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一、建设现代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论文文献综述)

赵世秀[1](2021)在《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对经济新常态的挑战,中央提出了供给侧、需求侧双向改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制定了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落实好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积极提升发展质量,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但“三农”问题和新型城镇化存在区域复杂性和差异性,黑龙江垦区作为中国最大的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示范效应显着,农业占比高,城镇化过程具有特殊性。农业机械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到粮食安全,供、需双向改革,区域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实现。因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路,综合农业系统工程、协同论、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对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研究。(1)建立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研究模型。在界定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按时序分析了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系统论等,结合黑龙江垦区的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梳理了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机理,建立了农机化和新型城镇化两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系统耦合度模型。(2)综合评价黑龙江垦区农机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基于DPSIR概念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个维度,分别建立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线性模型得出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综合评价值从2004年的0.2增长到2018年的6.21,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值从2004年的0.19增长到2018年的1,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均呈现不断提升趋势,经济收入、农机动力、劳动生产率、人的文化素养等主要因素对各系统影响明显。在评价过程中,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主观权重,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模型计算客观权重,进而求得综合权重进行综合评价,使评价更高效、准确。(3)实证研究黑龙江垦区农机化和新型城镇化动态发展关系。运用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VAR模型和生产函数模型,采用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方法测算了农机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度、动态影响关系和贡献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结果显示:2018年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度达到优秀协调水平,两者间有着非常明显的互相影响关系,但耦合协调度显示,2004-2015年期间,农业机械化长期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2016-2018年,农业机械化出现加速发展,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2018年时,农机化和新型城镇化近乎实现同步协调发展,但此时新型城镇化滞后于农机化发展。VAR模型实证得出:2004-2018年间,农机化对城镇化的平均贡献率为38.76%,城镇化对农机化的平均贡献率为53.77%。基于CD生产函数测算的2004年-2018年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平均值为28.78%。通过农机贡献率值和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可以看出,近些年来黑龙江垦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与劳动力资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机械总动力,环保投入,基础设施投入要素有关,其中农业机械化的贡献最为明显。因此,为促进两系统优化协调发展,应在不断提升农机化发展层次的同时,重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4)根据区情提出促进农机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为使农机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至2035年全面实现现代化,应在政策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科技人才三方面制定有效策略。政策制度层面,建立健全产业支撑和社会服务管理制度,建立起与黑龙江垦区改革相适应的农业现代化产业支撑金融、服务、管理政策体系,发挥政府部门社会管理职能的优势,提高城镇治理水平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继续坚持发展现代化农业,发挥现代企业经管优势,促进农机智慧化升级发展,延展产业链推动农机制造业、服务业发展;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发挥特色城镇化集聚效应,加强城镇吸引力,促进城镇经济繁荣,发挥市场作用,促进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科技创新和人才育成方面,鼓励研发和创新,提升农机化高科技水平;培养具备现代农机技术的职业农民和引进高质素农机智慧化专业人才,形成人力资源、资金运用和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协调的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陈学庚,温浩军,张伟荣,潘佛雏,赵岩[2](2020)在《农业机械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现状与方向》文中研究说明为理清国内外农业机械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现状,找到重点发展方向,借此大力推进中国农业机械智能化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外农业机械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现状,总结了其发展的五大特点。之后指出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虽然成效显着,但仍存在农机信息化融合的区域及结构发展不平衡、企业和农民对农业机械信息化的认可度还不高、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研究薄弱、农机作业信息系统管理水平不高且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国农业机械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方向,包括促进智能感知技术发展与导航技术研究、推进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构建农机智慧作业系统、推进农机自主作业技术研究与无人农场建设、加强农机信息化技术标准制定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农业机械与信息技术融合是中国现代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业机械的发展,能够最大化发挥信息技术的引导效应,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于推进中国农业机械高质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陈旭[3](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转向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最终将实现乡村的“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动力,对战略愿景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关键路径之一,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条件和重要基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加速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引领农业进入现代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新格局。没有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更不会有产业兴旺,而农机需求的改变是研判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和进程的重要依据。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研判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和结构性变化对于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和产业振兴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机械化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基于此,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农机需求作为研究标的,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以及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理论、生产要素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回归分析、Logit模型、组合预测模型及动态仿真模型对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及趋势进行综合研究,以期为吉林省农机装备产业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的关系。运用系统理论,参考战略管理“HCD”模型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系统的“ISRS”模型,从智能子系统(I)、服务子系统(S)、配套子系统(R)、生存子系统(S)四个方面对照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目标,分析二者的联动机理。认为,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基本保证、农机需求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动力。(2)我国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基于2004-2018年统计数据,从宏观层面以农机总动力为因变量,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价格、农机作业服务价格、农户收入、农产品价格、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为自变量,分别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及线性回归分析法,探究我国农机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农机需求主要作用因素的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农业劳动力数量(0.471)、农户收入(0.462)、农机购置补贴(0.025)、农机价格(-0.004),两模型结果相互吻合,说明全国农机装备需求受以上四个因素的影响较大。(3)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根据田野调查的微观数据,借鉴前文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对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从不同生产环节(耕地环节、播种环节、收获环节)、不同类型农户(以农为主农户、以农为辅农户)两个层面,利用二元Logit模型,对农户农机需求水平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从生产环节来看,耕地环节农机需求受到农机拥有量(-1.1462)、农机购置补贴(0.8623)、道路情况(0.7371)、年龄(-0.7323)、地貌特征(0.4218)、性别(-0.235)、农户人均收入(0.0127)、农业劳动力(0.0061)的影响;播种环节农机需求受到农机拥有量(-0.3417)、农业劳动力(0.0176)、农户人居收入(0.0123)、年龄(-0.1355)、地貌特征(0.7321)的影响;收获环节农机需求受到农机拥有量(-0.5264)、道路情况(0.5758)和地貌特征(0.7326)的影响。从农户类型分析,以农为主农户农机需求受劳动力数量、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拥有量、年龄、受教育程度、道路情况、地形特征影响,结果分别是0.1364、0.2564、-0.6314、-1.2645、0.1453、0.3672、-0.9471;以农为辅农户农机需求受农机购置补贴、年龄、地形特征的影响,结果分别是0.2315、-0.1465、-1.0421。作者认为农机拥有量、农机购置补贴、地形特征、道路情况是影响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的关键因素,以上指标分别代表吉林省农机基础、自然禀赋、政府行为及基础设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政府行为和基础设施将不断优化,未来农机需求将有所调整和改善。(4)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需求的影响因素。本文根据农机具原值将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分为农机户、I类农机服务组织、II类农机服务组织,并以此构建服务组织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模型,基于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类服务组织在农机需求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中影响农机户农机需求的因素包括耕地块数、耕地转入情况、劳动力数量、农机购置补贴、性别、健康状态、兼职情况以及耕地地貌,结果分别为-0.2543、2.3533、-1.7543、0.8473、0.5433、1.3523、0.0632、-0.2364;I类农机服务组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最大块耕地面积、农业收入比例、劳动力数量、农机经营性收入比例、当地劳动力价格、农机购置补贴、年龄、性别、健康状态,系数分别为0.2846、1.3743、-1.3542、1.1263、0.6423、0.4324、-0.0357、0.5724、1.4164;II类农机服务组织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最大块耕地面积、农业收入比例、农机现值、当地劳动力价格、农机购置补贴、年龄、性别、健康状态、耕地地貌,系数分别为0.2746、1.4235、0.7385、-0.3635、0.3432、-0.0264、0.5913、1.4935、-0.1925。结果表明,农业收入比例、劳动力数量、农机购置补贴、健康状态对三类农机服务组织影响较大,可见除政府行为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对市场化要求更高。而随着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规模扩大,自然禀赋的限制日益减少,这一趋势与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土地集约化、农业产业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具有良好的辐射性。(5)吉林省农机需求趋势预测。基于吉林省2004-2018年农机装备使用情况构建吉林省农机需求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组合预测模型,对2019-2023年的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服务水平进行趋势预测。进一步依据《吉林省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指标中农业劳动生产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两项指标的目标值添加政策实施水平变量,分别按照1%、3%、5%的增长率构建吉林省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控制劳动生产率按照每年1%,3%,5%的增长,农机总动力的年均增长分别为4.7%、7.5%、12.7%,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年均增长为4.9%、5.9%以及7%,机耕水平的年均增长为0.9%、1.1%、1.3%。利用动态仿真模型控制粮食综合生产率按照每年1%,3%,5%的增长,农机总动力的年均增长分别为4.8%、7.6%、9.3%,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为1.36%、3.14%以及6.23%,机耕水平的年均增长为0.93%、1.09%、1.28%。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吉林省农机需求发展是有极强的推动作用,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吉林省农机需求水平。(6)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的借鉴。对日本和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借鉴日美地少人多、地广人稀的两种农业模式,针对我国及吉林省农业地貌复杂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建议: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重视科研创新体系。综上,基于前文从宏观层面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研究,微观层面影响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需求的因素研究,研判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的发展趋势,同时借鉴日美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作者针对吉林省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提出应加大力度培养新农人、着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村生产方式转变;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推进农村生产性基础建设,保障农机化生产外部环境;强化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稳定农机装备市场平衡;加快农业机械科技创新,推进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发展等政策建议。

许珊珊[4](2019)在《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问题是重中之重。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是首批50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福清市充分利用国家先行先试政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阶段福清市农机化已经进入到优化结构、质量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新时期,如何大力发展福清市农业机械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福清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实际出发,首先对农业机械化的概念进行界定,介绍了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情况。近年来福清市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农机装备结构性不合理;二是农机专业化人才稀缺,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四是农业机械化的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对政府的依赖度较高,五是农机推广机制和体制的不健全。在此基础上分析制约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借鉴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首先要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强化农机配置;其次要加快建设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队伍,加大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第三拓宽农机服务领域,推进农机合作社的建设;第四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第五创新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提高推广人员的能力。通过本研究以期为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指导意见,为福清市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阿力叶·阿力甫[5](2017)在《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它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前提。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昌吉市地处干旱内陆地区,拥有丰富的水和土地资源,且土地资源较为集中,适合机械化耕作。长期以来,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制约着昌吉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全面小康社会有着重大影响。本文以昌吉市为分析对象,试图分析昌吉市农业现代化中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找出当前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对推进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对新疆实现农业现代化也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探讨了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与动态自回归模型,从动态、静态两个视角全面分析了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基于昌吉市实际情况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研究结论是:1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主要问题是: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农业作业基础环境较差、农机投入不足、基层农机工作者整体水平不高以及装备科技水平落后;2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和VAR自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受教育程度和昌吉市工业化基础对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显着,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二者均对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农民人均耕地、农民人均收入、农机投入,政府补贴等因素对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亦较为明显;3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议:加强对昌吉市农业技术人员的农业机械教育培训、普及现代农业知识,提升农民的知识技能水平;大力发展昌吉市农机工业,将特色研发与技术引进结合,提高农业机械的覆盖率;加快土地的流转,为昌吉市农业机械提供良好的环境耕作环境;加强政府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引导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

宗锦耀[6](2012)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与政策》文中认为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发展速度显着增快、发展质量显着提高、地位作用显着增强。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一)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的巨大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先后公布实施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

李社潮[7](2012)在《粮食产区耕种收机械化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机械化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也对工业化、城镇化起着推动和保障作用。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尤其是在长春市这样一个适于中大中型农业机械生产作业的粮食生产区,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更加至关重要。引言1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长春市的农业机械化起步于1953年。前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是跌宕起伏、曲曲折

韩剑锋[8](2012)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有效性及运行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土地资源有限,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不仅是提高农业生产量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生产技术手段最简捷的途径。对农机购置进行补贴是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政策之一,然后,原有的补贴措施和政策实施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新形势下,研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有效性及运行机制,对于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对于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改善农业生产组织管理方式、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和判断,在梳理相关理论和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现代公共选择理论、农业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农业政策学等基本理论为指导,阐述和分析了农村经济发展中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全面归纳和梳理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利用陕西省在实施农业机械化推广中的实际运行状况,实证分析补贴政策运行的经验,论文最后着力就补贴政策的运行创新机制和路径选择进行论证和阐述。按照逻辑关系与结构,将论文规划为三部分,共七章: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为研究方案设计及理论推理和现状分析部分。本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进行较为系统客观的评述。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确定了研究方法、设计出本文的创新点。同时,系统分析了农机购置补贴的内在需求发展因素,为论文后述章节分析提供基础。第二部分(包括第三至第六章)为基础分析和系统分析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部分。本部分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现状与效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效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机制创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路径创新等四个部分进行系统研究。第三部分(第七章)为结论和建议部分。经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总结前六章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补贴政策组织实施的发展现状及有效性提出若干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为:一是总结了以往农业机械化推广问题中过分强调宏观层面的倾向,将问题的研究引向农户购置农业机械运行环节的微观层面,使得有关农机购置和使用中的现实问题能够在理论创新中得以有效的解释和解决;二是从世界农业产业发展的全局视角,讨论农业生产组织进步中现代农业机具使用对农户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户收入,从而形成对农业机械化先进技术和先进机具的客观需求,突破了以往分析中仅限于从国内农业产业发展变化的分析视角;三是在微观层面研究中,通过总结中西部地区使用和推广先进农业机具的现实数据、经验,构建了补贴政策在实施中对农业产业贡献的评价体系。

宗锦耀[9](2011)在《“十二五”农机化发展规划解读》文中提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关键时期,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也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期。深刻认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和意义,全面总结"十一五"农机化发展成就与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农机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科学规划"十二五"农机化发展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合理部署2011年工作,对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鞠金艳[10](2011)在《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热点,反映在从2004年至2010年中央七个一号文件关于农业机械化的内容不断增多,内涵更加丰富,农业机械化在“三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被强化。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最大的农业主产区和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其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水平仍处于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因此,积极推进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了加速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进程,运用科学的农业机械化管理理论与技术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成为影响农业机械化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农业机械运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新形势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数据处理方法加强农业机械化管理领域中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科学、合理地解决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促进农业机械化管理决策现代化、科学化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本文对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科学、准确的把握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农业机械化的未来发展态势、目标,提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措施,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机械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为了能深入系统的研究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根据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数据资料,结合农机管理局实地调查情况,对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基本现状、发展的有利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分析。(2)为科学的评价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在分析比较现有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针对种植业对灌溉和植保要求较高,及原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只能体现农机总量的变化,没有考虑农机的配套情况,农机人员的评价只能体现人员素质不能体现人员数量变化的情况,对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改进研究。(3)应用专家调查法和查阅文献的方法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值和权重。用综合评价法测算20012008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利用测算结果分析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发展变化及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利用2008年统计数据,对黑龙江省各个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地区比较,为分地区指导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4)对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进行辨识和展望。第一,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因素进行辨识;第二,选择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社会与经济环境因素、农业生产资源因素、农机装备及技术因素共3类22个因素,依据黑龙江省20012008年的有关数据,建立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模型,确定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些环境因素进行预测和展望;第四,对农业机械化未来发展环境进行综合分析。(5)鉴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态势有明显的非线性特性,其发展变化具有增长性和波动性,对于拟合方法要求较高。通过对灰色预测法、回归预测法、BP神经网络预测法及遗传算法等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对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方法、基于遗传算法的改进GM(1,1)模型、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误差修正模型等新方法,并对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态势进行了预测。(6)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环境支撑,同时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环境也有促进作用。为了探求农业机械化和发展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确定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最直接、最强烈的地区经济、农业经济与农业机械化之间的关系模型;然后,根据黑龙江省地区经济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未来发展情况,通过经济增长与农业机械化增长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经济增长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7)根据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预测结果和经济发展对农业机械化需求预测,并与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先进水平相比较,综合考虑最终确定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具体发展目标值;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黑龙江省经济实力增长,机械化发展对每年对财政投入需要量,政府每年可以对农机发展投入的资金量,国家补贴政策,农机服务组织,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农机工业发展等方面对发展目标的实现进行可行性分析。(8)提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及对策措施。考虑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有较高的投资效益,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相对薄弱环节及保护环境等,同时结合黑龙江省大农业发展战略,提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根据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及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因素提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为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科学决策和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二、建设现代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设现代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分析
    2.1 黑龙江垦区概况及特点
        2.1.1 黑龙江垦区概况
        2.1.2 黑龙江垦区特点
    2.2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分析
        2.2.1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2.2.2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
        2.2.3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2.3 黑龙江垦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分析
        2.3.1 黑龙江垦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历程
        2.3.2 黑龙江垦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
        2.3.3 黑龙江垦区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2.4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机理
        2.4.1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与城镇化互动经验借鉴
        2.4.2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过程
        2.4.3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系统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
    3.1 评价模型
        3.1.1 DPSIR概念模型
        3.1.2 DPSIR模型逻辑关系分析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3.2.3 评价指标体系
    3.3 权重的计算方法
        3.3.1 主观权重的确定
        3.3.2 客观权重的确定
        3.3.3 综合权重计算
    3.4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综合评价
        3.4.1 评价指标有效性分析
        3.4.2 计算权重
        3.4.3 黑龙江垦区农机化发展状态评价
    3.5 黑龙江垦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评价
        3.5.1 评价指标有效性分析
        3.5.2 计算权重
        3.5.3 黑龙江垦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状态评价
    3.6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测评及影响关系分析
    4.1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测评
        4.1.1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测算
        4.1.2 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4.2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实证
        4.2.1 计量模型说明
        4.2.2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实证
    4.3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对新型城镇化增量贡献测评
        4.3.1 农业机械化对新型城镇化增量贡献理论基础
        4.3.2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机械化对新型城镇化增量贡献实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策略
    5.1 制度机制改革策略
        5.1.1 完善城乡一体化各项管理制度
        5.1.2 改革优化相关主体职能
        5.1.3 深化农垦改革落实产业发展政策
    5.2 社会经济发展策略
        5.2.1 发展垦区特色新型城镇化策略
        5.2.2 差异化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化
        5.2.3 优化产业结构升级
    5.3 科技人才策略
        5.3.1 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
        5.3.2 加快农机化技术创新应用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2)农业机械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现状与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国外农业机械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主要特点
    2.1 向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2.2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机械设计与生产制造环节
        2.2.1 数字化设计
        2.2.2 先进制造技术
    2.3 畜牧机械信息化发展迅速
        2.3.1 饲草生产机械
        2.3.2 饲料加工机械化
        2.3.3 犊牛饲喂机
    2.4 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信息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4.1 土壤养分探测
        2.4.2 变量施药
    2.5 向控制智能化、操作自动化和驾驶舒适化方向发展
        2.5.1 控制智能化
        2.5.2 操作自动化
        2.5.3 驾驶舒适化
3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3.1 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显着成效
        3.1.1 中国农业机械数量和农机作业面积大幅提高
        3.1.2 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数量不断增长
        3.1.3 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快速推进取得了显着成效
        3.1.4 农机农艺融合加强,适应机械化的良种、良法加快应用
        3.1.5 农机科技创新加快,高效、精准、节能型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取得一定进展
        3.1.6 农业机械装备信息化技术取得积极进展,实现了农机作业实时远程监控、轨迹存储、车辆档案管理等功能
    3.2 科技创新在促进区域农业机械化高质高效发展的作用突显
    3.3 农业机械与信息技术融合不足
4 中国农业机械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方向
    4.1 促进智能感知技术发展与导航技术研究
    4.2 向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方向推进
    4.3 构建农机智慧作业系统
    4.4 推进农机自主作业技术研究与无人农场建设
    4.5 加强农机信息化技术标准制定与复合型人才培养
5 总结

(3)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户
        2.1.2 农机服务组织
        2.1.3 农机户
        2.1.4 农机需求
    2.2 理论基础
        2.2.1 系统理论
        2.2.2 生产要素理论
        2.2.3 农户行为理论
        2.2.4 规模经济理论
        2.2.5 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的关系研究
    3.1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逻辑关系分析
        3.1.1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
        3.1.2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基本保证
        3.1.3 农机需求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动力
    3.2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系统分析
        3.2.1 乡村振兴的系统分析
        3.2.2 农机需求的系统分析
        3.2.3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系统耦合
    3.3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联动机制
        3.3.1 HCD模型原理
        3.3.2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系统“ISRS”模型
        3.3.3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的联动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农机需求状况的宏观视角分析
    4.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脉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脉络
        4.1.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4.1.3 我国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4.2 农机需求主导影响因素的确定
        4.2.1 灰色关联分析法介绍
        4.2.2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4.2.3 数据描述性分析及预处理
        4.2.4 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关联度排名
    4.3 我国农机需求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4.3.1 计量模型构建
        4.3.2 数据检验
        4.3.3 回归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5.1 吉林省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5.2 吉林省农户农机使用现状及需求特征
        5.2.1 吉林省农户农机使用现状
        5.2.2 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特征
    5.3 农户农机需求分析
        5.3.1 样本描述
        5.3.2 农户农机需求描述性统计
    5.4 农业生产环节对农机需求的影响
        5.4.1 研究假设
        5.4.2 模型构建
        5.4.3 回归结果分析
    5.5 农户农机需求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的农机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6.1 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发展现状
    6.2 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农机需求特征
    6.3 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6.3.1 数据样本描述
        6.3.2 模型构建
        6.3.3 计量方法介绍
        6.3.4 回归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趋势的预测研究
    7.1 吉林省农机需求预测指标体系构建
        7.1.1 农机需求水平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7.1.2 农机需求水平指标体系设计
    7.2 吉林省农机需求预测模型构建
        7.2.1 组合预测原理
        7.2.2 组合预测确定最优权重
        7.2.3 单一预测模型介绍
    7.3 吉林省农机需求水平预测
        7.3.1 农业机械装备需求体量预测
        7.3.2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预测
        7.3.3 农业机械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预测
    7.4 吉林省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模拟
        7.4.1 吉林省农机需求动态仿真模型构建
        7.4.2 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模型的参数评估
        7.4.3 吉林省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分析的情景分析
    7.5 吉林省农机需求趋势分析
    7.6 小结
第8章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及启示
    8.1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验
        8.1.1 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
        8.1.2 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
    8.2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经验的启示
        8.2.1 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
        8.2.2 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加大力度培养新农人,着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9.2.2 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村生产方式转变
        9.2.3 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
        9.2.4 推进农村生产性基础建设,保障农机化生产外部环境
        9.2.5 强化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稳定农机装备市场平衡
        9.2.6 加快农机科技创新,推进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农机化发展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导师简介
致谢

(4)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
        (二)关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四)关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农业机械化相关的概念
        (二)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四、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管理理论
        (二)公共政策理论
    五、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一章 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第一节 农机装备水平显着提高
    第二节 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升
    第三节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平稳推行
    第四节 农机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农机装备结构性不合理
    第二节 农机专业化人才稀缺
    第三节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第四节 农业机械化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对政府依赖度较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约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第一节 农机报废制度和农机基础设施制约了农机装备的升级
    第二节 扶持机制不完善制约农机社会化组织的发展
    第三节 农民收入不高影响对农业机械的投入
    第四节 土地分散和农机产品制约了农业机械的推广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状况和启示
    第一节 国外农机化发展的概况
    第二节 法国的发展情况
    第三节 日本的发展情况
    第四节 国外发展农机化的经验借鉴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促进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第二节 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三节 完善多元化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机制
    第四节 加快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和农机化推广
    第五节 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加大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研究
        1.2.1 国外农业机械化研究
        1.2.2 国内农业机械化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业机械化定义
        2.1.2 农业机械化地位和作用
    2.2 理论基础
        2.2.1 技术发展理论
        2.2.2 诱导的技术变革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疆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3.1.1 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
        3.1.2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
        3.1.3 农机资金投入情况
        3.1.4 农机经营
        3.1.5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3.2 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3.2.1 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
        3.2.2 农业作业基础环境较差
        3.2.3 农机投入不足
        3.2.4 基层农机工作者整体水平不高
        3.2.5 农业机械技术落后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疆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的静态分析——基于灰色关联分析
        4.1.1 基本原理
        4.1.2 变量选择与数据整理
        4.1.3 灰色关联计算
        4.1.4 结果分析
    4.2 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基于VAR模型
        4.2.1 VAR模型分析基本原理
        4.2.2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4.2.3 实证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疆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5.1 加强农业机械教育培训
        5.1.1 加强基层技术推广人员专业素质
        5.1.2 加强专业化技术教育培训
        5.1.3 提高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
    5.2 大力发展昌吉市农机工业,提升农机科技水平
        5.2.1 促进农机工业制造
        5.2.2 调整农机工业的产品结构
        5.2.3 提升农业机械的技术含量
    5.3 改善昌吉市农机作业环境
        5.3.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5.3.2 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5.4 加强对农机事业的支持
        5.4.1 加强对农机事业的资金支持
        5.4.2 加强对农机事业的法制支持
    5.5 健全农机化服务体系
        5.5.1 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
        5.5.2 发展多元的农机推广服组织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6)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与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一) 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的巨大成就
    (二) 农业机械化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三) 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
二、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 发展机遇与挑战
    (二) 必须解决好的若干重大问题
        1. 正确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作用
        2. 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进步
        3. 不断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
        4. 积极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5. 大力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三、我国农机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 目标任务
    (二) 指导思想
    (三) 政策措施

(7)粮食产区耕种收机械化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1 农机装备与作业水平加快提升
1.2 农机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差距
2.1 国外发展农业机械化模式的比较
    2.1.1路径1:以机械化为先导的模式。
    2.1.2 路径 2:快速发展模式。
    2.1.3 路径 3:特色推进模式。
2.2 国际比较的启迪
附件

(8)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有效性及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1.3.1 国外研究的状况
        1.3.2 国内研究的状况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论文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论文框架
        1.4.4 理论基础
    1.5 研究特色与可能创新
        1.5.1 研究的特色
        1.5.2 可能的创新
        1.5.3 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农机购置补贴的内在需求
    2.1 中国进入 WTO 与农业发展的国际化问题
        2.1.1 加入 WTO 后对农机化发展提出的新标准
        2.1.2 WTO 成员国促进农机化的政策及效果
    2.2 地区增长的内在差异与农业机械化
        2.2.1 我国地方经济增长的差异性
        2.2.2 区域发展差距对农机购置需求的影响分析
    2.3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后对农机需求的影响分析
    2.4 农民对农机需求的研究
        2.4.1 农机购置能力的内涵设定
        2.4.2 农机购置能力的影响因素
        2.4.3 农机购置能力的定量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现状与实际效果
    3.1 世界农业发展与机械化装备发展
        3.1.1 进入本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状况
        3.1.2 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
    3.2 国际农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分析
        3.2.1 农业补贴政策的目标体系
        3.2.2 农业补贴政策的具体内容
    3.3 我国农业发展中机械化的补贴政策及实施效果
        3.3.1 农业补贴政策的制度变迁
        3.3.2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
    3.4 财政专项补贴与农机购置实际需求分析
        3.4.1 专项补贴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3.4.2 专项补贴高度分散了配置功能弱化
    3.5 小结
第四章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4.1 农业补贴政策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分析
    4.2 购置农机的收益性问题分析
    4.3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的有效性分析
        4.3.1 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
        4.3.2 提升了农机科技水平
        4.3.3 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4.3.4 刺激了农村需求市场
        4.3.5 推进了农业持续发展
    4.4 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4.4.1 数据的选取
        4.4.2 模型的构建
    4.5 小结
第五章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机制创新
    5.1 农机购置补贴机制创新体系的优化分析
        5.1.1 分析体系的优化原则
        5.1.2 分析体系的设计思路
    5.2 农机补贴投入机制的现状分析
        5.2.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程
        5.2.2 农业购置补贴投入机制分析
    5.3 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机购置补贴运行机制
        5.3.1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成效
        5.3.2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5.3.3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运行的长效机制分析
    5.4 农机购置补贴运行机制的创新
        5.4.1 现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存在的缺陷
        5.4.2 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机制
    5.5 农机购置补贴的保障机制
        5.5.1 完善农机购置政策补贴的实施计划
        5.5.2 建立农机购置补贴的金融支持和信用体制
        5.5.3 推进农机制造装备产业开发技术改造
        5.5.4 健全农机购置补贴服务组织体系
    5.6 小结
第六章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路径创新—陕西省的实践
    6.1 农机购置补贴的国际经验和启示
        6.1.1 发达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经验
        6.1.2 发展中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经验
    6.2 农机购置补贴的经验启示
    6.3 陕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路径创新
        6.3.1 实施农业机械化补贴政策的必要性
        6.3.2 创办农机购置补贴超市的需求背景
        6.3.3 农机购置补贴超市的基本做法
        6.3.4 农机购置补贴超市的特点
        6.3.5 陕西农机补贴超市的启示
        6.3.6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的建议
    6.4 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1.1 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均衡发展
        7.1.2 促进农民增收速度,提高农民收益水平
        7.1.3 加强统筹城乡经济,推动关联产业发展
    7.2 政策建议
        7.2.1 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
        7.2.2 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7.2.3 因地制宜制定农机购置补贴标准
        7.2.4 构建财政与金融并举的补贴方式
        7.2.5 以法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7.2.6 强化技术确保农机生产安全
        7.2.7 创新机制提高农机生产效率
    7.3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7.3.1 购置补贴政策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7.3.2 农业机械替代劳动力的收入增长规律
        7.3.3 全方位实地调查使研究结果更为客观
        7.3.4 社会中介组织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十二五”农机化发展规划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刻认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
    (一) 发展农业机械化, 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
    (二) 发展农业机械化,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三) 发展农业机械化, 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十一五”农机化发展成就与经验
    (一) 农业机械化法制建设取得突破, 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
    (二)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连年大幅增加, 装备总量快速增长。
    (三)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显着提高, 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人畜力作业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四) 农业机械化科技与推广取得重大进展, 技术推广与质量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五) 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蓬勃发展,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六) 农机工业与流通市场加快升级, 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三、“十二五”农机化发展面临的形势
四、“十二五”农机化发展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 发展思路
    (二) 基本原则
    (三) 发展目标
    (四) 主要任务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一) 区域发展重点
    (二) 充分发挥全国农机化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六、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二) 完善落实政策。
    (三) 改善基础设施。
    (四) 提高服务能力。
    (五) 营造良好氛围。
    (六) 实施项目带动。
七、2011年农机化工作重点
    (一) 认真贯彻落实农机化法律法规政策,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
        1.推动法律法规政策落实。
        2.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
        3.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
        4.做好农业机械化基本建设项目管理。
    (二) 积极培育农机化发展主体, 进一步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1.发展壮大农机服务组织。
        2.强化农机维修管理工作。
        3.组织农机抗灾救灾。
    (三) 精心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 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
        1.组织开展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
        2.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及薄弱环节机械化。
        3.组织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
    (四) 大力加强农机化科技教育, 积极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1.推动农机科研创新。
        2.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3.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力度。
        4.继续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
    (五) 不断强化农机质量监管, 深入创建平安农机
        1.开展农机化质量监督。
        2.做好试验鉴定和推广目录制定工作。
        3.加强农机安全监管规章制度建设。
        4.组织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5.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水平。
    (六) 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努力提升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
        1.加强农机化统计和形势分析。
        2.做好农机化信息宣传。
        3.加强机关建设和行业指导。

(10)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有关的研究
        1.2.2 国内有关的研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
    2.1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分析
    2.2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
        2.2.1 农业机械拥有量平稳增长,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2.2.2 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发展情况
        2.2.3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
        2.2.4 农业机械化经营形式的发展
        2.2.5 农业机械化投入与经营水平
    2.3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
    3.1 设置评价指标的原则
    3.2 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分析方法的改进
        3.2.1 评价指标的设置
        3.2.2 评价指标权重及标准值的确定
        3.2.3 综合评价方法
    3.3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
        3.3.1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
        3.3.2 评价结果分析
    3.4 黑龙江省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评价
        3.4.1 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
        3.4.2 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环境辨识与展望
    4.1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环境辨识
    4.2 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
        4.2.1 灰色综合关联分析法
        4.2.2 选择变量和整理数据
        4.2.3 主要影响因素与农业机械化的灰色综合关联度
        4.2.4 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4.3 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环境展望
        4.3.1 自然环境条件
        4.3.2 社会环境的变化
        4.3.3 经济环境预测分析
    4.4 农业机械化未来发展环境的综合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研究
    5.1 确定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所采用的指标
    5.2 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制定原则
    5.3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预测
        5.3.1 预测方法分析
        5.3.2 农业机械装备水平预测
        5.3.3 基于改进GM(1,1)模型的农业机械化经营效益预测
        5.3.4 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组合预测
    5.4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对农业机械化需求的预测
        5.4.1 农业机械化与经济发展定量关系
        5.4.2 农业机械化发展各指标比较分析
        5.4.3 农业机械化需求预测
    5.5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的确定
        5.5.1 农业机械装备发展目标
        5.5.2 农业机械化经营效益发展目标
        5.5.3 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发展目标
    5.6 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5.6.1 黑龙江经济实力增强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5.6.2 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确定
        5.6.3 农民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支付能力
        5.6.4 国家补贴政策支持
        5.6.5 农机化服务组织和服务模式的发展
        5.6.6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发展空间
        5.6.7 黑龙江省农机工业的良好发展及技术进步
        5.6.8 农业机械化发展体制和法规保障不断完善
    5.7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及对策建议
    6.1 加快推进主要农业生产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
        6.1.1 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发展重点选择
        6.1.2 黑龙江省主要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需求
    6.2 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
    6.3 以节本增效为重点,发展节约型、环保型农业机械化技术
        6.3.1 节水灌溉技术及机械
        6.3.2 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械
        6.3.3 设施农业技术及机械
        6.3.4 精确高效施药技术及机械
    6.4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6.4.1 加快和完善农机政策法规建设,依法促进黑龙江省农机化发展
        6.4.2 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
        6.4.3 加强对黑龙江省农民和农机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6.4.4 加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促进黑龙江省农机工业发展
        6.4.5 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机作业服务水平
        6.4.6 土地产权制度创新,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6.4.7 以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拉动为手段
        6.4.8 加强农机与农艺重大问题协调
        6.4.9 提升节约型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
        6.4.10 实行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化
        6.4.11 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建设现代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 赵世秀.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01)
  • [2]农业机械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现状与方向[J]. 陈学庚,温浩军,张伟荣,潘佛雏,赵岩.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0(04)
  • [3]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D]. 陈旭. 吉林大学, 2020(03)
  • [4]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研究[D]. 许珊珊.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5]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D]. 阿力叶·阿力甫. 石河子大学, 2017(05)
  • [6]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与政策[J]. 宗锦耀. 农机科技推广, 2012(11)
  • [7]粮食产区耕种收机械化问题的研究[A]. 李社潮. 2012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国际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
  • [8]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有效性及运行机制研究[D]. 韩剑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11)
  • [9]“十二五”农机化发展规划解读[J]. 宗锦耀.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2)
  • [10]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 鞠金艳. 东北农业大学, 2011(01)

标签:;  ;  ;  ;  ;  

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