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马霄晗[1](2021)在《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适应性为研究对象,对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教学现状和教学需求以及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在中小学的适应性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关于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现状:理论教学方面,各高校开展学期、学时以及教学内容并不统一,未采用自编教材,大部分高校在其中一个学期进行考核,部分高校不考核;技术教学方面,各高校教学学时差距较大,教学内容选择多元化,多为健美操基本动作和专项素质、大众健美操等级锻炼标准、竞技健美操以及拓展项目等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技术考核内容组合多样,占总成绩的60%-80%;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学生教学实施,教学内容设计,音乐选择、动作编排,裁判、组织训练等能力处于较强水平,教学掌控、教学应变,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教学模式和策略设计,组织竞赛等能力处于一般水平。(2)关于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课程现状:理论教学方面,理论教学开展少,大多穿插在技术教学中进行,教学内容以健美操基本知识为主,无专业教材;技术教学方面,以健美操基本动作和专项素质、有氧健身操、街舞、啦啦操等时尚健身操为主,大多采用完整法与分解法、讲解示范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掌握程度为主进行考核;实践教学能力方面,中小学教师教学掌控能力处于较强水平,其他能力都为一般水平。(3)关于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教学需求:对理论教学内容中的健美操特点、功能、意义和科学锻炼方法需求最多;对技术教学内容中的街舞、啦啦操等时尚健身操、自编健美操需求最多;在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实践教学能力各方面都需达到较强水平。(4)关于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适应性:理论教学内容在中小学教学中应用性不强;技术教学内容中健美操基本动作和专项素质,自编健美操,有氧健身操,街舞、啦啦操等时尚健身操较适应中小学,竞技健美操、大众健美操等级锻炼标准不能适应于中小学;在实践教学能力中,教学实施,教学内容设计,音乐选择、动作编排,裁判、组织训练等能力能够适应于中小学,教学掌控、教学应变,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教学模式和策略设计,组织竞赛等能力不能适应于中小学。基于研究结果,对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的适应性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理论与技术技能的融合,创新教学形式。(2)加强专项基本功培养,丰富技术教学内容。(3)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4)构建实践平台,提升综合能力。
蔡玉丹[2](2020)在《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研究》文中指出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健美操课程也受到许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热爱,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开展是幼儿健美操开展及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以江西省8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调查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开展、课程设置的现状、课程教师、影响课程设置的因素、课程存在的问题,对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分析。本文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情况的研究,以求学前教育学生更好的掌握健美操,与此同时通过对幼师的健美操技能的培养发展幼儿健美操,以及推广健美操在学前教育专业及幼儿阶段的发展。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开课率为50%。2、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开设形式以公共体育课为主,健美操课程设置内容不规范、课程安排比较合理、课程考核与评价的方式单一。3、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目标专业针对性不强。教师在健美操课的所有任务中最为重视学生自学能力;教师传统教学模式在实践内容上的固定、缺乏创新;教师们的思维模式较为固定;对学生教学能力、编创能力方面的考察较少。4、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计划是需要着重安排课程课时和内容,师资力量基本满足教学安排,50%的学校教学场地标准;学生对于健美操这项专业技能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是健美操基本知识及基本技术动作。5、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存在的问题: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技能,教师受到完成教学任务的压力,课程中主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进度,致使学生教学能力、编创能力有待加强。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的发展建议:1、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健美操课程的开设和设置需要明确制度的规范化,加强健美操宣传,使高职院校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2、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应注重学前教育专业在就业时所需要掌握的能力。3、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教学模式需要创新,教学进度应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调整,教学内容需要考虑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能力以及创编能力。
罗丹阳[3](2020)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美操是融合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一项体育项目,随社会的发展,对健美操的需求日益增加,必然增加对健美操教练、教师的需求,开设健美操专选班是培养健美操相关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健美操专选课都延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是一套全新的教学辅助工具,本研究以将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四川师范大学健美操专选班为研究对象,以四川师范大学2017级健美操专选班为实验对象;并运用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等为研究方法,以其他学科的教学应用研究和健美操相关教学实验为研究基础进行教学实验,根据测量指标在实验后进行测试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周期为16周的教学实验,最后得出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表明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学生与采用常规教学的对照班的学生在对健美操专选课学习态度测量中行为态度和意向有P值为0.047、0.048和0.046均小于0.05,情感体验有P值为0.039、0.028、0.040小于0.05,表示两个班学生有显着性差异。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选课利用丰富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提高教学的质量;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和常规教学的对照班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量中学习动机有P值为0.049、0.036小于0.05,学习方法选用有P为0.037<0.05,学习结果评价三项P值均小于0.05,学习环境营造有P值0.036、0.049、0.033小于0.05,两个班存在显着性差异,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过程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和常规教学的对照班在健美操能力成绩呈现显着性差异,其中大众健美操P为0.499>0.05没有显着性差异,在自编健美操P为0.001<0.01和带操能力P为0.003<0.01极具显着性的差异,表明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中丰富的教学素材和互联网共享的优质健美操课程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创编能力有显着的影响;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和传统教学的对照班教学效果的测量中课堂效果有P值为0.044、0.004、0.012均小于0.05,情感体验有P为0.016、0.009均小于0.05呈现显着性差异,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丰富的教学内容,其中每个教学视频都有不同风格的教练进行教学,学生不仅能学习动作套路,更重要的是学习优质课程的编排方法和带操方式,不断地模仿和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风格,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朱磊[4](2020)在《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家对本科教育质量越来越重视,教育部颁布的几次文件都提到了高校教育质量问题,并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要对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做出健全和完善。大学体育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势必要先对高校大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健美操作为大学体育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目前甘肃省普通高校先后开设了不同程度的大学体育健美操课程,但由于健美操课程不同于传统的体育项目,若要使健美操持续的、多元化的发展,就必须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改革优化,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将健美操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纳入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了解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的基本情况,重点考察其教学现状,剖析影响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来提高健美操的教学质量。通过对甘肃省8所高校的720名学生,24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现状,分析出影响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影响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是学生对健美操的认知和教师专业素质,其次是教学方法、内容、评价等。在所调查的高校健美操教师的年龄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特点,并且外出培训的人数和次数都相对较少,这也是影响健美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2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评价不全面。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的考核基本以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方式为主,评价内容偏重于最终的教学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进步,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评价。3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内容上较为单一。沿用的都是2014年更新的大众健美操套路和自编套路,没有及时更新,这与学生的期许有所出入,理论知识的教学涉及不多,并且没有延伸和扩展。4目前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主,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只重视学生技术学得怎么样,老师没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学生也没有创新和自主学习的空间,不能及时的掌握和创造知识技能的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较少。5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场地设施较为完善。在所调查的八所学校,健美操教学所需场地设施较为完备,都有充足的室内场地,并且镜子、把杆等比较齐全。
谷斯妮[5](2020)在《微视频辅助教学对普通高校健美操选项班学生体育学习策略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健美操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在我国高校得到广泛开展,受到高校学生的普遍青睐。在健美操课堂教学中,受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生体育基础相对较弱、健美操多元动作组合特征的影响,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在有限课堂内,仅能对本节课教学内容中的动作组合进行步伐与手位的分解教学,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常停留在健美操动作的认知与定向阶段,学生的动作规范、动作质量及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协调配合,在课堂上较难完成,需要学生在课下勤加练习才能达成。学生课下练习过程中难免遇到遗忘、错、漏动作现象,在无法及时得到教师指导或其他课外学习资源支持情况下,遗忘动作会不断增加,日积月累,造成新学动作与已学动作均掌握不熟练,不断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学生会慢慢失去对健美操学习的兴趣,甚至出现课上逃避和厌学情绪。体育学习策略是影响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主动采取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的方法、技能等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主要采用微视频辅助教学实验,分析实验对健美操选项班学生体育学习策略产生的影响。以期丰富健美操教学手段,改善学生健美操课下学习困难的现象,促进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微视频辅助教学实验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班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在课上对教师的示范动作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录像拍摄,让学生在课下练习中可以根据教师示范动作与自身动作对比,从而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帮助学生对健美操动作更好的记忆和练习,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策略的改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为论文撰写提供依据;向实验对象发放问卷,了解学生体育学习策略变化情况,与任课教师进行访谈,探究微视频辅助教学实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进程等方面的影响;邀请一线健美操教师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注意力和运动技能方面的变化;主要通过两轮教学实验,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运动技能形成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方面的差异;利用数理统计法,对学生体质测试数据、问卷调查数据、实验数据、观察记录数据、健美操运动技能测试成绩等进行分析,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学生整体体育学习策略在第一轮实验中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说明微视频辅助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认知,优化健美操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运动技能水平,改善学生体育学习策略。第二轮实验中学生整体体育学习策略无显着性差异,部分策略有显着性差异,实验效果明显,说明微视频辅助教学对学生体育学习策略的影响不是绝对的、唯一的因素。(2)第一轮实验中,对学习策略各具体方面比较结果是:学生元认知策略中的心理激活策略、制定计划策略,认知策略中的练习策略、精细加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中的时间管理策略,运动技能形成策略中的认知与定向阶段、联系形成阶段的练习策略具有显着性差异,自动化熟练阶段的练习策略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其他策略不具有显着性差异,表明微视频辅助教学对提高学生健美操学习兴趣,制定学练计划,增加学练时间,改善学练方法效果显着。(3)第二轮实验中,对学习策略各具体方面比较结果是:学生的整体元认知策略、课上学生学习积极性、整体认知策略及其复述策略、学生课上运动技能表现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他策略不具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微视频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复习、练习动作热情的提升。(4)实验对象不同,实验对学生体育学习策略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两轮实验结果存在较大差别,可能与两轮实验的样本量大小、学生健美操学习基础、任课教师引导程度及课堂流程安排、班长负责任程度的不同有关。
陈卓[6](2020)在《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日益发展,新时代要求高校体育发展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丰富校园体育竞赛形式;其中高校体育社团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第二课堂”重要实施场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高校健美操社团作为近些年冉冉升起的新兴社团,以其青春且极具活力的项目特点迅速在高校传播开来。本文通过对广州市12所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继而探索高校健美操社团对于高校学生的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价值观等体育意识的影响,从而最终探究高校健美操社团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发展途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提升大学生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价值观的发展程度,极大丰富“第二课堂”学习体验,进而对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发展有着重要且显着的促进作用。2.手机网络传播、文艺晚会等宣传形式使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迅速发展,但是存在社团会员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该类社团通过完善专业课教学、集体参加校园晚会展演,以及鼓励会员参加健美操竞赛等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进而增进会员与社团之间的关系维系和促进会员学生的体育意识发展。3.随着社团会员学生的体育意识逐渐提高,其体育行为也得到迅速发展。同时,高校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高校健美操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文性、传承性表现,对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4.高校学生参加高校健美操社团的动机因素分为8项,分别为:(1)增加对体育项目了解(2)增加体育锻炼次数(3)体育技能提升(4)提高自信心(5)增强人际交流能力(6)交际圈扩大(7)增强身体素质(8)塑造良好身材。不同类型学生由于其体育锻炼经历不同、体育意识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等多方面原因,使其所参加健美操社团的动机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性。5.高校运动场所的发展与维护程度,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着重要导向性作用,部分高校存在校园体育设施不完善、专业指导老师缺乏等客观影响因素;加之部分学生未能合理分配时间、个人兴趣导向等主观影响因素,最终导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过程受阻,无法顺利达成体育锻炼目标。
胡培培[7](2020)在《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10月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够毕业;同时要求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早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教体艺[2002]13号)(以下简称《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应该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因素,并且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要淡化甄别和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和发展功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当中。在《纲要》的指导下,昆明市普通高校对体育学习评价作出了改进,但仍不够全面和系统。健美操选项课作为大学体育课,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但在课程学习评价上还受传统评价思想的影响,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主体单一,所以,构建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对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价健美操选项课学生学习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调查发现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现状存在以下问题:评价内容过于强调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考核,忽略了学生情感、交往合作和意志因素的考查;评价方法简单,评价主体单一,以教师评价为主,忽略学生自评和互评,过于强调学习结果,缺乏对学习过程的有效评价。2.结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及昆明市普通高校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的实际情况,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问卷咨询后,对昆明市普通高校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最终构建出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52个三级指标。6个一级指标包括:学生体能(0.216)、运动知识(0.132)、运动技能(0.216)、学习态度(0.175)、情意表现(0.132)和交往合作(0.129)。3.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的6个维度由15个二级指标构成,分别为:身体形态(0.0598)、身体机能(0.0585)、身体素质(0.0976)、健美操理论知识(0.0457)、体育保健知识(0.0421)、科学健身知识(0.0442)、基本技能(0.0821)、成套技能(0.1339)、课堂纪律(0.0656)、课中参与(0.0576)、课外体育锻炼(0.0518)、情感(0.0689)、意志品质(0.0631)、生生合作(0.07)、师生合作(0.059)。4.三级评价指标包含52项观测点,分别为身体形态2项、身体机能2项、身体素质6项、健美操理论知识4项、体育保健知识2项、科学健身知识3项、基本技能3项、成套技能5项、课堂纪律4项、课中参与3项、课外体育锻炼2项、情感6项、意志品质4项、生生合作4项、师生合作2项。5.根据三级评价指标的加权系数,最终构建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评价量表,量表中每个观测点都给出了参考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和参考权重值,根据评价标准对评价内容进行评分。
李韵娜[8](2020)在《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提出从2002年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至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到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颁布实施和2016年的《关于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这些文件都有一个共同点: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目标、内容、设置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课程内容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在各高校的体育课程进程中不断地被优化改革,颇有成果但也遇到了许多问题,部分高校本科公共体育课程内容单调重复,致使体育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同时在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学校制定的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规定过严,以致课程内容的选择范围过小,彰显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不足,也在地方性和民族性特色体现不够等,千篇一律,总之,高校本科公共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已迫在眉睫。健美操运动自传入我国就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推崇和喜爱,其所具有的育体、育心、育人功能得到充分肯定,目前已成为全国绝大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课程开设的内容之一,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子系统,加强对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对深化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作为研究方法,深入调查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的开展现状,对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开设情况、相关研究专家与授课单位教师意见及进行课程学习学生的感受认识等情况的调查,重点探讨了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的形式与内容设置、学时分配和考核要求等与现时代发展中大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校教育与体育发展趋势是否相适应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应以社会、学科、学生为价值导向,在系统论、教学过程最优化、分层教学理论和认知规律运动技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依据确立的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目标和运动项目的发展、特点与结构要素,遵循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整体性与衔接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来进行构建;(2)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选修课为高年级学生开设,各性质课程类型分为基础课、选项课、俱乐部课,其中基础课主要开设在低年级。虽然目前大多高校必修的健美操课较为普及,但是高年级选修的健美操课名存实亡;(3)目前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单一、缺乏灵活性、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分离、课程内容不能充分满足学生需求等问题,不利于学生身心全方面良性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考核内容过多关注于技术考核,缺乏理论内容的考核,且考核标准过低,没有起到激励学生掌握健美操基础理论知识、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作用,造成学生短期提高而无法终身受益的现象;(4)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为三个层次四个方面,即分为初、中、高级三个层次水平和理论、技术、技能、素质四个方面,以健美操基础理论、现行的技术套路动作、健美操基础能力素养、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体,将这些内容根据难度细分后纳入各个层次中并安排对应的学时数。针对以上结论提出建议:把与瑜伽、体育舞蹈、排舞等体艺类具有共性的健美操内容精选纳入公共体育基础课程内容之中,减少重复学习,吸收各地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内容以丰富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重视学生体育活动的实际参与度和健美操运动能力的提高,扩展考核内容,将与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相关的体育活动和比赛、健美操理论知识等列入考核内容,促进课内外体育活动一体化以及健美操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更好融合;拓展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的教学形式,拓宽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全面的体育信息资源查询,帮助学生更便捷地利用体育信息资源。
李擎[9](2020)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翻转课堂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核心素养为视角,研究翻转课堂在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实验结果分析,分析健美操课程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运动能力,心理健康和体育品德等方面的体现。本研究从3个维度进行分析与论述,一是培育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分析,二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实验研究分析,三是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着重点为第二维度的实验研究论证。实验以翻转课堂在山东师范大学2017级公共体育课健美操班级为对象进行实验研究。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应用于高校健美操课程中,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实践检验。从理论上,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为体育教师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从实践上,通过本次教学实验,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效果,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教师授课能力,使健美操课程真正发挥其作用与功效。通过本次教学实验,得出一下结论:1.通过本次实验,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建立新的评价方式:课前学习——课中反馈——课后自评——期末考试。2.实验成绩结果为:(1)实验班级规定套路考试的成绩远高于传统班级。(2)实验班级90分以上(包含90)人数多于传统班级人数,是传统班级人数的两倍。(3)实验班级健美操理论成绩平均分高于传统班级理论成绩)。3.通过本次教学实验,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提升,在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环境中都有明显的差异变化。4.实验后对实验班级进行满意度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效率更高、适应上课模式较快、课程设计比较完整,整体满意度较高。基于此,培育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对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起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比传统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建立建立良好的学习模式,提高运动技能,同时有利于增进人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增加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终身体育的养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主要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实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推广,真正使学生落实核心素养的理念,实现学生学习终身化的目标。
汪晓丽[10](2020)在《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引入Hip Hop街舞元素的可行性分析 ——以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为例》文中提出健美操是一项具有锻炼价值且实用性强的运动项目,它将体育与艺术的特征完美融合,集健身与娱乐为一体。普通高校自开设健美操课程以来,大学生们纷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常规的健美操课程无法满足大学生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要。近年来街舞运动发展势头强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学习街舞,其代表的Hip hop文化也被大众所了解、接受和喜欢。即使Hip hop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颇受欢迎,但其具有代表性的街舞运动还没有完全走进高校课程体系中。因此,健美操选修课引入街舞元素可以实现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新健美操课堂内容,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完美的解决了学生们既需要完成健美操课程内容,又想要通过舞蹈展现自我的问题。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健美操选修课150名学生、健美操专业及相关专业教师7名,共计157名师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实地研究法等对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引入街舞元素进行了调查研究,报告了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健美操选修课现状,分析了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引入街舞元素的可行性,探讨出健美操选修课引入街舞元素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及相关解决对策,为推广Hip hop街舞元素引入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表明:(1)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参与度与选修情况不乐观,故将新兴项目Hip hop街舞元素介入健美操选修课中,以此作为课程亮点吸引更多学生加入。(2)目前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师资源和场地资源不够理想,学校应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及资金支持,从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师能力等方面为引进街舞做足准备。(3)传统健美操选修课课程内容老套,教学方法和手段枯燥单一。故将健美操与当下流行的街舞元素有机融合,为课程添加新思路,但要注意运用有效合理的教学手段。(4)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引入Hip hop街舞元素这一举措是可行的,且成效显着。高校应予以支持和提倡,鼓励学生参加相关比赛,并提供物质与精神上的帮助。(5)针对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在引入街舞元素方面存在教师资源、课堂结构、音乐节奏变化、动作风格差异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有:扩大师资力量,培养一专多能型教师;合理安排课时,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自主识别音乐节拍的能力,提高音乐节奏感;加强基本功练习,适当安排理论课程。
二、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高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1.1.2 《健美操》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1.1.3 中小学对健美操人才的专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关于高校健美操专修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
2.1.2 关于中小学健美操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
2.1.3 关于高校健美操课程优化研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分析与讨论 |
4.1 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分析 |
4.1.1 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理论内容分析 |
4.1.2 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技术内容分析 |
4.1.3 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实践教学能力内容分析 |
4.2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教学现状分析 |
4.2.1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
4.2.2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理论教学现状分析 |
4.2.3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
4.2.4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实践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
4.3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教学需求分析 |
4.3.1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理论教学需求分析 |
4.3.2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技术教学需求分析 |
4.3.3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实践教学能力需求分析 |
4.4 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在中小学的适应性分析 |
4.4.1 理论教学内容适应性分析 |
4.4.2 技术教学内容适应性分析 |
4.4.3 实践教学能力适应性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2)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的定义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研究 |
2.2.2 健美操课程相关的研究 |
2.2.3 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相关的研究 |
2.2.4 健美操教学相关的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
4.1.1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开展情况 |
4.2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现状及分析 |
4.2.1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类型的定位 |
4.2.2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结构合理性设置分析 |
4.2.3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健美操课程的内容合理性设置分析 |
4.3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教师调查结果 |
4.3.1 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目标定位 |
4.3.2 教师对健美操课的设计过程 |
4.3.3 教师对健美操课的教学设计 |
4.3.4 教学反思和评价状况 |
4.3.5 教师对健美操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认识 |
4.4 影响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的因素 |
4.4.1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计划中健美操课程与学前教育关系的研究及分析 |
4.4.2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教学环境及教师师资力量的现状 |
4.4.3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对健美操课程内容的需求 |
4.5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4.5.1 传统教学模式中过于重视知识技能 |
4.5.2 教师受到完成教学任务的压力 |
4.5.3 课程中主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进度 |
4.5.4 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 |
4.5.5 学生编创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 |
4.5.6 对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访问所调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或健美操教师提纲 |
附录 B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 |
附录 C 江西省高职院校任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教师调查问卷 |
致谢 |
(3)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政策背景 |
1.1.2 实践依据 |
1.1.3 研究意义 |
1.1.3.1 理论意义 |
1.1.3.2 现实意义 |
2 研究现状 |
2.1 健美操教学现状的相关研究 |
2.1.1 健美操概念 |
2.1.2 健美操教学现状 |
2.1.3 健美操专项课教学现状 |
2.2 相关健美操教学实验和应用研究 |
2.2.1 相关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应用研究 |
2.2.2 有关健美操教学的实验研究 |
2.3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的应用研究 |
2.3.1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概念 |
2.3.2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
3 研究方法 |
3.1 文献资料法 |
3.2 问卷调查法 |
3.3 教学实验法 |
3.3.1 研究方案 |
3.3.1.1 研究对象 |
3.3.1.2 编写教学计划与教案 |
3.3.1.3 教材的选用 |
3.3.1.4 教学内容及过程安排 |
3.3.2 实施方案(研究方案) |
3.3.2.1 干预方案 |
3.3.2.2 实验教学评价(因变量的观测) |
3.3.2.3 实验质量的监控 |
3.4 数理统计法 |
3.5 逻辑分析法 |
4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研究设计分析 |
4.1 健美操专项课课程教学目标与培养要求分析 |
4.2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程中的应用 |
4.2.1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设计原理 |
4.2.2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设计原则 |
4.2.3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目标 |
4.2.4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效果预期 |
5 结果与分析 |
5.1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健美操专选课教学实验的前测分析 |
5.1.1 学生健美操基础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5.1.2 学生健美操水平前测分析 |
5.1.2.1 健美操水平测试指标的选取 |
5.1.2.2 健美操水平前测结果分析 |
5.2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健美操专项课教学的健美操成绩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
5.2.1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健美操水平测试 |
5.2.1.1 健美操水平测试内容 |
5.2.1.2 健美操水平测试方法 |
5.2.1.3 健美操水平测试评价指标 |
5.2.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健美操成绩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
5.2.2.1 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健美操成绩测试结果分析 |
5.2.2.2 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健美操成绩测试结果分析 |
5.3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健美操专项课教学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5.3.1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学习态度对比分析 |
5.3.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比分析 |
5.3.3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
5.3.4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健美操水平对比分析 |
5.4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与常规健美操专项课的效果分析 |
5.4.1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与常规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
5.4.1.1 常规健美操专项课教学效果的优势分析 |
5.4.1.2 常规健美操专项课教学效果的问题分析 |
5.4.1.3 健美操专项课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教学效果的优势分析 |
5.4.1.4 健美操专项课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教学效果的问题分析 |
5.4.1.5 两种教学方式的健美操专项课教学的对比 |
5.4.2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效果评价 |
5.4.2.1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课堂效果评价 |
5.4.2.2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课程设计评价 |
5.4.2.3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课程效果评价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附录 5 |
附录 6 |
致谢 |
(4)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
1.1.2 基于健美操课程的特点,内容更新的需要 |
1.1.3 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体育教学质量 |
2.1.2 健美操概念梳理 |
2.2 相关研究综述 |
2.2.1 体育教学质量相关研究 |
2.2.2 健美操教学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3.1 问卷效度检验 |
3.2.3.2 问卷信度检验 |
3.2.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主要研究内容 |
4.1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实施情况分析 |
4.1.1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现状 |
4.1.1.1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目标 |
4.1.1.2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内容 |
4.1.1.3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方法 |
4.1.1.4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评价 |
4.1.2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环境 |
4.1.2.1 师资队伍情况 |
4.1.2.2 场地设备情况 |
4.1.3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学生认知情况 |
4.2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影响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学生选项分析 |
4.2.2 影响健美操教学质量的教师选项分析 |
4.2.3 选项对比分析 |
4.3 提高健美操教学质量对策研究 |
4.3.1 促进健美操教师教学的创新意识 |
4.3.1.1 优化教学内容与结构 |
4.3.1.2 引入合理教学方法 |
4.3.1.3 注重教学中评价体系的改革 |
4.3.2 激发学生对健美操课程的参与意识 |
4.3.2.1 改善学生对健美操的传统认知 |
4.3.2.2 强化学生对健美操作用的认识 |
4.3.3 完善健美操教学管理制度 |
4.3.3.1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4.3.3.2 促进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
4.3.4 健美操的校园文化环境 |
4.3.4.1 丰富健美操社团活动,提升健美操影响力 |
4.3.4.2 分层次进行健美操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教师调查问卷 |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微视频辅助教学对普通高校健美操选项班学生体育学习策略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理论意义 |
1.2.2.2 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研究 |
1.3.2 体育学习策略研究现状 |
1.3.3 微视频在学科教学的应用现状 |
1.3.4 微视频在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1.3.5 视频技术手段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1.3.6 微视频辅助教学对健美操班学生体育学习策略的影响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调查法 |
2.2.3 实验法 |
2.2.4 观察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逻辑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第一轮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调查及差异对比 |
3.1.1 学生基本身体素质情况及差异对比 |
3.1.2 学生体育学习策略情况分析 |
3.1.3 学生课堂积极性、运动技能、注意力情况差异分析 |
3.2 第一轮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体育学习策略情况分析 |
3.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元认知策略情况分析 |
3.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认知策略情况分析 |
3.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策略情况分析 |
3.2.4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资源管理策略情况分析 |
3.2.5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体育学习策略整体对比分析 |
3.3 第二轮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调查及差异对比 |
3.3.1 学生基本身体素质情况及差异对比 |
3.3.2 学生体育学习策略情况分析 |
3.3.3 学生课堂积极性、注意力、运动技能情况差异分析 |
3.4 第二轮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体育学习策略情况分析 |
3.4.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元认知策略情况分析 |
3.4.2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认知策略情况分析 |
3.4.3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策略情况分析 |
3.4.4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资源管理策略情况分析 |
3.4.5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体育学习策略整体对比分析 |
3.5 两轮实验结果差异性探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普通高校健美操选项班学生体育学习策略调查问卷》 |
附录B 专家对问卷效度评价量表 |
附录C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案设计 |
附录D 《健美操选项班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观察记录表》 |
附录E 《微视频辅助教学健美操选项班任课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我国社团、体育社团研究 |
2.2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研究 |
2.3 我国高校健美操社团的相关研究 |
2.4 高校社团对体育意识的影响研究 |
2.5 关于影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相关研究 |
2.6 国外高校社团现状研究及述评 |
2.7 高校健美操社团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相关理论基础 |
2.7.1 体育心理学 |
2.7.2 高等教育学 |
2.7.3 体育行为学 |
2.7.4 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社会学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分析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2.6 个案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现状与分析 |
4.1.1 社团会员特点 |
4.1.2 社团宣传途径 |
4.1.3 社团活动内容 |
4.2 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影响的因素分析 |
4.2.1 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对大学生体育认知的影响 |
4.2.2 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对大学生体育情感的影响 |
4.2.3 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 |
4.2.4 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 |
4.3 广州市高校学生参加健美操社团的动机因素分析 |
4.3.1 高校健美操社团会员参与健美操社团的动机因素分析 |
4.3.2 高校健美操社团非会员参与健美操社团的动机因素分析 |
4.3.3 未建立健美操社团的高校学生参与健美操社团的动机因素分析 |
4.4 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途径分析 |
4.4.1 强化专业基础课程学习 |
4.4.2 打造“常态化”公共展演平台 |
4.4.3 以赛促练,寻找差距 |
4.4.4 增加公益化社团活动 |
4.4.5 建立健全各项校园体育机制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关于确定体育意识指标的调查表 |
附录 B 关于确认体育意识条目的调查表 |
附录 C 学生问卷调查 |
附录 D 专家问卷调查 |
附录 E 问卷效度评价 |
附录 F 专家访问提纲 |
附录 G 专家信息表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家有关部门对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的重视 |
1.1.2 高等学校体育学习评价改革发展的需要 |
1.1.3 促进高校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评价 |
2.1.2 学习评价 |
2.1.3 体育学习评价 |
2.1.4 健美操 |
2.1.5 公共体育选项课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国外学习评价研究综述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假设与任务 |
3.1.1 研究假设 |
3.1.2 研究任务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资料法 |
3.3.2 问卷调查法 |
3.3.3 德尔菲法 |
3.3.4 模糊综合评价法 |
3.3.5 数理统计法 |
3.3.6 逻辑分析法 |
第4章 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现状分析 |
4.1 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开课基本情况调查 |
4.2 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现状 |
4.2.1 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评价的认识 |
4.2.2 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评价体系的满意度 |
4.2.3 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内容 |
4.2.4 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方法 |
4.2.5 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主体 |
第5章 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1 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
5.1.1 加德纳(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 |
5.1.2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 |
5.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
5.1.4 《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 |
5.2 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5.2.1 全面性原则 |
5.2.2 科学性原则 |
5.2.3 针对性原则 |
5.2.4 方向性原则 |
5.2.5 客观性原则 |
5.2.6 可行性原则 |
5.3 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确立 |
5.3.1 形成学习评价指标的初始框架 |
5.3.2 评价指标的含义 |
5.3.3 咨询专家的遴选 |
5.3.4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过程 |
5.3.5 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5.4 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及量表建立 |
5.4.1 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的建立 |
5.4.2 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各评价指标合成权重值 |
5.4.3 昆明市普通高校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量表建立 |
5.4.4 评价指标体系初步验证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普通高校 |
2.1.2 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 |
2.1.3 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国内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研究 |
2.2.2 国外高校健美操课程内容研究 |
2.2.3 研究述评 |
3 研究对象、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3 创新点及重难点 |
3.3.1 创新点 |
3.3.2 重难点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之应然 |
4.1.1 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价值导向:社会、学科、学生 |
4.1.2 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
4.1.3 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则 |
4.2 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的实然——现状分析 |
4.2.1 湖北省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现状 |
4.2.2 湖北省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现状调查 |
4.3 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过程 |
4.3.1 初步构建 |
4.3.2 正式构建 |
4.3.3 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的具体构建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教师问卷(第一轮) |
附录2 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学生问卷 |
附录3 专家、教师访谈提纲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致谢 |
(9)核心素养视角下翻转课堂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 |
1.1.2 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1.3 翻转课堂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用广泛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梳理及理论支持 |
2.1.1 核心素养 |
2.1.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
2.1.3 翻转课堂 |
2.1.4 翻转课堂应用的基本理念支持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
2.2.2 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 |
2.2.3 关于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2.3.1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
2.3.2 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调查问卷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培育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分析 |
4.1.1 培育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
4.1.2 健美操教学现状 |
4.1.3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健美操改革中的作用 |
4.1.4 健美操运动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实验结果分析 |
4.2.1 实验组与对照组规定套路技术测试成绩结果分析 |
4.2.2 实验组与对照组理论成绩测试成绩结果分析 |
4.2.3 翻转课堂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分析 |
4.2.4 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健美操教学的满意度分析 |
4.2.5 实验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3 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
4.3.1 有利于增强运动能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
4.3.2 有利于改善健康行为,形成良好运动习惯 |
4.3.3 有利于提高体育品德,建立终身体育思想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引入Hip Hop街舞元素的可行性分析 ——以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街舞在普通高校的发展现状 |
1.4.4 街舞元素引入健美操教学的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观察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问卷调查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逻辑分析法 |
2.2.7 实地研究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健美操选修课开课现状 |
3.1.1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健美操选修课基本情况 |
3.1.2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健美操选修课特点分析 |
3.1.3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健美操选修课面临的困境分析 |
3.2 健美操与街舞元素的相容性 |
3.2.1 健美操的动作特征、功能与锻炼意义分析 |
3.2.2 街舞的动作特征、功能与锻炼意义分析 |
3.2.3 健美操与街舞的相容性分析 |
3.3 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中引入街舞元素的具体措施 |
3.3.1 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引入街舞元素的教学环节 |
3.3.2 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中引入街舞元素的教学方法 |
3.4 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引入街舞元素的效果分析 |
3.4.1 健美操选修课引入街舞元素对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 |
3.4.2 健美操选修课引入街舞元素对学生认知身体状况的影响 |
3.4.3 健美操选修课引入街舞元素对学生主观认知方面的影响 |
3.5 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引入街舞元素面临的问题探讨 |
3.5.1 教师资源与课堂结构的问题 |
3.5.2 音乐节奏及动作风格变化差异的问题 |
3.5.3 健美操选修课引入街舞元素的教学价值与锻炼意义 |
3.6 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引入街舞元素的对策分析 |
3.6.1 面临教师资源与课堂结构问题的解决对策 |
3.6.2 面临音乐节奏变化及动作风格差异问题的解决对策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学生问卷》 |
附录2 《教师问卷》 |
附录3 访谈提纲 |
附录4 问卷效度检验表 |
四、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适应性研究[D]. 马霄晗.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2]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研究[D]. 蔡玉丹.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3]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应用及效果评价[D]. 罗丹阳.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4]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D]. 朱磊.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5]微视频辅助教学对普通高校健美操选项班学生体育学习策略影响研究[D]. 谷斯妮. 河南大学, 2020(02)
- [6]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D]. 陈卓.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7]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胡培培.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D]. 李韵娜.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核心素养视角下翻转课堂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擎.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10]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引入Hip Hop街舞元素的可行性分析 ——以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为例[D]. 汪晓丽.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