债务人,同时也能满足债权人保障自身最大利益的需求。当上市公司因经营状况不佳而无法如期偿还债务时,与债权人协议进行债务重组,可以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尤其是ST类公司,大量的债务重组收益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使企业免遭退市甚至破产危机;从债权人角度考虑,进行债务重组可以尽快收回一定比例的应收账款,避免计提更多的坏账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损失。上市公司进行债务重组,既有其明显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实际中,债务重组的实施操作并不完全规范,尤其是ST类上市公司,他们通过债务重组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操控利润,对众多投资者的判断产生了干扰,不利于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债务重组本是解决债务问题、改善公司资本结构的重要方式,现在却成为ST类上市公司操作利润避免退市的工具,究其原因,一是债务重组准则不够完善,二是资本市场的监管规则对企业净利润指标的过于依赖,二者都为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我国于1998年首次颁布了债务重组准则,之后经过几次修订也未达到成熟完善的程度,另外,我国资本市场的退市制度以企业的净利润指标为主,致使亏损的企业想方设法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净利润,而忽略了潜在的风险。债务重组可以带给企业大量的重组收益,被许多上市公司用来规避退市风险,这不得不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对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及其经济后果进行研究,以期能找出有利于改善债务重组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有效措施,使债务重组更好的发挥其积极作用。国内外关于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的研究很广泛,因中外经济环境的差异,实践中两者的运用也存在差异,基于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在对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现实问题,以ST西北轴承的债务重组活动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文中对西北轴承公司2012-2015年间的债务重组活动过程进行了概括,首先,对西北轴承债务重组前后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虽然在实施债务重组活动后实现了营业利润的提高,摆脱了“ST”的称号;但通过对比西北轴承债务重组前后的各项财务指标可以看出,其各项指标在进行债务重组活动之后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其次,从财务报表项目识别出此次债务重组活动盈余管理因素,并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及空间,还从经济后果方面分析盈余管理带来的影响。最后,通过对ST西北轴承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案例的分析,指出其在债务重组盈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李雪乔[4](2019)在《债务重组背景下DS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我国上市公司由于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和监督制度的不完善,常会出现财务危机,严重的将导致公司资金难以运转,并带来各种不良的后果。如果公司因一时的财务危机而破产,实属可惜。为了突破公司发展的瓶颈,改善公司的绩效,债务重组成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DS公司是一家以高新技术医药产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因为经营不善,负债过高,出现财务危机。为了提高公司的财务绩效和发展能力,DS公司选择债务重组。债务重组活动能否帮助公司突破发展瓶颈,提高公司的绩效水平,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论文对DS公司债务重组背景下财务绩效进行评价,共包括五个部分。文章首先从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入手,认真学习了国内外关于债务重组与财务绩效的相关研究;然后叙述了债务重组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其次,阐述了DS公司债务重组的情况以及对债务重组前后财务绩效进行了纵向分析;再次,运用组合赋权法构建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对DS公司债务重组前后财务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债务重组对公司财务绩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相对的研究价值;最后得出了DS公司债务重组对公司财务绩效带来积极影响、合理采取债务分层偿还方式、抓住债务重组的时机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启示,但其中也存在资产流动性差、营运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并提出应合理控制企业库存、提高运营管理效率的建议,以期给DS公司及其他债务重组的公司提供一定的参考。
管观香[5](2019)在《山水公司债务重组的问题剖析及建议》文中研究说明自从我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从此一片腾飞,外部大环境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稳定的经济环境为中国企业制造了很多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积极因素,因而在这几十年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震惊的成绩。市场经济的环境形成竞争,竞争又进一步促进进步,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从而又增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无论是业务结构还是管理创新,都对企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样快速发展、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下,有的企业发张不断壮大,有的企业却由于竞争力不足而陷入资金不足的地步,无法及时偿还债权人的负债,债务重组的案例由此发生。在现代商业社会下,由于激烈竞争和外部快速发展的压力下,我国很多企业因管理层经营管理层面出现问题陷入过财务危机,因为高周转、高杠杆的经营导致企业负债率过高,陷入负债负担过重无法及时偿还的困境,最终面临濒临破产的威胁,此时,为了走出这种财务困境,企业可以合理适度地运用债务重组以解决当前的债务危机。债务重组是为了在债务规模可承受的情况下,与债权人协商达成和解,尽可能地减少债务人和债权人双方的损失。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企业暂时摆脱困境,从而积极有效地让企业走上正轨。财务报告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就有必要通过研究分析企业的财务报告去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然而有些不务正业没有产值的上市公司,为了掩盖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拿到投资人的投资款,便采取一些手段粉饰财务报表,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就是其中一种方法。我国企业通常选择债务重组的方式解决无法偿还的债务问题,有些企业因为成功进行债务重组出现了转机,从此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也有些企业通过债务重组获取巨额的非经营性收益,极大提升了企业当年的利润水平。因而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经过了多次修订,为的是防止企业借重组之机操纵利润,社会各界也越来越关注ST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尤其是这些上市公司进行债务重组给公司带来的影响。本文以“山西广和山水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水公司”)为例,以山水公司多次的债务重组进行案例分析,分析ST类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保壳,留住上市资格。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监管机构、上市公司主体和广大中小投资者等多个角度得出相关启示和建议,为改良社会经济秩序、营造公平公正的经济环境提供支持。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其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和研究内容;第二部分主要对债务重组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债务重组的动机、目的、作用、特征、方式和风险分析,为后文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以山西广和山水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介绍了山水公司的背景、发展历程,并利用财务指标分析的方法对山水公司每一次债务重组前后的财务效应,再进行纵向对比,通过分析企业的偿债指标、盈利指标、营运指标、成长能力指标等四个方面来反映企业进行债务重组之后的发展力,是否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转;第四部分分析公司进行多次债务重组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这些问题深层次的原因;第五部分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得出结论,以及企业改善的方向;第六部分是根据案例分析获得的启示。本文的创新及特色之处主要在于债务重组及财务效应研究,目前很少有相关研究文献从财务效应的角度,分析为何有些ST类上市公司多次进行债务重组却仍然没有改变经常性亏损的局面。而本文就是先深入分析山水公司债务重组的背景、重组案件的全过程以及多次债务重组的特征,再利用财务指标分析的方法研究山水公司每一次债务重组前后的财务效应,再进行纵向对比,能够看出重组后公司并未解决经营困境的问题,也没有形成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从企业、监管者、投资者等角度得出启示。
姜欣彤[6](2019)在《佳兆业债务重组的动因与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上市公司日益发展壮大,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上市公司出现了资产负债结构较差,偿债能力变弱等问题,对我国上市公司和市场整体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摆脱财务危机,企业常常会采用债务重组的方式来解决债务问题。债务重组是一种有效的资本运作方式,能够在企业发生财务困境时合理地调整其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财务风险,为企业带来生机,近些年来被很多上市公司所使用。近年来,房地产企业迅猛发展并获得了巨额收益,然而巨大的利益下也存在着严重的的高杠杆风险。房企杠杆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有继续上涨的趋势。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仅次于银行和非银金融行业成为第三高的行业。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对着名房地产上市公司佳兆业因交叉违约导致的横跨境内外650亿债务重组案例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债务重组相关概念以及理论基础,介绍了佳兆业债务重组的基本情况,从佳兆业提出的两个债务重组方案和市场作出的反应入手,分析了佳兆业债务重组的特殊性。然后对佳兆业债务重组的动因进行分析,佳兆业目前债务比率高,偿债压力大,资产冻结导致资金链断裂,但佳兆业实力雄厚,在债务问题出现前经营状况良好,行业前景尚佳,为了保护偾权人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债务重组是佳兆业摆脱财务困境最好的选择。本文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几个角度对佳兆业进行财务绩效分析,从资源整合能力、经营发展能力几方面对佳兆业的管理绩效进行分析,全面地分析了佳兆业债务重组的效果。最终得出了股权集中有利于债务重组的进行以及债务重组是企业解决财务困难的有效途径的结论及相关启示。本案例是我国首例房地产境外债券违约与重组事件,能够为进行债务重组的企业和境内外债权人在债务违约事件的处理上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其债务重组方案是经过双方多次博弈,最终达成一致的成果,值得其他进行债务重组的上市公司深入研究和学习。
李卓恒[7](2019)在《IFRS 9对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的影响 ——以民生银行为例》文中指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14年7月正式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 9)的完整版本,这一准则全面替代了国际现行的IAS 39。作为IASB的成员国,为践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长期趋同路线,财政部参照IFRS 9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于2017年3月31日正式发布了修订后的CAS 22等若干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即本土化后的“中国版IFRS 9”,以取代参照IAS 39于2006年发布的旧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同会计行业一样,资产评估也是为维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性服务行业。资产评估的工作内容和职能虽有别于会计系统,却依赖于会计信息和数据。会计准则的改变将影响会计科目的核算和财务报表列示,影响资产评估过程中所需会计信息和数据的选取,进而影响评估结果的确定。企业价值评估是资产评估业务线条中最为频繁的业务之一。伴随着金融体系以及经济体系不断市场化发展下我国商业银行间并购、出售等资本运作的日益升温,商业银行价值评估作为商业银行进行交易、重组以及投资等资本运作的决策判断基础,在维护资本市场运作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必将起到越来越重大的作用。IFRS 9较IAS 39在金融资产的分类、计量和减值方面都具有颠覆性的变革,而商业银行因持有的绝大部分资产都属于金融资产,是金融工具相关准则应用最广泛、最深入的会计主体之一。由此可知,新准则的施行必将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财务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商业银行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运用以及评估结果的确定。截至本文定稿,我国已于2018年1月1日起采用新准则的商业银行有23家。本文以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依据已采用新准则的10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报告,从资产负债结构、收益结构以及权益结构三个方面定量分析新准则对商业银行经营和财务的实际影响,再以民生银行为例,衡量新准则对基于经济增加值(EVA)法和相对估值法的民生银行价值评估的影响,最终得出IFRS 9对商业银行评估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的结论。IFRS 9作为会计准则,就性质和服务的领域而言,看上去与资产评估工作并无直接关系,但随着IFRS 9在我国全面落地之日的临近,在给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带来深刻变革的同时,也给资产评估行业指引了新的行业建设发展方向。因此,在新、旧准则过渡之际,我国全面施行新准则之前,通过衡量新准则对目前已采用新准则的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的影响,为新准则在我国全面施行后的企业价值评估在资本市场的运用提供评估关注焦点、评估流程指引,对新准则下完善金融行业企业价值评估,更好地服务我国资本市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李思雅[8](2018)在《浅析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正向着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快速发展,会计工作内容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种大趋势下,旧会计准则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会计工作的需求,新旧会计制度与准则的交替也是必然的趋势。文章对新旧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对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之后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出发分析了新旧准则之间存在的差异,希望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以便更好地遵循新会计准则相关内容,全面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叶书荣,王信鑫[9](2018)在《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分析及对企业的影响》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逐步明显,我国经济发展也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在这一背景之下企业的会计工作内容也应当顺应趋势而发生一定的改变。不难看出,旧会计准则在现阶段企业的会计工作中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新会计准则的推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会计准则的建立与推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的诸多漏洞,助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向更为完善的目标迈进。基于此,文章将首先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对新旧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就新会计准则的推行对企业的影响展开探析,希望通过相关研究能够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为今后企业的稳健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张俊皓[10](2017)在《新旧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核算的差异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债务重组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我国在1998年6月第一次颁布债务重组准则,1999年1月1日开始施行。出于对稳健性、客观性等的考虑,财政部于2001年对准则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合理性,但由于无法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做法,债务重组准则的制定仍然处于不断摸索阶段。为了进一步完善债务重组准则,财政部于2006年再次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修订,引入了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重组损益直接进入当期损益等。
二、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对比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旧债务重组准则会计处理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债务重组准则的历史沿革 |
(一)债务重组交易的产生与会计准则出台 |
(二)市场经济环境的限制与公允价值流产 |
(三)公允价值条件的成熟与国际准则趋同 |
(四)公允价值的有条件运用与具体准则间协调 |
二、新旧债务重组准则会计处理比较分析 |
(一)债务重组概念的比较 |
(二)债务重组准则适用范围的比较 |
(三)债权人会计处理的比较 |
(四)债务人会计处理的比较 |
三、新债务重组准则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一)预收、预付的债权人与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双方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
(二)债务人将非货币性资产用于债务重组不确认处置资产的损益,如何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收入准则进行统一? |
(三)债权人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在实务中是否会出现新的问题? |
(四)原债权人将债权转移,新债权与债务人重新商议债务条件,双方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
四、展望 |
(2)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商业银行财务报告的影响 ——以中国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研究创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2 金融工具准则的演进历程及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演进历程 |
2.1.1 国际金融工具准则的演进历程 |
2.1.2 国内金融工具准则的演进历程 |
2.2 文献综述 |
2.2.1 金融资产重新分类计量对银行影响的相关研究 |
2.2.2 预期损失模型对银行影响的相关研究 |
2.2.3 文献评述 |
3 金融工具准则的变化及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概述 |
3.1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变化 |
3.1.1 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修订完善背景 |
3.1.2 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
3.1.3 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修订的目的 |
3.2 金融工具准则变化对银行业的影响概述 |
3.2.1 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影响 |
3.2.2 对商业银行的外部影响 |
4 实施金融工具准则对银行财务方面的影响 |
4.1 我国商业银行对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 |
4.2 新金融工具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分类的影响 |
4.3 新金融工具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股东权益的影响 |
4.4 新金融工具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决策的影响 |
5 案例概况与研究设计 |
5.1 案例概况 |
5.1.1 案例简介 |
5.1.2 营业收入概况 |
5.1.3 金融资产概况 |
5.2 选择中国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作为目标案例的原因 |
5.3 案例分析整体框架 |
6 案例分析与讨论 |
6.1 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情况 |
6.1.1 金融资产重新分类计量的实施情况 |
6.1.2 预期损失模型的实施情况 |
6.2 金融工具准则变化对银行财务报告的影响 |
6.2.1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
6.2.2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利润表的影响 |
6.2.3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
6.2.4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6.3 中国农业银行与招商银行金融工具准则变化影响对比分析 |
7 总结及建议 |
7.1 总结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研究 ——以ST西北轴承债务重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动态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债务重组基本概念 |
一、债务重组定义 |
二、债务重组方式 |
三、债务重组动机 |
第二节 盈余管理基本概念 |
一、盈余管理定义 |
二、盈余管理特征 |
三、盈余管理动机 |
四、盈余管理方式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二、信息不对称 |
三、经济后果论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现状 |
第一节 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识别 |
第二节 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 |
一、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
二、利用不良资产抵债进行盈余管理 |
三、通过债务重组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
第三节 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掩盖公司亏损的实际情况,造成相关利益者视觉错位 |
二、盈余质量没有持续性,难以维持公司信誉 |
三、无法起到有效地完善公司资本结构的作用 |
第四节 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
一、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
二、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三、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
第四章 案例分析——以ST西北轴承债务重组为例 |
第一节 案例公司概况 |
一、公司成立发展情况 |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
三、主要股东重组前后持股情况 |
第二节 债务重组背景与过程 |
一、债务重组背景 |
二、债务重组过程 |
第三节 债务重组执行情况 |
第四节 债务重组效应分析 |
一、对净利润的影响分析 |
二、财务指标分析 |
第五节 债务重组中的盈余管理分析 |
一、盈余管理识别 |
二、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
三、盈余管理空间、手段分析 |
四、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
第六节 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债务重组的方式简单 |
二、以债务重组为工具盲目追求短期利润 |
三、公司内部经营管理不善,抗风险能力不强 |
第五章 基于公司视角及外部监督角度的建议 |
第一节 基于公司角度的建议 |
一、合理制定债务重组方案,才能保证重组目标的实现 |
二、加强公司治理力度,注重企业长期发展能力 |
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
第二节 基于外部监督角度的建议 |
一、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使盈余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 |
二、改进资本市场监管制度,增强参与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
三、增强外部审计独立性与权威性,强化外部监督的功能作用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4)债务重组背景下DS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债务重组的概述 |
2.1.1 债务重组的含义 |
2.1.2 债务重组的方式 |
2.2 财务绩效的概述 |
2.2.1 财务绩效概念的界定 |
2.2.2 财务绩效评价 |
2.3 组合赋权法的概述 |
2.3.1 组合赋权法 |
2.3.2 层次分析法 |
2.3.3 熵值法 |
2.3.4 组合赋权法的原理 |
2.4 相关理论 |
2.4.1 预算软约束理论 |
2.4.2 信号传递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DS公司债务重组情况及重组前后财务绩效的纵向分析 |
3.1 DS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公司重组前负债情况 |
3.2 DS公司债务重组的背景 |
3.3 DS公司债务重组的方式及过程 |
3.3.1 债务重组的方式 |
3.3.2 债务重组的过程 |
3.4 债务重组前后财务绩效的纵向分析 |
3.4.1 偿债能力 |
3.4.2 盈利能力 |
3.4.3 营运能力 |
3.4.4 发展能力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DS公司财务绩效的综合评价 |
4.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4.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 综合评价的方法及思路 |
4.4 评价指标组合权重的确定 |
4.4.1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 |
4.4.2 熵值法权重的计算 |
4.4.3 层次分析法权重的计算 |
4.4.4 组合权重的计算 |
4.5 综合值的结果计算及分析 |
4.5.1 债务重组过程中财务绩效的综合值 |
4.5.2 债务重组完成后财务绩效的综合值 |
4.5.3 债务重组财务绩效综合评价对比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DS公司债务重组的启示及改进建议 |
5.1 DS公司债务重组启示 |
5.1.1 债务重组对企业财务绩效带来积极影响 |
5.1.2 采取债务分层偿还方式 |
5.1.3 抓住债务重组时机优化产业结构 |
5.1.4 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 |
5.2 DS公司债务重组后提升财务绩效的建议 |
5.2.1 DS公司债务重组后存在的问题 |
5.2.1.1 资产流动性差 |
5.2.1.2 营运管理效率下降 |
5.2.1.3 资产公允价值确定模糊 |
5.2.2 DS公司提升财务绩效的建议 |
5.2.2.1 合理控制企业库存 |
5.2.2.2 提高营运管理效率 |
5.2.3.3 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机制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第4章涉及到的原始数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5)山水公司债务重组的问题剖析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债务重组相关研究 |
1.2.2 债务重组财务整合相关研究 |
1.2.3 债务重组绩效分析的相关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创新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之处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本文框架 |
2 企业债务重组理论概述 |
2.1 债务重组的相关概述 |
2.1.1 债务重组的动机 |
2.1.2 债务重组的目的和作用 |
2.1.3 债务重组的特征 |
2.2 债务重组的方式 |
2.2.1 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 |
2.2.2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
2.2.3 债务转为资本 |
2.2.4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
2.3 债务重组的风险分析 |
2.3.1 债务重组的信誉风险 |
2.3.2 债务重组的失败风险 |
2.3.3 债务重组的涉税风险 |
2.4 债务重组的理论基础 |
2.4.1 委托代理理论 |
2.4.2 信号传递理论 |
2.4.3 协同效应理论 |
3 山水公司债务重组案例分析 |
3.1 案例背景 |
3.1.1 山水公司简介 |
3.1.2 山水公司债务重组背景 |
3.2 债务重组过程分析 |
3.2.1 2007年债务重组方案及结果分析 |
3.2.2 2009年债务重组方案及结果分析 |
3.2.3 2011年债务重组方案及结果分析 |
3.2.4 2013年债务重组方案及结果分析 |
3.2.5 2016年债务重组方案及结果分析 |
3.3 债务重组前后主要财务指标变化分析 |
3.3.1 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债务重组前后比较分析 |
3.3.2 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债务重组前后比较分析 |
3.3.3 净利率和每股净资产债务重组前后比较分析 |
3.3.4 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债务重组前后比较分析 |
4 山水公司多次债务重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山水公司债务重组问题剖析 |
4.1.1 债务重组的经济实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
4.1.2 企业经营方式存在导向性问题 |
4.1.3 企业债务偿还能力偏低,历史遗留债务比较多 |
4.1.4 经营困境和财务困境相生相伴 |
4.1.5 多次采用债务重组方式影响企业信用 |
4.2 山水公司债务重组问题产生的原因 |
4.2.1 山水公司经营风险高,债台高筑 |
4.2.2 企业经营理念传统,不重视业务开拓 |
4.2.3 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造成跑滴冒漏 |
4.2.4 多次变更控股股东,偿债延续性不足 |
4.2.5 通过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缓解退市压力 |
4.2.6 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
5 山水公司债务重组案例分析结论 |
5.1 优化业务结构,完善经营方式 |
5.2 积极开拓市场,提高业务能力 |
5.3 注入优质的资产,并有效组合资产,提高产能 |
5.4 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提高盈利能力 |
5.5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大企业监管力度 |
6 山水公司债务重组案例分析启示 |
6.1 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水平 |
6.1.1 重点关注企业的非经常性损益和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指标 |
6.1.2 提升自身素质和水平 |
6.1.3 坚持长期不懈地接受投资者教育,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
6.1.4 强化投资者自我保护 |
6.2 优化证券监管机制,提高市场监督能力 |
6.2.1 完善退市制度 |
6.2.2 推进注册制使资本市场达到有序进出 |
6.2.3 改进现有的资本市场退市监管指标 |
6.2.4 严格执法,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
6.3 完善债务重组准则,加强上市公司的债务管理 |
6.3.1 明确发生财务困难和做出财务让步的尺度 |
6.3.2 规范公允价值的计量 |
6.3.3 债务重组收益分期确认,并加强对债务重组信息的披露 |
6.3.4 积极整顿企业的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
6.3.5 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
7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佳兆业债务重组的动因与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2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2.1 债务重组的定义 |
2.2 债务重组的方式 |
2.2.1 资产清偿债务 |
2.2.2 债务转为资本 |
2.2.3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
2.2.4 其他重组方式 |
2.3 债务重组的相关理论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2.4 公司绩效评价的定义与研究方法 |
2.4.1 公司绩效评价的定义 |
2.4.2 公司绩效评价的研究方法 |
3 佳兆业债务重组概况 |
3.1 案例背景 |
3.1.1 佳兆业公司简介 |
3.1.2 佳兆业的债务危机 |
3.1.3 融创提出收购佳兆业 |
3.2 佳兆业的债务重组方案 |
3.2.1 境内债务重组计划 |
3.2.2 境外债务重组计划 |
3.3 佳兆业债务重组的特殊性 |
3.3.1 债务结构复杂 |
3.3.2 境外债务重组博弈明显 |
3.3.3 家族企业对股权稀释敏感 |
4 佳兆业债务重组的动因分析 |
4.1 负债比率高,偿债压力大 |
4.2 资产冻结,资金链断裂 |
4.3 经营前景尚佳 |
4.3.1 出现债务问题前经营状况良好 |
4.3.2 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
4.4 保护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
4.4.1 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需要 |
4.4.2 保护债权人利益的需要 |
4.4.3 保护员工利益的需要 |
4.5 佳兆业债务重组动因小结 |
5 佳兆业债务重组的绩效分析 |
5.1 佳兆业债务重组的财务绩效分析 |
5.1.1 佳兆业与万科的可比性分析 |
5.1.2 偿债能力对比分析 |
5.1.3 营运能力对比分析 |
5.1.4 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
5.1.5 成长能力对比分析 |
5.2 佳兆业债务重组的管理绩效分析 |
5.2.1 资源整合能力分析 |
5.2.2 经营发展能力分析 |
6 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1.1 股权集中有利于债务重组的进行 |
6.1.2 债务重组是企业解决财务困难的有效途径 |
6.2 研究启示 |
6.2.1 合理利用负债经营 |
6.2.2 对即将到期的债务做好准备 |
6.2.3 合理制定债务重组方案 |
6.2.4 注重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
6.2.5 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IFRS 9对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的影响 ——以民生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 |
1.2.2 金融工具减值 |
1.2.3 商业银行价值评估 |
1.3 研究方法和路径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2 IFRS9 概述 |
2.1 IFRS9 的发展历程 |
2.2 IFRS9与IAS39 的区别 |
2.2.1 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的区别 |
2.2.2 金融工具减值的区别 |
2.3 IFRS9 的评价 |
2.3.1 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 |
2.3.2 金融工具减值 |
2.4 本章小结 |
3 商业银行价值评估方法 |
3.1 商业银行的行业特性 |
3.1.1 经营对象的特殊性 |
3.1.2 资产负债结构的特殊性 |
3.1.3 风险管理的特殊性 |
3.1.4 价值驱动因素的特殊性 |
3.2 经济增加值(EVA)法及其适用性 |
3.2.1 EVA的概念 |
3.2.2 EVA的计算公式及调整 |
3.2.3 EVA价值评估模型 |
3.2.4 EVA法的适用性 |
3.3 相对估值法 |
3.3.1 相对估值法的概念 |
3.3.2 相对估值法的计算公式和模型 |
3.3.3 相对估值法的适用性 |
3.4 其他评估方法的局限性 |
3.5 本章小结 |
4 IFRS9 对商业银行财务的影响 |
4.1 旧准则下我国商业银行概况 |
4.1.1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概况 |
4.1.2 商业银行金融负债概况 |
4.1.3 商业银行损益概况 |
4.2 IFRS9 对商业银行财务的影响 |
4.2.1 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 |
4.2.2 对商业银行收益结构的影响 |
4.2.3 对商业银行权益结构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5 IFRS9 对民生银行价值评估的影响 |
5.1 民生银行背景介绍 |
5.1.1 民生银行简介 |
5.1.2 民生银行的代表性 |
5.1.3 民生银行财务状况分析 |
5.2 新准则对民生银行财务的影响 |
5.2.1 对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 |
5.2.2 对收益结构的影响 |
5.2.3 对权益结构的影响 |
5.3 IFRS9 对基于EVA法的民生银行价值评估的影响 |
5.3.1 评估假设与分析思路 |
5.3.2 新、旧准下民生银行EVA的计算 |
5.3.3 新、旧准则下民生银行未来EVA预测 |
5.3.4 新、旧准则下民生银行企业价值评估 |
5.3.5 EVA法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分析 |
5.4 IFRS9 对基于相对估值法的民生银行价值评估的影响 |
5.4.1 评估假设与分析思路 |
5.4.2 新准则对市盈率法评估商业银行价值的影响 |
5.4.3 新准则对市净率法评估商业银行价值的影响 |
5.4.4 相对估值法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分析 |
5.5 新、旧准则下评估结果分析 |
5.5.1 新、旧准则下EVA法评估结果的分析 |
5.5.2 新、旧准则下市净率法评估结果的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启示 |
6.1 结论 |
6.2 启示 |
6.2.1 金融企业价值的评估过程中应更为谨慎 |
6.2.2 新准则下评估行业应正视挑战和把握机遇 |
6.2.3 评估行业应当大力推进对IFRS9 的应用研究 |
6.2.4 评估从业人员应提高自身财务水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浅析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
二、从宏观角度出发对比分析新旧会计准则 |
(一) 新旧会计准则理念对比分析 |
(二) 新旧会计准则结构对比分析 |
(三) 新旧会计准则要素对比分析 |
(四) 新旧会计准则剂量对比分析 |
(五) 新旧会计准则体制对比分析 |
三、从微观角度出发对比分析新旧会计准则 |
(一) 明确了新的会计计量属性 |
(二) 优化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 |
(三) 明确债务重组收益 |
四、结论 |
(9)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分析及对企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我国会计准则发展历程 |
三、新会计准则推行的现实意义与主要特征 |
四、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分析 |
(一) 基于宏观视角展开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分析 |
1. 理念对比分析 |
2. 结构对比分析 |
3. 要素对比分析 |
4. 计量对比分析 |
5. 体制对比分析 |
(二) 基于微观视角展开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分析 |
1. 明确了新的会计计量属性 |
2. 优化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 |
3. 明确了债务重组的收益 |
五、新会计准则的推行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
(一) 对企业经济利润的影响 |
1. 限制了企业利润操控 |
2. 限制了企业利润调节 |
3. 帮助了企业改掉粉饰业绩的不良习惯 |
4. 短期内企业利润发生较大变化 |
(二) 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
(三) 对企业会计管理的影响 |
1. 多项会计要素的计量与确认发生变化 |
2. 企业会计管理内容发生变动 |
3.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提升 |
(四) 对企业编制的影响 |
(五) 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影响 |
六、结束语 |
(10)新旧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核算的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债务重组的概况 |
二、新旧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的定义差异 |
三、新旧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核算的差异 |
(一) 新旧会计准则下重组债务的入账价值运用不同的计量属性 |
1. 旧准则下债务重组以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的计量属性 |
2. 新准则下债务重组的计量属性中引入公允价值 |
(二) 新旧准则下债务重组的损益处理方法的差异 |
1. 旧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的损益的处理方法 |
2. 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的损益的处理方法 |
3. 新旧会计准则对重组损益的处理方法之间的差异 |
(三) 以非现金资产偿债为例, 对比新旧债务重组准则会计处理的不同 |
1. 旧准则下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
2. 新准则下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
四、对于完善债务重组准则的思考 |
四、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对比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旧债务重组准则会计处理比较分析[J]. 李金茹. 商业会计, 2021(15)
- [2]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商业银行财务报告的影响 ——以中国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为例[D]. 肖弋迪.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3]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研究 ——以ST西北轴承债务重组为例[D]. 谢怡然.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4]债务重组背景下DS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 李雪乔.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5]山水公司债务重组的问题剖析及建议[D]. 管观香.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6]佳兆业债务重组的动因与绩效研究[D]. 姜欣彤.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7)
- [7]IFRS 9对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的影响 ——以民生银行为例[D]. 李卓恒.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8]浅析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J]. 李思雅. 中国集体经济, 2018(23)
- [9]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分析及对企业的影响[J]. 叶书荣,王信鑫. 今日财富, 2018(12)
- [10]新旧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核算的差异分析[J]. 张俊皓.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