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黄治疗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欢[1](2021)在《电针对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胃肠功能障碍是重症疾病患者和外科患者的常见、复杂并发症,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患病率多达60%。胃肠功能障碍严重威胁危重患者预后,延长住院时间,对临床和经济均产生重大影响。轻度胃肠功能障碍是一种急性、短期、自限性疾病,表现为恶心,腹胀,胃肠蠕动受损,进食不耐受、肠梗阻等。严重的胃肠功能障碍是重症疾病的常见合并症,包括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肠梗塞,消化道穿孔和腹膜炎等。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与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尤其在使用血管升压药的低血压期间,其死亡率可增加8倍。胃肠功能障碍在MODS和MOF的致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效地防治胃肠道功能障碍是阻止危重症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发展、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中医药在治疗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方面有众多文献资料,为深入发掘中医药优势、提高临床疗效,进行了本项研究。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入住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重症医学科EICU、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部院区急诊科重症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常规治疗予以积极治疗原发病、维护胃肠黏膜屏障、给予胃肠动力药物、早期开通营养支持、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自肠内营养开通之日予以电针治疗,治疗天数为肠内营养开通起至目标肠内营养达标。观察患者基线资料、肠内营养达标所需时间,ICU的持续时间、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期间的生存情况,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中医症候积分、营养相关指标、治疗后的AGI分级。发现及评价电针辅助治疗期间的针刺相关不良事件及电针治疗的安全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原发病、APACHE Ⅱ评分、AGI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治疗后,治疗组肠内营养达标时间(3.91±0.73天)较对照组时间(4.06±0.67天)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治疗后,治疗组胃肠功能障碍积分、AGI分级、中症候积分均较对照组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营养相关指标的观察中发现,经电针治疗后,治疗组第7天血红蛋白(126.84±16.31g/L)、血清白蛋白(32.53±2.98g/L)、血清前白蛋白(0.21±0.06g/L)水平均较对照组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4.63±0.71天)短于对照组(6.31±3.8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针刺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双侧天枢、上巨虚、解溪、地机、足三里、中脘、大横穴不能缩短目标肠内营养达标时间,但能改善胃肠功能障碍积分、AGI分级、中医症候积分,缩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提高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的效果,改善营养状态,促进疾病的恢复。两组中均未出现针刺相关不良事件,表明运用电针治疗重症患者安全性高。
陈立[2](2020)在《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从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两方面探讨通腑理肺汤(TFL)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一、临床研究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6年03月-2019年09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符合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应用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分为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组(TFL组)及非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组(NTFL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收集患者基线水平及入住ICU后7天的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基本生命体征、是否使用机械通气、感染指标、器官功能障碍指标、肠功能损伤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危重程度及预后等,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探测肠屏障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分析都采用双测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基础研究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3.6g/kg通腑理肺汤治疗组(3.6g/kg TFL)及7.2g/kg通腑理肺汤治疗组(7.2g/kg TFL),共4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方法诱导建立脓毒症肠屏障损伤大鼠模型,TFL治疗组通过灌胃接受TFL煎剂,剂量为3.6或7.2g/kg体重,每天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通过灌服给予蒸馏水(10ml/kg),每天1次。实验为7天。取血及回肠组织用于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多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大鼠肠组织RNA中胞质附着蛋白-1(ZO-1)、Claudin-1和Occludin m RNA表达,免疫组化(IHC)及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水平,所有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进行,使用Prism 8.0(Graph Pad软件)进行统计作图。所有分析都采用双侧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临床研究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显示,TFL组呼吸频率明显高于NTFL组,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NTFL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及腹腔压力(IAP)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天资料比较显示:TFL组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NTFL组,而APACHEII评分及IAP明显低于NTFL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频率及SOFA评分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基线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分级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7天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且TFL组Ⅰ级、Ⅱ级所占比例更高(P<0.05)。3.以治疗后7天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为因变量建立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在矫正平均动脉压、体温、白细胞计数、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及PCT后,结果显示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使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增加Ⅰ级的可能性是未使用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的0.30倍(OR=0.30,P=0.015)。4.TFL组与NTFL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且TFL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中位数均明显高于NTFL组(P<0.05),两组患者28天病死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二、基础研究1.TFL组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假手术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NF-α和IL-1β水平显着下降(P<0.05)。假手术组大鼠肠组织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3.6 g/kg TFL治疗组和7.2 g/kg TFL治疗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3.6 g/kg TFL治疗组和7.2 g/kg TFL治疗组肠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着降低(P<0.05,P<0.01)。对于回肠组织IL-10水平来说,模型组、3.6g/kg和7.2g/kg TFL组均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其他因子不同,模型组IL-10水平显着低于TFL组、3.6g/kg和7.2g/kg TFL组(P<0.05,P<0.01)。3.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在光学显微镜下,假手术组回肠组织结构完整,肠粘膜绒毛排列整齐,周围血管结构正常,无明显出血,肌纤维排列整齐,浆膜正常。模型组肠粘膜破坏,肠黏膜上皮组织水肿、变性,绒毛严重受损,肠绒毛紊乱,在血管周围观察到粘膜肿胀和出血,上皮细胞从固有层分离,基底层破裂,出血、水肿、坏死,有大量增殖的淋巴细胞,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在给药治疗后,3.6g/kg TFL治疗组和7.2g/kg TFL治疗组,在血管周围观察到中度粘膜肿胀和出血,粘膜组织水肿、出血给药后均明显减轻,粘膜上皮细胞轻度水肿,肠粘膜绒毛中度受损,绒毛顶部被破坏,基本绒毛结构完整,并观察到破裂的基底层,固有层轻度水肿,出血坏死不明显,有少量增殖的淋巴细胞,观察到中性粒细胞。4.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肠组织ZO-1、Claudin-1和Occludin m 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肠组织ZO-1、Claudin和Occludin m RNA相对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ZO-1蛋白表达(IOD:2549±786)低于假手术组(IOD:15809±1566);模型组Occludin蛋白表达(IOD:1951±845)低于假手术组(IOD:14088±1808);模型组Claudin-1蛋白表达(IOD:616.3±161.8)低于假手术组(IOD:6572±704)。与模型组相比,TFL处理的大鼠回肠组织中的ZO-1蛋白表达(IOD:3.6 g/kg TFL,5089±846;7.2 g/kg TFL,7094±1465)显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7.2 g/kg TFL治疗上调了Occludin蛋白表达(IOD:1951±845至6632±704)和Claudin-1蛋白表达(IOD:616±162至4385±671)。6.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治疗后,3.6 g/kg TFL治疗组和7.2 g/kg TFL治疗组大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5,P<0.01)。结论通腑理肺汤能够降低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患者腹腔压力及肠功能损伤分级,减少患者APACHEII评分,改善患者预后,其直肠滴入是肠功能损伤的独立保护因素,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腑理肺汤能够提高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存活率,减轻脓毒症引起的肠黏膜损伤,减少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TNF-α、IL-1β和IL-6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IL-10抗炎细胞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能够恢复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和ZO-1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且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及上调Occludin、Claudin-1及ZO-1的表达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这有可能成为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治疗的新方法。
李国臣[3](2020)在《半夏泻心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其调控PI3K/Akt/HO-1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依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旨在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疗效,从PI3K/Akt/HO-1信号通路探讨半夏泻心汤对脓毒症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区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住院治疗的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加服半夏泻心汤,日一剂,早晚分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2h和治疗7天三个时间节点腹腔压、肠鸣音和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及ICU住院天数、28天病死率,评价半夏泻心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2)运用盲肠结扎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探究半夏泻心汤对脓毒症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LP组、半夏泻心汤(低、中、高)治疗组,每组各18只。假手术组只进行开关腹处理,其余四组采用CLP法制备实验用脓毒症大鼠模型。半夏泻心汤低、中、高治疗组造模后按3.05g/kg·d-1、6.1g/kg·d-1、12.2g/kg·d-1药物剂量灌胃,正常组、CLP组以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治疗24h后,每组各取8只大鼠,收集大鼠血清、小肠组织。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72h生存率;ELISA法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和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ɑ)的水平;HE染色法观察各组脓毒症大鼠小肠组织病理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ɑ)表达。(3)通过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半夏泻心汤对脓毒症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和调控PI3K/Akt/HO-1机制: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LP)组、半夏泻心汤组(BXXX组)、LY294002组(LY组)、LY+半夏泻心汤组(LY+BXXX组),每组各10只。假手术只行开关腹处理,其余四组复制实验一脓毒症大鼠模型,LY294002组和LY+半夏泻心汤组于造模前腹腔注射LY294002。造模后半夏泻心汤组和LY+半夏泻心汤组按12.2 g/kg药物剂量灌胃,正常组、CLP组和LY组均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治疗24h后,收集大鼠血清、小肠组织。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ELISA检测血清DAO、D-乳酸、内毒素和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HE染色后观察小肠组织病理结构改变;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小肠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及PI3K、P-Akt、HO-1蛋白及m RNA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1)两组患者经规范化治疗后,腹内压和肠鸣音均有改善,血清二胺氧化酶和D-乳酸水平均下降,但半夏泻心汤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下降,但半夏泻心汤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3)相较于西医单纯治疗,半夏泻心汤治疗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P<0.01);(4)半夏泻心汤治疗并未明显降低患者28天死亡率和缩短ICU住院天数(P>0.05),但半夏泻心汤治疗后,均呈一定下降趋势。(2)实验研究一:(1)盲肠结扎法造模后大鼠出现运动迟缓、蜷缩、颤抖、拒捕反应减弱,毛发粗糙、凌乱、变黄,眼球充血等一系列症状,半夏泻心汤各治疗组上述症状较CLP组均有所改善;(2)半夏泻心汤各治疗组大鼠生存率明显高于CLP组,且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生存率最高,大鼠存活时间较长,优于其它两组;(3)半夏泻心汤各治疗组大鼠小肠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病理评分低于CLP组,且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肠组织损伤最轻;(4)半夏泻心汤治疗可明显降低脓毒症大鼠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水平,高剂量组优于其它两组;(5)半夏泻心汤治疗能降低血清和小肠组织IL-1β、IL-6和TNF-α水平,且有剂量依赖性。实验研究二:与Sham组比较,CLP后各组大鼠血清和肠组织IL-1β、IL-6和TNF-α水平升高,PI3K、P-Akt、HO-1表达增高,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升高,肠损伤严重。与CLP组比较,半夏泻心汤干预后大鼠血清和肠组织IL-1β、IL-6和TNF-α水平下降,PI3K、P-Akt、HO-1表达增高,肠损伤减轻;LY294002处理后大鼠血清和肠组织IL-1β、IL-6和TNF-α水平升高,PI3K、P-Akt、HO-1表达下降,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升高,肠组织损伤加重。与半夏泻心汤组比较,LY+半夏泻心汤组大鼠血清和肠组织IL-1β、IL-6和TNF-α水平升高,PI3K、P-Akt、HO-1表达降低,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升高,肠组织损伤加重。本研究说明,半夏泻心汤抑制脓毒症时小肠组织炎症反应,减轻肠道组织损伤,或许与其调控PI3K/Akt/HO-1信号通路有关。结论:(1)半夏泻心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疗效确切,能明显减轻患者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秘或下利等临床症状,且能有效降低腹腔压和恢复肠鸣音,降低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患者28天病死率和ICU住院天数虽无明显改变,但呈下降趋势。(2)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能抑制脓毒症时失控的炎症反应,减轻脓毒症大鼠的肠道损伤,并提高大鼠生存率,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并且这一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HO-1信号通路实现的。
罗智浩[4](2020)在《桃核承气汤改善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桃核承气汤改善脓毒症患者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价桃核承气汤对脓毒症患者肠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1年01月-2019年10月期间于广东省中医院综合病区住院,诊断为脓毒症且存在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其中使用过桃核承气汤治疗,且临床资料较完整的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未使用中药桃核承气汤,且临床资料较完整的的患者为对照组。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既往病史、感染部位、临床症状及治疗前后肠功能障碍评分、肠鸣音次数、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及炎症指标等,记录患者预后情况,如治愈、发展为MODS、或死亡,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间治疗前肠功能障碍评分、肠鸣音次数、SOFA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肠功能障碍评分、肠鸣音次数、SOFA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病例组在肠功能障碍评分、肠鸣音次数、SOFA评分等方面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桃核承气汤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肠功能障碍。2.两组间治疗前白细胞计数、CRP、PCT、TNF-α、IL-1 β、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CRP、PCT、TNF-α、IL-1 β、IL-6水平均明显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病例组TNF-α、IL-1 β、IL-6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桃核承气汤可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结论:桃核承气汤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肠道功能障碍,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第二部分:桃核承气汤调节CLP大鼠肠黏膜免疫,改善肠功能障碍的作用与机制研究。目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LP)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探讨桃核承气汤通过调节肠黏膜免疫、炎症免疫反应等改善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作用与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8只,体重(200±5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LP模型组、桃核承气汤组,共3组,每组16只。所有分组的大鼠正常饮食饮水,中药组(灌胃)预给药1周,术后待大鼠苏醒再给药1次。术前12h及术后禁食,自由饮水,称量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50mg/kg)麻醉。假手术组仅开腹后翻动盲肠,其余2组均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模型。各组于造模后24h时间点处死大鼠,采集血液及组织标本。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肠道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观察大鼠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及大鼠肠黏液样品SIgA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细胞表面CD4+T细胞、CD8+T细胞表达水平及CD4+T细胞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结果:1.肠道组织病理结果及回肠黏液SIgA含量检测:假手术组肠黏膜完整,未见炎性细胞渗出,而CLP模型组及桃核承气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CLP模型组可见黏膜层破坏,结构紊乱,血管充血扩张,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部分可见坏死组织;桃核承气汤组黏膜层部分缺失,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比CLP模型组少。大鼠回肠黏液SIgA含量的检测中,可发现CLP模型组及桃核承气汤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桃核承气汤组与CLP模型组相比,又有明显的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桃核承气汤可改善肠道组织的病理损伤、修复肠黏膜。2.炎症免疫功能的改变:TNF-α、IL-6及IL-10水平与假手术组对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桃核承气汤治疗组与CLP模型组相比,TNF-α及IL-6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法检测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凋亡发现,CLP模型组及桃核承气汤组较假手术组凋亡率明显升高,而桃核承气汤组与CLP模型组相比可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发现,CLP模型组及桃核承气汤组较假手术组凋亡率升高,而桃核承气汤组与CLP模型组相比可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细胞表达水平中,CLP模型组与桃核承气汤组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而桃核承气汤组与CLP模型组相比,CD4+T、CD8+T细胞比例及CD4+T/CD8+T细胞比值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PD-1/PD-L1改变:在CD4+T细胞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中,CLP模型组及桃核承气汤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桃核承气汤组与CLP模型组对比,其PD-1/PD-L1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核承气汤可改善CLP大鼠损伤的肠道组织病理变化,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提高SIgA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淋巴细胞凋亡并提高CD4+T、CD8+T细胞的免疫水平,降低PD-1/PD-L1表达水平,进而调节肠道免疫有关。
程璐[5](2020)在《通腑泻肺方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认为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应答失调所致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贯穿脓毒症病程始终。由于肺组织对炎症介质的显着易感性,肺脏是脓毒症最早累及的靶器官,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以进行性加重的呼吸衰竭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在引起ARDS的诸多病因中,脓毒症是最常见的肺外因素,占40%-60%。随着小潮气量通气、俯卧位通气、肺复张等机械通气方式的应用,ARDS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重度ARDS的病死率仍然高达70%。中医古籍中并无“脓毒症”记载。根据感染、炎症等临床表现归为温热病范畴,肺为娇脏,为五脏之华盖,最易受外邪入侵。毒邪壅肺,肺脏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气不布津,大量病理产物内聚,加重全身炎症反应。通过meta分析评估通腑泻肺治疗对ARDS的综合疗效,并依据“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理论,自制通腑泻肺方(TFXF),肺肠同治。通过临床试验观察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肠黏膜屏障功能,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鉴于NLRP3/Caspase-1/IL-1β信号轴是涉及固有免疫系统和脓毒症炎症进展的关键信号通路,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借助ELISA、Westerm blot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一般情况,72h生存率以及NLRP3、Caspase-1、IL-1β、IL-8等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索中医“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治则治法的原理,为研究开发应用“通腑泻肺”法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目的:[1]对通腑泻肺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ARDS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为中医在ARDS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自拟通腑泻肺方应用于临床,评估其临床疗效,探讨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氧合、肠黏膜屏障功能以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3]建立脓毒症相关ARDS动物实验模型,通过观察通腑泻肺方对NLRP3/Caspase-1/IL-1β信号轴关键分子的影响,阐明通腑泻肺法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搜索2001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通腑泻肺法治疗ARDS的随机对照研究,最终纳入27项研究,观察通腑泻肺法对病死率,ARDS并发症(腹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水样分泌物、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临床治疗有效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炎性介质表达(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8)、呼吸机参数(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平均气道压、气道阻力、肺顺应性)等的影响。以风险比(RR)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CI)作为二分类变量效应值,以MD或SMD作为连续型变量的效应值。效应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应用Cochrane Q和I2统计学评价异质性。应用“漏斗图法”评价发表偏倚。[2]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诊断为脓毒症相关ARDS、中医辨证符合痰热壅肺证的患者共计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给予通腑泻肺方免煎颗粒:大黄12g、枳实12g、厚朴9g、葶苈子20g、桑白皮20g、青皮12g。100ml温水冲调,每日1剂,2次/天;对照组给予等量温开水鼻饲。两组疗程均为7天。比较两组治疗前(0天)、治疗4天及7天氧合指数、肠粘膜通透性指标(血清二胺氧化酶DAO、丙二醛MDA)浓度、以及炎症介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并统计两组28天累积死亡率。[3]采用腹腔注射LPS法复制脓毒症模型,以氧合指数<200mmHg,作为评价脓毒症相关ARDS造模是否成功的标准。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及生命体征,采用ELISA、Westerm Blot等方法检测NLRP3/Caspase-1/IL-1β信号轴中关键分子及IL-8,HMGB1、IL-27等炎性介质的表达,初步探讨通腑泻肺中药对脓毒症相关ARDS的调控机制。研究结果:[1]荟萃分析发现使用通腑泻肺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RDS较西医常规治疗能显着降低ARDS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减少腹胀、应激性溃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水样分泌物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ARDS的治疗,结合通腑泻肺策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降低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改善肺氧合状态、减少炎性介质表达、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呼吸力学指标等方面存在突出优势。[2]临床研究表明,通腑泻肺治疗组第4天、第7天患者的氧合指数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通腑泻肺治疗组患者第4天血清MDA水平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通腑泻肺治疗组患者第7天血清DAO和IL-6水平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但两组间TNF-α及NO表达的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通腑泻肺方治疗组大鼠生存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ELISA联合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提示通腑泻肺方能有效抑制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外周血清和肺组织中炎性因子HMGB1、IL-1β、IL-8、IL-27的蛋白的表达(P<0.05),且大剂量通腑泻肺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P<0.05);Westem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NLRP3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大、小剂量TFXF组NLRP3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模型组活化的Caspase-1 p20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给予通腑泻肺中药干预后,大、小剂量TFXF组Caspase-1 p20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模型组HMGB1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给予通腑泻肺中药干预后,小剂量TFXF组HMGB1蛋白的表达量无明显减少,仅观察到大剂量TFXF组HMGB1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下降。模型组IL-1β、IL-8及IL-27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大、小剂量TFXF组IL-1β、IL-8及IL-27蛋白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显着降低,其中大剂量TFXF组对IL-1β表达具有显着抑制效应。研究结论:[1]Meta分析结果表明通腑泻肺治疗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减少内毒素的吸收,缓解胃肠道功能障碍所致的腹胀,防止菌群移位,修复受损的胃肠粘膜屏障。可清除内毒素,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效改善肺水肿症状,有利于ARDS的缓解,从而降低ARDS患者呼吸机支持参数,减少气道阻力,改善氧合状态。其机制可能与通腑泻肺治疗减少炎性介质在肺部的聚集,调控体内促炎介质和抗炎介质反应平衡有关。[2]临床研究提示通腑泻肺治疗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的炎症反应,通过减轻因炎症反应带来的肺损伤,改善氧合。通腑泻肺治疗可减轻脂质过氧化及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释放,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性,进而减轻肠功能障碍引起的肺损伤的发生。[3]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通腑泻肺方能显着抑制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NLRP3炎症小体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NLRP3炎症小体的合成;抑制Caspase-1活化,下调下游IL-1β、IL-8,IL-27及HMGB1等炎性介质蛋白表达。
龚锐,熊婧[6](2020)在《清热泻瘀对创伤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自拟通腑泄瘀汤对创伤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并MODS患者92例,采用摸球法分为A组和B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辅以自拟通腑泄瘀汤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效果,包括脱离呼吸机时间、ICU监护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等指标变化。结果:A组脱离呼吸机时间、ICU监护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均低于B组及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通腑泄瘀汤在创伤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并MODS患者治疗中具有显着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徐建安,李王安[7](2019)在《乌司他丁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患者治疗中,采取乌司他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27例,分别采取常规治疗与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天后胃肠功能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3天后胃肠功能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治疗中,采用乌司他丁可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胃肠功能,减轻疾病严重程度,值得推广。
王建恩[8](2019)在《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1例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伴MODS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健康状况及胃肠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量表(APACHEⅡ)评分及胃肠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及胃肠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促进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伴MODS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
张吉丹[9](2019)在《健脾消胀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干预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健脾消胀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干预,监测胃肠功能指标、胃肠功能相关评分及炎症指标等,初步探索健脾消胀方脐部贴敷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住院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健脾消胀方贴敷神阙穴,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完善基本信息、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II评分)及序贯性器官功能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等,记录入组时及疗后第7日的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D-乳酸(D-Lactate,D-LAC)水平、炎症指标(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腹围、腹腔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肠鸣音。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础资料对两组入选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是否呼吸机辅助通气、基础疾病、感染灶、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IAP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健脾消胀方对各项指标的干预情况2.1腹围、肠鸣音、IAP干预后两组间腹围、肠鸣音、I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腹围、肠鸣音、IAP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腹围缩小、IAP降低、肠鸣音活跃。2.2 IFABP、D-LAC干预后两组间I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干预前后血清IFABP水平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间D-LA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D-LAC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胃肠功能障碍评分、SOFA评分干预后两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SOFA评分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2.4综合疗效干预后治疗组有效患者32例,无效患者8例,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有效患者22例,无效患者18例,总有效率为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中医症候积分与疗效评价干预后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对照组总有效率52.5%;治疗组总有效率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预后两组患者MODS发生率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EICU的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健脾消胀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干预,患者腹胀腹痛、神疲乏力、大便秘结等气虚腑实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一定程度降低了血清IFABP、D-LAC水平,胃肠屏障功能和缺血缺氧状态得到了改善,增强了胃肠动力。且脐部贴敷在临床的可操作性强、适应症广泛。
张洁慧[10](2019)在《基于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探讨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研究,从肠道屏障功能的角度客观评价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揭示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意义和优点。方法:本研究选取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口服/灌肠。治疗时间为1周。记录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及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炎症指标(WBC、PCT、IL-6、CRP)水平及肠道屏障功能指标(ET、D-LAC、DAO)水平。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其中3例患者因住院时间小于1周,予以剔除,实际共纳入57例,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27例。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WBC、PCT、IL-6、CRP、ET、D-LAC、DAO等基线资料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WBC、PCT、IL-6、CRP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CT、IL-6水平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BC、CRP水平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5.治疗后两组ET、D-LAC、DAO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T、DAO水平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LAC水平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大承气汤可有效改善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炎症指标水平,修复肠道屏障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体现了中医药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的优势。
二、大黄治疗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黄治疗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电针对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1 现代医学对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 |
1.1 胃肠功能障碍的概念 |
1.2 胃肠功能障碍发病机制 |
1.3 胃肠功能障碍临床表现 |
1.4 胃肠功能障碍诊断、分级、评估 |
1.5 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 |
2 传统中医学对重症患者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 |
2.1 重症患者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认识 |
2.2 中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3 知情同意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样本量计算 |
2.3 随机方法 |
2.4 治疗方案 |
2.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2.6 统计分析 |
2.7 技术路线图 |
2.8 质量控制 |
3 研究结果 |
3.1 基线资料 |
3.2 主要观察指标(肠内营养达标时间) |
3.3 次要观察指标 |
3.4 其他观察指标 |
3.5 针刺相关不良事件及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 |
4.1 电针对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 |
4.2 基于经络腧穴治疗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文献研究 |
4.3 电针治疗胃肠疾病选穴研究 |
4.4 本研究的方义及电针强度的选择 |
5 展望与不足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脓毒症与炎症反应 |
第二节 脓毒症与肠功能损伤 |
一、脓毒症肠损伤动物模型研究 |
二、脓毒症肠黏膜屏障功能研究 |
三、肠黏膜屏障与紧密连接研究 |
四、肠道通透性与肠屏障损伤病理研究 |
五、脓毒症肠功能损伤防治现状 |
第三节 脓毒症及脓毒症肠功能损伤中医药研究现状 |
一、中医对脓毒症病因病机的辨证认识 |
二、脓毒症及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中医治法 |
第二章 通腑理肺汤对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第一节 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患者的保护作用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第二节 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基础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第三节 结论 |
第三章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3)半夏泻心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其调控PI3K/Akt/HO-1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西医研究进展 |
1.1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认识 |
1.2 胃肠功能障碍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
1.3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西医治疗 |
2.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研究进展 |
2.1 脓毒症病因病机的探讨 |
2.2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病因病机探讨 |
2.3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中医治法探讨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半夏泻心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临床分组 |
2.2 治疗药物 |
2.3 治疗方案 |
2.4 观察指标 |
3.统计分析 |
4.结果 |
4.1 病人的一般资料 |
4.2 胃肠指标 |
4.3 实验室指标 |
4.4 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及疗效评价 |
4.5 预后评价指标 |
4.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5 讨论 |
5.1 气机逆乱是脓毒症MODS根本病机 |
5.2 调畅气机治疗脓毒症MODS之本 |
5.3 中焦脾胃贯穿脓毒症MODS的始终 |
5.4 半夏泻心汤选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
5.5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6.小结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半夏泻心汤对脓毒症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脓毒症大鼠模型建立 |
2.2 动物分组 |
2.3 给药方法 |
2.4 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
2.5 观测指标 |
3.统计分析 |
4.结果 |
4.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和生存率 |
4.2 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水平 |
4.3 小肠组织病理学比较及评分 |
4.4 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 |
4.5 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脓毒症大鼠肠组织炎症因子表达 |
5.讨论 |
5.1 脓毒症模型建立 |
5.2 全身炎症反应与脓毒症肠损伤相关性 |
5.3 全身炎症反应的中医认识 |
5.4 实验结果分析 |
6.小结 |
实验二 基于PI3K/Akt/HO-1 信号通路半夏泻心汤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脓毒症大鼠肠损伤的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设备 |
2.实验方法 |
2.1 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 |
2.2 动物分组 |
2.3 给药方法 |
2.4 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
2.5 观测指标 |
3.统计学处理 |
4.结果 |
4.1 各组大鼠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水平 |
4.2 各组大鼠肠组织病理损伤及评分 |
4.3 半夏泻心汤对脓毒症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
4.4 各组大鼠肠组织炎症因子蛋白水平表达 |
4.5 各组大鼠肠组织炎症因子m RNA水平表达 |
4.6 各组脓毒症大鼠肠组织PI3K、P-Akt和 HO-1 蛋白表达水平 |
4.7 各组脓毒症大鼠肠组织PI3K、P-Akt和 HO-1m RNA水平表达 |
5.讨论 |
6.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 |
(4)桃核承气汤改善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一、脓毒症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 |
二、脓毒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
三、脓毒症与肠功能障碍 |
四、脓毒症肠功能障碍西医治疗进展 |
第二节 中医学研究进展 |
一、祖国医学对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认识 |
二、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中医病因病机 |
三、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中医治疗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分组 |
六、临床信息采集 |
七、统计分析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一般情况 |
二、疗效评价 |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课题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标本留取及检测方法 |
四、统计分析 |
第二节 实验结果 |
一、一般情况 |
二、HE染色观察回肠病理变化 |
三、TUNEL法检测大鼠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凋亡 |
四、ELISA法检测TNF-α、IL-6、IL-10、SIgA水平 |
五、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水平 |
六、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细胞表达水平 |
七、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 |
第三节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
(5)通腑泻肺方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脓毒症相关ARDS的概念及认识的变迁 |
1.2 ARDS异质性研究 |
1.3 脓毒症相关ARDS的主要发病机制 |
1.3.1 促炎反应与抗炎反应的平衡失调 |
1.3.2 血管内皮损伤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
1.3.3 凝血功能紊乱 |
1.3.4 肠道细菌/细菌内毒素移位 |
1.4 中医对脓毒症相关ARDS的理论认知 |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进展 |
1.5.1 脓毒症病因治疗 |
1.5.2 机械通气治疗 |
1.5.3 新型治疗策略的选择 |
1.5.4 中医药及针灸治疗 |
第二章 通腑泻肺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系统评价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搜索方案和研究选择 |
2.2.2 确定研究的特点 |
2.2.3 偏倚风险 |
2.2.4 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肠功能的影响 |
3.1 研究背景 |
3.2 资料与方法 |
3.2.1 研究设计 |
3.2.2 病例选择 |
3.2.3 研究方法 |
3.2.4 观察指标 |
3.2.5 统计学方法 |
3.3 结果 |
3.3.1 一般情况 |
3.3.2 动脉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 |
3.3.3 肠屏障功能及炎症因子指标 |
3.3.4 28d累积死亡率 |
3.4 讨论 |
第四章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NLRP3炎症小体及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
4.1 研究背景 |
4.1.1 失控的炎症反应继发的肺损伤是脓毒症相关ARDS核心发病机制 |
4.1.2 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与脓毒症炎症风暴相关,进一步加重继发靶器官损伤 |
4.1.3 通腑泻肺(TFXF)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临床疗效显着,可能通过抑制NLRP3的激活,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减轻脓毒症相关肺损伤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 |
4.3.1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大鼠72h生存率的影响 |
4.3.2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肺组织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3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血清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4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肺组织炎症小体及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
4.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语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清热泻瘀对创伤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及可能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相关时间指标对比 |
2.2 两组治疗前后IL-6、IL-10、TNF-α对比 |
3 讨论 |
(7)乌司他丁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3.1 胃肠功能评分 |
1.3.2 病情严重程度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讨论 |
(8)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对照组 |
2.2 观察组 |
3 疗效观察 |
3.1 观察指标 |
3.2 统计学方法 |
3.3 结果 |
4 讨论 |
(9)健脾消胀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干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中止标准 |
1.8 不良事件监测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资料收集 |
2.3 治疗方案 |
2.4 观测指标 |
2.5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
3.2 胃肠功能 |
3.3 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评价 |
3.4 预后的比较 |
3.5 安全性评价 |
4 分析与讨论 |
4.1 疗效分析 |
4.2 健脾消胀方组方分析 |
4.3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发病机制 |
4.4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西医治疗进展 |
4.5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认识 |
4.6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4.7 不足与展望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文献综述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监测指标与评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附录3 --APACHE II评分表 |
附录4 --SOFA评分表 |
附录5 --中医证候积分量表 |
(10)基于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探讨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1.临床研究 |
1.1 临床资料 |
1.1.1 病例来源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1.5 病例脱落与剔除标准 |
1.1.6 终止实验标准 |
1.1.7 不良事件观察 |
1.1.8 安全性评价 |
1.1.9 伦理学要求 |
1.2 研究方法 |
1.2.1 病例分组 |
1.2.2 治疗方法 |
1.2.3 观察指标 |
1.2.4 指标检测方法 |
1.2.5 统计学处理 |
1.2.6 技术路线图 |
1.3 研究结果 |
1.3.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
1.3.2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
1.3.3 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 |
1.3.4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
1.3.5 两组肠道屏障功能指标比较 |
1.3.6 安全性评价 |
2.讨论 |
2.1 现代医学对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 |
2.2 祖国医学对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 |
2.3 肠道屏障功能检测 |
2.4 大承气汤的研究进展 |
2.5 选题依据 |
2.6 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依据 |
2.7 研究的不足 |
2.8 研究的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综述 大承气汤治疗胃肠功能障碍/衰竭的临床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 CRF表 |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
附录4 伦理学批件 |
致谢 |
四、大黄治疗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电针对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D]. 刘欢.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陈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半夏泻心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其调控PI3K/Akt/HO-1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研究[D]. 李国臣.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桃核承气汤改善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罗智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5]通腑泻肺方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程璐.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清热泻瘀对创伤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及可能机制[J]. 龚锐,熊婧. 中外医学研究, 2020(02)
- [7]乌司他丁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J]. 徐建安,李王安. 黑龙江医药, 2019(06)
- [8]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J]. 王建恩. 中国民间疗法, 2019(17)
- [9]健脾消胀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干预的临床研究[D]. 张吉丹.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基于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探讨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 张洁慧.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