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一、论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国,姜瑞辰[1](2020)在《金属矿山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开采范围增大,金属矿山原本稳定的应力状态被破坏,导致各种地质灾害出现,给安全生产及人员生命安全造成隐患。通过研究近年来金属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分析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金属矿山地灾防治管理提供参考。

梁潇丹[2](2019)在《新疆阿勒泰铜金多金属资源基地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与治理恢复研究》文中提出新疆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开发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是当地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必然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国家倡导绿色矿山的大背景下,客观地评价矿业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提出解决矿区地质环境问题的对策,实现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在介绍新疆阿尔泰地区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的基础上,根据野外踏勘资料将研究区划分为七种地貌形态,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将研究区土地分为三类:宜农、宜林与宜其它土地类型。(2)介绍了研究区阿舍勒铜矿和多拉纳萨依金矿的基本概况,阐述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通过查阅地质资料、实地调查,将研究区内环境地质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主要有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土地压占与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水体和土体污染问题,并针对当地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土地平整与复垦、保护植被等治理措施。同时为提高研究区固废资源化利用,对研究区采选技术作出两点改进。(3)在研究区内采取水样、土样,并做了室内测试,水样的测试项目包含pH值、Cu、As、Zn、Cd、Hg、Cr6+、F-等元素的浓度测试,土样的测试项目包含PH值、Hg、As、Cu、Pb、Cd、Ni、Cr、Zn等元素的含量测试。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研究区土壤和水体的综合污染分布图。结果表明铜矿和金矿的开采对矿山范围内水土质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污染现状,可采用生物吸附法和微生物絮凝法与络合——超滤——电解集成技术处理重金属污染的水体,采用植物修复技术与微生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体。(4)通过对阿舍勒铜矿和多拉纳萨依金矿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分析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分布情况,选取了14个评价因子,运用模糊综合评判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评价,按照矿山地质环境质量优劣将研究区分为四个区,并提出恢复植被、平整土地、固废资源化利用等“防治结合”的治理措施。本文研究对阿勒泰铜金多金属资源基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因矿业开发导致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曹艳妮[3](2019)在《陕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影响因素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决陕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日益突出的各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改善矿区人居环境。本文通过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全面应用大地构造成矿、矿产资源勘查、采矿、选冶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地资源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体系,首先总结了陕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其次分析了各个影响因素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引发的差异性,与此同时附以理论计算加以验证;最后,针对不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对应的防治措施。本文的研究不但使问题从本质上有一个抽丝剥茧的认识,还可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及土地复垦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及实际的应用指导。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因原生地质条件不同,陕北黄土高原区的矿产资源以石油、煤炭等能源类矿产为代表;关中平原区以地热矿产资源为主;陕南秦巴山区则多为各类金属矿产资源。2)陕北黄土高原区(以煤炭开采为代表),最为突出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地下含水层结构被破坏和矸石山压占土地资源等;而陕南秦巴山区各类金属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则表现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矿山地面工程建设挖损压占土地资源、地貌景观大面积破坏等。3)引发矿山地质环境差异性问题的影响因素与不同原生地质条件(陕北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区、陕南秦巴山区)、不同矿产种类(金属类矿、非金属类矿、能源类矿)、开采方式(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开拓系统、所需矿山工程及本地环保意识密切相关。4)差异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具体的地质灾害防治、地貌景观修复、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矿区土地复垦等实施的技术手段也就不尽不同。对陕北地势起伏较小的煤矿开采区,应加强对地面塌陷的防治,重点监测采空塌陷及土壤环境;而陕南秦巴山区各类金属矿山,应重点防治滑坡、崩塌及泥石流,对不稳定边坡、地面工程变形、地下水环境及土壤环境进行重点监测;矿区土地复垦方向的确定时,陕南和陕北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各有侧重。

王新雨[4](2019)在《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研究》文中认为矿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巨大,但早期矿产资源开发方式的“粗放”和“无序”带来了地质灾害、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甚至打破生态平衡等诸多环境问题的挑战。此外,由于未妥善解决外部性问题,矿产资源开发的大部分收益被开发企业获得,而负面影响却由当地居民、其他企业和政府承担,加深了矿区矛盾。在更追求绿色和可持续的当下,生态补偿作为国际社会公认的调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平衡的手段之一,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正扮演着重要角色。湖南省是我国“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以矿业经济为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过去长期的、落后的矿产资源开发,加重了其南方红壤丘陵生态脆弱区的发展压力。为实现矿业经济绿色化转型,做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是重要且紧迫的事。湖南省已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实践基础,但全局性、系统性和长效的措施仍亟待加强。由此,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运用外部性、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三种理论,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及其生态补偿中的利益主体、外部性问题及解决路径。结合所收集到的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梳理了其政策历程,并从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社区和谐角度分析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及其功效。发现其中存在着政策约束力不足、内容可操作性不足、制定主体合作不足、政策制定进程滞后和政策力度不平衡等问题。结合理论究其原因,以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和江西省、浙江省、河北省这些国内外代表性国家和省级地区的政策经验,提出增强政策顶层设计、调节并优化政策供需、加强制定主体协同、强化制定进程管控和促进收益公平分配的优化建议。

袁芳,杨艳,张生海,殷焘[5](2018)在《烟台市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2016年山东省开展各市地质灾害排查工作,烟台市作为地质灾害较发育区,是该次排查重点工作区之一。该文以现状调查为基础,查明了烟台市共发育47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主要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其中崩塌隐患点占地质灾害总数的68%,数量最多,其次为泥石流和采空塌陷,各占总数的15%和14%,滑坡数量最少,仅占总数的1%,并介绍了各类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等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在进行工程建设活动的同时重视其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以减少和预防其带来的次生地质灾害。

姚金昌[6](2018)在《金属矿山开采中地质环境灾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银等贵金属平时在买卖时价值不菲,那你可知它们为什么具有高价值?金属资源隶属于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且获取过程需要在矿山上开采,在开采过程中有许多的安全隐患,就目前研究来看,金属矿山开发中的地质灾害是主要的安全问题,它可导致滑坡,岩爆,尾矿库倒塌等一系列的地质问题。矿产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但在开采过程中,要重视地质灾害问题,提前进行地质勘查,寻找防治的对策,本文阐述了多种典型的地质灾害,并通过研究和分析提出合理的防治对策。

李文军[7](2018)在《浅析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文中指出随着矿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矿山企业开始进行大范围、高强度的矿山开采工作。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通过分析泥石流、塌方、滑坡以及冒顶这4类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类型探讨了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建立灾害信息库、加大灾害防治的研究工作力度以及完善矿山开采的法律机制来提高灾害防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完成有关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

李建中[8](2018)在《闭坑煤矿含水层破坏模式与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煤矿开采实践表明,煤矿从开采到关闭这一生产过程会对矿区环境造成十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数万小煤矿进行了关闭和整合,闭坑矿井带来的安全与环境问题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其中闭坑煤矿含水层破坏问题已在多地区出现,矿井突涌水、地下水位下降、泉井干枯、含水层水质恶化、串层污染等问题时有发生,对煤矿区地下水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带来了一系列水环境安全风险。然而我国目前对于矿区含水层破坏尚无明确的技术规范和管理手段,现有的技术标准或规范不能完全适用于闭坑煤矿含水层有效的评价管理,因此亟需加强对闭坑煤矿含水层破坏的风险管理与综合研究。本文在充分搜集全国煤矿资料以及典型案例含水层破坏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含水层破坏的各种形式,凝练出煤矿开采含水层破坏包括地面塌陷型、水动力变化型以及污染驱动型三种模式;基于含水层破坏机理研究构建了适用于评价闭坑煤矿含水层破坏风险的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迭置指数法的原理与方法,建立了闭坑煤矿含水层破坏风险评价的综合指数模型,运用建立的模型对污染驱动型含水层破坏的典型案例-山东省淄博洪山-寨里闭坑矿区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含水层破坏风险评价,并基于综合分析提出了闭坑煤矿含水层破坏风险管理对策和技术流程。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闭坑煤矿含水层破坏形式与典型案例研究通过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项目工作的开展,充分搜集和调查了全国煤矿区含水层破坏情况,对2017年9995座关闭矿山进行了相关调研,并重点分析了山西国阳一矿和峰峰煤矿等典型闭坑煤矿区的含水层破坏情况。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研究,总结了煤矿开采-关闭这一过程对煤矿采空区含水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结构层面、含水层动力层面和水化学层面。其中含水层结构破坏主要表现在煤层之上的覆岩发生垮塌、导水裂隙、离层和弯曲,导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渗漏到井下,以及对下伏含水层、隔水层破坏,导致底板突涌水等。含水层水位变化主要表现为开采阶段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以及煤矿闭坑后含水层水位大幅回弹。矿区含水层水质恶化主要途径包括:闭坑煤矿地表固体废弃物、煤矸石堆淋溶污染、闭坑煤矿地面塌陷积水入渗污染、顶板导水裂隙串层污染、底板导水裂隙串层污染、封闭不良钻孔、断层和陷落柱串层污染等。(2)提出闭坑煤矿含水层破坏模式通过对全国闭坑煤矿区地质环境问题的梳理,深入研究了含水层破坏的典型案例,从矿山宏观特征,特别是出现的环境危害属性及表观表现形式的角度,结合理论分析,凝练出闭坑煤矿含水层破坏主要表现在含水层结构控制层、地下水动力层与水质恶化三个层面,对比分析了含水层破坏的各种形式,将闭坑煤矿含水层破坏分为三种模式:地面塌陷型、水动力变化型以及污染驱动型。(3)构建了闭坑煤矿含水层破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提出风险管理对策及技术流程。基于含水层破坏模式、破坏风险因素的分析,综合考虑影响含水层破坏的所有可能因素,筛选出包括含水层结构破坏、地下水位变化、含水层水质恶化3个一级指标及12个二级评价指标的闭坑煤矿含水层破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聚类分析、专家咨询、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筛选出的所有指标进行了评价分级;利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对所有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与赋值;基于迭置指数法的原理与方法,采用加权求和法建立了闭坑煤矿含水层破坏风险评价的综合指数模型。(4)山东省淄博洪山-寨里闭坑矿区污染驱动型含水层破坏风险评价研究山东省淄博洪山矿区是国内典型的由于煤矿闭坑导致深部奥灰水串层污染的案例,是闭坑煤矿污染驱动型含水层破坏的典型,本研究通过野外示踪实验,运用同位素分析法,分析了矿区奥灰水含水层水质恶化的原因,其示踪实验和同位素分析结果均显示,矿区闭坑引发奥灰水串层污染,其污染途径为矿区内止水不良的供水井。运用建立的含水层破坏风险评价的综合指数模型,对洪山-淄博闭坑矿区含水层破坏进行风险评价,其结果显示,洪山矿区奥陶系石灰岩岩溶含水层破坏风险的综合指数为7.9914,说明该含水层破坏存在高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洪山-寨里矿区含水层破坏风险管理对策,包括前期调查、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三个环节。探讨了防治含水层破坏风险的具体措施:1)生产矿山的预控制;2)合理选择开采方式和预留防水煤柱;3)封堵串层污染井;4)合理利用矿坑水、控制老空积水水位;5)地下水污染的后治理。以风险评估理论为指导,提出了闭坑煤矿含水层破坏风险管理的对策及技术流程,其内容包括前期调查、风险评估以及风险防控主要环节。从矿山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提出基于矿山生命周期含水层破坏的风险管理模型。上述研究成果首次对我国闭坑煤矿含水层破坏机理及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了“地面塌陷型、水动力变化型、污染驱动型”三种含水层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的闭坑煤矿含水层破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充分,提出的闭坑煤矿含水层破坏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对加强资源枯竭型矿区地质环境保护以及水资源保护等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张丽君[9](2017)在《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旨在启示各大矿山企业需要注重开采质量,加大技术投入和重视程度,找到金属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机制和原因,制定出更加有效的防治对策。

钱永超[10](2017)在《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解析》文中研究表明虽然国内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无节制的开采最终在导致矿产枯竭的同时也会导致大量的地质灾害,本文主要以采空区塌陷、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崩塌等矿山地质灾害为例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其防治措施。

二、论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金属矿山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金属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2.1 冒顶
    2.2 片帮
    2.3 地表沉陷
    2.4 岩爆
    2.5 崩塌
    2.6 泥石流
    2.7 地下水破坏
    2.8 其他地质灾害
3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3.1 自然原因
    3.2 人为原因
4 防治对策及措施
    4.1 技术对策措施
        1)冒顶、片帮防控措施
        2)地表沉陷防控措施
        3)岩爆防控措施
        4)突水、透水防控措施
        5) TSP物探法
        6)直流电法勘探
        7)其他探测法
    4.2 管理对策措施
        1)加强地灾预测预报
        2)合理规划开采
        3)建立地质灾害信息库
        4)加强监测管理
        5)科学合理开采资源
        6)因地制宜,综合防治
5 结论

(2)新疆阿勒泰铜金多金属资源基地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与治理恢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理论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
    2.1 自然地理
        2.1.1 研究区范围与交通
        2.1.2 自然地理概况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1.4 景观概况
    2.2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2.2.1 区域地形地貌
        2.2.2 水文地质条件
        2.2.3 地震活动
        2.2.4 地层岩性
        2.2.5 地质构造
        2.2.6 岩浆岩
        2.2.7 区域岩土体类型
        2.2.8 人类工程活动类型及特征
    2.3 研究区地貌形态及土地利用建议
第三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1 阿舍勒铜锌矿概况
        3.1.1 矿床概况
        3.1.2 累计查明资源储量
        3.1.3 开采现状
    3.2 多拉纳萨依金矿概况
        3.2.1 矿床概况
        3.2.2 开采情况
        3.2.3 资源利用概况
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4.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
        4.1.1 矿山地质灾害
        4.1.2 占压破坏土地植被资源
        4.1.3 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与破坏
        4.1.4 含水层的影响
    4.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4.2.1 地面塌陷
        4.2.2 崩塌、滑坡
        4.2.3 地貌景观修复及矿山复绿措施
        4.2.4 矿山废水废渣综合治理措施
第五章 铜、金矿水土污染评价与防治
    5.1 采样与测试结果
    5.2 水污染评价
    5.3 土壤污染评价
    5.4 污染治理措施
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6.1 评价原则
    6.2 评价方法
        6.2.1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6.2.2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
        6.2.3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6.2.4 网格剖分与计算
    6.3 矿山地质环境分区评述
        6.3.1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好区域
        6.3.2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较好区域
        6.3.3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较差区域
        6.3.4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差区域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陕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影响因素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陕西省环境地质概况
    2.1 自然地理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
        2.1.2 气象与水文条件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2 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2.3 水文地质条件
        2.3.1 地下水分布特征
        2.3.2 地下水资源
    2.4 陕西矿产地质特征
        2.4.1 陕北黄土高原区
        2.4.2 关中平原区
        2.4.3 陕南秦巴山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陕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3.1 矿产资源概况
    3.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3.2.1 矿产资源勘查
        3.2.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3.3 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3.3.1 地质灾害
        3.3.2 地貌景观
        3.3.3 含水层
        3.3.4 水土污染及土地资源损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影响因素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差异
    4.1 矿产资源种类
        4.1.1 金属类矿产开发中的地质环境问题
        4.1.2 非金属类矿产开发中的地质环境问题
        4.1.3 能源矿产类矿产开发中的地质环境问题
    4.2 矿产开采方式
        4.2.1 地下开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4.2.2 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4.3 开拓系统
        4.3.1 景福山磷矿地面塌陷预测
        4.3.2 石圪台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预测
    4.4 矿山工程
    4.5 本地环保意识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
    5.1 地质灾害的防治
        5.1.1 滑坡的防治
        5.1.2 崩塌的防治
        5.1.3 泥石流的防治
    5.2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5.2.1 采空塌陷
        5.2.2 不稳定边坡
        5.2.3 地下水环境
        5.2.4 土壤环境
        5.2.5 地形地貌景观
    5.3 矿区土地复垦
        5.3.1 项目区、复垦区、复垦责任范围的界定
        5.3.2 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
        5.3.3 土地损毁程度分析
        5.3.4 复垦方向确定
    5.4 实例对比分析
        5.4.1 神木县石圪台煤矿
        5.4.2 山阳县袁家沟铜金矿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研究难点
第2章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理论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生态补偿
        2.1.2 矿产资源开发
        2.1.3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
        2.1.4 政策文本
    2.2 主要理论基础
        2.2.1 外部性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协同治理理论
    2.3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的必要性分析
        2.3.1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正外部性亟待政策支持
        2.3.2 矿业企业的生态保护责任亟待政策规范
        2.3.3 矿业社区的和谐稳定亟待政策引导
第3章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现状分析
    3.1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发展历程
    3.2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文本筛选
        3.2.1 政策文本的选择范围
        3.2.2 公共问题的类型划分
        3.2.3 政策文本的收集渠道
    3.3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文本统计
        3.3.1 年度分布规律
        3.3.2 制定主体特征
        3.3.3 政策文种选用
    3.4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文本内容
        3.4.1 资源管理政策
        3.4.2 环境保护政策
        3.4.3 社区和谐政策
    3.5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功效
        3.5.1 资源管理政策功效
        3.5.2 环境保护政策功效
        3.5.3 社区和谐政策功效
第4章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存在的问题
        4.1.1 政策文本的约束力不足
        4.1.2 政策内容可操作性不强
        4.1.3 制定主体合作程度不足
        4.1.4 政策制定进程相对滞后
        4.1.5 相关政策的力度不平衡
    4.2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问题的原因
        4.2.1 顶层的设计缺乏科学性
        4.2.2 政策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4.2.3 制定主体职责划分不清
        4.2.4 政策进程缺评估与监管
        4.2.5 收益的分配缺乏公平性
第5章 国内外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经验及启示
    5.1 国外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经验
        5.1.1 美国建立完善的政策制度
        5.1.2 澳大利亚注重扶持与合作
        5.1.3 德国坚持新老矿区的共治
    5.2 国内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经验
        5.2.1 江西省建立环保长效机制
        5.2.2 浙江省探索绿色矿山建设
        5.2.3 河北省发展矿区旅游经济
    5.3 国内外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比较分析
        5.3.1 湖南省与国内外地区的异同
        5.3.2 典型经验给予湖南省的启示
第6章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的优化建议
    6.1 增强政策的顶层设计
        6.1.1 进一步明确与细化政策目标
        6.1.2 进一步提升文本的法律效力
    6.2 调节并优化政策供需
        6.2.1 制定实质上的生态补偿政策
        6.2.2 增进制定者与需求者的互动
    6.3 加强制定主体的协同
        6.3.1 明确界定不同部门权责边界
        6.3.2 提高制定主体间合作的动力
    6.4 强化制定进程的管控
        6.4.1 拓展多元化评估主体与渠道
        6.4.2 进行更动态准确的监测管理
    6.5 促进收益的公平分配
        6.5.1 利益主体参与资源收益共享
        6.5.2 整合并形成综合性环保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总览表
致谢

(5)烟台市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环境背景条件
    1.1 气象水文
    1.2 地形地貌
    1.3 地层
    1.4 构造
    1.5 人类工程活动
2 地质灾害现状及发育特征
    2.1 地质灾害发育现状
    2.2 崩塌发育特征
    2.3 泥石流发育特征
    2.4 采空塌陷发育特征
    2.5 岩溶塌陷发育特征
    2.6 滑坡发育特征
3 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
    3.1 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
    3.2 岩土体类型与地质灾害
    3.3 地质构造与地质灾害
    3.4 降水与地质灾害
    3.5 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
        3.5.1 矿产资源开发与各类地质灾害
        3.5.2 铁路、公路建设与崩塌灾害
        3.5.3 工程建设与崩塌、滑坡灾害
        3.5.4 地下水超量开采与岩溶塌陷
4 结语

(6)金属矿山开采中地质环境灾害及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属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
    (一) 泥石流
    (二) 地质环境污染
    (三) 尾矿库泄露, 倒塌
    (四) 地表塌陷
    (五) 岩爆
二、金属矿产开采中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一) 金属矿山地质灾害研究中的问题
    (二) 建立金属矿山地质灾害的数据信息库
    (三) 加强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管理与监督
    (四)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研究
    (五) 加大对金属矿山开采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
三、落实地质勘查的工作
四、结语

(7)浅析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1.1 泥石流
    1.2 塌方
    1.3 滑坡
    1.4 冒顶
2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2.1 建立灾害信息库
    2.2 完善矿产开采的法制建设
    2.3 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工作
3 结语

(8)闭坑煤矿含水层破坏模式与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1.2.1 闭坑煤矿地下水研究现状
        1.2.2 矿山含水层破坏研究现状
        1.2.3 矿山环境风险研究现状
        1.2.4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1.3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特色与创新点
        1.4.1 论文特色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我国闭坑煤矿问题研究
    2.1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1 煤炭资源分布及特点
        2.1.2 煤炭资源开发历史与发展阶段
    2.2 我国煤矿矿山关闭与管理现状
        2.2.1 煤炭矿山关闭政策历史发展及相关法规
        2.2.2 煤炭矿山关闭的现状
        2.2.3 煤炭矿山关闭技术
    2.3 我国闭坑煤矿矿山环境问题
        2.3.1 煤矿区地面塌陷
        2.3.2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2.3.3 土地资源压占与破坏
        2.3.4 含水层破坏
        2.3.5 水土环境污染
        2.3.6 典型案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闭坑煤矿含水层破坏机理与模式研究
    3.1 煤矿开采过程对含水层的影响分析
        3.1.1 含水层整体结构破坏
        3.1.2 含水层水位影响
        3.1.3 含水层水质影响
    3.2 煤矿闭坑后含水层地质环境效应分析
        3.2.1 煤矿关闭后矿区的人类活动
        3.2.2 煤矿关闭后地质环境结构变化特征
    3.3 闭坑煤矿含水层破坏的主要模式
        3.3.1 地面塌陷型
        3.3.2 水动力变化型
        3.3.3 污染驱动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闭坑矿山含水层破坏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
    4.1 含水层破坏风险评价方法
        4.1.1 含水层破坏风险评价的基本流程
        4.1.2 评价指标体系
        4.1.3 权重确定
        4.1.4 评价模型及评价等级分级
    4.2 含水层破坏风险管理与防控
        4.2.1 风险识别
        4.2.2 针对风险的法律法规制定
        4.2.3 风险管理对策及技术流程
        4.2.4 风险防控的技术措施
    4.3 基于矿山生命周期的矿山含水层破坏风险管理模型
        4.3.1 矿山生命周期
        4.3.2 风险管理模型的组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典型闭坑煤矿含水层破坏案例研究——山东淄博洪山矿区
    5.1 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5.1.1 自然地理条件
        5.1.2 地质条件
        5.1.3 水文地质特征
        5.1.4 矿业活动概况
    5.2 矿区含水层破坏状况
        5.2.1 含水层结构破坏
        5.2.2 地下水流场演化
        5.2.3 闭坑后地下水污染状况
        5.2.4 含水层破坏可能原因分析
    5.3 含水层破坏机理分析
        5.3.1地下水示踪实验
        5.3.2 水化学与同位素分析
    5.4 含水层破坏风险评价
        5.4.1 风险分析
        5.4.2 风险评价
        5.4.3 评价结果
    5.5 含水层破坏的应对措施与成效
        5.5.1 风险管理对策
        5.5.2 应对风险的技术措施
        5.5.3 效果检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9)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分析
2 金属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2.1 规范矿山开采行为
    2.2 填充法和压力灌浆
    2.3 采用堵水技术并加大地质灾害的监测
    2.4 建立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信息库
    2.5 加大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
3 结语

(10)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金属矿山地质灾害
2 金属矿山地质灾害范例
    2.1 岩爆
    2.2 冒顶片帮
    2.3 地表塌陷
    2.4 矿山地动
    2.5 泥石流
3 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1 增强对金属矿山地质灾害研讨事情的看重
    3.2 强化矿产资本法制扶植和司法力度
    3.3 构建金属矿山地质灾害数据库
    3.4 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事情的投资力度
4 结语

四、论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金属矿山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J]. 张建国,姜瑞辰. 中国矿山工程, 2020(06)
  • [2]新疆阿勒泰铜金多金属资源基地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与治理恢复研究[D]. 梁潇丹. 长安大学, 2019(01)
  • [3]陕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影响因素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D]. 曹艳妮. 长安大学, 2019(01)
  • [4]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研究[D]. 王新雨. 湖南大学, 2019(06)
  • [5]烟台市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袁芳,杨艳,张生海,殷焘. 山东国土资源, 2018(12)
  • [6]金属矿山开采中地质环境灾害及防治对策研究[J]. 姚金昌. 智库时代, 2018(47)
  • [7]浅析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J]. 李文军. 世界有色金属, 2018(10)
  • [8]闭坑煤矿含水层破坏模式与风险管理研究[D]. 李建中. 中国地质大学, 2018(03)
  • [9]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J]. 张丽君. 世界有色金属, 2017(16)
  • [10]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解析[J]. 钱永超. 世界有色金属, 2017(07)

标签:;  ;  ;  ;  ;  

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