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拟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公差拟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改革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陈祥芬[1](2021)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文中认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理应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有效挖掘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完善当代育人体系。该文根据《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内容和特点,结合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实际,从课程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以目标为引领,知识与能力并举的课程思政体系,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并拟对其他机电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进一步促进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张琰[2](2021)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的现状和困难,提出了注重岗位适应性和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高职教学改革思路,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探讨实现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

魏常武[3](2019)在《微课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高职机械专业的课程较多,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其中的一种,该课程属于技术类基础课程,在本专业起着呈上启下的作用。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缺少兴趣,因此将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手段引入到该课程中,将相关基础知识制作成10分钟短视频融入到教学中,弥补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提升教学效果。最后由实践教学表明,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中运用微课教学可起到显着的效果。另外,本研究对其他课程中利用微课提供了参考。

朱双霞[4](2019)在《“慕课+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为例》文中提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一门核心技术基础课,是架设在设计系列课程和制造工艺系列课程之间的桥梁。针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以知行耦合为导向,结合优质网络在线教学资源和面对面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创设并实施了"慕课+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朱艳春,王伯平,张延军,李萍,李直,田雅琴,宋冬芳,武妍[5](2019)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精品课程创新建设与运用》文中研究说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对工科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和质量提升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引领下,该精品课程持续进行了创新建设与运用,从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课程实验和实践性教学改革、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改革和创新课程综合案例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效。

彭灿[6](2019)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模式解析》文中研究指明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作为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机电操作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了保证学生都能够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合理的安排课程内容,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张涛[7](2018)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究》文中提出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机械工科院校机械类及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是联系机械设计课程与机械制造课程的纽带,也是职业基础课向职业技能课过渡的桥梁。本文主要介绍了该课程的重要性,分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教学改革方面的建议。

喻文[8](2018)在《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提出的“五个对接”中的“课程和职业标准对接”要求,通过访谈法对目前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现状进行了分析。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是依据人们传统的认识,教研室主任带领相关老师并参考其他学校设置情况进行设置。以天津市北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课程结构为三段式课程,包括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培养目标有待完善、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不能完全对接、课程设置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课程设置缺少工作分析,即按照专业进行课程设置,而往往忽视职业岗位的要求,由于缺乏对职业岗位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所以学生不能胜任对应的职业岗位。运用“宽基础,活模块”理论,依据国家大纲和职业标准规定,针对职业岗位特征分析,确定机电专业对应的四个职业,分别是数控车工、电工、车工、装配钳工。分别采访了这四个职业的技师和工人,对每一个职业对应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进行了工作分析,形成每一个职业对应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将设置课程。将机电专业课程分为“宽基础”课程和“活模块”课程。“宽基础”课程分为“文化基础模块”“工具模块”“社会能力模块”“职业群模块”四个模块,每一模块设置具体的课程。“活模块”课程包括数控车模块、电工模块、车工模块和装配钳工四个模块,分别对应数控车工、电工、车工和装配钳工四个职业,每一个职业对应一个模块。针对每一职业模块,按照职业岗位分析,将知识、能力、素质分别提炼成模块课程,包括专业类课程和实训课程,使学生通过模块化课程的学习能够胜任未来的职业岗位需要,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赵东明[9](2018)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中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等职业教育是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对中等职业院校的课程开发更是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我国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先进的技术不断涌现,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我国机械专业的职业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是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对后续的专业课程有着铺垫作用。由于课程模式的落后,近年来开发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为了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课题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重新开发。首先,对中职学校进行了调查了解本课程的现状,发现本课程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方面的具体问题。并对本地区机械行业的企业进行了调查了解企业对本课程的需求,召开专家会议筛选了依靠本课程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其次,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研究,分析了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并结合对学科和学生的分析制定了课程的目标。再次,依据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制定了课程标准并设计了五个学习情境。最后,提出了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策略。

张雷雨,李剑锋,高亚楠[10](2018)在《《公差与配合》课程教学方法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差与配合》课程具有专业术语多、内容抽象、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针对本科授课的理论要求和实践需求,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与研究。该课程教学分为课堂授课与实践训练两部分,基于本科生的理论要求,设计授课部分的内容结构和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与之对应地搭建实践部分的测量实验。通过专业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的组合教学,为本科生攻读硕士、博士和未来从事科技工作储备专业知识。

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改革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思政的目标
2《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
    2.1 精心选择教材
    2.2 修订课程标准
    2.3 完善课程设计
    2.4 创新教学方式
    2.5 改革考核模式
3《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
    3.1 课程思政元素及融入点
    3.2 课程思政建设保障机制
4 结语

(2)“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课程教学现状
2课程改革思路
3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4结语

(3)微课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 大部分课程内容比较陈旧
    (二) 实验教学方法和设备仪器比较落后
    (三) 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不足
    (四) 现时代的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下降
二 微课应用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的方法
    (一) 根据课程内容选取微课制作的对象
    (二) 根据知识点的特点来设计微课的形式、内容和思路
    (三) 在制作好微课后,将其进行有效的展示
    (四) 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并及时改进
三 应用实例
四 结语

(4)“慕课+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学理念和方法传统,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
    2.信息化教学不足,缺乏有效的教学设计,课程教学效率不高
    3.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应用能力不强
二、“慕课+智慧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2.基于慕课的网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3.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智慧教室面对面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2)智慧教室面对面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三、过程性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
四、结语

(5)《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精品课程创新建设与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建设
二、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探索
三、课程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改革
四、创新增加课程综合案例教学环节
五、建设精品课程的成效

(7)《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2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建议
    3.1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提升教学效果
    3.2 协调好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3.3 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
    3.4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5 启发式教学, 开发思维创新能力
    3.6 精心设计案例教学,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 结语

(8)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意义与价值
        一、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
        二、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中等职业教育
        二、机电专业
        三、中等职业教育机电专业课程
    第二节 职业教育课程理论
        一、国内外目前课程模式
        二、“宽基础、活模块”理论
    第三节 中职机电专业职业资格标准
        一、职业资格标准基本情况
        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三、四个职业标准
第三章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现状及问题访谈
    第一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一、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置
        三、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创新访谈研究
        一、确定访谈对象
        二、编制访谈提纲
        三、访谈流程
    第三节 访谈内容
        一、对中小型企业相关部门技师进行采访
        二、对中职机电专业就业毕业生进行采访
        三、对中职机电专业教师进行采访
第四章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第一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培养目标有待完善
        二、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不能完全对接
        三、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文化课程设置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
        四、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设置缺少职业分析
    第二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缺少对职业标准的分析
        二、缺少对工作岗位的作业分析
        三、缺少理论指导
    第三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设计思路
第五章 由通用基础课程设置向模块化通用课程设置转变
    第一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原则
    第二节 文化基础类课程内容建设
    第三节 工具类课程内容建设
    第四节 社会能力课程内容建设
    第五节 职业群课程内容建设
第六章 由专业课程设置向职业岗位课程设置的创新
    第一节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四个模块的顶层设计
        一、数控车工职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二、电工职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三、车工职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四、装配钳工职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第二节 数控车工的职业课程内容建设
        一、数控车工职业的工作分析结果
        二、数控车工职业的课程设置
    第三节 电工的职业课程内容建设
        一、电工职业的工作分析结果
        二、电工职业的课程设置
    第四节 车工的职业课程内容建设
        一、车工职业的工作分析结果
        二、车工职业的课程设置
    第五节 装配钳工的职业课程内容建设
        一、装配钳工职业的工作分析结果
        二、装配钳工职业的课程设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中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中等职业学校课程
        2.课程开发
        3.工作过程系统化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基础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点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的内涵
        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步骤
        4.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与本课程的适用性
    (二)教育学理论基础
        1.杜威的教育思想
        2.根舍因的范例教学原理
二、中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现状
    (一)课程目标来源过于单一
    (二)课程内容缺少实践活动
    (三)课程实施中学生缺乏主动性
    (四)课程评价缺乏实践考核
三、课程目标的制定
    (一)企业需求分析
        1.确定专业对应的岗位群
        2.针对岗位群进行调研
        3.分析岗位调研的结果
        4.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
    (二)职业能力分析及知识领域归纳
        1.中职学生成长规律
        2.分析职业能力
        3.归纳知识领域
    (三)对学科及学生的分析
        1.对学科的分析
        2.对学生的分析
    (四)工作过程系统化《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目标
四、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一)选择工作与学习内容
        1.工作对象
        2.工具、工作方法和劳动组织形式
        3.工作要求
    (二)学习情境设计
五、课程实施与评价的策略
    (一)课程实施的策略
        1.培养双师型任课教师
        2.开发课程资源
        3.教学方法
    (三)课程评价的策略
        1.建立三位一体评价体系
        2.课程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10)《公差与配合》课程教学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公差与配合》的教学现状
    1.1 缺乏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
    1.2 缺乏对测量工具及加工方式的了解
2 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方法
3 结束语

四、《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改革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陈祥芬.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1(21)
  • [2]“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J]. 张琰.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1(07)
  • [3]微课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魏常武. 教育现代化, 2019(A2)
  • [4]“慕课+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为例[J]. 朱双霞. 新余学院学报, 2019(06)
  • [5]《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精品课程创新建设与运用[J]. 朱艳春,王伯平,张延军,李萍,李直,田雅琴,宋冬芳,武妍. 教育教学论坛, 2019(41)
  • [6]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模式解析[J]. 彭灿. 内燃机与配件, 2019(16)
  • [7]《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究[J]. 张涛. 内燃机与配件, 2018(23)
  • [8]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研究[D]. 喻文. 天津大学, 2018(06)
  • [9]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中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开发[D]. 赵东明. 长春师范大学, 2018(02)
  • [10]《公差与配合》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 张雷雨,李剑锋,高亚楠.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8(02)

标签:;  ;  ;  ;  ;  

《公差拟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