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方中草药消毒液杀菌效果及毒性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徐红,李傲,卫亚,彭陈[1](2020)在《一种对氯间二甲苯酚消毒剂中和剂选择及杀菌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对氯间二甲苯酚消毒剂的中和剂及其杀菌效果,为准确评价该消毒剂相关性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选择对氯间二甲苯酚消毒剂的中和剂并观察其杀菌效果。结果经过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程序选择出浓度为50 g/L吐温80为对氯间二甲苯酚消毒剂的有效中和剂。用浓度为2 200 mg/L对氯间二甲苯酚消毒剂作用3 min,对悬液内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均达到合格要求。结论本研究选出了对氯间二甲苯酚消毒剂的有效中和剂,并观察出该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的有效杀灭浓度。
姜炎硕,宋智鹏,王宪钰,周也琪,丑莉莉,张玉丽[2](2019)在《新型消毒剂的研发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以化学物质为主的消毒剂不仅污染环境,贮运时还存在火灾、爆炸等隐患。消毒产品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卫生安全需求的境况下,研制开发出以中药有效成分为主体,配合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olyhexamethylene Biguanide,PHMB)植物源性绿色消毒剂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植物源性消毒剂是一种复合绿色消毒产品,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杀菌谱广、热性能稳定、作用速度快、无腐蚀性、低毒性、无副作用。这种绿色消毒产品的产业化发展,不仅可以推翻传统的消毒观念,还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焕然一新。
何洁,王春,林瑛,周元晨,徐小微[3](2019)在《一种植物提取液复方消毒剂杀菌效果及稳定性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一种植物提取物复方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及其性能稳定性,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某植物提取物复方消毒剂消毒相关性能进行观察。结果用该植物提取物复方消毒剂原液对悬液内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5 min,杀灭对数值均> 5. 0;对悬液内白色念珠菌作用5 min,杀灭对数值> 4. 0。该消毒液原液密封包装于54℃条件下保存14 d,杀菌效果与储存前基本一致。结论该植物提取液复方消毒剂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性质稳定。
张虹[4](2017)在《苦豆草总碱灌注液的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提出苦豆草是在荒漠、草原农田等处生长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豆科槐属。我国属于苦豆草生长大国,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产量都是由我国出产。在我国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北方荒漠地区分布广泛,约有12种类型的苦豆草。苦豆草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是其含有的生物碱。其含有的生物碱有槐定碱、槐果碱、氧化苦参碱、苦参碱等20多种[1]。主要药理作用是清热利湿、退黄利尿、解毒、消除炎症等[2]。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苦豆草中含量较多、药用价值较大、研究较多的碱类之——苦参碱类具有清热、除湿、抗炎、抗病毒、利尿、抗溃疡、抗腹泻、镇痛降温、抗心率失常、降血压、降血脂等多种药用价值[3]。有研究报道苦豆草提取物对于治疗奶牛乳房炎有一定的功效[4,5]。但是目前国内外对于苦豆草生物碱的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针对苦豆草总碱灌注液的药理活性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苦豆草总碱灌注液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首先,我们进行了苦豆草总碱灌注液的毒性试验研究。采用大鼠作为实验对象,用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对大鼠灌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通过预实验判断大鼠的最大致死剂量和最小致死剂量。然后配制四个浓度梯度的苦豆草总碱灌注液,灌服后观察记录实验大鼠的行为变化和临诊表现,连续观察10天,其间详细记录死亡大鼠的数量。然后对死亡大鼠进行解剖,检查器官包括皮下、心脏、肝脏、肺脏、脾脏、脑和肠系膜等。并依据简化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其数值为121.42 mg/kg,其90%可信度区间为105.4120.5 mg/kg,说明苦豆草总碱具有急性毒性。2.苦豆草总碱灌注液的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为了检测苦豆草总碱灌注液的毒性,对药物安全性做出客观评价,进行了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设高、中、低3个药物剂量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每天以金属胃管经口给Wistar大鼠灌服1次苦豆草总碱灌注液,连续给药28天,空白组大鼠用纯净水灌胃注射。通过对大鼠一般状况及剖检后主要脏器的组织学变化以及对其体重变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对大鼠的生理活动、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主要脏器均无不良影响。试验过程中,各给药剂量组的大鼠未出现中毒反应,无死亡现象,实验结果表明: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对大鼠没有慢性毒副作用。3.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对奶牛乳房炎常见致病菌的抗菌作用研究引起乳房炎的细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等。大约90%的奶牛乳房炎都是由这三种致病菌过量增殖导致的。因此我们进行了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对这三种致病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我们选择不同浓度的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倾入琼脂中,然后接种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常见细菌,测定苦豆草总碱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及PH、血清浓度和细菌接种量对MIC的影响。结果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的MIC分别为6、6、3 mg/ml,平均MBC分别为100、100、100、50 mg/ml。PH值的改变只对大肠杆菌MIC影响明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影响不明显。三种菌接种量增大,MIC值也随之增大。培养基中血清浓度对三种细菌的MIC影响不明显。说明无乳链球菌对苦豆草总碱灌注液最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其次。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4.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了探究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我们以不同浓度的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加入大鼠脾脏细胞培养基中,通过MTT比色法测定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苦豆草总碱在70280 ug/ml范围内抑制B淋巴细胞的增殖,但是却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同时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了苦豆草总碱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苦豆草总碱均抑制TNF-α的生成。然后用3H-TdR掺入法检测了苦豆草总碱对大鼠白介素2(IL-2)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豆草总碱在70280 ug/ml范围内可以增强IL-2的活性。综合以上实验,说明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可以影响大鼠的免疫功能,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和TNF-α的生成,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并增强IL-2活性。
刘志轩[5](2017)在《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致病原分析及防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致病性强、死亡率高、传播范围广,是目前危害对虾养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2009年以来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在全国沿海地区的对虾养殖主产区频繁发生,其排塘率高达80%以上,对我国对虾产业影响深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实验旨在通过以口服细菌的方法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分析了从患病对虾病灶处分离的五株潜在致病菌的致病力,确定了四株细菌为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致病原;同时,研究了四种消毒剂对四种病原菌的杀灭浓度、杀灭时间及杀灭率的关系,筛选出一种高效、绿色消毒剂聚六亚甲基胍(PHMG);应用候选高效抗菌素“HPP-1”(20%氟苯尼考)和PHMG,建立对虾养殖系统内弧菌的定量化控制技术,在全国沿海多地对虾主产区进行AHPND的预防及治疗中试实验。1、五株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潜在致病菌的致病力分析课题组在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等地患AHPND对虾病灶处分离五株优势菌株PV130715A、PV130903A、PV140731A、PV150526A、PV140821A,利用早期分离的上述五株细菌分别以口服方法进行人工回接感染实验。以5.8958915.94cell/g对虾的总细菌数量,通过连续口服3d含菌饵料(每天一次)的方法统计分析凡纳滨对虾累积死亡率及感染对虾的发病症状,对五株潜在致病菌的致病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经人工回接感染证实,其中四株细菌可引起健康对虾致病,其感染症状与自然发病的AHPND典型症状相似;并从感染对虾病灶处重新分离出四株优势菌株PV130903B、PV140731B、PV150526B、PV140821B,通过生理生化及16S rDNA分子鉴定表明PV130903A与PV130903B为同一株菌,鉴定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PV140731A与PV140731B为同一株菌,鉴定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PV150526A与PV150526B为同一株菌,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PV140821A与PV140821B为同一株菌,鉴定为Vibrio sp.Ex25。根据科赫法则、发病症状、病理特征,确定了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Vibrio sp.Ex25是AHPND的致病原。按照寇氏法则计算这四株病原菌的LD50分别为1.8×105cfu/g、8.5×104cfu/g、2.3×105cfu/g和2.9×105cfu/g。对凡纳滨对虾而言,哈维氏弧菌的致病力高于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Vibrio sp.Ex25。而PV130715A是嗜水气单胞菌,并非AHPND的致病原。2、几种消毒剂对养殖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致病菌的杀灭实验研究笔者对分离鉴定的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Vibrio sp.Ex25四株致病菌进行了定性及定量杀菌实验,研究了聚六亚甲基胍(PHMG)、双氧水(H2O2)、聚维酮碘(PVPI)及二氧化氯(ClO2)四种消毒剂对四株致病菌的杀灭浓度、杀灭时间及杀灭率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24h内的杀菌浓度上,浓度为0.5μl/L的PHMG可将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Vibrio sp.Ex25三株细菌全部杀灭,浓度为1μl/L的PHMG可将四株细菌全部杀灭;浓度为0.5μl/L的双氧水可将Vibrio sp.Ex25杀灭,浓度为1μl/L的双氧水可将四株病原菌全部杀灭;浓度为6μl/L的聚维酮碘可将副溶血弧菌、Vibrio sp.Ex25杀灭,浓度为8μl/L的聚维酮碘可将四株细菌全部杀灭;浓度为2μl/L的二氧化氯可将四株细菌全部杀灭。在杀菌时间上,10min内,PHMG和双氧水杀灭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Vibrio sp.Ex25的最低浓度均为1μl/L,二氧化氯杀灭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Vibrio sp.Ex25的最低浓度为2μl/L,而聚维酮碘需高达10μl/L才能完全杀灭四种细菌;在1h内,浓度为2μl/L的二氧化氯可完全杀灭四种细菌;在2h内,浓度为1μl/L的PHMG和双氧水可完全杀灭四种细菌。随着时间的推移,PHMG和聚维酮碘显示出持续杀菌的能力,杀菌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双氧水和二氧化氯的杀菌率在达到峰值之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浓度越高,其到达峰值杀菌率的时间越短。综合比较分析,这四种消毒剂对AHPND致病菌的杀菌能力强弱为PHMG>双氧水>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结合消毒剂的杀菌浓度、杀菌效果、持续时间及使用成本等几个方面考虑,认为PHMG具有绿色、安全、高效等优点,在水产养殖中将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3、候选药物对养殖系统内弧菌的杀灭效果及养殖应用示范本研究采用口服专用药物“HPP-1”杀灭对虾肝胰腺弧菌和泼洒水体消毒剂聚六亚甲基胍(PHMG)杀灭养殖水体中弧菌相结合的方法,在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山东等多地的12处养殖场进行了AHPND的预防及治疗中试实验。结果显示:在疾病预防实验中,PHMG在0.5μl/L浓度作用下弧菌总量第4d下降到最低值,下降总量为初始值的80.84%;PHMG在1μl/L浓度下第3d弧菌总量下降到最低值,下降总量为85.67%;PHMG在2μl/L浓度下第第3d下降到最低值,下降总量为88.60%;在治疗实验中,PHMG在0.5μl/L浓度作用下弧菌总量第3d下降到最低值,下降总量为65.25%;PHMG在1μl/L浓度下第3d弧菌总量下降到最低值,下降总量为62.29%;PHMG在2μl/L浓度下第3d下降到最低值,下降总量为87.05%。施用一次PHMG,浓度在0.52μl/L范围内,第11d池塘水体内弧菌总量仍低于初始值。通过口服专用药物“HPP-1”药饵(剂量6g/kg饲料,连续投喂5d),实验组对虾肝胰腺内可培养弧菌总数直线下降;投喂3d后,各实验组对虾肝胰腺内弧菌总数的杀灭率达99%以上;投喂药饵5d后停药,然后从第6d(停药1d后)开始,各实验组肝胰腺内弧菌总数呈缓慢增长,直到第15d(停药10d后)对虾肝胰腺内的弧菌总数仍然大大低于初始值。对虾养殖收获的统计结果表明:在AHPND的预防实验中,实验组11口土塘、9口小棚,未见AHPND暴发,发病率为0%,最终土塘养殖模式下对虾产量分别为:128kg/亩(规格24只/kg,FCR1.03)和304.5kg/亩(规格54只/kg,FCR1.02);小棚养殖模式下对虾产量767kg/亩(规格52只/kg,FCR1.06);对照组中,5口土塘均暴发AHPND,全部死亡后排塘处理;8口小棚其中6口暴发AHPND,发病率75%。在AHPND的治疗实验中,实验组59口土塘、10口小棚、85口高位池、63口室内工厂化养殖池中治愈了53口土塘、10口小棚、60口高位池、63口室内工厂化养殖池,治愈率约86.92%;最终土塘产量109kg/亩370kg/亩,FCR1.021.05;小棚产量567kg/亩,FCR1.08;高位池产量2109.75kg/亩以上,FCR0.971.09;室内工厂化产量7.9kg/m2,FCR1.18。未采取治疗措施的对照组均暴发AHPND而排塘处理。多地的预防及治疗中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口服专用药物“HPP-1”和水体消毒剂PHMG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定量控制对虾体内和养殖水体中的弧菌总数,该套防控技术方法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预防效果好、治愈率高,为有效防控AHPND、实现对虾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李萍,王慧琴,马素好,邵南齐,李延卿[6](2016)在《一种新型中草药消毒剂杀菌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化学消毒剂对人体健康存在的威胁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人们更倾向于追求天然、绿色、安全、有效的消毒产品。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抑菌等生物学活性的中草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1]。由此中草药消毒剂用于皮肤、空气、器具、食物等消毒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多[2-4]。该研究选取了金银花、野菊花、牡丹皮等中草药提取制备而成一种新型中草药消毒剂,原液呈淡黄色。并对该复方中草药消毒剂杀菌效果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丁榕[7](2014)在《复方益母草提取物子宫灌注对母猪分娩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母猪繁殖障碍是养殖业高发的疾病之一,其造成的繁殖和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因此有效的防治母猪繁殖障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药具有资源丰富、药物残留少、副作用小的优点,本研究拟采用纯中药成分对母猪分娩进行防治研究,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试验和临床疗效试验,其目的旨在为兽医临床上提供一种新型、低毒、低残留的复方中药,改善子宫内环境和恢复母猪产后状况。本论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及相关文献资料,选取益母草、鱼腥草、金银花、蒲公英、当归等中药进行配伍组方,水侵法提取制备。通过体外抑菌试验研究复方益母草提取物对母猪生殖道病原微生物中的主要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的抑菌活性,选出最佳配伍组方,并对筛选出的配伍组方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和母猪分娩临床疗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复方益母草配伍组方对三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益母草、鱼腥草、金银花、当归、蒲公英、天麻以10:10:10:5:5:2组成的组方抑菌效果好于其它配伍组方。2.不同提取工艺条件对三种菌均有抑制效果,但以浸泡时间0.5h、提取时间1h、提取3次、加水量10倍的提取方法抑菌效果好于其它因素水平的提取方法。3.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复方益母草提取物LD50>31250mg/kg,当LD50>1500mg/kg时属于实际无毒物质,根据兽药安全性的评价标准,所以复方益母草提取物属于实际无毒物质,这也说明配伍合理,可以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提取物的制备参考中药子宫灌注剂的标准执行,因此本提取物符合子宫灌注剂的要求,本试验对母猪临床子宫灌注安全性、可靠性提供了保障。局部刺激性试验表明,复方益母草提取物对粘膜开始有轻微刺激流泪充血外,无其它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可用于子宫灌注给药。4.通过对母猪产程、分娩及产后恢复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母猪分娩过程中,使用复方益母草提取物进行子宫灌注,对母猪产程、分娩及产后恢复有明显效果,能有效的缩短母猪产程、改善子宫内环境和快速恢复产后食欲。通过不断试验和研究,找到了一种复方中药提取物应用于改善母猪分娩和恢复母猪产后状况。
鲁晓晴,王莎莎,邱真真,张超英[8](2013)在《一种新型复方中草药消毒剂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一种新型复方中草药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及其毒性。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该复方中草药消毒剂消毒相关性能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以含穿心莲、金银花、板蓝根提取物各1 000 mg/L与20 000 mg/L壳聚糖组成的5号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作用5 min,杀灭对数值均为5.0;但对大肠杆菌杀灭效果较差。5号消毒剂混入扇贝和黄花鱼肉质中作用5 min,对自然菌杀灭率均达到90%以上。该消毒剂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值>5 000 mg/kg(体重),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阴性。结论本试验5组复方中草药消毒剂中,以5号消毒剂综合消毒性能较优,可进行实际应用研究。
刘邦辉,王广军,余德光[9](2011)在《一种复方中草药消毒液杀菌效果试验》文中认为选择几种体外有良好杀菌效果的中草药制成一种复方制剂,研究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链球菌、枯草芽胞杆菌作灭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其3.30%稀释液作用3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达99.96%,作用5min对大肠杆菌杀灭率达99.95%,作用5min对白色念珠菌杀灭率达99.98%;作用3min对链球菌和枯草芽胞杆菌杀灭率均≥99.94%,在有机物存在下杀菌效果不受影响。置54℃温箱14天后,杀菌效果基本不变。
刘南,李秀安,朱兵,林龙毅,刘小丽,皮运科[10](2009)在《中药复合皮肤消毒喷雾剂杀菌效果及毒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一种含对氯间二甲苯酚的复方中药醇提取液皮肤消毒喷雾剂的杀菌效果与毒性。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加速稳定性试验和动物毒性试验等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该消毒剂原液及其50%的稀释液作用1 min,对悬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均达消毒合格要求;该消毒剂原液及其50%的稀释液喷雾作用2 min对30人次的皮肤表面自然菌的消毒现场鉴定试验均符合要求;37℃放置3个月,该消毒剂对氯间二甲苯酚、乙醇含量下降率均小于10%。该消毒剂原液使用,对小鼠经口LD50>5 000 mg/kg.bw,一次性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刺激、急性眼刺激试验结果均属无刺激性,对皮肤的致敏强度为极轻度,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无致微核作用。结论该皮肤消毒剂杀菌效果好,性质稳定,毒性低。
二、复方中草药消毒液杀菌效果及毒性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中草药消毒液杀菌效果及毒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对氯间二甲苯酚消毒剂中和剂选择及杀菌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菌悬液制备 |
1.2.2中和剂初选试验[3] |
1.2.3 中和剂鉴定试验[3] |
1.2.4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
2 结果 |
2.1 中和剂初选结果 |
2.2 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
2.3 杀菌效果试验结果 |
3 讨论 |
(2)新型消毒剂的研发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新型消毒剂的简介 |
2 消毒剂的使用方式与机制 |
2.1 含氯消毒剂 |
2.2 84消毒液消毒剂 |
3 季铵盐类和双胍类消毒剂 |
4 消毒剂应用中存在问题 |
5 小结——绿色消毒剂产业化前景展望 |
(3)一种植物提取液复方消毒剂杀菌效果及稳定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菌悬液的制备 |
1.2.2 残余消毒剂去除方法试验 |
1.2.3 定量杀菌试验 |
1.2.4 稳定性试验 |
2 结果 |
2.1 残余消毒剂去除效果验证结果 |
2.2 定量杀菌试验结果 |
2.3 稳定性试验 |
3 讨论 |
(4)苦豆草总碱灌注液的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 |
1.1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现状 |
1.2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 |
1.3 乳房炎的发病机理 |
1.4 奶牛乳房炎的临床诊断 |
1.5 奶牛乳房炎的预防 |
1.6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
1.7 乳房炎防治研究方向 |
2 苦豆子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
2.1 苦豆子的地理分布 |
2.2 苦豆子的生物学特性 |
2.3 苦豆子的化学成分 |
2.4 苦豆子生物碱的药理作用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苦豆草总碱灌注液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药品 |
1.3 试验仪器 |
1.4 试验方法 |
1.5 病理检查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章 苦豆草总碱灌注液的慢性毒性试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药品 |
1.3 试验仪器 |
1.4 试验方法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章 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对奶牛乳房炎常见致病菌的抗菌作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药物与培养基 |
1.2 试验菌株 |
1.3 试验仪器 |
1.4 三种菌液的制备 |
1.5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
1.6 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 |
1.7 PH值、细菌接种量和血清浓度对MIC的影响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最低抑菌浓度MIC浓度结果 |
2.2 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结果 |
2.3 PH值、细菌接种量和血清浓度对MIC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四章 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药品 |
1.3 试验仪器 |
1.4 试验方法 |
1.4.1 苦豆草总碱对大鼠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1.4.2 苦豆草总碱对大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1.4.3 苦豆草总碱对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 |
1.4.4 苦豆草总碱对大鼠白介素2(IL-2)活性的影响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导师简介1 |
导师简介2 |
(5)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致病原分析及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对虾养殖状况 |
1.1.1 国外对虾养殖状况 |
1.1.2 我国对虾养殖现状 |
1.2 对虾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细菌性疾病 |
1.2.1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暴发 |
1.2.2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病原的研究 |
1.3 对虾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
1.3.1 中草药的应用 |
1.3.2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
1.4 水产用消毒剂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
1.4.1 常用渔用消毒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 |
1.4.2 常用渔用消毒剂的弊端 |
1.4.3 新型消毒剂的优势 |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五株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潜在致病菌的致病力分析 |
2.1 前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2.1 实验动物及养殖用水 |
2.2.2 五株细菌的来源 |
2.2.3 含菌饵料的制备 |
2.2.4 实验设计 |
2.2.5 人工感染的方法 |
2.2.6 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 |
2.2.7 细菌的 16S rDNA测序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人工感染的结果 |
2.3.2 感染对虾的症状及组织学观察 |
2.3.3 生理生化鉴定 |
2.3.4 16S rDNA序列测定分析以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2.4 分析与讨论 |
第三章 几种消毒剂对养殖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致病菌的杀灭作用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菌种来源及菌悬液的制备 |
3.2.2 消毒剂及培养基的制备 |
3.2.3 初试杀菌实验 |
3.2.4 对四种病原菌的杀灭实验 |
3.3 结果 |
3.3.1 空白对照组菌悬液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表 |
3.3.2 四种消毒剂对四种病原菌的杀灭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第四章 候选药物对养殖系统内弧菌的杀灭效果及养殖应用示范 |
4.1 前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2.1 预防中试实验 |
4.2.2 治疗中试实验 |
4.2.2.1 养殖设施和实验对虾 |
4.2.3 实验用药物 |
4.2.4 药物施用方案 |
4.2.5 养殖池日常管理 |
4.2.6 样本的采集与计数 |
4.2.7 AHPND防控示范效果 |
4.3 结果 |
4.3.1 对虾养殖水体中弧菌总量的控制 |
4.3.1.1 AHPND预防实验对虾养殖水体中弧菌总量的控制 |
4.3.1.2 AHPND治疗实验对虾养殖水体中弧菌总量的控制 |
4.3.2 对虾肝胰腺组织内弧菌总量的控制 |
4.3.2.1 AHPND预防实验对虾肝胰腺组织内弧菌总量的控制 |
4.3.2.2 AHPND治疗实验对虾肝胰腺组织内弧菌总量的控制 |
4.3.3 AHPND防控效果分析 |
4.4 讨论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完成论文情况 |
致谢 |
(7)复方益母草提取物子宫灌注对母猪分娩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母猪繁殖障碍病因 |
1.1.1 非传染性因素 |
1.1.2 传染性因素 |
1.1.3 母猪生殖道感染常见致病菌 |
1.2 中药在母猪繁殖中的应用与研究 |
1.2.1 中药 |
1.2.2 益母草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复方益母草提取工艺研究及提取物的体外抑菌试验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仪器 |
2.1.2 试验试剂 |
2.1.3 试验药材 |
2.1.4 试验菌株 |
2.2 试验方法 |
2.2.1 中药制备 |
2.2.2 培养基的制备 |
2.2.3 测试菌的复壮 |
2.2.4 药敏纸片的制备 |
2.2.5 药敏试验 |
2.2.6 判定标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复方益母草提取物的抑菌结果 |
2.3.2 提取方法的优化蹄选 |
2.4 讨论 |
2.4.1 单昧中药的筛选 |
2.4.2 提取方法的优化筛选 |
2.4.3 复方益母草提取物的抑菌试验 |
2.5 小结 |
第三章 复方益母草提取物的安全性评价 |
3.1 试验材料 |
3.1.1 试验药品 |
3.1.2 实验动物 |
3.2 试验方法 |
3.2.1 急性毒性试验 |
3.2.2 局部刺激性试验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急性毒性试验 |
3.3.2 局部刺激性试验 |
3.4 讨论 |
3.4.1 急性毒性试验 |
3.4.2 局部刺激性试验 |
3.5 小结 |
第四章 复方益母草提取物临床疗效观察 |
4.1 试验材料 |
4.1.1 试验药品 |
4.1.2 实验动物 |
4.2 试验方法 |
4.2.1 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
4.2.2 观察指标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复方益母草提取物对母猪产程的影响 |
4.3.2 复方益母草提取物对母猪分娩及产后恢复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复方益母草提取物对母猪产程的影响 |
4.4.2 复方益母草提取物对母猪分娩及产后恢复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如下 |
(8)一种新型复方中草药消毒剂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消毒剂配制 |
1.2.2 菌悬液制备 |
1.2.3 中和剂鉴定试验 |
1.2.4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
1.2.5 对海产品杀菌试验 |
1.3 毒性试验 |
1.3.1 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
1.3.2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
2 结果 |
2.1 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
2.2 杀菌试验结果 |
2.3 对海产品中细菌杀灭效果 |
2.4 毒性试验结果 |
3讨论 |
(10)中药复合皮肤消毒喷雾剂杀菌效果及毒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中和剂鉴定试验 |
1.2 悬液定量杀灭试验 |
1.3 稳定性试验 |
1.4对皮肤表面消毒现场鉴定试验 |
1.5 毒性试验 |
1.5.1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
1.5.2一次性完整皮肤与破损皮肤试验 |
1.5.3 急性眼刺激试验 |
1.5.4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
1.5.5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中和剂试验结果 |
2.2 杀菌效果 |
2.3 稳定性试验 |
2.4 皮肤消毒现场试验 |
2.5 毒性试验结果 |
2.5.1 |
2.5.2 一次性完整皮肤与破损皮肤刺激试验 |
2.5.3 急性眼刺激试验 |
2.5.4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
2.5.5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
3 讨论 |
四、复方中草药消毒液杀菌效果及毒性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对氯间二甲苯酚消毒剂中和剂选择及杀菌效果观察[J]. 徐红,李傲,卫亚,彭陈.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09)
- [2]新型消毒剂的研发进展[J]. 姜炎硕,宋智鹏,王宪钰,周也琪,丑莉莉,张玉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61)
- [3]一种植物提取液复方消毒剂杀菌效果及稳定性观察[J]. 何洁,王春,林瑛,周元晨,徐小微.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9(06)
- [4]苦豆草总碱灌注液的生物活性研究[D]. 张虹. 甘肃农业大学, 2017(10)
- [5]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致病原分析及防控技术研究[D]. 刘志轩. 上海海洋大学, 2017(02)
- [6]一种新型中草药消毒剂杀菌效果研究[J]. 李萍,王慧琴,马素好,邵南齐,李延卿. 实用医药杂志, 2016(04)
- [7]复方益母草提取物子宫灌注对母猪分娩影响的研究[D]. 丁榕. 湖南农业大学, 2014(09)
- [8]一种新型复方中草药消毒剂的性能研究[J]. 鲁晓晴,王莎莎,邱真真,张超英.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3(10)
- [9]一种复方中草药消毒液杀菌效果试验[J]. 刘邦辉,王广军,余德光. 黑龙江水产, 2011(04)
- [10]中药复合皮肤消毒喷雾剂杀菌效果及毒性评价[J]. 刘南,李秀安,朱兵,林龙毅,刘小丽,皮运科.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