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

对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

一、关于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王军,杨洋[1](2021)在《“双高”建设视角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问题与路径》文中认为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高水平双师队伍的建设,重在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基于"双高"建设的视角,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旨向,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服务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为依归。现阶段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保障机制不健全、目标功利化与标准模糊、内生动力缺乏等问题。为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充足的资源保障;制定科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与标准;推动校内与校外培养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专业素养。

郑会衡[2](2021)在《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肖颖[3](2021)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从胜任力有关研究的被关注程度来看,我国对于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出现日渐增长的趋势,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对于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的探索还有待加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是否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对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对中职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进行研究具有很好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首先,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及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并对中职心理健康教师在工作中的经历进行行为事件访谈,从而了解中职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的基本构成。整个过程以N-vivo质性软件作为辅助工具,所得结果较为全面广泛。其次,通过以上研究形成教师胜任力问卷,将其发放给中职心理健康教师并收集问卷,数据处理过程主要借助SPSS25.0和AMOS23.0软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中职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共包括5个维度25个项目,5个维度分别为学生导向、自我管理、合作与交流、职业素养以及个人魅力;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对5个维度进行验证,结果得出模型拟合度较好,问卷信效度良好。通过对522位中职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进行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总体得分为5.65。从各维度情况来看,其中胜任力水平最高的为个人魅力维度,得分为5.84,职业素养维度得分为5.72、学生导向维度得分为5.69、自我管理维度得分为5.52、合作与交流维度得分为5.45。以上数据表明中职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在整体及各维度上都处于偏上水平。中职心理健康教师的胜任力水平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其中不同年龄教龄、子女情况、职称、学校类型、班主任任职情况、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拥有情况、获取荣誉情况之间的教师胜任力整体具有显着差异。主要表现为高年龄教龄、有子女、高职称、公办学校、曾任职过班主任、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曾获得过荣誉的教师胜任力要高于其他教师。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从中职学校人才引进考核评价体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行业间合作与交流、心理学专业师范生培养等方面提出中职心理健康教师素质提升策略。

曲亚楠[4](2021)在《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为考察对象,通过系统地调研访谈、问卷调查和规范分析,综合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激励理论和绩效管理理论,深入剖析了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专业结构建设中的供需失衡、师资队伍学历水平总体偏低、中青年学术骨干占比较低、高级职称占比低等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最后,结合江西南昌职业大学的实际情况及相关理论,提出加强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健全人才引进薪资福利水平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江西南昌职业大学“传帮带”师资平台建设,完善江西南昌职业大学职称评审制度,拓展以校政、校企和校社合作拓宽薪资福利资金来源等对策建议。

郭文瑾[5](2021)在《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策略浅析》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职业院校内涵发展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而教师素质的提高与教师继续教育密切相关。厘清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定义、内容、方式,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经费不足、观念落后、培训难度大、培训方式不灵活等问题,提出了加大继续教育经费、更新教育观念、制定教育规划、培训形式多元化等策略。

唐丽[6](2021)在《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养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汪蓉,赵泽,闫玉峰[7](2020)在《中职升格高职背景下教师适应性研究——基于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实证分析》文中指出中职升格高职背景下教师适应性水平的提升,是新升格高职院校打造优质教师队伍的关键。采用混合方法设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定量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中职教师群体进行研究。发现原中职教师适应性水平整体较好,教龄和性别是影响组别间差异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新升格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政策是影响其教师适应性的关键。为此,可从制度与个人两个层面促进原中职教师适应性水平提升。

杨晓敏[8](2020)在《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研究 ——以天津机械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高职院校已成为我国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输送基地,由于经济发展对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不断增加,加之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从规模扩张转化为高质量的发展,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支撑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因此,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素质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培训是“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提高高职教师培训质量和效果尤为重要。但是,教师培训效果不佳,只有探索其中其中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才能使教师培训真正为教师服务。因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查了天津机械类和电子信息类高职教师培训的现状与需求,分析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基于此提出了对应的建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高职“双师型”教师培训的主要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包含本次研究涉及到的基本概念界定和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教师专业能力理论、成人学习理论、终身学习理论。第三部分高职机械类和电子信息类“双师型”教师培训现状。以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教师基本情况、教师培训现状、教师培训需求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结合访谈并对调查的结果统计分析。第四部分高职机械类和电子信息类“双师型”教师培训研究发现及原因分析。通过教师培训现状、教师培训需求之间的差异所存在的问题,从国家注重高职教师培训、对教师需求的调查相对缺少、企业参与教师培训力度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几点进行原因分析。第五部分提升高职机械类和电子信息类“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建议。从优化培训项目管理,加强校企合作深度,树立专业发展观念,利用高职自身资源提升校本培训质量四个方面提出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培训的建议。

陈璐瑶[9](2020)在《天津市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离不开技能型人才的推动,职业教育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民办高职作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着不可磨灭的力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民办高职教学质量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也是民办高职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因此,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便尤为重要。结合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进展,确定了本文要研究的具体内容。并以教师专业化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职业兴趣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天津市民办高职作为研究院校,对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问卷主要从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师素质、育人能力、教师培训、教师满意度等几个维度展开调查。访谈则是选取A学院5名“双师型”教师作为访谈对象,主要对“双师型”教师在培训、育人和相关激励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内容分析当前天津市民办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素质整体偏低、育人意识和能力不足、对教师的培训机制不健全以及师资队伍流动性大。并从政府、社会、学校、教师个人和企业五个方面较为全面的分析了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政策文件和相关文献提出对策建议,主要包括:通过拓展引才渠道、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扩大高层次人才规模,来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开展分层培养、建立岗前职后一体化培训机制、设置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建立以校企合作为主的培训模式,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完善的培养培训体系;通过严格教师的聘任标准、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和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来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体制;最后,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和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保障,来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体系。

刘畅[10](2020)在《高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发展路径研究》文中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中最有意义的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相对于普通教师而言,高职教师面对的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及采用的教学方法都具有特殊性,其学科教学知识的样态也更具独特性。本研究通过探究高职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揭示其发展路径,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对其进行反思与传承,同时为新手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发展提供借鉴,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两所高职院校的六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课堂观察、深度访谈及实物收集等方法自下而上收集资料,并对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分析,以鲜活的方式呈现高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及表征,探索其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路径。本研究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缘起,阐释研究意义,进行文献述评及概念界定,确定研究内容,说明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及研究创新点;第二章介绍了文章的理论基础,阐释了野中郁次郎知识发展的SECI模型及其在本研究中的应用;第三章为高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包括学科知识、教学策略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及情境知识,各部分知识相互影响、相互糅合形成学科教学知识;第四章为高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表征,归纳为言语表征、非言语表征、操作表征及教学情境表征四类,其中包括口诀、手势语、画图、直观教学等十一种具体的表征形式;第五章为高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路径,主要从社会化、外在化、融合化和内化这四个阶段进行分析,并提出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需要经过奠基之路、提升之路、催化之路及深化之路,即通过接受职前教育、课堂观摩、教师协作、参加比赛及自我反思等途径才能不断完善;第六章为研究结论、建议及反思,总结了高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及表征,呈现其发展路径,并基于研究结果从教师及高职学校两方面提出了建议,最后对研究过程进行自我反思,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关于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双高”建设视角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问题与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双高”建设视角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
    (一)坚守育人本质,以“立德树人”为旨向
    (二)凸显实用性,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
    (三)注重综合专业素养,以“双师型”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
    (四)兼顾社会服务属性,以服务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为依归
二、当前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保障机制不健全,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
    (二)目标功利化与标准模糊并存,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明确清晰的指向
    (三)内生动力缺乏,高职教师自主提升专业能力的积极性不足
    (四)知识结构不合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知识能力素质多重“瓶颈”
三、“双高”建设视角下推动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一)加强机制建设,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充足的资源保障
    (二)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制定科学的目标与标准
    (三)健全激励制度,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赋能
    (四)校内与校外培养相结合,全面提升高职教师队伍的综合专业素养

(3)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有效解决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实需求
        二、中职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三、中职心理健康教师选聘与专业化评价的客观要求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中职学校
        二、中职心理健康教师
        三、教师胜任力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胜任力研究综述
        二、教师胜任力研究综述
        三、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研究综述
        四、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第五节 研究方法及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六节 研究创新性与重点、难点
        一、创新性
        二、重点、难点
第二章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初始模型确立
    第一节 基于文献分析法的理论梳理
        一、基于文献的教师胜任力梳理
        二、基于文献的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梳理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体系最终确立
    第二节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政策分析
        一、政策文本的选取范围
        二、政策文本分析的方法与过程
        三、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关键词统计与分类
        四、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体系确立
    第三节 基于行为事件访谈法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调查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和工具
        三、研究步骤
    第四节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关键词汇总及初始模型确立
第三章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问卷编制
    第一节 研究过程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项目分析
        二、信效度检验
        三、探索性因子分析
        四、验证性因子分析
    第四节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要素阐释
        一、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模型内涵探析
        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模型最终确立
第四章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研究对象
    第四节 问卷信效度检验
        一、信度检验
        二、效度检验
    第五节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中职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的总体发展水平
        二、中职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差异情况
    第六节 中职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现存问题分析
        一、教师内在方面
        二、社会外在方面
第五章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中职心理健康教师素质提升策略
    第一节 建立中职学校人才引进考核评价体系
        一、人才引进考核评价体系核心内容
        二、人才引进考核评价体系实际应用
    第二节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继续教育人才培养
        一、关注教师自我发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二、增进师、生、家三方沟通互动,共创和谐互助氛围
        三、建立经验共享平台,组织新老教师之间“传、帮、带”
    第三节 促进行业间合作与交流
        一、关注自我资源获取
        二、提供校外互联互通的机会
    第四节 心理学专业师范生培养
        一、加强职校合作,创建实训条件
        二、增加学生实践实习时间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教师胜任力关键词材料来源及参考点统计表
附录 B 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关键词材料来源及参考点统计表
附录 C 教育政策文本选取范围表
附录 D 基于内容分析的中职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关键词汇总
附录 E
附录 F 中职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初始问卷
附录 G 中职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4)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综合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第一章 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等职业院校的概念
        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概念
        三、民办职业大学的概念与特点
        四、师资队伍的概念
    第二节 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与重要性
        一、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
        二、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建设的重要性
    第三节 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二、双因素激励理论
        三、绩效管理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一、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
        二、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
        三、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
        四、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
        五、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薪资福利情况
    第二节 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存在一定供需失衡
        二、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总体偏低
        三、中青年学术骨干占比较低
        四、高级职称占比低不利于教师发展
        五、薪资福利水平较低不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第三节 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系统规划性不足
        二、高学历人才更愿意选择到公立学校执教
        三、“传帮带”的师资队伍建设平台欠缺
        四、民办职业院校的职称评审制度不完善
        五、筹资来源单一导致的薪资福利水平上升空间有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完善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管理
        一、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任务
        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架构
        三、细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流程
    第二节 完善江西南昌职业大学人才引进机制
        一、建立人才引进计划论证机制
        二、健全人才引进薪资福利水平动态调整机制
        三、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风险防范机制
    第三节 加强江西南昌职业大学“传帮带”师资平台建设
        一、以学科和教研室为基础完善“传帮带”师资培养专业平台
        二、以跨学科跨院系合作打造“传帮带”师资培养综合平台
        三、以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传帮带”师资培养网络平台
    第四节 健全江西南昌职业大学职称评审制度
        一、进一步完善职称结构设置
        二、规范职称评审标准与评审流程
        三、完善职称评审结果公示与申诉机制
    第五节 以校政、校企和校社合作拓宽薪资福利资金来源
        一、以校政合作拓宽薪资福利资金来源
        二、以校企合作拓宽薪资福利资金来源
        三、以校社合作拓宽薪资福利资金来源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策略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及其方式
    (一) 继续教育的内涵
    (二) 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1.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2.职业教育实践技能。
        3.提升学历层次。
        4.信息素养培训。
    (三) 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方式
        1.校内培训。
        2.远程培训。
        3.跟岗访学。
二、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存在问题
    (一) 继续教育经费不足
    (二) 继续教育观念落后
    (三) 教师接受培训难度大
    (四) 培训形式不够灵活,培训质量待提高
三、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策略
    (一) 拓宽学校筹资渠道,加大继续教育经费投入
    (二) 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高继续教育质量
    (三) 制定可行的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四) 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质量高效化
四、结语

(7)中职升格高职背景下教师适应性研究——基于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设计
    (一)因子模型适应性分析
    (二)因子分析结果
    (三)因素分析
三、研究发现
    (一)定量分析:现状呈现
        1. 总体情况
        2. 性别差异分析
        3. 职务差异分析
        4. 职称差异分析
        5. 学历差异分析
        6. 教龄差异分析
    (二)质性分析:影响因素分析
        1. 学校环境支持
        2. 教师的个人努力
        3.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4. 教师适应性的性别差异
        5. 教师对教学科研关系的认知
        6. 考评机制的制约
四、启示与建议
    (一)学校制度层面
        1. 重新审视原中职教师的地位与价值,提升对教师适应性重要性的认识
        2. 制订、实施鼓励原中职教师提升其适应性水平的人事考评措施
        3. 注重高职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建设,强化原中职教师的高职教师身份认同
    (二)个人层面
        1. 倡导形成自觉成长意识,积极参与专业发展实践活动
        2. 通过在职进修,全面改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能力结构
        3. 尝试行动研究

(8)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研究 ——以天津机械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政策支持“双师型”教师培训
        1.1.2 学校质量提升需要
        1.1.3 专业教师发展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关于教师培训文献评述
        1.3.2 国外关于教师培训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主要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
        2.1.2 高职“双师型”教师培训
    2.2 理论基础
        2.2.1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2.2.2 成人学习理论
        2.2.3 终身教育理论
第三章 高职机械类和电子信息类“双师型”教师培训现状
    3.1 调查说明
        3.1.1 调查对象
        3.1.2 问卷编订
        3.1.3 问卷发放与统计
    3.2 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3.2.1 教师基本情况
        3.2.2 教师培训现状
        3.2.3 教师培训需求
第四章 高职机械类和电子信息类“双师型”教师培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问题
        4.1.1 实践技能培训缺乏
        4.1.2 培训形式过于单一
        4.1.3 培训考核评价不合理
        4.1.4 校内培训质量欠佳
    4.2 原因分析
        4.2.1 对教师需求的调查相对缺少
        4.2.2 企业参与教师培训力度低
        4.2.3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
        4.2.4 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第五章 提升高职机械类和电子信息类“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建议
    5.1 优化培训项目管理
    5.2 加强校企合作深度
    5.3 树立专业发展理念
    5.4 利用高职自身资源提升校本培训质量
        5.4.1 借助MOOCs更新专业知识
        5.4.2 利用校内实训中心优化技能培训
        5.4.3 以赛促教
        5.4.4 创造高校专业教师之间交流的机会
        5.4.5 制定内部激励措施,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
        5.4.6 联络毕业学生返校交流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
    6.1 总结
    6.2 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Ⅰ 天津高职院校机械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培训研究
附录Ⅱ 访谈提纲

(9)天津市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民办高职院校
        2.1.2 “双师型”教师
        2.1.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教师专业化理论
        2.2.2 职业兴趣理论
        2.2.3 需要层次理论
第3章 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设计
        3.1.1 问卷设计
        3.1.2 访谈提纲编制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基本信息
        3.2.2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现状
        3.2.3 “双师型”教师队伍育人功能现状
        3.2.4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现状
        3.2.5 教师满意度现状
        3.2.6 教师希望的举措
第4章 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4.1 存在的问题
        4.1.1 “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4.1.2 “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4.1.3 “双师型”教师队伍育人功能薄弱
        4.1.4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机制不健全
        4.1.5 “双师型”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
    4.2 引发问题的原因
        4.2.1 政府方面
        4.2.2 社会方面
        4.2.3 学校方面
        4.2.4 教师方面
        4.2.5 企业方面
第5章 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完善对策
    5.1 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5.1.1 拓展引才渠道
        5.1.2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5.1.3 扩大高层次人才规模
    5.2 建立完善的培养培训体系
        5.2.1 开展分层培养
        5.2.2 建立岗前职后一体化培训机制
        5.2.3 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
        5.2.4 建立以“校企合作”为主的培训模式
    5.3 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
        5.3.1 严格教师的聘任标准
        5.3.2 改革考核评价机制
        5.3.3 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5.4 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体系
        5.4.1 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
        5.4.2 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5.4.3 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保障
第6章 结语
    6.1 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Ⅰ 天津市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问卷
附录 Ⅱ 天津市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访谈提纲

(10)高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述评
        (一)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相关研究
        (二)高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相关研究
        (三)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路径研究
    四、概念界定
        (一)高职教师
        (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
        (三)发展路径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二)研究方法
    七、研究思路和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八、研究的创新点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
        (二)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SECI模型的内涵
    二、SECI模型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章 高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
    一、学科知识——教师PCK的基础
        (一)专业知识
        (二)职业知识
        (三)安全教育知识
    二、教学策略知识——教师PCK的核心
        (一)教学组织策略知识
        (二)课堂管理策略知识
    三、关于学生的知识——教师PCK的纽带
        (一)关于高职学生特点的知识
        (二)对于学生已有知识的了解
        (三)对于学生易犯错知识的把控
    四、情境知识——教师PCK的触媒
        (一)创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室环境
        (二)营造平等多样的课堂学习情境
    五、统合的知识——教师PCK的落脚点
    六、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表征
    一、言语表征
        (一)幽默诙谐的教学言语
        (二)朗朗上口的口诀
        (三)贴近生活的范例
    二、非言语表征
        (一)手势语
        (二)专业手法
    三、操作表征
        (一)画图
        (二)示范操作
        (三)直观教学
    四、教学情境表征
        (一)项目教学
        (二)小组打擂活动
        (三)安全教育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路径
    一、社会化——教师PCK发展的奠基之路
        (一)职前教育
        (二)企业工作
        (三)课堂观摩
    二、外在化——教师PCK发展的提升之路
        (一)教学实践
        (二)教师协作
    三、融合化——教师PCK发展的催化之路
        (一)参加比赛
        (二)参与专题培训
    四、内化——教师PCK发展的深化之路
        (一)在行动中反思
        (二)对行动的反思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建议
    三、研究反思
        (一)研究者的自我反思
        (二)对研究的反思
        (三)研究的效度及推广度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课堂观察记录表

四、关于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双高”建设视角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问题与路径[J]. 王军,杨洋. 教育与职业, 2021(14)
  • [2]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机制研究[D]. 郑会衡.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1
  • [3]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D]. 肖颖.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4]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 曲亚楠.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5]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策略浅析[J]. 郭文瑾.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2)
  • [6]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养成研究[D]. 唐丽.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7]中职升格高职背景下教师适应性研究——基于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实证分析[J]. 汪蓉,赵泽,闫玉峰. 职业技术教育, 2020(36)
  • [8]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研究 ——以天津机械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为例[D]. 杨晓敏.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9]天津市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 陈璐瑶.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10]高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发展路径研究[D]. 刘畅.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对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