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促进的新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房建奇[1](2020)在《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发展正推动着企业经营管理向生态环境全息化、经营社会化、线上线下融合化、管理决策数据化、组织结构虚拟化、成员权力平等化方向转变,对企业现有生产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产生新的影响和作用,引发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深刻变革。同时,大数据的发展也创造了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模式和新途径。由此,知识的跨界搜寻与共享、企业间的开放合作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企业发展的显着特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成功范例,也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力军,经过40多年的发展,虽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现实中仍面临着人力和信息资源不足、创新资源严重匮乏、创新手段单一等方面发展困境。因此,在大数据时代,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摆脱自身实力限制实现创新发展、提升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课题。企业家作为企业网络的创造者和关键学习代理人,直接决定着企业生存与发展,其社会资本作为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关键通道,是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和有效手段。基于此,本文从大数据时代背景出发,以企业家社会资本为基础,以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为中介变量,以大数据能力和环境不确定性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企业家社会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重点聚焦四个具体问题: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否通过企业家社会资本实现技术创新?第二,企业家社会资本是如何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第三,企业家社会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中间路径?第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过程中,企业家社会资本是否存在权变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期望能够揭示大数据时代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家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丰富企业家社会资本、组织学习、动态能力、大数据能力、环境不确定性和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视角,从而为新时代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本研究基于资源观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以北京、上海、辽宁、河北、吉林、云南6个省(市)为研究区域,以上述6省(市)高科技园区、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和软件园区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研问卷810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70份。经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企业家社会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结构维度社会资本、关系维度社会资本、认知维度社会资本均能显着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第二,组织学习及其两个维度(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动态能力及其两个维度(资源整合能力和组织重构能力)分别在企业家社会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第三,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的机制过程中,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产生了链式中介作用。此外,组织学习对动态能力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第四,大数据能力能够有效加强组织学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但其三个维度的调节作用效果不同,大数据人力资源、大数据无形资源均正向调节于组织学习或动态能力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大数据有形资源对上述关系没有显着的调节作用。第五,组织学习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受环境不确定性的正向调节,且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组织学习、动态能力的中介路径;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能力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调节作用不显着。更进一步地,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能力的中介路径调节不显着。本研究丰富了企业家社会资本、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及其两者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一,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探讨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影响,既弥补了现有企业家社会资本实证研究的不足,又丰富和完善了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理论内涵,为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未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二,本研究聚焦企业家这一特殊群体,以企业家社会资本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着重分析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丰富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实践路径;第三,本研究将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大数据能力和环境不确定性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受企业家社会资本影响机制的整合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打通了二者作用机制中的盲点,填补了二者之间内在作用机制解释不足方面的缺陷。
袁亚超[2](2020)在《风险投资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价值评估研究 ——以信息技术行业为例》文中指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价值评估实务中会遇到两大难点,一是创新驱动企业价值增长的过程存在巨大不确定性,二是相对缺少有针对性的评估理论、方法和模型,这两者导致难以合理、准确评估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只有确定企业价值的创新驱动因素的影响及其效果,才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确定合理的估值。而风险投资(VC)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如何驱动企业价值增长,是一个在企业价值评估实务中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创新性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两个问题:1)在创新驱动企业价值增长的过程中,风险投资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是如何影响企业价值的?2)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评估实务中,考虑风险投资背景的影响能提高企业估值的准确性吗?针对第一问题,本文首先回顾并总结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过程和基本原理,以说明创新产出是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的直接因素;其次,结合有关文献研究分析风险投资参与企业创新驱动企业价值增长的过程所提供的增值服务的作用,阐明风险投资背景下创新驱动企业价值增长原理和机制;然后,以新三板信息技术行业为例,展开实证分析。针对第二问题,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选取6家属于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新三板企业,利用风险投资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对这6家案例企业进行估值,比较分析创新层和基础层企业在考虑风险投资背景的情况下的估值误差,探讨此模型在资产评估实务中的适用性。通过实证分析和案例应用发现,1)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的创新驱动过程中,风险投资的调节效应显着;2)考虑风险投资背景有助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估值的准确性,且创新层案例公司相较于基础层的估值误差更小。这些表明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评估实务中很有必要考虑风险投资的调节效应。本文关于企业估值的研究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评估实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邢瑛[3](2019)在《青岛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科技创新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态势。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以及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市场和新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青岛市中小企业具有组织结构灵活、专业化程度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反应敏捷的特点,在科技创新的开展和实施上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中小企业也存在着创新动力不足、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滞后以及科技创新投入相对较弱等诸多问题和局限。青岛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研究正是为了切实了解青岛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青岛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概念及基础理论的层层论述,总结出影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因素,在研究及分析国内外典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实施模式后,针对青岛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利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法相结合评价青岛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发现青岛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找出影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为青岛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赵志伟[4](2018)在《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综合评价研究力图解决由不同指标反映的复杂现象的统一评价问题。该方法在政府政策制定、企业经营决策以及相关学术评价研究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网络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在信息多样化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一些社会高度关注,问题极为复杂的评价深化研究再次成为热点。本文开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问题即为其中之一。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是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后,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改善中小企业成长环境,支持其创新发展,政府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而无论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植政策的实施,政策效果的识别,以及利用金融资本投资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均需要针对其成长性给出评价。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企业成长评价的高度复杂性表现在:其成长过程是诸多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各成长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一些因素可能是决定性的;而影响成长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又是动态变化的。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市场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扩展,企业成长问题的复杂性也随之不断跃升。其相关研究具有推进企业成长性理论探索的意义。本研究定位在,充分反映中小企业成长环境变化,以服务政府和金融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扶植为目标,引进大数据相关技术,开展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力图进一步推动统计综合评价理论方法的发展。相关研究框架这样安排。第1章导论。给出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研究思路、主要方法与框架;明确创新性工作。第2章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的理论方法基础。主要包括:1.界定中小企业概念;解读决定企业成长的外生和内生因素,归纳成长机制。2.给出评价指标测度集成与指标权重分配的统计综合评价方法。3.引入网络爬虫、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的文本挖掘技术与随机深林和Adaboost两种机器学习算法等相关大数据技术;为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方法中指标测度及评价结果检验等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第3章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构建研究。其中1.建立基于创新能力、企业家素质、产品竞争力、运营效率及环境风险等五大要素的评价理论模型。2.提出评价指标选取基本原则,及其指标选择的主要思路。3.基于测度的合理性与完备性标准,构建中小企业成长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第4章是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信息测度与集成方法研究。主要解决指标可测性与数据可得性的问题。具体包含:1.进一步改进基于两阶段学习的专家群体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指标的有效测度。2.建立一种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指标测度方法,为指标测度提供一种新思路。3.进一步推进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信息集成技术。4.建立基于主客观信息优化模型的指标权重分配方法。5.分别利用随机森林和Adaboost两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的中小企业成长性预测分类模型。第5章是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的成长性评价实证分析。第6章以结论形式给出全文内容回顾和研究展望。本研究力图在以下三方面开展创新性工作。其一,建立中小企业成长性理论模型及相应评价指标体系。以企业成长相关理论,及其当前企业成长环境变化为基础,建立一种基于五大核心要素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力求提出充分解释中小企业成长趋势与潜力的理论框架。其二,提出两种评价指标测度方法。为兼顾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完备性与可操作性,以及解决部分评价指标数据的可得性问题提供了技术选择。其中,1.基于两阶段学习的专家群体评价方法的改进,可进一步通过有效描述与集成专家群体主观偏好信息,作为部分难以直接测度定性指标的数据来源。2.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指标测度方法,利用网络爬虫与文本挖掘技术,通过抓取互联网数据并利用基于贝叶斯朴素分类算法的语义分析方法,转换成基于评价等级集合的顺序数据,解决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中数据缺失,或敏感性评价指标的测度问题。其三,构建基于机器学习分类算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预测模型。针对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方法得到的最终评价结果中,存在着信息不充分且难以检验有效性的问题。本文将将机器学习技术引入中小企业成长型评价方法中,构建基于随机深林和Adaboost两种分类算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预测模型,通过增加评价对象成长性分类信息,并与综合评价方法结论进行比较,检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王颖伟[5](2017)在《民间资本投资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令我国民间资本不断积累,其规模持续扩大,在资本结构中占据的地位日益突出。但因投融资渠道不畅且模式不完善,大部分民间资本始终处于沉睡状态,形成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与此同时,占据我国企业总数90%、为我国70%居民提供就业机会的小微企业却面临着较强的融资约束,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可见设法激活民间资本的流动性,寻找适合匹配的融资模式引导其流入小微企业,对于促进新阶段我国经济平衡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鉴于此,本研究紧扣我国民间资本存量大和小微企业融资难并存的阶段性发展特点,首先对国内外民间资本投资小微企业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对民间资本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进行明确;进而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资本结构理论及信息不对称理论为依据,分析小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融资需求,并立足我国现实,探讨民间资本参与投资的主要方式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为民间资本流入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构建寻求立足点。针对民间资本和小微企业投融资模式不匹配的突出问题,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小微企业种子期和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融资模式选择问题,研究民间资本投资者对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小微企业进行投资的不同模式。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顺应“互联网+”的趋势,结合互联网金融探讨了新环境下民间资本投资小微企业的方式,构建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复合联保融资模式并分析了该模式的运行机制,为引导民间资本合理流向小微企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研究发现,我国民间资本存量足以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但其多以债务型模式进行投资,而小微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权益型融资模式,这可能是民间资本供给与小微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重要原因;演化博弈分析表明,对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小微企业,民间资本倾向于选择债务型投资模式,而对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小微企业,民间资本更偏好权益型融资模式,这一点能够为小微企业不同阶段融资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复合联保融资模式的构建,能够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拓宽了民间资本投资小微企业的渠道,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商波[6](2017)在《基于知识流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网络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它在引导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而知识是创新型中小企业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的流动资源,持续的知识更新为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带来新活力。因此,知识流动作为一种重要形式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实现经济增长。本文从知识流动的视角研究了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网络机制,这将为两者关系的研究由单一化分析向综合性分析的转变提供了新思路和研究视角,也揭示了知识流动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关系内在趋向。此外,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应该如何灵活地调整合作关系以促进企业成长也都具有一定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知识流动与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关系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知识流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网络机制的命题。随后,阐释了知识流动下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网络机制的理论框架,并以此构建仿真模型。从不同网络模型下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网络的基本性质、同步能力以及鲁棒性和脆弱性进行仿真研究,并对仿真结果的现实意义进行科学解释。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讨论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当前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为理论基础,是研究体系的核心要论。第三章探讨了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网络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为下一章仿真做好理论铺垫。第四章为网络机制的仿真研究也是本文重点,从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两种网络机制模型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网络的特性进行仿真研究。第五章为研究结论的启示与建议。第六章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以及后续研究的展望。结果显示:(1)网络关系强度的弱化对有意识的知识流动以及流动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刺激了创新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和成长的稳固性,平均路径长度增加降低了知识流动效率,不利于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2)梯度合作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拓宽了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知识信息获取渠道并开辟了外在成长路径,而介于梯度合作企业之间的交叉合作行为产生的显性知识流动对创新能力十分弱小的企业有较大的成长空间。(3)低网络关系强度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网络需要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隐性知识流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此时会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强势企业在成长网络表现主动成长的同步能力,而弱势企业在成长网络中表现出被动成长的同步能力。(4)梯度合作关系向梯度合作之间的交叉行为的转变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网络的同步性和协调性也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合作期间的商业欺诈行为直接破坏了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网络稳固性。
陈栋[7](2016)在《科技型中小企业P2P融资模式研究 ——以HBSC公司为例》文中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在创造就业岗位、提升社会整体创造力以及推动社会经济转型等方面都是一股极其活跃的力量,尤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的历史潮流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地位更加举足轻重。但在现实环境里,融资问题一直制约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怎样化解其融资约束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难点。针对这个难题,学术界已经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融资理论、供应链融资理论以及梯形融资理论等各种各样的理论与解决办法,但仍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伴随互联网金融、网络安全以及大数据产业的产生和成长,P2P融资模式已经成为社会界、企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那么从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应该怎么利用P2P融资模式进行融资呢?本文从P2P网络融资的角度,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P2P融资主体、运行机理和动力机制,在科技型中小企业HBSC公司融资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P2P融资体系”,以期为缓解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供借鉴依据。文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论文通过对P2P融资模式的构成主体、运行流程以及动力机制的分析,并以HBSC公司的融资实践为例,论述了“P2P融资模式”融资方案的可行性,对融资理论体系做出了有益的补充。第二,科技型中小企业P2P融资模式具有通过海量信息化、成本低、融资时间短等特点,以灵活高效的方式帮助企业实现融资目标,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选择方式之一。通过对HBSC公司的P2P融资案例分析可知,这种融资模式已经在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得到应用,未来也将成为传统融资模式的有益补充。本文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为切入点,探求科技型中小企业P2P网络融资模式,主要创新体现在探究了P2P融资模式的运行机理及科技型中小企业使用P2P融资模式进行融资有着独特优越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如何融资提供了新思路。P2P融资模式是一种创新、效率高、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融资模式,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效融资选择之一,也是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协助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一个融资手段。同时,论文在分析P2P融资模式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P2P融资模式的构成主体及P2P融资体系的运行流程,进而提出了融资需求方、融资服务平台、资金供给方,以及中介服务方、政策支持方的动力机制,即P2P融资体系动力机制。各构成主体的动力机制之间主要通过互联网融通供需两端,实现各主体之间的有效对接,从而在理论上论述了“P2P融资模式”的主要任务、运用理念和融资方案的可行性。
李凤[8](2014)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导向型融资模式研究 ——以大族激光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国家的创新主体,其高创造力和高成长性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发展的活跃力量,是解决国民就业、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促进世界科技进步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和约束条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如何建立切实高效的融资模型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瓶颈向来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传统的企业生命周期融资、梯形融资,还是资金池和平台融资,实践中都存在阶段划分不清、最优融资方式选择不明和特殊适应性的问题,探讨创新高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是时代的必然。随着互联网金融、云融资平台以及各种创新型金融支持的产生和发展,融资资源成为社会和企业关注的焦点,那么从企业自身而言,该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融资呢?本文基于资源导向的融资视角,采用规范研究法、案例实证研究法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进行了创新性探讨,以多维度划分企业融资资源为内部资源、外部资源、私有资源、公有资源、外国资源等,通过资源导向型融资主体、运行机理和动力机制,在大族激光融资案例分析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融资体系”。文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尚处起步阶段,融资瓶颈问题严重,成长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第二,理论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探讨已形成一定体系,但仍存在企业周期阶段界定不清、最优融资方式选择不明、实际应用于理论脱节等现象。第三,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融资模式以灵活高效的“资源论”视角充分发挥企业内外融资资源价值,实现企业融资目标,是未来企业融资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企业融资资源为切入点,探求科技型中小企业因时制宜的创新实用性融资模式,弥补了传统融资模式的不足,主要创新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打破融资阶段论,有效整合企业内外融资资源,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融资模式新框架理论;第二,在资源融资案例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资源导向的融资体系构建目标及资源融资平台技术攻关,开辟了企业融资发展新思路。
陈晔[9](2013)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期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 ——以EH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企业是能动的有机体,每一个企业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为了从生存到发展到壮大,必须形成核心竞争力,并且不断的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企业走向成熟期的保证。对其核心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可以为企业的成长和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本文以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EH公司为例,通过调研访谈,资料研究等手段,全面深入了解其管理现状,结合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和相关资料查阅,引用企业生命周期和企业成长的相关理论,通过对整个血液制品行业的发展态势及EH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的调研,分析了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通过对EH公司自身的内部环境分析,运用SWOT模型对企业的发展条件进行了战略评估,并指出了 EH公司培育核心竞争力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通过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探讨,结合产业环境现状,分析研究了如何培育EH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希望能对正在成长中的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点借鉴。
王红翠[10](2012)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青岛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知识经济不断深化,建设创新型国家逐步成为我国的目标,科技型中小企业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轻资产、高成长、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这使得其比一般中小企业更难以通过传统融资模式和融资渠道获得融资支持。融资困难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将高新技术成果真正产业化,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经济发展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在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品的创新也亟需资金支持,没有资金的支持,就无法达到科技与资金的完美结合,从而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法得到发展。如何改变这种扭曲金融资源配置的状况,从而使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够获得企业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资金,成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的首要问题。本文旨在研究以下问题:1)结合相关文献及数据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发展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2)对青岛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主要是融资渠道、方式及目前融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3)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有影响的微观和宏观因素进行较为具体的探析,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找出重要影响因子;4)探索出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创新融资服务体系。根据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除绪论外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进行理论及文献综述。本章首先介绍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和基本特征,然后介绍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相关整体分析,然后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影响因素,并对上述研究做了相应的分析和研究。第二部分,青岛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较为详细地介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其次,对青岛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客观描述,主要是对青岛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主要融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根据青岛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的相关分析,为下一章针对青岛市的融资现状的影响融资的因素的研究做铺陈。第三部分,青岛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本章主要是将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因素分为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大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对微观和宏观因素两方面进行较为具体的叙述;其次,针对各因素的具体叙述提出相应的假设,为实证研究打下基础;再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确定实证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第四部分,破解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新思路。本章首先根据上章实证研究的相关结论,提出融资新思路: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这两种融资方式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以期使这种融资方式快速的发展,进而使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好的融资。第五部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与创新、不足及后续研究方向。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将我国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青岛市相结合进行探讨,通过对青岛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际调查并尝试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来说明影响融资的因子,进而进一步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新思路,即:知识产权融资。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影响因子设定的并不是十分全面,且数据并不是特别精准。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促进的新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促进的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践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的主要创新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
2.1.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
2.1.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内涵 |
2.1.3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 |
2.1.4 研究评述 |
2.2 企业家社会资本 |
2.2.1 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内涵 |
2.2.2 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维度 |
2.2.3 企业家社会资本研究现状 |
2.2.4 研究评述 |
2.3 组织学习 |
2.3.1 组织学习的内涵 |
2.3.2 组织学习的类型和维度 |
2.3.3 组织学习相关研究 |
2.3.4 研究评述 |
2.4 动态能力 |
2.4.1 动态能力的内涵 |
2.4.2 动态能力的维度 |
2.4.3 动态能力相关研究 |
2.4.4 研究评述 |
2.5 大数据能力 |
2.5.1 大数据能力的内涵 |
2.5.2 大数据能力的维度 |
2.5.3 大数据能力研究现状 |
2.5.4 研究评述 |
2.6 环境不确定性 |
2.6.1 环境不确定性的内涵 |
2.6.2 环境不确定性的维度 |
2.6.3 环境不确定性研究现状 |
2.6.4 研究评述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1 理论基础 |
3.1.1 资源观理论 |
3.1.2 组织学习理论 |
3.1.3 动态能力理论 |
3.2 概念模型 |
3.3 研究假设 |
3.3.1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
3.3.2 组织学习中介作用 |
3.3.3 动态能力中介作用 |
3.3.4 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链式中介作用 |
3.3.5 大数据能力的调节作用 |
3.3.6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
3.3.7 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研究方法 |
4.1 访谈设计 |
4.1.1 访谈对象 |
4.1.2 访谈的实施 |
4.1.3 访谈结果 |
4.2 问卷设计 |
4.2.1 问卷设计过程 |
4.2.2 问卷结构 |
4.3 变量设计与测量 |
4.3.1 被解释变量 |
4.3.2 解释变量 |
4.3.3 中介变量 |
4.3.4 调节变量 |
4.3.5 控制变量 |
4.4 数据分析方法 |
4.5 预调研及量表检验 |
4.5.1 信度分析 |
4.5.2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5.3 因子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5.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5.3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5.4 信度与效度分析 |
5.4.1 信度分析 |
5.4.2 效度分析 |
5.4.3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5.4.4 多元回归三大基本问题检验 |
5.5 假设检验 |
5.5.1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检验 |
5.5.2 组织学习中介效应检验 |
5.5.3 动态能力中介效应检验 |
5.5.4 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
5.5.5 大数据能力的调节效应检验 |
5.5.6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检验 |
5.5.7 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
5.5.8 稳健性检验 |
5.6 研究结果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2.1 理论贡献 |
6.2.2 实践启示 |
6.3 研究局限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
附录2 调研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风险投资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价值评估研究 ——以信息技术行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贡献和创新点 |
2 创新理论、风险投资增值服务机制和文献综述 |
2.1 企业创新驱动理论 |
2.1.1 技术创新理论的起源 |
2.1.2 技术创新理论的演进 |
2.1.3 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增长理论 |
2.1.4 理论总结 |
2.2 风险投资增值服务机制 |
2.3 风险投资、企业创新与企业价值的文献综述 |
2.3.1 企业创新与企业价值 |
2.3.2 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 |
2.3.3 风险投资与企业价值 |
2.3.4 文献述评 |
3 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
3.1 研究设计 |
3.1.1 研究样本选取 |
3.1.2 研究变量定义 |
3.1.3 风险投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 |
3.1.4 风险投资调节效应模型构建 |
3.2 风险投资调节效应的实证结果分析 |
3.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2.2 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3.2.3 回归结果及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风险投资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评估案例 |
4.1 企业价值评估依据 |
4.2 评估案例公司选择 |
4.3 评估案例公司概况 |
4.3.1 先临三维 |
4.3.2 用友汽车 |
4.3.3 科达自控 |
4.3.4 道尔智控 |
4.3.5 大唐融合 |
4.3.6 景云祥 |
4.4 评估案例公司估值结果 |
4.4.1 科达自控估值计算过程 |
4.4.2 其他案例估值结果分析 |
4.4.3 创新层与基础层估值结果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研究结论和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启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3)青岛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4.1 科技创新理论研究 |
1.4.2 企业科技创新研究 |
1.4.3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研究 |
1.4.4 研究述评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中小企业概述 |
2.1.1 中小企业定义 |
2.1.2 中小企业的特点 |
2.1.3 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
2.2 科技创新理论基础 |
2.2.1 科技创新内涵与主体 |
2.2.2 科技创新特征 |
2.3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研究 |
2.3.1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
2.3.2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相关理论研究 |
2.3.3 影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核心因素研究 |
2.4 层次分析法及其基本步骤 |
2.4.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2.4.2 构造判断矩阵 |
2.4.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2.4.4 层次总排序 |
3 国内外典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经验借鉴与启示 |
3.1 国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经验借鉴 |
3.1.1 德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 |
3.1.2 日本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经验 |
3.1.3 国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启示 |
3.2 国内典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经验借鉴 |
3.2.1 杭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经验 |
3.2.2 苏州“智造”高端科技创新发展模式 |
3.2.3 广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经验借鉴 |
3.2.4 国内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启示 |
4 青岛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分析 |
4.1 青岛市中小企业概况 |
4.1.1 青岛市基本情况简介 |
4.1.2 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历程 |
4.1.3 青岛市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情况 |
4.2 青岛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
4.2.1 青岛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基本情况 |
4.2.2 青岛市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举措 |
4.2.3 青岛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特点 |
4.3 青岛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分析与评价 |
4.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
4.3.2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层次模型指标的确立 |
4.3.3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及一致性检验 |
4.3.4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模糊综合评价 |
4.3.5 层次结果分析与讨论 |
4.4 青岛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原因分析 |
4.4.1 科技创新环境方面 |
4.4.2 科技创新团队方面 |
4.4.3 科技创新管理方面 |
4.4.4 科技创新投入方面 |
4.4.5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 |
5 关于加强青岛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
5.1 改善科技创新环境 |
5.1.1 发挥政府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 |
5.1.2 优化融资渠道,提供定向金融扶持 |
5.1.3 中小企业要发挥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 |
5.2 调整科技创新团队结构 |
5.2.1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
5.2.2 积极开展岗位培训,拓宽员工知识层面 |
5.3 提升科技创新管理水平 |
5.3.1 建立先进的创新管理理念 |
5.3.2 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
5.3.3 多元的信息渠道建设,建立良性沟通机制 |
5.4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
5.4.1 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
5.4.2 用好科技创新政策,获取科技创新补贴 |
5.5 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
5.5.1 依靠高校、科研院所提供智力支撑和科技依托 |
5.5.2 注重开发原创性创新项目或原发性科技成果 |
5.6 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
5.6.1 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需求分析 |
5.6.2 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服务模式 |
5.6.3 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应用价值 |
6 总结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题目 |
(4)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与评析 |
1.2.1 关于企业成长概念认知的相关研究 |
1.2.2 综合评价理论方法的相关研究 |
1.2.3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的相关研究 |
1.2.4 相关研究文献评析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
1.3.1 研究主题与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1.3.4 创新性工作 |
第2章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的理论方法基础 |
2.1 企业成长评价的理论基础 |
2.1.1 企业与中小企业概念 |
2.1.2 企业成长评价的理论基础 |
2.2 统计综合评价的方法基础 |
2.2.1 评价指标测度与集成方法 |
2.2.2 评价指标权重分配方法 |
2.3 大数据相关技术 |
2.3.1 网络爬虫技术 |
2.3.2 基于朴素贝叶斯分配的文本挖掘技术 |
2.3.3 机器学习算法 |
第3章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
3.1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的理论模型 |
3.1.1 创新能力:中小企业成长的动力与源泉 |
3.1.2 产品竞争力: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支撑 |
3.1.3 运营水平:中小企业成长的基础与保障 |
3.1.4 企业家素质:中小企业成长的核心要素 |
3.1.5 环境因素:中小企业成长面临的机遇与风险 |
3.2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2.1 统计综合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
3.2.2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选取的特殊性 |
3.2.3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选取的主要思路 |
3.3 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创新能力测度 |
3.3.1 创新团队支撑 |
3.3.2 创新投入强度 |
3.3.3 创新活动效果 |
3.4 中小企业成长价值的产品竞争力测度 |
3.4.1 产品扩张能力 |
3.4.2 产品营销效率 |
3.4.3 消费者满意度 |
3.5 中小企业成长性的运营水平测度 |
3.5.1 人力资本实力测度 |
3.5.2 财务健康状况测度 |
3.5.3 企业管理能力测度 |
3.6 中小企业成长性的企业家素质测度 |
3.6.1 企业家品质 |
3.6.2 企业家能力 |
3.6.3 企业家声誉 |
3.7 中小企业成长价值的环境因素测度 |
3.7.1 区域环境支撑 |
3.7.2 市场行业风险 |
3.7.3 环境适应能力 |
第4章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信息测度与集成方法研究 |
4.1 基于群体偏好信息的评价指标测度方法研究 |
4.1.1 个体偏好信息测度 |
4.1.2 专家偏好自学习 |
4.1.3 群体偏好一致性检验 |
4.1.4 群体偏好一致性自调整 |
4.1.5 群体偏好信息集成 |
4.2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评价指标测度方法研究 |
4.2.1 文本数据的获取 |
4.2.2 文本数据的预处理 |
4.2.3 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的文本情感分析 |
4.2.4 文本数据转换 |
4.3 指标评价值的无量纲化方法 |
4.3.1 基准语言等级集合设定 |
4.3.2 语言等级信息基准语言集合分布转换 |
4.3.3 定量信息基准语言集合分布转换 |
4.4 综合评价分布信息集成与比较方法 |
4.4.1 基于主客观信息的指标权重分配方法 |
4.4.2 基于证据理论的指标集成方法 |
4.4.3 综合评价信息的比较 |
4.5 基于机器学习的信息集成方法 |
4.5.1 样本与变量选择 |
4.5.2 数据预处理 |
4.5.3 分类算法运用 |
4.5.4 分类算法选择与比较 |
第5章 中小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的实证分析 |
5.1 问题描述 |
5.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 |
5.3 评价信息集成 |
5.3.1 评价指标无量纲化 |
5.3.2 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
5.3.3 评价指标集成 |
5.4 评价结果的检验 |
第6章 内容回顾与研究展望 |
6.1 内容回顾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民间资本投资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民间资本投资小微企业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民间资本的概念 |
2.1.2 小微企业的认定及特征 |
2.1.3 投资与融资 |
2.2 理论基础 |
2.2.1 生命周期理论 |
2.2.2 资本结构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4 演化博弈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民间资本投资小微企业的现状分析 |
3.1 民间资本存量规模 |
3.2 民间资本投资小微企业的主要模式 |
3.2.1 民间借贷 |
3.2.2 互助资金会 |
3.2.3 地下钱庄 |
3.2.4 P2P网络贷款 |
3.3 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模式及存在问题 |
3.3.1 主要融资模式 |
3.3.2 存在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民间资本投资小微企业的模式匹配研究 |
4.1 民间资本投资小微企业模式的演化博弈阐释 |
4.2 民间资本投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匹配过程 |
4.2.1 研究假设 |
4.2.2 构建演化博弈模型 |
4.3 民间资本投资小微企业模式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民间资本投资小微企业的主体行为分析 |
5.1 债务型模式下的道德风险分析 |
5.1.1 模型描述和基本假设 |
5.1.2 博弈过程分析 |
5.1.3 结果分析 |
5.2 权益型模式下的逆向选择分析 |
5.2.1 问题描述和基本假设 |
5.2.2 信号传递博弈及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民间资本投资小微企业的模式拓展研究 |
6.1 复合联保融资模式的提出与构建环境 |
6.2 构建复合联保融资模式的理论框架 |
6.2.1 复合联保融资模式构建的基本框架 |
6.2.2 复合联保融资模式的构建 |
6.2.3 复合联保融资模式的优点 |
6.3 复合联保融资模式的运行机制 |
6.4 对策建议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6)基于知识流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网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知识流动的研究 |
1.2.1.1 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
1.2.1.2 知识流动的测度研究 |
1.2.1.3 知识流动的网络机制研究 |
1.2.2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研究 |
1.2.2.1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评价体系研究 |
1.2.2.2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与测度研究 |
1.2.3 知识流动与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关系的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4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知识流动的概念 |
2.1.1 知识的涵义 |
2.1.1.1 知识的概念 |
2.1.1.2 知识的分类 |
2.1.2 知识流动的涵义 |
2.2 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概念 |
2.3 企业成长理论 |
2.3.1 经典企业成长理论 |
2.3.2 非线性企业成长理论 |
2.4 网络机制模型理论 |
2.4.1 WS小世界网络 |
2.4.2 BA无标度网络 |
第三章 知识流动下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网络机制探讨 |
3.1 知识流动下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网络机制的支持性条件 |
3.1.1 创新驱动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联性 |
3.1.1.1 政产学研驱动下的经济转型 |
3.1.1.2 企业家精神驱动下的经济转型 |
3.1.2 科技创新在创新驱动中的主导地位 |
3.1.2.1 知识创新是创新驱动的源泉 |
3.1.2.2 技术创新是创新驱动的引擎 |
3.1.2.3 管理创新是创新驱动的航标 |
3.2 知识流动下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网络的构成要素与关联性 |
3.2.1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网络的涵义 |
3.2.2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网络的构成要素 |
3.2.3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网络构成要素的关联性分析 |
3.3 知识流动下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网络的运行机制 |
3.3.1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网络的动力机制 |
3.3.2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网络的学习机制 |
3.3.3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网络的协同机制 |
第四章 基于知识流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网络机制的模型与仿真 |
4.1 知识流动下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网络模型 |
4.2 知识流动下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模型仿真结果 |
4.2.1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网络模型的基本性质分析 |
4.2.2 小世界网络下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网络的同步能力 |
4.2.3 无标度网络下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网络的同步能力 |
4.2.4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网络的鲁棒性与脆弱性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以知识流动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启示与建议 |
5.1 加强合作关系以知识流动效率为前提 |
5.2 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平台 |
5.3 建立知识产权的激励约束机制 |
5.4 战略合作目标的准确定位 |
5.5 围绕核心创新型中小企业建立良性互动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7)科技型中小企业P2P融资模式研究 ——以HBSC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4 研究框架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企业成长理论 |
2.2 企业融资理论 |
2.3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理论 |
2.4 P2P融资模式与融资理论 |
2.5 文献评析 |
第3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特征分析 |
3.1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中融资现状 |
3.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特征 |
3.3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需要创新 |
第4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P2P融资模式机理分析 |
4.1 P2P融资模式的构成主体 |
4.2 科技型中小企业P2P融资体系运作 |
4.3 P2P融资模式实施战略 |
第5章 HBSC公司P2P融资模式案例分析 |
5.1 HBSC发展状况 |
5.2 HBSC公司P2P融资模式 |
5.3 HBSC公司P2P融资效果分析 |
5.4 案例发现及启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导向型融资模式研究 ——以大族激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企业成长理论 |
2.2 企业融资理论 |
2.3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理论 |
2.4 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导向融资模式简介 |
第3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实务分析 |
3.1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融资现状 |
3.2 传统融资模式的弊端 |
3.3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需要创新 |
第4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融资模式构建 |
4.1 资源融资模式的维度划分 |
4.2 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融资体系构建 |
4.3 资源融资模式实施策略 |
第5章 大族激光资源融资模式案例分析 |
5.1 大族激光发展状况 |
5.2 大族激光资源融资模式 |
5.3 大族激光资源融资效果分析 |
5.4 案例发现及启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期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 ——以EH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
1.2.1 科技型中小企业 |
1.2.2 企业成长期 |
1.2.3 企业核心竞争力 |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1.3.2 研究的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
2.1.1 国外学者观点 |
2.1.2 国内学者观点 |
2.1.3 简要评述 |
2.2 企业成长期理论 |
2.2.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 |
2.2.2 企业成长理论的主要观点 |
2.3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成长关系的研究 |
文献综述小结 |
第三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期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问题和基本途径 |
3.1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期的特点 |
3.2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期核心竞争力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
3.2.1 培育意识淡薄,重经营轻管理 |
3.2.2 组织结构不科学,缺乏战略管理 |
3.2.3 人才资金技术等各资源要素欠缺 |
3.3 影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期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因素 |
3.3.1 外部因素 |
3.3.2 内部因素 |
3.4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期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基本途径 |
3.4.1 企业核心竞争力规划 |
3.4.2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3.4.3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步骤 |
3.4.4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
3.4.5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
第四章 EH公司成长期核心竞争力培育分析 |
4.1 EH公司概况 |
4.2 血液制品行业发展概况 |
4.3 EH公司成长期现状 |
4.3.1 主营业务 |
4.3.2 运营状况 |
4.3.3 组织结构 |
4.3.4 人才结构 |
4.3.5 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 |
4.3.6 主要产品的原材料和能源及其供应情况 |
4.3.7 EH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及行业地位 |
4.4 EH公司成长期核心竞争力SWOT分析评价 |
4.5 SWOT分析EH公司存在的问题 |
4.6 EH公司成长期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对策 |
4.6.1 加大浆源开拓力度,加快产品开发,制定战略规划 |
4.6.2 提升技术开发与创新力度,培育核心技术能力 |
4.6.3 增强人力资源规划,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 |
4.6.4 实施再融资、收购兼并及对外扩张计划,改善资金状况 |
4.6.5 加强市场营销规划,整合企业优势资源 |
4.6.6 提高决策者核心竞争能力意识,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青岛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相关研究综述 |
2.1.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
2.1.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 |
2.1.3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 |
2.2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相关问题的综述 |
2.2.1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概念 |
2.2.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分析 |
2.2.3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
2.2.3.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
2.2.3.2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
2.2.3.3 简要评述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青岛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
3.1 科技型中小企业整体发展现状 |
3.2 青岛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
3.2.1 青岛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较少 |
3.2.2 青岛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采用传统的融资方式 |
3.2.3 青岛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青岛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4.1 微观因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假设 |
4.1.1 大股东的控制权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假设 |
4.1.2 技术开发能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假设 |
4.1.3 企业财务状况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假设 |
4.1.4 融资成本高低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假设 |
4.1.5 企业规模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假设 |
4.1.6 企业市场营销能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假设 |
4.1.7 企业采购能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假设 |
4.2 宏观因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假设 |
4.2.1 政府相关金融政策法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假设 |
4.2.2 企业融资环境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假设 |
4.2.3 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假设 |
4.2.4 信用体系建设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假设 |
4.2.5 市场竞争环境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假设 |
4.3 实证方法选择及模型确定 |
4.3.1 实证方法选择 |
4.3.2 实证模型的确定 |
4.4 实证研究 |
4.4.1 数据收集 |
4.4.2 描述统计 |
4.4.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4.5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4.5.1 数据检验 |
4.5.2 结果说明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新思路 |
5.1 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 |
5.1.1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本理论 |
5.1.2 知识产权证券化实施的可行性 |
5.2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
5.2.1 知识产权质押的基本理论 |
5.2.2 知识产权质押实施的可行性 |
5.3 知识产权融资实施的难点 |
5.4 知识产权融资相关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创新、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
6.1 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创新 |
6.2 本研究的不足 |
6.3 后续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录 |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促进的新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作用机制研究[D]. 房建奇. 吉林大学, 2020(08)
- [2]风险投资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价值评估研究 ——以信息技术行业为例[D]. 袁亚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0(02)
- [3]青岛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研究[D]. 邢瑛. 青岛科技大学, 2019(01)
- [4]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赵志伟. 天津财经大学, 2018(07)
- [5]民间资本投资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研究[D]. 王颖伟.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6]基于知识流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网络机制研究[D]. 商波. 广西科技大学, 2017(04)
- [7]科技型中小企业P2P融资模式研究 ——以HBSC公司为例[D]. 陈栋. 山东大学, 2016(02)
- [8]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导向型融资模式研究 ——以大族激光为例[D]. 李凤. 山东大学, 2014(01)
- [9]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期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 ——以EH为例[D]. 陈晔. 苏州大学, 2013(05)
- [10]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青岛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D]. 王红翠. 青岛理工大学, 201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