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于解距离和速度模糊的算法(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孙壮壮[1](2020)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雷达辐射源识别研究》文中指出雷达作为电子战的重要装备,大量装备于交战双方,在提高侦察效能的同时,也导致战场的电磁环境越发复杂。如何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快速、准确地对敌我双方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进行识别,是电子战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对雷达辐射源信号的分类识别及多传感器融合识别进行了研究,将烟花算法、证据理论等理论用于雷达辐射源的识别研究,实现对雷达辐射源的有效识别。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本文研究了支持向量机SVM的基本理论,通过仿真实验,对不同核类型及核参数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的分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引出支持向量机参数优化的问题;其次,分析了传统烟花算法的优缺点,引入伽马分布和非线性变异,给出了一种改进的烟花算法(Improved Fireworks Algorithm,IFWA),并通过标准测试函数对改进算法的性能进行测试,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具有较强的寻优能力;在对雷达辐射源特征参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改进的烟花优化算法,提出基于改进烟花算法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模型,通过仿真试验,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最后,本文研究了基于证据理论的决策级雷达辐射源融合识别方法,在对多源融合识别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证据理论用于雷达辐射源融合识别,为解决高冲突情况下决策级融合的“一票否决”等与常理相悖的现象,本文提出一种不依靠先验信息的有效因子融合方法,通过对高冲突证据进行修改,实现对高冲突证据的有效融合,将改进方法应用于决策级雷达识别中,有效改善了高冲突证据下雷达识别效果。
徐磊磊[2](2019)在《雷达波形设计及抗主瓣有源干扰若干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雷达波形是雷达系统信息的载体,与雷达系统的定位精度、分辨率和抗干扰等性能紧密相关,因此,波形设计一直是雷达研究的热点之一。脉冲压缩技术在雷达信号处理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解决了雷达作用距离与距离分辨率之间的矛盾。但雷达波形脉冲压缩后通常会产生距离旁瓣,高的旁瓣电平可能会触发虚警或造成漏警。现有发射波形脉冲压缩后的距离旁瓣电平仍然较高,很难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特别是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下。因此,进一步降低雷达波形脉冲压缩后的距离旁瓣电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现代战争是以电子战(EW)为先导,提高雷达系统在复杂电磁对抗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雷达在复杂多变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降低单站雷达发射波形的距离旁瓣电平和增加其多普勒鲁棒性、提升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波形正交性以及在发射端主动抗主瓣有源干扰若干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概括如下:1.针对单站雷达回波信号脉冲压缩后旁瓣电平仍然过高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单站雷达波形和失配滤波器同时优化的方法。首先,研究了相位编码信号(PCW)和失配滤波器同时优化的方法,该方法以最小化失配滤波器输出的峰值旁瓣电平(PSL)和控制信噪比(SNR)损失为目标构建设计准则,利用最小p范数优化算法进行求解。与现有文献相比,该方法获得了更低的PSL。其次,由于上述方法未考虑多普勒失配的问题,当回波存在多普勒调制时,会导致主瓣幅度下降和旁瓣电平上升的问题。因此,进一步研究了基于多普勒鲁棒性的PCW和失配滤波器同时优化的方法,在给定的多普勒范围内,该方法可以获得比较好的鲁棒性。再次,在发射信号持续时间和应用场景所需距离分辨率给定的条件下,为了进一步降低旁瓣电平,利用扩宽主瓣的方法来寻找更多的自由度(DOFs),以最小化PSL、控制SNR损失和逼近期望的主瓣为目标构建设计准则来同时优化PCW和失配滤波器。最后,在扩宽主瓣的设计准则中进一步考虑了多普勒失配的问题,确保滤波器的输出结果对多普勒失配具有一定的鲁棒性。2.针对分布式MIMO雷达发射信号的正交性仍不能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问题,研究了分布式MIMO雷达波形及其失配滤波器组设计的方法。首先,直接以最小化失配滤波器组输出的自相关峰值旁瓣电平(APSL)、峰值互相关电平(PCCL)和控制SNR损失为目标构建设计准则,利用双最小p范数优化算法同时优化正交波形和失配滤波器组。与分开设计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进一步降低APSL和PCCL。其次,为了进一步提高波形的正交性,本章将上一章节中主瓣展宽的思想扩展到分布式MIMO雷达波形设计中,给出了一种主瓣展宽的正交波形设计方法。最后,基于上节设计的主瓣展宽的正交波形,以控制SNR损失、最小化失配滤波器组输出的APSL和PCCL和逼近期望的主瓣为目标构建设计准则,并利用凸优化算法进行快速求解。3.现有抗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转发式干扰的文献较多是假设干扰机的时延已知,而实际应用中具体的时延信息雷达很难获取;另外,现阶段共形相控阵研究较多,而共形MIMO阵列研究较少。针对上述两个问题,研究了集中式MIMO雷达波形设计的方法。首先,分析了MIMO雷达在空域合成的角域信号与干扰机截获并转发的干扰信号之间的差异;然后以最小化角域信号和干扰机转发信号的峰值互相关电平、角域信号的APSL和PCCL以及发射方向图与期望方向图的差值为目标构建设计准则来抑制基于DRFM的转发式干扰,并利用序列二次规划(SQP)算法进行求解。其次,在上一节设计的过程中引入接收波束形成的方法对不同方向的回波信号进行抑制,利用节省的DOFs进一步压制与真实目标回波来自同一方向的干扰信号,从而获得更好的抗基于DRFM的转发式干扰的性能。最后,研究了一种基于圆柱阵的集中式MIMO雷达波形设计方法,并获得了比较好的优化结果。4.为了在雷达发射端进行主动抗干扰的同时提升雷达系统的性能,研究了基于频率捷变和重频参差的抗干扰技术。首先,研究了一种基于频率捷变的抗DRFM转发式干扰的方法,通过对比真实回波信号的多普勒频率和基于DRFM的干扰机给干扰信号调制的多普勒频率之间的差异来剔除虚假目标,然后给出了剔除假目标后的信号处理流程,以提升雷达系统检测性能。其次,研究了一种基于雷达参差重频信号脉冲串参数调制的抗干扰方法,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分选和抗识别的能力,且具有高的检测性能和比较好的距离--多普勒估计精度。
崔宏宇[3](2019)在《脉冲多普勒雷达解模糊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武器装备性能提升和战场环境日益复杂,对基于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地面目标探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有低、中、高三种脉冲重复频率的工作模式,每种工作模式下均会产生模糊问题,导致无法得到目标的准确位置和速度信息。本文针对中脉冲重复频率模式下对轮式车辆探测中的距离模糊与速度模糊问题,开展解距离模糊和速度模糊、以及解决盲速问题的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雷达信号测量方式、模糊产生原理等角度深入分析了距离模糊、速度模糊的产生原因。通过对车轮运动与杂波建模,分析了轮式车辆多普勒信号的特征,以及利用该特征探测目标的可行性,为解决盲速问题提供了先决条件。(2)针对传统解模糊算法中的一维集算法与滑窗聚类法产生的计算量大、边界效应和盲速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一维集算法与滑窗聚类法改进的交叉门算法。该算法通过将滑窗的搜索范围进行部分交叉重叠,以及一维集算法确认数据的方式解决了边界效应问题,并利用轮式车辆多普勒信号的特征,解决了盲速问题。通过仿真实验对该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该算法可以有效解决计算量大、边界效应以及盲速问题。(3)针对使用脉冲重复频率组解模糊时脉冲重复频率选择较为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单中脉冲重复频率下基于概率数据关联的解模糊算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利用概率数据关联的思想及方法,以及将模糊距离向量测预测逼近的方式解速度模糊与距离模糊。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解决距离模糊与速度模糊的问题。
李靖[4](2007)在《脉冲多普勒雷达信号处理/有源干扰的建模仿真》文中研究表明脉冲多普勒雷达是一种全相参体制雷达,它利用目标与雷达之间相对运动而产生的多普勒效应进行目标信息的提取和处理,具有较高的速度分辨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工作是对脉冲多普勒雷达的信号处理/有源干扰进行建模和仿真研究。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发展状况,定义,工作原理;其次,研究了脉冲多普勒雷达信号处理模式,建立了信号处理模型,主要包括:目标回波信号模型、正交双通道处理、脉冲压缩、动目标检测、恒虚警处理等,并进行仿真验证;再次,研究了宽带阻塞式干扰和欺骗干扰的建模问题,给出了仿真结果并对其加以分析;最后,研究了雷达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第一部分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解模糊算法,并对这几种方法的优劣进行了比较,第二部分介绍了PD雷达单目标跟踪状态下几种典型的跟踪滤波算法,对各种算法均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得到一些结论。
杨菊[5](2006)在《雷达信号处理的软件化和解模糊技术》文中认为随着实时信号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在雷达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精度高、灵活性大、可靠性好、易于大规模集成等方面的优越性。同时,为了满足新一代雷达的高实时性、高可靠性及研发周期短的要求,雷达信号处理采用了通用可靠的模块化软硬件结构,软件模块化就成了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本论文基于对ADSP-TS101数字信号处理器及其开发平台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雷达信号处理基本理论的学习,研究了空时二维信号处理的软件化问题。在雷达信号处理的实际软件编程中,采用模块化思想,把正交插值、脉冲压缩(PC)、动目标显示(MTI)和动目标检测(MTD)等算法形成了标准程序库,且具有软件接口。这样,就可以根据任务的需要,随时使用这些独立的程序块。另外,为解决数字正交采样和脉冲压缩的大运算量问题,提出了优化算法。除此而外,针对机载雷达存在的模糊问题,对解模糊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学习,在之前各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解模糊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距离和速度的解模糊,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张弓,朱兆达,吕波[6](2001)在《用于解距离和速度模糊的算法(英文)》文中认为为了提高检测性能和实现多功能 ,PD雷达常采用高、中、低脉冲重复频率 PRF。对应一定的脉冲重复频率 ,PRF会出现测距模糊、测速模糊。以聚类算法为基础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雷达目标解距离、速度模糊的滑窗相关器算法。该滑窗算法是一种遍历性的算法。文中对该算法的解模糊正确率、运算效率进行了讨论 ,分析了解模糊正确率与脉冲重复频率 PRF、检测范围、滑窗宽度间的关系 ,同时给出了仿真结果。
二、用于解距离和速度模糊的算法(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于解距离和速度模糊的算法(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雷达辐射源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支持向量机及优化算法 |
2.1 支持向量机模型 |
2.1.1 最佳分隔超平面 |
2.1.2 核函数类型及核参数 |
2.1.3 不同核函数的SVM分类模型研究 |
2.2 烟花算法 |
2.2.1 烟花算法原理 |
2.2.2 烟花算法基本操作 |
2.2.3 烟花算法流程框图 |
2.2.4 烟花算法设计步骤 |
2.3 粒子群算法 |
2.3.1 粒子群算法原理 |
2.3.2 粒子群算法基本操作 |
2.3.3 粒子群算法流程框图 |
2.3.4 粒子群算法设计步骤 |
2.4 SVM参数优化现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改进烟花算法的雷达辐射源识别研究 |
3.1 烟花算法改进研究 |
3.1.1 爆炸半径改进 |
3.1.2 变异方式改进 |
3.1.3 改进算法流程框图 |
3.1.4 改进算法函数测试 |
3.2 基于改进烟花算法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模型 |
3.2.1 雷达信号特征参数 |
3.2.2 雷达辐射源识别模型 |
3.2.3 仿真实验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D-S证据理论的雷达辐射源融合识别研究 |
4.1 融合识别概述 |
4.2 D-S证据理论改进研究 |
4.2.1 基本概念 |
4.2.2 基本概率赋值生成方法 |
4.2.3 Dempster组合规则 |
4.2.4 冲突证据融合改进研究 |
4.3 雷达辐射源融合识别仿真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雷达波形设计及抗主瓣有源干扰若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1 单站雷达波形设计 |
1.2.2 分布式MIMO雷达波形设计 |
1.2.3 集中式MIMO雷达波形设计 |
1.2.4 基于频率捷变和重频参差的雷达抗干扰技术 |
1.3 研究内容安排 |
第二章 单站雷达波形和失配滤波器同时设计 |
2.1 引言 |
2.2 相位编码信号和失配滤波器同时优化方法 |
2.2.1 信号模型与设计准则 |
2.2.2 优化方法 |
2.2.3 数值仿真 |
2.3 基于多普勒鲁棒性的编码信号和滤波器同时优化方法 |
2.3.1 信号模型与设计准则 |
2.3.2 优化方法 |
2.3.3 数值仿真 |
2.4 主瓣展宽的编码信号和失配滤波器同时优化方法 |
2.4.0 信号模型与设计准则 |
2.4.1 优化方法 |
2.4.2 数值仿真 |
2.5 基于多普勒鲁棒性的主瓣展宽编码信号和滤波器同时优化方法 |
2.5.1 信号模型与设计准则 |
2.5.2 优化方法 |
2.5.3 数值仿真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分布式MIMO雷达波形及其失配滤波器组设计 |
3.1 引言 |
3.2 MIMO雷达正交波形和失配滤波器组同时优化方法 |
3.2.1 信号模型与设计准则 |
3.2.2 优化方法 |
3.2.3 数值仿真 |
3.3 主瓣展宽的正交波形设计方法 |
3.3.1 信号模型与设计准则 |
3.3.2 优化方法 |
3.3.3 多普勒频率补偿 |
3.3.4 数值仿真 |
3.4 基于主瓣展宽的正交波形设计失配滤波器组 |
3.4.1 信号模型 |
3.4.2 设计准则与优化方法 |
3.4.3 数值仿真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集中式MIMO雷达波形设计 |
4.1 引言 |
4.2 抗DRFM转发式干扰的MIMO雷达波形设计 |
4.2.1 信号模型 |
4.2.2 设计准则与优化方法 |
4.2.3 数值仿真 |
4.3 基于接收波束形成的抗DRFM转发式干扰MIMO雷达波形设计 |
4.3.1 信号模型 |
4.3.2 设计准则与优化方法 |
4.3.3 数值仿真 |
4.4 基于圆柱阵的集中式MIMO雷达波形设计 |
4.4.1 信号模型 |
4.4.2 设计准则与优化方法 |
4.4.3 数值仿真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频率捷变和重频参差的雷达抗干扰技术 |
5.1 引言 |
5.2 基于频率捷变的抗DRFM干扰方法 |
5.2.1 DRFM干扰机测频精度分析 |
5.2.2 信号模型与虚假目标鉴别方法 |
5.2.3 鉴别方法性能验证及后续信号处理方法 |
5.3 基于重频参差的抗干扰方法研究 |
5.3.1 信号模型 |
5.3.2 设计准则与优化方法 |
5.3.3 数值仿真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论文工作总结 |
6.1.2 论文创新点 |
6.2 研究展望 |
附录A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脉冲多普勒雷达解模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基于脉冲重复频率组解模糊研究现状 |
1.2.2 基于单脉冲重复频率解模糊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 |
第2章 脉冲多普勒信号分析 |
2.1 引言 |
2.2 多普勒信号 |
2.3 脉冲多普勒雷达 |
2.3.1 脉冲多普勒雷达波形的发射与接收 |
2.3.2 脉冲重复频率 |
2.4 距离模糊与多普勒模糊 |
2.4.1 距离模糊 |
2.4.2 多普勒模糊 |
2.4.3 距离遮挡 |
2.4.4 盲速 |
2.5 车辆与车轮的多普勒频率 |
2.6 车轮信息检测的可能性分析 |
2.6.1 杂波模型 |
2.6.2 信干比的计算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交叉门算法解模糊 |
3.1 引言 |
3.2 脉冲重复频率组 |
3.3 传统解模糊方法 |
3.3.1 一维集算法 |
3.3.2 中国余数定理法 |
3.3.3 滑窗聚类法 |
3.3.4 卡尔曼滤波微分算法解速度模糊 |
3.4 基于交叉门算法解距离模糊 |
3.4.1 交叉门算法设计 |
3.4.2 算法验证 |
3.4.3 基于N/M准则的算法验证 |
3.5 基于交叉门算法解速度模糊相关问题 |
3.5.1 交叉门算法解速度模糊 |
3.5.2 利用拓展速度解决盲速问题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概率数据关联解模糊 |
4.1 引言 |
4.2 基于概率数据关联解速度模糊 |
4.2.1 理论推导 |
4.2.2 算法验证 |
4.3 基于概率数据关联解距离模糊 |
4.3.1 理论推导 |
4.3.2 算法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脉冲多普勒雷达信号处理/有源干扰的建模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 |
1.3 雷达系统建模仿真的必要性 |
1.4 MATLAB/Simulink语言简介 |
1.5 论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 脉冲多普勒雷达简介 |
2.1 PD雷达的定义 |
2.2 PD雷达测距测速原理 |
2.3 PD雷达的工作原理 |
第三章 脉冲多普勒雷达信号处理模块建模仿真 |
3.1 PD雷达脉冲重复频率的选择 |
3.2 雷达回波信号数学建模及仿真 |
3.2.1 脉冲多普勒雷达发射信号 |
3.2.2 目标RCS起伏 |
3.2.3 接收机噪声模型的建立 |
3.2.4 目标回波信号建模 |
3.3 雷达信号处理模块建模 |
3.3.1 正交双通道处理 |
3.3.2 脉冲压缩处理 |
3.3.3 动目标检测(MTD)模型 |
3.3.4 恒虚警(CFAR)处理技术 |
3.4 仿真结果 |
3.5 小结 |
第四章 脉冲多普勒雷达有源干扰的建模仿真 |
4.1 引言 |
4.2 宽带阻塞式噪声压制干扰模型 |
4.3 距离门拖引干扰模型 |
4.4 距离-速度门拖引干扰模型 |
4.5 小结 |
第五章 脉冲多普勒雷达数据处理主要算法仿真 |
5.1 测距和测速模糊的解算 |
5.1.1 距离模糊和速度模糊 |
5.1.2 距离、速度解模糊算法 |
5.1.3 解模糊算法性能分析 |
5.2 PD雷达跟踪滤波的典型算法 |
5.2.1 坐标变换技术 |
5.2.2 直角坐标系中的跟踪问题 |
5.2.3 线性卡尔曼滤波 |
5.2.4 常增益α- β- γ滤波算法 |
5.2.5 最佳距离-速度互耦跟踪 |
5.2.6 PD雷达跟踪滤波算法小结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撰写的论文 |
(5)雷达信号处理的软件化和解模糊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雷达信号处理 |
§1.2 信号处理的软件化 |
§1.3 解模糊技术 |
§1.4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二章 空时二维信号处理 |
§2.1 空时二维通道处理 |
§2.2 通道处理的基础知识 |
§2.2.1 正交插值模块 |
§2.2.2 脉冲压缩模块 |
§2.2.3 动目标显示(MTI) |
§2.2.4 动目标检测(MTD) |
§2.3 脉冲压缩信号及其性能 |
§2.3.1 大时宽带宽乘积信号 |
§2.3.2 脉冲压缩基本原理 |
§2.3.3 线性调频信号的脉冲压缩 |
§2.4 空时二维信号处理的并行方式 |
§2.4.1 并行处理技术 |
§2.4.2 处理单元 |
§2.4.3 并行结构实现的分类 |
§2.4.4 多DSP并行结构 |
第三章 STAP中雷达信号处理的软件编程 |
§3.1 STAP通道处理中的DSP软件开发 |
§3.1.1 DSP的软件开发流程 |
§3.1.2 链接描述文件 |
§3.1.3 VisualDSP++3.0简介 |
§3.2 STAP通道处理中的硬件介绍及设计思路 |
§3.2.1 ADSP-TS101处理器简介 |
§3.2.2 通道处理的设计思路 |
§3.3 脉冲压缩与正交插值算法优化 |
§3.3.1 优化思想 |
§3.3.2 算法基本原理 |
§3.3.3 算法在TS101上的实现 |
第四章 脉冲多普勒雷达解模糊技术 |
§4.1 脉冲多普勒雷达基本概念 |
§4.2 PD雷达测距和测速模糊基本概念 |
§4.3 距离模糊的解算 |
§4.3.1 中国余数定理法 |
§4.3.2 一维集算法 |
§4.3.3 余差查表法及其修正算法 |
§4.4 速度模糊的解算 |
§4.5 解模糊新算法 |
第五章 雷达信号处理的发展趋势 |
§5.1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现状及发展 |
§5.1.1 DSP的特点 |
§5.1.2 DSP的发展趋势 |
§5.2 雷达数据处理系统的发展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合作)的研究成果 |
四、用于解距离和速度模糊的算法(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雷达辐射源识别研究[D]. 孙壮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2]雷达波形设计及抗主瓣有源干扰若干技术研究[D]. 徐磊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3]脉冲多普勒雷达解模糊方法研究[D]. 崔宏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4]脉冲多普勒雷达信号处理/有源干扰的建模仿真[D]. 李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07)
- [5]雷达信号处理的软件化和解模糊技术[D]. 杨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S2)
- [6]用于解距离和速度模糊的算法(英文)[J]. 张弓,朱兆达,吕波.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 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