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悬浮液进样FAAS法测定土壤中铁(论文文献综述)
常惟丹[1](2017)在《七种野生牛肝菌矿质元素含量研究及健康风险评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云南产野生食用牛肝菌为研究对象,采集了 24个地区七种野生牛肝菌:铜色牛肝菌(Boletus aereus)、双色牛肝菌(Boletus bicolor)、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小美牛肝菌(Bolet speciosus)、中华牛肝菌(Boletus sinicus)、血红绒牛肝菌(Boletus flammans)和黄皮疣柄牛肝菌(Leccinum crocipodium)共计194个样本。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菌体和根际土壤中铁(Fe)、镁(Mg)、锌(Zn)、铜(Cu)、铅(Pb)和镉(Cd)六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并分析牛肝菌中矿质元素含量水平在不同生长地域和不同品种间的分布特点,计算菌体对6种矿质元素的生物富集系数,并估算野生牛肝菌经口途径下的暴露剂量,评估了可能引起的健康风险。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菌体中Fe、Mg、Zn、Cu、Pb和Cd六种矿质元素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8.65~429.86、586.35~1194.64、64.59~301.95、14.64~74.52、0.12~1.48、0.01~6.28 mg/kgDW;六种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布为Mg>Fe>Zn>Cu>Cd>Pb。2.生长地域对野生牛肝菌子实体中矿质元素含量水平有一定影响,在24个调研地区中,曲靖市五个采样点获得的样本中矿质元素含量水平高于其余地区;菌体内矿质元素含量水平与牛肝菌品种密切相关,美味牛肝菌中Cd含量较高。3.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四步法”评估了菌体中Zn、Cu、Pb和Cd四种元素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4种元素的健康风险值表现出Cd>Cu>Zn>Pb的特征,Cd致癌物所引起的潜在健康风险比非致癌物引起的潜在健康风险高3~4个数量级。Cu、Pb和Zn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较低,云南省七种野生商品牛肝菌的健康风险主要来自于致癌物Cd。4.土壤中铁、镁、锌、铜、铅和镉含量分布范围分别是476.80~44777.81、154.01~5672.81、23.43~181.52、8.16~177.82、5.58~144.06 和 0.27~10.18 mg/kg;土壤均值为 Fe>Mg>Zn>Cu>Pb>Cd。5.野生牛肝菌Fe、Pb、Cu、Cd、Mg和Zn的生物富集系数范围分别是0.00~0.43、0.01~0.03、0.06~4.52、0.02~1.71、0.19~6.63 和 0.46~6.41;生物富集系数均值为Zn>Cu>Mg>Cd>Fe>Pb;野生菌的富集能力与元素种类、菌种密切相关;血红绒牛肝菌对Mg有一定的富集能力;七种牛肝菌对Zn均有富集作用;除美味牛肝菌,其余六种牛肝菌对Cu有富集作用。6.采用线性回归方程分析野生菌菌体中镉含量、土壤中镉含量和土壤pH间的关系;除双色牛肝菌外,其余六种牛肝菌菌体镉的含量与土壤中镉含量存在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
仲慧[2](2017)在《悬浮液直接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镍的方法。方法土壤样品经风干研磨后,通过300目尼龙筛后,利用0.15%琼脂溶液按比例稀释充分混匀后测定;并优化样品处理后悬浮液均匀稳定时间,通过对各步骤温度的调整来确定最佳程序升温条件;并对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进行验证。结果样品处理后悬浮液稳定时间能满足测定要求,程序升温采用两步干燥法,灰化温度为1 400℃25 s,原子化温度为2 300℃5 s,清除温度为2 450℃3 s,溶液在0μg/L40μg/L时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3x+0.000 4,r=0.999 2,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305 mg/kg,样品RSD为1.8%2.0%,回收率为89%109%。结论该方法应用悬浮液直接进样,方便快捷,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准确度,适合日常土壤样品中镍含量的检测。
何昌璟[3](2015)在《原子吸收光谱中岩矿粉末悬浮液的制备及直接进样测定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悬浮液直接进样原子光谱分析法可以应用在地质样品的分析测定中以满足实际分析检测中操作简便与环境友好的需求。为了研究该方法在岩石矿物分析测定中的应用,本文选取铅锌矿、铁矿石以及菱锰矿经过流化床气流粉碎机粉碎至粒径在15μm的超细粉末颗粒,采用聚丙烯酸钠、聚氧化乙烯、六偏磷酸钠、柠檬酸三钠以及三聚磷酸钠为分散剂,考察制备分散稳定的岩石矿物悬浮液的手段和条件、以及不同分散剂的表面张力与悬浮液雾化效率和雾化速率的关系、悬浮液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岩石矿物中元素含量的稳定性、可靠性与准确度。研究结果如下:(1)将地质样品研磨至粒径15μm,采用适宜的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剂,控制适宜的分散剂质量浓度、悬浮液固体含量以及pH值,可以将地质样品制备成稳定的悬浮液。以质量浓度为5.0 g/L的聚丙烯酸钠为分散剂,使铅锌矿、铁矿石和菱锰矿的固体粉末含量为10.0g/L、15.0 g/L、15.0 g/L,调节悬浮液的pH值为89时,悬浮液的稳定性最强。(2)选择适宜的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有利于提高悬浮液的雾化效率,对悬浮液进样光谱测定起到增敏作用。当聚丙烯酸钠为分散剂,且其质量浓度为5.0 g/L时,悬浮液的雾化效果最好。(3)以质量浓度为5.0 g/L的聚丙烯酸钠水溶液制备的铅锌矿悬浮液、铁矿石悬浮液以及菱锰矿悬浮液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测定是可行的,该方法稳定、可靠、准确。
周陶鸿,林津,彭青枝,朱影,刘杰[4](2015)在《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乳粉中痕量铬》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了乳粉加水和曲拉通溶解,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铬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NH4H2PO4作基体改进剂,降低原子化温度,解决拖尾现象;在石墨炉升温过程中采用分步干燥和分步灰化优化升温程序,降低灰化损失。结果铬浓度在03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5;方法检出限为4μg/kg;利用该法测定乳粉考核样品中铬的含量,回收率为98.9%,相对标准偏差(n=6)为3.0%;利用本法对10批奶粉进行测定,结果均低于0.1mg/kg,与国标方法无显着差异。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污染少,适用于乳粉以及液体乳中痕量铬的快速准确测定。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35-204,No.13 Gaoliangqiao Xiejie Haidian,Beijing 100081)[5](2012)在《《光谱实验室》2011年第28卷总目次》文中认为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35 -204,No.13 Gaoliangqiao Xiejie,Haidia,Beijing 100081)[6](2012)在《《光谱实验室》2011年第28卷分类索引》文中研究说明
陈江,周李,姚恩亲[7](2011)在《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茶叶中镍含量》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一种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镍含量的方法。讨论了悬浮液制备、样品粒径、取样量、悬浮液酸度及扣背景方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经优化后,方法检出限为0.32mg/kg,精密度3.64%,回收率102%。方法简单快速,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是测定茶叶中镍含量的高效方法。
马登军[8](2009)在《重金属镉和铅对小白鼠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镉和铅是两种环境污染较重的重金属元素,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接触的越来越广泛,镉和铅及其化合物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威胁日益严重。研究这两种毒物在生物机体中的蓄积和分布,具有环境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采用硝酸镉和硝酸铅的水溶液作为染毒材料,以小白鼠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小白鼠饮水染毒和静脉注射染毒后,其血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中镉、铅含量的时间效应和蓄积分布规律,以及对小白鼠血液主要指标的影响;考察了镉和铅联合染毒在小白鼠血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中蓄积分布和相关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重金属对生物机体及其靶器官的作用原理以及减缓和治疗中毒疾病提供参考依据。论文综合评述了镉和铅的毒性、危害和中毒机理,以及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微量金属镉、铅的研究进展。建立了微量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分析微量金属镉和铅的新方法,为跟踪监测染毒因子在靶器官中的蓄积、迁移和分布提供了可靠、准确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镉在0.000-0.800μg/mL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97.1%,RSD=3.0%,特征浓度为0.0036μg/mL,检出限为0.002μg/mL.铅在0.000-1.000μg/mL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97.4%,RSD=4.2%,特征浓度为0.0916μg/mL,检出限为0.0500μg/mL。采用含镉和铅分别为0.01%的低浓度水溶液对小白鼠进行饮水染毒,研究了血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中镉和铅染毒时间效应的变化,对蓄积量进行了测试和分布排序;血液中分布在血红细胞中铅达到95%~98%,镉为90%~93%,肾和肝是镉和铅的主要靶器官,其他器官次之;考察了小白鼠的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网织红细胞数随染毒时间的效应变化,血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呈现下降的趋势,网织红细胞占血红细胞的百分比随染毒时间逐渐上升,实验表明,镉和铅破坏和抑制了血细胞的生长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同时,促使网织红细胞增生。为了有别于消化道染毒,采用同浓度镉和铅的水溶液通过静脉注射,对小白鼠进行被动染毒,考察了镉和铅在红细胞、血清、肝、肾、脾、肺、心脏和大脑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和蓄积状况。为了进一步了解铅和镉的联合作用,论文中初步探讨了铅和镉在复合饮水染毒情况下,小白鼠靶器官中二者的蓄积分布情况,以及镉和铅联合作用的相关性。
刘晓莉[9](2009)在《悬浮进样—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用于微量砷的形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食品中微量有害元素的监测和控制,对于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将悬浮进样与氢化物发生相结合为食品中的微量砷建立原子吸收形态分析新方法。筛选出一种具有增敏和掩蔽双重功能的改进剂和最佳悬浮及氢化物发生条件。提出了悬浮进样一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直接测定食品中的微量砷和无机砷形态分析新方法。本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等特点,并成功地用于食品和保健补品中无机砷的形态分析。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悬浮进样和元素形态分析研究进展论述了悬浮进样技术的优点;综述了元素形态分析研究现状;展望了悬浮进样,氢化物发生,原子光谱三者相结合运用于形态分析的前景;阐明了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创新之处。第二章:悬浮进样-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面粉中的微量砷提出了一种悬浮进样-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直接测定面粉中微量砷的新方法。实验考察和优化了影响砷信号强度的悬浮条件和氢化物发生条件。以0.3%(m/v)琼脂作稳定剂,1%(m/v)柠檬酸作增敏剂和正辛醇作消泡剂,得到了满意的分析效果。考察了共存离子的干扰,通过分析三种标准参考物质评价了方法的可靠性,测定结果与参考值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本方法用于5种面粉中砷的测定,检出限为0.239μg L-1,回收率为97.8-101%,相对标准偏差为0.86-3.02%。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操作简易、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第三章:悬浮进样-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测定面粉和保健补品中不同价态的无机砷采用了8-羟基喹啉(8-HQ)作为掩蔽剂和增敏剂,建立了悬浮进样-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测定面粉、米粉、保健补品中的As(Ⅲ)和总无机As的新方法。省去了冗长的样品化学前处理过程,具有准确,快速,简便,灵敏的优点。实验超声提取样品悬浮液中的As,通过氢化物发生将其还原成相应的氢化物AsH3气体,从而测定As含量。其中,在1%HCl(v/v)介质中,加入8-HQ既可以掩蔽As(V)对As(Ⅲ)的严重干扰,又可以提高As(Ⅲ)的吸收信号,测定了As(Ⅲ)的含量;在5%(v/v)HCl介质中利用8-HQ对As(Ⅲ)和As(Ⅴ)的增敏作用,测定总无机As。测得As(Ⅲ)和As(Ⅴ)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4.0μg kg-1,4.5μg kg-1。回收率在93.3-107%,91.3-108%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2.3-4.7%,1.0-3.8%范围内。用此法测定标准物质(小麦粉和大米粉),所得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将其运用于测定小麦粉,大米粉以及保健补品样品中的As(Ⅲ)和总无机As,均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张峰[10](2009)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苹果中重金属元素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苹果为我国第一大水果品种,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苹果既是一种鲜食食品,又是一种食品原料,它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其制品的安全。随着国内外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对苹果中金属元素含量也提出严格的要求,此外,长期少量的摄入某些重金属元素会给人身体健康埋下安全隐患。所以,如何快速有效测定苹果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已经成为控制苹果质量的关键。因此,本试验以陕西礼泉苹果为原料,研究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苹果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苹果样品中锌(Zn)、铁(Fe)铜(Cu)、锰(Mn)、镉(Cd)五种元素时的最佳条件为:燃烧器高度分别为9、11、6、8、7mm,灯电流分别为3、8、3、4、7mA,乙炔流量分别为1.0、1.2、1.2、1.6、1.0L/min。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3%~107%,相对标准偏差RSD≤1.25%(n=5)。2.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FI-HG-AAS)测定苹果中微量砷(As)和汞(Hg)最佳试验条件为:载液盐酸浓度分别为3.5%、3.5%,还原剂硼氢化钾溶液浓度分别为1.5%、1.5%,载气Ar流量分别为160mL/min、120 mL/min。方法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84%、100.7%。检出限分别为0.41μg/L、0.29μg/L。相对偏差分别为(RSD,n=6)1.2%、0.9%。3.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苹果中的铜(Cu)、镉(Cd)、铅(Pb)、锰(Mn)的最佳测定条件为:灰化温度分别为700℃、600℃、700℃、900℃,原子化温度分别为2400℃、1600℃、2200℃、2300℃。该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6.0%~103.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8%~3.05%(n=8)。4.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法测定苹果中的微量金属元素铜(Cu)镉(Cd)、铅(Pb)、锰(Mn)时最佳条件为:灰化温度分别为700℃、600℃、700℃、800℃;原子化温度分别为2300℃、1600℃、2100℃、2200℃。悬浮剂琼脂溶液浓度为0.16%,超声波分散时间4min,硝酸加入量为5mL。该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6.10%~104.9%,Cu、Mn、Pb和Cd的相对检出限(RDL)分别为0.69、0.45、0.26、0.58 ng/mL,绝对检出限(ADL)分别为14.3、8.6、3.5、10.2pg,标准偏差s分别为0.0006、0.0009、0.0002和0.001。5.混酸HNO3-HClO4-H2SO4 (4:1:1)在常压微沸条件下消解苹果样品,消化液澄清透明,消化效果最佳。
二、悬浮液进样FAAS法测定土壤中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悬浮液进样FAAS法测定土壤中铁(论文提纲范文)
(1)七种野生牛肝菌矿质元素含量研究及健康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野生牛肝菌资源调查与仪器参数设定 |
2.1 材料与试剂 |
2.2 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4 数据处理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三章 野生牛肝菌中矿质元素含量测定 |
3.1 材料与试剂 |
3.2 仪器与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4 数据处理 |
3.5 结果与讨论 |
3.6 小结 |
第四章 健康风险评估 |
4.1 实验方法 |
4.2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牛肝菌根际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及生物富集系数 |
5.1 材料与试剂 |
5.2 仪器与设备 |
5.3 实验方法 |
5.4 数据处理 |
5.5 结果与讨论 |
5.6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悬浮液直接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方法 |
1.2.1 样品处理 |
1.2.2 仪器工作条件 |
1.2.3 样品测定 |
2 结果 |
2.1 悬浮液的制备 |
2.1.1 悬浮剂的选择 |
2.1.2 土壤的粒度选择 |
2.2 石墨炉程序升温条件设定 |
2.2.1 干燥条件的设定 |
2.2.2 灰化条件的设定 |
2.2.3 原子化温度的设定 |
2.3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
2.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3.2 检出限的计算 |
2.4 精密度与准确度实验 |
2.4.1 精密度实验 |
2.4.2 准确度实验 |
3 结论 |
(3)原子吸收光谱中岩矿粉末悬浮液的制备及直接进样测定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地质样品的分析手段 |
1.2.1 光谱分析中样品传统前处理方法 |
1.2.2 固体直接进样技术 |
1.2.3 悬浮液进样技术 |
1.3 悬浮液的制备 |
1.3.1 超细岩矿粉体分散稳定理论 |
1.3.2 悬浮液固体颗粒粒径大小对分析性能的影响 |
1.3.3 样品的研磨技术 |
1.3.4 分散剂及其适宜浓度的选择 |
1.3.5 悬浮液的固含量以及pH值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
1.3.6 物理分散手段 |
1.4 悬浮液的雾化 |
1.4.1 悬浮液的雾化过程 |
1.4.2 表面活性剂对悬浮液雾化的影响 |
1.5 悬浮液进样光谱法分析岩石矿物 |
1.5.1 干扰及其抑制 |
1.5.2 校准方法 |
1.6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岩石矿物超细粉末样品悬浮液的制备及其分散稳定性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与试剂 |
2.2.2 岩石矿物样品粉末超细研磨以及粒径的测定 |
2.2.3 用于制备岩石矿物悬浮液的分散剂的初步筛选 |
2.2.4 岩石矿物超细粉末样品悬浮液的制备 |
2.2.5 静置沉降-紫外可见光谱测定悬浮液稳定性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岩石矿物超细粉末的粒径及其分布 |
2.3.2 静置沉降-紫外可见光谱测定悬浮液稳定性的设计原理 |
2.3.3 分散剂及其不同数量级的质量浓度对岩矿粉末样品分散性的影响 |
2.3.4 分散剂质量浓度对岩石矿物超细粉末样品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 |
2.3.5 固体粉末含量对岩石矿物超细粉末样品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 |
2.3.6 不同pH值对岩石矿物超细粉末样品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 |
2.3.7 分散剂对岩石矿物超细粉末分散的机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分散剂对岩石矿物超细粉末悬浮液雾化的影响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试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固体粉末悬浮液直接进样原子化的设计原理 |
3.3.2 表面活性剂不同浓度对水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
3.3.3 表面活性剂不同浓度对水溶液雾化效率的影响 |
3.3.4 表面活性剂不同浓度对水溶液雾化速率的影响 |
3.3.5 表面活性剂不同浓度对岩石矿物超细粉末悬浮液雾化效率的影响 |
3.3.6 表面活性剂不同浓度对岩石矿物超细粉末悬浮液雾化速率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悬浮液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几种岩矿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与试剂 |
4.2.2 仪器工作条件 |
4.2.3 标准曲线法与标准加入法测定悬浮液中金属的含量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氘灯扣背景悬浮液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分析岩石矿物悬浮液 |
4.3.2 塞曼效应背景悬浮液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分析岩石矿物悬浮液 |
4.3.3 传统酸溶消解前处理方法处理样品测定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论文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工程意义 |
5.3 创新点 |
5.4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4)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乳粉中痕量铬(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仪器 |
2.2试剂 |
2.3方法 |
2.3.1样品溶解 |
2.3.2标准曲线的制备 |
2.3.3仪器工作条件 |
3结果与讨论 |
3.1石墨炉升温程序的优化 |
3.2基体改进剂 |
3.3校准方法的选择 |
3.4样品制备条件选择 |
3.4.1曲拉通的使用 |
3.4.2样品浓度的选择 |
3.5方法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3.6不同方法比较 |
3.7乳粉样品测定 |
4结论 |
(7)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茶叶中镍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实验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2 仪器工作条件 |
2.3 实验方法 |
2.3.1 样品悬浮液制备 |
2.3.2 标准曲线制备 |
2.3.3 测量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琼脂浓度的影响 |
3.2 样品粒径的影响 |
3.3 取样量的影响 |
3.4 超声波的作用 |
3.5 悬浮液酸度的影响 |
3.6 扣背景方式的选择 |
3.7 方法检出限 |
3.8 加标回收率 |
4 结论 |
(8)重金属镉和铅对小白鼠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镉、铅的概述 |
1.1.1 镉、铅的物理化学性质 |
1.1.2 镉、铅的应用 |
1.1.3 镉、铅对环境的污染状况 |
1.2 镉、铅的毒性、危害与中毒机理的研究进展 |
1.2.1 镉的毒性、危害与中毒机理 |
1.2.2 铅的毒性、危害与中毒机理 |
1.3 微量金属镉、铅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研究进展 |
1.3.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镉 |
1.3.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铅 |
1.4 微量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1 微量进样器的研究 |
1.4.2 脉冲微量进样器的研究 |
1.5 该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微量进样——FAAS测定红细胞以及其它组织器官中微量镉和铅的研究 |
2.1 实验部分 |
2.1.1 仪器工作及分析条件的选择 |
2.1.2 方法的线性及工作范围 |
2.1.3 方法的检出限和精密度 |
2.1.4 扰与空白实验 |
2.1.5 方法的回收率试验 |
2.2 小白鼠靶器官样品的制备与测定 |
2.2.1 样品制备 |
2.2.2 试样分析 |
2.2.3 样品测定结果 |
2.3 小结 |
第3章 低毒饮水染毒重金属镉和铅在小白鼠红细胞和其它组织器官中分布的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材料和仪器 |
3.1.2 饲养和试验条件 |
3.1.3 样品处理与分析 |
3.2 小白鼠各靶器官中镉和铅含量的测定结果 |
3.2.1 血红细胞和血清中镉和铅含量的测定结果 |
3.2.2 其它作用靶器官中镉和铅含量的测定结果 |
3.3 分析与讨论 |
3.3.1 对照组小白鼠靶器官中镉和铅含量的变化 |
3.3.2 镉染毒后在小白鼠各靶器官中的分布 |
3.3.3 铅染毒后在小白鼠各靶器官中的分布 |
3.3.4 镉和铅在靶器官中分布的比较 |
3.4 小结 |
第4章 重金属镉和铅对血液主要指标影响的研究 |
4.1 概述 |
4.1.1 血液系统和主要研究指标 |
4.1.2 重金属镉和铅对血液系统的危害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3.1 镉对小白鼠血液指标作用的实验结果 |
4.3.2 铅对小白鼠血液指标作用的实验结果 |
4.4 分析与讨论 |
4.4.1 小白鼠的特征变化 |
4.4.2 镉作用的分析与讨论 |
4.4.3 铅作用的分析与讨论 |
4.4.4 镉和铅对血液主要指标作用的比较 |
4.5 小结 |
第5章 静脉注射染毒研究重金属镉和铅在小白鼠的红细胞及组织器官中的分布 |
5.1 实验部分 |
5.1.1 试剂与仪器及工作条件 |
5.1.2 实验方法 |
5.2 样品分析结果 |
5.2.1 注射镉溶液试验小白鼠的测试结果 |
5.2.2 注射铅溶液试验小白鼠的测试结果 |
5.3 分析与讨论 |
5.3.1 试验小白鼠的特征变化 |
5.3.2 镉对血红细胞和其它靶器官的作用 |
5.3.3 铅对血红细胞和其它靶器官的作用 |
5.3.4 镉和铅对血红细胞和其它靶器官作用的比较 |
5.3.5 镉、铅蓄积分布的统计分析 |
5.4 小结 |
第6章 镉和铅联合饮水染毒在小白鼠靶器官中分布研究初探 |
6.1 重金属铅和镉复合污染与毒性的研究进展 |
6.2 铅和镉联合作用在小白鼠靶器官中的分布 |
6.2.1 材料、仪器和样品处理与分析 |
6.2.2 饲养和试验条件 |
6.2.3 镉和含铅联合作用各靶器官含镉和含铅量的测定结果 |
6.2.4 镉和含铅联合对各靶器官作用的讨论 |
6.3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9)悬浮进样—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用于微量砷的形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悬浮进样和元素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
摘要 |
1.1 悬浮进样技术 |
1.2 形态分析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
1.3 展望 |
第2章 悬浮进样-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面粉中的微量砷 |
摘要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3 结论 |
第3章 悬浮进样-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测定面粉和保健补品中不同价态的无机砷 |
摘要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3 结果与讨论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苹果中重金属元素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 苹果中金属离子来源及存在状态 |
1.1 苹果中金属离子的来源 |
1.2 金属离子的存在状态 |
2 金属离子对人体的危害 |
2.1 铅对人体的危害 |
2.2 铜对人体的危害 |
2.3 砷对人体的危害 |
2.4 镉对人体的危害 |
2.5 铁对人体的危害 |
2.6 汞对人体的危害 |
2.7 锰对人体的危害 |
3 食品中铜、镉、铅、锌、砷、铁和汞的分析现状 |
3.1 分光光度法 |
3.2 原子吸收光谱法 |
3.2.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3.2.2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
3.2.3 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
3.3 极谱法 |
3.4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 |
4 进样技术的概述 |
4.1 液体进样技术 |
4.2 气体进样技术 |
4.3 固体进样技术 |
4.4 悬浮进样技术 |
4.4.1 悬浮进样技术参数的优化 |
4.4.1.1 悬浮液的稳定性 |
4.4.1.2 固体颗粒粒径 |
4.4.1.3 液体介质 |
4.4.1.4 悬浮稳定剂 |
4.4.2 基体改进剂及仪器程序 |
4.4.3 悬浮进样技术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结合 |
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章 正交试验法优化FAAS法测定苹果中的Zn,Fe,Cu,Mn和Cd五种微量元素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仪器和试剂 |
2.2 仪器工作条件 |
2.3 样品溶液的制备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各元素最佳测定条件的选择 |
3.2 样品处理条件的选择 |
3.2.1 消化体系的选择 |
3.2.2 HNO_3,HClO_4,H_2SO_4体积比的影响 |
3.3 标准曲线 |
3.4 精密度实验 |
3.5 加标回收率实验 |
3.6 样品测定结果 |
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苹果中汞和砷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仪器和试剂 |
2.1.2 仪器工作条件 |
2.2 方法 |
2.2.1 标准溶液的制备 |
2.2.2 样品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试验条件的确定 |
3.1.1 分析波长的选择 |
3.1.2 硼氢化钾溶液浓度的选择 |
3.1.3 载液(盐酸)浓度的选择 |
3.1.4 载气及其流量的选择 |
3.2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
3.3 精密度试验 |
3.4 样品测定及回收率 |
3.5 共存离子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苹果中Cu、Cd、Pb和Mn四种重金属元素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仪器及试剂 |
2.2 仪器工作条件 |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4 湿法消解法 |
2.5 干法灰化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样品处理条件的选择 |
3.2 石墨炉工作条件的选择 |
3.2.1 灰化温度的选择 |
3.2.2 原子化温度的选择 |
3.3 干扰情况和精密度实验 |
3.4 加标回收率实验 |
3.5 样品测定结果 |
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苹果中的Cu,Pb,Cd和Mn四种元素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 |
2.2 试剂 |
2.3 仪器工作条件 |
2.4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悬浮剂种类、用量及悬浮体稳定时间的选择 |
3.1.1 悬浮剂种类的选择 |
3.1.2 超声波时间的选择 |
3.1.3 硝酸用量的选择 |
3.1.4 悬浮体稳定时间的选择 |
3.1.5 悬浮剂用量的选择 |
3.2 灰化温度和元素原子化温度的选择 |
3.3 基体改进剂的选择 |
3.4 标准溶液系列的配制 |
3.5 试样中各元素的浓度和含量的测定 |
3.6 试样不同处理方法测量结果对比 |
3.7 方法回收率 |
3.7.1 元素Cu和Mn的加标回收率试验 |
3.7.2 元素Cd和Pb的加标回收率试验 |
3.8 方法的检出限 |
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四、悬浮液进样FAAS法测定土壤中铁(论文参考文献)
- [1]七种野生牛肝菌矿质元素含量研究及健康风险评估[D]. 常惟丹.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2]悬浮液直接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镍[J]. 仲慧.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7(02)
- [3]原子吸收光谱中岩矿粉末悬浮液的制备及直接进样测定的应用研究[D]. 何昌璟. 浙江工业大学, 2015(05)
- [4]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乳粉中痕量铬[J]. 周陶鸿,林津,彭青枝,朱影,刘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04)
- [5]《光谱实验室》2011年第28卷总目次[J].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35-204,No.13 Gaoliangqiao Xiejie Haidian,Beijing 100081). 光谱实验室, 2012(01)
- [6]《光谱实验室》2011年第28卷分类索引[J].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35 -204,No.13 Gaoliangqiao Xiejie,Haidia,Beijing 100081). 光谱实验室, 2012(01)
- [7]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茶叶中镍含量[J]. 陈江,周李,姚恩亲. 光散射学报, 2011(01)
- [8]重金属镉和铅对小白鼠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作用的研究[D]. 马登军. 河北大学, 2009(12)
- [9]悬浮进样—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用于微量砷的形态分析[D]. 刘晓莉. 河北大学, 2009(02)
- [10]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苹果中重金属元素方法的研究[D]. 张峰. 陕西师范大学, 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