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硬膜外利多卡因加芬太尼、曲马多的麻醉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李然蕾[1](2021)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盐酸曲马多麻醉用于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外敷联合盐酸曲马多静脉注射麻醉用于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实施聚焦超声(Focused ultrasound,FUS)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on-neoplastic epithelial disorders of the vulva,NNEDV)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外敷联合盐酸曲马多静脉注射组和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浸润麻醉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外敷联合盐酸曲马多静脉注射组根据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使用时间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FUS术中疼痛评分、麻醉舒适度,麻醉副作用,FUS疗效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外敷联合盐酸曲马多静脉注射组VAS评分为1.16±1.69,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浸润麻醉组VAS评分为0.88±0.88,两组患者FUS治疗期间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镇痛效果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91.6%vs 100%,P>0.05)。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外敷联合盐酸曲马多静脉注射组患者麻醉舒适度(非常舒适和舒适)高于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浸润麻醉组(91.6%vs 0.0%P>0.05)。两组在麻醉后外阴皮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有显着性差异(5.0%vs 100.0%,P<0.05),麻醉过程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后随访FUS治疗疗效(疗效为治愈和有效)无明显差异(93.3%vs 95.0%,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外敷联合盐酸曲马多静脉注射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FUS治疗中其镇痛效果不劣于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但前者麻醉舒适度更高。
沈子靖[2](2021)在《曲马多术后镇痛对二次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曲马多用于二次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探究其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为未来临床上产后镇痛用药的选择及产后抑郁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总共纳入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二次剖宫产的产妇60例,随机划分为三组,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组(R组),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S组),曲马多静脉镇痛组(T组),每组20例。每组均在住院后第一天接收EPDS评估。产妇入室后行常规监护,开放上肢外周静脉,行腰硬联合麻醉,调节麻醉平面至T6左右后开始手术,手术结束后连接相应镇痛泵。记录产妇术后4 h、8 h、12 h、24 h、48 h 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产妇术后48 h内恶心、皮肤瘙痒和头晕等不良情况;记录产妇初乳时间及术后48 h内哺乳次数;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2 h、24 h、48 h的呼吸频率、心率的情况;记录产妇住院后第1天(D0)和术后3天(D1)、7天(D2)、14天(D3)的EPDS评分。结果:(1)三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产妇术后4 h、8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组与R组、S组与R组在术后4 h、8 h、12 h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术后24 h、48 h三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产妇初乳时间及术后48 h内哺乳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T组及S组术后48 h内恶心、皮肤瘙痒、头晕的发生率明显高于R组。(6)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2 h、24 h及48 h呼吸频率及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T组EPDS评分总体呈下降趋势,D1D3的EPDS评分与D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与R组、T组与S组D1、D3的EPDS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能为二次剖宫产产妇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治疗,同时能够改善EPDS评分,具有降低产后抑郁风险的潜力。
唐宇翔[3](2021)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开腹肝切除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于开腹肝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择期开腹肝切除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SAPB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S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D组),每组60例。两组在关腹时均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用于术后镇痛。S组在手术结束后于右侧腋中线第7、第8肋间行SAPB,两点分别注入0.375%罗哌卡因10 ml,D组不作处理,两组术后均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作术后镇痛,S组和D组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药物与参数设置均相同。记录术后48h内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患者的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0-2h、2-6h、6-12h、12-24h以及0-24h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前1天、手术后第1天、手术后第3天和手术后第5天的Qo R-15分值;记录患者围术期肝功能指标;记录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S组中1例非计划剖腹探查、1例手术时间>5h、3例需输血予以剔除;D组中1例PACU转出延迟、4例需输血予以剔除,共110例患者纳入统计结果,S组与D组各有55例。(1)与D组比较,S组在术后2h、6 h、12 h三个时间点静息时(安静平卧)和活动时(翻身、咳嗽、运动)的VAS明显降低(P<0.05);(2)S组术后有10例(18.2%)进行补救镇痛(推注曲马多),D组术后有18例(32.7%),无统计学差异(P>0.05);(3)就PCA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两组进行比较,与D组比较,S组术后2-6 h、6-12 h、12-24 h以及0-24 h时间段均明显减少(P<0.05);(4)对于Qo R-15,两组患者只有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有显着差异,S组显着高于D组(P<0.05);(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肝功能均无显着差异(P>0.05);(6)无论是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还是术后住院时间,S组均较D组明显缩短(P<0.05);(7)与D组比较,S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患者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有助于降低开腹肝切除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李志[4](2020)在《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手术已经成为相对安全的分娩方式之一,世界各国的剖宫产率逐渐上升,而我国受国家二孩政策影响亦尤为突出。在紧急情况下,产妇只能在全身麻醉而不是在椎管内麻醉下进行手术。与全身麻醉能够增加产妇反流误吸、气管插管失败和通气不足等风险相比,椎管内麻醉(硬膜外、腰麻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剖宫产的优点是母体安全性相对较高和新生儿免遭全身麻醉药物的暴露,并且胎儿娩出后可以与母体接触以促进子宫收缩和乳汁分泌,便于更早开始母乳喂养。与其他椎管内麻醉技术相比,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anesthesia,CSEA)因其成本低、起效快、药物用量少、镇痛以及肌肉松弛效果好被广泛应用于下腹部手术,而麻醉作用持续时间短和术后早期即发生疼痛等弱点削弱了其上述优点。鉴于此,麻醉医师不断探索在蛛网膜下腔局部麻醉药中加入如吗啡、丁丙诺啡、芬太尼、可乐定和氯胺酮等各种佐剂,以期延长术中镇痛至术后。因此,寻找有效佐剂的工作仍在进行中。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新型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剖宫产手术镇痛的大多数数据来源于可乐定的椎管内应用,其可有效延长局部麻醉药的感觉运动阻滞时间约1小时,并改善镇痛作用。而Dex与α2和α1的亲和力是可乐定的8倍(α2比α1的1620:1 vs.220:1)。尽管Dex应用于椎管内麻醉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已有报道证实Dex与布比卡因联合应用时,可将局部麻醉药的起效时间缩短,还能降低局部麻醉药的神经毒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然而,目前关于右美托咪定用于鞘内注射的剂量尚缺乏一致意见;此外,药物剂量和实际临床效应,药物剂量与不良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尚不明确;最后,鞘内应用右美托咪定是否能够发挥镇静和遗忘作用?以及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2A)C-1291G基因多态性是否会影响其镇静镇痛作用?也无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选取不同剂量的Dex与一定剂量的布比卡因联合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通过观察其麻醉效果和镇静效果,探讨Dex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用药的最佳伍用剂量,并进一步探讨布比卡因伍用不同添加剂(右美托咪定、可乐定、芬太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以及研究基因启动子区域中的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2A)C-1291G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的临床作用(镇静和血液动力学作用)之间的关系,为Dex的临床精准应用提供有力证据。第一部分:布比卡因复合不同剂量Dex用于腰麻剖宫产的临床对照研究研究目的:我们的研究旨在评价不同剂量的Dex作为佐剂联合布比卡因用于产科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其麻醉效果、镇静作用和新生儿评分等方面,探讨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的最佳剂量,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经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伦理号:2014112),最终纳入2014年7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征得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进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实验组:D1:布比卡因(11.25mg)+Dex(5ug);D2:布比卡因(11.25mg)+Dex(7.5ug);D3:布比卡因(11.25mg)+Dex(10ug);对照组C:布比卡因(11.25mg),均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ml;为避免因麻醉和手术效果出现偏差以影响数据获取,麻醉和手术操作者均由相同的团队完成。观察记录给药后血流动力学数据、Ramsay镇静评分、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麻醉后采用针刺法和改良Bromage测定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通过11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镇痛情况。同时记录术中术后不良事件例数。结果:1.1 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四组产妇一般资料(年龄、体重、身高和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血流动力学比较。四组产妇MABP、HR在T1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 T2、T3、T4、T5时间点,实验组(D1、D2、D3)MABP、HR 与 C组比较均有下降趋势;在T3、T4、T5时间点实验组(D1、D2、D3)的MABP和HR与C组相比变化显着(P<0.05)。C组T3、T4、T5时间点HR明显低于T1时间点(p<0.05),T3、T4、T5时间点实验组(D1、D2、D3)MABP明显低于T1 时间点(p<0.05)1.3 VAS比较。实验组患者(D1、D2、D3)在术后24小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C)(p<0.05),在术后8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VAS评分D3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4镇静程度比较。各组产妇Ramsa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患者(D1、D2、D3)在各时点BIS变化与对照组(C)相比没有明显差异。1.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Dex会明显缩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显着延长感觉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与D2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D1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D1组,所有组别中D3组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短,持续时间最长(P<0.05)。1.6新生儿情况:四组均无新生儿发生呼吸抑制的情况,心率均未低于100次/分。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出生后1min和5min)无统计学差异(P>0.05)。1.7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D3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p<0.05)。术后访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第二部分布比卡因复合不同佐剂(芬太尼、可乐定、Dex)用于剖宫产手术腰麻的临床对照研究研究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经典阿片类药物(芬太尼)、传统α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乐定)与新型强效α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与布比卡因伍用对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经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伦理号:2014113),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间要求实施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4例。征得患者和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原则分为4组(n=21)实验组:BF:布比卡因(11.25mg)+芬太尼(15u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BC:布比卡因(11.25mg)+可乐定(75u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BD:布比卡因(11.25mg)+右美托咪定(10u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对照组C:布比卡因(11.25m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为避免麻醉和手术效果出现偏差影响数据收集,麻醉和手术操作者由相同团队组成。观察记录给药后血流动力学数据、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麻醉后采用针刺法和改良Bromage评分测定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通过11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镇痛情况。同时记录术中术后不良事件例数。结果:1.1 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四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腹围、孕周、ASA分级、新生儿体重以及外科手术时长等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血流动力学指标:四组产妇的MABP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各观测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效应比较:gBD组和gBC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3.1分钟和3.2分钟,与gB组和gBF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达到感觉平面的时间gBC和gBD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观察gBC组和GBD组感觉阻滞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gBD组感觉阻滞持续225.73±47.88分钟,而gBC组为205.25±38.25。gBD与gBC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gBD组较bBC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延长约20分钟。结果还表明,感觉消退至T10的时间,四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2),最高的为gBD组155.9±19.85分钟,最低的为为对照组107.35±16.15分钟。术后首次止痛药物时间gBC组和gBD组与对照组和gBF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最长的为gBD组360.52±29.57分钟,其次是gBC组349.84±25.12分钟。1.4 VAS评分的比较:术后1h和2h,gBC组和gBD组的VAS评分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1.5不良反应的比较。gB和gBF组寒战发生率为14.2%和4.7%,明显高于gBC组和gBD组(P<0.05)。1.6新生儿情况:四组均无新生儿出现呼吸抑制的情况,出生后心率>100次/分。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出生后1min和5min)、脐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三部分 α 2A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对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麻醉与术后镇痛的影响研究目的:观察α 2A-AR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合并布比卡因用于产科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效果及术中术后镇静镇痛水平的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经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号:2018125),经与患者及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共纳入我院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要求实施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96例。ASA分级1~11级,初产妇,年龄23~35岁,均为汉族,身高150~175cm,体重50~90kg,BMI 18~35 kg/m2。将纳入的患者根据ADRA2A C1291G基因检测结果分为C1291C(CC组)、C1291G(CG组)、G1291G(GG组)三组。术中麻醉用药方案为:布比卡因(11.25mg)+Dex 10u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ml;术后镇痛均采用:舒芬太尼1.5ug/Kg和Dex 3ug/Kg经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为避免麻醉和手术效果出现偏差以影响数据获取,麻醉和手术操作者均由相同的团队完成。患者分组结果待统计时进行揭盲。术中采用麻醉信息系统记录患者血压、心率、BIS、SPO2等数据,同时记录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感觉阻滞平面起效维持等时间,术中不良事件例数等。术后采集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并随访有无并发症。结果:1.1 ADRA2A C1291G基因呈多态性,各组频率分别为,C1291C(CC组38例,39.58%),C1291G(CG组46例,47.92%)和G1291G(GG组 12例,12.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纳入病例数具有群体代表性。1.2一般资料比较。三组患者及新生儿的人口学数据、腹围、孕周、ASA分级及手术时长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三组产妇MABP、HR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效应。三组患者在感觉运动阻滞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1>0.05)。1.5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术中产妇不同时间点BIS值的影响。在T2、T3、T4、T5时间点CC组的BIS明显低于CG组和GG组,与CG组、GG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1,0.0014,0.0012,0.001)<0.05。1.6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术后产妇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的比较。在术后8h,12h,24h时间点CC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G组和GG组,与CG组、GG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2,0.001,0.0013)<0.05。1.7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术后产妇不同时间点Ramsay评分的比较。在术后2h、4h,8h,12h,24h时间点CC组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CG组和GG组,与CG组、GG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1,0.0012,0.0013,0.001,0.0011)<0.05。1.8不良反应的比较。三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类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不同剂量的Dex作为布比卡因佐剂均可缩短运动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均能够延长运动和感觉时间,可产生确切的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在本研究选取的剂量范围内随着鞘内Dex剂量的增加,镇静作用增强。3.不同剂量的Dex复合布比卡因鞘内应用,可显着降低围术期PONV和寒战的发生率。4.与芬太尼(15(μg)相比Dex(10μg)和可乐定(75μg)对布比卡因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5.与可乐定和芬太尼相比右美托咪定可显着延长布比卡因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6.右美托咪定与可乐定可防止术后寒战,对患者术后有一定的镇静作用。Dex(10μg)可安全应用于腰麻阻滞添加剂。7.本研究发现,中国汉族人群中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8.在本研究中,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水平存在关联,携带C1291C型基因的患者对右美托咪定敏感性更强,ADRA2A基因多态性是引起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效果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之一。综上所述,Dex可作为局部麻醉药的辅助用药安全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与可乐定相比,Dex显着增强鞘内局部麻醉药对感觉运动的阻滞,不良反应更好,术后镇痛能够持续更长时间。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Dex镇静镇痛水平存在关联,ADRA2A编码基因中的遗传变异对于疼痛和镇静水平存在影响,ADRA2A基因遗传药理学特性对于指导临床使用右美托咪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论文主要创新点:(1)、首次探讨了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的麻醉,并比较其阻滞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探索鞘内应用Dex的最佳用药剂量,椎管内用药可产生镇静作用。(2)、比较不同添加剂对局部麻醉药腰麻效果的影响,与可乐定和芬太尼相比,Dex被证明是最佳选择,Dex可显着增强鞘内局部麻醉药对感觉运动的阻滞,且副作用最少,椎管内用药可产生镇静作用。(3)、首次明确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水平密切关联,C1291C型对右美托咪定的镇静反应更敏感,ADRA2A基因多态性是引起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效果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之一。
韩红伟[5](2009)在《硬膜外利多卡因加用芬太尼、曲马多对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效应》文中提出67例胆道手术病人随机双盲分成芬太尼(F)组、曲马多(T)组及利多卡因(L)组。三组病人一般情况相似。F组22例,首剂药量为1.6%利多卡因20mL含芬太尼0.1mg,T组25例,用药为1.6%利多卡因20mL含曲马多100mg;L组20例,用药为1.6%利多卡因20mL。首剂量麻醉期间对镇痛效应、肌松度、内脏牵拉反应分级评定,且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血氧饱和度。结果三组病人麻醉镇痛效应相同(P>0.05),肌松F组较差(P<0.01),抑制内脏牵拉反应F组和T组效果好(P<0.01),且F组和T组血压下降的病例数比L组少(P<0.05)。以上表明硬膜外腔应用曲马多强化麻醉是临床上可行的一种方法,应用芬太尼仅适用于肌松要求较低的手术。
陈彪,吴丽娜[6](2004)在《硬脊膜外腔局麻药内加注芬太尼及曲马多的麻醉效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张运淳,罗燕芝,曹贤花[7](2000)在《硬膜外利多卡因加芬太尼、曲马多的麻醉效应》文中认为目的 :观察硬膜外利多卡因加芬太尼、曲马多对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效应。方法 :按美国麻醉学会 (ASA)五级分类法 ,6 7例Ⅰ~Ⅱ级胆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芬太尼组 (F组 )、曲马多组 (T组 )及利多卡因组 (L)组。每组硬膜外首剂量均为1.6 %利多卡因 2 0ml,F组含芬太尼 0 .1mg ,T组含曲马多 10 0mg。于首剂量麻醉期间对镇痛效应、肌松度、内脏牵拉反应予分级评定 ,同时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血氧饱和度。结果 :三组麻醉镇痛效应相同 (P >0 .0 5 ) ,肌松以F组较差 (P <0 .0 1) ,抑制内脏牵拉反应则F组和T组效果好 (P <0 .0 1) ,且F组和T组血压下降的病例数比L组少 (P <0 .0 5 )。结论 :硬膜外腔应用曲马多强化麻醉是临床上可行的一种方法。
孙来保,陈秉学,邓天忠[8](1994)在《硬膜外利多卡因加用芬太尼、曲马多对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效应》文中研究表明67例胆道手术病人随机双盲分成芬太尼(F)组、曲马多(T)组及利多卡因(L)组。三组病人一般情况相似。F组22例,首剂药量为1.6%利多卡因20ml含芬太尼0.1mg;T组25例,用药为1.6%利多卡因20ml含曲马多100mg;L组20例,用药为1.6%利多卡因20ml。首剂量麻醉期间对镇痛效应、肌松度、内脏牵拉反应分级评定,且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血氧饱和度。结果三组病人麻醉镇痛效应相同(P>0.05),肌松下组较差(P<0.01),抑制内脏牵拉反应F组和T组效果好(P<0.01),且F组和T组血压下降的病例数比L组少(P<0.05)。以上表明硬膜外腔应用曲马多强化麻醉是临床上可行的一种方法,应用芬太尼仅适用于肌松要求较低的手术。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与围术期管理学组,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老年麻醉联盟[9](2021)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低阿片方案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文中研究表明加速术后康复(ERAS)是围手术期医学临床实践及路径管理的重要进展。术后早期下地活动与早期摄食摄饮是其重要的转归目标,该目标的前提需要确保术后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以及有效的镇痛管理。老年患者由于增龄及疾病相关的脆弱肠道功能以及阿片类药物镇痛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围手术期单纯依赖阿片类药物控制术中疼痛及术后疼痛应激会显着影响术后ERAS进程。因此,在老年患者中应实施以下措施:(1)局部麻醉(局麻)药物为主的椎管内、外周神经阻滞以及伤口浸润镇痛,以控制切口痛;(2)非甾体类抗炎药控制围手术期炎症相关的炎性痛;(3)阿片类药物控制围手术期疼痛应激,特别是使用kappa受体激动剂控制内脏手术相关的内脏痛,以达到围手术期有效控制疼痛应激的前提下,达到阿片类药物使用的最小化;而预防性多模式镇痛更有益于该目标的实现。《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低阿片方案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正是基于这样的临床理念和老年患者特点而制定的。
刘燕[10](2020)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患者术后PCIA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随着快速康复理念的提出,妇科手术中腹腔镜手术占比越来越大,外科医生和手术患者对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镇痛的要求越来越高。围术期镇痛目标是在达到最佳镇痛效果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阿片类药物是围术期常用的镇痛药物,镇痛效果强大,但其不良反应也多。围术期镇痛如何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从而减少其带来的不良反应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话题。多模式镇痛应运而生。多模式镇痛即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镇痛药物及方法,减少每种药物的用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来自切口痛、内脏痛、炎性疼痛等,因此术后镇痛时可以针对不同的疼痛机制采取多模式镇痛策略。目前国内外研究中,针对切口痛的镇痛方法有很多,其中腹横平面阻滞操作简单,应用最为广泛。κ受体则主要针对内脏痛。布托啡诺为κ受体激动-拮抗剂,对内脏痛效果确切。但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时布托啡诺的确切剂量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在联合腹横平面阻滞时。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时在联合腹横平面阻滞的基础上,.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寻找布托啡诺最合适剂量,尽最大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的患者12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每组30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的配置,TB1组:布托啡诺0.125mg/kg+托烷司琼5mg=100ml,TB2组:布托啡诺0.15mg/kg+托烷司琼5mg=100ml,TB3组:布托啡诺0.175mg/kg+托烷司琼5mg=100ml,TS组: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5mg=100ml。在手术结束前30minTB1组、TB2组、TB3组均静脉推注布托啡诺1mg作为初始量,TS组静脉推注舒芬太尼5μg作为初始量。各组在手术结束即刻均用0.25%罗哌卡因实施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平面阻滞。记录患者术后1h、6h、12h、24h、48h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各组追加镇痛药例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各组发生瘙痒、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1.四组患者的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患者在术后1h、6h、12h、24h、48h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患者在术后1h、6h、12h、24h、48h的Ramsay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1组在术后1h、6h、12h、24h、48h五个时间点的Ramsay评分均比TB2组、TB3组的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1组在术后1h、12h、24h、48h的Ramsay评分均比TS组的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四组患者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1组、TB2组、TB3组均有1例患者追加了镇痛药,TS组没有患者追加镇痛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四组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S组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率较高,TB2组、TB3组、TS组头痛头晕发生率较高。四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1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其余三组。结论1.在联合腹横平面阻滞的基础上,对于接受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的患者,0.125mg/kg的布托啡诺用于PCIA镇痛效果好,镇静适度,不良反应少。2.与传统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相比,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二、硬膜外利多卡因加芬太尼、曲马多的麻醉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硬膜外利多卡因加芬太尼、曲马多的麻醉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盐酸曲马多麻醉用于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资料与方法 |
2.统计学方法 |
3.研究结果 |
4.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临床麻醉方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2)曲马多术后镇痛对二次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剖宫产术后镇痛管理进展 |
2.1 疼痛的定义 |
2.2 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来源 |
2.2.1 切口痛 |
2.2.2 宫缩痛 |
2.2.3 炎性痛 |
2.3 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 |
2.3.1 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 |
2.3.2 对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影响 |
2.3.3 对哺乳的影响 |
2.3.4 对情绪、心理的影响 |
2.4 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方法 |
2.4.1 口服药物镇痛 |
2.4.2 肌肉注射药物镇痛 |
2.4.3 静脉自控镇痛 |
2.4.4 硬膜外自控镇痛 |
2.4.5 神经阻滞镇痛 |
2.4.6 局部镇痛 |
2.4.7 心理干预疗法 |
2.5 剖宫产术后镇痛的药物 |
2.5.1 局麻药 |
2.5.2 新型阿片类药物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1.4 分组 |
3.2 主要药品及仪器耗材 |
3.3 研究方法 |
3.4 观察指标 |
3.5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实验结果 |
4.1 研究流程 |
4.2 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 |
4.3 三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
4.4 三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比较 |
4.5 三组产妇初乳时间及术后48h内哺乳次数比较 |
4.6 三组术后48h内不良反应的情况 |
4.7 三组新生儿术后各时间点呼吸频率及心率 |
4.8 三组产妇EPDS评分比较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开腹肝切除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材料 |
2.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1.2 主要药品 |
2.1.3 本研究相关评分与量表 |
2.2 临床病例资料 |
2.2.1 伦理审查 |
2.2.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2.3 试验方法 |
2.3.1 术前访视与宣教 |
2.3.2 麻醉前准备 |
2.3.3 麻醉诱导 |
2.3.4 麻醉维持与术中管理 |
2.3.5 术后镇痛及补救镇痛 |
2.3.6 麻醉复苏 |
2.4 数据收集 |
2.4.1 一般资料的收集 |
2.4.2 术中资料的收集 |
2.4.3 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的收集 |
2.4.4 术后镇痛泵及补救镇痛情况 |
2.4.5 Qo R-15 评分的收集 |
2.4.6 肝功能指标的记录 |
2.4.7 其他指标 |
2.5 统计分析 |
2.5.1 样本量估算 |
2.5.2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
3.2 两组患者术中资料对比分析 |
3.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的比较 |
3.4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
3.5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Qo R-15 评分的比较 |
3.6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肝功能指标的比较 |
3.7 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 |
3.8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 |
4.讨论 |
4.1 超声引导下SAPB联合PCIA对开腹肝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作用 |
4.2 超声引导下SAPB联合PCIA对开腹肝切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
4.3 超声引导下SAPB联合PCIA应用于开腹肝切除患者术后的安全性 |
4.4 不足与展望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1.个人简介 |
2.学校学习经历 |
3.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4.获奖情况 |
致谢 |
综述 开腹肝切除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布比卡因复合不同剂量Dex用于腰麻剖宫产的临床对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布比卡因复合不同佐剂(芬太尼、可乐定、Dex)用于剖宫产手术腰麻的临床对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α_(2A)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对Dex用于产科麻醉与术后镇痛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文章1 |
英文文章2 |
(5)硬膜外利多卡因加用芬太尼、曲马多对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7)硬膜外利多卡因加芬太尼、曲马多的麻醉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麻醉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3.1 镇痛效果分级[2] |
1.3.2 肌松度分级 (按RAM测试法[2]) |
1.3.3 内脏牵拉反应分级[3] |
2 结果 |
3 讨论 |
(10)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患者术后PCIA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硬膜外利多卡因加芬太尼、曲马多的麻醉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盐酸曲马多麻醉用于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研究[D]. 李然蕾.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2]曲马多术后镇痛对二次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D]. 沈子靖. 吉林大学, 2021(01)
- [3]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开腹肝切除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D]. 唐宇翔.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 李志. 山东大学, 2020(12)
- [5]硬膜外利多卡因加用芬太尼、曲马多对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效应[J]. 韩红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09(11)
- [6]硬脊膜外腔局麻药内加注芬太尼及曲马多的麻醉效应分析[J]. 陈彪,吴丽娜.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4(09)
- [7]硬膜外利多卡因加芬太尼、曲马多的麻醉效应[J]. 张运淳,罗燕芝,曹贤花.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0(01)
- [8]硬膜外利多卡因加用芬太尼、曲马多对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效应[J]. 孙来保,陈秉学,邓天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1994(04)
- [9]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低阿片方案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与围术期管理学组,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老年麻醉联盟. 中华医学杂志, 2021(03)
- [10]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患者术后PCIA的临床研究[D]. 刘燕. 郑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