Φ70补偿密度测井仪的改进及其在大井眼测井中的应用

Φ70补偿密度测井仪的改进及其在大井眼测井中的应用

一、Φ70补偿密度测井仪的改进及在大井眼测井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子良[1](2017)在《随钻密度测井仪井下控制模块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钻密度测井仪通过伽马射线与地层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康普顿效应来测得地层密度。仪器通常使用Cs137作为放射源,该放射源的能量为0.662Me V。在能量阈值很高水平的情况下,康普顿散射为主要现象。仪器的探测器所检测到的计数率由地层中的平均中子密度决定。由于仪器需要跟随钻头深入地下进行探测工作,且数据无法实时大量上传,所以需要对数据进行实时存储。本文以随钻密度测井作为测量基础,对随钻密度测井仪井下控制模块设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电路的设计、软件的编写以及对功能调试的分析。随钻密度测井仪控制模块的工作任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地面调试时需要完成的任务,另一类是在井下开始测井后需要完成的任务。在地面调试时需要完成的任务有对存储模块的控制,包括存储模块的坏区查询、擦除以及读写等操作;协助控制井径电路板,包括对其进行擦除、发送参数等操作;接收上位机发送的各类参数,包括算法参数、扇区数目、同步时间等。在测井开始后需要完成的任务有对采集电路板进行控制以及接收、处理并存储由采集电路板获得的谱数据;对上位机的命令进行响应,包括实时计算结果的上传。通过对随钻密度测井仪井下控制模块所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归纳分类,明确了电路的设计思路,同时也简化了编程的复杂度。最后,验证了控制模块的所有单板功能,实现了设计要求。

吴赫[2](2016)在《水平井/大斜度井方位密度成像测井响应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石油工业发展,油气勘探开发已转向规模更小、油层更薄、裂缝油藏和物性差以及海上油气藏,水平井/大斜度油气井用于开发这些油气藏能够提高采收率和增加产量。同时,随钻测井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的勘探开发,能够实现最大限度沿富含油气层钻进的地质导向和实时获取储层参数的地层评价。随钻方位密度成像测井通过钻铤转动过程中测量井周不同方位的地层体积密度,可实时识别地层界面及得到井周方位密度进行各向异性地层评价。随钻测井条件下,针对方位密度测量精度及岩性、井眼环境对方位地层密度测量干扰问题,开展了提高密度计算精度和井眼环境校正方法研究。根据伽马射线与介质作用后的散射伽马能谱特点,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了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对高、低能窗的计数贡献,提出了双能窗地层密度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不受地层岩性因素的影响,可以准确的确定地层密度。讨论了随钻和电缆密度测井的差异以及随钻测井中存在泥浆间隙条件下的地层密度校正方法,结果可知,将密度校正量(35)?与长、短源距视密度之差?L-?s视为多项式拟合关系,在泥浆间隙不大于1in左右时,地层密度测量误差约为±0.015g/cm3。同时,本文利用水平井/大斜度方位密度成像测井的长、短探测器组合进行了方位井径成像研究,当井眼直径扩径为2in时,井径计算误差约为0.25cm。通过对比模拟和实测密度井的数据,得出模拟和实测能够吻合的较好;利用MCNP程序设置了Baker Hughes公司的LithoTrak密度探头在水平井/大斜度条件下仪器探测特性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设置不同地层界面、井眼条件、地层夹层产状等因素研究了水平井/大斜度方位密度成像测井正演。本文利用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水平井/大斜度井方位密度成像测井正演对随钻方位密度测井技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胡国华[3](2016)在《复杂井测井工艺流程及其配套设备的研究》文中提出由于井身结构和井下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复杂井测井施工有施工难度大、作业时间长、施工工艺复杂等特点。实际结合理论,从复杂井的各种参数在测井中施工中的作用与影响出发,对复杂井测井的各种施工工艺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不同施工工艺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通过测井实例有针对性的对实际测井施工中如何选择测井工艺进行阐述;针对不同仪器的特点与不同井况特征,对施工方案中仪器串的优化设计要点及原则进行阐述;对复杂井施工中所涉及到的各种配套设备的作用进行介绍,明确各种配套设备应对不同测井仪器的使用方法;对复杂井环境下电缆的使用与维护、马笼头弱点的设置等进行分析说明;对在测井施工中发生遇阻遇卡等特殊情况给出处理方法。为复杂井测井施工提供一个通用性的理论与技术上的指导。通过规范化复杂井测井施工,达到降低复杂井测井施工中事故的发生、降低测井仪器及配套设备的损坏、提高测井施工效率的目的,最终达到节省人力物力创造经济效益的目标。

曾志凌[4](2015)在《川东北大安寨致密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如今致密油气藏是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的亮点领域同时也是难点之一。川东北大安寨储层包括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储层,其具有岩性复杂、孔隙结构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和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同时该区与国内常见致密碳酸盐岩储层不同的是薄层和薄互层较发育。这些特点导致储层的测井响应规律性不强,使储层参数计算和储层有效性评价难度加大,因此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建立一套适用于该区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储层测井识别、评价技术与方法,以便更好地为油藏探勘开发服务。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薄层对测井响应特征的影响,并对薄层测井响应校正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确立了以反褶积法和频率匹配法相结合的校正方法。在地质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岩性、物性、电性、含气性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表明,大安寨段储层以介壳灰岩和含泥介壳灰岩为主,物性总体较差,裂缝的发育能有效改善其渗滤性。常规测井结合成像测井、ECS测井建立了岩性识别模式,运用多种方法识别裂缝和储层,划分出了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两类储层。采用了对岩性敏感的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曲线来计算灰岩和砂岩的矿物含量,再利用混合骨架值计算基质孔隙度。采用划分流动单元的方法对取心井段展开了渗透率模型的评价,提高了渗透率模型的精度。用经验统计法、最小孔喉半径法、孔隙结构分类法、孔-渗关系法确定了储层的物性下限值。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裂缝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本论文的完成为川东北大安寨致密碳酸盐岩气藏的岩性识别、储层识别、储层参数计算和储层有效性评价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测井解释依据。

栾兆阳[5](2015)在《火山岩水平井测井影响因素及校正方法》文中指出针对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水平井测井评价存在的关键技术难点,对储层测井评价技术进行研发,形成了一系列火山岩储层水平井测井解释特色技术。提高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水平井的解释评价水平,力争使我们的火山岩水平井处理解释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本项目通过使用有限元法对水平井条件下双感应测井、电磁波测井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并确定双感应、电磁波测井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双感应、电磁波测井响应在水平井条件下受井眼泥浆电阻率、仪器偏心、泥浆侵入及侵入偏心、层厚、围岩、层界和井斜角度等因素的影响,利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确定层厚、围岩和层界是感应测井以及电磁波测井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双感应测井、电磁波测井主要影响因素围岩、层厚和层界绘制了校正图版。对基础理论做深一步的研究,然后对补偿声波测井进行了井壁、围岩的影响分析和校正,可知井壁不规则是声波测井主要影响因素,对补偿密度测井进行井径、重晶石、围岩的影响分析和校正,可知泥浆中加入重晶石是密度测井主要影响因素。实例对声波及密度校正方法进行了应用,可作出很好的解释。与实际投产以后的生产情况相互比较,取得良好的地质解释效果,也就是说校正后的解释图版是有效的。

于其蛟[6](2014)在《高温高压小井眼测井仪器研制》文中认为当今世界对石油、天然气的强大需求,促使石油天然气勘探趋向于在更深地层寻找油气藏。深井、超深井钻探技术对加快我国新地区、新领域、新层位尤其是深层的油气突破,发现新构造、新油藏,最大程度地满足油气资源需求,尽快探明油气可采储量,增加油气储备,实现油气资源接替目标,保证国家能源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随着中石化集团公司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以及万米钻机的引进,设计井深7000米以上的深井和超深井越来越多。深层油气藏勘探对测井井下仪器的技术要求,突出表现为仪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大大增加了测井施工的难度,深井情况下的高温、高压测井成为测井行业面临的世界性难题。目前,小井眼钻井技术因其能够提高深层复杂岩性钻探效率而受到重视,甚至4.5英寸钻头钻井也得以广泛的推广应用。但国内常用的井下测井仪器外径一般都大于或等于89毫米,不适应小井眼的测井任务。从国外引进的少量小直径高温仪器,由于维修周期长、成本高,应用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急需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高压小直径(Φ70)系列仪器,以满足深层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的需要。主要研制内容:高温高压小直径(Φ70)高速数据传输短接、自然伽马测井仪、数字声波测井仪、补偿中子测井仪、井斜方位测井仪、满贯适配器、双侧向测井仪。

张丽[7](2013)在《随钻方位密度成像测井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斜度井、水平井等复杂钻井条件对测井仪器提出了新的要求,随钻方位密度测井在复杂钻井条件下起着良好的地质导向、地层界面识别和储层指示作用,已逐渐引起测井和石油工程的高度重视。本论文以密度测井基本理论为依据,从传统的密度测井仪器结构出发,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进行随钻方位密度测井仪器基础研究,结合成像技术,进行随钻方位密度测井在复杂钻井条件下的应用基础研究。本文在调研国内外密度测井仪及应用发展的基础上,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设计了方位密度测井仪器的结构模型,并进行了仪器基础参数的研究和讨论,发现仪器探测器能窗范围受泥浆性质影响较大,泥浆中加入一定的重晶石会使岩性窗和密度窗的范围都减小,甚至产生较大误差;不同井斜角情况下仪器的探测深度不同,水平井中仪器的径向探测深度最小,纵向分辨率最高;垂直井中仪器的径向探测深度最大,纵向分辨率最低,这为后期谱数据处理、影响因素分析及方位密度图像应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以仪器获取的谱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四种平滑滤波和四种寻峰方法,确定了本仪器最佳的平滑、寻峰方法。原始数据和本底数据均采用变参数指数平滑处理方法进行平滑处理,达到了有效去除噪声,平滑滤波的目的;通过改进传统高斯函数拟合最小二乘寻峰法,提出了多个高斯函数联合加权-拟合寻峰法,该方法由于充分考虑假峰的影响,并采用广义简约梯度最优化算法解决了高斯函数高度非线性问题,所以寻峰结果较其他四种方法误差更小,精度更高,从而提高了谱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在完成了谱数据处理的平滑、寻峰、能量刻度、本底扣除和死时间校正等功能后,形成了能谱数据处理软件,并通过实验刻度数据验证了该软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探讨了随钻密度测井仪器的方位敏感性,指出仪器不同方位经过地层界面时响应不同,但仪器方位敏感性区域基本不变(大约为45°范围),是仪器的一种特性;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井径、间隙和层厚等因素对仪器测井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径对方位密度的影响较小;间隙和填充物对方位密度的影响较大,运用传统的“脊肋图”方法能够很好地进行校正;仪器在不同井斜角、不同地层厚度情况下测井响应不同,受围岩密度的影响较大,建立的视密度/围岩密度与校正密度/视密度关系的校正方法由于充分考虑围岩因素的影响,提高了薄层及薄互层中密度的校正精度。最后深入研究了随钻方位密度成像方法,在有效去除图像噪声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图像增强算法—基于直方图均衡化的快速灰度级分组算法对密度图像进行增强处理,由于该算法融合了传统图像增强算法的优势,处理后的图像不仅高对比度区域得到了增强,而且低对比度区域清晰度明显提高,颜色变化均匀,体现了地层更多的细节特征,为后续地质应用提供了保证。在分析密度图像的基础上,首次把最优分割法用于方位密度测井识别地层界面,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界面识别方法精度低、误差大、基础数据要求高的缺点,提高了界面识别的精度;并以此为基础获取密度图像的高度H,将其应用到相对倾角的计算中,结合仪器的有效探测深度DOI EFF,优化了相对倾角的计算参数,克服了传统倾角计算方法中误差大,精度低的缺陷,并通过模拟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了地层倾角的计算精度,为大斜度井和水平井地质导向、地层评价和构造解释奠定了基础。

蔺建华[8](2013)在《成像测井在伊通莫里青区块岩性识别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莫里青油田位于吉林省伊通县境内,区域构造隶属伊通地堑莫里青断陷,跨越了靠山凹陷、马鞍山断阶带两个二级构造单元。从现有资料分析,常规测井技术在复杂岩性油气藏的参数评价、裂缝性油气藏的裂缝系统分析和砂泥岩薄互层储层的划分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而成像测井技术能更好地解决在进行复杂的、非均质地层的油气勘探时所遇到的问题。本文以莫里青油田双阳组地层为研究对象,该组全区分布,厚度变化大,一般厚度在500m-600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以莫里青油田现有的录井、常规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地层岩性对比和储层展布的研究,通过常规测井方法先将本区块岩性分为五大类:砂砾岩类、细砂岩类、粉砂岩类、泥岩类、含钙岩类。并总结了各大类岩性所对应的物性和含油性。然后通过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结合的解释方法研究,进一步建立了该区块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含泥粉砂岩、砂砾岩、含砾粉砂质泥岩、含砾粉砂岩、含钙含砾粉砂岩、含泥含砾粉砂岩、含砾细砂岩、含砾泥质粉砂岩、含钙砂砾岩、细砂岩等17种岩性的统一成像测井岩性解释模型。并根据由Geoframe软件所提供的面比率等参数建立了成像测井定量识别图版。通过与实际地层岩性资料的对比,对这一解释模型和图版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效果较好。

苏艳丽[9](2012)在《提高测井曲线分辨率的方法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薄层测井解释引起了测井界极大的关注,从而推动从仪器研制到资料解释、从野外测井到理论研究、从数据采集到软件开发各个环节的深刻发展。在理想的薄层测井仪器系列尚未面世之前,根据常规测井方法和资料解释薄层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在测井中,由于受仪器纵向分辨率的限制,薄层的测井响应值受相邻围岩的影响较大,从而使薄层的各项参数解释精度降低,当层厚小于测井仪器的纵向分辨率时就出现了薄层问题,以砂泥岩薄互层最为常见,其测井响应是薄层测井响应和泥质围岩测井响应的褶积,是仪器纵向分辨率范围内地层的综合响应,因此测井曲线发生了失真,无法有效地反映薄储层的真实测井响应。目前,我国很多油田已经进入开发的中后期阶段,薄层中所蕴含的大量的油气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这些油田产能的主要增长区,为此展开了主要针对有开发潜力的薄层和薄互储层的评价和解释。本文主要通过反褶积法和分辨率匹配法两种方法来提高薄层分辨率,并将这两种方法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使受围岩影响的薄层、薄互层测井信号最大限度恢复到接近地层真信号。首先,按照信号处理的观点,测井信号可以看作是地层信号与测井系统响应函数的褶积滤波输出。于是,根据测井系统响应函数,可对测井信号施以反滤波,以获得地层的真值。因为这时的滤波或反滤波是通过褶积运算实现的,故可称之为褶积或反褶积。反滤波确实可以提高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加大曲线的陡度,使地层界面清晰,从而达到了恢复地层真信号目的,实现了反褶积法提高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的方法。其次,测井曲线可看成是深度域的有限离散信号,经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可将测井曲线表示为频域信号,对其频率及幅度谱进行分析。通常不论何种测井信号,都具有低频部分幅度大,高频部分幅度小的显着特征,利用频率域匹配法对低分辨率曲线进行处理,通过分析,提高后的测井曲线能更好地反映出地层的真信息,明显使曲线在很多层段上横向幅度得到了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提高常规测井纵向分辨率的目的。最后通过matlab编程,分别对几个区块的井资料进行处理。应用效果表明,薄储层受围岩影响,使测井响应不明显,从而导致在测井解释时漏掉储层;测井曲线受常规测井仪器分辨率的限制,测井曲线不能有效的识别和剔除薄夹层而错误将其作为储层解释,从而导致测井解释的储层厚度与实际储层厚度相差较大;未经校正的自然伽马曲线、电阻率曲线及三孔隙度曲线在薄层处测井曲线受围岩影响较大,岩性划分及判断储层流体性质都较困难,经过校正后的曲线在薄层处测井响应特征较为明显,从而可较容易的进行岩性划分和流体性质判断。

景卫忠,郭华,曹辉[10](2012)在《快测平台SDZ5000在水平井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大斜度和水平井环境中,由于复杂井眼结构,超深、超长裸眼井测井受到遇阻、遇卡的影响,测井时间长,仪器故障多。针对这些情况推广了快测平台仪测井工艺,应用快速测井平台测井方法和钻输测井施工优化设计,从多方面对快测平台测井工艺进行完善,使新技术在完成水平井、大位移定向井等复杂结构井测井中发挥作用。文中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井身结构复杂井况情况,应用合理的钻输测井工艺,采用设计的施工方法,对下井仪器进行组合优化和加装辅助工具,保证测井安全又提高测井效率,解决了大斜度、超深井遇阻遇卡等复杂结构特殊井的测井任务。

二、Φ70补偿密度测井仪的改进及在大井眼测井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Φ70补偿密度测井仪的改进及在大井眼测井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随钻密度测井仪井下控制模块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随钻密度测井发展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研究历史
        1.2.2 国外随钻密度测井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随钻密度测井技术的发展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关键问题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关键问题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随钻密度测井原理及控制模块任务分析
    2.1 随钻密度测井仪工作原理
    2.2 地层密度测量
    2.3 随钻密度测井仪工作流程分析
    2.4 随钻密度测井仪控制模块任务分析
第三章 随钻密度测井仪井下控制模块硬件设计
    3.1 控制模块硬件方案设计
    3.2 器件选择
        3.2.1 主处理器选择
        3.2.2 FPGA的选择
        3.2.3 存储芯片的选择
        3.2.4 电源芯片选择
        3.2.5 外围器件选择
    3.3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3.3.1 时钟电路
        3.3.2 JTAG电路设计
    3.4 FPGA最小系统设计
        3.4.1 时钟电路
        3.4.2 掉电保护模块和JTAG电路
    3.5 存储模块的设计
    3.6 总线电路设计
    3.7 传感器模块设计
第四章 随钻密度测井仪井下控制模块软件设计
    4.1 控制模块单片机程序设计
        4.1.1 控制模块存储功能实现
        4.1.2 数据上传
        4.1.3 控制模块与其他模块通信实现
        4.1.4 工作参数保存的实现
        4.1.5 算法实现
    4.2 FPGA功能模块设计
        4.2.1 SPI接口模块
        4.2.2 振动测量模块
        4.2.3 Flash片选模块
    4.3 在线升级
第五章 系统调试及实验结果分析
    5.1 随钻密度测井仪井下控制模块实物
    5.2 软件调试过程
    5.3 调试中使用的软件
    5.4 仪器的功能测试
        5.4.1 命令响应测试
        5.4.2 在线升级功能测试
        5.4.3 测井模式下控制模块工作测试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水平井/大斜度井方位密度成像测井响应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水平井/大斜度井方位密度成像测井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关键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密度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2.1 伽马射线与物质作用理论
    2.2 地层光电吸收截面指数Pe计算方法
    2.3 地层密度计算方法
第三章 提高密度计算精度方法研究
    3.1 蒙特卡罗(Monte Carlo)数值模拟研究方法
    3.2 不同岩性地层对密度测井影响规律
        3.2.1 不同伽马能窗和不同岩性条件下的伽马场分布
        3.2.2 不同岩性地层对密度测井响应影响
    3.3 基于散射能谱双能窗计算地层密度研究
    3.4 随钻方位密度测井条件下密度校正方法研究
        3.4.1 非线性“脊-肋”法
        3.4.2 间隙贡献系数法
第四章 方位密度成像测井校准及探测特性研究
    4.1 模拟与实测实验刻度数据对比
    4.2 水平井/大斜度井方位密度成像测井测量原理
    4.3 方位密度测井仪器结构及测井模型
    4.4 方位密度成像测井探测特性研究
        4.4.1 探测深度
        4.4.2 探测灵敏度及分辨率
        4.4.3 射线角度对探测器响应规律研究
第五章 井径成像及Pe成像研究
    5.1 井径成像研究
        5.1.1 建立井径成像计算模型
        5.1.2 随钻测井条件下井径成像计算方法
        5.1.3 误差分析及模拟井径成像
    5.2 Pe成像研究
第六章 方位密度成像测井正演研究
    6.1 不同薄层倾角和厚度条件下方位密度成像
        6.1.1 薄层厚度相同倾角不同时计数率变化规律
        6.1.2 薄层厚度不同倾角相同时计数率变化规律
        6.1.3 夹层厚度不同倾角相同时方位密度成像图变化规律
        6.1.4 夹层厚度相同倾角不同时方位密度成像图变化规律
    6.2 方位密度成像测井薄夹层相对倾角和厚度计算方法
    6.3 不同泥浆间隙时方位密度成像测井响应规律
    6.4 不同泥浆密度时方位密度成像测井响应规律
    6.5 方位密度成像测井在不同井眼条件的响应规律
        6.5.1 井径对密度成像图的影响
        6.5.2 仪器偏心时方位密度成像响应规律
    6.6 钻遇断层时方位密度成像
        6.6.1 钻遇正断层时方位密度成像响应规律
        6.6.2 钻遇逆断层时方位密度成像响应规律
        6.6.3 钻遇大断距地层时方位密度成像
    6.7 仪器以不同角度钻进目的层时密度成像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复杂井测井工艺流程及其配套设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0.2 国内外现状及趋势
    0.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复杂井参数分析
    1.1 定向井及其分类
    1.2 复杂井参数及分析
第二章 施工工艺的选择
    2.1 钻杆(油管)输送水平井测井工艺
        2.1.1 湿接头式钻杆输送测井工艺
        2.1.2 保护篮筐式钻具输送电缆测井工艺
        2.1.3 过钻杆存储式钻杆输送测井工艺
    2.2 连续油管输送测井工艺
        2.2.1 连续油管输送测井工艺原理与施工步骤
        2.2.2 连续油管测井工艺优缺点
    2.3 牵引器输送测井工艺
        2.3.1 牵引器输送测井工艺原理与施工步骤
        2.3.2 牵引器测井工艺优缺点
    2.4 随钻测井工艺
        2.4.1 随钻测井工艺原理与施工步骤
        2.4.2 随钻测井技术发展趋势与优缺点
    2.5 液力输送工艺
        2.5.1 液力输送工艺原理与技术要求
        2.5.2 液力输送工艺优缺点
第三章 施工方案的设计及配套设备的选择
    3.1 仪器串的优化设计
    3.2 辅助工具和短节的用途和使用
    3.3 电缆选取和马笼头弱点设置
        3.3.1 电缆长度计算
        3.3.2 电缆受力分析
        3.3.3 恶劣井环境下的电缆选择与使用
        3.3.4 马笼头与弱点的正确选择
    3.4 复杂井眼环境的遇阻遇卡分析
        3.4.1 复杂井眼环境特征
        3.4.2 复杂井眼遇阻遇卡对策
        3.4.3 遇卡预防措施和建议
第四章 测井实例及分析
    4.1 过钻杆传输测井工艺应用实例分析
    4.2 连续油管测井工艺应用实例
    4.3 牵引器测井工艺应用实例
    4.4 随钻测井工艺应用实例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4)川东北大安寨致密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薄层测井响应及校正方法
    2.1 薄层测井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薄层的概念及影响
    2.3 薄层测井响应理论基础
    2.4 常规测井薄层响应数值模拟
        2.4.1 自然伽马
        2.4.2 补偿声波
        2.4.3 补偿中子
        2.4.4 补偿密度
        2.4.5 双侧向电阻率
    2.5 薄层测井响应校正方法选择及效果分析
        2.5.1 薄层校正方法的选择
        2.5.2 薄层校正参数选择及效果分析
第3章 储层特征及“四性”关系研究
    3.1 储层特征
        3.1.1 地层特征
        3.1.2 岩性特征
        3.1.3 物性特征
        3.1.4 电性特征
        3.1.5 含气性特征
        3.1.6 储集空间类型
    3.2 “四性”关系特征
        3.2.1 岩性与物性
        3.2.2 岩性与电性
        3.2.3 物性与电性
        3.2.4 岩性与含气性
        3.2.5 电性与含气性
第4章 岩性识别与储层定性识别
    4.1 研究难点
    4.2 岩性识别
        4.2.1 岩性特征及识别模式
        4.2.2 逐步判别分析法
        4.2.3 ECS识别岩性
    4.3 储层定性识别
        4.3.1 裂缝识别与评价
        4.3.2 裂缝孔隙型储层
        4.3.3 孔隙型储层
        4.3.4 储层分布特征
第5章 储层定量评价
    5.1 研究难点
    5.2 泥质含量的计算
    5.3 孔隙度的计算
        5.3.1 基于含水泥质单矿物岩石的孔隙度模型
        5.3.2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孔隙度模型
        5.3.3 基于双矿物的孔隙度模型
        5.3.4 测井解释孔隙度精度分析
    5.4 渗透率的计算
        5.4.1 基于孔渗关系的渗透率模型
        5.4.2 基于流动单元的渗透率评价模型
    5.5 饱和度的计算
        5.5.1 阿尔奇公式法确定含水饱和度
        5.5.2 西门度公式法确定含水饱和度
    5.6 模型参数的确定
        5.6.1 岩石骨架参数
        5.6.2 泥质参数
        5.6.3 流体参数
        5.6.4 岩电参数
    5.7 裂缝参数的计算
        5.7.1 裂缝孔隙度
        5.7.2 裂缝张开度
        5.7.3 裂缝渗透率
第6章 储层有效性评价
    6.1 研究难点
    6.2 确定储层物性下限
        6.2.1 孔隙度下限
        6.2.2 渗透率下限
    6.3 储层孔隙结构评价
    6.4 裂缝有效性评价
    6.5 储层有效性综合评价标准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5)火山岩水平井测井影响因素及校正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0.1 火山岩水平井发展现状及趋势
    0.2 选题目的及意义
    0.3 主要研究内容
    0.4 技术路线与技术措施
第一章 火山岩测井响应特征研究
第二章 水平井地层模型及数值模拟方法
    2.1 水平井地层模型设计及测井仪器探测特性研究
        2.1.1 水平井三层对称模型
        2.1.2 水平井三层不对称模型
        2.1.3 水平井侵入特性及模型
        2.1.4 水平井测井仪器探测特性
    2.2 数值模拟方法
        2.2.1 感应测井、电磁波测井数值模拟方法
        2.2.2 三维有限元方法的求解
        2.2.3 三维数值模拟验证
第三章 火山岩水平井双感应测井影响因素及校正
    3.1 地层模型设计
        3.1.1 水平井地层模型设计
        3.1.2 倾斜井地层模型设计
        3.1.3 水平井井眼轨迹与地层模型设计
    3.2 水平井感应测井影响因素
        3.2.1 泥浆电阻率对感应测井的影响
        3.2.2 仪器偏心对感应测井的影响
        3.2.3 泥浆侵入及侵入偏心对感应测井的影响
        3.2.4 层厚对感应测井的影响
        3.2.5 围岩对感应测井的影响
        3.2.6 层界对感应测井的影响
        3.2.7 倾斜角度对感应测井影响
        3.2.8 非对称模型围岩层厚对感应测井的影响分析
    3.3 火山岩水平井双感应测井影响因素校正
        3.3.1 建立上下围岩电阻率值相等感应层厚校正图版
        3.3.2 建立上下围岩电阻率值相等感应层界校正图版
        3.3.3 建立非对称模型感应层厚校正图版
        3.3.4 建立非对称模型感应层界校正图版
第四章 火山岩水平井电磁波测井影响因素及校正
    4.1 水平井电磁波测井影响因素
        4.1.1 泥浆电阻率对电磁波测井的影响
        4.1.2 仪器偏心对电磁波测井的影响
        4.1.3 泥浆侵入及偏心对电磁波测井的影响
        4.1.4 层厚对电磁波测井的影响
        4.1.5 围岩对电磁波测井的影响
        4.1.6 层界对电磁波测井的影响
        4.1.7 倾斜角度对电磁波测井的影响
    4.2 火山岩水平井电磁波测井影响因素校正
        4.2.1 水平井电磁波测井层厚校正
        4.2.2 水平井电磁波测井层界校正
第五章 火山岩水平井声波测井影响因素及校正
    5.1 水平井声波测井影响因素
        5.1.1 井壁对声波测井的影响
        5.1.2 围岩对声波测井的影响及模拟研究
    5.2 火山岩水平井声波测井影响因素校正
        5.2.1 水平井声波测井井壁校正
        5.2.2 水平井声波测井围岩校正
第六章 火山岩水平井补偿密度测井影响因素及校正
    6.1 水平井补偿密度测井影响因素
        6.1.1 井径对补偿密度测井的影响
        6.1.2 重晶石对补偿密度测井的影响
        6.1.3 围岩对补偿密度测井的影响及模拟研究
    6.2 水平井补偿密度测井影响因素校正
        6.2.1 水平井补偿密度测井井径校正
        6.2.2 水平井补偿密度测井泥浆中加入重晶石校正
        6.2.3 水平井补偿密度测井围岩校正
第七章 处理实例
    7.1 声波测井实例
        7.1.1 声波测井实例 1
        7.1.2 声波测井实例 2
        7.1.3 声波测井实例 3
    7.2 补偿密度测井实例
        7.2.1 补偿密度测井实例 1
        7.2.2 补偿密度测井实例 2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6)高温高压小井眼测井仪器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技术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
        1.3.1 项目试验或应用的技术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 高温高压小直径高速数据传输短接(7014)研制
    2.1 仪器基本原理
    2.2 仪器电路设计及功能
        2.2.1 电源电路
        2.2.2 微机板
        2.2.3 通信板
        2.2.4 通信驱动板
        2.2.5 模拟板
    2.3 地面软件
    2.4 关键技术
    2.5 仪器性能指标
    2.6 小结
第三章 满贯适配器、自然伽马和连续测斜仪研制
    3.1 高温高压小直径满贯适配器(7016)研制
        3.1.1 仪器原理
        3.1.2 仪器技术指标及安全环境要求
        3.1.3 仪器电路设计
    3.2 高温高压小直径自然伽马仪器(7009)研制
        3.2.1 仪器功能和技术指标
        3.2.2 仪器电路设计
    3.3 高温高压连续测斜仪器(7001)研制
        3.3.1 仪器技术指标
        3.3.2 仪器工作原理
        3.3.3 仪器电路设计
    3.4 小结
第四章 高温高压小直径补偿中子仪器(7046)研制
    4.1 仪器工作原理
    4.2 仪器技术指标
    4.3 仪器电路设计
        4.3.1 补偿中子脉冲处理板
        4.3.2 补偿中子CPU电路
        4.3.3 补偿中子电源
    4.4 小结
第五章 高温高压小直径双侧向仪器(7039)研制
    5.1 仪器工作原理
    5.2 仪器主要特点
    5.3 仪器技术指标
    5.4 仪器电路设计
        5.4.1 Ф70 双侧向逻辑和深参考电路
        5.4.2 Ф70 双侧向深驱动电路
        5.4.3 Ф70 双侧向浅参考电路
        5.4.4 Ф70 双侧向浅侧向驱动电路
        5.4.5 Ф70 双侧向电压前置放大电路
        5.4.6 Ф70 双侧向电流前置放大电路
        5.4.7 Ф70 双侧向测量控制电路
        5.4.8 Ф70 双侧向平衡监控电路
        5.4.9 Ф70 双侧向电压补偿电路
        5.4.10 Ф70 双侧向电源电路
    5.5 小结
第六章 高温高压小直径数字声波仪器(7067)研制
    6.1 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
        6.1.1 仪器工作原理
        6.1.2 仪器技术指标
    6.2 仪器研制主要过程
    6.3 仪器电路设计
        6.3.1 单片机及相关外围电路
        6.3.2 A/D采样电路
        6.3.3 发射控制电路
        6.3.4 升压/稳压电路
        6.3.5 信号接收及增益控制电路
    6.4 小结
第七章 新研制仪器实测资料效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随钻方位密度成像测井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密度测井仪研究进展
        1.2.2 方位密度应用研究进展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随钻方位密度测井基本原理
    2.1 核物理基础
    2.2 密度测井原理
    2.3 随钻方位密度测井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随钻方位密度测井蒙特卡罗模拟研究
    3.1 蒙特卡罗方法简介
    3.2 仪器计算模型
        3.2.1 模型描述
        3.2.2 模型构建
    3.3 能窗划分方法
        3.3.1 划分依据
        3.3.2 淡水泥浆条件下探测器能窗划分
        3.3.3 重晶石泥浆条件下探测器能窗划分
        3.3.4 仪器能窗的确定
    3.4 仪器探测特性研究
        3.4.1 不同井斜角下几何因子
        3.4.2 探测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谱数据处理及刻度方法
    4.1 谱数据处理软件
    4.2 谱数据处理方法
        4.2.1 谱数据平滑、滤波
        4.2.2 谱数据寻峰
        4.2.3 谱数据能量刻度
        4.2.4 本底扣除及死时间校正
    4.3 刻度方法研究
        4.3.1 一级刻度
        4.3.2 二级刻度
        4.3.3 密度和岩性指数 Pe 计算
    4.4 谱数据处理方法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随钻方位密度影响因素分析及校正
    5.1 方位密度敏感性分析
        5.1.1 方位密度敏感性模拟
        5.1.2 密度值差下方位密度敏感性分析
    5.2 井眼因素影响及校正
        5.2.1 井径和间隙影响因素的模拟
        5.2.2 井径和间隙校正
    5.3 不同井斜角下层厚的影响及校正
        5.3.1 不同井斜角下层厚影响因素的模拟
        5.3.2 不同井斜角下层厚影响的校正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随钻方位密度成像测井应用研究
    6.1 方位密度成像方法
        6.1.1 数据预处理
        6.1.2 图像色度标定
        6.1.3 图像生成与显示
        6.1.4 图像插值技术
        6.1.5 图像处理方法
        6.1.6 密度图像实例
    6.2 方位密度图像的应用
        6.2.1 识别地层界面
        6.2.2 求取地层倾角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成像测井在伊通莫里青区块岩性识别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0.1 国内外成像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
    0.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0.3 主要研究内容
    0.4 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
第一章 研究区域地质概况
    1.1 沉积环境的复杂性分析
    1.2 各大类岩性对应的物性和含油性分析
        1.2.1 粒径分布范围
        1.2.2 含油性与岩性对应关系分析
        1.2.3 各岩性的物性及含油性统计
第二章 伊通莫里青区块主要岩性常规测井响应分析
    2.1 主要岩性测井响应分析
    2.2 岩性测井响应分布规律研究
第三章 成像测井定性识别图版的建立
    3.1 声、电成像测井的基本原理及仪器介绍
        3.1.1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基本原理
        3.1.2 井周声波反射成像测井基本原理
        3.1.3 声电成像测井仪
    3.2 成像测井资料与岩性对应关系研究
        3.2.1 岩性分类及命名
        3.2.2 岩性归位流程
        3.2.3 成像测井资料岩性识别标准的建立
第四章 成像测井定量识别图版的建立
    4.1 声、电成像测井资料的处理
        4.1.1 斯伦贝谢 GeoQust 公司的 Geoframe—G 包
        4.1.2 Logview 处理与解释工具系统
        4.1.3 声、电成像测井资料处理的主要区别
    4.2 定量解释参数
        4.2.1 岩石骨架参数及孔隙度的确定
        4.2.2 高阻斑块面比率的确定
    4.3 定量识别图版的建立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9)提高测井曲线分辨率的方法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技术难点
    1.5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第2章 薄层的概念及其测井响应特征
    2.1 薄层的基本概念
    2.2 薄层测井响应理论基础
第3章 常规测井方法的薄层测井响应特征及其分辨率
    3.1 自然电位测井方法
    3.2 自然伽马测井方法
    3.3 补偿声波测井方法
    3.4 补偿中子测井方法
    3.5 补偿密度测井方法
    3.6 感应测井方法
    3.7 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
    3.8 薄互层测井的响应特征
    3.9 薄层、薄互层测井响应一般规律
第4章 反褶积法在提高测井曲线分辨率中的应用
    4.1 反褶积法
    4.2 反褶积法在提高测井曲线分辨率中的应用实例
    4.3 小结
第5章 分辨率匹配法在提高测井曲线分辨率中的应用
    5.1 滤波因子的确定
    5.2 最佳相关区间的确定方法
    5.3 分辨率匹配
    5.4 分辨率匹配法提高测井曲线分辨率的程序的流程图
    5.5 分辨率匹配法在提高测井曲线分辨率中的应用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10)快测平台SDZ5000在水平井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快测平台的推广应用
    2.1 放射性密度仪器测量探头的保护
    2.2 水平井测井仪器串加装柔性短节的选择
3 SDZ5000仪器在复杂井眼环境中的应用
    3.1 大位移大“V”形井身结构水平井中的应用
    3.2 长裸眼“S”形井眼轨迹水平井中应用
    3.3 油区浅层水平井中应用
4 水平井复杂井况测井施工优化
    4.1 大斜度水平井测井下井仪安全保护
    4.2 长串仪器最优组合方式选择
    4.3 长串仪器遇阻遇卡解决方案优化
5 结 语

四、Φ70补偿密度测井仪的改进及在大井眼测井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随钻密度测井仪井下控制模块设计[D]. 王子良. 电子科技大学, 2017(02)
  • [2]水平井/大斜度井方位密度成像测井响应数值模拟研究[D]. 吴赫.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6)
  • [3]复杂井测井工艺流程及其配套设备的研究[D]. 胡国华. 东北石油大学, 2016(02)
  • [4]川东北大安寨致密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方法研究[D]. 曾志凌. 西南石油大学, 2015(08)
  • [5]火山岩水平井测井影响因素及校正方法[D]. 栾兆阳. 东北石油大学, 2015(04)
  • [6]高温高压小井眼测井仪器研制[D]. 于其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04)
  • [7]随钻方位密度成像测井基础研究[D]. 张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06)
  • [8]成像测井在伊通莫里青区块岩性识别中的应用[D]. 蔺建华. 东北石油大学, 2013(S2)
  • [9]提高测井曲线分辨率的方法研究及应用[D]. 苏艳丽. 长江大学, 2012(01)
  • [10]快测平台SDZ5000在水平井中的应用[J]. 景卫忠,郭华,曹辉.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2(02)

标签:;  ;  

Φ70补偿密度测井仪的改进及其在大井眼测井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