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纤通讯在县供电企业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乔雪健[1](2018)在《宁城配电网自动化改造工程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电力供应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配电网,也是直接接触客户端的系统,直接反应供电质量的好坏,但是现存的配电网系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设备老化,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不高等。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落后的设备配置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对于高质量的供电水平的需求,改善落后的配置,完善配电网的自动化势在必行。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科技技术、通信技术和地理定位技术,负责监测、采集、分析和维护运行的状态数据以及设备安装数据,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监管和操控的综合性高科技系统。本文详细讲述了配电网的自动化理论基础,配电网的结构框架和划分级别,同时对配电网自动化的要求和预期达到的目标作出明确的规定,剖析了内蒙古宁城的配电网现状以及运行状态,从网络结构、设备运行方式、设备的配置以及信息系统等方向进行数据分析,提出内蒙古宁城的配电网所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善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内蒙古宁城配电网的自动化改造的方案设计内容,方案的内容主要针对了配电网主站系统组成、分区管制的信息流运行方案和设计了相应的硬件分配要求,在通信信息,组网方法以及安全防护结构方案作出规定,明确了配电网的网架优化方案和终端自动化改造方案,并以八里新区试点自动化改造方案为范例,介绍该地域自动化改造成功的预期效果。总之,本文设计的内蒙古宁城配电网自动化改造方案,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符,对于县级供电企业来讲,可以满足其自动化管理的所有需求,还具备一定的发展潜能,为以后供电企业的改造提供了借鉴,具有为人民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的优势。
赵亮[2](2017)在《县级供电企业配电网自动化通讯技术的选择探析》文中认为配电自动化技术作为一项重要技术,为城乡配电网建设提供服务,而其关键在于通讯技术。传统配电网结构、配电网保护、配电网管理运行方式均无法与现阶段电力市场需求相适应,因此在当前的电力市场中,自动化通讯技术非常重要,不仅影响着电网运行,而且对电网运行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所以应予以重视。
龚国军,李长磊[3](2014)在《蓬莱:超越之道》文中认为国网蓬莱市供电公司1979年成立,现有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10座,35千伏变电站13座,主变容量1016兆伏安,输配电线路总长1800千米,承担着蓬莱市20.6万户高低压客户供电任务,2013年完成售电量16.08亿千瓦时,实现利润2691万元。如果仅从这一组数字进行比较,蓬莱市供电公司在国网农电系统1700多家县级供电企业中算不上"重量级选手"。然而,从山东省电力公司乃至国家电网公司在同业对标中唯一连续9年获得综合管理标杆的县级供电企业,到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先进
王玉琴[4](2013)在《地县一体化调度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电力系统得到长足发展,电力自动化水平显着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智能电网技术的出现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更是一种促进。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结构基本上还是以各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单独建设为主,利用通信手段进行互联,特别是对于地调、县调这种处于供电神经末梢的部分已经不能适应智能电网发展的要求,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国网南网推出调度自动化地县一体化建设。地县一体化调度自动化适应电网发展目标,以提升地县级电网运行绩效为目标,整合公司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相关业务,地县调专业集约融合,形成集中统一、权责明晰、工作协同、规范高效的“大运行”体系,提高驾驭大电网的调控能力和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为电力系统调整调度体系功能结构,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方式奠定基础。本课题主要进行调度地县一体化的研究,提出调度地县一体化的建设模式和实现方法,为地县一体化的实施提供其实可行的思路,展开运行模式、建设模式、采集方法、关键技术、典型实施方案等各方面的深入探讨。在地县两级调度的联合监视方面,县调的接入方式主要有:远程工作站建设模式、代理服务器接入模式、独立建设模式、备用建设模式等几种。这几种方式的选用取决于现场的实际情况,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方便经济。在采集方面,地县一体化主要分为分布式采集和集中采集,或者二者相结合。而作为基础设施的通信部分,则是有条件的采用调度数据网、次之租用光纤,如果通信条件差,短期又无法进行建设的,则采用无线通信。从而适应大运行目标,提高地县级电网管理水平,减员增效等具体的电网运行管理指标。
由庆秋[5](2013)在《海阳供电公司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电网对供电企业的电力信息化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信息化的建设对供电企业供电水平及服务质量有很多的帮助与提高。本文结合海阳供电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客户用电特点详细论述了海阳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使用。论文首先介绍了海阳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总体组成及设计方案。结合海阳供电公司特点,进行海阳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提出系统的功能设计要求,对系统硬件进行选型,对系统软件进行设计和开发,并结合建设需要论述了oracle数据库和网络通讯部分,以及客户端软件的使用。最后介绍了电力营销管理终端的安装调试,整个系统的整体组成及优点,并对使用中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做了简要说明。
周辉如[6](2012)在《光纤通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指出1配电自动化系统对于配电自动化,《配电系统自动化设计导则》中针对其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
汪国安[7](2012)在《论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文中研究指明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传统的电网调度技术已显落后,不能满足用户可持续发展和扩展的需要。针对县级电网特点及其经济实用性,从建设原则、技术要求、系统构建、运行维护等方面论述县调自动化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提出一些建议,供广大同行参考。
孔鸣[8](2011)在《县级供电企业电压合格率管理的研究及探讨》文中指出电压合格率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电压质量的好坏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对保证用户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以及电气设备的安全与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电压合格率管理是电力企业提高电能质量,展现企业优质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障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力企业也在不断探索提高电压合格率的各类有效途径和管理方法。目前电力企业生产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已大幅提高,远动通讯技术、网络传输技术、软件控制系统的发展为实现电压合格率管理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化、实时化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各类技术手段实现电力企业电压合格率的精细化动态管理。通过对现阶段县级供电企业电压合格率管理现状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查找电压合格率管理各环节中的问题和不足,加强电压质量的管理工作,向用户提供合格电压的电能,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电力企业的重要保证。面对新时期电能质量的新变化和新需求,电力企业除继续加强电网建设和改造,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外,必须研究并不断完善电压质量的管理,选取恰当的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性防范与治理,通过对各类监测点的技术改造,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保证下,进行一系列分析控制,使具体实践在运行管理、分析统计、客户服务等方面得以全面的提高与开拓,既可对电压合格率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又可使电压合格率保持科学、合理的指标,并得以持续稳步提高。
李超英[9](2012)在《基于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节约能源低碳发展则是当前全球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社会面临的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作为供电企业,输电变电和配电能量损耗是其主要供电成本之一,近年来随着用电负荷逐年增大和农村“四到户服务”的深入开展,中低压电网线损电量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减少中低压电网的电量损失,是供电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环保的关键突破口之一。目前我国在中低压电网线损管理方面尽管有考核指标,有相应的理论计算,也有不同的降损措施。但是,在即将迎来智能电网时代的今天,如何从战略高度着眼,从战术角度入手,把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智能的技术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现有降损的基础上再最大限度的挖掘潜力,还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成熟的降损管理方案。本文通过构建较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首创线损管理新的逐点计算方法,并应用中低压智能电网的集中抄表模块等有机融合,成功地解决了人为因素干扰线损管理指标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措施和依据,使中低压线损有了大幅度实质性的降低。为全国供电行业智能化电网中低压线损管理提供参考和应用,以促进我国智能化电网中低压电网线损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本文选题的切入点是国内外供电行业和电气理论界长期共同面对的热点问题,研究内容既有线损管理探索的前沿理论和计算,也有线损管理的创新实践。是我国现阶段智能化电网中低压电网线损管理研究的一种新的最有效的方法。第一章是本文的纲领,主要论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路线图,并初步总结了本文的重点难点和若干创新点。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分别论述了本文研究所涉及的主要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了电网线损相关的概念、指标和管理的重要性及线损管理的智能化趋势。第三章主要分析研究了我国中低压线损管理现状,指出了传统的线损管理的不足,阐述了科学的线损管理体系。第四章主要构建了基于智能化电网的线损管理架构,主要研究了智能化线损管理的基本特征、设计思路与原则、体系架构及功能。第五章主要构建了智能化中低压电网线损管理的技术体系,由电网的规划建设、经济运行,并探索出线损管理新的计算方法。第六章主要构建了智能化中低压电网线损管理的组织体系,研究了线损管理的组织结构、发展规划、考核评价。第七章主要构建了智能化中低压电网线损管理的保障体系,研究了线损管理制度建设、人员保证、监督保证、激励保证。第八章选取了我国国家电网山东夏津县电业总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本文上述研究内容在供电企业节能降损中的应用,指出供电企业在智能化中低压电网线损有效降低的策略和措施,从实践的角度对国家电网山东夏津县电业总公司的中低压电网线损管理进行了可行性和适用性的应用研究。
李素馨[10](2011)在《供电企业低压配电网GIS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了满足电力用户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需要对原有的城乡电网进行改造和扩张。改造工程涉及大量的线路改造和设备更新,因此,对于县级供电企业来说,配电网的管理工作成为重要内容。而且,面临不断进行的城市改建工作,不断变迁的道路、建筑以及时刻变化的负荷信息,都需要有一个能够及时更新并全面提供线路设备变化,方便进行维护和管理的工作系统,来满足目前配电网生产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本论文针对高阳县的实际情况,实现了基于GIS的供电企业低压配电网的研究与开发。结合GIS平台的特点和技术优势,以及高阳县供电公司的实际应用需求,本论文采用了基于B/S模式的低压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包括低压配电网GIS管理、低压设备管理、低压物资管理、低压理论线损计算在内的四大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还专门对低压线损计算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由电表损耗和线路损耗组成的低压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以及实际线损率的计算方法。另外,论文还对开发的供电企业低压配电网GIS的主要功能进行了实际的测试与运行,包括设备、线路在地图上的添加、移动、定位,空间查询,测距,图层控制,线损数据查询,数据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十几个小模块的具体应用与实现。
二、光纤通讯在县供电企业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光纤通讯在县供电企业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宁城配电网自动化改造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配电网自动化在宁城电网应用现状 |
2.1 宁城电网配电主体简介 |
2.1.1 地区总体概况 |
2.1.2 配电网网架现状 |
2.2 宁城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现状 |
2.2.1 配电网设备现状 |
2.2.2 配电网运行现状 |
2.2.3 配网通信系统现状 |
2.2.4 信息化系统现状 |
2.3 宁城电网配电自动化现存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宁城配电网自动化改造方案 |
3.1 改造目标和主站建设方案 |
3.1.1 配电网自动化改造目标 |
3.1.2 宁城配电网自动化主站建设方案 |
3.1.3 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结构 |
3.2 馈线自动化应用方案 |
3.2.1 馈线自动化应用原理及应用原则 |
3.2.2 馈线自动化应用方案及保护级差配合 |
3.2.3 馈线自动化配置方案 |
3.2.4 保护级差配合 |
3.3 配电线路及终端自动化建设改造方案 |
3.3.1 配网网架规划目标 |
3.3.2 一次设备具体自动化改造方案 |
3.3.3 配电自动化终端建设方案 |
3.4 通讯系统建设与应用方案 |
3.4.1 建设方案 |
3.4.2 总体框架 |
3.4.3 组网方式 |
3.4.4 通讯链路安全防护方案 |
3.5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方案 |
3.5.1 防护目标 |
3.5.2 防护原则 |
3.5.3 系统典型结构及边界 |
3.5.4 主站生产控制大区安全防护 |
3.5.5 安全接入区纵向通信的安全防护 |
3.5.6 主站管理信息大区纵向通信的安全防护 |
3.5.7 终端的安全防护 |
3.5.8 主站管理信息大区内系统间的安全防护 |
3.5.9 内网审计、入侵检测和反病毒软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八里新区试点区域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案例 |
4.1 区域概况 |
4.2 配电设备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方案 |
4.2.1 网架规划 |
4.2.2 试点区域开关站改造 |
4.3 开关站内站所终端建设 |
4.3.1 与一次设备配套设计 |
4.3.2 电源配套设计 |
4.4 通信系统建设与改造 |
4.4.1 典型组网方式说明 |
4.4.2 通信系统建设方案 |
4.4.3 建设工程量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县级供电企业配电网自动化通讯技术的选择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县级供电企业配电网中存在的问题 |
2 县级供电企业配电网自动化通讯技术的要求 |
3 县级供电企业配电网自动化通讯技术的选择 |
4 结语 |
(3)蓬莱:超越之道(论文提纲范文)
电网建设之道 发挥科技引领, 以配网自动化建设为龙头, 带动新型农网建设, 打造智能化电网基础 |
配网自动化建设 |
无线专网建设 |
农网改造升级 |
管理创新之道 安全管理“四突出”, 核心资源“三集约”, 优化整合促管理提升 |
安全管理“四突出” |
核心资源“三集约” |
供电所优化整合 |
供电服务之道 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 开展“双包保”, 改造表后线, 实施管理服务双管控, 创新农村低压电网综合治理 |
实施“双包保”活动 |
改造表后10米线 |
企业文化建设之道 注重“三个建设”, 注重素质提升, 注重精神文化建设, 为企业提供保障力、创新力、影响力 |
“队伍建设”提升保障力 |
素质培养提升创新力 |
文化建设提升影响力 |
采访札记 |
(4)地县一体化调度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地县调建设现状 |
1.3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1.4 引用标准 |
第2章 . 系统建设模式研究 |
2.1 设计指导思想 |
2.2 地县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
2.3 整体建设模式 |
2.4 地调系统改造方法 |
2.5 县调建设模式分类 |
2.6 采集系统建设模式分类 |
2.7 集控中心与操作队建设模式 |
2.8 容灾备用系统的建设 |
2.9 系统安全 |
第3章 . 系统技术架构 |
3.1 体系结构 |
3.2 地县一体化运行模式 |
3.3 地县系统解列与自恢复 |
3.4 分层分控,信息分流 |
3.5 全景网络监视 |
3.6 远程调阅控制 |
3.7 地县一体化电力应用软件(PAS) |
3.8 DTS地县联合方案 |
3.9 智能分析与辅助决策 |
3.10 与省调的互联 |
3.11 系统应符合的其他技术规范 |
第4章 . 系统建设方案 |
4.1 建设原则 |
4.2 分析与措施 |
4.3 地县一体化改造描述 |
4.4 系统配置 |
4.5 进度安排与具体实施方案 |
第5章 . 效益分析与职责 |
5.1 运行与维护 |
5.2 涉及人员配置 |
5.3 地县一体化效益分析 |
第6章 .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海阳供电公司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背景及意义 |
1.2 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海阳供电公司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2.1 海阳供电公司概况 |
2.2 营销部部门职责及业务流程 |
2.3 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
2.3.1 电力营销管理系统概述 |
2.3.2 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组成 |
2.4 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网络部分的设计方案 |
2.4.1. 系统平台大用户终端与主站连接网络的选择 |
2.4.2. 系统平台变电站终端与主站连接网络的选择 |
2.4.3. 前置机及服务器的网络选择 |
第三章 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及系统分析 |
3.1 目前海阳电力营销管理存在问题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3 系统设计 |
3.3.1 系统目标设计 |
3.3.2 设计原则及遵循标准 |
3.3.3 系统技术功能设计要求 |
3.4 系统硬件选择 |
3.4.1. 主站硬件 |
3.4.2 分站硬件 |
3.5 系统软件设计 |
3.5.1 软件部分设计介绍 |
3.5.2 数据库部分的设计 |
3.5.3 服务器软件部分的规划与设计 |
3.5.4 客户端软件 APPSERVICE 的设计及功能介绍 |
第四章 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调试 |
4.1 主站系统的建设 |
4.1.1 主站服务器的网络搭建 |
4.1.2. 主站服务器及客户端主站软件的安装与调试 |
4.2 现场终端的安装与调试 |
4.3 系统的维护 |
4.4 系统常见问题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附录 |
附录 1 管理终端性能介绍 |
附录 2 变电站采集终端性能介绍 |
附录 3 终端安装记录表 |
(6)光纤通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配电自动化系统 |
1.1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监控范围和基本构成 |
1.2 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讯的特点 |
2 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讯设计方案探讨 |
2.1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与EMS和MIS的通讯 |
2.2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与变电站站端系统的通讯 |
2.3 变电站站端系统与配电终端设备的通讯 |
3 结束语 |
(7)论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原则 |
3 总体技术要求 |
3.1 满足标准化、开放化的要求 |
3.2 满足可靠性的要求 |
3.3 满足安全性的要求 |
3.4 满足可维护性的要求 |
4 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构建 |
4.1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需求 |
4.2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性能需求 |
4.2.1 可用性 |
4.2.2 可靠性 |
4.2.3 信息处理 |
4.2.4 实时性 |
4.3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配置方案 |
5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软件配置 |
5.1 操作系统 |
5.2 商用数据库 |
5.3 软件支撑平台 |
5.4 应用软件 |
6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通信系统的构建 |
7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 |
7.1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 |
7.2 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
7.3 避免出现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 |
8 结束语 |
(8)县级供电企业电压合格率管理的研究及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1 绪论 |
1.1 电压合格率的含义 |
1.2 电压合格率管理的现状分析 |
1.3 电压合格率管理模式的发展 |
1.4 提高电压合格率管理水平的现实意义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2 电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需求及新技术应用能力分析 |
2.1 电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需求分析 |
2.2 电压合格率管理系统相关理论 |
2.3 电网硬件基础和企业新技术应用能力分析 |
3 提升县级供电企业电压合格率管理水平的主要对策 |
3.1 构建高效、紧凑的管理体系和职责清晰的工作流程 |
3.2 利用自动化和远动通讯技术,建立电压合格率管理系统平台 |
3.3 通过科技进步,实现各类电压的全过程优化控制 |
3.4 重视D类点的监测控制,积极开展配变调压 |
3.5 规范指标采集,科学分解考核指标 |
3.6 编制年度运行方式,确定月度电压曲线计划 |
3.7 密切关注电网运行方式,及时应对出现的问题 |
3.8 根据力率波动,及时调整无功容量配置,提升电压质量 |
3.9 开展D类监测点流动监测,扩大监测范围 |
3.10 全面开展指标波动的分析与控制,并采取针对措施 |
3.11 健全培训机制,提高管理团队素质 |
4 实现主网系统变电所电压实时控制与电压合格率管理系统建设 |
4.1 主要技术措施 |
4.2 实现主网系统内各变电所电压质量的实时自动控制 |
4.3 筹建全局性的电压合格率综合管理平台 |
5 建立符合电力企业现状的电压合格率管理系统 |
5.1 系统结构简介 |
5.2 后台管理应用系统简介 |
5.3 电压合格率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分析 |
6 电压合格率管理系统的效益分析 |
6.1 管理成本大幅降低,经济效益显着 |
6.2 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了技术向效益的转化 |
6.3 优质服务水平有效提升,社会效益显着 |
6.4 管理体系规范化,企业凝聚力加强 |
6.5 为各级用户端电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
6.6 提高电压管理水平,促进电压管理规范化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继续深化应用电压合格率管理系统 |
7.2 企业发展战略的改进 |
7.3 专业管理目标的改进 |
7.4 指标体系的改进 |
7.5 对标杆数据的修订 |
7.6 对工作流程的改进方法 |
7.7 对绩效考核改进的方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9)基于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 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 |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2.1 电网智能化理论 |
2.2 电网线损管理理论 |
2.3 线损管理智能化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中低压线损管理的现状分析 |
3.1 传统的线损管理的不足 |
3.2 科学的线损管理体系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架构 |
4.1 智能化线损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 |
4.2 智能化线损管理体系的设计思路与原则 |
4.3 智能化线损管理的体系架构 |
4.4 智能化线损管理体系的功能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化中低压线损管理的技术体系 |
5.1 智能化电网规划与建设 |
5.2 智能化中低压电网的经济运行 |
5.3 智能化线损计算方法新探索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智能化中低压线损管理的组织体系 |
6.1 智能化线损管理的组织结构 |
6.2 智能化线损管理的发展规划 |
6.3 智能化线损管理的考核评价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智能化中低压线损管理的保障体系 |
7.1 智能化线损管理的制度建设 |
7.2 智能化线损管理的人员保证 |
7.3 智能化线损管理的监督保证 |
7.4 智能化线损管理的激励保证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实例研究:山东夏津县电业总公司中低压智能化电网线损管理评价和应用研究 |
8.1 企业概况 |
8.2 夏津县中低压智能线损管理体系 |
8.3 配变集抄对中低压线损的有效管控评估 |
8.4 到户集抄管理降损对平均电价的有效管控评估 |
8.5 综合集抄对中低压电网运行状况的有效管控评估 |
8.6 线损管理成果的综合应用评估分析 |
8.7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9.1 研究总结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10)供电企业低压配电网GIS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供电企业低压配电网GIS 技术研究 |
2.1 GIS 简介 |
2.2 GIS 的研究内容 |
2.3 GIS 的分类 |
2.4 GIS 在电力企业的应用 |
2.4.1 设备设施管理 |
2.4.2 输配电管理 |
2.4.3 用电管理 |
2.5 支持三维GIS 开发的平台软件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供电企业低压配电网GIS 的规划和设计 |
3.1 系统总体规划 |
3.1.1 系统开发模式选择 |
3.1.2 系统设计目标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3.2.1 系统功能图 |
3.2.2 系统主要模块设计 |
3.3 低压线损计算方法研究 |
3.3.1 低压理论线损计算 |
3.3.2 实际线损率的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供电企业低压配电网GIS 主要功能实现 |
4.1 登录安装 |
4.2 主界面显示 |
4.2.1 菜单区介绍 |
4.2.2 工具区介绍 |
4.2.3 地图区介绍 |
4.2.4 动态功能区介绍 |
4.3 绘图功能 |
4.3.1 GPS 绘图 |
4.3.2 绘制支线 |
4.3.3 增加杆塔 |
4.3.4 增加表箱 |
4.3.5 设备整体信息 |
4.4 其他功能 |
4.4.1 测距 |
4.4.2 理论线损计算 |
4.4.3 图层控制 |
4.5 数据管理 |
4.5.1 变压器型号 |
4.5.2 杆塔型号 |
4.5.3 其他数据管理 |
4.6 系统管理 |
4.6.1 部门管理 |
4.6.2 用户管理 |
4.6.3 角色管理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详细摘要 |
四、光纤通讯在县供电企业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宁城配电网自动化改造工程设计[D]. 乔雪健.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4)
- [2]县级供电企业配电网自动化通讯技术的选择探析[J]. 赵亮. 中国高新区, 2017(22)
- [3]蓬莱:超越之道[J]. 龚国军,李长磊.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4(10)
- [4]地县一体化调度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实现[D]. 王玉琴. 山东大学, 2013(05)
- [5]海阳供电公司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D]. 由庆秋.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 [6]光纤通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 周辉如. 大众用电, 2012(04)
- [7]论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J]. 汪国安. 广东科技, 2012(03)
- [8]县级供电企业电压合格率管理的研究及探讨[D]. 孔鸣. 浙江大学, 2011(07)
- [9]基于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研究[D]. 李超英. 天津大学, 2012(07)
- [10]供电企业低压配电网GIS的研究与开发[D]. 李素馨. 华北电力大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