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是农牧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性耕作是农牧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护性耕作是农牧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论文文献综述)

李洁[1](2020)在《碳中和视角下农牧交错带农户生产行为研究 ——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建立于自然循环基础上的农业产业,在全球的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农户作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主体,其所追求的高效益、低风险的生产目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干扰严重,该问题在生态脆弱的农牧交错带尤为凸显。这样碳失衡的生产方式不但不利于全球2050年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农业可持续的发展,更不利于农户长久的增产增收。随着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探寻有利于农业碳中和的生产方式势在必行。而农业碳中和实现的关键在于源头的控制与治理,源头管控的关键在于生产者行为的规范,因此,开展农户生产行为的研究对于实现农业碳中和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农户生产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微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作为典型调研区域,从心理主观与外界客观两个角度,对有关的农业碳中和农户生产行为展开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旨在厘清农户生产行为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并为制定促进农户实施农业碳中和生产行为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从理论角度对农户生产行为特性、生产行为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类型展开分析。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与基础理论发现,农户在生产决策过程中不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与投入成本的最小化,也会追求公平、互惠、利他与满意等目标,同时尽可能规避不确定条件下所带来的风险,因此农户是追求效用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有限理性人,其生产行为是经过价值判断后才会采取的行动。借助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保护动机理论模型以及技术接受理论模型,结合农业碳中和的实现途径,利用生态环境演变的MA分析框架,本文构建了农业碳中和相关的农户生产行为形成机理框架,即农户生产行为的实施决定于其生产意愿,而意愿的产生则取决于两点,一是农户对于现有行为存在威胁的认知与感知程度,另一个是农户对于将要采取的生产行为所持有的行为效果、自我能力以及主观规范的评价。因此,农户行为认知、农户行为主观评价、农户生产意愿组成了心理主观因素,受到外界客观因素影响共同对农户生产行为产生作用。其次,依托于理论分析所构建的农户生产行为分析框架,本文从实证角度,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作用路径开展验证性与探索性的分析与探讨。利用描述性统计法,对农户行为认知水平、农户行为主观评价状况、农户生产意愿以及农户行为的采纳现状作出分析,发现农户现阶段呈现出认知水平有限、主观行为评价不够积极、生产意愿较高、行为采纳水平一般的特点。利用SEM结构方程模型,对自我行为评价指标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农户生产意愿的形成机理展开研究。发现农户的行为效果评价对自我能力评价水平以及自我能力评价水平对主观规范均有积极的显着影响。农户生产意愿的形成机理与理论分析框架中的描述一致,农户的严重性与易感性认知水平,以及农户的行为效果评价、自我能力评价与主观规范对于生产意愿均有显着的积极影响,其中严重性认知影响最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多元层级回归法以及Logit-ISM模型,探讨了外界客观因素对农户行为认知、农户行为主观评价、农户生产意愿以及行为实施的影响状况。研究发现: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社会特征均会对上述内容产生不同的影响;农户信息获取能力、环境责任感以及生产习惯越强,意愿向行为转化效率越高;出现农资购买困难、突发性的灾害以及农户行为评价消极三种状况时,会直接导致行为与意愿的悖离;农户较高的风险厌恶特点会阻碍农户生产行为的发生。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本文结合激励理论内容构建了农户行为优化的机制与体系。实证研究的结论表明,制度的缺乏与体系的不健全是造成行为采纳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利用规范性研究的方法,结合激励理论内容,提出了以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成本与收益均衡以及因地制宜为原则的生产行为优化机制,即内部激励机制、外部激励机制、内部约束机制与外部约束机制。依据机制内容构建了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农户成长培训体系以及制度与法律体系。

路战远,程玉臣,王玉芬,张向前,王建国,赵小庆,任永峰,张德健[2](2019)在《北方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趋势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保护性耕作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着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文章以内蒙古保护性耕作技术为例,阐述了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特点、保护性耕作发展历史和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情况;总结了农牧交错区高秆穴播作物模式、矮秆条播作物模式、块根块茎类少耕带作模式和草原改良模式等多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阐明了农牧交错区在保护性耕作发展中与农业区划结合不够、农艺技术创新滞后、机械装备专用性和可靠性低、杂草发生及危害严重等突出问题;对今后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发展定位、发展趋势、内涵界定、装备选择和长效机制建立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做了趋势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成如,王志强,陈铁英,曹军[3](2015)在《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 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文中研究表明保护性耕作在农作物增产与土壤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效,是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围绕保护性耕作的起源、发展概况及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意义视角,对保护性耕作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对进一步推进提出实际性见解,为更好的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王海山,李启林,布和[4](2014)在《阿荣旗农业机械保护性耕作技术“十二五”实施规划探索》文中研究表明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农业耕作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以免耕播种和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为主要内容,具有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实际效果。保护性耕作对改善生态环境,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长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农业生产沿袭着传统的秋翻春耕的耕作制度,冬春季农田地表大范围疏松裸露,土壤风蚀、沙化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牧业生产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严重制约了农牧业发展。从2000年起,阿荣旗就开展了农业保

李延军[5](2013)在《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文中认为保护性耕作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节本、增产、增效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其关键技术是免耕或少耕播种。近年来,在赤峰市政府及农牧业局的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做到了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方法上完善、措施上

王帅[6](2012)在《内蒙古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实践与思考》文中认为内蒙古的保护性耕作工作起步于2000年,目前,已有11个盟市64个旗县实施了保护性耕作项目,到2011年底全区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03万hm2。通过10多年的探索,自治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由过去小面积试验示范走向大面积推广,由项目投入引导逐步走向农牧民自觉接受并主动应用,由个体农机户零散作业深化为农机服务组织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作业,建立了成熟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徐玮,刘鑫,侯敏杰[7](2011)在《内蒙古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文中研究说明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主办的"内蒙古自治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与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研讨会"于2011年10月30日在成都召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翟琇副厅长出席了研讨会,自治区农牧业厅农机局、农机推广站、农机鉴定站及各盟市农机主管部门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农机局郭跃副局长主持,各盟市农机主管部门、自治区农机直属事业单位的领导围绕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创新发展机制进行了深入研讨,同时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

额尔敦图雅[8](2011)在《转型以来蒙古国种植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种植业是蒙古国农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关系蒙古国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蒙古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经济体制转型,对国有资产实行了私有化改革。由此,“农牧业私有化”对蒙古国种植业带来很大冲击,种植业生产处于下滑状态。2008年以来,在蒙古国政府、粮农部(食品与农业部)的支持和国际合作项口的带动下蒙古国种植业开始恢复发展,取得了较好成就。本文以转型以来蒙古国种植业为研究对象,结合产业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有关理论,对蒙古国转型以来种植业存在的问题、发展潜力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坚持“以牧为主、以农为辅”原则,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建立保护性耕作试点,提高机械化程度等促进蒙古国种植业发展的建议。

王帅[9](2011)在《大力推进保护性耕作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文中研究说明内蒙古的保护性耕作工作起步于2000年,作为农业部重点发展的保护性耕作地区之一,内蒙古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

卞一丁,康树君,徐龙,高晨鸣,周秀娥[10](2010)在《鄂尔多斯现代农业框架下保护性耕作实践》文中研究说明保护性耕作是防治土地沙漠化和治理沙尘暴的重要途径,是尊重科学、节能减排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方法,是保护农田、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免耕播种机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前提。保护性耕作是节本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

二、保护性耕作是农牧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护性耕作是农牧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论文提纲范文)

(1)碳中和视角下农牧交错带农户生产行为研究 ——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户生产行为影响农业碳平衡
        1.1.2 农业环境问题治理进入新时期
        1.1.3 特殊的农牧交错带,需要探寻相匹配的发展模式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碳中和相关研究
        1.2.2 农业与“碳”相关研究
        1.2.3 碳中和相关的农户生产行为研究
        1.2.4 农牧交错带相关研究
        1.2.5 研究进展评述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文章可能的创新
        1.6.2 文章研究的不足
    1.7 本章小结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碳中和
        2.1.2 农户
        2.1.3 农户生产行为
        2.1.4 农户生产意愿
        2.1.5 农牧交错带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相关理论
        2.2.2 行为人理论
        2.2.3 行为经济理论
        2.2.4 外部性理论
        2.2.5 激励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农户生产行为模型构建与调查设计
    3.1 农业碳中和体系构建与驱动机制分析
        3.1.1 农牧交错带的碳中和体系构建
        3.1.2 碳中和农业实现的驱动因素分析
    3.2 农户生产行为理论模型构建
    3.3 碳中和农业相关的农户生产行为理论模型变量说明
    3.4 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
        3.4.1 问卷设计流程
        3.4.2 研究区域选取与概况
        3.4.3 数据获取与样本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农户行为认知水平与行为主观评价研究
    4.1 农户行为认知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4.1.1 认知分类与考察
        4.1.2 农户行为认知现状分析
        4.1.3 农户行为认知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4.2 农户行为主观评价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4.2.1 行为主观评价分类与问题设置
        4.2.2 行为主观评价现状分析
        4.2.3 行为主观评价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农业碳中和相关生产意愿形成机理分析
    5.1 农户生产意愿现状分析
        5.1.1 农户生产意愿的测度方式
        5.1.2 数据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5.1.3 农户生产意愿现状描述与分析
    5.2 影响农户生产意愿变量的选取与假说的提出
    5.3 影响农户生产意愿的实证分析
        5.3.1 变量设定与模型构建
        5.3.2 计量结果分析
        5.3.3 农户生产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识别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农业碳中和相关生产行为决策机制分析
    6.1 农户碳中和相关生产行为现状分析
        6.1.1 碳中和生产行为测度方式
        6.1.2 数据的信度与效度检测
        6.1.3 农户生产行为现状描述与分析
    6.2 碳中和生产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研究
        6.2.1 变量选取与假说提出
        6.2.2 实证检验与结果
    6.3 碳中和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研究
        6.3.1 悖离因素的变量选取与说明
        6.3.2 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6.4 农户风险偏好对生产行为决策影响研究
        6.4.1 农户风险偏好对生产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
        6.4.2 农户风险偏好测度
        6.4.3 实证检验与结果
    6.5 本章小结
7 农户生产行为优化机制与体系的构建
    7.1 构建农户碳中和生产优化机制的必要性
        7.1.1 宣传不到位,农户的认知水平低
        7.1.2 激励机制缺乏,农户碳中和生产意愿一般
        7.1.3 约束机制缺乏,农户逆向选择行为普遍
    7.2 优化机制建立原则
        7.2.1 激励与约束机制并重原则
        7.2.2 成本与收益均衡原则
        7.2.3 因地制宜原则
    7.3 生产行为优化机制构建
    7.4 生产行为优化体系构建
        7.4.1 技术支撑体系
        7.4.2 农户成长体系
        7.4.3 法律保障体系
    7.5 本章小结
8 主要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农户生产行为是影响农业碳中和实现的关键因素
        8.1.2 农户行为认知与感知水平较低
        8.1.3 农户碳中和生产行为评价水平一般
        8.1.4 农户碳中和生产意愿普遍较高
        8.1.5 行为决策受到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
        8.1.6 碳中和生产行为亟需配套的扶持政策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碳中和生产行为农户调研问卷
作者简介

(2)北方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北方农牧交错区的区域概况及生态环境特点
    1.1 农牧交错区区域概况
    1.2 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特点
        1.2.1 干旱缺水,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2.2 水土流失严重
        1.2.3 天然草地退化严重
2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发展历史与现状
    2.1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发展阶段
    2.2 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
3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及应用效果
    3.1 秸秆留茬覆盖技术及成效
    3.2 免少耕播种技术及成效
    3.3 深松技术及成效
    3.4 轮作休耕技术及成效
    3.5 杂草防控技术及成效
    3.6 农艺配套技术及成效
4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模式
    4.1 高秆穴播作物模式
    4.2 矮秆条播作物模式
    4.3 块根块茎类少耕带作模式
    4.4 草原改良模式
5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5.1 保护性耕作发展规划制定与农业区划结合不够
    5.2 保护性耕作农机农艺融合不够
    5.3 机具的专用性和可靠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5.4 病虫草害加重限制了保护性耕作进一步推广
6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发展趋势与建议
    6.1 关于保护性耕作的定位
    6.2 能否成为主体耕作技术
    6.3 关于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涵与外延
    6.4 关于装备问题
    6.5 关于经费投入问题
    6.6 关于长效机制问题

(3)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 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保护性耕作起源及应用现状
2 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
3 保护性耕作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3.1 耕地经营规模的限制
    3.2 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作业机具的限制
    3.3 农民传统观念和接受程度对推动保护性耕作的影响
4 进一步推进保护性耕作的探讨
    4.1 农机和农艺要结合、更要融合
    4.2 因地制宜、稳步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
    4.3 发挥项目区的引导示范作用
    4.4 加大对保护性耕作的培训和宣传
    4.5 农民自愿是实现保护性耕作长效机制的保证
    4.6 农业机械是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桥梁
5 启示
    5.1 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5.2 发展保护性耕作既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
    5.3 目前, 在我国许多地区, 维持农业的高产出仍然主要依靠大量的化肥、农药投入。

(4)阿荣旗农业机械保护性耕作技术“十二五”实施规划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
2 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2.1 指导思想
    2.2 基本原则
    2.3 任务和目标
3 实施农业保护性耕作的工作重点
    3.1 抓好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3.2 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装备和技术体系建设
    3.3 加强农业实用技术配套应用与研究
    3.4 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3.5 积极开展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
4 加强领导,优化保护性耕作发展环境
    4.1 强化组织领导
    4.2 加大扶持力度
    4.3 强化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市场管理
    4.4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5)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
    1.1 保护性耕作推广情况
    1.2 技术模式日趋成熟, 先进适用的保护性耕作机具进驻赤峰
        (1) 留茬固土免耕播种技术模式
        (2) 旋耕播种技术模式
        (3) 灭茬播种技术模式
        (4) 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技术模式
    1.3 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效果显着
        (1) 经济效益
        (2) 生态效益
        (3) 社会效益
        (4) 农民对保护性耕作的认知度
2 推广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2.1 总结经验, 培树典型, 加强示范引导和宣传培训工作
    2.2 整合资源, 促进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推广
    2.3 创新机制, 通过实践总结出“三位一体”推广模式
3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种植模式及机具方面
    3.2 农民认识程度
    3.3 留茬高度不能保证
    3.4 除草剂灭草不彻底
    3.5 项目连续性
4 推进保护性耕作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4.1 进一步加强推广示范、宣传培训工作
    4.2 加强农机农艺的结合, 不断创新完善技术模式
    4.3 建立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
    4.4 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
    4.5 将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膜下滴灌精量播种技术有效地结合

(6)内蒙古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强化措施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技术应用科学合理成效显着
深入思考加快发展

(7)内蒙古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保护性耕作技术:呼伦贝尔市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
    一、呼伦贝尔市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
    二、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
        (一) 狠抓项目管理, 以项目促推广
        (二) 加强保护性耕作示范园区建设
        (三) 农机农艺结合, 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基本确立
        (四) 加大保护性耕作数据监测力度
    兴安盟在全区率先提出水稻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二、水稻作业模式
    通辽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得到农民认可
    赤峰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模式及具体做法
        一、主要技术模式
        二、推广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1.总结经验、培树典型, 加强示范引导、宣传培训工作。
        2.整合资源, 促进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推广。
        3.创新机制, 通过实践总结出“三位一体”推广模式。
    锡盟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模式
        一、主要技术模式
        二、应用效果及农民接受程度
    乌兰察布市保护性耕作成效显着
        一、节约成本
        二、抑制农田扬沙、扬尘
        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四、蓄水保墒
    呼和浩特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工作思路及创新点
        一、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情况
        二、工作思路及创新点
    包头市通过项目延伸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
    巴彦淖尔市多个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区实施情况
        一、保护性耕作项目区基本情况
        1.五原县项目区:
        2.磴口县项目区:
        3.乌拉特中旗项目区
        二、技术应用效果
    鄂尔多斯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经验
        一、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 紧紧与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
        二、目的性要突出明确
        三、要不断的创新技术模式和工艺路线
        四、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农机专业合作社:呼伦贝尔市采取多项措施狠抓农机合作社建设情况
    一、呼伦贝尔市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态势良好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采取的措施
    兴安盟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
    通辽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运行机制
        一、组织形式及运行机制
        二、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成效
    赤峰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彰显农机大作为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及服务方式
        1.运行机制
        2、服务方式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投资来源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促进了农机化发展方式的转变, 推动了土地的标准化生产, 使农牧业经营体制得到了创新。
        五、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培养了一大批现代的职业农牧民。
    锡盟农机专业合作社领办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二、农牧机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模式
        三、农牧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的成就
    乌兰察布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模式
    呼和浩特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包头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巴彦淖尔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措施与成就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
        二、主要措施与成效:
    阿拉善盟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主要措施
    乌海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发展思路
        一、发展现状
        二、运行机制和模式
        三、主要扶持措施

(8)转型以来蒙古国种植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依据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一) 蒙古国学者的相关研究
        (二) 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
    三 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思路
        (一) 理论依据
        (二) 研究方法和思路
    四 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难点
        (二) 创新之处
第一章 蒙古国种植业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述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一) 蒙古国
        (二) 种植业
        (三) 蒙古国种植业
        (四) 保护性耕作
    二 社会主义时期蒙古国种植业发展历程
        (一) 种植业的产生及发展
        (二) 实施的种植业政策
        (三) 种植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第二章 转型以来蒙古国种植业
    一 蒙古国的经济体制转型
    二 转型以来(1990-至今)的蒙古国种植业
    三 转型以来蒙古国种植业存在的问题
        (一) 转型以来农田撂荒及侵蚀面积逐渐扩大
        (二) 自然灾害频发
        (三) 种植业技术和装备水平比较低
    四 转型以来蒙古国种植业下滑原因
        (一) 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对种植业生产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二) 种植业技术投入不足和经营管理混乱
        (三) 全球气候变化对种植业的影响较大
第三章 蒙古国种植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 蒙古国种植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 自然地理、气候环境
        (二) 人口、劳动力
        (三) 传统文化
    二 蒙古国种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
        (一) 蒙古国目前的种植业政策措施
        (二) 国际合作项目的增加
        (三) 土壤未受到污染,适合发展绿色农业
第四章 蒙古国种植业的未来发展
    一 蒙古国适合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
        (一) 蒙古国鼓励绿色经济
        (二) 借鉴美国有机农业发展经验
    二 建立保护性耕作试点或示范点
        (一) 国内外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经验
        (二) 建立保护性耕作试点及示范点
    三 对蒙古国种植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 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保护生态环境
        (二) 发展国际合作模式的保护性耕作试点
        (三) 加强畜牧业与种植业的协调发展
        (四) 加强种植业机械化程度
        (五) 加强国际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大力推进保护性耕作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资源概况
保障措施
成就和目标

四、保护性耕作是农牧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论文参考文献)

  • [1]碳中和视角下农牧交错带农户生产行为研究 ——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D]. 李洁.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1)
  • [2]北方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趋势分析[J]. 路战远,程玉臣,王玉芬,张向前,王建国,赵小庆,任永峰,张德健. 北方农业学报, 2019(03)
  • [3]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 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J]. 成如,王志强,陈铁英,曹军.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15(04)
  • [4]阿荣旗农业机械保护性耕作技术“十二五”实施规划探索[J]. 王海山,李启林,布和. 农业机械, 2014(09)
  • [5]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J]. 李延军.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3(07)
  • [6]内蒙古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实践与思考[J]. 王帅. 当代农机, 2012(10)
  • [7]内蒙古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J]. 徐玮,刘鑫,侯敏杰.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11(06)
  • [8]转型以来蒙古国种植业发展问题研究[D]. 额尔敦图雅. 内蒙古大学, 2011(10)
  • [9]大力推进保护性耕作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 王帅. 当代农机, 2011(02)
  • [10]鄂尔多斯现代农业框架下保护性耕作实践[A]. 卞一丁,康树君,徐龙,高晨鸣,周秀娥. 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现代畜牧业装备创新与产业化分会场论文集, 2010

标签:;  ;  ;  ;  ;  

保护性耕作是农牧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