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届国际无脊椎动物病理学会(SIP)会议简介

第34届国际无脊椎动物病理学会(SIP)会议简介

一、第34届国际无脊椎动物病理学会(SIP)会议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蔚亦沛[1](2008)在《水稻基因聚合育种及cry1Ab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分子标记定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约二分之一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也是受病虫害最多的作物之一。由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世界范围的细菌性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水稻每年因鳞翅目害虫(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螟蛉、稻苞虫等)为害造成的损失占总产量的10%-30%。另外,杂交稻纯度和稻田杂草影响水稻的产量与品质,使用除草剂费工费力,增加了生产成本,已成为生产上的主要问题。抗病、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的培育为水稻的高产与稳产提供重要保证的同时,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改善环境质量。实践证明,将多个抗性基因聚合在同一水稻品种中能有效提高水稻的抗性和保持抗性持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其快速、准确的选择优势成为实现基因聚合育种的有效手段。对转基因水稻中外源转cry1Ab基因进行定位,构建转cry1Ab基因水稻的分子遗传图谱,可为转cry1Ab基因水稻的培育进行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更多的分子标记,同时为研究转cry1Ab基因水稻的基因组变化,进行转基因水稻中外源基因的位置效应奠定基础,为转cry1Ab基因水稻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本论文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多抗性(抗白叶枯、螟虫、除草剂)转基因水稻恢复系的培育;水稻香味基因与抗白叶枯基因的聚合育种;转基因水稻中转cry1Ab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多抗性(抗白叶枯、螟虫、除草剂)转基因水稻恢复系的培育(1)将恢773与携有转cry1Ab和bar基因的水稻新品系中国91(cry1Ab)杂交,并以恢773作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三代和自交一代,对各回交世代的单株进行cry1Ab和bar基因的PCR分析、田间抗虫性鉴定和除草剂Basta抗性鉴定,经过选择获得了转基因水稻恢复系T773-1,田间种植对螟虫及除草剂Basta表现很好的抗性。(2)将恢773与带有转Xa21基因的水稻新品系豫粳6(Xa21)杂交,并以恢773作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三代和自交一代,经过PCR分析、GUS活性测定和白叶枯病菌接种鉴定,获得带有Xa21基因的并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转基因水稻恢复系T773-2,田间种植表现很好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3)转cry1Ab和bar基因的水稻恢复系T773-1和转Xa21基因的恢复系T773-2进行杂交、自交,对自交世代单株进行cry1Ab、bar和Xa21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了带有三基因的恢复系T773,田间种植对水稻白叶枯病、鳞翅目害虫、除草剂具有很好的抗性。并利用恢复系T773与不育系早花2A进行杂交,进行配合力测定,获得了抗白叶枯病、螟虫与除草剂的多抗转基因水稻恢复系T773。T773及其杂交后代的抗谱和抗性水平达到其抗性基因供体亲本的水平,抗性改良效果明显。2.水稻香味基因与抗白叶枯基因的分子标记聚合育种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将香稻栽培品种香粳9407与抗白叶枯病多基因聚合系IRBB60(Xa4、xa5、xa13、Xa21)进行杂交、自交,采用田间病原菌接种鉴定和香味鉴定筛选,结合农艺性状考查进行选择,在自交F2代获得两个抗白叶枯基因和香味基因聚合系(2R+fgr)1株;在自交F3代获得四个抗白叶枯基因和香味基因聚合系(4R+fgr)1株,三个抗白叶枯基因和香味基因聚合系(3R+fgr)2株,两个抗白叶枯基因和香味基因聚合系(2R+fgr)7株,一个抗白叶枯基因和香味基因聚合系(1R+fgr)3株;在自交F4代获得四个抗白叶枯基因和香味基因聚合系(4R+fgr)10株,三个抗白叶枯基因和香味基因聚合系(3R+fgr)28株,两个抗白叶枯基因和香味基因聚合系(2R+fgr)20株。获得的多基因聚合系单株高抗水稻白叶枯病并且具有浓郁的香味,主要农艺性状优良,可直接应用于抗白叶枯病香稻育种,对水稻抗性育种和品质改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3.转基因水稻中转cry1Ab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1)首先利用纯合稳定的转cry1Ab基因的中国91株系与IRBB60杂交,对其F2代分离群体的单株进行除草剂Basta抗性检测,结果显示,在F2代分离群体中cry1Ab基因的分离符合期望的3:1分离比例,遵循孟德尔分离规律,证明了cry1Ab基因在转基因株系中以单显性位点整合。(2)利用Tail-PCR技术获得转基因水稻中外源cry1Ab基因插入的侧翼序列,通过序列比较分析确定了转cry1Ab基因在水稻基因组插入的物理位置。根据插入位置附近的水稻基因组序列进行微卫星序列的搜索,并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了24对SSR标记引物。(3)利用设计的24对SSR引物对亲本转cry1Ab基因的水稻中国91与IRBB60之间进行多态性筛选,获得了6对多态性引物,然后利用这6对引物以及公开引物RM1261对杂交的F2代分离群体240个单株进行分析。依据每个单株的基因型和表型数据,利用MAPMAKER/EXP Version 3.0软件进行分析,构建了外源转基因cry1Ab在水稻第12染色体的遗传图谱,外源cry1Ab基因被定位在标记CM22和RM1262之间,两个标记相距9.8cM。微卫星标记CM22、CM01、CM12、CM13位于cry1Ab基因的一侧,与cry1Ab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6cM、4.2cM、3.1cM和2.7cM;微卫星标记CM24、CM10和RM1261位于另一侧,与cry1Ab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1cM、3.5cM和5.2cM。

翟友刚[2](2008)在《我国甘肃和陕西省虫媒病毒调查与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文中认为甘肃省和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部,是通往大西北内陆的门户,也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所在。这两省长期以来是我国虫媒传染病——乙型脑炎的流行疫区,特别是陕西省近年来的乙型脑炎发病率一直较高。甘肃省天水、陇南和平凉市位于甘肃东南部,紧邻乙脑高发区陕西省和四川省,存在着多种虫媒病毒的传播媒介。对陕西省和甘肃省的病毒性脑炎流行病学监测结果显示,在蚊虫活动高峰的夏秋季节,当地存在病因不明的发热和病毒性脑炎患者,提示当地存在其它虫媒病毒性疾病的可能性。目前我国正进行西部大开发,将有大量人员和物资的来往和流动,可能会造成虫媒病毒病的传入、甚至爆发流行。因此,对甘肃省和陕西省进行虫媒病毒病原学的调查,全面了解当地存在和循环的虫媒病毒种类与分布情况,对于研究我国西北的虫媒病毒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预防和控制当地虫媒病毒病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对甘肃和陕西省部分地区进行虫媒病毒调查,以明确当地存在的虫媒病毒种类与分布,并对近年在虫媒病毒调查中分离到的部分病毒进行详细鉴定和序列分析,以了解我国新分离株的系统分类地位、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国外分离株之间的分子生物学差异。1.甘肃省虫媒病毒调查2006年和2007年7~8月在甘肃省天水、陇南和平凉市的11个县区采集蚊虫标本13872只,分206批进行研磨和病毒分离。结果分离到30个阳性分离物,来自5个蚊种——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淡色库蚊和伊蚊。经过系统鉴定,共得到4株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2株盖塔病毒(Getah virus,GETV)、10株版纳病毒(Banna vires,BAV)和17株骚扰阿蚊单组分RNA病毒(Armigeres subalbatus Totivirus,AsTV),共计33株。从三带喙库蚊和淡色库蚊中分离到的病毒最多,分别是22株和4株;4种病毒均能从三带喙库蚊中均分离到。对新分离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显示,4株JEV均为基因Ⅰ型病毒,分离株之间E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3%~100%和99.8%~100%。新分离JEV与疫苗株SA14-14-2在E基因区段存在11处共同的氨基酸差异,但差异位点均不处于决定抗原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3’非编码区中均有典型的基因Ⅰ型序列缺失特征。2株新分离的GETV与我国其它省份和其它国家分离株的遗传关系很相近,Capsid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7%以上。发现分离株GS07-KD22在Capsid基因中紧邻第76位后出现1个氨基酸的插入。2株GETV在3’UTR区第45nt~54nt间都存在与我国其它省分离株及蒙古和俄罗斯分离株相同的10个核苷酸缺失。对10株新分离BAV的核酸带型分析发现新分离株与北京分离株(BJ95-75)在第6和第9条带稍有差异,第6条带稍小,而第9条带稍大。甘肃省分离株第12片段核苷酸和VP12蛋白序列中存在多个不同于其它地域分离株的共同差异位点,10株病毒在第689位核苷酸发生缺失,并且VP12基因有两个连续的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与印度尼西亚分离株相同(TGA),而不同于云南和北京分离株(TAA)。10株BAV与基因A型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1.4%~93.3%和91.8%~93.7%,与基因B型分离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8.6%~89.9%和85.5%~87.9%。系统发生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分布的BAV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属于基因A型内的一个新亚型。2.陕西省虫媒病毒调查2006年9月在陕西省安康市和宝鸡巿共4县区采集蚊虫标本2765只,分离到1株昆虫浓核病毒(Densovirus,DNV)和1株AsTV。对AsTV分离株SaX06-AK20进行了全基因组特征研究,AsTV全长7510 bp,有两个开放读码框(ORF),ORF1长4443nt,编码病毒衣壳蛋白CP,ORF2长2286 nt,编码聚合酶RdRp。AsTV与单分体病毒科成员的核苷酸同源性为17.5%~41.4%,氨基酸同源性为5.3%~43.1%,系统发生分析表明AsTV是该科内的一种新病毒,或者可能是一种新的感染节肢动物的dsRNA病毒科的代表。3.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对我国分离到的10株GETV进行序列测定和分子特征分析,测定了其中3株(M1、HB0234、YN0540)的全基因组序列,和另7株的E2基因和3’UTR。3株病毒与其它国家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分别是97.4%~98.8%(核苷酸)和98.7%~99.6%(氨基酸)。10株病毒之间E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7.7%~99.9%,发现所有分离株在3’UTR第45-54位均出现10个核苷酸的缺失(YN0540有9个缺失),这同我国台湾、蒙古和俄罗斯分离株的一致。系统发生分析显示我国分离的GETV之间均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对16株分离自辽宁、云南、新疆和贵州省的淡色库蚊浓核病毒(CppDNV)进行鉴定和分子特征分析,结果显示CppDNV的完整编码区长3,335nt,有3个开放读码框,ORF1,2,3分别为2,376 nt、1,092 nt和1,071 nt,分别编码非结构蛋白1(NS1)、非结构蛋白2(NS2)和衣壳蛋白(VP)。CppDNV(JZ-16)全编码区序列同AalDNV-1、AalDNV-2、AaeDNV、AalDNV-3和HeDNV的同源性在81.6%~93.0%(核苷酸)之间,而且16株CppDNV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在98%以上,序列差异和系统发生分析显示CppDNV是一类新的DNV变异株。4.其它工作此外,对7株河南省2006年病毒分离物、1株新疆病毒分离物,1株蝙蝠病毒分离物和6株贵州省2006年病毒分离物进行了鉴定和/或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河南省7株病毒均为基因Ⅰ型JEV,贵州省鉴定出3株基因Ⅰ型JEV,而新疆的病毒分离物M0507JS9可能为芜箐黄花叶病毒科(Tymoviridae)内的新成员。本课题的意义本课题对甘肃省和陕西省部分地区进行了虫媒病毒调查,在甘肃省分离到4种病毒,在陕西省分离到2种病毒。在甘肃省首次分离到基因Ⅰ型JEV,同时发现甘肃省分布的BAV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并且还分离到一种新病毒(AsTV)。这些数据不但丰富了我国和甘肃省、陕西省虫媒病毒的种类,而且为了解当地传染病病因以及积极预防和控制相关虫媒病毒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对我国分离到的GETV、CppDNV以及河南、新疆、贵州等省的病毒分离物的鉴定和/或基因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明确了这些病毒的分类地位及与国内外分离株之间的分子生物学差异,丰富了我国虫媒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为深入研究我国存在和流行的虫媒病毒积累了知识。

龙同,熊继文[3](2007)在《微生物杀虫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研究概况》文中提出文中对国内外微生物杀虫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就病毒杀虫、细菌杀虫、真菌杀虫、原生动物微孢子虫杀虫、线虫杀虫等方面分别进行了概括。综合资料表明我国微生物治虫前景可观,有待进一步开展应用研究。

李国庆[4](2006)在《现代欧美教育科学化运动的一个基石 ——儿童研究运动之研究》文中认为儿童研究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形成的一股研究儿童的热潮,尤其在美国开展的轰轰烈烈。霍尔是美国儿童研究运动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他把进化论思想引进人类心理的领域,提出了复演论思想。他在儿童研究中首先使用并广泛推广问卷法,收集了大量资料,对青春期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儿童研究运动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科学基础,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对它有着深刻的影响。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生物界历史发展的观点,它用自然选择的进化观合理地说明了生物的遗传和变遗问题、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问题,实现了生物学上的伟大革命。作为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发现了人类和动物在心理机能上的连续性,确立了机体适应环境的心理机能观,可以说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驱。斯宾塞是最早把进化观点引入心理学的学者,斯宾塞的心理学思想对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德国早期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标志着欧洲儿童研究运动的开端,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社会状况,美国的儿童研究得到较快的发展并形成一个影响广泛的运动。 儿童研究运动在欧美教育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首先,儿童研究运动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对教育科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其次,它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儿童,把心理学运用到教育中,为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再次,儿童研究运动为教育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儿童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逻辑起点提供了依据,加快了教育科学化运动的步伐。 本论文除了导言和结语外,主要有四章内容。导言部分主要说明论文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前人的研究基础、论文的基本内容、结构及研究方法。第一章从进化论、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影响、儿童观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分析了儿童研究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科学基础。第二章介绍并评价了儿童研究的起源,主要是德国普莱尔的研究及思想。第三章主要论述了霍尔和美国的儿童研究运动及其之间的关系、美国儿童研究运动的创立、方法、主要成果及重要思想。第四章主要论述儿童研究运动对美国心理学和教育科学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其他国家儿童研究活动的影响。结语是对整个论文的总结,对儿童研究运动在研究方法上的开创性进行了评价,对儿童研究运动的局限性进行了反思。

梁莉,胡志红[5](2001)在《第34届国际无脊椎动物病理学会(SIP)会议简介》文中研究说明

冯峰[6](1998)在《蜜蜂保护研究工作四十年的历程》文中指出蜜蜂保护研究工作四十年的历程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蜂保护研究室值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蜜蜂保护研究工作四十年的光辉历程,以示纪念并激励后人,为我国养蜂事业的发展再创辉煌。一、蜜蜂保护研究室的沿革及科研成果1.建...

二、第34届国际无脊椎动物病理学会(SIP)会议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34届国际无脊椎动物病理学会(SIP)会议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水稻基因聚合育种及cry1Ab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分子标记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水稻白叶枯病研究进展及其抗病育种
        1.1.1 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研究
        1.1.2 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
        1.1.3 水稻白叶枯病的流行特点
        1.1.4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和分布
        1.1.5 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策略
        1.1.6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研究及其利用
        1.1.7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研究及其利用
        1.1.8 水稻白叶枯病抗病育种
    1.2 Bt 基因及转Bt 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1.2.1 苏云金芽孢杆菌(Bt)及其杀虫晶体蛋白
        1.2.2 转Bt 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和商品化现状
        1.2.3 害虫对Bt 作物抗性的产生及其对策
        1.2.4 转入基因对作物农艺性状的影响
    1.3 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1.3.1 DNA 分子标记的种类及概述
        1.3.2 分子标记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第二章 多抗性转基因水稻恢复系的培育
    2.1 材料和方法
        2.1.1 供试植物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亲本及其杂种的抗性
        2.2.2 抗虫、抗除草剂水稻恢复系T773-1 的育成
        2.2.3 抗白叶枯病水稻恢复系T773-2 的育成
        2.2.4 抗虫、抗除草剂、抗白叶枯病的多抗转基因水稻恢复系的育成
        2.2.5 杂交后代的田间抗虫性表现
    2.3 讨论
        2.3.1 水稻抗病虫基因聚合育种的意义
        2.3.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2.3.3 转基因作物农艺性状的改良
第三章 水稻香味基因与抗白叶枯基因的分子标记聚合育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水稻材料及选择标记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自交F_2 代分离群体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3.2.2 自交F_3 代分离群体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3.2.3 自交F_4 代分离群体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3.3 讨论
第四章 cry1Ab 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分子标记定位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分离群体的表现型
        4.2.2 Tail-PCR 法获得外源基因侧翼序列
        4.2.3 微卫星标记的发展
        4.2.4 SSR 标记引物的群体分析
        4.2.5 标记基因型与抗性表现型的共分离
        4.2.6 连锁分析
    4.3 讨论
        4.3.1 转cry1Ab 基因的定位
        4.3.2 关于Tail-PCR 技术的应用
        4.3.3 关于外源转基因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表Ⅰ分离群体F_3-1 各单株的基因型结果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我国甘肃和陕西省虫媒病毒调查与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甘肃和陕西省虫媒病毒的调查与病毒分子特征分析
    第一节 甘肃省蚊虫标本采集和病毒分离
    第二节 甘肃省新分离病毒的鉴定及分子特征分析
    第三节 陕西省虫媒病毒调查
第二章 虫媒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
    第一节 我国分离的10株盖塔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
    第二节 我国新分离的浓核病毒全编码区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
    第三节 新分离单组分RNA病毒全基因组特征研究
第三章 其它内容
    第一节 河南省2006年乙脑病毒分离株的鉴定和分子特征分析
    第二节 贵州省2006年虫媒病毒分离物的鉴定
    第三节 蝙蝠病毒分离物YN8613的初步鉴定
    第四节 新分离Tymo病毒的鉴定
总结
    一.甘肃省和陕西省虫媒病毒调查
    二.新分离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
    三.其它工作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鉴定未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附录:蚊虫标本采集背景资料
个人简历
致谢

(3)微生物杀虫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病毒杀虫
2 细菌杀虫
    2.1 苏云金杆菌
    2.2 球形芽孢杆菌
    2.3 乳状菌
    2.4 立克次氏体
    2.5 放线菌
3 真菌杀虫
4 原生动物微孢子虫杀虫
5 线虫杀虫
6 讨论与展望

(4)现代欧美教育科学化运动的一个基石 ——儿童研究运动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论文的结构与方法
第一章 儿童研究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科学基础
    第一节 社会的发展和儿童观的变化
        一、美国社会发展对儿童研究的需要
        二、时代的变化是儿童研究的动力
        三、儿童观的变化
    第二节 进化论和心理科学发展的影响
        一、生物学的发展与进化论的产生
        二、进化论对儿童研究的影响
        三、心理科学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儿童研究运动的肇始
    第一节 德国儿童研究的创始人: 普莱尔
    第二节 普莱尔研究的基础和方法
    第三节 普莱尔的儿童研究
        一、关于感觉发展的研究
        二、关于意志行为发展的研究
        三、关于智力发展的研究
    第四节 普莱尔的贡献与影响
第三章 霍尔与美国的儿童研究运动
    第一节 霍尔与美国儿童研究运动的开创
        一、成为一个心理学家的历程(1844-1880)
        二、儿童研究的发端:《儿童心理的内容》的发表
        三、儿童研究运动的开创
        四、霍尔与克拉克大学的儿童研究
        五、其他州的儿童研究
    第二节 美国儿童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一、儿童研究的目标
        二、儿童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 霍尔儿童研究的思想成果
        一、儿童发展是人类历史的“复演”
        二、论自然教育和手工教育
        三、论道德教育
第四章 儿童研究运动的影响
    第一节 儿童研究运动对美国教育和心理科学的影响
        一、儿童研究运动对美国教育的影响
        二、儿童研究运动对美国心理科学的影响
    第二节 儿童研究运动在其它国家的影响
        一、儿童研究运动在欧洲的影响
        二、儿童研究运动与苏联的儿童学兴衰
        三、儿童研究运动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
结语
    一、“儿童”——一个古老而永恒的教育话题
    二、从人类学方法到实验统计——儿童研究方法的改变
    三、未尽的“心愿”——儿童研究运动的缺憾
参考文献
后记

四、第34届国际无脊椎动物病理学会(SIP)会议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水稻基因聚合育种及cry1Ab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分子标记定位研究[D]. 蔚亦沛.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2)
  • [2]我国甘肃和陕西省虫媒病毒调查与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D]. 翟友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10)
  • [3]微生物杀虫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研究概况[J]. 龙同,熊继文.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7(04)
  • [4]现代欧美教育科学化运动的一个基石 ——儿童研究运动之研究[D]. 李国庆. 南京师范大学, 2006(12)
  • [5]第34届国际无脊椎动物病理学会(SIP)会议简介[J]. 梁莉,胡志红. 中国病毒学, 2001(04)
  • [6]蜜蜂保护研究工作四十年的历程[J]. 冯峰. 中国养蜂, 1998(05)

标签:;  ;  ;  ;  ;  

第34届国际无脊椎动物病理学会(SIP)会议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