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锰酸钾能治畜禽四种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肖风林[1](2020)在《槲皮素对肉鸡回肠禽β-防御素和菌群作用的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机制》文中认为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是理想的抗生素替代物之一。本试验旨在从肉鸡回肠禽β-防御素(Av BD)、Toll样受体(TLR)和TLR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及回肠微生物区系方面探索槲皮素对肉鸡回肠菌群的作用及其机制,从而为替代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挑选480只体况正常且体重无明显差异的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后将其分4组,每组6重复,每重复20只鸡,预试期后按照体重相近的原则重新分为4组,对照组肉鸡用玉米-豆粕型饲粮进行饲喂,试验组肉鸡分别在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添加0.02%、0.04%和0.06%槲皮素进行饲喂。试验周期为6周,1周为预试期,5周为正试期。试验结果表明:(1)槲皮素对AA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3水平槲皮素组AA肉鸡试验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2)槲皮素对AA肉鸡死亡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3水平槲皮素组AA肉鸡死亡率降低。(3)槲皮素对AA肉鸡回肠菌群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在纲水平,3水平槲皮素组梭菌纲菌群的相对丰度均降低;在目水平,0.02%和0.06%槲皮素组双歧杆菌目菌群的相对丰度均升高,而0.04%槲皮素组降低,3水平槲皮素组梭菌目菌群的相对丰度均降低;在科水平,0.02%槲皮素组双歧杆菌科菌群的相对丰度升高,但肠杆菌科、毛螺菌科、红蝽菌科和脱硫弧菌科菌群的相对丰度均降低,0.04%槲皮素组双歧杆菌科、肠杆菌科、毛螺菌科、红蝽菌科、脱硫弧菌科菌群的相对丰度均降低,0.06%槲皮素组双歧杆菌科和肠杆菌科菌群的相对丰度均升高,而毛螺菌科、红蝽菌科、脱硫弧菌科菌群的相对丰度均降低;在属水平,0.02%槲皮素组双歧杆菌属菌群的相对丰度升高,但肠杆菌属、沙门氏菌属、埃希氏菌属和葡萄球菌属菌群的相对丰度均降低,0.04%槲皮素组双歧杆菌属、肠杆菌属、沙门氏菌属、埃希氏菌属和葡萄球菌属菌群的相对丰度均降低,0.06%槲皮素组双歧杆菌属、肠杆菌属和沙门氏菌属菌群的相对丰度均升高,而埃希氏菌属和葡萄球菌属菌群的相对丰度均降低;在种水平,0.02%槲皮素组波希米亚双歧杆菌、卷曲乳杆菌、路氏乳杆菌、唾液乳杆菌、果囊乳杆菌、阴道乳杆菌、口乳杆菌、北里氏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加氏乳杆菌和敏捷乳杆菌菌群的相对丰度均升高,但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幽门螺旋杆菌、产气荚膜梭菌、鸟乳杆菌、母鸡乳杆菌菌群的相对丰度均降低,0.04%槲皮素组波希米亚双歧杆菌、鸟乳杆菌、路氏乳杆菌、母鸡乳杆菌、唾液乳杆菌、果囊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和加氏乳杆菌菌群的相对丰度均升高,但幽门螺旋杆菌、肠炎沙门氏菌、卷曲乳杆菌、大肠杆菌、阴道乳杆菌、口乳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北里氏乳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敏捷乳杆菌菌群的相对丰度均降低,0.06%槲皮素组波希米亚双歧杆菌、肠炎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卷曲乳杆菌、母鸡乳杆菌、唾液乳杆菌、果囊乳杆菌和加氏乳杆菌菌群的相对丰度均升高,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旋杆菌、鸟乳杆菌、路氏乳杆菌、阴道乳杆菌、口乳杆菌、北里氏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和敏捷乳杆菌菌群的相对丰度均降低;0.02%和0.06%槲皮素组AA肉鸡回肠微生物的Shannon指数均升高。(4)槲皮素对AA肉鸡回肠Av BD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0.02%槲皮素组AA肉鸡回肠Av BD4和Av BD6 m RNA表达均显着增加(P<0.05),Av BD3和Av BD11 m RNA表达均极显着增加(P<0.01),而Av BD12和Av BD13 m RNA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0.04%槲皮素组AA肉鸡回肠Av BD9 m RNA表达均显着增加(P<0.05),Av BD7与Av BD10 m RNA表达均极显着增加(P<0.01);0.06%槲皮素组AA肉鸡回肠Av BD5和Av BD8 m RNA表达均显着增加(P<0.05),Av BD10、Av BD11和Av BD13 m RNA表达均极显着增加(P<0.01);3水平槲皮素组Av BD1、Av BD2和Av BD14 m RNA表达均无显着差异(P>0.05);另外,0.04%和0.06%槲皮素组总Av BD在AA肉鸡回肠m RNA表达均显着增加(P<0.05,P<0.01)。(5)槲皮素对AA肉鸡回肠TLRs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0.02%槲皮素组AA肉鸡回肠TLR21 m RNA表达显着降低(P<0.05),TLR1A、TLR1B、TLR2A和TLR4 m RNA表达极显着降低(P<0.01);0.04%槲皮素组AA肉鸡回肠TLR1A、TLR1B和TLR2A m RNA表达极显着降低(P<0.01),而TLR7在AA肉鸡回肠m RNA表达有显着增加(P<0.05),TLR4在AA肉鸡回肠m RNA表达极显着增加(P<0.01);0.06%槲皮素组TLR1A、TLR1B、TLR2A和TLR3 m RNA表达极显着降低(P<0.01);3水平槲皮素组TLR2B、TLR5和TLR15 m RNA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另外,0.02%和0.06%槲皮素组AA肉鸡回肠总TLR m RNA表达极显着降低(P<0.01)。(6)槲皮素对AA肉鸡回肠TLR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0.02%槲皮素组AA肉鸡回肠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m RNA表达极显着增加(P<0.01),而IκB激酶α(IKK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RAF3)、IκB激酶ε(IKKε)、NF-κB抑制剂α(IκBα)和核因子κB(NF-κB)m RNA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IκB激酶β(IKKβ)、NF-κB抑制剂β(IκBβ)、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Toll-白细胞介素1受体域接头蛋白(TIRAP/MAL)和TANK结合激酶1(TBK1)m RNA表达均极显着降低(P<0.01);0.04%槲皮素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在AA肉鸡回肠m RNA表达极显着增加(P<0.01),而NF-κB和IκBαm RNA表达显着降低(P<0.05),IKKβ、IKKε、IκBβ、My D88、TIRAP/MAL和TRAF3 m RNA表达均极显着降低(P<0.01);0.06%槲皮素组AA肉鸡回肠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KKαm RNA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My D88、TIRAP/MAL和TBK1 m RNA表达均极显着降低(P<0.01)。3水平槲皮素组干扰素α(IFN-α)、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干扰素β(IFN-β)、白细胞介素8(IL-8)、TRIF相关接头蛋白分子(TRA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TAK1)在AA肉鸡回肠m RNA表达皆无显着差异(P>0.05)。因此,适量槲皮素添加AA肉鸡饲粮中能发挥对回肠Av BD和TL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继而改善回肠微生物区系,从而维持回肠微生态平衡,降低死亡率。
陈婷婷[2](2019)在《钩吻酸水提取物对三黄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质性状与肠道形态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钩吻,属马前科胡蔓藤全草,《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广西中药志》均记载能用于猪羊的复壮,现代研究发现钩吻粉末添加于饲料中,能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但亦存在添加量大、采食性差的缺点,因而有必要将其有效成分经提取后应用。为对钩吻酸水提取物进行效果评价,本试验以56日龄出栏的三黄鸡为对象,将其分为空白组、低、中以及高剂量组,从15日龄直至49日龄,在各剂量组基础日粮中添加相应量钩吻酸水提取物,通过记录其日采食量以及日增重来计算料肉比。在49日龄和56日龄(停药一周)时,采血检测生化指标,以及屠宰采样,测定胴体、肌肉品质、肌肉以及肝脏的抗氧化指标,通过制作切片观察肠道绒毛状态,采用平板计数法对盲肠大肠杆菌以及乳酸杆菌进行计数。并将各组在接种新城疫疫苗后的28日内采血检测抗体滴度。1、生长性能: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钩吻酸水提取物组料肉比降低,但对平均日增重无影响;2、胴体品质:49日龄时,相比空白对照组,钩吻酸水提取物组屠体重、全净膛重、左胸肌及左腿肌重间无显着性差异;但肝脏指数升高,其他脏器指数无差异;停药一周后各组脏器指数间无差异;3、肌肉品质:49日龄时,相比空白对照组,钩吻酸水提取物组屠宰后45min的肌肉PH值降低,12h和24h时无差异;腿肌失水率降低,但胸肌失水率无差异;胸肌和腿肌滴水损失无差异;腿肌的烹饪损失降低,但胸肌烹饪损失无差异;胸肌的嫩度增加,但腿肌嫩度则无差异;停药一周后,钩吻酸水提取物组胸肌失水率提高,而腿肌失水率则无明显变化;肌肉的滴水损失降低;肌肉烹饪损失无差异;胸肌的嫩度增加,但腿肌嫩度则无差异;4、血液生化:钩吻酸水提取物组ALT含量降低,其他指标无差异;停药一周后,钩吻组Urea与TC含量升高;5、新城疫抗体滴度:钩吻酸水提取物组三黄鸡在免疫后的第28d,其新城疫抗体滴度低于空白对照组;6、肌肉与肝脏中MDA含量:相比空白对照组,钩吻酸水提取物组三黄鸡胸肌中的MDA含量无差异,但肝脏中MDA含量降低,停药一周后,钩吻组肝脏中MDA含量仍低于空白组;7、肠道形态:钩吻酸水提取物高剂量组十二指肠、回肠的绒毛高度以及隐窝深度显着增加。8、肠道菌群:钩吻酸水提取物中剂量和高剂量组盲肠内大肠杆菌数量显着降低,低剂量组盲肠内乳酸杆菌的数量增加。本试验通过研究钩吻酸水提取物对三黄鸡生长性能、胴体及肌肉品质、血液生化指标、新城疫抗体滴度、肠道形态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系统性地评价其对三黄鸡促生长的作用及相关影响,为将钩吻酸水提取物开发成新兽药提供前期实验基础,为中草药替代促生长类抗生素提供依据。
曾旺生[3](2017)在《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的HPLC-CL联用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我国作为抗生素的生产大国,四环素类抗生素药物的滥用、不合理应用现象比较普遍。由此造成的细菌耐药、畜产品药物残留、过敏中毒反应等危害日益明显,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安全。本文旨在建立可同时测定四环素(TC)、土霉素(OTC)、金霉素(CTC)和甲烯土霉素(MTC)四种类抗生素残留的HPLC-CL检测新方法,并对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在最优的反应条件下用HPLC-CL联用法测定四环素类抗生素。待测的四环素类样品通过手动进样器进入高效液相系统,流动相为3.5×10-3mol/L甲烷磺酸(CH4O3S)的乙腈-水(20:80,v:v)溶液,流速为0.85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0nm,在C18分离柱上进行等度洗脱分离,经UV检测器分离定性。柱后流出液首先与MCLA溶液混合,接着与Ce(Ⅳ)溶液混合。最后在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流通池中产生化学发光信号,由光电倍增管将其转换成电信号,并由工作电脑记录发光信号强度。结果:四环素(TC)、土霉素(OTC)、金霉素(CTC)和甲烯土霉素(MTC)检出限分别为2.5×10-9 mol/L,4.1×10-9 mol/L,1.0×10-8 mol/L,4.5×10-9 mol/L,它们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54%-8.76%(n=7)。经实际样品检测,得出猪肉的回收率为84.85%-111.0%,RSD为3.85%-10.87%,牛奶的加标回收率为76.49%-115.7%,RSD为4.17%-10.70%。结论:本文建立了一个快速测定食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的HPLC-CL新方法。与其他体系相比,洗脱方式简单,简化了流动相;与HPLC-UV相比,提高了选择性,解决柱后流出物的干扰问题;与HPLC-MS/MS相比,降低了检测成本;最后,明确了发光机理,为化学发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实际样品检测,表明该方法在实际检测中操作简便、分析快速,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回收率高,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张佩[4](2017)在《高锰酸钾降解土霉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生素的使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抗生素的滥用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我国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的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当土霉素进入环境中,会诱导细菌等微生物产生抗性基因,成为耐药菌。耐药菌的产生会对环境与人体健康产生很大危害,因此去除这类抗生素十分有必要。因为土霉素的生物特性和结构特征导致传统的生物法氯化法无法有效降解土霉素,需要采用高级氧化技术对其处理。由于高锰酸钾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而且价格低廉,本研究采用高锰酸钾降解土霉素这一经济高效的处理方法。探索了高锰酸钾降解土霉素的影响因素和反应中生成物二氧化锰的作用,检测了该条件下反应后溶液的总有机碳去除情况与生物毒性,研究了土霉素降解机理与路径。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高锰酸钾与OTC摩尔比为10:1、温度为30℃、初始pH为4.0,OTC的初始浓度为50 mg/L。该工艺条件同时适用于低浓度和高浓度的土霉素废水。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1 h,土霉素降解率达到93.3%,溶液总有机碳去除率达到91.9%,取此时的溶液进行抑菌圈实验,发现反应1 h后溶液中生物毒性已经消失。通过对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锰MnO2-1与实验室由高锰酸钾和水合硫酸锰制备的二氧化锰MnO2-2进行FTIR、BET和XRD表征对比分析,解释了反应过程中沉淀产生原因,并对MnO2-2单独降解土霉素、MnO2-2联合高锰酸钾降解土霉素以及单独高锰酸钾降解土霉素进行了效果对比,解释了MnO2-1在反应中起到的作用,发现在酸性条件下,该产物没有表现出氧化、吸附和催化作用。对反应后溶液做LC-MS检测推断土霉素的中间产物,并推出了可能的降解路径:M/Z(461)-M/Z(447)-M/Z(227),最后被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毒物质。
黄鑫[5](2017)在《青蒿粉抗鸡球虫的药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鸡球虫病是一种由艾美耳属球虫引起的原虫病,常造成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养禽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鸡球虫病的防治仍以药物为主,但耐药性和兽药残留问题给球虫病的防治带来很大困难。青蒿粉是本实验室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天然抗球虫药物,其有效成分主要为青蒿素;前期研究表明,其能有效减轻鸡球虫所致的临床症状,有望成为新型抗球虫药物。为了进一步对其进行研究,本试验开展了青蒿粉制备工艺及药效研究,结果如下:1.在青蒿粉的制备工艺研究中,本试验设计了其工艺:中药青蒿粉碎、过40目筛,以料液比1:5加入石油醚(60-90℃),50℃提取2小时,重复提取4次,收集提取液浓缩蒸干,制成青蒿提取浸膏,再与辅料以1:1的比例粉碎混匀、烘干后过100目筛,最终制成粉剂“青蒿粉”。2.本试验参考了《中国兽药典》中关于粉剂的考察指标制定质量标准:定性定量含量检测、外观、均匀度和水分等的检测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T-HPLC),ZORBAX SB-C18键合硅胶柱(4.6×250 mm,5μm),柱温为35℃,流动相为乙腈—水(62:3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测定。结果显示,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青蒿素含量在0.21.2 mg/mL(r=0.9998)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9%,RSD值为0.99%;薄层色谱法的定性检测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作为制定青蒿粉质量标准的参考方法3.稳定性研究为青蒿粉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及有效期等提供科学依据,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稳定。分别进行了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三部分。影响因素试验中,高湿环境会使青蒿粉样品吸潮,高温条件下青蒿素含量下降至81.10%。加速试验条件为温度30℃±2℃、湿度65%±5%、考察6个月,在第1、2、3、6个月内,3批青蒿粉中青蒿素的含量均不低于95%,各项等考察指标均符合要求。长期试验条件在常温放置9月,在第0、3、6、9月青蒿粉中青蒿素均不低于95%,水分、均匀度、外观等考察项目均符合要求。上述试验说明青蒿粉的性质稳定,应在25℃以下环境贮存,包装密封避光,有效期大于9个月。4.为了探讨青蒿粉抗鸡E.tenella球虫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选用了90只健康黄羽肉鸡,分为6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试验鸡均经口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6×104个孢子化卵囊,给药组在接种前一天开始用药至试验结束。通过考察各组试验鸡的眼观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相对增重率、盲肠病变记分、血便记分、每克粪便中的卵囊数(OPG)、卵囊值以及抗球虫指数(ACI)指标,评价青蒿粉不同给药浓度抗球虫效果。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感染对照组、药物对照组、青蒿粉低、中、高剂量组的抗球虫指数分别为200、72.23、157.19、82.89、125.32、137.06,与感染对照组相比,药物对照组和青蒿粉各给药组的眼观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都有所减轻,青蒿粉能缓解病鸡盲肠的肿胀和出血等症状,且病鸡精神状态较感染对照组好;青蒿粉中、高剂量组的抗球虫指数均大于120;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的平均增重差异显着(P<0.05),盲肠病变、卵囊值及血便情况减少。结合上述结果,青蒿粉能减轻柔嫩艾美耳球虫侵染鸡盲肠所致的病理症状和组织病变,减少卵囊排出,有较好的抗球虫效果,具有剂量依赖性。综上所述,该研究使我们对青蒿粉的制备工艺和抗鸡球虫作用有了初步了解,也为临床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魏盼盼[6](2016)在《抗生素类污染物在不同水体的分布规律与去除效能研究》文中认为抗生素(antibiotics)主要是指通过生物自身产生或化学合成,有选择性的在较低浓度下杀菌或抑菌的一类药物。近年来,人类活动使种类繁多的抗生素进入到水环境,抗生素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备受关注,解决抗生素的残留与污染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为了解在国内不同水体中抗生素类污染物的浓度分布以及其随时间、空间的迁移规律,本研究结合固相萃取(SPE)的预处理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检测方法,对南方某市作为水源地的三大水库A、B、C以及松花江哈尔滨段分别设置采样点,于不同时期进行采样,以9种典型抗生素作为代表,研究各区域抗生素的分布规律。选取的9种典型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环丙沙星)、四环素类(土霉素、盐酸金霉素)、磺胺类(磺胺甲恶唑、磺胺嘧啶)等四类。随着季节的变化,封闭性的水库A、B、C各种抗生素浓度呈春季较高,夏秋季节降低的趋势;各水源地沿岸采样点抗生素浓度高于水体中心;A、B水源地中抗生素浓度低于C水源地。对于开放性水体松花江,冰雪消融期抗生素浓度最高,不同采样点下浓度水平受周围环境影响很大。对J、K两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各单元的进出水取样分析,混凝沉淀阶段对9种抗生素的去除效率较低,在1020%;过滤单元一般在1040%,但J水厂二期V滤池对土霉素与磺胺嘧啶的去除率可达59%与62%。两水厂常规处理单元总体对9种抗生素的去除率不超过50%。以吡啶型酰胺铁作催化剂对9种抗生素于不同反应条件下进行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去除实验,当目标物、催化剂、氧化剂的比例一定时,对红霉素的去除率可达99.99%,对磺胺嘧啶、盐酸金霉素、土霉素的去除率为50%,对其余5种抗生素在不同条件下的去除率都不超过30%。臭氧氧化对9种抗生素的去除率均大于80%,溶液p H过低(p H=4.3)、过高(p H=10.7)或臭氧投量过低(0.6mg/L)都不利于去除水中的抗生素。
刘玲[7](2016)在《新疆和田红葡萄树伤流液抗氧化活性研究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文中提出目的:1、以新疆和田红葡萄树伤流液为研究对象,以体外抗氧化试验为活性评价手段,采用HPD400、SephadexLH-20、反相C18硅胶柱三种填料依次对新疆和田红葡萄树伤流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2、利用HPLC、半制备液相色谱、NMR、UPLC-MS、IR,对新疆和田红葡萄树伤流液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1、以VC作为阳性对照,采用ABTS·法、·OH试剂盒法、DPPH·法和NO2-·法测定新疆和田红葡萄树伤流液的抗氧化能力。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不同贮藏年份下的新疆和田红葡萄树伤流液中总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2、分离纯化工作选用Sephadex LH-20对经大孔吸附树脂60%乙醇洗脱得到的部分进行进一步考察,主要考察其三个因素:上样量、洗脱剂用量、洗脱溶剂浓度;并进行正交实验;采用反相C18柱对Sephadex LH-20分离Ⅱ部分进一步纯化;采用HPLC对和田红葡萄树伤流液中6种单体酚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DAD检测器对半制备液相色谱最佳检测波长进行确定;由分析型液相模式直接放大到半制备液相模式,梯度洗脱分离组分含量相对较高的化合物;3、将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核磁共振(1H-NMR、13C-NMR、H-HCOSY、HSQC、HMBC)和TOF-MS等波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1、新疆和田红葡萄树伤流液对不同自由基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能力,对·OH清除能力最强,且均强于阳性对照Vc(0.2mg/mL)的清除能力,对不同自由基的清除率依次为·OH>DPPH·>ABTS·>NO2-·;通过对新疆和田红葡萄树伤流液不同贮藏时间下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可以发现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2、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以DPPH·清除率为评价指标,确定了Sephadex LH-20层析柱最佳纯化工艺:上样量为2%柱体积,洗脱浓度为70%甲醇,洗脱液用量为5个柱体积,流速为1滴/秒;采用反相C18柱对经Sephadex LH-20分离Ⅱ部分进一步纯化,可得到20%70%甲醇洗脱部分;HPLC分析可得Sephadex LH-20柱分离经60%乙醇洗脱部分,可得到明显的两个部分(Ⅰ部分和Ⅱ部分),梯度洗脱条件为030 min,9085B%;3060min,8590 B%(A-B:甲醇-水),结果显示Ⅱ部分在保留时间10min30min分离效果好,Ⅰ部分出峰保留时间集中在10min之内,且在该条件下分离效果不好,因此后续主要集中于对Ⅱ部分的分离;采用DAD检测器确定半制备液相色谱最佳检测波长为260nm和280nm,在这两个波长下组分峰信号强且纯度高;HPLC分析和田红葡萄树伤流液中含有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三种单体酚,含量较低;3、通过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面积归一化得纯度都在90%以上;通过核磁,质谱等波谱数据,对含量较高的三个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得到0号化合物为2-羟基3-苯基乳酸。结论:新疆和田红葡萄树伤流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尤其是对·OH清除能力最强;首次选用HPD400、Sephadex LH-20层析柱和反相C18柱依次对新疆和田葡萄树伤流液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半制备分离得到了6个纯度较高的化合物;在HPD400大孔树脂的分离基础上,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的分离效果显着,选择反相C18柱主要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方面对Ⅱ部分起到进一步分离纯化作用,另一方面也对样品当中易死吸附物质进行去除,为半制备液相色谱柱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结合IR、NMR和MS对其中0号,1号,5号三个含量相对较高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
刘涛[8](2014)在《枯草芽孢杆菌J-4菌株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饲用微生态制剂是一类新型饲料添加剂,能够维持动物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繁殖,在防治腹泻的同时避免了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有着抗生素无法比拟的优点。饲用芽孢杆菌制剂是一类新型的微生态制剂,不但具有以上功能,而且具有抗逆性强、耐高温、耐酸碱等优点,在动物肠道中产生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多种消化酶,协助机体分解消化营养物质,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本试验所用鸡源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J-4菌株是由本实验室从健康肉鸡肠道中筛选得到的益生菌株,能分泌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多种消化酶,对大肠杆菌等肉鸡肠道常见病原菌有显着抑制作用。为研究枯草芽孢杆菌J-4菌剂对肉鸡生长性能、消化性能及肠道主要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用4日龄肉仔鸡3000只,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1-18天期间饲喂添加0.1%J-4菌剂(活菌含量1.0×1010cfu/g)的基础日粮,之后停饲J-4菌剂。计算肉鸡日增重、料重比、腹泻率和死亡率,取样测定肉鸡粪便中消化酶活力、有机营养物质含量及各肠道菌群数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1%的J-4菌剂,可使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2.01%,料肉比降低10.72%,腹泻率降低63.74%,死亡率降低32.55%;试验组粪便中α-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及纤维素酶的平均活力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9.82%、31.56%、44.60%、45.30%;淀粉、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分别下降32.09%、39.74%、28.23%、22.62%;试验组肉鸡粪便中大肠杆菌菌群比对照组降低34.32%,乳酸菌、双歧杆菌及芽孢杆菌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3.52%、39.83%和27.93%。停饲J-4菌剂后,试验组粪便中消化酶活力、常规有机营养成分含量及微生物菌群等指标又逐渐接近对照组。另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J-4菌剂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日龄肉仔鸡27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抗生素组和益生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抗生素(丁胺卡那霉素60mg/kg)、基础日粮+0.1%J-4菌剂(活菌含量1.0×1010cfu/g),每组3个重复。在21日和42日龄采集各组粪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粪便中总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结果表明,肉鸡日粮中添加0.1%J-4菌剂后,粪便中总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比对照组和抗生素组有明显提高(P<0.05);大肠杆菌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但与抗生素组差异不明显(P>0.05)。该结果从分子水平说明J-4菌剂可以增加肠道中总菌数量,促进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生长,且抑制效果与丁胺卡那霉素等抗生素相似,可以替代抗生素防治肉鸡腹泻,并且具有抗生素无法比拟的促生长效果。与传统菌落计数法相比,qPCR法特异性高、敏感性强、方便快捷。综上研究表明,J-4菌剂具有防治肉鸡腹泻、降低肉鸡死亡率、提高肉鸡肠道消化酶活力、提高饲料转化率、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
崔东安[9](2014)在《基于奶牛胎衣不下基本病机—治则—疗效评价体系的中药复方制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胎衣不下是奶牛临床上常见产科疾病之一,常继发奶牛产后子宫疾病,降低产奶量,降低产后繁殖性能。由于其病因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案。传统兽医学在防治家畜胎衣不下方面累积了丰富的证治经验,但由于传统兽医学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特点,目前尚缺乏基于群体防治的有效中药制剂。本研究以奶牛胎衣不下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兽医理论,根据目前规模化牛场该病发病特点和用药需求,构建奶牛胎衣不下的基本病机–治则–疗效评价体系,开展中兽医药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的研究,旨在研制有效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的中药复方制剂。运用传统兽医学辨证分型和基于临床病例分析,建立防治奶牛胎衣不下药物疗效评价标准,构建了奶牛胎衣不下基本病机(血瘀证)–治则(活血化瘀)–疗效评价体系,以临床疗效为导向,进行有效方筛选,确立了防治奶牛胎衣不下中药制剂——“宫衣净酊”。采用L49(3)正交设计方法,优选了“宫衣净酊”渗漉提取制备工艺,即加入10倍量70%乙醇,浸渍24h,以2mL/(min·kg)进行渗漉提取;开展薄层色谱鉴定试验研究,确定了急性子、红花、葛根及川牛膝4味主药的TLC检测条件;建立了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和葛根素为主要成分的HPLC定量检测方法;确定了制剂质量控制参数,分别为相对密度不低于0.90mg/mL;“宫衣净酊”中,HSYA含量不低于0.350mg/mL,葛根素含量不低于1.35mg/mL;pH范围在4.56.5;乙醇含量不高于40浓度%(v/v)。采用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开展“宫衣净酊”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改良寇氏法测得“宫衣净酊”对小鼠的经口LD50为28.84g/kg·bw,以7.00g/kg·bw(相当于1/101/4LD50剂量)作为最高给药剂量,连续给药30天,“宫衣净酊”对受试大鼠体重及脏器系数、血液常规、生化指标及主要脏器无不良影响;综合分析,“宫衣净酊”属实际无毒性产品。开展了“宫衣净酊”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宫衣净酊”可有效促进滞留胎衣自主排出,有效率为76.4%;与子宫灌注土霉素疗法比较,给予“宫衣净酊”治疗后,受试母牛产后首次配种时间显着提前(74.8±23.7vs.94.6±33.3days, P <0.01),空怀时间显着缩短(94.8±41.3vs.141.7±53.3days, P <0.01),首次配种怀孕率(56.9%vs.40.7%, P=0.06)和产后180天内的怀孕率(84.9%vs.72.7%, P=0.054)均有升高趋势。与健康产犊母牛比较,产后24h内灌服“宫衣净酊”,受试母牛产后胎衣不下发病率(3.3%vs.17.0%, P <0.01)和产褥期子宫炎发病率(6.1%vs.20.9%, P <0.01)显着降低,产后首次配种时间显着提前(71.8±18.4vs.86.4±33.5days, P <0.01),空怀时间显着缩短(89.8±32.3vs.113.6±42.9days, P <0.01),并且产后180天内的怀孕率有升高趋势(87.3%vs.80.7%, P=0.096)。表明“宫衣净酊”是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的有效中药制剂。以奶牛胎衣不下自然病例为研究对象,从自由基代谢抗氧化酶活性、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肝功能酶活性角度,探讨“宫衣净酊”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宫衣净酊”可有效调节胎衣不下患牛血清中GSH-Px、SOD、MPO、IL–2、TNF–α及IFN–γ水平,而对ALT和AST水平的影响不显着,表明“宫衣净酊”防治奶牛胎衣不下可能与其调节机体自由基代谢抗氧化酶活性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关;并且按照推荐给药剂量和治疗程序,该制剂不会对奶牛肝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采用大鼠血瘀模型和小鼠疼痛模型,开展“宫衣净酊”药理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宫衣净酊”可有效提高Dextran-500诱导的血瘀大鼠血浆中NO和6-keto-PGF1α水平,降低ET-1和TXB2水平,调节ET-1/NO和TXB2/6-keto-PGF1α比例平衡;抑制醋酸诱导的小鼠疼痛反应,延迟小鼠对热刺激的痛觉反应时间,并具有明显量-效和时-效关系;提示“宫衣净酊”具有改善机体血瘀状态和缓解疼痛的作用。
朱远芳[10](2013)在《福建省渔药使用状况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产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上起着重要作用。福建省是我国的水产养殖大省,水产养殖在其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当前水产疾病频发的情况下,渔药在水产疾病的防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不规范的使用也造成了水产养殖动物的体内药物残留。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养殖人员的整体素体不高,渔药生产企业整体研发能力弱,生产技术偏低,渔药经营销售环节乱象丛生,不容乐观的渔药质量状况给渔药的规范使用带来了严重威胁。渔药使用情况受管理、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影响同时,又直接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首先介绍了我国渔药产业状况和国内外渔药管理现状,并阐述了渔药种类、水产疾病类型和渔药防治水产疾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相对于日本、美国和欧盟地区的渔药管理制度,我国的渔药监管不够规范,法规有待完善,审批环节缺乏对渔药使用风险的评估,渔药执法力度亟需提高。进一步对福建省养殖现状和渔药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根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的统计数据以及走访调查结果,草鱼、罗非鱼、鳗鲡、大黄鱼、对虾和鲍等是产量较大和具有代表性的养殖品种。通过对这几种水产动物养殖和渔药使用情况做了168份有效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养殖过程中疾病的发生情况,以及养殖户的用药情况。调查发现养殖技术人员对水产疾病正确诊断能力不强,能够正确诊断的养殖人员占总调查数的69%,其中草鱼、罗非鱼和对虾养殖养殖人员要远低于这个水平;治疗细菌性疾病中抗生素的使用频率较高,同时存在违禁用药的现象;药物使用效果不佳,平均有效率为61.6%;养殖人员对渔药的休药期认识不足,遵守休药期的人员仅占接受调查人员的56.1%;养殖户购得渔药的渠道复杂,渔药质量得不到保证,影响水产疾病的防治效果。论文再根据走访渔业管理部门、渔药市场和问卷调查所得情况,了解到养殖户的渔药来自兽药店的占92%,其他非正常渠道购得的占8%,其中兽药店购得的药品标签标明出自GMP生产企业的占82%,非正常渠道购得的药品均为散装混合原药,主要成份不明确。论文结合我国法律法规对当前福建省渔药监管乏力和使用不科学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关于理顺管理关系加强管理队伍,推进本土渔药生产企业GMP达标和兼并进程,加强渔药经营的GSP认证和复查,加强渔药使用培训与宣传,加强渔药执法的建议。系统地加强渔药在监管、流通、使用和执法环节的管理,能够有力的促进福建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二、高锰酸钾能治畜禽四种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锰酸钾能治畜禽四种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1)槲皮素对肉鸡回肠禽β-防御素和菌群作用的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黄酮类物质、抗菌肽与肠道菌群 |
1.1.1 抗菌肽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
1.1.2 黄酮类物质对动物体内抗菌肽分泌及表达的影响 |
1.2 黄酮类物质与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通路 |
1.2.1 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通路 |
1.2.2 黄酮类物质对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1.3 黄酮类物质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1.4 槲皮素的概述及生理功能 |
1.4.1 槲皮素的概述 |
1.4.2 槲皮素的生理功能 |
1.5 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及饲粮 |
2.2.1 试验设计 |
2.2.2 试验饲粮 |
2.3 饲养管理 |
2.4 指标测定方法 |
2.4.1 生长性能 |
2.4.2 死亡率 |
2.4.3 回肠菌群 |
2.4.4 回肠禽β-防御素的表达 |
2.4.5 回肠Toll样受体的表达 |
2.4.6 回肠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槲皮素对AA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槲皮素对AA肉鸡死亡率的影响 |
3.3 槲皮素对AA肉鸡回肠菌群的作用 |
3.3.1 槲皮素对AA肉鸡回肠微生物相对丰度的影响 |
3.3.2 槲皮素对AA肉鸡回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3.4 槲皮素对AA肉鸡回肠禽β-防御素表达的影响 |
3.5 槲皮素对回肠Toll样受体表达的影响 |
3.6 槲皮素对AA肉鸡回肠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槲皮素对AA肉鸡生长性能和死亡率的影响 |
4.2 槲皮素对AA肉鸡回肠菌群的影响 |
4.3 槲皮素对AA肉鸡回肠禽β-防御素表达的影响 |
4.4 槲皮素对AA肉鸡回肠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钩吻酸水提取物对三黄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质性状与肠道形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钩吻国内外研究进展 |
1.1.1 钩吻的化学成分 |
1.1.2 .钩吻药理作用 |
1.1.3 钩吻代谢的研究 |
1.2 中草药添加剂研究进展 |
1.2.1 中草药的药理作用 |
1.3 研究目的、意义 |
第二章 钩吻酸水提取物对三黄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与肉质状态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观察与记录生长指标 |
2.1.4 样品采集 |
2.1.5 肉品质常规指标测定 |
2.1.6 胴体品质测定 |
2.1.7 血液生化 |
2.1.8 抗氧化指标 |
2.1.9 新城疫抗体滴度 |
2.2 结果 |
2.2.1 生长指标结果 |
2.2.2 屠宰性能结果 |
2.2.3 肌肉品质结果 |
2.2.4 血液生化结果 |
2.2.5 新城疫抗体滴度结果 |
2.2.6 MDA含量结果 |
2.3 讨论 |
2.3.1 钩吻酸水提取物对三黄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2 钩吻酸水提取物对三黄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2.3.3 钩吻酸水提取物对三黄鸡肌肉品质的影响 |
2.3.4 钩吻酸水提取物对三黄鸡血液生化影响 |
2.3.5 钩吻酸水提取物对三黄鸡抗体效价的影响 |
2.3.6 钩吻酸水提取物对三黄鸡胸肌和肝脏MDA含量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钩吻酸水提取物对三黄鸡小肠形态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小肠指标结果 |
3.3 讨论 |
3.3.1 钩吻酸水提取物对三黄鸡小肠形态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钩吻酸水提取物对三黄鸡盲肠菌群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 |
4.2.1 大肠杆菌、乳酸杆菌菌落鉴定结果 |
4.2.2 大肠杆菌、乳酸杆菌计数结果 |
4.3 讨论 |
4.3.1 钩吻酸水提取物对三黄鸡盲肠内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的HPLC-CL联用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四环素类抗生素概述 |
1.2 四环素类抗生素主要的检测方法 |
1.3 四环素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 |
1.4 HPLC-CL联用技术用于四环素类检测的方法研究 |
1.5 本课题的提出 |
第2章 实验部分 |
2.1 仪器 |
2.2 试剂 |
2.3 色谱条件 |
2.4 化学发光条件 |
2.5 实验过程 |
2.6 样品前处理 |
2.6.1 猪肉样品前处理 |
2.6.2 牛奶样品前处理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3.1 色谱条件的优化 |
3.1.1 流动相 |
3.1.2 液相色谱泵流速 |
3.2 化学发光条件的优化 |
3.2.1 硫酸的影响 |
3.2.2 硫酸铈浓度的影响 |
3.2.3 MCLA浓度的影响 |
3.2.4 蠕动泵流速的影响 |
3.2.5 混合管道长度的影响 |
3.3 线性范围、检出限和精密度 |
3.4 猪肉样品SPE洗脱体积的优化 |
3.5 猪肉样品加标回收率 |
3.6 牛奶样品萃取柱的选择 |
3.7 牛奶样品SPE洗脱体积的优化 |
3.8 牛奶样品加标回收率 |
3.9 实际应用 |
3.10 机理讨论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4)高锰酸钾降解土霉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抗生素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
1.2.1 抗生素污染物的来源 |
1.2.2 四环素类抗生素简介 |
1.2.3 抗生素污染的危害 |
1.3 处理抗生素等污染物方法 |
1.3.1 物理法 |
1.3.2 生物法 |
1.3.3 化学法 |
1.4 高锰酸钾降解抗生素类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意义 |
第二章 高锰酸钾降解土霉素的研究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2.2 实验过程 |
2.2.1 实验前期准备 |
2.2.2 实验步骤 |
2.3 检测方法及表征方法 |
2.3.1 土霉素紫外特征吸收峰的选择 |
2.3.2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及标准曲线的制作 |
2.3.3 BET比表面积检测法 |
2.3.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方法(FTIR) |
2.3.5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2.3.6 总有机碳分析仪分析方法 |
2.3.7 抑菌圈法检测OTC生物毒性 |
2.4 高锰酸钾单独降解土霉素的研究 |
2.4.1 高锰酸钾用量对降解土霉素的影响 |
2.4.2 土霉素初始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
2.4.3 PH对土霉素降解效率的影响 |
2.4.4 温度对土霉素降解效率的影响 |
2.4.5 高锰酸钾对土霉素生物毒性的影响 |
2.5 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锰的作用探讨 |
2.5.1 回收产物与新制备二氧化锰 |
2.5.2 反应中生成和实验室新制备的二氧化锰的表征分析 |
2.5.3 MnO_2-2 单独处理OTC溶液以及MnO_2-2 联合高锰酸钾处理OTC溶液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锰酸钾降解土霉素的机理分析 |
3.1 最优条件下TOC检测结果分析 |
3.2 生成中间产物的分析 |
3.3 高锰酸钾降解OTC的路径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5)青蒿粉抗鸡球虫的药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鸡球虫病的病原及分类 |
1.2 鸡球虫病的危害及中药防治现状 |
1.2.1 鸡球虫病的危害 |
1.2.2 中药对鸡球虫病的防治 |
1.3 青蒿素的来源及抗鸡球虫研究进展 |
1.3.1 青蒿素的概述 |
1.3.2 青蒿素的来源 |
1.3.3 青蒿素对球虫病的防治 |
1.3.4 青蒿素治疗鸡球虫病的作用机制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青蒿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 |
2.2.1 主要仪器 |
2.2.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2.2.3 溶液配制 |
2.3 方法 |
2.3.1 含量测定色谱条件 |
2.3.2 青蒿粗提取方法 |
2.3.3 青蒿粉制剂工艺研究 |
2.4 结果 |
2.4.1 青蒿粉的薄层色谱法定性分析 |
2.4.2 青蒿素的含量及提取率 |
2.4.3 青蒿粉制剂工艺 |
2.5 分析与讨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青蒿粉质量标准的建立 |
3.1 前言 |
3.2 材料 |
3.2.1 主要仪器 |
3.2.2 主要试药 |
3.3 方法 |
3.3.1 薄层色谱鉴定方法 |
3.3.2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 |
3.3.3 溶液配制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薄层色谱试验结果 |
3.4.2 高相液相含量检测方法 |
3.5 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青蒿粉稳定性试验研究 |
4.1 前言 |
4.2 材料 |
4.2.1 主要仪器 |
4.2.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4.3 方法 |
4.3.1 影响因素试验 |
4.3.2 加速试验 |
4.3.3 长期试验 |
4.4 结果 |
4.4.1 影响因素试验 |
4.4.2 加速试验 |
4.4.3 长期试验 |
4.5 分析与讨论 |
4.6 小结 |
第五章 青蒿粉抗鸡球虫药效研究 |
5.1 前言 |
5.2 材料 |
5.2.1 主要仪器设备 |
5.2.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5.3 实验方法 |
5.3.1 实验动物 |
5.3.2 球虫卵囊 |
5.3.3 实验分组及处理 |
5.3.4 评价指标 |
5.3.5 盲肠组织病理学观察 |
5.3.6 数据统计分析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临床症状及病理学观察 |
5.4.2 青蒿粉对鸡球虫病的作用效果 |
5.5 讨论 |
5.6 小结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抗生素类污染物在不同水体的分布规律与去除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抗生素的简介 |
1.1.1 抗生素的分类 |
1.1.2 抗生素的理化性质 |
1.2 环境中的抗生素来源及危害 |
1.2.1 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与污染途径 |
1.2.2 环境中抗生素的危害 |
1.3 抗生素的污染现状 |
1.4 抗生素的分析方法 |
1.4.1 抗生素的预处理方法 |
1.4.2 抗生素的检测方法 |
1.5 抗生素的去除技术 |
1.5.1 常规水处理工艺 |
1.5.2 氧化工艺 |
1.5.3 吸附工艺 |
1.5.4 膜过滤工艺 |
1.6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1.6.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药品与试剂材料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2 样品的采集 |
2.2.1 采样点的布置 |
2.2.2 采样的方法及流程 |
2.3 样品预处理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
2.3.1 SPE柱的选取 |
2.3.2 最佳pH的确定 |
2.3.3 固相萃取方法的步骤 |
2.4 UPLC-MS/MS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
2.4.1 仪器分析条件的建立 |
2.4.2 定性定量分析 |
2.4.3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相对标准偏差 |
2.5 常规指标的测定 |
2.5.1 浊度的测定 |
2.5.2 溶解氧的测定 |
2.5.3 UV254的测定 |
2.5.4 总硬度的测定 |
2.5.5 TOC的测定 |
2.5.6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
2.6 实验室小试去除试验 |
2.6.1 实验方法 |
2.6.2 实验装置 |
第3章 9 种典型抗生素在不同水体的分布规律 |
3.1 引言 |
3.2 封闭型水源地中9种典型抗生素的分布规律 |
3.2.1 常规水质指标分析 |
3.2.2 9 种典型抗生素的浓度分布 |
3.2.3 9 种典型抗生素的季节分布 |
3.2.4 9 种典型抗生素的空间分布 |
3.2.5 9 种典型抗生素在各水源地采样点的组成分析 |
3.3 开放型水体中9种典型抗生素的分布规律 |
3.3.1 常规水质指标分析 |
3.3.2 9 种典型抗生素的浓度分布 |
3.3.3 9 种典型抗生素的时空分布 |
3.3.4 9 种典型抗生素在各采样点的组成分析 |
3.4 研究水体中9种抗生素的浓度分布对比分析 |
3.5 国内水体中目标抗生素的浓度分布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常规处理工艺各单元对9种抗生素的去除 |
4.1 引言 |
4.2 水厂进水的水质分析 |
4.3 有机物综合指标在各水处理单元的变化规律 |
4.3.1 TOC在各水处理单元的变化规律 |
4.3.2 UV254在各水处理单元的变化规律 |
4.3.3 高锰酸盐指数在各水处理单元的变化规律 |
4.4 常规处理工艺对抗生素总量的去除效能 |
4.5 常规处理工艺对9种抗生素的去除效能 |
4.5.1 J水厂对9种抗生素的去除效能 |
4.5.2 K水厂对9种抗生素的去除效能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不同氧化体系对9种抗生素的去除效能 |
5.1 引言 |
5.2 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对9种抗生素的去除效能 |
5.2.1 单独过氧化氢对9种抗生素的去除效能 |
5.2.2 催化剂投量对9种抗生素去除效能的影响 |
5.2.3 氧化剂投量对9种抗生素去除效能的影响 |
5.2.4 不同pH对9种抗生素去除效能的影响 |
5.3 臭氧氧化对9种抗生素的去除效能 |
5.3.1 不同臭氧投量对9种抗生素去除效能的影响 |
5.3.2 臭氧对不同浓度的9种抗生素的去除效能 |
5.3.3 臭氧在不同pH下对9种抗生素的去除效能 |
5.3.4 臭氧对不同水质下9种抗生素的去除效能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新疆和田红葡萄树伤流液抗氧化活性研究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 |
一 新疆和田红葡萄树伤流液抗氧化活性研究 |
1.新疆和田红葡萄树伤流液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3 结果与分析 |
1.4 讨论 |
2.新疆和田红葡萄树伤流液总多酚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讨论 |
二 新疆和田红葡萄树伤流液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及结构解析 |
1.HPD400 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 |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1.2 实验内容 |
1.3 结果与分析 |
1.4 讨论 |
2.大孔吸附树脂洗脱60%乙醇部分分离纯化研究 |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2 实验内容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讨论 |
3.Sephadex LH-20 柱洗脱70%甲醇部分分离纯化研究 |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3.2 实验内容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3.5 半制备型液相色谱分离化合物 |
3.6 结论 |
4 新疆和田红葡萄树伤流液化学成分结构解析 |
4.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4.2 实验内容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枯草芽孢杆菌J-4菌株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益生菌的概述 |
1.3 饲用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
1.3.1 饲用芽孢杆菌的优良特性 |
1.3.2 饲用芽孢杆菌的作用机理 |
1.3.3 饲用芽孢杆菌的应用现状 |
1.3.4 影响饲用芽孢杆菌应用效果的因素 |
1.4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在微生物定量中的应用 |
1.4.1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 |
1.4.2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在微生物定量中的应用 |
第二章 J-4 菌剂对肉鸡生长性能、消化性能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 |
2.1.3 检测项目及方法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J-4 菌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2 J-4 菌剂对肉鸡腹泻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
2.2.3 J-4 菌剂对肉鸡粪便中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2.2.4 J-4 菌剂对肉鸡粪便中常规有机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
2.2.5 J-4 菌剂对肉鸡粪便中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
2.3 讨论 |
第三章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肉鸡肠道菌群数量变化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 |
3.1.3 生长性能指标、腹泻率、死亡率测定 |
3.1.4 标准曲线的制作 |
3.1.5 粪便干重的测定 |
3.1.6 荧光定量 PCR(qPCR)反应 |
3.1.7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生产性能指标、腹泻率、死亡率测定 |
3.2.2 引物的特异性验证 |
3.2.3 标准曲线的制作 |
3.2.4 粪便干重的测定 |
3.2.5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肉鸡粪便中微生物菌群数量的变化 |
3.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历及在学成果 |
致谢 |
(9)基于奶牛胎衣不下基本病机—治则—疗效评价体系的中药复方制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胎衣不下概述 |
1.2 奶牛胎衣不下诊断要点 |
1.2.1 奶牛胎衣不下类型 |
1.2.2 奶牛胎衣不下的诊断要点 |
1.3 奶牛胎衣排出机理 |
1.4 奶牛胎衣不下病因 |
1.4.1 西兽医学对奶牛胎衣不下病因认识 |
1.4.2 传统兽医学对家畜胎衣不下病因认识 |
1.5 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措施 |
1.5.1 手工剥离 |
1.5.2 子宫局部给药疗法 |
1.5.3 全身给药疗法 |
1.5.4 其他疗法 |
1.6 中药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的系统综述 |
1.6.1 资料与方法 |
1.6.2 数据分析 |
1.6.3 结果 |
1.6.4 讨论 |
1.7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奶牛胎衣不下基本病机–治则–疗效评价标准的有效方筛选 |
2.1 奶牛胎衣不下基本病机辨析和候选中药方确立 |
2.1.1 奶牛胎衣不下基本病机 |
2.1.2 奶牛胎衣不下基本病机辨析 |
2.1.3 奶牛胎衣不下的诊断标准 |
2.1.4 治法和候选方剂 |
2.2 基于临床病例分析构建奶牛胎衣不下的药物疗效评价标准 |
2.3 有效配方筛选与确立 |
2.3.1 有效配方初步筛选 |
2.3.2 有效配方优选 |
2.3.3 有效方的剂量优选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宫衣净酊”质量控制初步研究 |
3.1 “宫衣净酊”中药材质量鉴别研究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1.3 结果与分析 |
3.2 “宫衣净酊”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
3.2.1 材料 |
3.2.2 方法 |
3.2.3 结果 |
3.2.4 讨论 |
3.3 “宫衣净酊”薄层色谱鉴别试验研究 |
3.3.1 材料 |
3.3.2 方法 |
3.3.3 结果与分析 |
3.4 “宫衣净酊”中葛根素 HPLC 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
3.4.1 材料 |
3.4.2 方法 |
3.4.3 结果与分析 |
3.5 “宫衣净酊”的质量控制参数测定 |
3.5.1 材料 |
3.5.2 方法 |
3.5.3 结果与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宫衣净酊”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 |
4.1 材料 |
4.1.1 供试药物 |
4.1.2 试验动物与管理 |
4.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
4.2 方法 |
4.2.1 急性毒性试验 |
4.2.2 亚慢性毒性试验 |
4.2.3 数据统计 |
4.3 结果 |
4.3.1 急性毒性试验 |
4.3.2 亚慢性毒性试验 |
4.4 讨论 |
4.4.1 “宫衣净酊”的急性毒性评价 |
4.4.2 “宫衣净酊”的亚慢性毒性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宫衣净酊”防治奶牛胎衣不下临床疗效评价 |
5.1 “宫衣净酊”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临床试验研究 |
5.1.1 材料与方法 |
5.1.2 结果 |
5.1.3 讨论 |
5.2 “宫衣净酊”预防奶牛胎衣不下的临床试验研究 |
5.2.1 材料与方法 |
5.2.2 结果 |
5.2.3 讨论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宫衣净酊”临床药效学试验研究 |
6.1 材料 |
6.1.1 药品与试剂 |
6.1.2 仪器 |
6.1.3 受试动物 |
6.2 方法 |
6.2.1 试验设计 |
6.2.2 样品采集和指标检测 |
6.3 结果 |
6.3.1 “宫衣净酊”对受试母牛血清 GSH-Px 水平的影响 |
6.3.2 “宫衣净酊”对受试母牛血清 SOD 水平的影响 |
6.3.3 “宫衣净酊”对受试母牛血清 MPO 水平的影响 |
6.3.4 “宫衣净酊”对受试母牛血清 IL-2 水平的影响 |
6.3.5 “宫衣净酊”对受试母牛血清 IFN–γ水平的影响 |
6.3.6 “宫衣净酊”对受试母牛血清 TNF–α水平的影响 |
6.3.7 “宫衣净酊”对受试母牛血清 ALT 水平的影响 |
6.3.8 “宫衣净酊”对受试母牛血清 AST 水平的影响 |
6.4 讨论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宫衣净酊”药理学试验研究 |
7.1 材料 |
7.1.1 药品与试剂 |
7.1.2 试验动物 |
7.1.3 仪器 |
7.2 方法 |
7.2.1 试药配制 |
7.2.2 血瘀模型制备与试验方案 |
7.2.3 热板法 |
7.2.4 扭体法 |
7.2.5 数据统计 |
7.3 结果 |
7.3.1 “宫衣净酊”对血瘀大鼠的内皮系统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
7.3.2 “宫衣净酊”对醋酸诱导的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
7.3.3 “宫衣净酊”对热板诱导的痛觉反应的影响 |
7.4 讨论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福建省渔药使用状况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渔药的运用和管理现状 |
2.1 我国渔药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
2.2 渔药管理状况 |
2.2.1 国外渔药管理状况 |
2.2.2 国内渔药管理状况 |
2.2.3 国内外渔药管理比较分析 |
2.3 渔药在疾病防治中的使用状况 |
2.3.1 渔药种类 |
2.3.2 疾病类型 |
2.3.3 渔药的使用方法 |
2.4 当前我国渔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2.4.1 存在的问题 |
2.4.2 产生的原因 |
第3章 福建省渔药使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
3.1 福建省水产养殖现状 |
3.2 调查设计 |
3.2.1 调查对象、地点和内容 |
3.2.2 调查方法 |
3.3 调查结果 |
3.4 调查结果总结与分析 |
3.4.1 福建省渔药使用现状问题分析 |
3.4.2 调查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
3.5 小结与展望 |
第4章 规范渔药使用的管理对策 |
4.1 理顺管理关系,加强队伍建设 |
4.2 加快推进地方渔药生产企业 GMP 达标和兼并进程 |
4.3 加强实渔药经营 GSP 认证及复查 |
4.4 加强渔药使用培训与宣传 |
4.5 规范养殖记录,加强渔药执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高锰酸钾能治畜禽四种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 [1]槲皮素对肉鸡回肠禽β-防御素和菌群作用的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机制[D]. 肖风林.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2]钩吻酸水提取物对三黄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质性状与肠道形态的影响[D]. 陈婷婷.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3]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的HPLC-CL联用新方法研究[D]. 曾旺生. 南昌大学, 2017(03)
- [4]高锰酸钾降解土霉素的研究[D]. 张佩.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6)
- [5]青蒿粉抗鸡球虫的药效研究[D]. 黄鑫.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05)
- [6]抗生素类污染物在不同水体的分布规律与去除效能研究[D]. 魏盼盼.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7]新疆和田红葡萄树伤流液抗氧化活性研究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D]. 刘玲. 新疆医科大学, 2016(05)
- [8]枯草芽孢杆菌J-4菌株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D]. 刘涛. 河北农业大学, 2014(03)
- [9]基于奶牛胎衣不下基本病机—治则—疗效评价体系的中药复方制剂研究[D]. 崔东安.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10)
- [10]福建省渔药使用状况调查与研究[D]. 朱远芳. 集美大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