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变频控制系统中泵的选择与应用

分布式变频控制系统中泵的选择与应用

一、分布式变频调节系统中泵的选择和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达福云[1](2021)在《分布式变频供热的节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的供热系统中,采用的是电动调节阀,其对系统供热而言有着极大的能量消耗。笔者认为,如果可使用分布式变频调节将其替代,在投资初始金额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大量水泵的消耗,尤其是在负荷部分运行的工程条件下,有更加明显的节能效果。由此本论述根据上述分析,探讨分布式变频供热的节能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程的节能供热提供一些有效思路。

张继谊[2](2021)在《动力分布式集中供热系统模型预测智能调节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集中供热是我国重要的民生基础建设,在解决了我国冬季取暖问题的同时,集中供热所耗费的大量能源不容忽视。近年来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动力分布式集中供热系统,其核心为在每个用户安装变频水泵,以此替代传统供热系统中的调节阀,通过独立的水泵向用户提供压头,这样避免了压头浪费,能够显着节约集中供热系统的输配能耗。动力分布式集中供热系统的关键是运维部分,由于供热管网水各支路水力互相影响,如何统筹协调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中的变频水泵是一大难点。随着“智慧城市”、“智慧供热”、“大数据”等一系列概念及计算机技术的逐渐发展以及动力分布式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越加广泛,发展适用于动力分布式集中供热系统的控制调节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这一现状,本文针对动力分布式集中供热系统,提出了基于室温预测控制的智能调节方法,具体工作如下:首先,本文针对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的水力耦合问题,提出了包括建筑数据监测、建筑室温预测、管网水力求解以及水泵统一调节在内的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模型预测智能调节方法。其次,本文依托大连理工大学能耗平台对部分建筑进行数据监测,应用LSTM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建筑室温预测模型,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与模型预测控制对建筑热力入口调节方法进行了模拟研究,提出了建筑热力入口的智能调节方法。该方法可以响应天气因素变化,及时调节系统流量,控制效果良好,误差在±0.5℃。第三,本文建立二次网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管网水力、热力模型,设计动力分布式供热管网算例进行二次网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模型预测智能调节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断变化的天气环境下,各用户室温能够稳定在设定值,用户循环泵、热源循环泵协同工作,高效运行。最后,本文还探讨了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中零压差点的最优位置选取问题、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能耗问题,并模拟了采用分阶段变供水温度量调节的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与传统供热系统的运行整个供暖季的能耗情况。本文提出了一套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的模型预测智能调节方法,该方法将所有水泵统一调节,解决了供热管网中常见的支路耦合问题;同时利用大数据监测,建立了建筑室温预测模型,提出了建筑热力入口智能调节方法,为智慧供热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使用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具体如何应用到实践之中以及在实践中表现如何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

赵雄飞[3](2020)在《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的水力工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热面积越来越大,城镇集中供热系统也在不断发展。集中供热传统输配系统热源循环泵扬程需克服管网最不利环路阻力,近端用户需用阀门调节富裕压头。分布式输配系统由于节省阀门调节能耗而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属于多台循环泵并联运行,系统调节复杂,当前研究缺少对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的详细水力工况分析。本文以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一次网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对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的水力工况进行研究。首先对集中供热传统系统输配系统和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两种供热系统在运行形式、调节方式和水压图上的差异,总结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的优点,设计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实验台,介绍实验台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实验方案。分析供热管网水力失调的种类和原因,整理集中供热传统输配系统水力稳定性分析方法,提出适用于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水力稳定性分析方法,用流体力学公式结合水泵并联运行后性能曲线的变化情况,分析实验台调节某一支路流量后,其它支路流量的变化情况。实验研究某一支路流量变化后其它支路流量的变化情况和支路流量变化的原因,进行支路稳定性和系统稳定性实验,分析影响支路稳定性和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为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的运行调节提供参考。研究发现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中某一支路流量减小后,系统总流量减小,其它支路流量均会增加,调节支路与均压管之间的干管流量减小,调节支路与系统末端之间的干管流量增加。改变一条支路的流量后其它支路流量变化的原因是:支路流量变化后,系统供回水干管流量变化,压降变化,导致其它支路两端压力差变化,支路水泵的工作点移动从而引起支路流量改变。支路的稳定性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水泵性能曲线越陡峭的支路,其稳定性越好;越靠近均压管的支路稳定性越好;管径越大的支路越不容易受其它支路的影响。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的系统稳定性主要受管网阻抗分布的影响,干管阻抗越小,系统的稳定性越好,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在设计时应使供回水干管的比摩阻尽量小,这样能有效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在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中不能用相似定律调节支路水泵的流量。

乔清锋[4](2020)在《辽宁友谊宾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节能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辽宁友谊宾馆分布式能源系统采用以地下水源热泵机组为主,电蓄热和太阳能为辅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本课题通过调研其分布式系统在冷热源选取上的多样化及在夏季和冬季的设备运行状态,根据辽宁友谊宾馆地理位置及建筑负荷需求的特殊性,制定出适合辽宁友谊宾馆分布式能源系统运行的节能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通过项目施工图纸等资料,收集建筑概况、技术方案、系统形式、设备选型等相关信息。同时查阅系统能效测试的相关标准及规范,通过现场测试得到实际运行的机组性能系数及系统能效比。结合系统近两年能耗及运行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可得,在整个能源系统中热泵系统能耗约占60%,电蓄热能耗约占20%。因此本课题提出友谊宾馆节能策略的制定主要从热泵机组运行时间、开机策略及变频调节开展,同时对承担部分建筑供暖的电蓄热供暖经济性进行计算论证。为了减少机组的运行时间,通过从DesT模拟中获取沈阳地区全年温湿度变化及对建筑的动态负荷进行模拟分析,提出了夏季节夜间自然通风及过渡季节新风直接供冷的节能策略。然后,通过Fluent对夏季四种状况下夜间自然通风时室内环境进行模拟分析,最终得出当在tw<28℃时,通过夜间的自然通风可适当延迟第二天空调机组的开机时间,达到节能运行的目的;同时对宾馆过渡季节采用新风直接供冷的可行性及节能率进行计算分析。基于DesT能耗模拟预测数据,根据3个机房热泵机组配置制定了逐台启动法和平均负荷法两种开机策略。通过热泵机组数学能耗模型分别对每个机房在这两种开机策略下的运行能耗进行计算,发现运用平均负荷法开机策略比逐台启动法节能。同时通过DesT建筑负荷模拟数据,找出对应天气所需的机组负荷,制定便于机组运行人员操作简单易懂的运行调控策略,最大限度节约系统的运行能耗。为了进一步达到节能目的同时采用变频调节,运用实测数据计算主机性能系数和水系统输送能效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对整个水源热泵机组系统的变频调节节能效果进行计算分析,验证了变频技术的引入可以实现整个能源系统的节能目的。热泵机组无法满足辽宁友谊宾馆所有建筑供暖,通过对地下水源热泵、电蓄热、燃气锅炉三种供暖方式的运行费用、能耗及初投资的计算对比分析,最终得出在首选最经济的地下水源热泵供暖无法满足供暖需求时,选择电蓄热供暖是最经济的。

方小雨[5](2019)在《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设计方案及经济性比较》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传统集中供热系统的不断发展,在解决了大多数地区采暖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系统采取大流量运行、系统整体能耗大、用户侧冷热不均等现象。对此,有专家提出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解决传统集中供热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供暖行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文首先介绍传统集中供热系统与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的多种系统形式,并根据水压图进行分析,对变频泵的节能原理及优势进行分析总结。其次对这两种供热系统在设计思路上的差异,分别讨论了水力计算过程、水压图的绘制、水泵的选型以及定压补水等问题。并根据某供热工程中提出四种方案,分别进行完整的设计计算,从节能、经济与环境效益等多角度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三种分布式变频泵供热系统相对于传统集中供热系统在节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结合经济性和环境效益为该工程选出一种最佳方案。本文对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进行方案设计及经济性比较,得出一种更优的设计方案,可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鲁梦龙[6](2019)在《分布式混水供热系统运行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和智能化设备被投入到集中供热领域中,这使得集中供热的品质与能源使用效率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但是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集中供热系统在能源的利用和控制手段上仍有着一定的差距。本文首先提出适用于分布式混水系统管网改扩建时系统关键参数的优化方案;通过建立供热系统的水力与热力工况仿真模型模拟系统的动态过程,并提出系统运行调节的方法;针对换热站设备运行耗电过多的问题,提出采用分布式变频泵的改造方案,并在理论上与传统供热系统的水泵电耗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基于变频泵的工程适用性,研究当分布式混水供热系统进行改扩建时,系统零压差点的位置与水泵的特性对供热系统水力工况造成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两个厂家的水泵样本,对平坦型与陡峭型两种不同类型的水泵进行了定量分析,为了最大化变频水泵的工作性能,提出新的水泵选型方法来选出适应能力更强的加压变频泵;采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系统的零压差点与新增热负荷的接入点对分布式混水供热系统的水力工况的影响,并对系统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其次,基于能量传递与守恒关系,搭建从热源到热用户的各部分的传递模型,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来搭建供热系统运行仿真程序。模拟仿真在设计室外温度与室外温度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热用户的室内温度与二次网供水温度的动态变化过程,并提出相应的温度-压力嵌套的供热量控制策略。然后,在经典PID控制的基础上,基于供热系统的传递模型,利用Simulink中的模糊逻辑工具模块对控制参数进行模拟仿真研究,设计适用于具有非线性特性的集中供热系统fuzzyPID控制器,并分析设计的模糊控制器与传统PID在所搭建的动态模型中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经典PID控制方法,模糊PID控制器对于具有明显滞后特性的温度参数和压力参数的控制过程也具有超调量更小,调节时间更短的特性,这也使得整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更强。最后,建立分布式混水供热系统经济性数学模型,基于本文提出的水泵选型及系统运行优化理论,以某实际改造工程为案例,分析了本文设计的分布式混水系统改造方案的经济适用性。结果表明,与原供热系统相比,改造完毕后的分布式混水供热系统的水力工况良好,节能效果尤为显着。

张娇娇[7](2019)在《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热网优化及节能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环境污染和能源匮乏问题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重视,我国在供热方面有很大的节能空间。怎样减少能耗,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是最首要的问题。集中供热系统有很大的优势,可是同时由于系统庞大、结构复杂、输配环节多,造成了不必要的能耗浪费和不利于调控,运行效率低等现实问题。通过与传统的供热方式相比较,分布式供热系统的优势明显,节能效果显着。所以对该系统的深入研究并与实践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对国内外供热现状及发展过程做了介绍,并分析了我国供热行业的增长趋势。第二,对动力集中式供热管网进行介绍,分析了能耗浪费情况及优化和节能策略,引出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及其优势。第三,以输配系统理论知识为依托,建立分布式变频系统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出管网各支路与流量的水力工况。将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把系统的年计算费用最小作为目标函数,以系统的可及性、可调节性、稳定性等为条件,采用理论分析推导、模拟计算分析与工程试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式变频系统进行优化研究。第四,采用软件HACNet对分布式系统进行模拟,确定了零压点位置和主泵、用户泵的优选方案,得出控制点和变频泵的合理选择规律和分布式变频系统的设计方法。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本溪市衡泽热力公司的供热系统进行改造。主要包括公司热源介绍、改造前状况、改造内容及采取节能技术策略、节能效果分析。衡泽热力公司转山热源厂5#换热站借助HACNet软件进行水力平衡调试和节能模拟后,系统的能耗为往年的85%,计算出节约资金63.66万元。以5#换热站改造为范本,对衡泽热力公司转山地区和溪湖地区供热范围的21个换热站全部进行改造,计算得出每年可节约资金577.87万元。同时减排效果显着,大大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量。

刘建宏[8](2019)在《末端动态负荷预测在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集中供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民生事业,是保证我国北方地区人们冬季生活环境舒适性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能源以及环保形势严峻,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控制策略来保证集中供热系统的高效节能运行是集中供热系统发展的趋势。随着变频调速技术、计量与热网监控网络控制技术的发展,依托这些先进技术,研究建筑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控制策略,提升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能效,已经成为供热领域研究和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依托河北石家庄地区某热力公司的热网监控系统与供热管理平台技术,以集中供热二次网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换热站与末端设备的运行节能控制策略开展研究:论文分析了集中供热系统的总体结构和运行调节过程,发现当前集中供热换热站系统变流量控制策略以及气候补偿器计算二次供水温度存在局限性,针对当前控制策略是以系统的集中效应为控制依据对整个系统平均供热效果的控制的不足,考虑末端热用户实际用热需求,采用具有动态调节特征的移动多项式最小二乘法,动态预测末端负荷,进而提出了集中供热系统末端设备节能运行策略,提出了换热站循环水泵的调节控制策略,尽可能满足按需供热,降低供热系统二次侧运行能耗。论文针对供热系统的水力失调问题,分析了当前节流平衡阀的工作原理和静态平衡阀与自力式流量平衡阀在变流量系统下的适用性,提出了末端有源调节流量的设想,这种方式可以真正实现全网变频调节,不仅节能,还可有效解决集中供热系统水力失衡的困扰;论文比较了有源式调节方式与节流调节方式的优劣,全网变频调节方式不仅可以改善传统阀门节流调节方式对系统沿程阻力变化的扰动,而且系统经济性指标并未明显上升,是集中供热系统值得期待的运行模式,本研究也设计了末端有源式变频调节系统的结构和相应的系统。论文以末端动态负荷预测为基础,针对目前换热站气候补偿器的局限性,分别提出了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和末端设备的变流量节能控制策略,换热站变流量调节时,采用移动多项式最小二乘法动态预测系统负荷,对二网供水温度计算进行修正改进,并考虑工程应用中供热系统的热滞后性,结合末端动态预测负荷和实际检测的供热参数,动态修正二网供水流量,提出换热站二网供水温度和流量的控制策略,以河北石家庄地区某热力公司的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对供热系统应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实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应用末端动态负荷预测的集中供系统控制策略比传统控制策略循环水泵理论上可以节省输出能耗24.4%左右,可以满足热用户的舒适性要求并降低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能耗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王雪惠[9](2018)在《动力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供热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如何舒适又节能的供热成为了我们追求的目标。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动力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显着的节能效果得到了认可,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对该系统进行具体的运行调节方面比较匮乏,故本人对该方面进行了研究。本论文将采用理论与实际工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去论证所提运行调节策略的合理性,其主要内容有:从变频泵基本原理出发,引入了水泵高效区与水泵工况点的概念;对系统水力工况中的水力失调及水力稳定性也进行了阐述;然后系统的中不同的运行调节方式建立了数学模型;最后关于零压差点的设置及定零压差点与变定零压差点的运行调节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水泵运行高效区和系统水力稳定性作为参考标准,对后续运行调节的选择上提供了帮助。然后通过上诉运行调节方式的对比,提出了分阶段改变供水温度的量调节这一新型的运行调节方式;通过将相对热负荷进行了分区,得到了在不同阶段内供水温度的数值,而在上诉规定的每个阶段内均可使水泵在水泵高效区内运行且系统水力稳定性好;最后对热源处和热力站处循环泵如何配合上诉运行调节方式进行变频调节进行了阐述,为接下来的工程中的运行调节的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结合位于邱县的工程实例去分析,首先对系统采用动力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时的水力计算与水泵选型及能耗分析进行了阐述,得出较传统供热系统其总能耗可节能64%的结论,然后在2017年度采暖期内通过采用分阶段改变供水温度的量调节的方式,对其运用的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节能率和节电率分别达到了23%和27%,可见其节能效果显着,于此同时系统的水力稳定性良好,故可得上述运行调节策略的优越性,希望该结论对今后的集中供热调节方面有所帮助。

王鹏飞[10](2018)在《动力分布式环状管网的水力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室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供热管网向多热源、大型发展,集中供热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居民对供热系统的可靠性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这种情况下,环状管网被越来越多的采用,然而环状管网相对枝状管网形式复杂,初投资和运行能耗高,运行调节相对复杂。与此同时,动力分布式供热输配系统作为一项节能举措,因其节能、可调性高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集中供热工程中。然而,目前动力分布式供热输配系统的研究还只停留在枝状管网,此外,动力分布式供热输配系统在环状管网的应用国内外文献少有提及。因此,开展动力分布式环状管网的研究对减少供热系统能耗,满足生活供热需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借鉴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在枝状管网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环状管网的特点,基于管网拓扑结构、系统布置以及水压图,对动力分布式供热输配系统在枝状及环状管网应用上的差异进行了对比。通过算例分析得到动力分布式二级泵系统在环状管网的应用与传统集中供热环状管网相比能耗降低23.9%。其次,以图论和流体管网特性方程为基础,利用MATLAB软件,分别建立动力分布式二级泵供热系统的单热源单环管网及双热源单环管网水力仿真模型。用户的设计流量下,得到最初水力交汇点,使管网达到水力平衡。模拟设计工况、热源故障时、某段主干线出现故障时、某用户水泵关闭等几种典型工况,分析管网中水力交汇点的位置变化和管网压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主干网的流量影响管网水力交汇点的位置;热源故障和主干线某管段发生故障时对水力交汇点的影响大于某一用户支路发生故障对水力交汇点的影响;当管网水力工况发生变化后,热源泵需考虑工况变化后应该给主干网供给的总流量,用户为满足自己的供热需求,需调节用户泵以获取自己需要的热量;动力分布式双热源单环管网热源互为备用,管网的供热可靠性得到加强,当某一热源发生故障,另一热源可调整供给主干网流量满足管网中各用户的正常供热,但用户需要调节用户泵的电机频率从新的管路得到水量,满足用户的热需求。最后,根据对几种典型水力工况的流量压力变化规律和动力分布式供热输配系统在枝状管网中相对成熟的运行调节理论,总结出适合动力分布式环状管网的运行调节策略:将热源泵和用户泵纳入统一的控制软件,检测管网各节点压力和流量变化,根据水力计算不同的工况变化达到新的平衡,推导出相应的水力参数,调节热源泵和用户泵的电机频率以满足供热管网的动态平衡,为动力分布式环状管网这一新型管网形式的设计应用,运行调节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二、分布式变频调节系统中泵的选择和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布式变频调节系统中泵的选择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分布式变频供热的节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传统热网的调节方法
2 变速泵在未达到供热面积期间所产生的能耗分析
3 分布式变频调节系统的节能研究
    3.1 节能分析
    3.2 未达到设计供热面积时能耗分析
    3.3 投资分析
4 结束语

(2)动力分布式集中供热系统模型预测智能调节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研究现状
        1.2.2 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3 国外研究现状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动力分布式集中供热系统理论基础
    2.1 动力分布式集中供热系统与传统集中供热系统的差异
    2.2 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分类
        2.2.1 动力分布式二级泵直接连接系统
        2.2.2 动力分布式二级混水泵系统
        2.2.3 动力分布式三级泵系统
    2.3 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设计方法
        2.3.1 零压差点
        2.3.2 均压管
        2.3.3 供热管网水力计算
        2.3.4 定压补水设计
    2.4 变频水泵
        2.4.1 水泵工作点的确定
        2.4.2 水泵变频
        2.4.3 水泵轴功率
    2.5 本章小结
3 动力分布式集中供热系统数学模型
    3.1 热源模型
        3.1.1 水力模型
        3.1.2 热力模型
    3.2 用户水力模型
    3.3 用户热力模型
    3.4 管网水力模型
        3.4.1 图论的基本概念
        3.4.2 图的矩阵表示
        3.4.3 集中供热管网的水力工况模型
    3.5 管网热力模型
    3.6 本章小结
4 动力分布式集中供热系统热力入口智能调节方法
    4.1 建筑室内温度预测
        4.1.1 模型输入-输出选择
        4.1.2 LSTM神经网络
    4.2 建筑数据采集
    4.3 模型辨识结果
    4.4 室温模型预测控制
        4.4.1 模型预测控制
        4.4.2 粒子群优化算法
    4.5 控制效果分析
        4.5.1 不同扰动因素对建筑流量的影响
        4.5.2 一周模拟结果
        4.5.3 变设定温度工况模拟结果
        4.5.4 模型预测控制与PID控制比较
    4.6 本章小结
5 动力分布式集中供热系统管网模型预测智能调节模拟研究
    5.1 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管网调节方法
        5.1.1 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管网调节方法分类
        5.1.2 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管网模型预测智能调节方法
    5.2 管网设计
        5.2.1 管网设计
        5.2.2 水力计算及水泵选型
    5.3 动力分布式供热管网仿真
        5.3.1 水泵频率求解
        5.3.2 动力分布式供热管网模型预测智能调节效果分析
        5.3.3 传统供热系统与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能耗对比
    5.4 零压差点最佳位置分析
    5.5 分阶段变供水温度的量调节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管网设计参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的水力工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
    2.1 集中供热传统输配系统运行形式
    2.2 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运行形式
    2.3 集中供热传统输配系统与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的差异
        2.3.1 调节方式上的差异
        2.3.2 水压图上的差异
    2.4 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的变频调节
    2.5 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的优势
    2.6 本章小结
3 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实验设计与研究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台的设计
    3.3 主要设备及结构
        3.3.1 水泵
        3.3.2 流量计
        3.3.3 调节阀和压力表
        3.3.4 零压差点和均压管位置的确定
        3.3.5 变频泵补水定压
    3.4 实验方法
    3.5 本章小结
4 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水力工况分析
    4.1 水力失调
    4.2 供热系统的水力稳定性
        4.2.1 集中供热传统输配系统的水力稳定性
        4.2.2 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水力稳定性
    4.3 系统支路流量变化
    4.4 本章小结
5 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实验数据分析
    5.1 支路流量变化实验
    5.2 支路稳定性影响实验
    5.3 阻抗分布对系统稳定性影响实验
    5.4 水泵的变频调节实验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致谢

(4)辽宁友谊宾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节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1.3.1 新风系统节能控制策略研究
        1.3.2 机组调控策略研究现状
        1.3.3 水泵变频研究现状
        1.3.4 电蓄热技术发展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友谊宾馆建筑动态负荷模拟计算
    2.1 辽宁友谊宾馆分布式能源系统简介
        2.1.1 水源热泵系统
        2.1.2 电蓄热供暖系统
        2.1.3 太阳能生活供热系统
        2.1.4 系统各项能耗统计分析
    2.2 DesT软件简介
        2.2.1 DesT主要特点
        2.2.2 DesT能耗模拟步骤
        2.2.3 地理位置和气候数据
    2.3 友谊宾馆动态负荷模拟
        2.3.1 建筑模型参数设置
        2.3.2 建筑负荷模拟结果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风节能运行策略研究
    3.1 夏季工况节能策略
        3.1.1 自然通风原理
        3.1.2 FLUENT模型建立
        3.1.3 各个工况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3.1.4 客房舒适性验证
    3.2 过渡季节新风直接供冷
        3.2.1 新风直接供冷基本原理
        3.2.2 新风供冷可用时间确定
        3.2.3 新风直接供冷增加的耗能量及节能率
    3.3 本章结论
第4章 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优化策略
    4.1 水源热泵机组运行效率影响因素
    4.2 友谊宾馆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模式
        4.2.1 友谊宾馆主要设备参数
        4.2.2 友谊宾馆管理控制平台介绍
    4.3 能耗模型的建立
        4.3.1 水源热泵机组部分负荷性能分析
        4.3.2 多机模型和优化目标
    4.4 热泵机组运行能耗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输送系统变频节能效果分析
    5.1 水泵变流量调节原理
    5.2 水泵的相似定律
    5.3 水源热泵机组性能系数
    5.4 水系统输送能效比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蓄热供热的经济性分析
    6.1 电蓄热技术介绍
    6.2 电蓄热系统简介
        6.2.1 设备简介
        6.2.2 系统运行策略
    6.3 经济性分析
        6.3.1 电蓄热经济性计算
        6.3.2 水源热泵经济性计算
        6.3.3 燃气锅炉供热经济性计算
    6.4 地下水源热泵可行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设计方案及经济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供热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集中供热系统理论分析
    2.1 传统集中供热系统的系统形式
        2.1.1 非混水形式的传统集中供热系统
        2.1.2 混水形式的传统集中供热系统
    2.2 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的系统形式
        2.2.1 非混水形式的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
        2.2.2 混水形式的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
    2.3 水泵变频技术
    2.4 集中供热管网的运行调节方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供热系统工程设计思路
    3.1 传统集中供热系统工程设计思路
        3.1.1 管网系统设计
        3.1.2 水力计算
        3.1.3 水压图
        3.1.4 阻力平衡
        3.1.5 水泵选型
        3.1.6 定压补水方式的确定
    3.2 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设计思路
        3.2.1 零压差点及均压管
        3.2.2 压损平衡
        3.2.3 水泵选型
        3.2.4 系统定压补水方式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程实例
    4.1 工程概况
    4.2 基本资料
    4.3 方案介绍
        4.3.1 传统集中供热方案设计计算
        4.3.2 分布式变频供热方案设计计算
    4.4 能耗分析
        4.4.1 特兰根定理在供热系统能耗分析中的应用
        4.4.2 能耗计算
        4.4.3 节能率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分析
        5.1.1 年费用法
        5.1.2 投资回收期
        5.1.3 经济模拟分析
    5.2 环境效益分析
        5.2.1 节约标准煤量
        5.2.2 减少的污染物排量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6)分布式混水供热系统运行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进展
        1.2.1 国外混水供热系统研究现状
        1.2.2 国内混水供热系统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简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分布式混水系统设计参数的优化
    2.1 变频水泵的理论分析
        2.1.1 变频泵的相似定律
        2.1.2 水泵工作状态点的确定
        2.1.3 变频水泵理论最大扬程比分析
        2.1.4 陡降型水泵扬程比分析
        2.1.5 平坦型水泵扬程比分析
    2.2 零压差点对分布式混水供热系统水力工况的影响
        2.2.1 热网扩展模型建立
        2.2.2 新增热负荷位置的分析
        2.2.3 零压差点位置的分析
    2.3 适应管网扩展变频泵的设计优化
        2.3.1 传统水泵的选型方法
        2.3.2 分布式变频水泵选型方法
    2.4 供热系统的水力稳定性
        2.4.1 水力稳定性的定义
        2.4.2 系统稳定性的建模及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分布式混水供热系统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分析
    3.1 供热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3.1.1 热源动态模型
        3.1.2 管网动态模型
        3.1.3 散热器动态模型
        3.1.4 围护结构动态模型
        3.1.5 用户室温动态模型
    3.2 供热系统的仿真模拟与分析
        3.2.1 Matlab软件简介
        3.2.2 混水供热系统的仿真程序
    3.3 设计工况下混水供热系统的响应
    3.4 实时室外温度下供热系统的响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布式混水供热系统优化运行策略
    4.1 调节系统的分析
        4.1.1 确定调节方式
        4.1.2 调节参数的选择
        4.1.3 调节方式的实现
    4.2 供热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
        4.2.1 传统PID控制策略
        4.2.2 供热系统模糊PID控制的优化策略
    4.3 二次网供水温度的控制
        4.3.1 二次网供水温度控制原理及流程图
        4.3.2 二次网供水温度控制的仿真分析
    4.4 二次网变频水泵的压力控制
        4.4.1 二次网水泵压力控制原理及流程图
        4.4.2 二次网水泵压力控制的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际工程案例分析
    5.1 分布式混水系统的初投资计算
        5.1.1 水泵的初投资
        5.1.2 管网改造初投资
    5.2 运行费用的计算
        5.2.1 水泵的运行费用
        5.2.2 水费的计算
        5.2.3 热网损失费用的计算
        5.2.4 设备年维修费用的计算
    5.3 工程改造实例分析
        5.3.1 工程概况
        5.3.2 分布式混水供热系统的设计
        5.3.3 初投资费用的计算
        5.3.4 运行成本的计算
        5.3.5 不同供热系统的经济性对比简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7)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热网优化及节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动力集中式供热管网优化及节能策略
    2.1 集中供热系统简介
    2.2 集中供热系能源耗费情况分析
        2.2.1 集中供热系统的主要能耗指标分析
        2.2.2 热能耗费分析
        2.2.3 电能耗费分析
        2.2.4 水资源耗费分析
    2.3 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节能方法
        2.3.1 供热技术的优化节能
        2.3.2 供热设施的优化节能
        2.3.3 规范供热企业的日常管理
        2.3.4 系统设计的优化节能
    2.4 本章小结
3 分布式变频供热输配系统理论分析
    3.1 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简介
        3.1.1 与传统供热系统的比较
        3.1.2 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的配置形式
        3.1.3 零压差控制点和变频调速
        3.1.4 循环水泵的性能参数
        3.1.5 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的自动控制
    3.2 建立输配系统物理模型
        3.2.1 输配系统的基本方程和网络图论
        3.2.2 基于图论的模型表达
    3.3 输配系统的数学模型和算法
    3.4 输配系统理论分析
        3.4.1 输配系统动力学分析的基本问题
        3.4.2 与传统调节方式水压图的比较
        3.4.3 输配系统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4 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的优化设计
    4.1 优化设计思路
        4.1.1 主循环泵和用户泵的优化
        4.1.2 管网优化设计重点
    4.2 优化设计目标函数
        4.2.1 年费用法简介
        4.2.2 系统的年费计算
    4.3 模拟分析
        4.3.1 HACNet软件介绍
        4.3.2 热网模型的建立
        4.3.3 模拟计算过程
    4.4 模拟方案的能耗和投资情况分析
        4.4.1 模拟方案的年计算费用比较
        4.4.2 模拟方案的经济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改造实例分析
    5.1 公司热源介绍
    5.2 改造之前状况
    5.3 改造内容及采用的节能技术策略
        5.3.1 GPRS热网系统升级改造策略
        5.3.2 系统运行改造策略
        5.3.3 系统安全改造策略
    5.4 HACNet水力平衡调试实例分析
        5.4.1 本工程采用HACNet软件的主要原因
        5.4.2 水力平衡试验和原因分析
        5.4.3 管网水力模拟仿真
        5.4.4 节能效益分析
    5.5 改造节能效果分析及节能量计算
        5.5.1 节能效果分析
        5.5.2 节能量计算
        5.5.3 环境效益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末端动态负荷预测在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集中供热系统研究现状
        1.2.1 集中供热系统热源研究现状
        1.2.2 集中供热系统管网系统研究现状
        1.2.3 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研究现状
        1.2.4 集中供热系统末端热用户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传统集中供热系统与运行控制
    2.1 集中供热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2.1.1 直接供热系统
        2.1.2 间接供热系统
    2.2 传统换热站常用运行控制策略
        2.2.1 供水温度调节
        2.2.2 循环水泵的变流量调控策略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网变频式集中供热系统结构
    3.1 供热管网系统的水力失衡
        3.1.1 供热管网水力失衡的概念
        3.1.2 供热管网水力失衡的原因分析
    3.2 传统阀门节流式水力平衡调节
        3.2.1 阀门的调节特性
        3.2.2 在变流量系统中节流式水力调节的局限性
    3.3 全网变频集中供热系统及设计
        3.3.1 全网有源式变频调节系统结构与调节原理
        3.3.2 有源式变频调节与传统阀门节流式调节的对比
        3.3.3 末端有源式变频系统设计
    3.4 末端有源式变频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末端动态负荷预测
    4.1 供热系统负荷预测
        4.1.1 供热系统热负荷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4.1.2 常用负荷预测方法
    4.2 移动多项式最小二乘法末端负荷动态预测模型
    4.3 末端热用户动态负荷预测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3.1 数据的获取及预处理
        4.3.2 移动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算例
        4.3.3 模型准确度实验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动态负荷预测的末端热用户运行调节策略
    5.1 传统末端运行调节控制
    5.2 基于动态负荷预测的末端控制策略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动态负荷预测的换热站运行调节策略
    6.1 传统换热站运行控制策略
    6.2 换热站优化控制策略
        6.2.1 换热站总预测负荷计算及修正
        6.2.2 换热站二次供水温度修正计算
        6.2.3 换热站节能控制策略
    6.3 基于实际供热工程的换热站控制策略运营
        6.3.1 换热站供热数据的获取
        6.3.2 换热站控制策略的应用
    6.4 节能控制策略的优点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9)动力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供热能耗问题
        1.1.2 传统集中供热系统的弊端
        1.1.3 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的提出
    1.2 我国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1.3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1.4.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2 课题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动力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的概述
    2.1 基本原理
        2.1.1 变频泵
        2.1.2 变频调节的工作原理
        2.1.3 水泵工况点
        2.1.4 水泵运行高效区
    2.2 系统的水力工况
        2.2.1 水力失调
        2.2.2 水力稳定性
        2.2.3 管网水力平衡调节法
    2.3 系统的运行调节
        2.3.1 系统运行调节的数学模型
        2.3.2 不同调节模式下的调节模型
    2.4 系统的零压差点
        2.4.1 变零压差点的运行调节
        2.4.2 定零压差点的运行调节
        2.4.3 两种运行调节方式的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分阶段改变供水温度的量调节
    3.1 基本理论
        3.1.1 分阶段改变供水温度量调节的概念
        3.1.2 分阶段改变供水温度量调节的分区
    3.2 分阶段改变供水温度量调节的实施
        3.2.1 热源泵
        3.2.2 用户泵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案例分析
    4.1 工程背景
        4.1.1 热源部分
        4.1.2 热网部分
    4.2 系统的水力工况
        4.2.1 水力计算
        4.2.2 水泵选型
    4.3 系统的运行调节
        4.3.1 分阶段改变供水温度量调节的运用
        4.3.2 采用分阶段改变供水温度量调节的水力稳定性
    4.4 分阶段改变供水温度量调节的节能评价
        4.4.1 分阶段改变供水温度量调节的节能率
        4.4.2 分阶段改变供水温度量调节的节电率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10)动力分布式环状管网的水力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动力分布式环状管网研究及应用现状
        1.2.1 国内外动力分布式供热输配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实际应用价值
        1.4.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2 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5.1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动力分布式环状管网系统概述
    2.1 环状管网概述
        2.1.1 环状供热管网概述
        2.1.2 动力分布式环状管网概述
    2.2 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在环状管网和枝状管网的应用
        2.2.1 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概述
        2.2.2 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的设计思路
        2.2.3 拓扑结构的对比
        2.2.4 水压图的对比
        2.2.5 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在枝网和环网中的应用对比
    2.3 动力分布式环状管网与传统环状管网的比较
        2.3.1 系统布置比较
        2.3.2 系统运行调控模式比较
        2.3.3 能耗对比
    2.4 本章小结
3 动力分布式环状管网建模和水力仿真理论
    3.1 供热管网的建模理论
        3.1.1 图论的应用
        3.1.2 水力仿真建模基本理论
    3.2 管网水力工况的计算
        3.2.1 概述
        3.2.2 相关定律
        3.2.3 管网的阻力特性
    3.3 小结
4 动力分布式环状管网建模与水力工况分析
    4.1 水力交汇点
        4.1.1 水力交汇点数目的确定
        4.1.2 水力交汇点位置的确定
    4.2 动力分布式单热源单环管网水力建模与工况分析
        4.2.1 动力分布式单热源单环管网设计计算
        4.2.2 单热源环状管网水力程序
        4.2.3 单热源环状管网工况模拟与分析
    4.3 动力分布式双热源单环管网水力建模与工况分析
        4.3.1 动力分布式双热源单环管网设计计算
        4.3.2 动力分布式双热源单环管网水力计算程序
        4.3.3 动力分布式双热源单环管网工况模拟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动力分布式环状管网运行控制策略
    5.1 运行调节的理论
        5.1.1 水力失调与水力稳定性
        5.1.2 常见的运行调节方法
    5.2 动力分布式环状供热管网的运行调节策略
        5.2.1 热源泵的运行调节
        5.2.2 用户泵的运行调节
    5.3 动力分布式环状管网运行控制策略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分布式变频调节系统中泵的选择和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分布式变频供热的节能分析[J]. 达福云. 甘肃科技纵横, 2021(12)
  • [2]动力分布式集中供热系统模型预测智能调节方法研究[D]. 张继谊.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的水力工况研究[D]. 赵雄飞. 长春工程学院, 2020(04)
  • [4]辽宁友谊宾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节能策略研究[D]. 乔清锋.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5]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设计方案及经济性比较[D]. 方小雨.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2)
  • [6]分布式混水供热系统运行优化研究[D]. 鲁梦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热网优化及节能策略研究[D]. 张娇娇.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8]末端动态负荷预测在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 刘建宏. 广州大学, 2019(01)
  • [9]动力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D]. 王雪惠. 河北工程大学, 2018(02)
  • [10]动力分布式环状管网的水力分析研究[D]. 王鹏飞. 西安工程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分布式变频控制系统中泵的选择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