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东部小热泉子铜锌矿成岩成矿年代学及矿床成因探讨

新疆东部小热泉子铜锌矿成岩成矿年代学及矿床成因探讨

一、东疆小热泉子铜锌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年代学及矿床成因讨论(论文文献综述)

李季霖,陈正乐,周涛发,韩凤彬,张文高,霍海龙,刘博,赵同阳,韩琼,李平,陈贵民[1](2021)在《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钙碱性侵入岩角闪石矿物学特征及其对区域找矿的启示》文中提出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位于吐哈盆地和中天山地块之间,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分布区,其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本文在详细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角闪石进行了电子探针(EMPA)测试分析,限定了区内8个岩体结晶的温压条件、岩浆氧逸度和含水量等要素,为解析觉罗塔格构造带内钙碱性侵入岩的构造环境、演化过程和成矿作用提供矿物学方面的制约。测试分析表明,岩体中的角闪石富镁(MgO:5.82%~18.04%)、富钙(CaO:9.91%~12.56%)、富钠(Na2O/K2O>1.0)、贫钾(K2O:0.06%~1.16%),属于钙角闪石族。角闪石化学成分特征揭示其大部分为中酸性侵入岩中的角闪石,寄主岩浆为钙碱性,岩浆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是板块俯冲背景下由地幔楔与大陆地壳物质混熔形成。由角闪石温压计得出矿物的结晶温度为751.88~887.46℃,压力为62~248MPa,相应侵位深度为2.35~9.4km。通过角闪石成分计算出岩浆的氧逸度为ΔNNO+0.30至ΔNNO+2.48,并且在角闪石结晶时岩浆具有较高的含水量(H2Omelt>5%)。通过分析可知觉罗塔格构造带中的钙碱性侵入岩具有高温、低压、高氧逸度、富水和侵位浅的特点,有利于Cu等元素在成矿流体中富集,符合区域斑岩型铜矿的成矿条件。因此推测觉罗塔格构造带内仍具有一定斑岩铜矿的找矿潜力。

文斌[2](2021)在《新疆东天山阿奇山铅锌矿床成矿时代及成因》文中研究指明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的聚合地区,其中的阿奇山铅锌矿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东南方向,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阿奇山-雅满苏岛弧火山带。自2013年发现以来学者们对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矿区周围的花岗岩年龄等进行了探讨。本文在对阿奇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和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方法对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石榴子石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和U-Pb同位素分析;为了详细了解该矿床的成因,本次对矿体南部的花岗斑岩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分析和锆石U-Pb定年研究。结合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火山岩地球化学分析和大地构造环境研究,对阿奇山铅锌矿床及石榴子石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取得如下认识:下石炭统雅满苏组是阿奇山铅锌矿的重要赋矿层位,分布在康古尔剪切带与阿其克库都克断裂之间。其下部以黄绿色凝灰质碎屑岩与英安质凝灰岩、石榴子石安山质凝灰岩夹少量薄层灰岩为主;中部以灰黑色含砾凝灰质粉砂岩、英安质凝灰岩夹灰岩透镜体为特征;上部为灰绿色绿帘石化安山岩,安山质含角砾晶屑凝灰岩等,夹少量薄层玄武岩、灰岩透镜体。阿奇山铅锌矿矿体赋存于早石炭世的雅满苏组海相火山凝灰岩中。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阿奇山地区雅满苏组火山岩为一套钙碱性岩石系列,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L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为典型的岛弧火山岩。花岗斑岩,SiO2含量为55.63%~65.83%,K2O含量为1.35%~1.76%,K2O+Na2O含量为4.30%~8.88%,主要为中钾钙碱性系列、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稀土元素一致的右倾,其中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Eu具有较明显的负异常特征,Ce无明显的异常特征。如微量元素标准化图解中可见,样品具有右倾多峰值特征,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与岛弧环境形成的花岗斑岩具有相似特征。本次对花岗斑岩进行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斑岩形成时间为318±1.4 Ma,与雅满苏组地层形成时间一致。尽管如此,地质观察表明,与其相近的雅满苏组含矿地层中的灰岩未见有大理岩化和矽卡岩化。阿奇山铅锌矿地表圈出矿体42条,铅锌矿体长80~3000 m、厚度2~106 m。Zn平均品位0.5%~1.21%,Pb平均品位0.3%~0.9%,Pb+Zn平均0.63%~1.77%。局部钻孔岩芯的炭质泥岩中,Pb、Zn和Cu品位较高,Pb+Zn+Cu品位可达矿床规模为中到大型。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构造具有上部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倾向SE、倾角40°-60°,产状与火山凝灰岩围岩的产状一致;下部发育脉状、网脉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铁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石榴子石化,石膏化和重晶石化。石榴子石呈层状、似层状产于近矿体上部,与矿化关系密切。空间上,阿奇山铅锌矿床与赋存于雅满苏组海相火山岩中的锰铁矿伴生。上述阿奇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均可与世界典型的VMS型矿床特征对比,即为海底VMS的成矿系统属性。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石榴子石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与雅满苏组地层及矿体产状一致,部分矿体赋存于石榴子石中。石榴子石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褐色石榴子石、灰绿色石榴子石。显微镜下,灰绿色的石榴子石晶间及其内部空隙中充填有大量的金硫化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褐色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铁榴石,灰绿色石榴子石为铁铝榴石系列。SiO2含量为34.791%~37.8%,Ca O含量为32.493%~34.274%,两者整体具有正相关。Fe O含量为8.454%~27.275%,Al2O3含量为0.012%~15.293%,含量变化较大,两者的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TiO2含量为0.013%~1.057%,含量较低,Mn O含量为0.323%~1.413%。ICP–MS分析结果显示,稀土元素总量为ΣREE=71.405~826.52×10-6,LREE/HREE=8.66~4157.75,La N/Yb N=23.51~984.34。稀土元素总体具有右倾,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与含矿的流纹质火山岩的REE特征相似,明显的Eu正异常,Ce正异常,δCe=0.94~1.85,表明石榴子石形成于氧化环境中,明显与海底热水活动有关。利用LA-ICP-MS方法对石榴子石进行原位U-Pb同位素定年,获得结果为316.6±4.4Ma,与雅满苏组地层形成时间一致。综上所述,石榴子石原位U-Pb同位素年龄和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结果表明,阿奇山铅锌矿床与雅满苏组火山岩喷发沉积作用以及花岗斑岩体的侵入近于同时进行,形成于大陆边缘岛弧环境中,为热水喷流沉积矿床成因的VMS型矿床。石榴子石主量元素、稀土元素测试结果表明,石榴子石形成于海底热水活动的氧化环境,不同于碰撞造山带中矽卡岩型矿床中的石榴子石成因。

杜尚泽[3](2021)在《新疆东天山彩珠山自然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文中指出彩珠山自然铜矿床位于新疆鄯善县东南,大地构造位置属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板块聚合部位的阿奇山-雅满苏岛弧,与十里坡、长城山自然铜矿床以及红云滩、铁岭、双龙山、黑尖山、雅满苏等铁铜(金)矿床共同构成了东天山觉罗塔格晚古生代成矿带的南亚带。前人已对该成矿带内十里坡、长城山等自然铜矿床以及黑尖山、雅满苏等铁铜(金)矿床进行了许多的地质研究工作,但彩珠山自然铜矿床自2015年发现以来,其研究工作甚少。本文在查明了彩珠山自然铜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铜同位素分析为手段,对彩珠山自然铜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以下认识:上石炭统土古土布拉克组下部的玄武岩段是彩珠山自然铜矿床重要赋矿层位,该组为一套基性到酸性火山熔岩、中酸性火山凝灰岩组合,该组火山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钙碱性到高钾钙碱性系列,反映了由挤压到拉伸转换过程中陆缘弧火山岩特征。彩珠山铜矿体形态呈透镜状、放射状脉状产出,地表上长120~150m,矿体视厚度2.1~25.6m,铜品位0.15%~22.38%,伴生金、银,金品位为1.16g/t,银品位为70.3g/t,空间上伴生锰铁矿化、同城黝帘石型铅矿床及银矿床。矿石矿物有自然铜、赤铜矿、辉铜矿、蓝辉铜矿、铜蓝、孔雀石、氯铜矿、磁铁矿、钛铁矿和硬锰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绿帘石、绿泥石、绿纤石、阳起石、纤闪石、绢云母、葡萄石、方解石、硬石膏、高岭土。矿石结构有不规则粒状结构、包含结构、斑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填隙结构。矿石构造有团块状构造、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星点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及皮壳状构造。蚀变类型主要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透闪石化、硅化、绿纤石化、葡萄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镜下观察到碎裂状石榴子石、透辉石和部分透闪石、方解石形成于自然铜矿化之前,代表了原生硫化物矿床的产物。与自然铜矿化密切相关的绿帘石化、硅化、碳酸盐化局部穿切了二叠系的红柳沟组地层,这一特征反映了本矿床应形成于二叠纪。镜下观察表明自然铜有2种产出状态,一种为豆粒状产出于硅酸盐矿物中与辉铜矿伴生;另一种呈脉状或块状产于硅酸盐矿物之间,与赤铜矿伴生。扫描电镜分析显示自然铜和钛铁矿、磁铁矿等分布上与硅酸盐矿物伴生;自然铜内部是由更多细小的球状自然铜组成的,自然铜的形成与辉铜矿有关;球状自然铜边部形成富S带;块状自然铜包裹辉铜矿和硅酸盐矿物,S集中于自然铜边部或硅酸盐矿物中。这些特征均表明彩珠山自然铜矿床中自然铜和辉铜矿均来自原生铜硫化物,铜硫化物中S逐渐向外析出形成自然铜。镜下观察表明,赤铜矿常分布于脉状或块状自然铜周边,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赤铜矿形成时有Si O2、Ca SO4、Ca Cl2和K元素等物质参入,伴随着硅化、钾化和硬石膏化蚀变。这说明在石英、钾长石和卤化物等参入下,自然铜形成了赤铜矿,斜长石和钾长石等发生了分解形成了硬石膏和钾化现象,局部赤铜矿转变为氯铜矿。电子探针测试结果显示彩珠山自然铜含Cu量在92%~99%之间,含有Ag、Au、Mn、Fe、Co、Ni、Pb、Hg、Bi、Sb、Cr,局部含Ag量为69.47%,形成Cu-Ag-Hg合金;局部原始含铜硫化物形成自然铜时,因含有Ag、Fe、Mn、Co等元素,继承硫化物的形态呈蓝灰色调;辉铜矿含Cu量为74.51%~81.15%,含S量为16.42%~20.86%,其中还含有Mn、Fe、Co、Ni、Zn、Pb、Ag、Cr元素。自然铜和辉铜矿中的微量元素一致性,说明了自然铜与辉铜矿等硫化物之间的成因联系,与镜下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赤铜矿含Cu量为84.21%~89.15%,含O量为11.02%~22.34%,还含有Fe、Mn、Au、Ag、Co、Ni、Pb、Ca、Cl、S;氯铜矿沿着赤铜矿的裂隙和颗粒之间交代赤铜矿,赤铜矿Cl/S比值0.15~81.75,具有富Cl特征,说明赤铜矿的形成与富Cl的卤水有关。钛铁矿和磁铁矿分布于硅酸盐矿物中,含有Mn O、V2O5、Mg O、Al2O3、Cr2O3、Co O、Ni O。彩珠山自然铜矿床铜同位素组成为0.55‰~0.61‰,与VMS型矿床铜同位素组成接近。结合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彩珠山自然铜矿区非矿化体比矿化体更加富S。因此在成矿物质来源方面,彩珠山铜同位素组成反映了彩珠山自然铜矿化与该带内VMS矿床相关。结合成矿时代、蚀变特征和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彩珠山自然铜矿床中的赤铜矿和氯铜矿的形成过程,与阿奇山-雅满苏岛弧带内IOCG型铁铜矿床具有相似的特征,可能与矿带内的铁铜金矿床具有相同的成因。因此,本文认为东天山晚石炭世末期大洋板片向南侧中天山地块下俯冲,形成了阿奇山-雅满苏岛弧带,带内产出有雅满苏组VMS型矿床;二叠纪侵入体作为热源,以石英作为缓冲剂,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经海相火山岩中VMS矿体,熔融作用使铜硫化物中大量的S向外析出,形成辉铜矿和自然铜;流体携带成矿物质至IOCG型矿床赤铁矿-磁铁矿氧化还原界面,自然铜被氧化为赤铜矿,硅酸盐物质和卤水的加入使长石等硅酸盐矿物形成了硬石膏、硅化和高岭土化,使赤铜矿形成氯铜矿。Fe、Mn形成了矿区内铁锰矿化蚀变带;Au、Ag在局部有利地段形成了金矿点和银矿点。

高荣臻,薛春纪,满荣浩,代俊峰,赵晓波,赵云,亚夏尔·亚力坤,Bakhtiar NURTAEV,Nikolay PAK,莫宣学[4](2021)在《中国及境外天山铅锌成矿作用与找矿方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及境外天山铅锌矿床多有发现,如哈萨克斯坦Tekeli、Shalkiya和Achisai,乌兹别克斯坦Kurgashinkan和Uchkulach,塔吉克斯坦Altyntopkan,中国新疆乌拉根、彩霞山、阿齐山、阿尔恰勒等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构成了天山巨型铅锌成矿带。这些铅锌矿床形成于怎样的地球动力学背景?铅锌成矿的基本地质特征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成矿类型?受何要素控制?未来找矿突破方向在哪里?这些都是颇受关注的地质找矿问题。在广泛矿产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国及境外天山作为整体,综述了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和重要铅锌成矿环境、典型矿床特征与成矿系统/成矿类型,总结了天山地区铅锌成矿演化过程,并分析了区域铅锌成矿特点与找矿突破方向。结果表明:天山造山带经历了前寒武纪古陆形成、洋-陆俯冲增生、陆-陆碰撞造山和陆内成盆4个地球动力学过程,先后出现了元古宙古陆边缘裂陷盆地、古生代洋-陆俯冲增生岛弧、晚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与中—新生代山前/山间盆地4类重要铅锌成矿环境。在元古宙古陆边缘裂陷盆地环境,主要受同生断层、还原性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等控制,形成了古陆边缘裂陷盆地铅锌成矿系统与SEDEX型铅锌矿床;在古生代洋-陆俯冲增生岛弧环境,主要受弧岩浆活动、断裂构造、地层等控制,形成了增生岛弧铅锌成矿系统与矽卡岩型、斑岩型、岩浆热液脉型、VMS型铅锌矿床;在晚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环境,主要受被动陆缘海相碳酸盐岩、张性开放空间、逆冲推覆构造等控制,形成了碰撞造山铅锌成矿系统与MVT型铅锌矿床;在中—新生代山前/山间盆地环境,主要受盆地三元结构、油气运移与红层"漂白"、硫酸盐岩等控制,形成了山前/山间盆地铅锌成矿系统与砂岩型铅锌矿床。由此可见,天山地区存在多种铅锌成矿环境和不同铅锌成矿系统与成矿类型,其铅锌成矿表现出长时间、多期次、多类型叠合成矿和一定继承性的演化特点。尽管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包括SEDEX型、MVT型和砂岩型)在全球铅锌矿产资源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天山地区增生岛弧铅锌成矿系统则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北天山岛弧带,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南、北缘和中天山地块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北缘与东天山中天山地块元古界SEDEX型铅锌找矿、境外中天山地块北缘与南天山造山带古生代被动陆缘碳酸盐岩地层MVT型铅锌找矿、新疆西南天山山前/山间盆地砂岩型铅锌找矿前景良好,也仍值得持续关注。

杜尚泽,张元厚,杨万志,文斌,王鹏[5](2020)在《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带中康古尔金矿床成因的再认识》文中指出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中康古尔金矿因其独特的成矿地质特征,成因一直备受争议。文章立足于康古尔金矿地质特征,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通过探讨觉罗塔格带的构造演化,重新审视康古尔金矿的成因。笔者总结了觉罗塔格构造带晚古生代地层时代及火山-沉积建造特征,认为晚古生代早期大洋板块向北俯冲,发育奥陶纪—泥盆纪弧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岩系,石炭纪康古尔洋发生双向洋-陆俯冲,在两侧形成对称岛弧带,局部平稳拉张环境为铜-铅-锌-金成矿的有利环境。野外地质观察及室内研究结果表明其成因不仅仅与韧性剪切作用有关。康古尔金矿体位于海相安山岩、凝灰岩的交替部位,上部富金-中部铅锌-下部富铜的金属分带特征,与VMS矿床特征一致。矿体呈板状且与围岩截然接触,明显受挤压变形的网脉状矿化表明矿体形成早于韧性剪切作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康古尔金矿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多阶段性。通过详细对比康古尔金矿和造山型金矿、小热泉子VMS铜矿的特征,笔者认为康古尔金矿具有原生VMS矿床的特征,并且被二叠纪韧性变形所改造,为喷流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富金多金属矿床。

田江涛,高永峰[6](2020)在《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成矿系列及成矿谱系》文中研究表明据矿床成矿作用差异,划分了12个三级矿床类型和20个四级矿床类型,其中斑岩型铜、钼矿,基性-超基性岩型铜镍矿,海相火山气液型铁、铜、铅锌矿,动力变成(动力热液)型金矿为成矿带内最具找矿潜力的矿床类型。基于成矿带构造演化及矿床在空间、时间上的分布及物质组成特征,划分为6个成矿系列,10个亚系列,其中以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铁、铜、铅、锌等矿床成矿亚系列,与中酸性侵入岩建造有关铁、铜、钼、金、银等矿床成矿亚系列,与镁铁-超镁铁岩有关铜、镍矿床成矿亚系列,与花岗岩建造有关钼、稀有金属成矿系列最具找矿潜力。不同矿床成矿系列间具一定成因联系,不同成矿系列可以彼此复合,共同组成成矿带成矿谱系。

夏冬[7](2020)在《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以阿奇山铅锌(铜)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的认识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方法及相对统一的综合性结论。本文以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视角,系统地收集、整理东天山及邻区已发表的锆石U-Pb单点年龄大数据及7类主要矿产时空结构规律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主要构造-岩浆演化序列、成矿规律及构造-岩浆演化与流体耦合成矿机理,并探讨了地球动力学机制。阿奇山铅锌(铜)矿床在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序列及成矿特征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但其成因、控矿因素等的研究尚薄弱,为此开展了野外地质学,小东山火山机构岩石组合、构造控矿、流体运移特征及年代学等工作。我国地表找矿存在找矿难、找矿慢的问题突出,找矿理论创新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创新性认识:(1)东天山经历了晚奥陶世-早泥盆世(俯冲)→早石炭纪(碰撞+准噶尔亚幔柱?)→晚石炭纪(板片断离-岩石圈拆沉+准噶尔亚幔柱?)→早-中二叠世(塔里木亚幔柱)→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板内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2)东天山绝大部分矿产的主成矿期处于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活动间歇期,耦合着大量流体作用,具有岩浆期后成矿特点。与板块构造有关的早石炭世斑岩型铜矿、火山岩型铁矿、晚二叠-早三叠世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早-中三叠世斑岩型钼钨矿为板块熔融产生的透岩浆流体成矿系统中熔体与流体发生耦合或解耦的产物;板片拆离-岩石圈拆沉作用触发的深部含矿流体向上运移与晚石炭世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早二叠世火山岩型铁矿、火山热液型或火山岩型银多金属矿成矿密切相关;塔里木二叠纪地幔柱与早-中二叠晚期基性-超基性岩型铜镍矿具有成生关系。(3)阿奇山铅锌(铜)矿床成矿分为早期硅酸岩热液和晚期碳酸盐流体成矿阶段。花岗斑岩对成矿的主要贡献:岩体自身及其岩浆成矿系统解耦有关的透岩浆流体形成的早期矽卡岩化带对后期小东山火山机构有关的含矿流体的遮挡作用,仅提供了部分热及矿质,正长斑岩等次火山岩有关的含矿流体以非顺层、高角度呈发散性产于断裂、破碎带及岩石微裂隙等构造有利部位充填-交代形成主要富矿体。主成矿期约束在292.0~320.0±1.6Ma,成矿流体具低温-中盐度,硫同位素具幔源、火山热液特征,成矿期构造背景处于挤压向拉张转换期,地球动力学机制主要为岩石圈拆沉。(4)含矿火山流体的充填交代为主要成矿作用,成因为火山热液型铅锌(铜)矿床,并建立了成矿模式。针对当前我国找矿勘查客观条件下存在的找矿难、找矿慢问题,适时提出中观“热岩-枝找矿理论”,并阐述了运用该理论发现新矿床的过程。

李宁[8](2020)在《新疆东天山小白石头钨(钼)矿床成矿作用研究》文中指出新疆东天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的西南缘,毗邻北山造山带,以晚古生代成矿为特色。但近年来发现了一系列三叠纪矿床,形成了一条三叠纪钨钼成矿带。小白石头钨(钼)矿床位于东天山的中天山地块东南缘,是一个与三叠纪黑云母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作为该成矿带唯一的钨钼矿床,其钨钼共生机制的研究工作不仅丰富了东天山-北山的成矿理论,而且可以拓展找矿方向。本文以小白石头钨(钼)矿为研究对象,针对钨钼共生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在详细野外调查基础上,开展了侵入岩、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学、成矿流体、年代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探讨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流体演化、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元素沉淀机制,建立矿床模型,并与其他钨矿床进行了综合对比研究,总结了东天山钨矿成矿规律。取得主要成果如下:矿区内侵入岩发育,锆石LA–ICP–MS U–Pb年龄确定新元古代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908.1 Ma、泥盆纪花岗闪长岩形成于406.8412.3 Ma、石炭纪辉长闪长岩的侵位时间为324.7Ma,与成矿有关的三叠纪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246.4252.2 Ma。辉钼矿Re–Os年龄加权平均模式年龄分别为245.0±1.7 Ma和251.1±1.6 Ma、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247.6±2.3Ma,表明矿床形成于早三叠世(245251 Ma)。三叠纪黑云母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中等铝、镁含量、低钙特征,为高钾钙碱性镁质花岗岩。岩石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弱的负Eu异常,显示为I型花岗岩。矿物学、全岩地球化学、Sr–Nd和Lu–Hf同位素研究表明,其来源于幔源和壳源物质混合,后期同化混染过程中有更多的地壳物质加入。提出与成矿有关岩石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黑云母花岗岩侵入卡瓦布拉格群碳酸盐岩中,在接触带形成矽卡岩。矿化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少量花岗岩型和大理岩型。成矿过程经历了早期矽卡岩阶段(I)、退化蚀变阶段(II)、石英-硫化物阶段(III)和方解石阶段(IV),钨矿化主要形成于II和III阶段,钼矿化主要形成于III阶段。矿物研究表明I阶段成矿流体的氧逸度逐渐增加,并向弱碱性演化,黄铁矿等硫化物形成于中低温环境。II阶段早期成矿流体的氧逸度较高,白钨矿开始沉淀,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流体。II阶段后期和III阶段成矿流体的还原性不断增加。III阶段中,大气降水大量加入,参与形成白钨矿。4个成矿阶段中成矿流体温度逐渐降低(峰值分别为310℃、300℃、290°C和170°C、150°C);流体盐度逐渐降低(峰值分别为6.5 NaCl equiv.、4.5 NaCl equiv.、4.5.NaCl equiv.和2.5 NaCl equiv.);成矿深度逐渐减小(2.63.3 km、0.70.9 km、0.81.0 km和>0.2 km)。主成矿阶段(II和III)中大气降水加入和压力释放引起成矿流体沸腾作用,形成不均匀流体,导致了白钨矿和辉钼矿大量沉淀。稳定同位素(C、H、O、S、He和Ar)研究表明I阶段流体主要源于岩浆,并在岩浆-热液活动后期经历了强烈分馏作用;II阶段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有大气降水加入;III阶段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和大气降水混合;IV阶段以大气降水为主。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壳源花岗岩,混合有深源物质。提出钨钼共生关键为壳幔物质共同参与、充分的岩浆演化和开放的成矿环境。揭示了东天山-北山三叠纪钨钼成矿带钨和钼矿床相同的地质构造背景提供了相似物质来源,成矿岩浆岩中老、新地壳组分参与是形成不同矿床类型的根本原因。钨矿形成时代早于钼矿,东天山矿床时代早于北山。斑岩型钼矿与区域构造关系更为密切。对比华南典型钨矿床,东天山三叠纪钨矿床在源岩、构造、围岩、流体演化和物质来源等方面极为相似,具有很大找矿潜力。

张伟[9](2020)在《东天山古生代玉海铜矿岩浆成因与成矿过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东天山造山带地处中亚造山带南缘,具有良好的铜成矿潜力与找矿前景,以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中段的土屋和延东大型铜矿为代表,受到众多地质学者的长期关注。然而,研究区东段新发现的玉海铜钼矿床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相关的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认识不足。因此,本文选取玉海铜钼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详实的野外工作和室内分析,对矿区各期岩浆岩体开展了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Lu-Hf同位素、Sr-Nd-Pb同位素以及矿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玉海铜钼矿主要呈浸染状或脉状分布于钾化和绢英岩化蚀变带,主要赋存于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中,少量产于正长花岗岩侵入体中。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数据表明,玉海酸性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侵位于石炭纪(318320 Ma),形成时间晚于矿区志留纪(442430 Ma)的中性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结果表明,玉海中-酸性岩浆岩具较高的Y、Yb含量和较低的Sr/Y比值,属于正常弧岩浆岩,与该构造带中段大型斑岩铜矿区(如土屋-延东)俯冲板片来源的埃达克质岩体的地球化学属性明显不同。玉海酸性花岗岩具较高的SiO2(≥74.90%)和K2O(≥3.48%)含量,较低的Mg#和相容元素含量(如Cr=0.653.37 ppm;Ni=0.631.02 ppm),且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i)。结合同位素特征,如较低的初始87Sr/86Sr(≤0.7033)、正的εNd(t)(4.05.9)和εHf(t)(≥11)值、年轻的TCDM年龄,和不均一的Pb比值(18.54919.465),指示正长花岗岩的母岩浆为新生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混有部分古老的地壳组分。相比之下,玉海中性闪长岩较低的SiO2和K2O含量、较高的Mg#(4056)和不均一的εHf(t)值,指示其起源于板片流体或熔体交代的亚大陆岩石圈地幔物质的熔融作用。根据玉海岩浆岩的锆石微量和斜长石主量成分,进一步估算其氧逸度和含水量大小,认为志留纪中性闪长岩的母岩浆为中度氧逸度(EuN/EuN*>0.6)且富含水(9 wt.%),有利于斑岩铜矿化,而石炭纪正长花岗岩的母岩浆为弱等氧逸度(EuN/EuN*=0.30.6),但也富水(6 wt.%)。结合对比区域岩浆活动和相关斑岩铜成矿作用,提出玉海铜钼区古生代岩浆作用及铜成矿作用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岩浆性质及其源区组分很可能是控制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中、东段斑岩铜矿分布和规模的关键因素。

袁轶[10](2020)在《新疆东天山白山钼矿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白山钼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康古尔-黄山韧性剪切带东北部,赋存于下石炭统干墩组中。矿体呈脉状,矿脉群整体呈近东西向展布,长约10km,宽400~700m,矿体平均钼品位为0.06 wt.%。矿石主要呈脉状和细脉状构造,鳞片状、叶片状、自形-半自形-他形以及交代结构。结合野外、手标本和显微镜观察,将白山钼矿床的成矿阶段划分为:(I)黄铁矿-粗粒钾长石石英脉、(II)黄铁矿-萤石-中粒石英钾长石脉、(III)多金属硫化物-方解石-中粒钾长石石英脉、(IV)辉钼矿-微细粒方解石石英脉四个阶段,其中多金属硫化物-方解石-中粒钾长石石英脉和辉钼矿-微细粒方解石石英脉阶段为主要的钼成矿阶段。白山钼矿矿区范围内,花岗岩体发育,且与钼矿空间关系密切。本文和前人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显示,矿区外围干墩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矿区内白山西二长花岗斑岩和矿区深部花岗斑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211.9Ma(晚三叠世)、259.1Ma(晚二叠世)和227 Ma(晚三叠世)。晚三叠世干墩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矿区深部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期岩浆形成于碰撞造山期后的伸展构造环境下;晚二叠世白山西二长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则指示其形成于碰撞造山后期的挤压构造环境。结合前人发表的白山钼矿成矿年龄(225~229Ma),认为白山钼矿成矿作用与深部花岗斑岩关系密切,形成于碰撞造山期后的伸展构造背景。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白山钼矿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98.9℃~394.3℃)、中低盐度(0.7~24.8wt%Na Cl)和低密度(0.82~1.05g/cm3)的特点,成矿深度为0.7~2.1km。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δD=-100.5‰~-91.1‰;δ18OH2O=-7.29‰~2.74‰)组成显示,白山钼矿的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特征,并且受大气水加入的影响较大;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δ34SPy=-1.44‰~1.49‰;δ34SMo=-1.32‰~-0.63‰)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中的硫主要为岩浆来源。岩浆水和硫可能主要由矿区深部的花岗斑岩提供。通过与典型斑岩型钼矿和石英脉型钼矿在矿体形态、矿石结构构造、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白山钼矿目前揭露的矿体在产出形式、矿体特征、成矿流体性质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与典型斑岩型钼矿床有明显差别,但与石英脉型钼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二、东疆小热泉子铜锌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年代学及矿床成因讨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疆小热泉子铜锌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年代学及矿床成因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钙碱性侵入岩角闪石矿物学特征及其对区域找矿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2 岩体地质特征
    2.1 迪坎儿岩体
    2.2 百灵山岩体
    2.3 克孜尔塔格岩体
    2.4 齐石滩岩体
    2.5 陇东岩体
    2.6 黑岗岩体
    2.7 双岔沟岩体
    2.8 横山岩体
3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4 角闪石化学成分分析
5 讨论
    5.1 角闪石成因以及对构造背景的指示
    5.2 角闪石结晶的温度、压力、氧逸度和含水量
        5.2.1 温度和压力
        5.2.2 氧逸度和含水量
    5.3 对成矿的指示意义
6 结论

(2)新疆东天山阿奇山铅锌矿床成矿时代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现状
    1.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3 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实物工作量
第2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层
        2.1.1 大南湖晚古生代岛弧带
        2.1.2 阿奇山-雅满苏岛弧带
    2.2 区域岩浆岩
    2.3 区域构造
        2.3.1 康古尔韧性剪切带
        2.3.2 雅满苏断裂
        2.3.3 阿其克库都克大断裂
    2.4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岩浆岩
    3.3 矿区构造
    3.4 矿体特征
    3.5 矿石特征
        3.5.1 矿石类型
        3.5.2 矿石结构构造
        3.5.3 围岩蚀变特征
    3.6 矿化阶段
第4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时代
    4.1 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1.1 样品采集及实验方法
        4.1.2 主量元素特征
        4.1.3 微量元素特征
    4.2 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年龄
        4.2.1 花岗斑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
        4.2.2 花岗斑岩锆石U-Pb测年
    4.3 石榴子石地球化学特征及石榴子石U-Pb年龄
        4.3.1 石榴子石样品采集及实验方法
        4.3.2 石榴子石主量元素分析结果
        4.3.3 石榴子石稀土元素分析结果
        4.3.4 石榴子石U-Pb同位素分析结果
        4.3.5 小结
第5章 矿床成因探讨
    5.1 地质构造背景
    5.2 成岩成矿时代
    5.3 成矿物质来源
    5.4 矿床成因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新疆东天山彩珠山自然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自然铜矿化研究现状
        1.2.1 基维诺自然铜矿床
        1.2.2 峨眉山与玄武岩有关的自然铜矿床
        1.2.3 洋壳中的自然铜
        1.2.4 与VMS矿床有关的自然铜
        1.2.5 对IOCG型矿床的认识
        1.2.6 新疆东天山自然铜矿床的研究现状
    1.3 交通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
    1.4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工作量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
        2.1.2 康古尔韧性剪切带
        2.1.3 阿奇山-雅满苏岛弧带
        2.1.4 中天山地块
    2.2 区域岩浆岩
        2.2.1 火山岩
        2.2.2 侵入岩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矿产
    2.5 土古土布拉克组火山岩的产出的构造环境分析
        2.5.1 主量元素特征
        2.5.2 微量元素特征
        2.5.3 构造环境判别
第3章 矿床地质
    3.1 矿区地质
        3.1.1 地层
        3.1.2 岩浆岩
        3.1.3 构造
    3.2 矿化特征
        3.2.1 矿体特征
        3.2.2 矿石特征
    3.3 蚀变特征
    3.4 成矿阶段
    3.5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第4章 矿石矿物成分及元素分布特征
    4.1 扫描电镜测试分析
        4.1.1 样品采集
        4.1.2 扫描电镜测试方法及条件
    4.2 扫描电镜测试结果
        4.2.1 豆粒状、脉状自然铜特征
        4.2.2 自然铜与硫化物组合特征
        4.2.3 自然铜与赤铜矿组合特征
        4.2.4 赤铜矿与硫化物、氯化物和硅酸盐矿物组合
        4.2.5 Fe和Ti及硅酸盐矿物组合
    4.3 电子探针测试分析
        4.3.1 样品采集
        4.3.2 电子探针测试方法及条件
    4.4 电子探针测试结果
        4.4.1 自然铜
        4.4.2 辉铜矿
        4.4.3 赤铜矿
        4.4.4 氯铜矿
        4.4.5 铜-银-汞合金
        4.4.6 钛铁氧化物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铜同位素分析
    5.1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5.2 铜同位素测试结果
    5.3 彩珠山自然铜矿床铜同位素分析
        5.3.1 铜同位素研究
        5.3.2 不同地质储库中的铜同位素组成
        5.3.3 不同类型矿床铜同位素组成
    5.4 自然铜矿床铜同位素组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讨论
    6.1 构造环境及成矿时代探讨
    6.2 彩珠山自然铜矿床成因探讨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中国及境外天山铅锌成矿作用与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区域构造单元划分
2 天山构造演化与重要铅锌成矿环境
    2.1 元古宙古陆边缘裂陷盆地
    2.2 古生代洋-陆俯冲增生岛弧
    2.3 晚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
    2.4 中—新生代山前/山间盆地
3 重要铅锌矿床与成矿系统
    3.1 元古宙古陆边缘裂陷盆地铅锌成矿系统
        3.1.1 哈萨克斯坦Tekeli铅锌矿床
        3.1.2 中国新疆托克赛铅锌矿床
        3.1.3 中国新疆哈尔达坂铅锌矿床
    3.2 古生代增生岛弧铅锌成矿系统
        3.2.1 乌兹别克斯坦Kurgashinkan铅锌矿床
        3.2.2 中国新疆阿尔恰勒铅锌矿床
        3.2.3 中国新疆阿齐山铅锌矿床
    3.3 晚古生代碰撞造山铅锌成矿系统
        3.3.1 乌兹别克斯坦Uchkulach铅锌矿床
        3.3.2 中国新疆霍什布拉克铅锌矿床
    3.4 中—新生代山前/山间盆地铅锌成矿系统
4 讨 论
    4.1 天山构造演化与铅锌成矿过程
        4.1.1 古陆边缘裂陷盆地环境铅锌成矿
        4.1.2 洋-陆俯冲增生岛弧环境铅锌成矿
        4.1.3 陆-陆碰撞造山环境铅锌成矿
        4.1.4 山前/山间盆地环境Zn-Pb成矿
    4.2 天山地区铅锌成矿特点
    4.3 天山地区铅锌找矿突破方向
5 结 语

(5)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带中康古尔金矿床成因的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地质背景
    1.1大地构造与矿产
    1.2地层及火山-沉积建造
        1.2.1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
        1.2.2康古尔剪切带
        1.2.3阿奇山-雅满苏岛弧带
    1.3觉罗塔格带构造背景
2康古尔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3讨论
4结论

(6)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成矿系列及成矿谱系(论文提纲范文)

1 矿产勘查概况
2 矿床类型划分及特征
    2.1 矿床类型划分
    2.2 矿床类型的成矿特征
3 矿床成矿系列划分及特征
    3.1 晚古生代矿床成矿系列
        3.1.1 与石炭纪海相火山-沉积建造有关铁、铜、铅、锌、金、银、硫铁矿床成矿亚系列
        3.1.2 与石炭—二叠纪后碰撞阶段韧性剪切带作用有关的含矿流体作用有关的金(铜、铅、锌)矿床成矿系列
        3.1.3 与石炭—二叠纪汇聚阶段中酸性侵入岩建造有关铁、铜、钼、铅、锌、金、银、锰、萤石、宝石(水晶)矿床成矿亚系列
        3.1.4 与早二叠世上叠地堑陆相火山岩建造有关金、银矿床成矿亚系列
        3.1.5 与二叠纪碰撞后伸展期镁铁-超镁铁岩建造有关铜-镍(钒钛)-辉长岩矿床成矿亚系列
    3.2 中生代矿床成矿系列
    3.3 新生代矿床成矿系列
4 成矿谱系
    4.1 晚古生代成矿演化阶段
    4.2 中生代成矿演化阶段
    4.3 新生代成矿演化阶段
5 结论

(7)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以阿奇山铅锌(铜)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现状
    2 选题依据
    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4 研究方法与工作量
    5 基本论点及主要创新性认识
第一章 构造-岩浆演化序列及地球动力学机制
    1.1 区域地质背景
        1.1.1 区域地层
        1.1.2 区域构造
        1.1.3 区域岩浆岩
        1.1.4 数据应用情况
    1.2 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1.2.1 晚奥陶世-早泥盆世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1.2.2 石炭纪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1.2.3 早-中二叠世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1.2.4 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1.3 地球动力学机制探讨
        1.3.1 晚奥陶世-早泥盆世(406~466Ma)
        1.3.2 石炭纪(299~359Ma)
        1.3.3 早-中二叠世(272~299Ma)
        1.3.4 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220~265Ma)
    1.4 小结
第二章 成矿规律及耦合成矿机理
    2.1 主要矿种时空结构
        2.1.1 铜矿
        2.1.2 金矿
        2.1.3 铜镍矿
        2.1.4 铁矿
        2.1.5 钼钨矿
        2.1.6 银多金属矿及铅锌矿
        2.1.7 成矿规律
    2.2 构造-岩浆活动与流体的耦合机理
        2.2.1 成矿流体来源及一般习性
        2.2.2 构造-岩浆活动与流体的耦合机理
    2.3 小结
第三章 热岩-枝找矿理论及找矿实践
    3.1 我国当前找矿勘查存在的问题
    3.2 可能的解决办法
    3.3 热岩-枝组矿模型
    3.4 热岩-枝宏观找矿概念
    3.5 中观地质异常找矿方法
    3.6 热岩-枝找矿理论优缺点及找矿实践
    3.7 小结
第四章 阿奇山铅锌(铜)矿地质特征
    4.1 区域地质矿产简介
    4.2 矿区地质特征
        4.2.1 地层
        4.2.2 构造
        4.2.3 岩浆岩
        4.2.4 围岩蚀变
        4.2.5 矽卡岩
        4.2.6 地球物理特征
        4.2.7 地球化学特征
    4.3 矿体地质特征
        4.3.1 矿体特征
        4.3.2 矿石特征
        4.3.3 成矿阶段划分
第五章 矿床控矿因素及富集规律
    5.1 雅满苏组火山岩
    5.2 小东山火山机构
        5.2.1 小东山火山机构位置的确定及火山口特征
        5.2.2 岩石组合及岩相学特征
        5.2.3 断裂构造控矿及流体运移特征
    5.3 成矿流体
        5.3.1 流体包裹体
        5.3.2 硫同位素
    5.4 主成矿时代约束
        5.4.1 雅满苏组火山岩年代学
        5.4.2 锆石U-Pb同位素
    5.5 矿化富集规律
    5.6 结论和讨论
第六章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6.1 矿床成因
        6.1.1 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
        6.1.2 矽卡岩型矿床
        6.1.3 火山热液型矿床
    6.2 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
        6.2.1 成矿模式
        6.2.2 找矿潜力分析
第七章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7.1 结论
    7.2 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
附录 -补充材料
附录 -作者简介
    一.个人简介
    二.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三.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和勘查项目
    四.在读期间学术交流
    五.获奖情况

(8)新疆东天山小白石头钨(钼)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1.1 钨矿床类型和成矿作用
        1.1.2 钨矿床时空分布
        1.1.3 东天山地区钨矿床特征
    1.2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1.6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带
    2.3 区域岩浆
    2.4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区侵入体年代学及地球化学
    3.1 岩体地质
    3.2 样品及测试方法
    3.3 年代学
    3.4 地球化学
    3.5 Lu-Hf同位素
    3.6 Sr-Nd同位素
    3.7 岩浆来源和构造环境
        3.7.1 岩石类型、成因以及来源
        3.7.2 构造环境
        3.7.3 区域构造格架
第四章 矿床地质特征
    4.1 地层
    4.2 构造及侵入岩
    4.3 矿体特征
    4.4 矿化类型
    4.5 热液蚀变
    4.6 成矿期次阶段
第五章 矿物学研究
    5.1 矿物岩相学
    5.2 电子探针分析
        5.2.1 样品、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
        5.2.2 矿物成分指示意义
    5.3 LA-ICP-MS微量元素原位分析
        5.3.1 样品及测试方法
        5.3.2 白钨矿原位微量元素
        5.3.3 白钨矿原位Sr同位素
第六章 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
    6.1 样品及测试方法
        6.1.1 流体包裹体
        6.1.2 稳定同位素
    6.2 流体包裹体研究
        6.2.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
        6.2.2 显微测温结果
        6.2.3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6.2.4 群体包裹体成分
    6.3 稳定同位素研究
        6.3.1 H-O同位素
        6.3.2 S同位素
        6.3.3 He-Ar同位素
        6.3.4 C-O同位素
    6.4 成矿流体来源
    6.5 成矿物质来源
        6.5.1 S同位素示踪
        6.5.2 C同位素示踪
        6.5.3 Re同位素示踪
第七章 成矿时代及成矿作用
    7.1 样品特征及测试方法
    7.2 测试结果
        7.2.1 辉钼矿Re–Os定年
        7.2.2 白云母40Ar–39Ar定年
    7.3 小白石头矿床成矿时代
    7.4 区域成矿时代对比研究
    7.5 钨钼共生
    7.6 成矿作用
第八章 区域矿床对比研究
    8.1 与东天山-北山三叠纪矿床对比研究
    8.2 与华南侏罗纪钨矿床对比研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发表论文情况

(9)东天山古生代玉海铜矿岩浆成因与成矿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斑岩铜矿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
第2章 东天山成矿地质背景
    2.1 基本构造框架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岩浆作用
    2.4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基本地质概况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矿物组成
    3.4 围岩蚀变
    3.5 成矿阶段
第4章 岩浆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4.1 实验测试方法
    4.2 岩相学特征
    4.3 年代学及锆石微量特征
    4.4 岩石地球化学
    4.5 同位素地球化学
        4.5.1 Lu-Hf同位素
        4.5.2 Sr-Nd同位素
        4.5.3 Pb同位素
    4.6 矿物地球化学分析
第5章 岩浆岩成因
    5.1 岩体类型
    5.2 岩浆源区
        5.2.1 正长花岗岩
        5.2.2 中性闪长岩
第6章 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成矿机制
    6.1 岩浆岩时空分布与成矿作用
    6.2 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
    6.3 区域斑岩成矿系统对比与讨论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新疆东天山白山钼矿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问题
        1.2.1 钼矿床研究现状
        1.2.2 斑岩型钼矿
        1.2.3 石英脉型钼矿
        1.2.4 白山钼矿
    1.3 选题依据及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法
    1.5 主要工作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质背景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围岩类型和围岩蚀变
    3.2 矿体特征
第四章 岩浆岩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4.1 岩石学特征
    4.2 主微量元素
    4.3 锆石U-Pb年代学
    4.4 锆石Lu-Hf同位素
第五章 流体包裹体
    5.1 样品选择和分析方法
    5.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5.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5.4 成矿压力和深度估算
第六章 稳定同位素
    6.1 H、O同位素
    6.2 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
第七章 讨论
    7.1 岩体侵位年龄
    7.2 成矿构造背景
    7.3 成矿流体性质
    7.4 成矿物质来源
        7.4.1 成矿流体来源
        7.4.2 成矿物质来源
    7.5 矿床成矿机制
    7.6 白山钼矿与石英脉型钼矿和斑岩型钼矿的异同及其矿床类型
第八章 结论
    8.1 获得的主要成果
    8.2 现存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四、东疆小热泉子铜锌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年代学及矿床成因讨论(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钙碱性侵入岩角闪石矿物学特征及其对区域找矿的启示[J]. 李季霖,陈正乐,周涛发,韩凤彬,张文高,霍海龙,刘博,赵同阳,韩琼,李平,陈贵民.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21(03)
  • [2]新疆东天山阿奇山铅锌矿床成矿时代及成因[D]. 文斌. 吉林大学, 2021(01)
  • [3]新疆东天山彩珠山自然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D]. 杜尚泽. 吉林大学, 2021(01)
  • [4]中国及境外天山铅锌成矿作用与找矿方向[J]. 高荣臻,薛春纪,满荣浩,代俊峰,赵晓波,赵云,亚夏尔·亚力坤,Bakhtiar NURTAEV,Nikolay PAK,莫宣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1(01)
  • [5]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带中康古尔金矿床成因的再认识[J]. 杜尚泽,张元厚,杨万志,文斌,王鹏. 矿床地质, 2020(06)
  • [6]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成矿系列及成矿谱系[J]. 田江涛,高永峰. 新疆地质, 2020(03)
  • [7]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以阿奇山铅锌(铜)矿为例[D]. 夏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
  • [8]新疆东天山小白石头钨(钼)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 李宁.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0
  • [9]东天山古生代玉海铜矿岩浆成因与成矿过程[D]. 张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10]新疆东天山白山钼矿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D]. 袁轶. 西北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新疆东部小热泉子铜锌矿成岩成矿年代学及矿床成因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