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帕罗西汀对脑梗死伴抑郁症状病人预后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徐伟[1](2021)在《“三才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三才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找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住院部,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针灸科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三才调神”针刺法治疗,穴位选取百会、四神聪、中脘、膻中、太溪双、涌泉双,以上穴位均留针30min,1次/日(除外周日休息),连续治疗2周,共接受针刺治疗12次,观察期为14天。对照组则接受常规针刺法治疗,穴位选取水沟、内关双、神门双、太冲双,以上穴位均留针30min,1次/日(除外周日休息),连续治疗2周,共接受针刺治疗12次,观察期为14天。分别于14天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评估量表有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软件为SPSS 25.0,以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显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线线资料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HAMD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NIHSS量表评分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具有可比性。(2)HAMD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ND评分资料均显示较治疗前有所升高(组内比较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P>0.05)(3)SDS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施治前与施治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均得到改善。两组患者施治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NIHSS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施治前与施治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情况均得到改善。两组患者施治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5)临床疗效判定:治疗2周后,治疗组治愈5人,显效21人,有效8人,无效2人,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5人,显效10人,有效13人,无效8人,总有效率77.8%。两组临床疗效经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后,得出Z=-2.262,P=0.024<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三才调神”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三才调神”针刺法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3)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两组治疗效果相当;(4)“三才调神”针刺法安全性高、简便易行,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利用。
陈绿叶[2](2021)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遵循本次研究的标准严格纳入60例符合要求的受试者,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头皮针进行治疗,每日一次,6天的连续治疗后休息1天,14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则予盐酸舍曲林片口服治疗,每日50mg,服用2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的评分,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上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治疗期间对照组有1例病例脱落,最终共59例患者完成研究,其研究结果具体如下:1.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的HAMD评分、NIHSS评分、PSQI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组间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3.治疗后,两组的HAMD评分、NIHSS评分、PSQI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同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PSQI评分、Barthel指数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治疗组治愈3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86.67%;而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7例,脱落1例,总有效率为75.86%;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头皮针与口服盐酸舍曲林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均有效,两者在改善患者抑郁程度方面的疗效相当,但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头皮针在降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优化睡眠质量、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方面的疗效更胜一筹。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任思锜[3](2021)在《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的阅读分析,本研究旨在临床上观察加味逍遥散对于肝郁脾虚型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方法:除去脱落病例,将54例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门诊和住院的符合中西医PSD诊断的患者纳入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DL、HAMD、NIHSS评分都有可比性。治疗组27例予我院特色脑科常规治疗+加味逍遥散,对照组予特色脑科常规治疗+盐酸舍曲林,历时28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HAMD的疗效差异,ADL评分(Barthel指数)、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就HAMD评分而言,2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均与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1)经过疗效公式计算比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48%和74.07%,卡方检验结果显示2组疗效对比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意义。就ADL评分而言,两组在治疗后的评分均有提高,但两组之间的差异t检验结果为P>0.05。就NIHSS评分而言,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降低都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但治疗组效果明显不及对照组(P<0.002)。结论: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治疗总有效率与舍曲林相当,虽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上明显不及舍曲林,但在提高PS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上二者疗效相当。
荐明[4](2020)在《甘麦健脾汤治疗脑卒中后心脾两虚型轻中度抑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采用公认的疗效评定标准和诊断标准,探讨甘麦健脾汤治疗脑卒中后心脾两虚型轻中度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与西药治疗卒中后抑郁常规药物对照,通过临床观察,旨在全面客观评价甘麦健脾汤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将本次研究所纳入的94例受试者随机的分为治疗组(甘麦健脾汤)和对照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商品名:黛力新),每组各47人,疗程均为6周。治疗组:给与甘麦健脾汤,约300ml水冲,早饭前服一次,晚饭后服一次,温开水送服。对照组:给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每日2次,早晨中午各1片,疗程6周。在研究过程中有6例病脱落,其中治疗组2例服药期间自行停药,1例因自身原因口服其他中药制剂。对照组3例未规律口服药物,其余病人依从性好,故实际收集病例为88例,其中治疗组44人,对照组44人。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医症状评分,ALD量表及安全性判定来评定疗效。结果:1.疗效评定:两组在治疗前HAMD量表、心脾两虚型中医症状评分表及ADL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在治疗结束后,甘麦健脾汤和黛力新组均可以明显的降低HAMD量表、心脾两虚型中医症状评分表及提高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麦健脾汤和黛力新均可以改善心脾两虚型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两组在治疗后降低心脾两虚型中医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说明甘麦健脾汤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较黛力新效果好。2.安全性判定:在研究过程中有6例病脱落,其中治疗组2例服药期间自行停药,1例因自身原因口服其他中药制剂。对照组3例自行停药,其余病人依从性好。患者的血、尿、便常规检查及生化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心电图未见异常。结论:甘麦健脾汤和黛力新均为安全、有效的;甘麦健脾汤在改善患者的抑郁障碍、中医症状方面疗效较为显着,值得进一步探索。
张恒嘉[5](2020)在《基于“脑—肠轴”探讨疏脑解郁汤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P物质、神经肽Y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从“脑-肠轴”角度研究疏脑解郁汤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血清P物质(SP)、神经肽Y(NPY)的水平变化。方法:以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属气郁血瘀痰阻的60例PS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给药方案:治疗组给予疏脑解郁汤早晚冲服,日1剂,对照组予帕罗西汀1片,日1次,治疗8周。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HAMD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的变化;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60例患者疗前和疗后血清SP及神经肽Y含量,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其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结果:(1)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P<0.05),治疗组(11.2±8.59)优于对照组(21.67±10.53)(P<0.05);中医证候疗效性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疗后HAMD评分、NIHSS评分下降(P<0.05),ADL评分升高(P<0.05),以上评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P含量均下降(P<0.05),治疗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神经肽Y含量均升高(P<0.05),治疗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疏脑解郁汤可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修复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自理能力;(2)疏脑解郁汤可降低血清SP含量及升高神经肽Y水平,即疏脑解郁汤可通过“脑-肠轴”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3)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HAMD抑郁评分与血清SP含量呈正相关,与神经肽Y含量呈负相关;抑郁评分越低血清SP水平越低、神经肽Y水平越高。
潘桂恒[6](2020)在《柴胡疏肝散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提供中医理论基础。方法:将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神经内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后抑郁住院病人共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观察过程中因出现并发症或未按要求治疗等因素有5例病例被剔除,最终病例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急性期的常规西药治疗,并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组采用脑梗死急性期的常规西药治疗,并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和柴胡疏肝散;疗程均为4周。结束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下简称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以下简称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以下简称ADL)评分和中风病中医症候量表评分。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总效率为92.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7%,由此可见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AMD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在改善抑郁症状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3、NIHS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4、ADL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5、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结论:1.单用氢溴酸西酞普兰,或柴胡疏肝散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均有疗效,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中医症候。2.以柴胡疏肝散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疗效最佳。
吕若芸(Lu Joyun)[7](2019)在《“智三针”对缺血性中风后抑郁大鼠脑组织5-HT、NE及DA表达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针刺“智三针”穴组对缺血性PSD(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大鼠大脑海马组织中5-HT、NE及DA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影响,探讨“智三针”穴组针刺干预以调控缺血性PSD模型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改善其抑郁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SPF级大鼠经分层随机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针刺组、假针刺组、帕罗西汀组共6组。除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外,其余所有大鼠均参照Koizumi的改良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建立右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采用钝性分离出单侧颈总动脉,不插入线栓。随后除正常组外给予其他5组大鼠以Longa5分制法评价其神经功能,造模成功的大鼠联合孤养法加不可遇见的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stimulation,CUMS)制备PSD大鼠模型。除了正常组、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常规饲养,对其他三组符合采纳标准的PSD大鼠模型进行干预措施。针刺组在造模完成后7天对其进行智三针穴组的针刺干预,对各穴位破皮进针快速捻转,留针15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期间共行针两次。假针刺组在造模完成后7天对其进行智三针穴组的假针刺干预,将针尖轻抵放在各穴位10秒钟,不破皮进针。帕罗西汀组在造模完成后7天行盐酸帕罗西汀片水溶液灌胃。三组共14天干预。随后进行新环境抑制进食实验,观察PSD大鼠行为学表现反应其抑郁程度改善与否。接着将所有实验对象处死取材,观察其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变化,采用免疫酶联吸附法(ELISA法)测量其大脑海马组织5-HT、NE及DA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统计结果均用标准差(X土S)表示。所有标定值在统计之前先进行正态性检验,之后选取相应统计方法。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的方差分析方法,进行两两比较。组间比较选用最小显着法,即LSD法。统计结果以P<0.05视为有统计意义。结果:大鼠经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造模后,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左前肢内收、屈曲和活动时向左侧转圈等体征,提示MCAO造模成功。与正常组相比,缺血性PSD模型组大鼠大脑海马组织中5-HT(P<0.05)、NE(P<0.05)、DA(P<0.05)表达均明显下降。经由针刺智三针穴组干预手段能使缺血性PSD大鼠大脑海马组织神经递质5-HT(P<0.05)及DA(P<0.05)表达明显增加。而NE表达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智三针”穴组能明显增加缺血性PSD模型大鼠大脑海马组织中5-HT及DA的含量,对NE指标无显着上升但仍有提升作用,表明此治疗手段能上调其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情况,说明针刺干预对缺血性PSD大鼠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具有激活的作用,从而改善其抑郁症状,这可能是针刺治疗缺血性PSD的作用机制之一。
李飞,谷德祥,邓时慧,徐建文[8](2002)在《帕罗西汀对脑梗死伴抑郁症状病人预后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 :研究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对脑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92例脑梗死伴发抑郁症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帕罗西汀治疗组 4 6例 ,男性 2 2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6 6a±s 5a(5 7~ 71a) ,给帕罗西汀 2 0mg ,po ,qd ;对照组 4 6例 ,男性2 0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6 4a± 5a(5 5~ 72a)。治疗前后测定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汉米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脑血流图、脑电图等。结果 :2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 ,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 (P<0 .0 1) ;而帕罗西汀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 ,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 (P <0 .0 1)。结论 :帕罗西汀能有效治疗脑梗死病人抑郁症状 ,对脑梗死病人的预后起积极作用
张艺[9](2020)在《疏肝活血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疏肝活血法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为疏肝活血法治疗PSD的临床决策提供进一步可靠的依据。方法:运用计算机搜索国内以及国外各大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11月30日发表的运用疏肝活血法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通过筛选相关文献后,然后再对所有纳入文献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运用Rev Man5.3软件)。结果:最后纳入23项研究,其中3项研究干预措施为单独使用疏肝活血法类方药,20项研究干预措施为疏肝活血法类方药联合抗抑郁西药,合计1982例病例。Meta分析:总共17篇文献报道临床有效率,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说明疏肝活血法改善卒中后抑郁临床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用疏肝活血法:OR=7.67,95%CI[2.70,21.78],P=0.0001;疏肝活血法类方药联合抗抑郁西药:OR=3.65,95%CI[2.72,4.91],P<0.00001];总共18篇文献报道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评分),根据治疗方法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说明疏肝活血法改善卒中后抑郁HAMD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用疏肝活血法:SMD=-2.52,95%CI[-4.81,-0.24],P=0.03;疏肝活血法类方药联合抗抑郁西药:SMD=-1.50,95%CI[-1.93,-1.21],P<0.00001];3篇文献报道了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表明疏肝活血法类方药联合抗抑郁西药与对照组相比,改善PSD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方面具有显着差异,提示疏肝活血法的疗效优于对照组(MD=-3.66,95%CI[-5.39,-1.92]),P<0.0001);3项研究应用了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N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结果显示疏肝活血法改善CNS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MD=-8.06,95%CI[-11.29,-4.83]),P<0.00001);2项研究报道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MESSS评分),结果说明治疗后疏肝活血法联合抗抑郁西药治疗组改善PSD患者MESSS评分情况与对照组相当(MD=-3.06,95%CI[-8.96,-2.85]),P=0.31);2项研究报告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SHH评分),结果说明治疗后疏肝活血法类方药联合抗抑郁西药治疗组改善NISHH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MD=-1.22,95%CI[-1.71,-0.74]),P<0.00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纳入了4项研究,结果显示疏肝活血法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SMD=2.32,95%CI[0.41,4.23]),P=0.02)。9项研究具体报道了不良事件,结果说明疏肝活血法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49,95%CI[0.17,1.39]),P=0.18)。结论:(1)疏肝活血法治疗PSD与对照组相比,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HAMD抑郁量表评分、NISHH评分、CN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等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方面具有显着优势,且安全性较好,但尚不能说明疏肝活血法可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MESSS评分。(2)本研究尚存在一些局限性,目前对疏肝活血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文献质量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今后还需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其疗效及安全性予以验证。
李鸣[10](2020)在《电针“形神同调”治疗卒中后焦虑障碍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本研究基于藏象学说,从“心”“脑”与“神”的密切相关角度入手,观察电针“形神同调”治疗卒中后焦虑障碍患者的HAMA、BI、SAS量表的变化,评价电针疗法对PSAD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临床疗效,并对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相关性进行讨论,不仅为中医“形神同调”治疗提供依据,也有利于进一步形成针刺治疗PSAD的有效方案并推广应用。方法 本研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1.试验组:取穴百会、风府、心俞、神门。百会平刺0.5-1寸;风府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心俞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寸;神门直刺0.3-0.5寸。诸穴均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百会、风府为一组接电针,百会接负极,风府接正极,患侧心俞与神门为一组接电针,心俞接正极,神门接负极,波形选择密波,频率20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分钟。每周治疗3次,隔日一次,共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2.对照组:受试者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进行抗焦虑治疗,前4天剂量为10mg/次,1次/日,早饭后顿服,第5天开始增加剂量至20mg/次,1次/日,早饭后顿服。共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3.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自理能力评定量表(B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安全性指标等。结果 1.治疗前基线比较,据统计学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HAMA量表评分、躯体性因子、精神性因子、BI评分、SAS评分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总体疗效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均为85%,但试验组愈显率为65%,对照组愈显率为25%,表明电针疗法愈显率优于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3.HAMA量表及各因子比较组内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HAMA量表评分、躯体性因子、精神性因子的组内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种疗法均有治疗作用。组间比较:治疗结束后,试验组的HAMA量表评分相比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电针疗法的改善效果优于药物疗法;试验组的躯体性因子、精神性因子相比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表明电针疗法对于PSAD患者的躯体症状、精神症状均有更好的治疗作用,疗效更优。4.躯体性因子、精神性因子评分相关性分析试验组治疗前后躯体性因子、精神性因子变化相关性分析P=0.0036,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者相关系数r=0.61894,表明电针疗法对PSAD患者躯体症状与精神症状的改善呈正相关,在改善精神症状的同时,有助于脑卒中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对照组躯体性因子与精神性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为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二者相关性较差,可能存在其他未知改善疾病的因素影响试验的结果。5.BI量表比较组内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BI量表评分组内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种疗法均能提高PSAD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组间比较:治疗结束后,试验组的BI量表评分相比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表明电针疗法在帮助PSAD患者恢复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具有优势。6.SAS量表比较组内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SAS量表评分组内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种治疗均可缓解焦虑患者的主观感受。组间比较:治疗结束后,试验组的SAS量表评分相比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表明电针疗法在改善焦虑患者的主观感受方面具有优势。结论 电针“形神同调”治疗卒中后焦虑障碍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还可以调节脑卒中后患者的躯体症状,促进躯体功能恢复。通过组间比较,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愈显率更高,在改善精神症状的同时,有助于脑卒中患者躯体功能恢复,即电针“形神同调”治疗卒中后焦虑障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二、帕罗西汀对脑梗死伴抑郁症状病人预后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帕罗西汀对脑梗死伴抑郁症状病人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三才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观察中止标准 |
1.6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分组情况 |
2.3 治疗方案 |
2.4 观察指标 |
2.5 针刺意外情况及其处理 |
2.6 统计分析方法 |
2.7 伦理学原则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疗效比较 |
3.3 临床疗效判定 |
3.4 安全性和依从性分析 |
讨论 |
1 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抑郁发病机理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的理论探析 |
3 基于“三才理论”探讨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 |
4 “三才”理论对针灸治疗PSD的指导作用 |
5 “三才调神”针刺法治疗PSD的现代医学机制 |
6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
7 问题和展望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与分组方法 |
2.2 盲法 |
2.3 治疗方法 |
2.4 异常情况的处理 |
2.5 评价指标 |
2.6 疗效评定 |
2.7 安全性指标 |
2.8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各评价指标的变化 |
3.3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 |
4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抑郁的认识 |
2 祖国医学对脑卒中后抑郁的认识 |
3 选题依据 |
3.1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治疗依据 |
3.2 头皮针的治疗依据 |
3.3 对照组口服药物的选择 |
4 结果讨论 |
4.1 评价方法的讨论 |
4.2 结果分析讨论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脑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PSD的危险因素 |
2. 血清学改变 |
3. 西医发病机制 |
4. 中医病因病机 |
4.1 从形而论 |
4.2 从气而论 |
4.3 从神而论 |
5. PSD治疗 |
5.1 西医方面 |
5.2 中医方面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前言 |
2. 一般资料 |
2.1 研究内容 |
2.2 病例来源 |
2.3 研究方法 |
2.4 研究病例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治疗方法 |
3.2 治疗周期 |
3.3 疗效指标 |
4. 保证患者依从性 |
5. 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 |
6. 结果及相关分析 |
6.1 两组患者收集过程及脱落情况 |
6.2 一般性资料 |
6.3 两组相关量表的比较 |
7. 结论 |
8. 讨论 |
8.1 加味逍遥散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依据 |
8.2 舍曲林的选择原因 |
8.3 量表使用 |
9. 研究的创新性 |
10.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2 HAMD量表 |
附录3 ADL量表 |
附录4 NIHSS评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甘麦健脾汤治疗脑卒中后心脾两虚型轻中度抑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 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
附表 2:中医证候积分评分表 |
附表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基于“脑—肠轴”探讨疏脑解郁汤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P物质、神经肽Y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理论探讨 |
1.卒中后抑郁 |
1.1 中医认识 |
1.2 西医认识 |
2.“脑-肠轴”理论 |
2.1 中医认识 |
2.2 西医认识 |
2.3 血清P物质、神经肽Y与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 |
1.病例选择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病例脱落标准 |
1.5 病例剔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临床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3.1 疗效性指标 |
3.2 生物学指标 |
3.3 安全性指标 |
3.4 疗效评价标准 |
3.5 统计学处理 |
4.研究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2 疗效性指标 |
4.3 血清指标结果 |
4.4 用药安全性评价 |
5.讨论 |
5.1 疏脑解郁汤的立法依据 |
5.2 盐酸帕罗西汀片(赛乐特)的选择依据 |
5.3 血清SP及 NPY含量测定分析 |
5.4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情况 |
附录三 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四 课题所需量表 |
致谢 |
(6)柴胡疏肝散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病例标准 |
1.6 退出(脱落)病例标准 |
1.7 治疗方法 |
1.8 观察指标 |
1.8.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分、临床疗效判定 |
1.8.2 中医症候积分 |
1.9 疗效评定标准 |
1.10 数据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
2.2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
2.3 两组患者HAMD评分情况比较 |
2.4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情况比较 |
2.5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得分情况比较 |
2.6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比较 |
2.7 用药安全性观察 |
第二部分 讨论部分 |
3 讨论 |
3.1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后抑郁的认识 |
3.1.1 脑梗死后抑郁的流行病学研究 |
3.1.2 脑梗死后抑郁的病因学研究 |
3.1.3 脑梗死后抑郁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
3.1.4 脑梗死后抑郁的治疗 |
3.2 祖国医学对中风后郁证的认识 |
3.2.1 中风后郁证的研究沿革 |
3.2.2 对中风后郁证病位的认识 |
3.2.3 对中风后郁证分型的认识及治疗 |
4 柴胡疏肝散的研究 |
4.1 组方分析 |
4.2 柴胡疏肝散现代药理研究 |
5 临床疗效分析和观察指标分析 |
5.1 临床疗效分析 |
5.2 HAMD评分分析 |
5.3 NIHSS评分分析 |
5.4 Barthel指数得分分析 |
5.5 中医症候积分分析 |
6 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
附录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 |
附录3 :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 |
附录4 :中风病中医症候量表 |
综述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7)“智三针”对缺血性中风后抑郁大鼠脑组织5-HT、NE及DA表达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现在医学对中风后抑郁症的认识和临床研究进展 |
一、中风后抑郁症诊断标准及临床表现 |
二、中风后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
三、中风后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四、中风后抑郁症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第二节 中风后抑郁症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
一、病名概述 |
二、病因病机探讨 |
三、中医药治疗方法 |
四、针灸疗法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实验流程图 |
第二节 实验材料 |
一、实验动物 |
二、实验环境条件 |
三、主要药品与试剂 |
四、主要实验器械 |
五、溶液配制 |
第三节 实验方法 |
一、建立动物模型 |
二、动物的分组 |
三、动物造模成功的标准 |
四、观察实验对象 |
五、实验各组干预措施 |
六、针刺干预方法 |
七、新环境抑制进食实验 |
八、指标水平测定 |
第四节 实验结果 |
一、结果分析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帕罗西汀对脑梗死伴抑郁症状病人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9)疏肝活血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现代医学对卒中后抑郁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
1.1 概述及流行病学资料 |
1.2 PSD的发生机制 |
1.3 现代医学治疗卒中后抑郁 |
2 中医对卒中后抑郁的认识和治疗现状 |
2.1 中医古籍研究 |
2.2 中医对卒中后抑郁的治疗现状 |
2.3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现代研究 |
3 疏肝活血法治疗PSD的研究现状 |
3.1 疏肝活血法治疗PSD理论基础 |
3.2 疏肝活血法治疗PSD现状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2 文献来源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干预措施 |
1.6 结局指标 |
1.7 文献检索 |
1.8 资料提取 |
1.9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
1.10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结果 |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2.3 偏倚风险评估 |
2.4 Meta分析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疏肝活血法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评价 |
1.1 有效率 |
1.2 HAMD评分 |
1.3 中医证候评分 |
1.4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1.5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
1.6 安全性分析 |
1.7 文献质量、方法学评价 |
1.8 本研究的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 |
(10)电针“形神同调”治疗卒中后焦虑障碍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I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卒中后焦虑障碍的现代医学认识与研究现状 |
1 流行病学资料 |
2 发病机制 |
3 现代医学的诊疗进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对于卒中后焦虑障碍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
1 PSAD的病名探讨 |
2 中医病因病机 |
3 PSAD的中药治疗 |
4 PSAD的针灸治疗 |
5 PSAD的其他中医疗法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一般资料 |
3 诊断依据 |
4 纳入标准 |
5 排除标准 |
6 终止标准 |
7 脱落标准 |
研究方法 |
1 试验方法 |
2 治疗方案 |
3 观察指标 |
4 不良事件的处理 |
5 统计学处理 |
6 技术路线图 |
统计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研究结果 |
3 小结 |
讨论 |
1 中医“形神”观 |
2 PSAD患者形、神互相影响 |
3 腧穴选择依据 |
4 针刺调神的运用 |
结语 |
1 结论 |
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 1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
附录 2 生活自理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量表(BI) |
附录 3 焦虑自评量表(SAS)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四、帕罗西汀对脑梗死伴抑郁症状病人预后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三才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的临床观察[D]. 徐伟.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绿叶.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D]. 任思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甘麦健脾汤治疗脑卒中后心脾两虚型轻中度抑郁的临床研究[D]. 荐明.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5]基于“脑—肠轴”探讨疏脑解郁汤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P物质、神经肽Y的影响[D]. 张恒嘉.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0(08)
- [6]柴胡疏肝散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 潘桂恒.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智三针”对缺血性中风后抑郁大鼠脑组织5-HT、NE及DA表达影响[D]. 吕若芸(Lu Joyu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帕罗西汀对脑梗死伴抑郁症状病人预后的影响[J]. 李飞,谷德祥,邓时慧,徐建文.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2(01)
- [9]疏肝活血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 张艺.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电针“形神同调”治疗卒中后焦虑障碍临床疗效评价[D]. 李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论文; 精神抑郁症论文; 中医论文; 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