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源性胆道损伤首次处理与再手术(论文文献综述)
阳利顺[1](2021)在《医源性胆道损伤修复术后胆道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旨在探讨IBDI实施修复术后胆道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中减少修复术后胆道狭窄的发生提供防治经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于2011年10月到2020年12月,接诊的胆囊切除术后出现医源性胆道损伤,并行胆道手术修复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抽血结果、影像检查结果等资料。根据IBDI患者实施胆道修复术后远期是否发生胆道狭窄,分为发生胆道狭窄组及未发生胆道狭窄组。研究分析IBDI修复术后发生胆道狭窄的相关因素,包含性别、年龄、损伤部位、转诊前手术修复、糖尿病、合并血管损伤、胆汁性肝硬化、术前ALT水平、术前TB水平、转诊时间、术前存在脓毒血症、修复方式、联合肝切除、术前胆漏、修复缝线选择、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近期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 III级以上)。对上述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将影响患者胆道狭窄的相关因素再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IBDI修复术后胆道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影响患者胆道狭窄的相关因素再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IBDI修复术后胆道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2例IBDI患者被纳入此次研究,13例(25.0%)出现Clavien-DindoⅢ级以上近期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为46月(IQR 3-108个月),34例(65.3%)表现出TerblancheⅠ、Ⅱ级的良好远期预后;TerblancheⅢ、Ⅳ级18例(34.7%),其中14例(27.0%)TerblancheⅣ级患者发生胆道狭窄需手术治疗。通过对IBDI修复术后发生胆道狭窄组与未发生胆道狭窄组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得出,术前存在脓毒症血症(P=0.010)、转诊前手术修复(P=0.008)、术后住院时间≥15天(P=0.033)与IBDI胆道修复术后胆道狭窄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存在脓毒症血症(OR 2.418,95%CI[1.853-22.538],P=0.012)、转诊前手术修复(OR3.684,95%CI[1.125-14.752],P=0.032)是IBDI修复术后远期胆道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术前存在脓毒血症,提示可能局部存在感染,是IBDI修复术后胆道狭窄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2.转诊前手术修复是IBDI修复术后胆道狭窄的第另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应避免转诊前盲目修复,而应由经验丰富的肝胆专科进行修复,至关重要。3.术后住院时间≥15天可能与IBDI修复术后发生胆道狭窄显着相关。
刘国正[2](2019)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道损伤32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致胆道损伤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道损伤32例临床资料。术中发现胆道损伤15例,术后发现胆道损伤17例。29例给予手术治疗,死亡1例。31例术后随访10个月~9年,治愈率65.6%(21/31)。提高操作技术,术中辨清肝外三管是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道损伤的关键,胆道损伤后的疗效取决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正确的处理。
李耀辉,崔建辉,刘立川[3](2015)在《改良胆肠吻合术修复医源性晚期高位胆管损伤性狭窄12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广泛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腔镜下胆道探查等技术广泛开展,医源性胆道损伤有增加趋势。医源性胆管损伤多为高位胆管损伤,如处理不当可造成高位胆道狭窄。高位胆管狭窄病情复杂、处理困难,可引起肝胆系统相应的病理变化,疗效差,甚至危及生命。笔者于2003-01至2013-12应用改良Roux-en-Y吻合术式治疗医源性晚期高位胆管损伤性狭窄12例,疗效良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
寇桂香[4](2014)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诊治》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医源性胆道损伤(iatrogenic bile duct injury, IBDI)是肝胆外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最常见于胆囊切除术。文献报道,国外OC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0.15%-0.5%,国内为0.27%-0.78%;LC引起的IBDI发生率达到传统胆囊切除手术的2-7倍,有个别报道甚至高达5.9%,病死率为1.0%-7.2%,在基层医院的发生率较高。IBDI一旦发生,给患者在健康、经济方面均带来巨大的痛苦。胆道损伤的原因、分型、诊断时间,特别是处理的时机和方式,都直接影响预后。现今在一些专科中心IBDI的发生率不到0.1%,治疗的成功率可达到90%以上,但IBDI总的发生率随着腔镜下胆囊切除、胃癌根治术等微创手术广泛开展而呈上升趋势并持续在一定水平,且在非专科中心手术修复的疗效仅有20%-27%可以达到良好。可见,尽管IBDI的临床诊治一直以来倍受外科学者们的重视,但如何避免损伤、如何早期发现损伤、胆管损伤后应采取何种方式的处理等等,至今仍是每位胆道外科医生必须关注和严肃对待的课题。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进一步为诊治IBDI和降低其发生率提供对策。方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同时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一科自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1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综述IBDI的发生原因、损伤类型、诊断、处理及预防策略。结果:IBDI常见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分主观、客观两方面)、局部解剖变异(血管、胆管)因素、病理因素(充血、水肿、粘连、瘢痕挛缩扭曲)。容易损伤的部位包括胆总管、肝总管、右肝管、副右肝管等。依据损伤诊断时间和局部的病理状态,可以选择胆道一期缝合修补术、胆管端端吻合术、胆道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道空肠Roux-en-Y I吻合术+空肠人工瓣膜成形术等方式手术修复。若并发胆道远端的单纯狭窄也可在ERCP下行胆道内支架置入或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本组收治的21例病例中,均为术后发现,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腔积液、黄疸等症状,进而结合B超、CT、MRCP等影像学检查得以证实。其中15例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有明显黄疸,行PTCD引流减黄后再施行胆肠吻合术):1例胆总管被缝扎者拆除胆总管缝扎线后予以T型管支撑引流术;3例胆瘘患者行腹腔穿刺引流、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至消失;1例行胆总管探查+左右肝管狭窄扩张+T型管引流治愈;1例在胃癌根治术后1年因胆总管远端狭窄出现黄疸,予以ERCP+EPBD治疗。本组所有患者的随访到目前短的术后3个月、长的已达3年,疗效较满意。结论:胆管损伤是每一个胆道外科医生难以回避的问题。医源性胆管损伤重在预防,术中仔细辨认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三者的解剖关系是关键。一旦发生IBDI,如能术中发现并进行一期修复可以获得满意疗效,但半数以上患者在术后出现胆瘘或黄疸才被发现,得以确诊。因此,对术后发现的胆管损伤的合理处理显得更为重要,手术者、修复方式和修复时机是决定修复成功的三大要素。具体术式应视胆道损伤的时间、部位、程度和类型决定,其中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目前公认的确定性修复手术,但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IBDI整体治疗效果的优劣取决于正确的手术时机、恰当的修复方式、精准的手术技术和手术者的丰富经验。
林先盛[5](2014)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原则》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及诊断、修复时机与修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67例胆道损伤由胆囊切除所造成,其中33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造成,34例为开腹胆囊切除术所造成;65例为外院转入我院,3例为我院术中损伤。结果:68例患者均再次手术,我院术中损伤的3例,有2例行端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1例行胆肠内引流术。65例外院转入患者,胆漏型有21例,梗阻型有44例,其中有20例为外院损伤后修复失败再梗阻;其中64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U管引流术。所有患者经1-11年随访,除一例死亡外,其他67例患者近远期疗效尚可。结论:胆管修复应掌握最佳手术时机,注重手术操作的细节,选择合理修复方法,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一种可靠的术式。
刘国正,魏长华[6](2013)在《医源性胆道损伤25例的处理与预防》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25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胆道损伤发生于胆道手术24例,胃癌根治术1例;其中术中发现9例,术后发现16例。25例均行手术治疗,死亡1例。21例随访10个月至9年。疗效优良率达81%。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多发生于胆道手术中,以胆囊切除术最常见,时刻警惕胆道损伤的潜在危险,术中辨清肝外三管后再仔细操作是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关键;胆道损伤早期发现,采取合理的胆道重建,放置通畅有效的引流,是弥补损伤、挽救生命的有效措施。
谷化剑,冯贤松,辛小燕[7](2013)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治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IBDI)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9月期间56例术后发生IBD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IBDI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所致分别为36例(64.3%)与12例(21.4%),胆总管探查术所致5例(8.9%),胃癌根治术所致3例(5.4%);术中发现胆道损伤33例(59.0%),术后发现胆道损伤23例(41.0%);分别行胆道修补、重建、胆肠吻合、胆道支撑等胆道修复方式,其中3例经3次修复术后仍再发胆道狭窄、肝内胆管结石,3例因术后感染性休克或肝衰竭死亡,术后随访优良率为89.3%(50/56),疗效差占10.7%(6/56)。结论:IBDI原因与局部解剖变异因素、病理因素、术者技术因素有关;IBDI需根据其发生原因、发现时间、损伤部位与程度,胆管狭窄程度及患者全身情况等综合因素行个体化胆道修复治疗。
温子龙,薛平,卢海武,郑强[8](2012)在《ERCP在治疗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应用价值(附27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ERCP对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医源性胆道损伤27例,先行ERCP检查,明确损伤的部位、性质及程度,继而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胆道球囊扩张及鼻胆管引流(ENBD)或胆道内支架植入术(ERBD)。结果 27例胆道损伤病人,除1例恶性肿瘤病人死于肿瘤转移,其余26例病人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0例胆瘘者内镜引流术,腹腔平均胆汁引流量由术前300mL/d减至50mL/d以下,两者比较有显着性减少(P<0.01),窦道多在1~2周内自行愈合。发生黄疸者19例,治疗后第1天平均总胆红素由术前(65.2±11.6)μmol/L下降到(31.6±9.1)μmol/L,治疗前后相比有显着性降低(P<0.01)。3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增高,4~6d后恢复正常,1例出现胆道感染,无出血、穿孔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结论 ERCP可作为处理胆道手术并发症如大流量胆瘘和或胆道狭窄的首选治疗。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引流能降低胆道内的压力,减少瘘口流量,促进瘘口闭合;大口径内支架植入能有效扩张狭窄胆管,有利于胆汁排泄通畅。
李山林,景鸿恩[9](2011)在《胆道术后胆管损伤及狭窄外科治疗现状》文中提出胆道术后引起胆管狭窄并不罕见,多数由于术中损伤及术后的处理不当引起,可发生于上腹部的各种手术,以胆囊切除术最为常见,约占医源性胆管损伤的90%,包括开腹胆囊切除术占0.2%~0.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达0.4%~0.9%[1,2]已成为当今胆囊良性疾病常规治疗方式,因此胆管损伤率也随之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因其隐匿存在,很少能在术中及时发现,Walsh等[3]报道美国LC胆道损伤的术中发现率达43%;而中国70%~90%的医源性胆道损伤是在LC术后1~2周内才被确诊[4]。
白雪巍,孙备,刘杰,武林枫,姜洪池[10](2011)在《医源性胆道损伤再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修复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外院转入(31例)及本院发生的(7例)医源性胆道损伤38例临床资料。全组病例均通过分析既往胆道手术史、术后病情变化、再次手术前的影像学表现和术中所见而最终确诊。根据实施确定性胆道修复手术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术中修复(n=26)、早期修复(72 h以内,n=15)和延迟修复(n=17)三组进行比较。结果胆道损伤发生后,术中修复患者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最佳,住院时间最短,医疗费用最少;早期修复次之。然而,能否及时发现胆道损伤、及时施行确定性的修复手术,受术者及所在医院胆道外科的水平所限。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修复时机及正确处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最好术中及时发现及时修复,修复手术应由经验丰富的胆道外科医师实施。
二、医源性胆道损伤首次处理与再手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源性胆道损伤首次处理与再手术(论文提纲范文)
(1)医源性胆道损伤修复术后胆道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2.3 诊断标准 |
2.4 观察内容及指标 |
2.5 随访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52例IBDI人口统计学一般资料和转诊前后治疗 |
3.2 52例患者随访的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 |
3.3 影响IBDI修复术后胆管狭窄的单因素分析 |
3.4 影响IBDI修复术后胆管狭窄的多因素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IBDI胆道修复术后胆道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
4.2 转诊前手术修复、术前存在脓毒血症、术前胆漏与IBDI修复术后胆道狭窄的关系 |
4.3 手术修复时机与IBDI修复术后胆道狭窄的关系 |
4.4 修复缝线选择与BDI修复术后胆道狭窄的关系 |
4.5 其他主要因素与IBDI修复术后胆道狭窄的关系 |
4.6 术后胆道狭窄形成时间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期间的主要学术论文及获奖荣誉 |
致谢 |
(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道损伤32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 |
3.2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处理 |
3.3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 |
(3)改良胆肠吻合术修复医源性晚期高位胆管损伤性狭窄12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
2讨论 |
(4)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临床资料 |
2.1 一般资料 |
2.2 损伤原因 |
2.3 胆道损伤分型、诊断 |
2.4 胆道损伤的处理 |
2.5 典型病例 |
2.6 治疗效果评价 |
3 讨论 |
3.1 IBD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
3.1.1 人为因素 |
3.1.2 局部解剖因素 |
3.1.3 病理因素 |
3.2 损伤部位及特点 |
3.3 IBDI诊断 |
3.3.1 术中诊断 |
3.3.2 术后诊断 |
3.4 IBDI处理 |
3.4.1 手术时机的选择 |
3.4.2 修复方式的选择 |
3.5 预防 |
结论 |
1 主要结论 |
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医源性胆道损伤25例的处理与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胆管损伤的处理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 |
3.1.1 医源性因素 |
3.1.2 病理因素 |
3.1.3 解剖变异 |
3.2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处理 |
3.3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 |
(7)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诊断 |
1.3 56例IBDI胆道损伤特点、处理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IBDI发生原因 |
3.1.1 解剖因素 |
3.1.2 病理因素 |
3.1.3 手术者因素 |
3.2 IBDI的处理 |
3.2.1 IBDI的修复时机 |
3.2.2 修复方法的选择 |
3.3 IBDI预防措施 |
(8)ERCP在治疗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应用价值(附27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器械 |
1.3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9)胆道术后胆管损伤及狭窄外科治疗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胆道术后胆管狭窄外科治疗 |
1.1 非手术治疗 |
1.1.1 介入治疗 |
1.1.2 内镜下治疗 |
1.2 手术治疗 |
1.2.1 单纯胆管修补术 (或) 和T管支撑引流术 |
1.2.2 胆管端端吻合术 (end to end anastomossis, EEA) +T管引流术 |
1.2.3 肝胆管Roux-en-Y空肠吻合术 |
1.2.4 自体带血管蒂的组织瓣修补术 |
1.2.5 其他术式 |
1.2.6 肝叶切除术 |
1.2.7 肝移植术 |
2 胆管狭窄治疗时机的选择 |
3 远期效果 |
4 前景与展望 |
四、医源性胆道损伤首次处理与再手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医源性胆道损伤修复术后胆道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D]. 阳利顺.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道损伤32例[J]. 刘国正.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9(08)
- [3]改良胆肠吻合术修复医源性晚期高位胆管损伤性狭窄12例[J]. 李耀辉,崔建辉,刘立川. 武警医学, 2015(04)
- [4]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诊治[D]. 寇桂香. 兰州大学, 2014(11)
- [5]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原则[D]. 林先盛. 安徽医科大学, 2014(11)
- [6]医源性胆道损伤25例的处理与预防[J]. 刘国正,魏长华. 中国临床研究, 2013(06)
- [7]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治策略[J]. 谷化剑,冯贤松,辛小燕.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3(02)
- [8]ERCP在治疗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应用价值(附27例分析)[J]. 温子龙,薛平,卢海武,郑强.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2(02)
- [9]胆道术后胆管损伤及狭窄外科治疗现状[J]. 李山林,景鸿恩.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10)
- [10]医源性胆道损伤再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J]. 白雪巍,孙备,刘杰,武林枫,姜洪池.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