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某中学初一学生视力跟踪调查

章丘市某中学初一学生视力跟踪调查

一、章丘市某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视力状况追踪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常鑫[1](2021)在《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研究》文中认为当今世界文明、科学与技术的飞跃发展,俨然为培智学校学生生存及其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尊重、关注、理解他们的生存及成长,日益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共识。本研究基于全纳教育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参与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培智学校教育为主线,同时关照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从生存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与教材、管理者及教师的情感与态度等多维视角切入,试图更为客观地阐述H省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现实困境。研究发现,当前H省培智学校以智力障碍学生为主,其生存教育更多地侧重于补足教育,存在教育资源和学段分布不均,仍存在入学困难,缺乏跟进和保障,就业支持相对薄弱,尤其是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匮乏等诸多现实困境。究其缘由,相对于家庭和社会需求,培智学校在教育教学设备、教育目标和理念,教材和课程,师资条件与教育质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缺口,尚未能满足培智学生全纳性与创造性的拓展。同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衔接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培智学生的生存效度。由于受身心条件所限,培智学校学生一旦缺失家庭教育的养护和社会教育的支持,很难顺利实现学校教育效果的延续和社会性发育。因此,培智学校学生的生存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同时需要医疗、残联、民政、财政等各部门予以协同,共同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优势智能的可能空间和条件,进一步实现关注平等差异、积极融入社会、重审人的价值的全纳教育目标和理念。可见,培智学校的生存教育并不是纯粹地教会学生知识,而是利用一切教育力量,通过“身教”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犹如“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从而尽力实现对每一位特殊学生产生实质性的生存培育,突出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帮助学生从中寻求人的突破,营造和谐共生的生存空间。生存教育是培智学校学生获取生存意识与能力的主要途径,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和保障力度、进一步支持和完善生存教育条件,社会要大力接纳和提供就业机会形成长期支持体系,同时家庭要及时强化和改善培育效果。只有构建各方合作和联动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目标,才能使学生具备服务自身与社会的意识与能力,才能更完整、自由且公平公正地参与社会融合,实现他们真正的生存价价值。

朱芃[2](2021)在《初中生体育素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尽管我国社会各界已关注到身体活动对学业成绩的积极影响,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智育轻体育观念的影响,学生热衷体育运动往往会被家长指责不爱学习。在学校,体育课被其他主课老师占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即使现在不断强调素质教育,但是教师、家长和学生在观念上以及行动上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由此,若能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证明体育和学业成绩之间具有积极的正向关系,对学生形成运动意识、端正运动态度、养成运动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调查方式来探寻体育素养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研究假设为: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体育运动态度、体育运动技能与学生学业成绩呈显着正相关。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以上海市两所初中学校八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数据采用EXCEL和SPSS进行统计分析,具体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三种统计方法。分析的结果为:初中生的体育运动参与程度、体育运动态度、体育运动技能、体育素养与学生学业成绩无显着相关。基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体育成绩和学业成绩都好、体育成绩好但学业成绩差、体育成绩差但学业成绩好、体育成绩和学业成绩都差四种学生,每类选择三至四名学生,开展一对一访谈。通过访谈,进一步探究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习惯、态度和技能上存在的差异,分析体育素养与学业成绩之间无显着相关的原因。最后分析得出,原因主要包括:体育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存在剂量效应、初中生学业负担过重、初中生对体育价值认识不足、体育测评考核标准不够合理、学业成绩不能反映高级认知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在初中体育课中体现较少。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以下建议:适当增加学生体育运动时间、有效教学,减负增效、全面培养学生体育价值观、改进体育课评价方式、改进学习评价方式以及体育教学注重学生思维培养。

林宇行[3](2021)在《汕头市2-5年级儿童阅读障碍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阅读障碍是最常见的特定学习技能障碍,汉语阅读障碍的患病率在3%-10%之间。阅读障碍不仅使儿童享受不到阅读的乐趣,还增加了他们学习方面的难度,不利于其行为、情感、以及社会性发展。近些年研究者加大了对阅读障碍的病因探索,特别是在环境因素方面。其中与儿童生活最为密切的家庭环境对阅读障碍的影响不容忽视,也最容易被干预。因此本研究主要从家庭环境因素视角去探讨儿童自我意识、家庭阅读环境、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阅读障碍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阅读障碍的发生和提高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为选取自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读写障碍专家门诊2020年5月至12月期间诊断的53名阅读障碍儿童,对照组按照性别、年龄、年级进行1:3成组匹配。对两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的工具和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家庭阅读环境问卷以及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回收问卷后,使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定量变量使用均数和标准差(Mean±SD)表示,定性变量使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相关因素的探讨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结果中根据双侧P≤0.05判断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儿童在自我意识、父母养育方式的得分情况以及一般人口学特征和家庭阅读环境方面均有显着性差异,结果显示:1.一般人口学资料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家庭月收入、是否单亲家庭、家住城市或农村、直系亲属患阅读障碍史、孩子第一次开口说话时间、亲子关系、打骂孩子、与孩子交流频率和家长是否忽略孩子感受等存在显着性差异(P(27)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是否单亲、亲子关系、打骂孩子、与孩子交流频率可能是儿童阅读障碍的影响因素。2.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结果显示,阅读障碍儿童的总得分显着低于正常儿童(P(27)0.05),其中智力与学业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4个因子的得分显着低于正常儿童(P(27)0.05)。且儿童自我意识总分、智力与学业情况、合群与儿童阅读障碍呈负相关关系。3.家庭阅读环境及学习方式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儿童在亲子共读、孩子固定阅读时间、鼓励孩子看课外书、购买课外书的花销、家庭藏书类型、完成作业时间、完成作业困难、自觉学习习惯、孩子每天看电视时间、上网时间和天数、是否在家上网以及上网目的等均存在显着差异(P(27)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鼓励孩子看课外书、购买课外书的花销,孩子固定阅读时间、孩子有自觉的学习习惯、完成作业的压力和困难、上网查询学习资料、上网玩游戏与阅读障碍相关。4.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结果显示,阅读障碍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总分,父母的情感温暖、抚养焦虑、过度保护等因子的分值均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27)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养育方式的总分,以及情感温暖、抚养焦虑、过度保护因子与阅读障碍呈负相关关系。在性别分层下,男性阅读障碍儿童在以上因子的得分显着低于男性正常儿童(P(27)0.05)。多因素分析结果也显示男性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与阅读障碍相关;而女性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得分与阅读障碍未发现显着性差异。结论1.家庭养育情况和亲子关系与阅读障碍发病相关,提示父母应该加强与孩子沟通,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尽量不打骂孩子。2.儿童的自我意识与阅读障碍存在负相关关系,提示自我意识偏低可能是阅读障碍的风险因素。3.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和学习方式能降低阅读障碍的发生风险。家长应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包括加强亲子共读、保证孩子拥有的阅读时间、给孩子买喜欢的书籍以及家中要有适合儿童阅读的藏书类型。同时也应注重提高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儿童自觉学习的习惯。4.父母养育方式与阅读障碍相关,父母的情感温暖、包容保护是阅读障碍的保护因素,应重点加强父母对男童的教养方式,特别是父亲在养育儿童方面应投入更多情感温暖和关怀保护。

高婷婷[4](2020)在《高中生网络成瘾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长春市某高中学生为例》文中认为网络成瘾是高中生常见的问题行为之一,青少年尚处于认知系统的建构阶段,本身自制力较差,再加上互联网匿名性、便利性和逃避性特点的引诱以及大量现实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网络成瘾问题。基于我国青少年网民的总体规模,青少年成为网络成瘾的潜在高危人群。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我们除了认识到网络成瘾的不良影响外,更要从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相对近端因素入手采取防控措施,从而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目的:本研究通过横断面研究,旨在了解高中生网络成瘾与负性情绪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探讨各微观系统对高中生网络成瘾影响的路径关系,验证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网络成瘾之间的模型关系;通过纵向追踪研究,验证横断面路径的因果关系,探讨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发展轨迹以及相关因素发展轨迹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从而为较为全面的制定高中生网络成瘾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长春市某高中1-3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在完成第一次横断面调查的基础上,对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半年一次的追踪研究,一共三次。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问卷录入,采用SPSS24.0软件、AMOS 23.0软件和Mplus 8.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描述性统计用来描述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计算仅网络成瘾、仅负性情绪和它们两者同时出现的检出率,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中介效应,基于偏差校正百分位Bootstrap的方法对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进行检验。建立潜类别增长模型,确定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的发展轨迹,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网络成瘾及其发展轨迹的影响因素,跨类概率相等性检验探讨不同轨迹发展趋势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结果:(1)高中生仅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0%,仅负性情绪检出率为27.0%,网络成瘾和负性情绪同时出现检出率为13.6%。与健康组相比,目前吸烟,周内睡眠剥夺时间平均每天超过1.5小时,周内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0分钟,周末平均每天上网超过240分钟,母子关系差和父子关系差的学生是网络成瘾和负性情绪同时出现的高危人群(P<0.05)。(2)抑郁(95%CI=[0.019,0.028])和焦虑(95%CI=[0.018,0.027])在父母婚姻冲突与网络成瘾间具有中介效应,同伴关系调节了抑郁(95%CI=[-0.003,-0.001])/焦虑(95%CI=[-0.002,-0.001])对父母婚姻冲突与网络成瘾之间关系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3)同伴关系在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3.3%,性别在中介模型中起调节作用。同伴关系在亲子关系和网络成瘾之间起显着地调节作用。(4)纵向追踪研究发现,抑郁在父母婚姻冲突与网络成瘾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焦虑在父母婚姻冲突与网络成瘾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同伴关系在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性别在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之间起到了调节效应。(5)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发展轨迹可以分为两类不同的潜在类别,分别命名为“危险组”(约占总体的71.5%)和“正常组”(约占总体的28.5%)。平均每天社交网站使用频率大于6次,社交网站(QQ/微信等)联系人数量为60150个,体育运动喜爱程度为一般和不喜欢以及近半年有被同伴孤立过经历的个体被划分到网络成瘾危险组的可能性更大,自我评价没有压力的高中生更不可能被划分到网络成瘾危险组。(6)正常组网络成瘾概率显着低于抑郁缓解组(P=0.020)和抑郁倾向组(P=0.001),正常组网络成瘾概率显着低于焦虑快速增长组(P=0.003)和缓慢增长组(P<0.001),正常组网络成瘾概率显着低于压力快速增长组(P<0.001)和缓慢增长组(P=0.001),压力快速增长组网络成瘾概率显着高于缓慢增长组(P=0.040),低父母婚姻冲突组网络成瘾概率显着低于中父母婚姻冲突组(P=0.002),父子关系较差组网络成瘾概率显着高于父子关系较好组(P<0.001),母子关系较差组网络成瘾概率显着高于母子关系较好组(P<0.001),同伴关系一般组网络成瘾概率显着低于同伴关系较好组(P=0.015)。结论:(1)高中生暴露的危险因素越多,仅网络成瘾、仅负性情绪以及两者同时出现的危险更高。(2)父母婚姻冲突、抑郁和焦虑可以影响网络成瘾,同伴关系可以缓解父母婚姻冲突对抑郁、焦虑的负面影响,进而降低网络成瘾的危险。(3)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可以影响网络成瘾,同伴关系可以增强亲子关系对网络成瘾的保护作用,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有利于降低网络成瘾。(4)父母婚姻冲突、抑郁、焦虑、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可以显着预测网络成瘾,这些预测变量与网络成瘾存在因果关系。(5)重点关注社交网站使用频率大于6次,社交网站(QQ/微信等)联系人数量为60150个,体育运动喜爱程度为一般和不喜欢的高中生,可以有效预防和降低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与成瘾程度。(6)抑郁、焦虑、压力、父母婚姻冲突、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发展轨迹可以影响高中生网络成瘾。

肖仕琳[5](2020)在《小学六年级学生意志品质、注意稳定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及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探究意志品质、注意稳定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考察意志品质、注意稳定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2)探究通过意志品质干预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性。研究过程与方法:本研究首先采用BTL-L-YZ1.0意志品质量表和《青少年注意力测验》中的视力追踪分测验对湖南省湘乡市某8所小学中的312名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回收有效问卷273份,并收集其语、数、外成绩,计算其Z分数和总分作为评定学业成绩的依据,以考察意志品质、注意稳定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后利用BTL-L-YZ1.0意志品质量表对湖南省湘乡市某小学六年级全体学生进行测量,根据得分情况并遵循自愿报名参与的原则,从中选取意志品质总分低于全年级平均数1个标准差的被试20名,随机分成2个小组,实验组与控制组各10名,每组男女各5名。在两组被试进行同质性检验后,对实验组进行每周2次,每次60分钟,一共8次的意志品质干预,控制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结束后对两组被试同时进行后测,并收集其语、数、外成绩,以探究干预的效果。研究结果:(1)男女生的意志品质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注意稳定性得分差异不显着;城区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得分显着高于乡镇学生,重点学校学生的注意稳定性得分显着高于非重点学校学生(p<0.05)。(2)意志品质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注意稳定性得分、学业成绩总分及各科标准分之间大部分呈显着正相关。意志品质、注意稳定性能显着正向预测学业总成绩(β=0.227,p<0.001;β=0.228,p<0.001)和语(β=0.250,p<0.001;β=0.175,p<0.001)、数(β=0.154,p<0.01;β=0.261,p<0.001)、外(β=0.155,p<0.01;β=0.119,p<0.05)三科成绩;意志品质能显着正向预测注意稳定性(β=0.163,p<0.01)。注意稳定性在意志品质与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经过干预后,实验组后测的意志品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学业成绩总分及数学、英语标准分均显着高于前测;控制组在各变量及各维度上的前后测得分差异不显着。实验组后测的意志品质总分及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得分显着高于控制组,意志品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前后测变化量显着高于控制组。实验组的学业成绩总分、各科标准分的后测得分及其前后测变化量略高于控制组,与控制组无显着差异。研究结论:(1)小学六年级城区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显着高于乡镇学生,重点学校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显着高于非重点学校学生。(2)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意志品质、注意稳定性与学业成绩两两之间呈显着正相关。意志品质、注意稳定性能显着正向预测学业成绩,意志品质能显着正向预测注意稳定性。注意稳定性在意志品质与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通过意志品质干预提高了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效果不显着。

何素艳[6](2020)在《基于风险认知与沟通的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文中认为为科学应对、有效防范我国学校体育中的雾霾风险,研究从心理学视角探讨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应对行为问题,引入了风险沟通和风险认知变量,探讨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风险认知概念维度及其测量,调查了学校和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风险认知、风险沟通和应对行为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现象理论,揭示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机制,提出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措施,以期为学校和体育活动参与者积极应对雾霾提供依据和指导。为提高研究效度,研究采用了探索性序列混合研究设计、聚敛混合研究设计和嵌套混合研究设计,具体采用了知识图谱方法、访谈法、描述性质性研究、扎根理论、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得出如下结论:(1)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概念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概念包括信息告知、宣传平台、信息反馈三个维度;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认知概念包括主观感受、主观评价、理性判断三个维度。(2)研究编制的《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量表》是单维度,即积极应对;《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量表》包含主动获取知识和被动接收信息两个维度;《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认知量表》包含危害性和恐惧性两个维度,三个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测量推荐标准,可以用来测量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和风险认知三个变量。(3)雾霾影响下,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呈现出高雾霾风险认知和弱应对行为,学校呈现出低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4)人口统计学变量是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风险沟通、风险认知、应对行为的影响因素,但总体解释力较弱,风险沟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验和政策监管,风险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暴露程度和信息传播,应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危害认知、信息传播和行业制度。(5)体育活动雾霾应对知行悖离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及现象,主要观点为:在行政干预下,风险沟通能引发积极应对行为;在现实条件限制下,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雾霾危害共识导致回避应对行为,肤浅的危害认知难以促进参与者的积极应对行为,风险认知对积极应对行为的影响离不开条件因素的支持。(6)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风险沟通正向影响应对行为,风险沟通正向影响风险认知,风险认知正向影响应对行为,风险认知在风险沟通对应对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不完全中介作用,学校可开展多种形式的雾霾风险知识讲授与雾霾信息告知,促进体育活动参与者积极应对雾霾风险。(7)北方多数地方的雾霾天学校体育活动叫停标准存在阈值设置偏高和学校叫停户外体育活动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故研究提出雾霾天体育活动叫停标准的建议,即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分别根据AQI>150、AQI>200、AQI>300阈值标准,达到阈值即刻叫停户外体育活动。(8)总体看,体育活动参与者视角的雾霾应对措施较为有限,有利的场馆环境条件和相关的政策与制度是促进参与者个体积极应对雾霾的有力保障。未来研究需要转向相关政策和制度方面,解决雾霾影响后体育教学的补偿问题、体育活动叫停标准问题和学校规范开展风险沟通的问题。呼吁相关部门出台行业政策和制度,如《雾霾天气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重污染天气学校体育活动应急预案》,以促进参与者个体的雾霾积极应对行为,保障雾霾天气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有序、规范、合理开展。

雷栋[7](2020)在《海口市中学生视力现况调查及健康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海口市中学生视力情况,比较各个年龄阶段之间及其性别之间视力异常情况,了解中学视力异常成因,针对不同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健康管理策略,改善近视患病率不断增高的情况,为降低青少年学生的近视患病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2019年9月到2019年10月对抽取的海口市三所中学进行研究调查,每个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影响近视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运动情况、眼保健操、膳食营养、睡眠时间、看书距离、电子产品使用等。资料信息数据库主要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收集的全部数据统一录入,统计分析调查数据主要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结果:1.此次调查研究共对814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06份,有效回收率为99.01%。其中近视人数为617人,视力正常人数为189人,近视患病率为76.6%,高度近视占26.6%,中度近视占25.8%,低度近视占24.2%。2.此次调查研究中,男生408人(50.6%),女生398人(49.4%)。男性中学生的近视人数为289人,近视患病率为70.8%,女性中学生的近视人数为329人,近视患病率为82.4%,女生近视患病率要超过男生,不同性别中近视患病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此次调查研究中,初中生近视人数为283人,近视患病率为52.7%,高中学生近视人数为334人,近视患病率为84.8%。初一年级中学生的近视患病率为64.8%,初二年级为67.1%,初三年级为74.0%,高一年级为87.2%,高二年级为82.8%,高三年级为84.2%,这表明学习阶段及年龄的变化,近视患病率也在增长变化。4.单因素的卡方分析后结果显示,看书时眼与课本距离;父母是否近视;做眼保健操次数;完成作业时间;每天累计阅读时间;阅读时有无间断休息眼睛;有无学生躺着、走路、歪头看书;有无在暗光下使用电子产品;学生所在班级的教室光线程度;学生有无每天吃水果;是否了解眼睛保健知识组间的差异对中学生的近视患病率有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根据单因素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阅读时有无间断休息眼睛、看书时眼与课本距离、父母双方近视、年级、性别、课桌的调节、了解眼睛的保健知识与近视患病率相关。年级、父母均近视和父亲近视、性别、看书时眼与课本距离、了解眼睛的保健知识等为危险因素。结论:1.本研究调查2019年海口市中学生近视情况严峻,其中初中生近视人数为283人,近视患病率为52.7%,高中学生近视人数为334人,近视患病率为84.8%。2.海口市中学生随着学习阶段及年龄增大,学生近视患病率明显提高,且近视情况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中学生的近视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中学生。3.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近视患病率与性别、学习阶段、父母近视、看书时眼与课本距离、阅读时眼睛的休息、课桌的调节、了解眼睛的保健知识相关。年级、性别、父母均近视和父亲近视、看书时眼与课本距离、了解眼睛的保健知识为危险因素。年级越高其年龄越大和不了解眼睛保健知识,近视患病的风险也逐渐增高;课桌的调节和阅读时休息眼睛属于保护因素。

陈晓满[8](2020)在《小学生课外补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淮安市H小学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明白教育在当下社会的重要性,也尽可能地选择高质量的教育,然而由于我国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并不均衡,教育资源的不充足、分布不均无法满足人们对高质量、个性化教育的迫切需求,而作为选择性教育支出的课外补习便逐渐成为家长为其子女进行教育投资的重要内容。作为主流学校的影子教育,课外补习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需求,但也给教育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研究以淮安市H小学为研究对象,从家长、学生以及某课外补习机构的创办者三方面展开问卷调查和访谈,实证调研小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动因、强度、评价等情况,参加课外补习的家庭因素,以及课外补习机构情况。通过对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本研究认为,小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已成普遍现象,并向低龄化群体蔓延。课外补习是把双刃剑,对小学生的影响有利有弊。一方面课外补习因其小班制格局,能够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增强学生的自信。另一方面课外补习加重了小学生学习负担,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家庭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课外补习的参与,家长在当下教育环境中更是推动课外补习发展的催化剂。加之课外补习市场办学机构良莠不齐,内部信息不透明,师资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政府行政部门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等问题,由家长产生的“剧场效应”缺乏规范有效的剧场监管,促使课外补习市场迅速发展膨胀。本研究依据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和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思想,从家长、主流学校、政府部门三方面提出有效对策。要扭转家长功利性育人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正确对待孩子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过程教育。深化主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发挥教学的创新性,着重狠抓教学质量,主流学校要建立并完善课后在校托管服务制度,避免将孩子“让”给课外补习机构。政府部门要有所为,科学规范课外补习市场,加强监管管理力度,要明确监管主体,严格补习市场准入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补习市场;提高主流学校教师的地位、待遇,重视乡村教育,加大资金投入,促进乡村教育的顺利进展,扭转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的局面,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均衡教育资源,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李阳[9](2020)在《新疆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以郑州市S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为进一步巩固西部大开发成果,促进各民族繁荣与发展,国家于2000年创建新疆内高班,至今已有14个省45个城市承办新疆内高班的教育教学工作。新疆内高班中维吾尔族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这与新疆民族与人口分布相一致。由于种种原因,新疆内高班的维吾尔族学生普遍表现出语文学习困难的情况。提高维吾尔族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是当前新疆内高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这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承。论文选取河南省郑州市S中学内高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内高班学生语文成绩与本地班学生语文成绩的对比,以及内高班维吾尔族学生语文成绩与其他民族学生语文成绩的对比,将研究对象确定为语文成绩达不到及格分数线(90分),在听、说、读、写方面有较大困难的191名维吾尔族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力求深入探究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教学对策。调查研究表明:新疆内高班维吾尔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均有十分明显的表现。其原因既有语文基础薄弱和母语负迁移的客观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不高、学习专注力不足、自制力与意志力不强等主观因素。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教学对策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夯实语文学习基础。通过加强文化教学和字词教学来填补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知识领域的空白,从而夯实基础。第二,纠正语文学习中的偏误现象。主要通过营造语言学习的大环境、改变错误的书写习惯等措施纠正维族学生在在语音及文字书写、使用上的偏误。第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循序渐进,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其次,步步深入,养成积累的学习习惯;最后,多方并举,养成语文学习专注的习惯。第四,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主要掌握一些记忆法与语素分析法。第五,强化语文学习动机。通过帮助学生深入挖掘语文学习的意义、制定恰当的语文学习目标、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自我效能感等方法来强化维族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第六,提升自制力与意志力。通过实施人生导师制、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等措施提升维族学生的自制力与意志力。

于璇[10](2019)在《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困境与治理路径研究》文中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连接义务教育和高中后教育的衔接纽带。然而,在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普通高中教育仍是薄弱环节,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面临诸多难以破解的现实困境,不仅影响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更影响了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和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本研究从“经验、问题和对策”三个层面及“供需、经费、均衡、质量”四个维度出发,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对湖北、陕西、贵州、河南、甘肃、四川、云南7省14个贫困地区30所普通高中学校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客观必然性、政策变迁历程、取得的经验成就、存在的困境及原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总体经历了重点发展、调整稳定、着力扩大规模以及迈入普及发展新阶段的发展脉络,并取得了显着成就,具体表现在普及水平持续提升、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显着改善、免费教育逐步推行、贫困地区学生升入高等学校的机会继续扩大。第二,当前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在资源供给、经费保障、均衡发展以及内涵发展等方面存在诸多深层次的现实困境。在资源供给方面,教育规模供给不足,办学条件薄弱,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难以满足贫困地区家长和学生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在经费投入和保障方面,财政性经费投入不足,经费投入不均衡,普通高中举债办学,贫困家庭普通高中教育成本负担较重。在均衡发展方面,城乡、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在内涵发展方面,优质生源大量流失、师资队伍建设薄弱以及辍学现象普遍存在等问题也始终困扰着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西部贫困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恶劣、社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低重心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的制约,教育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贫困文化的桎梏和家庭教育功能缺失,以及教育精准扶贫机制不完善等。基于以上发现并结合现代治理理论,本研究提出了推进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治理路径和策略:一是加强普通高中立法,构建和完善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法制体系;二是扩大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缓解供求失衡的现状;三是构建长效的普通高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的投入力度;四是提高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满足贫困地区对优质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五是健全教育精准扶贫机制,提升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精准扶贫成效。

二、章丘市某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视力状况追踪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章丘市某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视力状况追踪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培智学校学生主体教育的意义
        (二)培智学校学生的人文关怀价值
        (三)培智学校学生的社会融合目标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四、概念界定
        (一)生存教育
        (二)培智学校学生
        (三)智力障碍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参与观察法
        (三)问卷法
        (四)访谈法
    六、理论基础
        (一)全纳教育理论
        (二)多元智能理论
    七、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一)本研究的创新点
        (二)本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应然状态
    一、培智学校学生与生存的关系
        (一)学校是培养学生社会规则的主阵地
        (二)家庭是建立学生生活需要的原发动力
        (三)各界联动帮助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文化
        (四)学生自身与生存建立完形
    二、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理想状态
        (一)培养目标应是健全人格的人
        (二)教育理念应是独立的生存者
        (三)生存实质应是维护学生自由公正的权利
        (四)生存机制应是构建和谐社会道德的体系
第二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实然状态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思路
        (二)调查点的选取及基本情况
        (三)调查样本
        (四)调查工具
    二、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开展情况
        (一)目标定位
        (二)管理措施
        (三)课程设置
        (四)教材使用
        (五)师资配备
    三、培智学校学生家庭生存教育的培育情况
        (一)家庭结构
        (二)家庭生存教育环境
        (三)家庭生存教育内容
        (四)家校合作的生存教育模式
    四、培智学校学生社会生存教育情况
        (一)资本分配情况
        (二)考试选拔情况
        (三)社会沟通情况
        (四)社会就业情况
第三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培智学生生存教育的学校育化困境
        (一)教育管理特殊化不足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三)培智学校学生生存学习桎梏
        (四)学校育化的生存实践脱节
    二、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家庭维护困境
        (一)家长育人意识薄弱
        (二)家长育人方法欠缺
        (三)家校合作教育固化
        (四)家长支持条件缺乏
    三、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社会给养困境
        (一)社会文化给予生存空间不足
        (二)法律保障弱化
        (三)社会匹配资源较少
        (四)社会育人结果被忽视
第四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学校干预困境成因
        (一)生存教育定位模糊
        (二)校园文化的智能环境缺乏
        (三)教师专业素养支持力不足
        (四)管理者的决策粗浅
    二、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家庭教养困境成因
        (一)家庭教育结构残损
        (二)家庭教育意识窄化
        (三)家长教育方式不当
        (四)家校合作不对称
    三、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社会融合困境成因
        (一)社会规则与沟通的适应不调
        (二)同伴关系存在距离
        (三)就业效度岌岌可危
        (四)教育分层处于劣势
第五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政府对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保障力度
        (一)建立学生入学综合诊断评估与档案追踪机制
        (二)扩大培智学校办学总量
        (三)扩大培智学校教师培养力度
        (四)政府、专家、一线教师参与校本教材推广
        (五)开设临床教育学,推动五位一体的康养模式
    二、完善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实施条件
        (一)改善教育特殊化环境,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二)拓宽教师招聘渠道,提高教师培训实效
        (三)教育评价中引入社会性评价机制
        (四)改进教育管理普教化倾向
    三、改善培智学校学生家庭培育效果
        (一)设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意识与能力
        (二)提供家长公益岗位
        (三)建立家长心理干预调节机制
        (四)改善家长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四、提高培智学校学生社会生存支持
        (一)加强义工的专业性
        (二)民办培智幼儿教育公助化
        (三)健全职前教育,设立专业性托养机构
        (四)进一步融合培智学校学生的就业支持
结论
附录一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现状调查校长问卷
附录二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附录三 访谈提纲概要
附录四 课堂参与观察记录表
附录五 双鸭山市S培智学校总课程表1
附录六 哈尔滨市H培智学校总课程表2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初中生体育素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 研究问题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 核心概念界定
        (一)体育
        (二)体育素养
        (三)学业成绩
    四 相关研究述评
        (一)体育与智育关系的研究
        (二)体育活动影响认知能力的研究
        (三)体育活动影响学业成绩的研究
        (四)相关研究总结和评价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 脑科学研究
        (一)运动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合成
        (二)运动促进脑部血管生成
        (三)运动改变脑结构
    二 具身认知理论
        (一)具身认知的历史渊源
        (二)具身认知的主要观点
    三 中介变量的影响
        (一)自我效能感
        (二)自我控制力
        (三)情绪调节
        (四)意志品质
第三章 体育素养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相关研究
    一 研究目的与假设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假设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 问卷设计和预调研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预调研
    四 调查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体育素养与学业成绩相关性分析
        (三)体育素养与学业成绩关系回归分析
    五 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 体育素养对学业成绩影响的调查研究
    一 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工具
    二 调查结果
        (一)体育素养和学业成绩都高的学生
        (二)体育素养低学业成绩高的学生
        (三)体育素养高学业成绩低的学生
        (四)体育素养和学业成绩都低的学生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一 体育素养与学业成绩无显着相关的可能原因探析
        (一)体育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存在剂量效应
        (二)初中生学业负担过重
        (三)初中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不足
        (四)体育测评考核标准不够合理
        (五)学业成绩不能反映高级认知能力
        (六)思维能力在初中体育课中体现较少
    二 启示与建议
        (一)适当增加学生体育运动时间
        (二)有效教学,减负增效
        (三)全面培养学生体育价值观
        (四)改进体育课评价方式
        (五)改进学习评价方式
        (六)体育教学注重学生思维培养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初中生体育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 B 初中生体育素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访谈提纲
致谢

(3)汕头市2-5年级儿童阅读障碍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阅读障碍发生发展和流行病学特点
    1.2 阅读障碍的表现
    1.3 阅读障碍的影响
    1.4 阅读障碍的发生机制探讨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前期研究基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样本量
    2.3 调查内容和过程
    2.4 调查工具
    2.5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原则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人口学特征比较
    3.2 阅读障碍与亲子关系及交流情况的关系
    3.3 阅读障碍与儿童自我意识的关系
    3.4 阅读障碍与家庭阅读环境及学习方式的关系
    3.5 阅读障碍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3.6 阅读障碍与儿童自我意识、父母养育方式及家庭阅读环境等多因素综合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一般人口学资料与阅读障碍的关系
    4.2 亲子关系与阅读障碍的相关性
    4.3 阅读障碍与儿童自我意识的关系
    4.4 阅读障碍与家庭阅读环境及学习方式的关系
    4.5 父母养育方式与阅读障碍的关系
    4.6 儿童自我意识、父母养育方式及家庭阅读环境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创新性及局限性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阅读障碍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高中生网络成瘾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长春市某高中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理论基础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质量控制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5 技术路线
第3章 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横断面实证研究
    3.1 前言
    3.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3 高中生网络成瘾与负性情绪的关联性研究
    3.4 高中生父母婚姻冲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路径关系
    3.5 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网络成瘾之间的路径关系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中生网络成瘾的路径关系和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纵向追踪实证研究
    4.1 前言
    4.2 被调查对象的基线人口学特征
    4.3 高中生网络成瘾的路径关系研究
    4.4 高中生网络成瘾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5 高中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发展轨迹及其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5章 讨论
    5.1 高中生负性情绪和网络成瘾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5.2 负性情绪、家庭以及同伴因素对网络成瘾的作用机制
    5.3 高中生网络成瘾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5.4 负性情绪、家庭以及同伴因素发展轨迹影响网络成瘾
第6章 预防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对策建议
    6.1 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意识
    6.2 建立高中生网络成瘾预防干预计划
    6.3 构建积极的心理环境
    6.4 加强亲密关系满足心理需求
    6.5 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创设温馨的生活环境
    6.6 培养高中生应对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能力
第7章 结论与创新点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5)小学六年级学生意志品质、注意稳定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核心概念辨析
        1.1.1 意志品质的概念
        1.1.2 注意稳定性的概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意志品质的研究
        1.2.2 注意稳定性的研究
        1.2.3 意志品质、注意稳定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2 问题提出
    2.1 过往研究的不足
    2.2 本研究内容
    2.3 本研究假设
    2.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4.1 研究目的
        2.4.2 研究意义
3 研究一:小学六年级学生意志品质、注意稳定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过程与方法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5 研究结果
        3.5.1 六年级学生意志品质、注意稳定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3.5.2 六年级学生意志品质、注意稳定性、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分析
        3.5.3 六年级学生意志品质、注意稳定性与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
        3.5.4 学生注意稳定性在意志品质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6 研究小结
4 研究二:小学六年级学生意志品质干预研究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工具
    4.3 研究设计
    4.4 研究过程与方法
    4.5 数据统计与分析
    4.6 研究结果
        4.6.1 实验组和控制组前测差异比较
        4.6.2 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比较
        4.6.3 控制组前后测差异比较
        4.6.4 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差异比较
        4.6.5 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变化差异比较
        4.6.6 被试反馈结果
    4.7 研究小结
5 讨论
    5.1 六年级学生意志品质、注意稳定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5.1.1 不同性别学生意志品质和注意稳定性的差异分析
        5.1.2 不同生源地学生意志品质和注意稳定性的差异分析
        5.1.3 不同类型学校学生意志品质和注意稳定性的差异分析
    5.2 六年级学生意志品质、注意稳定性、学业成绩的关系分析
    5.3 六年级学生意志品质干预结果的分析
    5.4 教育教学建议
    5.5 研究展望
6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意志品质量表
    附录二 :视力追踪测验
    附录三 :意志品质干预方案
    附录四 :团体协议书
    附录五 :成员反馈表
致谢

(6)基于风险认知与沟通的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体育活动风险应对行为与风险认知研究
        1.2.2 风险沟通研究
        1.2.3 雾霾风险与体育活动应对研究
        1.2.4 我国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的考虑
    1.3 研究的具体问题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假设
        1.5.2 研究思路
    1.6 研究创新点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收集方法
        2.2.2 资料分析方法
3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调查问卷》编制
    3.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质性研究
        3.1.1 引言
        3.1.2 研究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1.4 讨论
        3.1.5 小结
    3.2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量表编制
        3.2.1 引言
        3.2.2 研究方法
        3.2.3 结果与分析
        3.2.4 讨论
        3.2.5 小结
    3.3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调查问卷》其他题项的编制
        3.3.1 引言
        3.3.2 研究方法
        3.3.3 研究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现状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2.1 问卷调查法
        4.2.2 数理统计法
        4.2.3 访谈法
        4.2.4 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调查总体情况
        4.3.2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讨论
        4.4.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总体特征
        4.4.2 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
        4.4.3 混合研究方法的结果验证
    4.5 小结
5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理论研究
    5.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实质理论研究
        5.1.1 引言
        5.1.2 研究方法
        5.1.3 结果与分析
        5.1.4 讨论
        5.1.5 小结
    5.2 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形式理论研究
        5.2.1 问题的提出
        5.2.2 研究假设
        5.2.3 研究方法
        5.2.4 结果与分析
        5.2.5 讨论
        5.2.6 小结
    5.3 本章小结
6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应对措施研究
    6.1 重污染天气学校体育活动叫停标准研究
        6.1.1 问题的提出
        6.1.2 分析方法
        6.1.3 文本制定存在的问题
        6.1.4 “叫停”实践存在的问题
        6.1.5 讨论
        6.1.6 小结
    6.2 建议出台《重污染天气学校体育活动应急预案》
        6.2.1 实践问题
        6.2.2 具体建议
    6.3 建议出台《雾霾天气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6.3.1 实践问题
        6.3.2 具体建议
    6.4 自下而上的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实践
        6.4.1 相关提案
        6.4.2 提案效果评价
    6.5 研究局限与展望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附录Ⅳ
附录Ⅴ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海口市中学生视力现况调查及健康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视力不良的定义及视力进行健康管理的必要性
        1.2.1 视力不良的定义
        1.2.2 视力进行健康管理的必要性
    1.3 近视的致病机制
    1.4 青少年近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健康管理研究发展趋势
        1.5.1 国外健康管理研究现状
        1.5.2 国内健康管理研究现状
        1.5.3 国内视力健康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意义
2 对象及方法
    2.1 调查的地点与对象
    2.2 方法
        2.2.1 样本量计算
        2.2.2 抽样方法
        2.2.3 视力评定标准
        2.2.4 问卷调查
        2.2.5 质量控制
        2.2.6 数据整理和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中学生一般情况
    3.2 中学生视力情况
    3.3 中学生近视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3.3.1 中学生近视与父母近视的关系
        3.3.2 中学生近视与看书时眼与课本距离的关系
        3.3.3 中学生近视与做眼保健操次数的关系
        3.3.4 中学生近视与完成作业时间的关系
        3.3.5 中学生近视与每天累计阅读时间的关系
        3.3.6 中学生近视与阅读时有无间断休息眼睛的关系
        3.3.7 中学生近视与学生躺着、走路、歪头看书的关系
        3.3.8 中学生近视与学生有无在暗光下使用电子产品的关系
        3.3.9 中学生近视与学生所在班级的教室光线程度的关系
        3.3.10 中学生近视与学生有无每天吃水果的关系
        3.3.11 中学生近视与学生是否了解眼睛保健知识的关系
    3.4 近视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一般情况分析
    4.2 不同学年阶段分析
    4.3 性别分析
    4.4 遗传因素分析
    4.5 其它影响因素分析
        4.5.1 阅读累计时间、近距离用眼分析
        4.5.2 作业量对近视的影响分析
        4.5.3 用眼行为对近视的影响分析
        4.5.4 光线因素对近视的影响分析
        4.5.5 课桌能否调节对近视的影响分析
        4.5.6 了解眼睛保健知识对近视的影响分析
    4.6 健康管理策略
        4.6.1 政府管理
        4.6.2 学校管理
        4.6.3 家庭管理
        4.6.4 学生个人管理
    4.7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4.7.1 研究的创新性
        4.7.2 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学生近视的相关影响因素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海口市中学视力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
致谢

(8)小学生课外补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淮安市H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课外补习兴起原因的研究
        二、关于学生学业成绩与课外补习关系的研究
        三、关于课外补习利与弊的研究
        四、关于课外补习规制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一章 课外补习理性思考
    第一节 课外补习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课外补习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理论依据
        一、文化资本理论
        二、过程教育哲学
第二章 淮安市H小学课外补习现状调查
    第一节 淮安市H小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情况调查
        一、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
        二、参加课外补习的动因
        三、参加课外补习机构的强度
        四、参加课外补习的效果与评价
    第二节 淮安市H小学参加课外补习学生的家庭情况调查
        —、家长受教育程度对孩子课外补习参与率的影响
        二、课外补习支出对家庭经济的影响
        三、家长选择课外补习机构的途径
        四、家长选择参加课外补习的原因
        五、课外补习的评价
    第三节 课外补习机构情况调查
        一、课外补习的规模与类型
        二、办学地点分布特点及环境条件
        三、师资队伍情况
        四、收费标准情况
        五、对课外补习机构的监管情况
第三章 小学生课外补习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节 小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已是普遍现象
    第二节 参加课外补习对小学生的影响
        一、正面作用
        二、负面影响
    第三节 家庭因素影响小学生课外补习的参与
        一、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关系
        二、家长是课外补习发展的催化剂
    第四节 课外补习机构及监管情况分析
        一、补习市场庞杂、机构信息不透明
        二、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师流动性大
        三、补习机构收费标准不统一,加重家庭教育经费支出
        四、政府部门对补习市场重审批,轻监管
    第五节 加剧了教育不公平
第四章 小学生参加课外补习问题的策略研究
    第一节 家长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正视孩子的个体差异,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二、重视过程教育
        三、重视家庭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第二节 深化主流学校教学与管理体制改革
        一、积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评价多元化,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
        三、建立课后在校托管服务制度
    第三节 政府要有所为,规范补习市场、优化主流教育两手抓
        一、科学规范课外补习市场,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二、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优化主流学校教育质量
        三、加大乡村教育投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新疆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以郑州市S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一)课程改革对内高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二)新疆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成绩与素养亟待提升
        (三)笔者的兴趣与工作需要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内地新疆高中班
        (二)语文学习困难
        (三)新疆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学习困难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高中语文学习困难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少数民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研究
        (四)关于新疆内高班学习困难的研究
        (五)关于新疆内高班语文学习困难的相关研究
        (六)文献述评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重难点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S中学内高班学生情况简析
        一、学生人数及男女比例
        二、民族分布情况
        三、内高班语文学习情况分析及语文学习困难的认定
    第二节 问卷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问卷的目的与内容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及问卷的发放
    第三节 访谈提纲设计与实施
        一、访谈目的
        二、访谈对象
        三、访谈实施过程
第二章 S中学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表现
    第一节 听的困难
        一、对融入文化背景的知识听不懂
        二、常见词汇听不懂
    第二节 说的困难
    第三节 读的困难
        一、朗读困难
        二、阅读困难
        (一)阅读理解力低
        (二)阅读速度慢
    第四节 写的困难
        一、表达不准确
        二、表达过于简单
        三、错别字较多
        四、书写不美观
第三章 S中学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语文基础薄弱
        一、缺乏汉语学习大环境
        二、缺乏文化教学
    第二节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一、语音偏误
        (一)声调偏误分析
        (二)发后鼻韵母的音时丢失韵尾
        二、汉字偏误
        (一)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二)汉字使用偏误分析
    第三节 语文学习习惯欠佳
        一、缺乏阅读习惯
        二、缺乏积累的习惯
    第四节 语文学习方法欠缺
        一、忽视记忆规律
        二、缺少记忆方法
        三、不会运用语素分析法
    第五节 语文学习动机不高
        一、缺乏合适的学习目标
        二、对语文学习意义认识不足
        三、语文学习兴趣不浓
        (一)教师缺乏教育艺术
        (二)课堂缺乏趣味性
        (三)学生缺乏成就感
    第六节 语文学习专注力不足
        一、专注力不足的表现
        (一)课堂不专注
        (二)早读不专注
        二、专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七节 语文学习缺乏自制力与意志力
        一、语文学习缺乏自制力
        二、语文学习缺乏意志力
第四章 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教学改进对策
    第一节 夯实语文学习基础
        一、加强文化教学
        (一)以点带面,渗透文化教学
        (二)专题讲解,强化文化教学
        二、重视字词教学
        (一)说文解字,重视文言字词教学
        (二)咬文嚼字,重视现代文字词教学
    第二节 纠正语文学习偏误
        一、纠正语音偏误
        (一)讲解语音规律,增强辨音能力
        (二)示范朗诵,模仿正音
        (三)走出语言舒适区,营造语言学习大环境
        二、纠正汉字偏误
        (一)纠正汉字书写偏误
        (二)纠正汉字使用偏误
    第三节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培养阅读兴趣
        (二)提升阅读速度
        (三)养成阅读习惯
        二、养成积累的学习习惯
        (一)明确积累内容
        (二)认识积累意义
        (三)巩固积累成果
        三、养成语文学习专注的习惯
        (一)掌控课堂节奏
        (二)控制重难点讲解时长
        (三)巧用注意力高峰期
        (四)提高课堂趣味性
        (五)做好心理疏导
        (六)讲解训练方法
    第四节 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
        一、认知记忆规律
        二、运用记忆方法
        (一)思维导图记忆法
        (二)理解记忆法
        (三)分层记忆法
        (四)调用多种感官记忆法
        (五)图画记忆法
        (六)关键词记忆法
        三、掌握语素分析法
    第五节 强化语文学习动机
        一、发掘语文学习的意义
        (一)语文学习对其它科目学习的意义
        (二)语文学习对学生职业发展的意义
        (三)语文学习对学生人生幸福的意义
        二、选取适宜的语文学习目标
        三、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一)丰富形式,打造多彩课堂
        (二)寻找共鸣,搭建情感桥梁
        (三)放缓进度,教学先易后难
        (四)营造氛围,建设多彩文化
        (五)丰富学养,运用教育艺术
        四、激发自我效能感
        (一)增加成功的体验
        (二)及时的言语鼓励
    第六节 提升语文学习自制力与意志力
        一、提升学生自制力
        (一)学会管控情绪
        (二)学会控制行为
        二、磨练学生意志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困境与治理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目的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对已有研究的反思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贫困地区
        二、中西部贫困地区
        三、普通高中教育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数据来源
    第五节 结构安排与创新之处
        一、结构安排
        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重视中西部贫困地区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必然性
    第一节 从人力资本理论透视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的减贫功能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脉络及理论贡献
        二、人力资本视域中的贫困研究
        三、人力资本视角下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的减贫功能和应然选择..
    第二节 教育公平理论与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的弱势补偿
        一、多元视角下的教育公平理论研究
        二、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
        三、教育公平视角下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补偿的路径
    第三节 教育治理现代化与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治理的实践趋势
        二、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审视
        三、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三章 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的政策变迁及发展成就
    第一节 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的政策变迁
        一、重点导向时期(1949-1980)
        二、普职调整时期(1980-1998)
        三、规模扩张时期(1998-2005)
        四、普及攻坚时期(2005 至今)
    第二节 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成就
        一、普及水平持续提升
        二、经费投入不断增加
        三、办学条件显着改善
        四、免费教育逐步推行
        五、升学通道继续拓宽
第四章 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第一节 供需矛盾困境
        一、规模上的供不应求加剧入口困难
        二、办学资源紧缺导致“大班额”现象突出
        三、办学条件薄弱难以满足基本办学需求
        四、社会对优质资源的渴求激化资源短缺矛盾
    第二节 经费保障困境
        一、财政性经费投入不足,与经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二、经费投入占比偏低,面临学段“倒挂”现象
        三、经费投入不均衡,贫困地区内部差异显着
        四、举债办学现象普遍,学校债务问题突出
        五、贫困家庭普通高中教育成本负担较重
    第三节 均衡发展困境
        一、城乡之间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失衡
        二、示范校与非示范校之间发展失衡
    第四节 内涵发展困境
        一、优质生源大量流失
        二、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三、辍学现象尚未改善
第五章 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自然生态环境恶劣,社会基础薄弱,普通高中发展先天不足
        一、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气候灾害对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影响
        二、薄弱的社会基础条件对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制约
    第二节 贫困程度深,经济发展滞后,普通高中发展缺乏经济基础
        一、贫困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贫弱的经济状况影响政府财政投入和家庭的支付能力
    第三节 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重心过低,普通高中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障碍
        一、低重心的基础教育管理格局使县级政府成为普通高中的领导者
        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难以承担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重任
    第四节 法律规制不健全,普通高中发展缺乏法制规范和保障
        一、法制供给不足导致多元主体的行为失范和利益受损
        二、政策执行偏差:普职结构政策的地方博弈
    第五节 贫困文化桎梏,家庭教育功能缺失,普通高中发展缺乏良好的环境氛围
        一、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贫困文化制约机制
        二、家庭教育缺失对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接受高中教育的影响
    第六节 教育精准扶贫机制不健全,普通高中教育扶贫功效有待加强
        一、教育精准扶贫理念的非系统性
        二、教育精准扶贫推进中的粗放式
        三、教育精准扶贫中多元主体的缺失
第六章 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治理路径
    第一节 加强普通高中教育立法,构建和完善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法制体系
        一、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立法的新时代背景
        二、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立法的价值取向和重点内容
        三、构建和完善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的制度体系
    第二节 扩大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缓解供求失衡的现状
        一、扩充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办学资源
        二、合理规划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学校布局
        三、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资源服务供给中的主体创新作用
    第三节 构建长效经费保障机制,加大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投入力度
        一、建立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生均拨款制度
        二、明确各级政府普通高中教育投入主体责任,构建政府间分担机制
    第四节 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满足中西部贫困地区对优质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
        一、师资素质转型:加强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
        二、组织机制转型: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和良性互动机制
        三、战略思路转型:推动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第五节 健全教育精准扶贫机制,提升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精准扶贫成效
        一、转变教育扶贫思维,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教育精准扶贫实践
        二、提升关键环节成效,建构精准化的教育精准扶贫治理机制
        三、建全贫困资助体系,保障贫困学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合法权利
        四、发挥政府“元治理”的核心主体作用,构筑多元协同参与的教育精准扶贫格局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西部贫困县(区)教育局调查表
附录二 校长、教育行政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三 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现状调查问卷(校领导卷)
附录四 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五 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章丘市某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视力状况追踪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研究[D]. 常鑫.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初中生体育素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D]. 朱芃.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汕头市2-5年级儿童阅读障碍影响因素研究[D]. 林宇行. 汕头大学, 2021(02)
  • [4]高中生网络成瘾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长春市某高中学生为例[D]. 高婷婷. 吉林大学, 2020(01)
  • [5]小学六年级学生意志品质、注意稳定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 肖仕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基于风险认知与沟通的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D]. 何素艳. 山西大学, 2020
  • [7]海口市中学生视力现况调查及健康管理策略研究[D]. 雷栋.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8]小学生课外补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淮安市H小学为例[D]. 陈晓满. 扬州大学, 2020(05)
  • [9]新疆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以郑州市S中学为例[D]. 李阳. 郑州大学, 2020(03)
  • [10]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困境与治理路径研究[D]. 于璇.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章丘市某中学初一学生视力跟踪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