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70例

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70例

一、中医辨证论治肝硬化腹水70例(论文文献综述)

钟培玲[1](2021)在《行气化湿利水法治疗气滞湿阻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对比在西医基础治疗加用行气化湿利水法与单用西医基础方法治疗气滞湿阻型肝硬化腹水的效果,评价行气化湿利水方的临床综合疗效及其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门诊或住院部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肝硬化腹水西医基础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行气化湿利水方。两组分别治疗12周,随访3月后评估综合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肝肾功能变化,腹水消退程度,复发率,综合疗效及药物安全性。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及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因个人原因退出治疗,符合剔除标准,故以上2例患者均未纳入统计,最终纳入统计7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各有35例。2.临床整合疗效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完全缓解6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对照组完全缓解3例,显效7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治疗组有效率为94.28%,明显优于对照组77.1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3.中医证候评分及疗效判定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证候总积分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P<0.01)。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有效患者共32例,无效3例;对照组有效患者共25例,无效10例;治疗组有效率为91.43%,明显优于对照组71.43%,两组中医疗效判定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4.肝功能:治疗后两组患者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TB(总胆红素)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ALB(白蛋白)较前明显上升(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ALT、AST、TB下降更明显(P<0.05,P<0.01,P<0.05),ALB 上升更明显(P<0.05)。5.肾功能:两组患者治疗后CR(血肌酐)、BUN(尿素氮)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CR、BUN下降更明显(P<0.05)。6.腹水疗效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腹水深度、24h尿量、腹围、体重均较前改善(P<0.01),治疗组24h尿量,腹水深度、腹围、体重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腹水分度值均得到改善,且治疗组腹水分度值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7.脾脏厚度:治疗后两组患者脾脏厚度均较前下降(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8.复发率结果分析:治疗结束后对有效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第1月时,治疗组复发率为6.0%,对照组复发率为22.2%,两组对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第3月时治疗组复发率为9.0%,对照组复发率为33.3%,两组对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9.药物安全性分析: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安全性指标也未见明显异常,说明该研究中使用的中药复方是安全可靠的,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1.行气化湿利水方能够有效消退腹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肾功能,稳定病情降低复发率,治疗效果显着。2.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指标均未出见明显异常,提示行气化湿利水方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

匡鑫垒[2](2021)在《通腑利水外敷化瘀方治疗血瘀水停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收集患者详细病历信息及检查指标以观察肝硬化腹水血瘀水停证患者在常规中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腑利水外敷化瘀方的临床疗效,在继承弘扬发展中医外治法治疗肝硬化腹水优势的基础上,为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血瘀水停证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临床用药依据,为祖国中医药事业添砖加瓦。方法:将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胆科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符合本次课题研究纳入标准的60例肝硬化腹水血瘀水停证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中药调营饮)30例和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通腑利水外敷化瘀方)30例,治疗前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因、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两组患者这些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汤剂调营饮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通腑利水外敷化瘀方醋调外敷肝区,每日1次,每次保留3小时,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记录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腹围、体重、24小时尿量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对照血瘀水停证中医主症证候评分量表(见附录1),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证候总积分,根据两组患者症状的好转程度进行中医证候疗效及西医临床疗效的评定,利用SPSS25.0软件包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两组疗效之间的差异性。治疗12周后对所有治疗有效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这些患者腹水复发率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如实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作出相应处理。结果:1.在改善肝功能指标(ALT、AST、ALB、TBIL)方面,中药通腑利水外敷化瘀组和常规治疗组较治疗前都有好转(P<0.05),但在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情况与对照组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显示中药通腑利水外敷化瘀组较常规治疗组能更好的改善肝功能(P<0.01)。2.在减少腹水方面,如降低体重、增加24小时尿量、减少腹围,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后都比治疗前情况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效果更优于对照组(P<0.05)。3.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总分和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中药外敷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总分平均值为6.87±4.21,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总分平均值为10.60±3.24,治疗组积分总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00<0.01);且中药外敷组30例中有效的共27例相对于对照组30例中有效的23例,经秩和检验分析得出P=0.037(P<0.05);表明通腑利水外敷化瘀方能显着改善中医证候,且较常规治疗组明显。4.在改善临床疗效方面,从治疗组30例患者中得出:经通腑利水外敷化瘀方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3.3%,从对照组30例患者得出:经西医常规+调营饮治疗后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有临床差异。5.从腹水复发率方面比较,经通腑利水外敷化瘀方治疗后有效的25例中复发的仅有5例,而一般常规治疗后有效的20例中复发的有10例,表明通敷利水外敷方不仅能显着改善肝功能、腹水量等,在减少腹水复发率方面也有很大优势。结论:本次课题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肝硬化腹水血瘀水停证患者症状、肝功能指标、腹水量以及24小时尿量,外敷通腑利水外敷化瘀方组较西医治疗+中药调营饮组疗效明显,能有效缓解患者腹胀、水肿、小便不利等临床症状,延缓肝硬化腹水进一步恶化,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证明通腑利水外敷化瘀方安全性高且疗效肯定,具备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吴姗姗[3](2020)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与单独使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水平进行比较,阐明柔肝化纤颗粒对乙肝肝硬化进程的抑制效应及其可能存在的效应机制,以期探索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安全又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延缓肝硬化进程。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予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柔肝化纤颗粒治疗。进行为期48周的临床疗效观察。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0周、24周、48周的血清HBV-DNA、肝功能(ALT、AST、ALB、TBi L)、肝纤维化四项(PCIII、IV-C、LN、HA)、炎症因子(TNF-α、IL-6、IL-8、IL-10)、氧化应激指标(ROS、MDA、SOD、GSH-Px)、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结果:1、临床总有效率比较:24周时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周时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8%,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24周、48周时的中医症候积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侯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疗效增加。3、病毒抑制情况: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均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但两组组间在治疗24周、48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肝功能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均下降,ALB上升(P<0.05);治疗后24周、48周组内比较,治疗组ALT、AST、TBIL下降较对照组显着,ALB较对照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48周时较24周更为显着,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PCIII、IV-C、LN、HA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48周组内比较,治疗组PCIII、IV-C、LN、HA下降较对照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48周时较24周更为显着,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6、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8)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IL-10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组内比较,治疗组TNF-α、IL-6、IL-8下降较对照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48周时较24周的炎症因子改善程度更加明显,差异更具统计学意义(P<0.01)。7、氧化应激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ROS、MDA的表达均下调,SOD、GSH-Px的表达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48周组内比较,治疗组ROS、MDA的表达的下调较对照组显着,SOD、GSH-Px的表达上调较对照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48周时较24周的氧化应激指标改善程度更加明显,差异更具统计学意义(P<0.01)。8、安全性比较:在临床观察期间,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腹泻,未予药物治疗可5日内自行缓解,余患者无特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柔肝化纤颗粒对乙肝肝硬化进程的抑制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有关。2、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的患者比较,前者在临床疗效、中医证候、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指标、抑制炎症因子、抗氧化应激方面明显后者。3、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肝肾阴虚证)有着疗效确切的协同增效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陈莎[4](2020)在《四君子汤合五皮饮治疗肝硬化腹水(脾虚水停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四君子汤合五皮饮治疗脾虚水停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以期为临床治疗脾虚水停型肝硬化腹水提供行之有效的新方案。方法:按照标准纳入脾虚水停型肝硬化腹水患者60例,按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病因治疗、利尿、护肝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服用四君子汤合五皮饮,疗程为2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腹水相关指标、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用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两组疗效,治疗结束后随访1月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结果:1、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显着(P<0.0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53.3%,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显着(P<0.01);临床综合疗效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6.7%,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2、腹水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腹水深度、腹围、体重、24小时尿量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更佳(P<0.05)。3、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LT、AST、TBIL、HA、LN、PⅢP、Ⅳ-C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ALB较前升高(P<0.05),对照组ALB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改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方面无差异(P>0.05)。4、本次试验过程中两组三大常规、肾功能、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低钾血症,治疗组电解质无异常,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5、治疗结束后随访1月,治疗组随访25例复发2例,对照组随访20例复发8例,两组复发率分别为8%、40%,治疗组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四君子汤合五皮饮治疗脾虚水停型肝硬化腹水疗效可观,尤其在改善中医证候、肝功能方面疗效突出,还有助于稳定病情,减少复发。四君子汤合五皮饮治疗脾虚水停型肝硬化腹水安全有效、价格低廉,有临床应用价值。

王迪[5](2020)在《肝硬化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通过流行病学问卷调查与临床病例的收集,对200例肝硬化患者的体质类型与证型进行判定,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初步地分析和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根据中医体质治疗和预防肝硬化疾病提供新思路。材料与方法:釆用临床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200例肝硬化患者,利用《中医体质与分类判定表》[1]对患者的体质类型进行判定,分别判定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并参照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2011年)[2]辨证标准判定患者的证型,分别判定为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6个证型,将所得相关数据进行归纳整理,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共收集肝硬化患者200例,包括酒精性肝硬化患者70例,药物性肝硬化患者3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80例,丙肝后肝硬化患者20例。1.经过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的发病情况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704:1,最高发病年龄段为51-60岁,平均患病年龄54.4岁。2.200例患者中,没有饮食偏嗜的52例(26%),有饮食偏嗜的148例(74%),有饮食偏嗜的患者中,口味偏咸的患者最多有46例(23%),其次是偏于辛辣的占20%,饮食偏于清淡的最少仅占3.5%。3.统计200例患者的情志特点,发现肝阳偏亢(脾气大,爱生气)的患者最多,占28.5%,情志较平和的占24%,其次是肝气郁结(爱生闷气)和气郁痰结(偏抑郁)的。4.统计200例肝硬化患者的饮酒史,发现没有饮酒史的69人,有饮酒史的131人,饮酒史具有30年的人最多,其中70例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每日饮酒的乙醇含量,以50-100g/d的患者最多。5.肝硬化患者的体质分析: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有显着差异性(c2=122.56,P=0.000<0.01),其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质(25%)〉痰湿质(21.5%)〉气郁质(21%)〉湿热质(10%)〉阴虚质(9.5%)〉阳虚质(8%)〉平和质(2.5%)〉血瘀质(1.5%)〉特禀质(1%)。6.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分析:200例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差异性(c2=22,P=0.01<0.05),频率从高到低排列为肝气郁结证(26.5%)〉水湿内阻证(20%)〉脾肾阳虚证(15.5%)〉湿热蕴结证(15%)〉瘀血阻络证(14.5%)〉肝肾阴虚证(8.5%)。7.湿热质患者以湿热蕴结证为多见,气郁质和气虚质以肝气郁结证为多见,阳虚质以脾肾阳虚证为多见,阴虚质以肝肾阴虚证为多见。结论:1.肝硬化患者以男性为多见,高发年龄段为51-60岁。2.肝硬化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主要为气虚质、痰湿质、气郁质;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肝气郁结证,其次是水湿内阻证。3.肝硬化患者的体质类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映射其相应证型,湿热质的患者发病后容易表现为湿热蕴结证;气郁质和气虚质的患者发病后容易表现为肝气郁结证;阳虚质的患者发病后容易表现为脾肾阳虚证;阴虚质的患者发病后容易表现为肝肾阴虚证。

胡丽,谭红阳,张雅丽,沈丹阳,秦秀芳,王娜,余敏,沈晓桦[6](2017)在《基于中医"固本开渠"理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实施辨证施膳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基于中医"固本开渠"理论实施辨证施膳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据研究对象入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肝硬化腹水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中医"固本开渠"理论的辨证药膳,2组患者均采用肝硬化腹水疗效评定、肝病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尿量、腹围、体质量等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第7天尿量、第14天尿量、出院2周尿量、出院2周体质量、出院2周腹围分别为(1.90 ± 0.52)L、(2.09 ± 0.56)L、(2.02 ± 0.35)L、(59.36 ± 8.19)kg、(89.56 ± 7.24)cm,对照组分别为(1.63 ± 0.36)L、(1.79 ± 0.40)L、(1.82 ± 0.38)L、(63.33 ± 8.21)kg、(93.57 ± 7.56)c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08~6.484,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肝硬化腹水疗效分别为治愈40.0%(14/35)、好转42.9%(15/35)、未愈17.1%(6/35),对照组分别为治愈22.9%(8/35)、好转40.0%(14/35)、未愈37.1%(13/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2,P<0.05)。观察组患者的入院第14天、出院2周肝病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分别为显效37.1%(13/35)、有效45.7%(16/35)、无效17.2%(6/35);显效60.0%(21/35)、有效28.6%(10/35)、无效11.4%(4/35),对照组患者分别为显效20.0%(7/35)、有效42.9%(15/35)、无效37.1%(13/35);显效40.0%(14/35)、有效25.7%(9/35)、无效34.3%(12/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5、2.104,均P<0.05)。结论基于中医"固本开渠"理论实施辨证施膳能有效提高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尿量,降低体质量,减小腹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熙杰[7](2017)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伤寒论》二便异常及其关系研究》文中指出二便异常的表现包含大便异常和小便异常,在《伤寒论》中有关二便异常的条文达200余条,占全书条文的二分之一,表明二便异常是临床之常见症状,常被作为诊察疾病性质和判断病情发展的眼目,故《素问·五脏别论》云:"凡治病必察其下",本文将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伤寒论》之二便异常进行理论探讨和临床应用文献统计分析,以期对中医临床"二便异常"疾病的诊治有所裨益。第一部分,就二便异常之文献报道及《伤寒论》治疗二便异常代表方剂之临床运用状况进行综述。试阐述《伤寒论》有关"二便异常"论述之观点以及现代中医临床运用五苓散、真武汤、猪苓汤、麻子仁丸、葛根芩连汤、黄芩汤之规律。此外,方剂的研究除了针对六个方剂在临床的应用外,也进行了方剂药理方面的研究探讨。第二部分,结合《伤寒论》相关条文对"二便异常"病证进行理论探讨。大便异常分别从下利、大便难、大便硬和初硬后溏四个方面进行,小便异常则从小便不利、小便难和小便数这三个方面进行,并针对其异常所提示的诊断及治疗意义进行总结和归纳。其后围绕大便异常和小便异常的出现及其辨证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并尝试在大便和小便出现异常的过程中是否有相对应的联系。最终研究发现,二者发生异常最根本的原因是与体内水液代谢有关,体内水液代谢异常,会依据其发生病变的具体脏腑不同,而出现大便异常或小便异常,且大便的异常和小便的异常之间密切相关。除此以外,针对"利小便而实大便"法的理论探讨,并依据二便分消水液的理论,进而提出"通大便而缩小便"的观点,其根据则在于小肠的分清泌浊功能,水谷运行至小肠后,在其泌别清浊的作用下,吸收水谷精微由脾运转全身,而糟粕下传大肠,无用水液则下输膀胱。因而二便的异常与小肠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小肠吸收水液的多寡直接关系到大便的溏与结、小便的利与不利。若小肠吸收水液不及导致大量水液随糟粕传至大肠,则可出现大便溏泻,此时可通过通利小便之法分消多余的水液;反之,若小肠泌别失常,水液偏渗膀胱,则会导致大便硬、小便数之象。第三部分,是运用《伤寒论》中治疗二便异常较经典的方剂进行循证医学分析。文献检索包括电子与手工检索;采用随机方案隐藏与Jadad质量记分法对纳入的RCT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两名作者按照事前所设计的资料提取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独立提取,若是遇到不相同的部分,由第三者一起进行讨论并协商解决。采用的软件是由Cochrane协作网所提供的RevMan 5.3.5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的是危险比率,连续变量使用均数差表示治疗效应,这两样数据都以效应值及其95%的可信区间来表示。如果meta分析的结果存在异质性,则使用随机效应模型来表达,反之,则用固定效应模型表达,当汇总效应出现不相同时,则提供两种模型的分析结果。发表偏倚使用倒漏斗图进行分析以及判断。选定的方剂为五苓散、真武汤、猪苓汤、麻子仁丸、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等六首,并对这几首方剂分别治疗肝硬化腹水、小儿秋泻、便秘以及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建议的最佳治疗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五苓散、真武汤以及猪苓汤在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五苓散治疗小儿秋泻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麻子仁丸治疗便秘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葛根芩连汤和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但这些系统评价大多由于临床实验研究的质量偏低,证据可靠性不足,所以没有办法真正体现出中药治疗这些疾病的优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8](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研究表明

程志文,谢冬梅,姚立红,杨壮智[9](2009)在《肝硬化腹水辨证分型论治近况》文中研究说明

朱彬彬[10](1975)在《中西医综合治疗肝硬化腹水70例初步报告》文中指出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院内科中西医结合肝病小组在院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了中西医综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工作,采取了中西医有机的结合,分阶段治疗,以中医辨证论治扶正保肝治本为主,西药大剂量短期冲击利尿治标为辅,取得了优于以往的疗效。兹将3年来本组治疗随访的、诊断肯定和记录较为完整的70例肝硬化腹水病例资料初步分析报告如下。

二、中医辨证论治肝硬化腹水7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辨证论治肝硬化腹水70例(论文提纲范文)

(1)行气化湿利水法治疗气滞湿阻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答辩委员会名单及评定意见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研究
        1.1.1 肝硬化腹水概况
        1.1.2 肝硬化腹水形成机制
        1.1.3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1.2 中医学对肝硬化腹水的认识
        1.2.1 中医病名追溯
        1.2.2 中医病因病机
        1.2.3 中医药治疗
    1.3 总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设计
    2.2 病例选择标准
        2.2.1 病例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剔除、脱落标准
    2.3 临床试验方法
        2.3.1 样本量估算
        2.3.2 病例分组
    2.4 治疗方案
        2.4.1 对照组
        2.4.2 治疗组
    2.5 观察指标
        2.5.1 中医症状评分
        2.5.2 疗效指标
        2.5.3 安全性检测指标
    2.6 疗效判定标准
    2.7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临床研究结果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基线情况
    3.3 临床疗效比较
    3.4 药物安全评价
第四章 研究结果讨论
    4.1 行气化湿利水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立方依据
    4.2 行气化湿利水方的方药分析
    4.3 研究结果分析
        4.3.1 临床综合疗效分析
        4.3.2 中医证候评分及疗效判定分析
        4.3.3 肝功能分析
        4.3.4 肾功能分析
        4.3.5 腹水疗效分析
        4.3.6 脾脏厚度治疗分析
        4.3.7 复发率结果分析
    4.4 结论
    4.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通腑利水外敷化瘀方治疗血瘀水停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 中医外治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研究进展
        1.1 肝硬化腹水中医病名起源
        1.2 肝硬化腹水外治疗法临床应用
    2 西医对肝硬化腹水的研究进展
        2.1 肝硬化的发病原因
        2.2 肝硬化腹水的发病机制
        2.3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方法
1 诊断标准
    1.1 中医诊断标准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终止观察标准
2 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分组
    2.3 治疗方法
    2.4 安全性指标
    2.5 疗效性指标
    2.6 疗效判定标准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3.3 治疗后各项结果对比
    3.4 治疗后腹水复发率比较
    3.5 安全性评价
    3.6 小结
4 讨论
    4.1 传统医学对肝硬化腹水的研究
    4.2 导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学术思想
    4.3 立题依据
    4.4 中药外敷的相关机理作用
    4.5 通腑利水外敷化瘀方方药研究
    4.6 调营饮的组方分析
    4.7 疗效总结与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答辩委员会名单

(3)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乙肝肝硬化的认识与研究
        1.1 中医对乙肝的认识
        1.2 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乙肝肝硬化的认识与研究
        2.1 现代医学对乙肝流行病学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乙肝肝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3 早期乙肝肝硬化的治疗
        3.1 西医:针对乙肝病毒的病因疗法
        3.2 中医:抗肝纤维化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2.研究设计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3.统计学方法
    4.结果
        4.1 一般情况
        4.2 基线比较
        4.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4.4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4.5 两组患者病毒抑制情况比较
        4.6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4.7 两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4.8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4.9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4.10 安全性观察
    5.讨论
        5.1 肝肾阴虚证贯穿乙肝肝硬化的始终
        5.2 柔肝化纤颗粒的药物组成及分析
        5.3 柔肝化纤颗粒的前期研究基础
        5.4 炎症因子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5.5 氧化应激对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影响
        5.6 研究结果的分析
    6.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中医临床症候(肝肾阴虚)积分表
综述 中医药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四君子汤合五皮饮治疗肝硬化腹水(脾虚水停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1.6 终止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案
    3.观察指标
        3.1 疗效指标
        3.2 安全性指标
    4.疗效与安全性评定标准
        4.1 疗效评定标准
        4.2 安全性评定
    5.数据处理
    6.研究结果
        6.1 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6.2 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6.3 中医证候疗效及总积分比较
        6.4 腹水相关指标比较
        6.5 肝功能比较
        6.6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比较
        6.7 随访复发率比较
        6.8 安全性评定及不良反应结果
讨论
    1.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治疗研究
        1.1 中医辨证论治
        1.2 古代经方的应用
        1.3 西医治疗方法
    2.中医从脾论治鼓胀
    3.方药分析
    4.疗效分析
    5.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四君子汤合五皮饮治疗肝硬化腹水(脾虚水停型)的临床研究 病例报告表
附录 B
综述 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肝硬化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一
附表二
综述 肝硬化患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基于数据挖掘的《伤寒论》二便异常及其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伤寒论》"二便异常"的文献研究
        1 《伤寒论》小便异常的表现
        1.1 小便不利
        1.2 小便不通(不尿)
        1.3 小便难
        1.4 小便少
        1.5 小便数
        2 《伤寒论》大便异常的表现
        2.1 泄泻
        2.2 便秘
        3 现代研究的大便和小便异常
        3.1 大便异常的研究
        3.2 小便异常的现代认识
        4 "二便异常"的相关性
        4.1 大便硬、小便利
        4.2 小便不利、大便反自利
        4.3 小便数、大便硬
        4.4 小便量多、大便硬
        5 利小便而实大便,通大便而缩小便
        5.1 利小便而实大便
        5.2 通大便而缩小便
    综述二:五苓散的现代研究
        1 五苓散方源
        2 五苓散药物组成分析
        3 五苓散现代临床研究
        4 五苓散现代药理研究
        4.1 双向调节尿液作用
        4.2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3 抗变态反应作用
        4.4 抑制排斥反应作用
        4.5 保护肾脏作用
        4.6 治疗心衰
        4.7 抑制泌尿系结石生成作用
        4.8 止泻作用
    综述三:真武汤的现代研究
        1 真武汤方源
        2 真武汤药物组成分析
        3 真武汤现代临床研究
        3.1 心脏衰竭
        3.2 外感
        3.3 咳嗽
        3.4 喘证
        3.5 尿多
        3.6 遗尿
        3.7 水肿
        3.8 泄泻
        3.9 肝硬化腹水
        4 真武汤现代药理研究
        4.1 强心及改善心功能
        4.2 温肾作用
        4.3 抗衰老作用
        4.4 减肥降脂作用
    综述四:猪苓汤的现代研究
        1 猪苓汤方源
        2 猪苓汤药物组成分析
        3 猪苓汤现代临床研究
        3.1 急慢性肾炎
        3.2 急慢性膀胱炎
        3.3 泌尿系结石
        3.4 肾积水
        3.5 其它疾病
        4 猪苓汤现代药理研究
    综述五:麻子仁丸的现代研究
        1 麻子仁丸的研究概况
        2 麻子仁丸药物组成分析
        3 麻子仁丸的临床使用概况
        3.1 单纯性便秘
        3.2 习惯性便秘
        3.3 肛肠疾病
        3.4 腰椎间盘突出症
        3.5 小儿习惯性便秘
        3.6 抗精神药物导致的便秘
        3.7 老年便秘
        3.8 肿瘤便秘
        3.9 术后便秘
        3.10 咳嗽
        3.11 高脂血症
        3.12 其他应用
        4 麻子仁丸的实验研究
        4.1 通便作用
        4.2 抗粘连作用
        4.3 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
        4.4 降糖作用
    综述六:葛根芩连汤的现代研究
        1 葛根芩连汤方源
        2 葛根芩连汤药物组成分析
        3 葛根芩连汤现代临床研究
        3.1 泄泻
        3.2 胃肠炎
        3.3 发热并发肝炎
        3.4 脑梗死
        3.5 外感类疾病
        3.6 运动神经类疾病
        3.7 糖尿病及并发症
        3.8 代谢综合征
        3.9 带下
        3.10 阴道炎
        3.11 更年期综合征
        3.12 外科术后
        3.13 皮肤类疾病
        3.14 五官类疾病
        3.15 其他杂病
        4 葛根芩连汤现代药理研究
        4.1 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细胞炎症因子
        4.2 抗细胞凋亡因子
        4.3 调节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
        4.4 抑菌作用
        4.5 解热作用
    综述七:黄芩汤的现代研究
        1 黄芩汤方源
        2 黄芩汤药物组成分析
        3 黄芩汤现代临床研究
        4 黄芩汤现代药理研究
        4.1 复方和单味同步实验结果分析
        4.2 组方分析
        4.3 拆方研究
        4.4 复方作用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伤寒论》二便异常的理论探讨
    1 大便异常
        1.1 下利
        1.2 大便难
        1.3 大便硬
        1.4 初硬后溏
    2 小便异常
        2.1 小便异常的病因病机探讨
        2.2 小便异常的诊治意义
    3 二便的相关性探讨
        3.1 《伤寒论》对二便关系的认识
        3.2 "通大便而缩小便"探讨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经方治疗二便异常的meta分析
    一、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1.5 资料提取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的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临床疗效
        3 结论
        4 讨论
        4.1 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特点
        4.2 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RCT的方法学质量
        4.3 本系统评价的局限性
        4.4 对未来研究建议
        5 建议治疗方案
    二、真武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1.5 资料提取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的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临床疗效
        3 结论
        4 讨论
        4.1 真武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特点
        4.2 方法学质量
        4.3 本系统评价结果的局限性
        4.4 结果的可推广应用性
        4.5 结果对未来研究的意义
        5 建议治疗方案
    三、猪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1.5 资料提取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的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临床疗效
        3 结论
        4 讨论
        4.1 猪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特点
        4.2 猪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RCT的方法学质量
        4.3 本系统评价的局限性
        4.4 对未来研究建议
        5 建议治疗方案
    四、五苓散治疗小儿秋泻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1.5 资料提取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的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临床疗效
        3 结论
        4 讨论
        4.1 五苓散治疗小儿秋泻的疗效特点
        4.2 方法学质量
        4.3 本系统评价结果的局限性
        4.4 结果的可推广应用性
        4.5 结果对未来研究的意义
        5 建议治疗方案
    五、麻子仁丸治疗便秘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1.5 资料提取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的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临床疗效
        3 结论
        4 讨论
        4.1 麻子仁丸治疗便秘的疗效特点
        4.2 麻子仁丸治疗便秘RCT的方法学质量
        4.3 本系统评价的局限性
        4.4 对未来研究建议
        5 建议治疗方案
    六、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综述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1.5 资料提取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的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临床疗效
        3 结论
        4 讨论
        4.1 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特点
        4.2 方法学质量
        4.3 本系统评价结果的局限性
        4.4 结果的可推广应用性
        4.5 结果对未来研究的意义
        5 建议治疗方案
    七、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1.5 资料提取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的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临床疗效
        3 结论
        4 讨论
        4.1 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特点
        4.2 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RCT的方法学质量
        4.3 本系统评价的局限性
        4.4 对未来研究建议
        5 建议治疗方案
总结
    1 纳入研究的证据质量评估
        1.1 方法学质量和偏倚风险评估
        1.2 GEADE标准评估证据质量
    2 本篇研究的不足
    3 小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四、中医辨证论治肝硬化腹水7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行气化湿利水法治疗气滞湿阻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D]. 钟培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通腑利水外敷化瘀方治疗血瘀水停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D]. 匡鑫垒.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姗姗.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四君子汤合五皮饮治疗肝硬化腹水(脾虚水停型)的临床研究[D]. 陈莎.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肝硬化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 王迪.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基于中医"固本开渠"理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实施辨证施膳的效果研究[J]. 胡丽,谭红阳,张雅丽,沈丹阳,秦秀芳,王娜,余敏,沈晓桦.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33)
  • [7]基于数据挖掘的《伤寒论》二便异常及其关系研究[D]. 黄熙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8]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9]肝硬化腹水辨证分型论治近况[J]. 程志文,谢冬梅,姚立红,杨壮智.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9(06)
  • [10]中西医综合治疗肝硬化腹水70例初步报告[J]. 朱彬彬. 新医药学杂志, 1975(01)

标签:;  ;  ;  ;  ;  

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7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