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我市成人教育

“入世”后我市成人教育

一、“入世”后的我市成人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胡建刚[1](2014)在《论当代中国警务模式之嬗变与重构》文中认为国家和社会对秩序与安全的需求导致了警察制度的产生,它是国家提供安全服务和控制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和公共安全的保障之必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公民社会的发育、民主进程的加快和加入世贸组织的经济一体化,我国社会结构和公民生活的形态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社会阶层高度分化、异质性意识形态不断扩大、文化价值观的多元裂变、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网络世界虚拟性的交往互动,同时风险社会的到来引发新的安全不确定性。管制型警务模式以及工具理性主义的话语体系已经难以从容应对当下社会治安新的变化。有鉴于此,本项研究致力于构建警务模式改革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据此展开论证,进而提出推进警务改革路径与对策,以期为推动中国警务模式创新尽绵薄之力。由于公共警务资源的稀缺性,除了政府部门,还有市场组织和社会机构,它们共同在为社会提供基本的安全和秩序。警察不可能对社会组织和成员个体性的所有安全需求予以满足,这就需要政府利用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来供给警务进行补充,在这样的理念下,警务区分为公共警务和私域警务两大类,公共警务主要由警察供给,私域警务则由保安服务公司和社会志愿者供给。警察集中警力做好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和追诉犯罪的工作,保安服务公司和社会志愿者在满足社会成员个体化的安全消费和社区治安防范的同时,同样也承担部分公共秩序的维护,是公共警务供给的来源之一。本研究主要探讨如下问题:一是警务模式嬗变与演化轨迹;二是构建警务模式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从服务型政府的视角,提出服务型警务的内涵、价值目标、运行机制;以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元结构理论、新制度主义、多中心治理理论为分析工具,探讨服务型警务的结构、多元化供给的概念、现实背景和路径选择;三是服务型警务的制度供给和社会化的视角,构建关于公共警务和私域警务概念、各自承担的职责任务、运行范围、价值目标、制约因素、动力机制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四是中国语境下实施服务型警务模式的现实背景、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本项研究具有四方面的主要意义:(1)有助于丰富警务研究的理论体系。通过对警务的历史与现实、职能与目标、运行与作用、比较与借鉴、背景与机遇、机制与演化的规范分析和科学论证,构建警务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服务型警务模式理论体系打下基础。(2)有助于探索适应中国现实需求的警务模式的科学内涵与构成要素。深入考量服务型警务之核心理念与运行机制,为中国警务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增强警务改革理论的成熟性和权威指导性。(3)有助于揭示推进中国警务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深入分析警务模式嬗变的价值目标以及当前警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等,彰显服务型警务时代诉求的紧迫性,以引起有关方面对推动警务改革的重视。(4)有助于探求中国服务型警务发展的推动路径,促进中国警务改革的发展。通过对当前中国服务型警务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厘清中国服务型警务发展的动力与瓶颈,为推动中国警务模式创新找准突破口,为中国警务改革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以下四点:(1)警务内涵的四个属性。警务活动同时并存有政治性、法律性、专业性和社会性四种属性。警务行为的结果,都是这四种属性一定比例的调和的产物,只不过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国家的警务构成的比例存在差异。(2)西方警务模式的嬗变和演化逻辑。西方警务模式历经统治型警务模式、管理型警务模式和服务型警务模式三个阶段和“职业性主导”、“专业性主导”、“合法性主导”、“快速反应机制主导”和“服务与权变主导”五个演进时期。(3)服务型警务的建构逻辑。警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生产,这种定位要求警察的核心职能与边缘职能相分离,其中边缘职能向市场和社会转移。(4)中国服务型警务建构的路径选择。中国警务压缩的演化历程造成多种理念和多种警务模式并存的局面,形成“集合性”的警务特征,该集合体不仅涵盖西方警务历次演进的警务模式成分,还夹杂古代社会的非正式警务的路径依赖性和走群众路线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中国服务型警务模式的建构推进。唯有进行宪政理念的警察权重构、立足多中心治理框架下警务的社会化供给和实施行政伦理主导下的警务运行监督机制等综合行动,方能完善我国服务型警务的实现。本项研究的主要创新在三个方面:第一,研究视角上,从新制度经济学和制度变迁的视角对警务模式创新展开研究。第二,研究方法上,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对服务型警务的概念、内涵、运行机制进行了理论架构。第三,理论研究上,将当代公共管理的若干核心理念,如政府、市场与社会三元结构理论、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等具体运用到服务型警务模式的研究,积极探索适应中国社会背景的本土化警务建构的路径与对策。由于本人学识的局限性以及警察制度领域的复杂性,本项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1)主要对服务型警务进行了宏观性的理论建构,对服务型警务运行机制的研究只限于定性研究,未做量化研究。(2)对于我国服务型警务建设的动力机制和阻力瓶颈的研究也主要限于规范分析和定性研究,而对各相关主体的意愿和动力没有进行深入调查和实证研究。(3)对警务市场化供给的方式、规制等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张译丹[2](2009)在《重庆市城乡统筹中农村成人教育的地位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拥有13亿人口且9亿是农民的农业大国来说,城乡统筹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重庆市是一个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大工业与大农业并存的直辖市。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人教育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是提高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出路。文章共分五个部分,从问题的提出,到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成人教育的地位、现状与问题分析,进而提出对策与建议。文章通过分析成人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对城乡统筹的影响、以及成人教育的特点和独特的运行模式,认为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对重庆市农村成人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到了当前农村乡镇成人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即:地方政府不重视,思想观念陈旧,成教法规、校园文化缺失,管理体制落后,办学资金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对国内外比较分析得到了一定的启示:树立终生教育理念,建立并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革教育经费体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获得更大社会效益;广泛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文章提出提高地方政府认识,明确农村教育的重要地位,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立法,理顺管理体制,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内部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农村成人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顺利实现。

王宇飞[3](2008)在《运用信息技术培养科技型农民 ——淮安市淮阴区科技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科技型农民。运用包括信息技术手段在内的各种教育形式,开展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关键。我们从发展淮安市淮阴区农民教育的需求出发,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科技型农民培训的方法和模式。通过调查研究,结合淮阴区的具体情况,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技型农民培训的四种有效模式。这些模式包括:以网络为平台构建的“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培训模式、“音像教材”+“专家现场指导示范”模式、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培训网站”+“示范户”推动模式等,这些模式尽管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在实践中已经发挥了作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总结淮阴区利用信息技术培养科技型农民的有效模式和先进经验,有利于更大范围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农民的教育与培训,提高我国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同时希望能进一步推进淮阴区及其它地区农民培训工作的开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邓友川[4](2007)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各种层次的职业技能人才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与困境,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研究分析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科学地提出对策,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的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作了详尽阐述,接着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其次,作者还对国外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文章从改革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办学模式、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济南市人民政府[5](2006)在《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济南市人民政府文件济政发[2006]3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现将《济南市"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张蕊[6](2006)在《我国中心城市继续教育的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当今时代,经济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继续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它的目的是使继续教育对象获得目前或未来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知识。所以,继续教育在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贡献作用。深刻认识继续教育的科学内涵,切实把握继续教育的特征和功能,对于促进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对继续教育的研究还不成熟,在概念界定和发展方向上不明确,需要深入研究。具有强大经济辐射能力的区域中心城市的继续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其所在地区的继续教育水平,本文旨在通过有关国内外中心城市继续教育的发展特点研究,并以哈尔滨市继续教育现状调查为实证研究,为深化我国中心城市的继续教育提出对策建议。文中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继续教育的概念,详细阐述了构建继续教育观念的理论基础。然后对国内外中心城市继续教育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国外研究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以及我国目前发展中的不足。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以哈尔滨市为案例,对哈尔滨市继续教育现状实施调查。通过对哈尔滨市近年来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状况研究,了解哈市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并分别从企业继续教育、高校继续教育、社区继续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哈市继续教育的现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中心城市继续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从企业继续教育、高校继续教育、社区继续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了深化我国中心城市继续教育的对策建议。

郑永涛[7](2006)在《青岛市企业“十一五”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与实施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力资源工作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巨大作用,更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企业的经营方式已由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向智力经营转移,国家之间和企业之间的竞争突出地表现为人力资源质量与数量的竞争,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而建立国家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一种共识。 我国经济的振兴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正确而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指导下开展人力资源研究、配置与开发,将人口资源转换为人力资源。近年来国家提出实施“以人为本”、“人才强国”战略,目的是使我们这个人口大国,转变成人力资源富国,发展为人才强国,并以此支撑经济的持续发展。 青岛具有港口城市、品牌城市、旅游城市、海洋科技城市及奥运城市五大特点,是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自2001年以来,面对我国加入WTO和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新形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趋势,我市充分发挥人才在发展青岛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采取积极的人才发展战略,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全力营造人才智力优势,构筑人才高地,将人才专业布局重点放在石油化工、汽车制造、轮船修造、软件开发等领域。这些都足以体现青岛的开放程度和求贤若渴的姿态。 本文对国际企业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发展及特点进行了总结,对青岛市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以充分了解青岛市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前提,通过对我市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的研究,找出我市企业人力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根据青岛市“十一五”规划已经确定的目标,对我市企业“十一五”人力资源需求进行了预测,并制定出相应的促进人力资源健康发展的实施对策。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十一五”期间,青岛市能够借2008年奥帆赛的大好契机,更加广泛的集聚人才,开发人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促进城市的全面快速发展。

徐辉,蒙有华[8](2005)在《加入WTO与重庆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指出了教育服务贸易的范围、四种提供方式(境外支付、跨国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及我国加入W TO后对教育服务贸易的承诺,对入世以来重庆市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重庆市教育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重庆市教育服务贸易的思考对策。

王颖[9](2005)在《农村乡镇成人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江苏省通州市农村成人教育的案例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教育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是提高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出路在于依靠教育。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是农村成人教育三级办学网络的主体,其职能正由扫盲教育转向以人文精神培养和实用技术培训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近年来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江苏省通州市为个案,通过对乡镇成人教育现状的调查,指出当前农村乡镇成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即:思想观念陈旧,管理体制落后,办学资金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研究者认为,必须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立法,理顺管理体制,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政府应把农村乡镇成人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社会事业的总体规划中;乡镇成人教育中心要加强内部管理,确立学校的长远规划和办学目标,以社区教育为载体,使农村成人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

周莉[10](2005)在《衡水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研究》文中指出历年来,我党围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紧密结合各个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人才,促进了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推动了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被党和政府摆到日益重要的位置,随着大规模培训干部时代的到来,干部教育培训也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基础,论证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分析了国外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并总结出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其次以衡水市为切入点,提出该市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继而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法对培训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对培训评估内容、方法作了具体阐述。本文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得出结论:必须围绕干部需求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最后,本文针对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拓宽渠道、整合培训资源、发挥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队伍建设,完善课程设置,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保障能力,强化干部教育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等可操作性的建议。

二、“入世”后的我市成人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入世”后的我市成人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论当代中国警务模式之嬗变与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综合评述
    第三节 论文核心概念解析
        一、警察
        二、警务
        三、警务模式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主要创新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技术路线
        四、研究个案的选取
        五、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一章: 历史回溯: 当代中国警务模式的嬗变
    第一节 中国管理型警务的初创”
        一、从湖南保卫局到巡警署: 模仿西方管理型警务
        二、中国管理型警务在国统区的创设:国民政府“警甲合一”警务模式
        三、中国管理型警务在苏区的创设: 革命根据地“政治型”警务模式
    第二节 当代中国警务模式的演进
        一、管理型警务模式发展的第一阶段:“政治型”警务的延续(1949至 1978年
        二、管理型警务模式发展的第二阶段:“管制型”警务的变革(1979至 2000年)
        三、“服务型”警务模式的肇始(2001年至今)
    第三节 中国警务模式嬗变的契机
        一、社会结构调整:中国警务模式演化的基础
        二、市场经济变革:中国警务模式变迁的催化剂
        三、政府体制改革: 中国警务模式演进的压力
    第四节 中国转型时期警务模式变革的动因
        一、执法环境: 中国转型时期异常严峻的治安生态
        二、内部因素: 中国警务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三、外部因素: 世界警务不断改革与创新
第二章 案例论析: 国内若干警务创新的实践
    第一节 新乡“局所合一”的警务改革
        一、减少层级:警务结构的扁平化
        二、四警合一: 警务职责的整合
        三、服务民生: 警务职能的前移
    第二节 镇江“大巡防”警务改革
        一、大巡防格局: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
        二、弹性工作制: 警务效能的提高
        三、契约化保险联防: 警务运行机制的市场化
    第三节 湖州“民意导向”警务改革
        一、警务广场: 建立警察、传媒及民意的互动机制
        二、电子政务: 建设服务型警务的突破口
        三、信息公开: 实现阳光警务的关键
    第四节 成效与反思
        一、“集合式”警务的现实与无奈
        二、市场机制与社会机制发展的瓶颈
        三、服务型警务建设的障碍
第三章 境外警务实践的考察
    第一节 西方两大警察体系的渊源
        一、大陆派警察体系的萌芽
        二、海洋派警察体系的兴起
        三、西方两大警察体系演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节 西方警务现代性的发轫
        一、从镇压者到宝贝型警察: 务职业性的开始
        二、政治化与反政治化的博弈: 向专业性道路的警务
        三、快速反应的警务机制: 就警察的机动性
        四、合法性的缘起: 变警察的亚文化
    第三节 西方警务后现代性的思辨
        一、社群主义的归宿: 向社区警务的哲学基础
        二、决策与执行的重组: 中与分权的对立与统一
        三、合作与共治的: 察边缘职能的剥离
        四、市场治理机制: 务私有化与竞争的理念
        五、迈向新秩序: 察权由社会分享
第四章 中国警务模式重构: 设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的回应
    第一节 当代公共管理的若干核心理念及其在本研究的论析
        一、从一元到多元:政府、市场与社会之交集、互动与制衡
        二、从矛盾、冲突到合作共治: 种力量与机制的均衡
        三、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供给理论
        四、外部性理论
    第二节 公共管理范式的转换与服务型政府的出现
        一、从统治、管理走向服务: 共管理演进的逻辑与范式转换
        二、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
        三、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第三节 公共管理范式转换对应的警务模式
        一、统治行政范式下的警务模式
        二、管理行政范式下的警务模式
        三、服务行政范式下的警务模式
第五章 建构基于公共安全供给的服务型警务模式
    第一节 服务型警务模式建构的逻辑
        一、警务属性的现代定位: 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视角
        二、警务目标重组: 核心职能与边缘职能的分离
        三、警务结构调整: 层级减少与扁平化
        四、警务功能转移: 趋向社会化与市场化
    第二节 服务型警务模式建构的可行性
        一、核心理念之源泉: 民主制的参与和协商
        二、动力机制: 共利益的共享性
        三、政治空间: 政府角色转换
        四、时代背景: 公共领域的拓展与公共精神的弘扬
        五、社会基础: 市场和第三部门的成长
    第三节 服务型警务模式建构的价值取向
        一、效率与正义的权衡
        二、权力与权利的制衡
        三、管理与服务的均衡
        四、秩序与自由的平衡
        五、合作与共治的连衡
    第四节 服务型警务模式的概念、内涵与运行机制
        一、服务型警务模式的概念
        二、服务型警务模式的内涵
        三、服务型警务的运行机制
第六章 建构服务型警务的路径之一: 重构基于宪政平台之警察权
    第一节 宪政理论中的国家主义和自由主义
        一、自由主义: 从霍布斯、洛克、卢梭到孟德斯鸿
        二、国家主义: 从马基亚维利、让·布丹到黑格尔
        三、公民社会的崛起: 国家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对立统一
        四、和谐理念: 本研究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宪政理念下警察权与公民权的辩证关系
        一、宪政基本思想
        二、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内涵解析
        三、宪政理念下警察权与公民权的重新定位
        四、宪政框架下警察权属性的嬗变
    第三节 宪政理念下警察权构建的原则
        一、分权原则: 警察权配置的制衡性
        二、比例原则: 警察权运用的合理性
        三、公共原则: 警察权行使的正当性
        四、程序原则: 警察权运行的合法性
        五、司法控制原则: 警察权监督的效能性
第七章 建构服务型警务模式的路径之二: 实现多中心治理框架下警务的多元化供给
    第一节: 多中心治理理论
        一、多中心理论的假设
        二、多元化警务主体的培育
        三、多中心秩序的优势
    第二节: 公共安全服务社会化供给的建构
        一、警务的市场供给
        二、警务的社区供给
        三、警务服务的自愿者
    第三节: 警务运行多重协调机制的完善
        一、多元化警务供给的潜在问题
        二、政府警务规制对多元化警务供给的调节
        三、区域之间合作警务协调机制
第八章 建构服务型警务模式的路径之三: 完善行政伦理主导下的警务运行的自律与他律
    第一节 行政伦理与警察伦理
        一、公权力的伦理解析
        二、行政伦理的现代精神
        三、警察伦理的评价要素
    第二节 警察行为的异化及其矫正
        一、亚文化: 警察行为异化的表象
        二、权力寻租: 警察行为异化的动因
        三、投诉与问责: 警察行为异化的矫正
    第三节 警务运行自律与他律的完善与强化
        一、道德内化: 警察行为自律的保障
        二、多元监督: 中国警务外部控制的基本结构
        三、绩效考核: 警务运行质量的评定
        四、司法问责: 警务运行控制的保障
第九章 结语: 警务模式未来的发展
    一、警务社会属性的必然走向
    二、风险社会警务的多元诉求
    三、多元治理下的警务协同
附录 当代中国警务的演进
参考文献
后记

(2)重庆市城乡统筹中农村成人教育的地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概念界定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与城乡统筹发展
    2.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依据探析
    2.2 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2.3 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与我国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的比较分析
    2.4 重庆市城乡统筹问题的提出
    2.5 新时期重庆城乡统筹对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要求
第3章 重庆市城乡统筹中农村成人教育的地位
    3.1 农村成人教育的特点及效应分析
    3.2 重庆市农村成人教育的历史与取得的成就
    3.3 重庆市城乡统筹中农村成人教育的地位
第4章 重庆市城乡统筹中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4.1 重庆市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
    4.2 重庆市农村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
    4.3 重庆市实现城乡统筹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新要求
第5章 促进城乡统筹的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5.1 农村成人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5.2 促进城乡统筹的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支持体系建设
    5.3 创新农村成人教育发展体制机制
    5.4 促进城乡统筹的农村成人教育科学发展的措施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结题的课题

(3)运用信息技术培养科技型农民 ——淮安市淮阴区科技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淮阴区农民教育与培训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
    第二节 淮阴区农村信息化现状分析
    第三节 淮阴区农民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第四节 农民教育与培训的制约因素
第二章 三位一体培训模式
    第一节 模式构建
    第二节 实践运用
第三章 “音像教材”+“专家现场指导示范”模式
    第一节 模式构建
    第二节 实践运用
第四章 “培训网站”+“示范户”推动模式
    第一节 模式构建
    第二节 实践运用
第五章 现代远程教育模式
    第一节 模式构建
    第二节 实践运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关于职业教育定位
        二、关于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
        三、关于社区职业教育
        四、关于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第三节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
第二章 我国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定义及内涵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功能与特征
        一、职业教育的功能
        二、职业教育的特征
    第三节 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一、对职业教育与国民教育体系关系的总体把握
        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职业学历教育
        三、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与职业培训
    第四节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变化历程
        一、新中国职业教育的产生
        二、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第三章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发展形势
        二、"入世"的影响
        三、政策法规环境
        四、人文环境
    第二节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根深蒂固
        二、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统筹力度不够,也使职业教育热不起来
        三、职业教育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四、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单一
        五、职业教育缺发自身的教学特色
        六、职业教育面临品牌危机
        七、社会的分配机制不健全、不合理
    第三节 改革与创新我国职业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 国外职业教育办学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德国"双轨制"职业培训
    第二节 瑞士的徒工培训
    第三节 法国职业技术培训
    第四节 美国的职业教育
    第五节 加拿大的职业教育与就业培训
    第六节 英国职业教育
    第七节 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相同点
第五章 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步伐的对策
    第一节 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第二节 建立多元化的办学体制
    第三节 发展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第四节 依法治教,推进职业教育的法制化建设
    第五节 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第六节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适时开放教育市场
        一、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二、适时开放教育市场
    第七节 实施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办学模式
    第八节 研究新型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第九节 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我国中心城市继续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1 深化中心城市的继续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中坚支撑
        1.2.2 深化中心城市的继续教育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战略举措
        1.2.3 深化中心城市的继续教育是构筑学习型社会的天然坦途
    1.3 国内外继续教育简介
        1.3.1 国外继续教育的简况
        1.3.2 国内继续教育的简况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心城市继续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2.1 中心城市的内涵
    2.2 继续教育的内涵
        2.2.1 与继续教育相关的名词
        2.2.2 继续教育的概念
    2.3 继续教育的特点及其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
        2.3.1 继续教育的特点
        2.3.2 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
    2.4 研究继续教育的理论依据
        2.4.1 知识半衰期理论
        2.4.2 人力再生能力理论和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2.4.3 终身教育理论
        2.4.4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外中心城市继续教育的发展研究
    3.1 我国中心城市继续教育的发展研究
        3.1.1 我国中心城市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
        3.1.2 我国中心城市继续教育发展现状
    3.2 国外中心城市继续教育的发展研究
        3.2.1 美国丹佛(DENVER)市继续教育的发展特点
        3.2.2 法国里昂(LYON)市继续教育的发展特点
    3.3 国外中心城市继续教育经验的启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中心城市继续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
    4.1 以哈尔滨市继续教育现状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的意义
    4.2 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现状
        4.2.1 哈尔滨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特征
        4.2.2 哈尔滨市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特征
    4.3 哈尔滨市企业继续教育现状
        4.3.1 企业继续教育简介
        4.3.2 哈尔滨市企业继续教育现状
    4.4 哈尔滨市高校继续教育现状
        4.4.1 哈工大继续(成人、远程)教育学院简介
        4.4.2 哈工大继续教育学院的继续培训内容分析
    4.5 哈尔滨市社区继续教育现状
        4.5.1 社区继续教育的简介
        4.5.2 哈尔滨市社区继续教育现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化我国中心城市继续教育的对策
    5.1 目前我国中心城市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5.1.1 继续教育的目的不明确
        5.1.2 继续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5.1.3 继续教育政策引导上不科学
        5.1.4 继续教育制度不完善
        5.1.5 继续教育的综合评价体系不够完备
    5.2 对深化我国中心城市继续教育提出的对策
        5.2.1 深化企业继续教育的对策
        5.2.2 深化高校继续教育的对策
        5.2.3 深化社区继续教育的对策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青岛市企业“十一五”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与实施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缘起:人力资源成为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和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1.2 论文术语释例
    1.3 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基本理论
        1.3.1 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步骤
        1.3.2 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技术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和本文的框架结构
        1.5.1 研究的内容
        1.5.2 研究的方法
        1.5.3 本文的框架结构
2 国际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经验借鉴
    2.1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政策分析
    2.2 日本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特点分析与经验借鉴
        2.2.1 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特点分析
        2.2.2 日本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新特点
        2.2.3 日本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经验借鉴
    2.3 欧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点和做法
    2.4 新加坡优质人才成长的进化环境
    2.5 世界各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比较
3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3.1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及特点分析
    3.2 中国企业人才现状分析
        3.2.1 稀缺人才
        3.2.2 高层次人才状况分析
        3.2.3 企业人才数量缺口
4 青岛市企业人力资源现状综述
    4.1 青岛市人才资源总况
    4.2 青岛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情况
        4.2.1 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情况
        4.2.1-1 市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情况
        4.2.1-2 中央和省驻青国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情况
        4.2.2 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情况
    4.3 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情况
        4.3.1 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情况
        4.3.1-1 市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情况
        4.3.1-2 中央和省驻青国有经济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情况
        4.3.2 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情况
    4.4 技能人才资源情况
        4.4.1 关于非公有制企业的技能人才
5 青岛市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6 青岛市企业“十一五”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6.1 “十一五”:青岛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战略机遇与严峻挑战
    6.2 全面解读青岛“十一五”规划:“五带五区”勾画大青岛蓝图展现未来
    6.3 企业“十一五”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6.3.1 企业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6.3.2 企业人才资源需求总量预测
        6.3.3 企业人才资源需求趋势预测
7 青岛市企业“十一五”人力资源实施对策研究
    7.1 青岛市2006-2010年人才队伍建设总体目标
    7.2 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7.2.1 启动“222”引才工程
        7.2.2 青岛市引进人才的主要举措
    7.3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主要措施
    7.4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具体思路
参考文献
附录
结束语

(8)加入WTO与重庆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WTO与教育服务贸易
    (一)教育服务贸易的范围:
    (二)教育服务贸易的四种提供方式:
    (三)我国加入WTO的教育服务贸易承诺:
二、加入WTO后重庆市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
    (一)跨境支付(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
    (二)境外消费(留学教育、境外培训、考察访问)
    (三)商业存在(中外合作办学)
    (四)自然人流动(专业人才流动)
三、加入WTO后重庆市教育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市场开放程度不够大。
    (二)重庆市留学教育(境外消费)服务贸易额总数小。
    (三)重庆市高等教育综合水平和总体实力不强。
四、加快发展重庆市教育服务贸易的对策思考
    (一)提高重庆市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二)积极开拓国际教育市场
        1、大力开拓外国留学生市场
        2、积极发展国际远程教育
        3、走出重庆,赴境外开展合作办学
        4、加强宣传力度,积极拓展来渝留学生源
        5、加强留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三)健全和完善重庆市教育服务贸易法律法规的建设

(9)农村乡镇成人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江苏省通州市农村成人教育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历史沿革及研究回顾
    第一节 我国农村乡镇成人教育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的回顾及农村成人教育研究的缺失
第二章 通州市农村乡镇成人教育的现状
    第一节 通州市农村乡镇成人教育的历史与取得的成就
    第二节 通州市农村乡镇成人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管理视野下的通州市农村乡镇成人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成因探究
    第一节 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原因
    第二节 学校内部管理方面的原因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第一节 讨论
    第二节 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通州市乡镇成人教育工作的调查问卷
后记

(10)衡水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干部教育培训概述
    1.1 干部教育培训的起源和发展
    1.2 干部教育培训的国际比较
        1.2.1 法国的公务员培训
        1.2.2 英国的公务员培训
        1.2.3 德国公务员的教育与培训
        1.2.4 国外干部培训的经验做法
    1.3 衡水市干部教育培训现状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干部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分析及理论基础
    2.1 干部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分析
    2.2 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理论研究
        2.2.1 终身教育理论
        2.2.2 学习型社会理论
        2.2.3 人力资本理论
第三章 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分析
第四章 干部教育培训评估
    4.1 衡水市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4.2 干部教育培训评估的内容
    4.3 干部教育培训评估的方法
    4.4 干部教育培训评估结果的应用
第五章 衡水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
    5.1 拓宽培训渠道,整合培训资源,发挥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
    5.2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队伍建设
    5.3 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设置,创新培训方法
    5.4 提高培训保障能力
    5.5 强化干部教育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
第六章 案例分析
    6.1 问卷调查的内容及数据分析
    6.2 反思与建议
附录
    附录1 干部教育培训综合质量评估表
    附录2 干部教育培训课程质量评估表
    附录3 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入世”后的我市成人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论当代中国警务模式之嬗变与重构[D]. 胡建刚. 南京大学, 2014(05)
  • [2]重庆市城乡统筹中农村成人教育的地位及对策研究[D]. 张译丹. 西南大学, 2009(S1)
  • [3]运用信息技术培养科技型农民 ——淮安市淮阴区科技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D]. 王宇飞. 南京师范大学, 2008(01)
  • [4]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 邓友川. 四川大学, 2007(06)
  • [5]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J]. 济南市人民政府. 济南市人民政府公报, 2006(11)
  • [6]我国中心城市继续教育的对策研究[D]. 张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04)
  • [7]青岛市企业“十一五”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与实施对策研究[D]. 郑永涛. 中国海洋大学, 2006(02)
  • [8]加入WTO与重庆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研究[J]. 徐辉,蒙有华.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4)
  • [9]农村乡镇成人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江苏省通州市农村成人教育的案例研究[D]. 王颖. 南京师范大学, 2005(12)
  • [10]衡水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研究[D]. 周莉. 天津大学, 2005(06)

标签:;  ;  ;  ;  ;  

“入世”后我市成人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