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12例分析

鼻内镜下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12例分析

一、鼻内镜下切除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12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超友,智慧宽,高婕,李燕萍,薛刚[1](2021)在《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特征,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CT、MRI及病理学特征等。结果 10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10个月~3年,未见复发。结论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病变多位于单侧鼻腔上颌窦,以鼻塞、鼻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还表现为涕中带血、面部肿胀麻木、溢泪等。T2W1肿物中心呈不均匀高信号影、边缘被不规则低信号影包绕或分隔是该病最具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增强后肿物呈结节状、菜花状,强化明显。本病确诊仍需依靠病理,鼻内镜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秦锋,郭思荃,关兵[2](2019)在《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26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9年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特点,诊断要点及手术技巧。结果26例患者均经鼻内镜手术治愈,且术后病理证实诊断,随访0.5~2年未见复发。结论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临床上较为少见,其主要表现为反复鼻出血,鼻窦CT可作为首选的辅助检查,手术是唯一有效治疗方式,根据病变范围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预后较好。

董怿,周兵,黄谦,崔顺九,李云川[3](2018)在《单侧上颌窦鼻腔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策略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回顾单侧上颌窦鼻腔病变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实施情况,探讨鼻科常见单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影像学表现对此类病变的治疗策略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64例单侧上颌窦及鼻腔病变CT及增强MRI影像学资料,观察并记录影像学表现和手术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总结影像学特征,分析其对治疗策略选择的指导意义。结果:64例单侧上颌窦鼻腔病变,CT表现为大致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在全部良性病变中,上颌窦壁骨质破坏、骨质不连续9例(18.4%,9/49);骨质增生17例(34.7%,17/49);在全部恶性病变中,可见骨质破坏14例(93.3%,14/15)。MRI T1WI像表现为大致均匀的等信号影。增强后的T1像不同性质的病变表现为具有各自特征的影像学表现。根据CT及增强MRI影像学表现,设计治疗方案分为5型。实际实施与计划符合率为90.5%,有4例术中临时更改手术方式。结论:对于单侧病变,术前增强MRI与CT检查应共同列为常规检查。CT对于骨质观察清晰,可对肿物性质、生发中心等情况做出初步判断;增强MRI可对病变范围、血供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提供更加丰富准确的信息。结合术前影像学资料,可以为单侧病变的手术方案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吴振,严学林[4](2015)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40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手术疗效,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观察组复发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下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具有良好效果,与传统手术相比,其创伤性较少,并发症较少,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孙焕吉,卢永田,罗兴谷[5](2014)在《鼻内镜下多种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病变》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不同入路处理上颌窦病变的方法及其适应证。方法 245例上颌窦病变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犬齿窝入路上颌窦开窗术、鼻腔外侧壁切开术、鼻腔外侧壁切除术不同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245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症发生。185例慢性鼻窦炎合并上颌窦炎患者治愈144例,好转39例,无效2例;上颌窦囊肿、真菌性鼻窦炎、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乳头状瘤癌变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单纯行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可处理绝大部分的上颌窦囊肿、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累及上颌窦的真菌性上颌窦炎及慢性鼻窦炎,而对于累及上颌窦前内的病变,可适当将上颌窦开窗口向前扩大。当上颌窦发育较大,齿槽隐窝较明显时,采用中鼻道、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联合犬齿窝入路。泪前隐窝区域病变采用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术。广泛侵及上颌窦及鼻腔外侧壁(如下鼻甲)的恶性肿瘤,则需要采用鼻腔外侧壁切除术。

何端军,郭万宏,唐建勇,刘红强,杨静芬,付艳秋[6](2013)在《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总结鼻内镜下切除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1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内镜手术疗效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影像学检查示CT主要表现为受累鼻窦膨大,骨质不同程度吸收。MRI检查9例患者T1WI呈中等信号,10例患者T2WI呈高信号;其中8例动态增强扫描均呈渐进性强化及蜂窝状或斑驳状表现。结合临床均能提示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11例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均在鼻内镜下顺利完整切除,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影像学检查对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术前诊断有特征性意义,绝大多数病例在不进行颌内动脉栓塞或颈外动脉血管结扎的情况下,可在鼻内镜下完整切除肿瘤。

陈小林,陈佳,李伟,孙苏光[7](2013)在《鼻内镜下双路径联合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疗效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双路径联合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疗效。方法收集鼻内镜下经自然窦口联合柯-陆氏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24例作为联合组,采用传统柯-陆氏手术治疗18例作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观症状评分(VAS)、手术疗效、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16.7%)与传统组(44.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9;P=0.049)。术前两组患者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联合组各症状评分显着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各组症状均基本消失,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手术时间、治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时间联合组较传统组显着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68,P<0.05)。联合组术后复发率为0.0%,显着低于传统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8;P=0.038)。结论通过扩大的自然窦口进镜联合柯-陆氏手术内镜下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与传统柯-陆氏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症状缓解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势。

周虎军[8](2013)在《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耳鼻喉头颈外科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手术治疗的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术后随访,获得随访资料22例。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联合泪前隐窝入路,共治疗2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龄14~61岁,平均(37±14.50)岁,病程3月~20年。所有患者均为上颌窦良性病变,其中复发性上颌窦炎伴息肉3例,真菌性上颌窦炎5例、上颌窦囊肿12例、出血坏死性息肉2例。复发性上颌窦炎伴息肉患者中有一次手术史2例,两次手术史1例。泪前隐窝入路解剖或不解剖鼻泪管,根据病变情况决定是否去除上颌窦前内下壁骨质,所有患者均同时行下鼻道开窗。评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监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将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2例患者手术时间复发性上颌窦炎伴息肉平均1.2小时,上颌窦囊肿平均1小时,出血坏死性息肉平均1小时,真菌性上颌窦炎平均1小时。2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03±0.07)小时,平均住院时间(6.36±0.49)天。随访时间为6月~1年,平均8.73月,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暴露上颌窦腔完全,上颌窦囊肿及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术腔恢复情况良好。复发性慢性上颌窦炎伴息肉病例,术腔有局部粘膜囊性泡状隆起,真菌性上颌窦炎窦腔粘膜水肿,3次换药及鼻腔冲洗,上颌窦腔创面粘膜逐步上皮化。无一例发生膜性鼻泪管损伤,头痛、术后鼻腔粘膜萎缩、干燥,无面颊部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切口正常愈合,下鼻甲形态正常无局部坏死,下鼻道开窗处引流通畅。结论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观察窦腔视野宽阔无死角,清除病灶彻底,为上颌窦腔的后续处理及鼻内镜下换药提供了清晰的视窗。该方法保护了下鼻甲的形态,鼻泪管下鼻甲瓣无损伤,维护了鼻腔外侧壁的解剖结构与功能,避免了头痛、术后鼻腔粘膜萎缩、干燥等并发症的发生,为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提供了创伤小、疗效佳的新途径。

周虎军,谢金[9](2012)在《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22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其中复发性上颌窦炎伴息肉3例、真菌性上颌窦炎5例、上颌窦囊肿12例、出血坏死性息肉2例。泪前隐窝入路解剖或不解剖鼻泪管,根据病变情况决定是否去除上颌窦前内下壁骨质,所有患者均行下鼻道开窗。结果随访6个月~1年,复发性慢性上颌窦炎伴息肉病例,术腔局部黏膜囊性泡状隆起;真菌性上颌窦炎窦腔黏膜水肿,3次换药及鼻腔冲洗,创面逐步上皮化。所有患者切口完全愈合,无膜性鼻泪管损伤或面颊部麻木发生,下鼻甲形态正常无坏死,下鼻道开窗口引流通畅。结论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视野宽阔,清除病灶彻底,术后换药视窗清晰。该方法为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提供了创伤小、疗效佳的新途径。

何利勇,曾昭华,刘闻通,姚敏,甄泽年[10](2013)在《鼻内镜手术治疗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疗效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及鼻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治疗23例鼻及鼻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资料。病理诊断明确,术前行鼻内镜检查、鼻窦CT及MRI,全身或局部麻醉鼻内镜下行肿物切除术,尤其是辨清其基底及起源地,并完整彻底切除鼻及鼻窦病变组织,是有效防止复发的关键。结果经鼻内镜手术治愈22例(95.7%),有效1例(4.3%),术中出血少,22例随访2~6年未见复发,1例1年后复发,经鼻内镜联合柯-陆径路再次手术,术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及鼻窦出血坏死性息肉,创伤小、出血少、复发率低,彻底切除及术后随访至关重要,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二、鼻内镜下切除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12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鼻内镜下切除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1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学资料
    1.3 治疗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2)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2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2.1 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手术。在鼻内镜
        2.2 鼻内镜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下鼻道开窗病变
        2.3 鼻内镜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柯陆联合入路
        2.4 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泪前隐窝入路
结果
讨论

(3)单侧上颌窦鼻腔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
    1.3 手术方式
2 结果
    2.1 术后病理诊断
    2.2 CT检查
    2.3 MRI影像结果
    2.4 手术方式选择及实施情况
3 讨论

(4)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1 两组疗效与并发症对比
    2.2 两组术后复发情况
3 讨论

(5)鼻内镜下多种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病变(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随访
2 结果
3 讨论

(6)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专科检查
    1.3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影像学诊断的价值
    3.2 病理学检查
    3.3 手术处理原则

(7)鼻内镜下双路径联合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及随访
        1.2.2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各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2.2 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VAS评分
    2.3 各组患者手术时间及疗效分析
    2.4 各组术后复发情况
3 讨 论

(8)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9)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1.2 影像学资料
        1.1.3 随访情况
    1.2 方法
        1.2.1手术设备选择
        1.2.2手术过程
        1.2.3手术方法
        1.2.4疗效判断
2 结果
3 讨论

四、鼻内镜下切除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12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临床特征分析[J]. 李超友,智慧宽,高婕,李燕萍,薛刚.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4)
  • [2]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26例临床分析[J]. 秦锋,郭思荃,关兵.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9(06)
  • [3]单侧上颌窦鼻腔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策略分析[J]. 董怿,周兵,黄谦,崔顺九,李云川.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23)
  • [4]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J]. 吴振,严学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08)
  • [5]鼻内镜下多种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病变[J]. 孙焕吉,卢永田,罗兴谷. 山东医药, 2014(23)
  • [6]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J]. 何端军,郭万宏,唐建勇,刘红强,杨静芬,付艳秋.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3(04)
  • [7]鼻内镜下双路径联合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疗效对比分析[J]. 陈小林,陈佳,李伟,孙苏光. 重庆医学, 2013(10)
  • [8]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D]. 周虎军. 安徽医科大学, 2013(01)
  • [9]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J]. 周虎军,谢金. 安徽医学, 2012(12)
  • [10]鼻内镜手术治疗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疗效探讨[J]. 何利勇,曾昭华,刘闻通,姚敏,甄泽年.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3(01)

标签:;  ;  ;  ;  

鼻内镜下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12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