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丙烯腈测定的改进—气相色谱法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丙烯腈测定的改进—气相色谱法

一、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测定的改进—气相色谱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杰,刘春,杨学正,李亮,孙冰,杜梅[1](2022)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稀土萃取分离车间固定污染源废气中18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文中指出提出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稀土萃取分离车间固定污染源废气中18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包括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烯、1,1,2-三氯乙烷、甲苯、1,2,4-三甲基苯、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C7~C16等10种正构烷烃)含量。将采样器与2只串联的吸附管(装载有2种石墨化碳黑和1种碳分子筛)连接,于固定污染源排气口以50~65 mL·min-1采样速率采集样品50 mL,密封吸附管,置于热脱附仪上,按照优化的仪器工作条件测定收集的气体中的18种VOCs含量(苯和四氯乙烯含量为2只吸附管吸附量的加和)。吸附管和聚焦冷阱的脱附温度均设置为350℃,脱附时间均设置为10 min。结果显示,10种正构烷烃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50.0~400 ng,其他8种VOCs的质量在20.0~300 ng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的比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为0.001 5~0.026 mg·m-3。对空白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18种VOCs的回收率为73.5%~11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1.2%~22%。4家实验室同时采用以上方法分析空白加标样品,偏差的绝对值均小于参考HJ 168-2010计算所得的再现性限。

甘伟[2](2021)在《直接采样-智能预控图法快速采集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文中研究说明建立一种可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样品快速采集的直接采样-智能预控图法。该方法基于气袋能够采集到具有代表性全组分样品的特点,以目标化合物的含量能够在分析方法线性范围内准确定量为目的,利用分析方法的检出限、曲线范围、曲线中间点及可接受误差范围、排放标准限值及样品初步估计浓度建立预控图模型,通过预控图智能绘制和结果筛选程序对最佳取样体积进行筛选,最终实现挥发性有机物样品的快速采集。实验结果表明:以最佳取样体积制备的低、中、高浓度样品,其测试结果中目标化合物满意率均在90%以上,预控效果理想。

李俊虎,周珉,王乔,张利华,陈春玥[3](2021)在《石化园区污水厂臭气组分和处理工艺研究》文中提出石化园区污水厂采用生物滤塔和活性炭吸附联合工艺对污水厂产生的臭气进行处理。经检测分析石化园区污水厂臭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是从废水中挥发出来的,其主要组分为芳香烃类,如异丙苯、苯、苯乙烯等。生物滤塔工艺容易受到臭气组分浓度变化的影响,对臭气中污染物的去除率在50%~80%之间波动,单一生物滤塔工艺难以将臭气处理至排放标准。活性炭吸附工艺对臭气中的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率和适应性,生物滤塔和活性炭吸附联合工艺对污染物去除率可达90%以上,能满足排放标准,适用于石化园区污水厂臭气处理。

张玉秀[4](2020)在《焦化废水处理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布特征、传质规律和风险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污水的同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二次污染:一方面是处理工艺中搅拌、曝气等操作和蒸发的作用,有毒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从污水中逸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另一方面,活性污泥中吸附并富集了部分有毒有害污染物,如重金属与疏水性多环芳烃化合物,成为二次污染物。由此而言,污水处理厂既是污染治理单位,又是污染产生单位。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比如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和逸散有待解决,并在健康风险评价和环境污染评价的基础上认识其危害。以往的研究专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恶臭污染物的排放,没有对工业废水尤其是焦化废水进行研究与讨论,迄今为止,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特征和规律尚未了解。本论文基于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工艺(A/O/O)中水相、气相中VOCs的分布特征,首次估算了我国焦化废水处理行业的VOCs排放当量和总排放量,评估了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VOCs排放产生的健康风险、环境污染的程度,指出长期在焦化废水处理工程现场的工作人员存在癌症和非癌症风险,明确了在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VOCs在水相、大气环境和活性污泥中的分配行为以及VOCs的去向,讨论了VOCs排放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原位污染控制的对策,减少VOCs的排放。本论文结论如下:(1)通过焦化废水A/O/O工艺处理过程中VOCs在水相和气相的分布特征,估算焦化废水处理行业VOCs的排放量,研究发现:在各处理单元中共检测出17种气态VOCs,主要是苯系物、卤代烃和氯代苯化合物;在逸散的VOCs中,苯的浓度最高,达180.49μg m-3;气态VOCs的浓度范围为28.56-857.86μg m-3,大小顺序为:原水池>厌氧池>脱氨塔>前段好氧池>后段好氧池>外排池,与工艺特征有关;该焦化废水处理厂VOCs的总排放速率为1773.42 g d-1,可估算VOCs的年排放量为0.65 t,排放当量为1.18 g m-3,根据中国每年产生约3.4×108 m3焦化废水量,可估算焦化废水处理行业VOCs的年排放量约为402 t。(2)根据VOCs在气相、水相、污泥相的浓度水平、分配行为和传质过程的研究发现:在各相中苯系物浓度之间以及它们与总苯系物浓度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随着废水的处理,废水中COD、TOC逐渐降低,VOCs水相浓度逐渐降低,VOCs气相浓度也降低;焦化废水中总苯系物的浓度达397.19μg L-1,水相中苯系物浓度随着工艺的处理呈现下降趋势。VOCs的归趋主要包括挥发、污泥吸附、生物降解、随出水外排等4种途径,苯系物进水总质量负荷为594.30 g d-1,出水排放为66.47 g d-1(占11.18%),随外排污泥去除的有123.28 g d-1(占20.74%),挥发、降解共占68.07%,苯系物的总去除率为88.82%。废水处理过程中VOCs排放的影响因素有水相VOCs浓度、曝气量、VOCs的物理化学性质、水温、停留时间等。原位污染控制对策有尽量减少曝气量、对高负荷排量处理单元加盖密封并收集处理、提高处理效率以降低废水中VOCs浓度等,实现VOCs的减排。(3)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性法(MIR)估算臭氧生成潜势(OFP),采用SOAP法估算了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数据表明,废水处理区的平均OFP水平(1136.27±154.11μg m-3)高于WHO提出的100μg m-3的空气质量指南,对臭氧生成贡献最大的6种化合物是间二甲苯(36.0%)、甲苯(20.8%)、对二甲苯(13.5%)、邻二甲苯(10.6%)、苯乙烯(6.8%)和苯(5.3%)。所排放的气态VOCs中,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贡献最大的6种分别是苯乙烯、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4)评估了焦化废水处理单元中VOCs的排放引起的健康风险。在各个废水处理单元中,与气态VOCs相关的致癌风险在3.0×10-5-7.8×10-4之间,高于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公众可接受的健康风险水平(1×10-6);原水池逸散的苯系物引起的非致癌风险最高,苯的非癌风险HR为3.008,超过1,存在确定的非癌症风险。由健康风险评价结果可知,长期在焦化废水处理厂工作的员工存在苯的暴露风险,包括癌症风险和非癌风险。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5](2020)在《关于征求《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意见的函》文中研究说明各有关单位: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完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我部组织起草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石灰、电石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9620—2013)修改单(征求意见稿)和《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3—2015)修改单(征求意见稿)。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现就标准征求你单位意见,请研究提出书面意见,并于2020年5月22日前反馈我部(电子文档请同时发送至电子邮箱)。

骆丽君,张雪蕾[6](2019)在《不同溶剂对气相色谱法测定丙烯腈的影响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气中丙烯腈的含量时,通常使用二硫化碳作为溶剂。探讨了二硫化碳、二氯甲烷和甲醇作为溶剂时,不同的溶剂对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气中丙烯腈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二硫化碳作为丙烯腈的解吸剂时,得到丙烯腈的加标回收率最高,二氯甲烷次之,甲醇则不宜作为该方法的解吸溶剂。

顾一丹,杜辰昊,李继文,陈航宁[7](2019)在《二次热解析-气相色谱法测定含氰废气中的氰化物》文中研究指明建立了以Tenax-TA吸附管为吸附剂,采用二次热解析-气相色谱联用技术测定相关含氰废气处理装置试样中丙烯腈、乙腈含量的方法,通过对热解析和色谱条件进行优化,使用标准试样测定了线性范围和工作曲线,考察了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并采用该方法对含氰废气中的丙烯腈、乙腈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丙烯腈、乙腈的质量浓度在各自配制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标样回收率在99%~104%之间,6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两种物质的热解析效率均高于98%,丙烯腈检出限为3.12×10-4 mg/m3。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精密度和灵敏度,能很好地适用于含氰废气检测。

李红莉,杨晓艳,石锡峰,潘齐,曹方方,张凤菊,岳太星[8](2018)在《我国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法体系评估》文中研究指明对我国固定污染源VOCs排放标准、监测方法体系以及美国、ISO、欧盟、日本等固定污染源监测方法进行了梳理,指出了我国固定污染源VOCs排放标准指标及监测方法体系中存在问题。在借鉴国外VOCs管控模式下,提出了我国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法体系建设中应注意的环节。

王磊[9](2018)在《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集成研究》文中提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大气中有机污染物检测种类已经涵盖了烷烃、卤代烃、单环芳烃、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PCBs)、多环芳烃(PAHs)、酞酸酯类(PAEs)等挥发性与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但对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技术系统性研究略显不足。为适应适应新形势下大气环境保护的需要,特别是2017年国家启动的《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对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测试技术的需要,本论文从系统研究与实用性的角度提出将现有的大气中各种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进行集成研究,归纳出一个相对系统化的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技术体系。该体系以样品采集技术为起点,以前处理技术与分析技术集成为基础,以质量控制管理为导向,以提供精准实验测试数据为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相对系统的归纳了固体吸附剂采样、罐采样、主动采样与被动采样技术,形成了大气中有机污染物采样技术体系。(2)较完善的阐述了样品提取技术、浓缩技术及净化技术,系统化了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前处理技术。(3)介绍了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分析测试方法。着重对比了四极杆质谱仪的EI源与CI源的原理与异同,完善了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技术体系。(4)针对测试质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较深入的对一些影响测试数据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以上研究拓宽了研究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思路,为单位解决现有技术系统化不足的问题,可为环境分析工作提供技术参考。相信通过对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的不断研究可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服务环境保护。

韩彩云,赵欣,单艳红,张晓雨,殷堂兵,张春雷,林玉锁[10](2018)在《我国大气VOCs的监测技术和污染特征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光化学烟雾的前体物、灰霾天气形成的关键因素,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该研究综述了我国大气VOCs的源与汇、监测技术和污染特征。首先概述了大气VOCs的源与汇,内容包括我国VOCs的自然源、人为源及主要的去除途径。然后讨论了国内外VOCs的监测技术,分析总结了我国现有的相关环境管理标准与技术规范。重点对我国近几年典型城市大气中VOCs的污染特征进行了归纳和对比,从检出VOCs种类、浓度释放水平和释放来源方面分析了各地区VOCs的污染水平,为大气环境的保护及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在总结现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二、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测定的改进—气相色谱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测定的改进—气相色谱法(论文提纲范文)

(1)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稀土萃取分离车间固定污染源废气中18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仪器工作条件
        1) 热脱附条件
        2) 色谱条件
        3) 质谱条件
    1.3 试验方法
        1.3.1 标准溶液的测定
        1.3.2 样品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附管采样条件的选择
    2.2 热脱附条件的选择
    2.3 柱升温程序的选择
    2.4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2.5 精密度和回收试验
    2.6 实验室比对
    2.7 样品分析

(2)直接采样-智能预控图法快速采集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部分
    1.1 直接采样容器的选择
    1.2 预控图模型的建立
    1.3 DS-IPCM的原理
    1.4 DS-IPCM的使用方法
        1.4.1 具有代表性全组分样品的采集
        1.4.2 样品的浓度初步估算方法
        1.4.3 最小取样体积的计算
        1.4.4 曲线中间点可接受误差范围的确定
        1.4.5 最佳取样体积的判定原则
        1.4.6 样品的制备
2 DS-IPCM的实际应用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 实验条件
        2.2.1 热脱附条件
        2.2.2 气相色谱条件
    2.3 样品采集与制备
    2.4 最佳取样体积的确定
    2.5 实验结果
3 DS-IPCM应用过程的质量控制
    3.1 采样容器的准备
    3.2 采样仪器的准备
    3.3 样品的采集
    3.4 样品保存与运输
    3.5 样品的制备
4 结语

(3)石化园区污水厂臭气组分和处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石化园区污水厂臭气组分及浓度
    2.2 生物滤塔工艺对臭气中污染物组分的去除
        2.2.1 生物滤塔A中污染物去除率
        2.2.2 生物滤塔B中污染物去除率
        2.2.3 生物滤塔A和B中污染物去除率对比
    2.3 石化园区污水厂臭气处理工艺评估
3 结论与展望

(4)焦化废水处理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布特征、传质规律和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焦化废水的来源和特征
        1.2.1 焦化废水的来源
        1.2.2 焦化废水的特征
        1.2.3 焦化废水的危害
    1.3 VOCs的特点和排放
        1.3.1 VOCs的定义
        1.3.2 VOCs的种类和性质
        1.3.3 VOCs的危害
        1.3.4 VOCs的排放源
        1.3.5 VOCs的排放规范
    1.4 废水处理厂中的VOCs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废水中VOCs的采集和测定方法
        1.4.3 液面上VOCs气体的采集和测定方法
    1.5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及工艺
        1.5.1 预处理技术
        1.5.2 生物处理技术
    1.6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6.1 选题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研究思路
第2章 焦化废水处理工艺运行情况和特征
    2.1 引言
    2.2 焦化废水处理厂
        2.2.1 基本情况
        2.2.2 工艺流程
        2.2.3 工程设计参数和构筑物参数
    2.3 A/O/O工艺处理过程
        2.3.1 预处理阶段
        2.3.2 生物处理阶段
    2.4 各阶段水质特征
        2.4.1 样品采集
        2.4.2 水质分析检测
        2.4.3 水质特征分析
第3章 焦化废水处理过程水相VOCs特征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试剂材料
        3.2.2 采样方法
        3.2.3 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水相中苯系物的分布
        3.3.2 污泥中苯系物的含量
        3.3.3 苯系物的去除效果
        3.3.4 苯系物浓度的相关性
        3.3.5 水相苯系物、COD和 TOC的浓度变化
        3.3.6 水相和污泥相中苯系物的相关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焦化废水处理过程气态VOCs分布特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和方法
        4.2.1 仪器、试剂材料
        4.2.2 采样方法
        4.2.3 测定方法
        4.2.4 排放速率的计算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气态 VOCs 的分布特征
        4.3.2 VOCs浓度之间的相关性
        4.3.3 气态VOCs与 COD、TOC之间的关系
        4.3.4 气相和水相中苯系物的相关性
        4.3.5 理论恶臭浓度
        4.3.6 排放速率的估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 VOCs 的气液传质
    5.1 引言
    5.2 理论基础
        5.2.1 双膜理论
        5.2.2 双阻力模型
        5.2.3 去除机制
        5.2.4 污染物的传质通量
    5.3 国内外研究情况
    5.4 影响VOCs排放的因素
        5.4.1 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5.4.2 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5.4.3 有机物浓度的影响
        5.4.4 处理工艺的影响
    5.5 质量平衡分析
        5.5.1 质量平衡分析方法
        5.5.2 质量平衡分析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VOCs排放的健康风险评价和污染评价
    6.1 引言
    6.2 毒性和污染评价方法
        6.2.1 挥发性有机物的毒性
        6.2.2 癌症风险评价方法
        6.2.3 非癌症风险评价方法
        6.2.4 臭氧生成潜势的计算方法
        6.2.5 二次气溶胶形成潜势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癌症风险评价
        6.3.2 非癌症风险评价
        6.3.3 臭氧生成潜势
        6.3.4 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
        6.3.5 污染控制对策建议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之处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不同溶剂对气相色谱法测定丙烯腈的影响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及试剂
    1.2 色谱操作条件
    1.3 校准曲线的绘制
    1.4 样品前处理
    1.5 样品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以二硫化碳为溶剂测定丙烯腈含量
    2.2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测定丙烯腈含量
    2.3 以甲醇为溶剂测定丙烯腈含量
    2.4 加标回收率实验及结果
3 结束语

(7)二次热解析-气相色谱法测定含氰废气中的氰化物(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仪器条件
    1.3 试样采集
2 结果与讨论
    2.1 热解析温度及时间对解析效率的影响
    2.2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优化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2.4 方法的精密度和回收率
    2.5 热解析效率、解析残留率和吸收效率
    2.6 方法的检出限
    2.7 实际试样分析
3 结论

(8)我国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法体系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排放标准情况
2 监测方法标准情况
3 境外相关的监测方法
4 我国VOCs监测方法体系建设建议
    4.1 明确责任主体, 做好监测分工。
    4.2 注重对VOCs综合指标的监测
    4.3 新建监测方法应充分考虑方法的实用性
    4.4 加强VOCs污染源头控制, 建立豁免化合物名单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4.5 加强VOCs的逸散控制、注重无组织排放的监督性监测

(9)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实际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第2章 大气中有机污染物采样技术研究
    2.1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采样技术
        2.1.1 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中对VOCs的有关要求
        2.1.2 国内外相关采样技术研究
        2.1.3 罐采样技术
    2.2 大气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采样技术
        2.2.1 大气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采样技术的研究进展
        2.2.2 大气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采样技术国内外相关研究
        2.2.3 布点原则及采样要求
        2.2.4 采样介质的选择及前处理
        2.2.5 采样头的结构及技术要求
    2.3 大气中有机污染物采样技术体系
第3章 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前处理技术研究
    3.1 提取技术
        3.1.1 热脱附技术
        3.1.2 冷阱浓缩技术
        3.1.3 索氏提取技术
        3.1.4 加速溶剂提取技术
        3.1.5 超声提取技术
    3.2 浓缩技术
        3.2.1 旋转蒸发浓缩技术
        3.2.2 氮吹浓缩技术
    3.3 净化技术
        3.3.1 浓硫酸净化技术
        3.3.2 硅胶净化技术
        3.3.3 硅酸镁净化技术
    3.4 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前处理技术体系
第4章 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技术研究
    4.1 气相色谱法
    4.2 液相色谱法
    4.3 气相色谱-质谱法
    4.4 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技术体系
第5章 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5.1 人员问题
    5.2 采样器问题
        5.2.1 采样泵性能
        5.2.2 采样器的校准
        5.2.3 吸收管问题
    5.3 四级杆质谱仪的调谐与评价
    5.4 内标控制的选择
第6章 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测试体系集成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我国大气VOCs的监测技术和污染特征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室外大气中VOCs的源与汇
    1.1 VOCs的自然源
    1.2 VOCs的人为源
    1.3 VOCs的汇
2 大气VOCs的监测技术
    2.1 大气VOCs的离线技术
    2.2 大气VOCs的在线技术
    2.3 我国VOCs监测方法
3 我国典型城市大气中VOCs的污染特征
4 研究展望

四、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测定的改进—气相色谱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稀土萃取分离车间固定污染源废气中18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J]. 刘晓杰,刘春,杨学正,李亮,孙冰,杜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22(02)
  • [2]直接采样-智能预控图法快速采集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J]. 甘伟.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1(03)
  • [3]石化园区污水厂臭气组分和处理工艺研究[J]. 李俊虎,周珉,王乔,张利华,陈春玥. 环境科技, 2021(02)
  • [4]焦化废水处理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布特征、传质规律和风险评价[D]. 张玉秀.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20
  • [5]关于征求《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意见的函[A].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20第23届全国玻璃窑炉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汇编, 2020
  • [6]不同溶剂对气相色谱法测定丙烯腈的影响探讨[J]. 骆丽君,张雪蕾. 安徽化工, 2019(06)
  • [7]二次热解析-气相色谱法测定含氰废气中的氰化物[J]. 顾一丹,杜辰昊,李继文,陈航宁. 石油化工, 2019(04)
  • [8]我国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法体系评估[A]. 李红莉,杨晓艳,石锡峰,潘齐,曹方方,张凤菊,岳太星. 2018全国VOCs监测与治理高峰论坛论文集, 2018
  • [9]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集成研究[D]. 王磊. 华北电力大学, 2018(01)
  • [10]我国大气VOCs的监测技术和污染特征研究进展[J]. 韩彩云,赵欣,单艳红,张晓雨,殷堂兵,张春雷,林玉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02)

标签:;  ;  ;  ;  ;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丙烯腈测定的改进—气相色谱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