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应链管理——新世纪合作竞争的管理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韩璐[1](2021)在《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与决策模型》文中研究说明在数字化时代,零售商、分销商以及最终消费者对供应链的期待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并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运营,供应链管理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然而,对于生产环节众多、管理内容复杂的制造企业来讲,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极为艰难的任务。转型方案与业务需求脱节、转型管理效率低下等原因致使很多实践以失败告终。关于制造企业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问题,目前行业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往往将管理、技术以及组织支持相混淆,对转型驱动要素、转型机理、转型研究方法以及转型管理方案尚无清晰的认识和有效的建议。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管理层面对以上不足展开深入研究,帮助制造企业对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形成理论认识与进行科学管理。本文从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出发,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信息管理理论和系统工程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关键驱动要素,即数据管理(对数据资源的获取与管理)、信息融合(对信息到相关决策点的可达性管理)以及智能优化(对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点的系统性优化),构建转型驱动机理概念模型,并分析运作管理中三个驱动要素的内在联系,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管理思想进行系统阐述,所提出的观点得到了上市公司真实数据的实证支持。另外,本文提出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的研究方法,为驱动要素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指导。基于所提出的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和转型驱动要素研究方法,本文对每一个驱动要素展开了进一步研究。首先为驱动要素构建完整的管理内容体系,帮助制造企业明确驱动要素的管理范围。然后针对驱动要素关键问题的管理需求构建决策模型,依据建模结果制定驱动要素的管理方案。最后结合驱动要素的数字化属性,提出管理方案中不同对象的管理策略,帮助企业实现驱动要素的高效管理。实例分析章节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数据管理决策模型对数据的相对重要性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所提出的信息融合仿真模型对信息的关联性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所提出的智能优化决策模型对决策效用的提升具有良好的规划能力。本文的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阐明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机理。现有研究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尚不完整或者分散于人力资源等供应链管理之外的领域,对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的管理分析不够聚焦与完善,缺乏综合性研究视角。为了分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管理问题,本文从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出发,结合数字化特点与信息管理学理论,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系统性地提出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驱动要素——数据管理、信息融合以及智能优化,构建了转型驱动机理概念模型,探讨了驱动要素的运作机理与递进关系,从理论角度阐明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原理,并且通过上市公司的真实数据,使用Malmquist指数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所提出的驱动要素和驱动机理进行验证,进一步证明了本文所提出驱动要素和驱动机理的有效性。(2)构建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数据管理决策模型。现有文献对于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数据管理方面的讨论多为定性分析,没有考虑投入产出效率问题。为了提升数据管理效率、有效分配企业资源和精力,本文针对数据管理的方案制定问题,建立了数据管理体系,构建了基于DEMATEL方法和HOQ方法的数据管理决策模型,从信息需求决定数据需求的角度,对数据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区分,依据结果提出数据的分级管理方案,并且结合数据管理的数字化属性提出不同分级中数据的管理建议,从而实现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数据的高效管理。(3)构建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智能优化决策模型。以往对于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管理决策方面的研究多为单一管理点的决策效率提升,没有考虑所有管理点的整体决策效率问题。为了系统性地提升智能优化的决策效率,以及帮助企业在有限的计算能力与众多优化需求之间取得平衡,本文针对智能优化的路径规划问题,建立了智能优化体系,构建了基于ISM方法和NK模型的智能优化决策模型,从系统结构、优化目标、决策效用三个角度对所构建的智能优化分析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求解出提升整体决策效用的最佳优化路径作为智能优化的路径方案,从而实现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智能优化的高效管理。本研究针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缺乏理论指导的问题提出了转型驱动机理;针对转型驱动要素管理的深入研究问题形成了转型驱动要素研究方法;针对转型管理内容零散不全问题构建了驱动要素的内容体系与架构;针对转型管理效率问题分别构建了转型驱动要素决策模型与管理方案。综上所述,本文从管理与决策的角度为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方案,有利于构建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理论;有利于建立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管理体系;并且有利于提升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管理效率。
曲晓鹏[2](2021)在《基于供应链的水井坊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白酒质量安全事故不断涌现,政府加大整治政治腐败的行为出台了多项禁酒令政策。禁酒令的出台,使白酒销量大幅度降低,致使白酒企业出现库存积压在渠道手中、销量不畅、成本支出叠加、现金流吃紧等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营运资金周转,因此营运资金管理对于白酒企业十分重要。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企业侧重于传统模式,不能够体现整个业务流程的资金运作,于是供应链模式下的营运资金管理应运而生。水井坊公司作为中国知名高端白酒企业,为了维持该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可持续发展,从供应链视角对营运资金管理进行全面分析十分必要。以白酒行业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对其在采购、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营运资金管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找出该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对比分析法把该企业与行业内17家上市公司和行业均值进行对比,找出在各环节与其他企业相比存在的不足。通过供应链视角分析该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发现水井坊存在应付账款周转期有待提升、包装物存货过大、预收账款周转期较短等问题。再次,根据发现的具体问题,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明确制定方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而制定出适合水井坊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方案,方案设计从采购、生产、销售环节分别进行,具体方案如:采购环节要优化供应商选择、优化采购流程以及采购信息化管理;生产环节加强库存管理、采用精益化准时制生产方式;销售环节要调整销售模式与战略、优化客户间关系管理。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来解决水井坊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为了保障营运资金管理方案顺利实施,提出制度、人员、技术、监督方面的保障措施。
彭菊花[3](2021)在《供应链视角下B公司采购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数字化的发展,互联互通的水平大幅提高,企业跟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大数据显示,制造型企业销售收入的50%-70%被用于采购成本,供应商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外部资源,采购管理是否有效决定着产品成本是否具有优势。国内对采购的管理提升还处在初级阶段,很多企业对采购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订单处理的日常交易,对采购管理的优化也只关注采购部门本身,因而采购管理的优化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从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来看,采购管理必须站在供应链的视角,突破对采购传统职能的认识,协同采购在供应链的上下环节,整体进行优化,才能在供应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论文研究的B公司是一家国内外知名的口腔护理用品和一次性用品生产企业。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口腔护理保健及健康清洁,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和一次性护理用品行业的市场规模在逐年上升,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与此同时,口腔清洁护理和一次性卫生用品行业因门槛相对较低,产品差异性较弱、中低端市场品牌较多、生产厂商较多、市场较为分散等因素,其竞争较为激烈。B公司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供应链就必须做到:成本优、交付快、具备敏捷性。采购链接的是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在供应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采购管理的优化必将推动供应链的发展,从而帮助B公司在行业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本论文按照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思路,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供应链领域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探讨,结合管理者访谈、实地调研及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归纳B公司采购管理体系的现状,指出B公司采购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供应链的角度来制定B公司采购管理体系优化方案。通过一系列措施:优化采购组织架构及内部管理、降低采购总成本、提升供应链视角下的采购协同度、优化采购计划管理、改善供应商管理、采购数字化转型等,B公司在采购降本增效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通过本文的研究,B公司的采购管理优化必须站在供应链的视角,关注采购上下游的协同度,从源头优化供应商管理,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本文的研究也能给同行业企业在采购管理上一些借鉴。
苏明[4](2021)在《昆钢供应商管理体系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全球化的发展对企业采购过程的影响巨大,其中利润、采购时间、业务外包、企业间的兼并或重组、产品生命周期等问题已成为决定采购业务流程成败的主要因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采购模式已经不适应全球化新形势下的需求,尤其体现在反应的灵活性。为保持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完善采购过程供应商管理系统和降低供应链的运营成本,成为企业急切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体制,管理领先的钢铁企业早就将优秀的采购管理体系确立为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原动力之一,积极通过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来拓展新的市场价值空间。取得的成果对国内钢铁企业的采购过程供应商管理有借鉴意义。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演进过程、供应商管理流程的再造、供应商管理、管理职能、采购策略等相关理论,分析了ERP模式下昆钢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情况。并对昆钢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重点分析了对潜在供应商的审核与选择,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适用于昆钢目前供应商管理系统的科学评级方法,避免物资采购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结合供应链联盟的概念及其特征和主要类型,分析了我国构建供应链联盟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的障碍、以及供应链联盟内相关的利益分配原则。探讨了昆钢如何选择并建设针对性强的供应链联盟、如何发挥供应链联盟对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提出了进行全面供应商管理的考核指标体系,为昆钢在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的管理进行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供应商管理ERP系统运用和优化后工作效率和质量保证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采购效率提升了3.6倍,供应商的管理效率提升了2.1倍。结合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分析了解决昆钢采购供应链管理问题的方法。借鉴国内同类企业供应链管理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对昆钢供应商管理系统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化设计和优化研究,提出了包括供应商的严格选择、供应商动态定量评价体系、创新采购体制和激励管理措施等建设性意见,对下一步的应用实践和开拓方向进行了初步的展望。
刘连生[5](2017)在《广东教育书店图书供应链管理改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竞争从单个企业之间的直接较量逐渐转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水平,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近些年,随着广东教育书店的日臻发展,广东教育书店的图书供应链管理也具有相当水平。但是,广东教育书店图书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却尚未跟上我国图书发行业的发展步伐,还存在着某些问题。本文从广东教育书店图书供应链管理的真实发展状况出发,进行分析研究,提高书店的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增强供应链运行的效果,对书店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将起到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本论文主要利用供应链管理的有关理论,通过对广东教育书店图书供应链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分析目前书店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挖掘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原因:1、供应链物流系统运行不协调及其原因;2、供应链信息系统建设落后及其原因;3、供应链上企业间缺乏战略合作及其原因。针对上述问题,借鉴国外图书供应链管理的优秀实践和经验,相对应地设计了广东教育书店图书供应链管理改善方案:一是实施联合库存管理以改善物流管理水平;二是建构信息化平台以优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三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最后,本论文提出书店图书供应链管理改善方案实施的五个保障措施:确定实施目标、理清实施思路、加强团队建设、引导全员参与、开展流程再造,并从延伸书店产业链条、提升书店核心竞争力、拓宽书店连锁店覆盖面三个方面,对改善方案实施效果进行量化预测。本论文希望通过研究,探寻与广东教育书店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以期为广东教育书店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夏秋[6](2016)在《基于EPC工程总承包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以J企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与传统的建筑企业管理模式相比,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不仅强调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战略合作而非竞争,而且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在成本控制、工期控制、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具有很明显的竞争优势,更有利于优化供应链上各种资源的配置,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提升整条供应链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但对于普通建筑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采用EPC模式的建筑企业同样也具有重要意义。EPC总承包项目的供应链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供应链除了具有建筑业供应链的一般特点以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EPC总承包商作为整个供应链的核心,需要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在EPC总承包项目中,总承包商必须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与参与方存在密切关系,才能降低工程延期和成本超支的风险。EPC总承包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控制显得格外重要、复杂,尤其对采购物品的质量把关、库存管理等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在整个供应链上,EPC总承包项目中许多活动的持续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在对J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流程进行论述的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J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及统计分析发现:目前J企业供应链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企业内部集成化管理尚未实现、缺乏对供应链管理情况的考察、未实现标准化和完全的信息共享、缺乏供应链管理方面的高端人才、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手段和未将供应商纳入供应链管理环节等突出问题。造成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不到位、管理机制不灵活,组织效率低下、信息化水平较低和缺乏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价系统和利益分配机制。针对研究中发现的不足,提出提升J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提高认识,加强供应链文化建设、建立适合EPC工程总承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业务流程、完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管理制度、完善供应链绩效评价机制与分配机制、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供应链信息流集成化、同步化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对供应链管理理论进行有效的验证及补充,也可以作为其它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指导。同时可以实现多方资源的整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路美霞[7](2012)在《蔬菜加工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鉴于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大趋势,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将会成为企业竞争的主流竞争方式,实施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最佳选择。对于蔬菜加工企业来说,实施供应链管理是其实现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理论综述、现有研究进程以及我国蔬菜加工企业发展现状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蔬菜加工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和选择模式。最后,论文提出了蔬菜加工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策略:以供应链管理理念完善公司企业文化;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企业竞争优势;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与协调;降低采购成本,控制库存水平,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建立供应链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等。
李敏[8](2009)在《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创价系统研究 ——煤炭资源有效配置的新视角》文中研究说明煤炭流通环节发展滞后、煤炭消费客户的真实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是困扰我国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难题。本文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指出:完整的煤炭供应链涉及从煤炭出坑口到煤炭入炉口燃烧所经历的所有中间环节。煤炭供应链管理可描述为以煤炭消费客户为中心,煤炭供应链管理者致力于煤炭生产与煤炭消费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系统集成煤炭价值链上的相关活动,把煤炭产品转化为包括标准化产品和服务在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追求客户满意度,在为煤炭客户创造匹配性、一致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高附加值的同时,实现共赢。煤炭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包括以下四层含义,一是煤炭供应链管理实现了从产品向服务的转化,二是为消费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是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出发点,三是煤炭供应链管理是基于分工专业化的系统集成活动,四是煤炭供应链节点企业以消费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共创价值、实现共赢。煤炭供应链具有明显的系统特性,煤炭供应链管理者为煤炭消费客户提供的包括标准化产品和专业化服务在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创价过程,所有的创价环节共同组成了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根据煤炭供应链管理的特点,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由八大系统共同完成。这八大系统是:网络系统、客户开发与管理系统、配煤加工系统、采购与物流系统、资金流管理系统、信息系统、风险管控系统、绩效评估系统。接下来,作者对八大系统逐一进行了详细研究。最后,本文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完成了对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实践验证,并提出未来的实践方向。本文预期创新点在于五个方面:一是对煤炭供应链概念、煤炭供应链管理概念和核心理念的创新;二是从系统创价的角度对煤炭供应链进行研究;三是构建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喇叭”创价模型;四是构建煤炭供应链客户开发与管理系统创价的“销售漏斗模型”;五是提出供应链网络由社会网、物链网和信息网三层网组成的观点;六是提出通过煤炭供应链管理对煤种、运输、库存、供应商、消费客户、信息、资金等煤炭资源实施战略性优化配置的大配煤理念。
易正兰[9](2009)在《新疆特色林果产品供应链整合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疆特色林果产业不断发展,新疆特色林果企业将面临严峻的市场开拓问题。特色林果企业将处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当今世界,竞争已由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转变为企业群体之间的竞争。本文研究目的是对农业产业集群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结合进行理论探讨,并结合新疆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在特色林果产业集群环境下,特色林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主体培育模式以及供应链关系协调动力条件,提出新疆特色林果产品供应链整合构建的政策建议。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的理论意义是将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结合研究,这是对农业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深化,也为广大的新疆中小特色林果企业实现林果产品供应链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的现实意义是基于新疆特色林果产业集群进行新疆特色林果产品供应链整合构建,有利于推动新疆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本文第二章对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结合进行理论研究。研究表明,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存在相互促进作用。进而提出集群式农产品供应链概念,分析集群式农产品供应链的特征、组织体系、竞合关系以及核心竞争力对供应链关系协调的作用。本文第三章对新疆特色林果产品供应链现状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新疆特色林果产业基地已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格局,这为形成特色林果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在新疆特色林果产业化发展较快的地区,特色林果产业集群已具有雏形,基于特色林果产业集群进行特色林果产品供应链整合构建具有了现实基础。但从总体来看,存在以下障碍因素影响新疆特色林果产品供应链整合构建:产业区普遍存在产业主体缺乏、产业链短、主体间关系不协调等。集群式林果产品供应链整合构建的重要内容就是主体发育和关系协调,本文第四章主要是对新疆特色林果产品供应链整合构建的基础进行分析,提出新疆特色林果产业集群供应链组织核心层发育模式。应用产业集群理论,分析加工园区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的产业集群特性,针对新疆口岸众多的特点,并结合口岸物流发展的新动向,提出两种新疆林果产品供应链物流组织体系构建的模式:口岸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模式和专业批发市场模式。指出这两种模式在新疆的现实基础,还对典型案例作了分析。本文第5章研究权利格局视角下新疆特色林果产品供应链组织构建的动力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提升特色林果流通合作组织的规模与实力对协调果农与企业这一层供应链关系显得很重要。该结论可以推广到新疆特色林果企业跨区域供应链整合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新疆特色林果企业可能会面临实力更为强大的合作企业,在与之较量过程中要处于主动地位,还需要提升自身的实力。第二,通过降低龙头企业的稀缺性,可以矫正果农与特色林果企业之间权利失衡,并且可以实现产业集中,形成多核主体。这有利于在同一地域中产生多条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通过单链竞合关系和跨链间的竞合关系,进而形成集群式林果产品供应链网络组织体系。第三,专用性资产投资在稳定双方的关系方面仅仅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双方关系的稳定需要与其它一些调节手段共同起作用,如政府的某些政策的安排、诚信机制等社会治理机制的引入对特色林果产品供应链关系的协调起重要作用。本文第六章进一步落实了权利格局分析的结果。研究表明,品牌具有协同效应。本文认为区域品牌是一个集合概念,是由地理标志品牌、绿色标志品牌、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互动的三方面组成。区域品牌所体现的协同效应有利于增强集群内纵向和横向各产业主体之间的相互协调,增强新疆特色林果企业跨区域供应链整合构建的实力,为新疆特色林果企业开拓新疆以外市场赢得主动权。本章分析新疆特色林果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现状,并对新疆特色林果产业区域品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本文最后一章从促进新疆特色林果产品供应链核心主体培育和新疆特色林果产业集群供应链主体间关系协调两大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李季芳[10](2008)在《基于核心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业获得了高速发展,成为农业中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一个产业。但近几年,随着国外跨国公司进入我国水产业,以其雄厚资本、先进技术对我国水产业资源进行整合,使我国水产品企业被动承接跨国公司主导的水产品供应链的生产加工环节的任务,企业利润很低,导致我国原来在国际水产品市场上具有的一定数量和价格的比较优势成为跨国公司利用的区位优势。因此,扶植我国水产业龙头企业,构建基于核心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管理体系,是提升我国水产品企业竞争力,实现我国水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选择。本文以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经济学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市场营销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物理学理论和博弈理论等有关理论,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我国水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针对我国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水产品供应链物流信息化设施不足,明显缺乏拥有雄厚资本和先进技术的国内龙头企业对水产品产业链整体规划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供应链优化环节有限,水产品企业各自为政、分工协作效率不高、资源配置不佳、产业的集聚优势不明显、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借鉴美国、日本两国水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经验,构建了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四种水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即基于生产加工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基于批发市场的水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基于连锁超市的水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和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并分别与大连獐子岛渔业公司、高淳县水产品批发市场、山东家家悦连锁超市和上海新天天大众低温物流有限公司主导的供应链一一对应,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指出了由于核心企业的类型及所处供应链中的位置不同,其主导的供应链形成的条件和表现的特点也不同,为目前我国水产品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确定了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基于核心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有效运行的对策措施,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为基于核心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的有效运行创造良好环境,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扶持我国水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打造品牌产品,培育和发展知名企业,使之成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另一方面,供应链的核心企业要积极构建水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无缝”的物流系统,合理进行生产计划与控制、库存管理与控制,科学地设计和规划供应链配送网络,建立水产品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加强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诚信,实现水产品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战略协同,解决我国水产品供应链的断链问题,实现准确、高效的物流运作,提高我国水产品供应链管理运作效率。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供应链管理经验的深入分析,提出战略伙伴企业、核心企业和供应链运作的环境是构成基于核心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构架。政府和水产品供应链节点企业在基于核心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管理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政府以及相关中介组织在引导水产品产业发展、营造产业环境、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供应链节点企业发挥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其中,核心企业承载供应链的组织者与协调者的功能,核心企业选择供应链战略伙伴企业,协调供应链网络中不同节点企业的行为,挖掘供应链潜力并实现集成优势,带动整个供应链的发展,而战略伙伴企业则围绕着核心企业来展开业务,充当核心企业的辅助工具。运用了物理学的圆周运动原理说明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创造性的提出基于核心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运行轨迹是战略伙伴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做圆周运动。并指出随着核心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核心企业对战略伙伴企业的引力增大,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能增大,运行效率提高。反之,随着核心企业的综合素质降低,核心企业对战略伙伴企业的引力就会减小,当核心企业对战略伙伴企业提供的向心力不足使战略伙伴做圆周运动时,那么核心企业就失去对战略伙伴企业的控制能力,战略伙伴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做圆周运动系统逐步解体,此供应链就不复存在,战略伙伴企业会寻找新的供应链联盟。
二、供应链管理——新世纪合作竞争的管理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供应链管理——新世纪合作竞争的管理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与决策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文献综述 |
1.2.1 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相关概念 |
1.2.2 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因素分析 |
1.2.3 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思路 |
1.3 研究意义 |
1.4 范围界定 |
1.4.1 研究层面界定 |
1.4.2 企业类型界定 |
1.4.3 供应链管理范围与成员地位界定 |
1.4.4 词汇用语简写 |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2 相关基础理论与方法 |
2.1 基础理论 |
2.1.1 供应链管理理论 |
2.1.2 信息管理学理论 |
2.1.3 系统工程理论 |
2.2 模型方法 |
2.2.1 统计分析方法 |
2.2.2 复杂系统分析方法 |
2.2.3 仿真分析法 |
2.3 本章小结 |
3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分析 |
3.1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问题分析 |
3.1.1 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业务需求 |
3.1.2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内涵与目标 |
3.1.3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基本原则 |
3.2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及概念模型 |
3.2.1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难点 |
3.2.2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提出 |
3.2.3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机理概念模型 |
3.2.4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运作管理 |
3.3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机理实证检验 |
3.3.1 实证方法与数据的选择 |
3.3.2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测量与分析 |
3.3.3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作用验证与分析 |
3.4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研究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4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数据管理决策 |
4.1 转型数据管理问题提出 |
4.1.1 数据管理业务需求与管理原则 |
4.1.2 数据管理的目标与问题描述 |
4.1.3 数据管理的研究思路 |
4.2 转型数据管理系统分析 |
4.2.1 数据管理的数字化属性 |
4.2.2 数据来源分类 |
4.2.3 数据内容与作用 |
4.2.4 数据管理与信息需求的关系 |
4.3 基于信息需求的转型数据管理决策建模 |
4.3.1 决策模型的选择与适用性 |
4.3.2 基于DEMATEL方法的信息需求重要度建模 |
4.3.3 基于HOQ方法的数据管理要素重要度建模 |
4.4 基于信息需求的数据管理方案制定 |
4.5 本章小结 |
5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信息融合建模 |
5.1 转型信息融合问题提出 |
5.1.1 信息融合的业务需求与管理原则 |
5.1.2 信息融合的目标与问题描述 |
5.1.3 信息融合的研究思路 |
5.2 转型信息融合系统分析 |
5.2.1 信息融合的数字化属性 |
5.2.2 信息的内容与作用 |
5.2.3 信息融合的主要环节 |
5.2.4 信息融合与业务流程的关系 |
5.3 基于业务流程的转型信息融合仿真建模 |
5.3.1 仿真模型的选择与适用性 |
5.3.2 基于供应链业务流程的Petri网建模 |
5.3.3 网系统的关联信息要素识别 |
5.4 基于业务流程的信息融合方案制定 |
5.5 本章小结 |
6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智能优化决策 |
6.1 转型智能优化问题提出 |
6.1.1 智能优化业务需求与管理原则 |
6.1.2 智能优化目标与问题描述 |
6.1.3 智能优化的研究思路 |
6.2 转型智能优化系统分析 |
6.2.1 智能优化的数字化属性 |
6.2.2 智能优化的内容与作用 |
6.2.3 智能优化系统架构 |
6.2.4 智能优化与决策效用的关系 |
6.3 基于决策效用的转型智能优化决策建模 |
6.3.1 决策模型的选择与适用性 |
6.3.2 基于ISM方法的智能优化结构建模 |
6.3.3 基于NK模型的智能优化路径建模 |
6.4 基于决策效用的智能优化方案制定 |
6.5 本章小结 |
7 实例分析 |
7.1 实例介绍 |
7.2 数据管理决策分析 |
7.3 信息融合建模分析 |
7.4 智能优化路径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基于供应链的水井坊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 |
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营运资金 |
2.1.2 营运资金管理 |
2.1.3 供应链 |
2.2 理论基础 |
2.2.1 供应链管理理论 |
2.2.2 营运资金管理理论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水井坊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公司概况 |
3.1.1 基本情况 |
3.1.2 营运资金状况 |
3.2 基于供应链的水井坊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
3.2.1 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
3.2.2 生产环节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
3.2.3 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
3.3 水井坊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2 生产环节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3 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4.基于供应链的水井坊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方案设计 |
4.1 目标及原则 |
4.1.1 设计目标 |
4.1.2 设计原则 |
4.2 方案设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4.2.1 方案设计的必要性 |
4.2.2 方案设计的可行性 |
4.3 方案设计 |
4.3.1 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管理方案设计 |
4.3.2 生产环节营运资金管理方案设计 |
4.3.3 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管理方案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基于供应链的水井坊营运资金管理保障措施 |
5.1 制度保障 |
5.2 人员保障 |
5.3 技术保障 |
5.4 监督保障 |
5.5 本章小结 |
6.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供应链视角下B公司采购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1.2.2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供应链管理 |
2.1.2 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 |
2.1.3 数字化采购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交易成本理论 |
2.2.2 协同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4 SCOR模型 |
第3章 B公司采购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B公司的基本介绍 |
3.1.1 B公司简介 |
3.1.2 B公司组织架构 |
3.1.3 B公司采购物料品类介绍 |
3.1.4 B公司当前采购业务状况 |
3.2 B公司采购管理体系 |
3.2.1 采购组织架构 |
3.2.2 采购业务流程 |
3.2.3 供应商分类现状 |
3.2.4 来料交付现状 |
3.2.5 来料质量现状 |
3.2.6 供应商价格管控现状 |
3.3 B公司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采购工作效率低 |
3.3.2 采购管理工作被动 |
3.3.3 订单层面问题频发 |
3.3.4 供应商开发无法满足新项目要求 |
3.3.5 采购数字化管理落后 |
3.4 供应链视角下公司采购管理原因分析 |
3.4.1 采购组织结构扁平化 |
3.4.2 供应链协同度差 |
3.4.3 供应商管理缺失 |
3.4.4 采购岗位人员稳定性差 |
3.4.5 信息化水平滞后 |
第4章 供应链视角下B公司采购管理体系的优化 |
4.1 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采购管理新理念 |
4.2 供应链视角下采购管理的思路和目标 |
4.2.1 B公司采购管理优化的思路 |
4.2.2 B公司采购管理优化的目标 |
4.3 供应链视角下采购管理优化方案 |
4.3.1 组织架构优化及供应部内部管理提升 |
4.3.2 战略采购降低采购总成本 |
4.3.3 供应链协同度提升 |
4.3.4 采购计划管理优化 |
4.3.5 供应商管理改善 |
4.3.6 采购数字化转型 |
第5章 供应链视角下B公司采购管理体系优化实施保障 |
5.1 引进专业采购人员并完善现有培训体系 |
5.2 优化采购绩效考核并建立激励机制 |
5.3 强化风险控制及合规管理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昆钢供应商管理体系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钢铁企业供应商管理的现状 |
1.1.1 供应商的准入制度 |
1.1.2 制定供应商分级分类管理方案 |
1.1.3 建立供应商动态考评机制 |
1.1.4 重视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 |
1.1.5 发展战略合作供应商 |
1.2 供应商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 |
1.2.1 国外供应商管理的现状 |
1.2.2 国内供应商管理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的 |
1.3.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昆钢供应商管理体系的现状 |
2.1 昆钢供应商管理的组织演变 |
2.2 昆钢供应商管理的流程再造 |
2.3 ERP模式下的昆钢供应商管理 |
2.4 规范供应商管理职能,加强制度建设 |
2.5 组合采购方式,推进采购策略 |
2.5.1 功能承包采购方式 |
2.5.2 招标采购方式 |
2.5.3 定点采购方式 |
2.6 实施集中采购,整合内部资源 |
2.7 建立供应链长期合作关系 |
2.8 昆钢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
2.8.1 采购物资分类标准单一 |
2.8.2 制度和操作规范不全面 |
2.8.3 过分强调成本控制目标 |
2.8.4 采购战略的短期行为 |
2.8.5 管理体制不合理 |
2.8.6 供应商信息管理滞后 |
第三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昆钢供应商管理体系构建 |
3.1 供应商管理的目标 |
3.2 供应商的选择机制 |
3.2.1 供应商开发和筛选的原则 |
3.2.2 供应商选择的程序 |
3.3 供应商的分类方法 |
3.3.1 战略合作伙伴型供应商 |
3.3.2 重要合作型供应商 |
3.3.3 一般贸易型供应商 |
3.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供应商的评价体系 |
3.4.1 评价指标体系 |
3.4.2 评估定级 |
3.4.3 供应商层次的评定 |
3.5 供应商的分层管理 |
3.5.1 不同层次供应商数量、采购额及采购策略的确定 |
3.5.2 不同层次供应商关系管理重点 |
第四章 昆钢供应商管理体系的改进措施 |
4.1 供应商筛选体系的构建 |
4.1.1 潜在供应商的开发 |
4.1.2 新增供应商的基本条件 |
4.1.3 新增供应商的推荐 |
4.1.4 新增供应商资格的认证 |
4.1.5 供应商资格的审批程序 |
4.1.6 新增供应商具备签订合同的条件 |
4.1.7 新增供应商的管理 |
4.1.8 供应商信息变更的管理 |
4.1.9 供应商的退出和资格终止 |
4.2 供应商管理与运行模式 |
4.3 运行效果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广东教育书店图书供应链管理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1.1.2 广东教育书店图书供应链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供应链 |
1.2.2 供应链管理 |
1.2.3 供应链战略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综述 |
1.3.2 图书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综述 |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广东教育书店图书供应链管理现状概述 |
2.1 广东教育书店概况 |
2.1.1 广东教育书店的成长历程 |
2.1.2 广东教育书店的发展现状 |
2.1.3 广东教育书店的竞争状况 |
2.2 广东教育书店图书供应链管理模式及特征 |
2.2.1 广东教育书店图书供应链管理模式 |
2.2.2 广东教育书店图书供应链特征 |
2.3 广东教育书店图书供应链管理现状 |
2.3.1 物流管理现状 |
2.3.2 信息流管理现状 |
2.3.3 资金流管理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东教育书店图书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3.1 图书供应链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3.1.1 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
3.1.2 物流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 图书供应链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3.2.1 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
3.2.2 信息系统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 书店供应链上各企业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3.3.1 企业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 |
3.3.2 企业合作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东教育书店图书供应链管理改善方案设计 |
4.1 实施联合库存以改善物流管理水平 |
4.1.1 联合库存管理模式的简介 |
4.1.2 联合库存管理模式的实施步骤 |
4.1.3 联合库存管理在广东教育书店供应链内的应用 |
4.1.4 实施联合库存管理的优势及其改善效果 |
4.2 建构信息化平台以优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
4.2.1 图书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核心观点 |
4.2.2 图书供应链管理信息化体系框架 |
4.2.3 广东教育书店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
4.3 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加强企业间的合作 |
4.3.1 与供应链上、下游的战略合作 |
4.3.2 跨地市的战略合作 |
4.3.3 跨经济成分的合作(与民营、外资书店的合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供应链管理改善方案的实施建议 |
5.1 供应链管理改善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1 确定实施目标 |
5.1.2 理清实施思路 |
5.1.3 加强团队建设 |
5.1.4 引导全员参与 |
5.1.5 开展流程再造 |
5.2 供应链管理改善方案实施的预期效果 |
5.2.1 采用联合库存管理模式延伸书店产业链条 |
5.2.2 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书店核心竞争力 |
5.2.3 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拓宽书店连锁店覆盖面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基于EPC工程总承包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以J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EPC |
2.1.2 工程总承包 |
2.1.3 供应链 |
2.2 相关理论 |
2.2.1 业务外包理论 |
2.2.2 竞争优势理论 |
2.2.3 业务重组理论 |
2.2.4 系统论 |
第3章 建筑总承包供应链管理分析 |
3.1 供应链管理 |
3.2 建筑供应链管理 |
3.3 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优势 |
3.4 EPC总承包项目供应链管理特点 |
第4章 EPC工程总承包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以J企业为例 |
4.1 J企业概况 |
4.2 J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流程 |
4.3 J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
4.3.1 集成化管理尚未实现 |
4.3.2 对供应链评价与监控环节缺乏重视 |
4.3.3 未实现标准化和完全的信息共享 |
4.3.4 缺乏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人才 |
4.3.5 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手段 |
4.4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4.1 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
4.4.2 管理机制不灵活,组织效率低下 |
4.4.3 信息化水平较低 |
4.4.4 缺乏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价系统和利益分配机制 |
4.4.5 对资金的监管存在漏洞 |
第5章 提升J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
5.1 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化 |
5.1.1 加强业务流程建设 |
5.1.2 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及管理制度 |
5.2 加强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机制 |
5.2.1 构建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5.2.2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
5.3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
5.4 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人力资源保障 |
5.5 加强资金管控 |
5.5.1 对概算进行有效控制 |
5.5.2 加强对项目审计及评价工作 |
5.6 加强对供应商管理 |
5.6.1 供应商的选择 |
5.6.2 供应商分类和客户关系维护 |
5.6.3 供应商的评价 |
5.7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5.7.1 战略性合作伙伴的选择 |
5.7.2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实施 |
5.8 提高认识,加强供应链文化建设 |
5.8.1 树立工程总承包合作意识 |
5.8.2 加强供应链文化建设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J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调研 |
致谢 |
(7)蔬菜加工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 |
2.1、供应链的概述 |
2.2 供应链管理概述 |
第三章 蔬菜加工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3.1 蔬菜加工企业的特点分析 |
3.2 蔬菜加工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
3.3 蔬菜加工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
3.4 蔬菜加工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蔬菜加工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蔬菜加工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外部环境分析 |
4.2 蔬菜加工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内部条件分析 |
第五章 蔬菜加工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模式分析 |
5.1 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分析 |
5.2 蔬菜加工企业可采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分析 |
第六章 蔬菜加工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
6.1 以供应链管理理念完善公司企业文化 |
6.2 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企业竞争优势 |
6.3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与协调 |
6.4 降低采购成本控制库存水平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 |
6.5 建立供应链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创价系统研究 ——煤炭资源有效配置的新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概念界定 |
1.2.1 煤炭资源 |
1.2.2 煤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畴 |
1.2.3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煤炭资源优化配置 |
1.2.4 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创价系统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现实意义与论文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现实意义 |
1.4.3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煤炭供应链管理的现实及其评价 |
2.1 煤炭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煤炭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煤炭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 |
2.2 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实践 |
2.2.1 国外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实践 |
2.2.2 国内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实践 |
2.3 简要的评价 |
第三章 煤炭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与创价系统构建 |
3.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案例 |
3.1.1 供应链的概念 |
3.1.2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
3.1.3 香港利丰集团供应链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
3.2 煤炭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 |
3.2.1 煤炭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
3.2.2 煤炭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 |
3.3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构建 |
3.3.1 煤炭供应链管理的系统特性 |
3.3.2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构建 |
3.3.3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的衡量方法 |
3.3.4 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创价系统模型 |
第四章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的网络系统 |
4.1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网络基础 |
4.1.1 供应链管理的网络特性 |
4.1.2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网络分析方法 |
4.1.3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网络类型 |
4.2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社会网络 |
4.2.1 社会网络概念 |
4.2.2 社会网络形成的模式 |
4.2.3 煤炭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社会网络的构建 |
4.2.4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社会网络与战略联盟 |
4.3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物链网络 |
4.3.1 煤炭供应链物链网络布局策略 |
4.3.2 煤炭供应链物链网络设计原则 |
4.3.3 煤炭供应链物链网络设计步骤 |
4.3.4 煤炭供应链物链网络设计方法 |
4.3.5 煤炭供应链物链网络常用选址模型 |
4.4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信息网络 |
4.4.1 煤炭供应链管理的信息集成特性 |
4.4.2 信息网络的结构 |
4.4.3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中的信息网络构建 |
4.4.4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中的信息网络改进措施 |
4.4.5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中的信息网络与信息技术 |
第五章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的客户开发与管理系统 |
5.1 煤炭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客户开发与管理 |
5.1.1 客户开发与管理的概念 |
5.1.2 煤炭供应连管理环境下客户开发与管理的特性 |
5.2 客户开发与管理在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中的定位 |
5.2.1 客户开发与管理的主要职责 |
5.2.2 客户开发与管理的创价要点 |
5.3 煤炭供应链客户开发与管理系统创价的漏斗模型 |
5.3.1 漏斗模型简介 |
5.3.2 煤炭供应链客户开发与管理系统创价的漏斗模型 |
5.3.3 基于漏斗模型的客户开发与管理系统创价机理及其衡量指标 |
5.4 煤炭供应链管理客户开发与管理系统的创价过程 |
5.4.1 寻找潜在客户 |
5.4.2 识别意向客户 |
5.4.3 生成和执行客户订单 |
5.4.4 发展忠诚客户 |
第六章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的配煤加工系统 |
6.1 配煤加工系统在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中的定位与机理 |
6.1.1 配煤加工系统在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中的定位 |
6.1.2 配煤加工系统在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中的作用 |
6.1.3 配煤加工系统的创价机理分析 |
6.2 配煤加工系统的技术原理及优化 |
6.2.1 配煤技术研究和应用 |
6.2.2 配煤基本原理 |
6.2.3 配煤优化数学模型 |
6.2.4 配煤优化的综合效益及实例 |
6.3 配煤加工系统的生产与质量管理 |
6.3.1 配煤加工场点与配煤生产方式 |
6.3.2 配煤生产工艺与设备 |
6.3.3 配煤质量控制与管理 |
6.3.4 配煤生产与质量管理的数字化趋势 |
6.4 配煤加工系统在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实施过程中的若干关键点 |
6.4.1 基于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大规模定制 |
6.4.2 大规模定制下的延迟策略 |
6.4.3 与其它相关系统的互动 |
第七章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的采购与物流系统 |
7.1 采购与物流的界定与特性 |
7.1.1 采购的界定与特性 |
7.1.2 物流的界定与特性 |
7.2 采购与物流系统在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中的主要职责 |
7.2.1 采购在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中的主要职责 |
7.2.2 物流在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中的主要职责 |
7.3 煤炭供应链采购与物流系统的创价要点 |
7.3.1 采购与物流系统的创价示意图 |
7.3.2 采购与物流的创价要点 |
7.3.3 采购与物流网络的创价要点 |
7.3.4 战略采购的执行 |
7.4 煤炭供应链采购与物流系统的创价分析工具 |
7.4.1 6R 原则 |
7.4.2 中心辐射型运输网络 |
7.4.3 供应商管理库存、联合库存管理与安全库存基本模型 |
7.4.4 基于共赢的供应商关系管理 |
7.4.5 界面管理 |
第八章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的资金流管理系统 |
8.1 资金流管理的概念及其在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中的作用 |
8.1.1 资金流管理的概念 |
8.1.2 资金流管理在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中的作用 |
8.2 煤炭供应链资金流管理系统的创价机理 |
8.2.1 基于交易成本视角的创价机理 |
8.2.2 基于委托代理视角的创价机理 |
8.2.3 基于结构融资视角的创价机理 |
8.3 煤炭供应链资金流管理系统创价的运作要点 |
8.3.1 资金流管理实现的基础 |
8.3.2 煤炭供应链资金流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 |
8.3.3 煤炭供应链资金流管理系统的创价过程 |
8.3.4 煤炭供应链资金流管理系统创价的风险控制 |
第九章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的信息系统 |
9.1 煤炭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创价分析 |
9.1.1 供应链的信息、信息流与信息系统 |
9.1.2 煤炭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创价机理 |
9.1.3 信息流与资金流、物流的关系 |
9.2 煤炭供应链信息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及工具 |
9.2.1 企业架构EA 及其主要工具 |
9.2.2 多代理系统建模 |
9.2.3 基于元数据的信息共享 |
9.3 煤炭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 |
9.3.1 框架静态模型 |
9.3.2 业务架构的构造 |
9.3.3 信息架构的构造 |
9.3.4 应用架构的构造 |
9.3.5 技术架构的构造 |
9.4 煤炭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关键系统 |
9.4.1 供应链管理系统(SCM) |
9.4.2 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 |
9.4.3 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 |
9.4.4 配煤信息系统 |
9.4.5 绩效评估系统 |
9.4.6 风险管控系统 |
9.4.7 资金流管理系统 |
9.4.8 系统总体架构及相互关系 |
9.5 煤炭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建设原则及保障 |
9.5.1 建设原则 |
9.5.2 信息协同 |
9.5.3 信息安全及标准化体系 |
第十章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的风险管控系统 |
10.1 风险管控系统在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中的地位 |
10.1.1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风险管控的基本概念 |
10.1.2 风险管控系统在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中的地位 |
10.1.3 风险管控对供应链管理创价的作用机理 |
10.2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风险分析 |
10.2.1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所面临的风险分类 |
10.2.2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风险因素分析 |
10.3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风险的评价 |
10.3.1 创价系统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 |
10.3.2 创价系统风险评估标准 |
10.3.3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 |
10.3.4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风险评价的模型 |
10.4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风险管控 |
10.4.1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风险管控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10.4.2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不同类型风险的管控方法 |
第十一章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的绩效评估系统 |
11.1 供应链绩效评估体系的内涵及作用 |
11.1.1 绩效评估体系的内涵 |
11.1.2 供应链绩效评估体系的内涵 |
11.2 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及指标 |
11.2.1 360 度绩效评估体系 |
11.2.2 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的绩效评估体系 |
11.2.3 基于标杆法(Benchmark)的绩效评估体系 |
11.2.4 关键绩效指标(KPI)的评估体系 |
11.2.5 基于供应链平衡记分卡(BSC)的绩效评估体系 |
11.2.6 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的评析 |
11.3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绩效评估体系 |
11.3.1 绩效评估体系在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中的地位及作用 |
11.3.2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绩效评估体系建立的原则 |
11.3.3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绩效评估体系指标的选取 |
11.3.4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网络式绩效评估体系 |
11.3.5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基于流程的网络式绩效评估体系 |
第十二章 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案例分析 |
12.1 泰德煤网: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的先行者 |
12.1.1 泰德煤网的基本情况 |
12.1.2 泰德煤网致力于成为煤炭供应链管理专家的战略定位 |
12.1.3 泰德煤网的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分析 |
12.2 开滦国际物流: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的践行者 |
12.2.1 开滦国际物流的基本情况 |
12.2.2 开滦国际物流从煤炭运销业务向供应链管理的战略转型 |
12.2.3 开滦国际物流的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规划 |
第十三章 结论与拓展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新疆特色林果产品供应链整合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
1.5 研究所用的方法 |
1.6 研究重点 |
第二章 新疆特色林果产品供应链整合构建的基础理论 |
2.1 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产品供应链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 |
2.2 集群式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探析 |
2.3 集群式农产品供应链组织体系 |
2.4 集群式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构建分析框架 |
第三章 新疆特色林果产品供应链现状分析 |
3.1 新疆特色林果产品供应链整合构建的条件 |
3.2 新疆特色林果产品供应链整合构建的障碍 |
第四章 新疆特色林果产品供应链整合构建的基础分析 |
4.1 新疆特色林果产业集群供应链组织构建的内涵 |
4.2 加工业园区模式培育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加工企业群及其现实基础 |
4.3 新疆特色林果产业物流组织体系的构建模式及其现实基础 |
4.4 新疆特色林果产业集群供应链组织体系案例 |
第五章 权力格局视角下新疆特色林果产品供应链整合构建 |
5.1 供应链管理关系当中的力量格局 |
5.2 权力格局视角下新疆林果产品供应链组织构建的动力条件 |
第六章 基于区域品牌战略的新疆特色林果产品供应链整合 |
6.1 新疆特色林果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现状 |
6.2 新疆林果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现状分析 |
6.3 库尔勒香梨品牌创建和发展案例 |
第七章 新疆特色林果产品供应链整合构建对策 |
7.1 新疆特色林果产品供应链主体发育对策 |
7.2 新疆特色林果业产业集群供应链关系协调发展对策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基于核心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2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
2.1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理论形成的依据 |
2.2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基本原理 |
2.3 供应链的战略伙伴理论分析 |
2.4 供应链的核心企业理论分析 |
2.5 战略伙伴企业和核心企业的关系 |
2.6 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分析模型 |
2.7 本章小结 |
3 我国水产品供应链管理分析 |
3.1 我国水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
3.2 我国水产品供应链结构形式 |
3.3 我国水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
3.4 我国水产品供应链管理的难点和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4 美国和日本水产品供应链管理经验分析 |
4.1 美国水产品供应链管理经验分析 |
4.2 日本水产品供应链管理经验分析 |
4.3 美国和日本水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启示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核心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管理中博弈模型分析 |
5.1 博弈论的含义 |
5.2 水产品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囚徒困境” |
5.3 基于核心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管理战略伙伴协同竞争博弈模型 |
5.4 基于核心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节点企业与最终客户的博弈模型 |
5.5 基于核心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节点企业与政府的博弈模型 |
5.6 基于核心企业的我国水产品供应链合作博弈实现的要素 |
5.7 本章小结 |
6 构建基于核心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
6.1 基于生产加工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
6.2 基于批发市场的水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
6.3 基于连锁超市的水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
6.4 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
6.5 基于四种类型的核心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比较 |
6.6 本章小结 |
7 基于核心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有效运行的对策措施研究 |
7.1 加快水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建设 |
7.2 强化水产品供应链战略伙伴的协作 |
7.3 构建水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 |
7.4 加强水产品供应链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
7.5 加强水产品供应链的库存管理与控制 |
7.6 完善水产品供应链配送网络 |
7.7 建立水产品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
7.8 政府为水产品供应链管理有效运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
7.9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供应链管理——新世纪合作竞争的管理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与决策模型[D]. 韩璐.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基于供应链的水井坊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 曲晓鹏.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2)
- [3]供应链视角下B公司采购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彭菊花. 扬州大学, 2021(09)
- [4]昆钢供应商管理体系的应用研究[D]. 苏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5]广东教育书店图书供应链管理改善研究[D]. 刘连生.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2)
- [6]基于EPC工程总承包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以J企业为例[D]. 夏秋. 湖北工业大学, 2016(01)
- [7]蔬菜加工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D]. 路美霞. 长春理工大学, 2012(03)
- [8]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创价系统研究 ——煤炭资源有效配置的新视角[D]. 李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07)
- [9]新疆特色林果产品供应链整合构建研究[D]. 易正兰. 新疆农业大学, 2009(11)
- [10]基于核心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D]. 李季芳. 中国海洋大学,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