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经前综合症和痛经

如何应对经前综合症和痛经

一、怎样面对经前综合征与痛经(论文文献综述)

毛毳[1](2021)在《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及其相关因素 ——基于网络分析模型》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PMS)的发生状况及症状网络特征;并从人口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因素四个方面,探讨PMS发生的相关因素,构建PMS症状与相关因素间的网络模型。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20年6~12月选取了 9所设有护理专业的院校中符合纳入标准的3458名护理专业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经前期综合征量表、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维度、情绪调节问卷、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简版和儿童期创伤问卷。采用SPSS 25.0和R 4.0.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主要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网络分析。结果:1.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发生状况以量表得分≥6分为划分依据,判定有无PMS,3458名护理专业女大学生中,PMS组1479人(42.8%)。易激动、腹胀腹泻和嗜睡是12种PMS症状中最常出现也是最严重的症状。2.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症状的网络分析在PMS组中,基于症状构建的高斯图论模型显示,大多数症状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其中,紧张与坐立不安之间(0.42)、抑郁和焦虑之间(0.39)的相关性最大;其次是偏头痛和失眠(0.31),易激动和焦虑(0.26),手脚肿胀与神经质(0.26);手脚肿胀与失眠(0.22)以及偏头痛(0.21)之间也存在一定相关性。焦虑在网络中中心性最高,坐立不安和手脚肿胀的中心性次之。网络稳定性检验结果表示,PMS症状网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相关稳定性系数=0.75)。3.有无PMS的护理专业女大学生在相关因素上的差异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学因素中,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高、高年级、饮食不规律、有吸烟史、有饮酒史的护生PMS的发生率较高(均P<0.05);生理因素中,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多、经常痛经、使用止痛药物、睡眠时型较晚的护生PMS的发生率较高(均P<0.001);心理因素中,PMS组的护生在神经质人格与表达抑制上得分均高于非PMS组的护生,但在认知重评和正念得分上低于非PMS组的护生(均P<0.05);社会因素中,PMS组的护生在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以及躯体忽视的发生率均高于非PMS组(均P<0.001)。4.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相关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有PMS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人口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08)、吸烟(OR=1.98)、月经量多(OR=1.53)、偶尔或经常痛经(OR分别为2.13和4.15)、偶尔或经常使用止痛药物(OR分别为1.51和1.55)、较晚的睡眠时型(OR=1.20)、神经质人格(OR=2.46)、表达抑制(OR=1.04)、躯体虐待(OR=1.44)和躯体忽视(OR=1.46)是PMS的危险因素;认知重评(OR=0.99)和正念(OR=0.91)是PMS的保护因素。5.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症状与相关因素的网络分析采用网络分析的方法,在PMS组中将回归分析筛选出的自变量与PMS症状共同构建混合图形模型。在模型中,生理因素中的痛经与PMS中的腹胀腹泻症状有较强直接关联(0.21);心理因素中的神经质人格与PMS中的抑郁症状(0.27)、神经质症状(0.21)和手脚肿胀症状(0.16)均有较强直接关联;社会因素中的躯体虐待与PMS中的易激动症状(0.17)和神经质症状(0.14)有直接关联。结论:1.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发生率较高(42.8%),以轻中度为主。2.PMS中大多数症状存在相互关联,焦虑是PMS症状网络的核心症状。3.护理专业女大学生人口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因素与PMS症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尤其是痛经、神经质人格、躯体虐待与PMS症状存在较强直接联系。

关皓邺[2](2021)在《基于“X形平衡理论”取“女福穴”干预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以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在“X形平衡理论”指导下选取的“女福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对比观察组“女福穴”按压和对照组口服布洛芬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在痛经症状积分、VAS(Visual Analog Scales,VAS)评分、COX(The COX Menstrual Symptom Sale,COX)痛经症状量表及前列腺素PGE2(Prostaglandin E2,PGE2)、PGF2α(Prostaglandin F2α,PGF2α)表达水平方面的影响和差异,为按压“女福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的7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实验的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在经前7天开始治疗,每天1次,直到月经来潮;对照组在月经第一天开始治疗,每天2次,1次1粒,直到症状缓解。两组均以一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患者在此期间不得服用其它治疗性的中医和现代医学药物。研究将在治疗前和三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两组痛经症状积分、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及前列腺素PGE2、PGF2α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64例患者完成实验,对64例患者(对照组31例,观察组33例)数据进行分析。1.基线期比较:基线期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病程、痛经分度、痛经症状积分、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以及前列腺素PGF2α、PGE2表达水平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均衡,组间具有可比性。2.组内比较:(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痛经分度、痛经症状积分、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COX痛经症状量表横向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具体症状比较小腹疼痛、眩晕的频率及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色变化、胃痛的频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X痛经症状量表横向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具体症状比较小腹疼痛和恶心、食欲不振、背痛、腿痛、眩晕、虚弱、腹泻、面色变化、胃痛的频率及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易怒的频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呕吐、全身痛的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PGE2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GF2α、PGE2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1)对照组和观察组在痛经症状积分、VAS评分、PGF2α、PGE2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COX痛经症状量表横向总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具体症状比较小腹疼痛、腹泻、面色变化及胃痛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欲不振的频率及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痛经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比较: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事件,安全性良好。结论:1.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和观察组按压“女福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两组方法均可以改善痛经症状积分、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而观察组还能降低前列腺素PGF2α水平,升高PGE2水平,且观察组总有效率及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2.观察组根据X形平衡疗法“中间有病四边平”的理论指导,选择双下肢足外踝附近“女福穴”及其双上肢手背尺骨小头附近对应穴,形成了四肢左右交叉的“X”形,治疗位于人体中部的子宫原发性痛经疾病。其作用机制与“女福穴”即是足少阳胆经原穴“丘墟穴”有关,胆腑是五运六气之首,胆气升则十一脏腑之气皆升,足少阳胆经原穴能启动并输送阳气给人体各脏腑经脉,以推动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正常运行。

王欢[3](2021)在《伴痛经的青年女性抑郁患者的症状评估及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究青年女性抑郁患者的痛经状况,并对伴痛经的抑郁患者进行症状评估,分析痛经等因素对其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96例(病例组156例,对照组140例)青年女性的一般资料以及痛经资料,比较分析;根据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将病例组分为痛经组(PDD组)和非痛经组(NPDD组),运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对PDD组患者进行症状评估;采用SPSS 25.0软件通过t检验、F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PDD患者症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病例组和对照组痛经患病率分别为62.2%和50.7%(χ 2=3.952,P=0.047),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病例组痛经人群痛经症状量化评分分别为9.07±2.78和10.88±2.59(t=-4.333,P=0.000),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3.64±1.69和4.41±2.00(t=-2.610,P=0.010),两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病例组痛经人群伴随症状占比分别为77.5%和89.7%(χ 2=4.684,P=0.030),而在痛经应对方式上,病例组更显消极被动(21.6%vs 9.9%,χ 2=4.103,P=0.043),两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痛经类型在两组之间并无显着差异(P>0.05)。2.NPDD组和PDD组患者ISI得分分别为9.15±4.32和13.59±6.37(t=-4.726,P=0.000)、NGASR得分分别为8.47±4.07和10.11±3.49(t=-2.669,P=0.008)、CPSS得分分别为35.42±8.38和38.70±7.91(t=-2.455,P=0.015)、SAS得分分别为57.78±12.46和62.35±10.52(t=-2.453,P=0.015)、SDS得分分别为67.08±9.39和70.15±9.38(t=-1.982,P=0.049),两组上述五项得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PDD组患者症状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失眠的影响因素有月经量、疼痛类型、痛经应对方式;(2)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婚姻状况、有无痛经伴随症状、与家人关系状况;(3)焦虑的影响因素包括与家人关系状况、痛经症状量化评分、工作状态;(4)抑郁的影响因素包括痛经应对方式、痛经症状量化评分、与家人关系状况、有无痛经伴随症状;(5)自杀的影响因素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有无痛经伴随症状。结论:1.青年女性抑郁患者痛经患病率高、程度重。2.伴痛经的青年女性抑郁患者抑郁、焦虑、心理压力、失眠、自杀风险更加突出。3.高痛经症状量化评分、高视觉模拟评分、痛经伴随症状、隐痛痛经类型、消极的痛经应对方式、经量过多是伴痛经的青年女性抑郁患者焦虑、抑郁等症状的加重因素;此外,一般社会因素如与家人关系差、在婚、有工作也对其症状产生一定消极影响。4.在青年女性抑郁患者的诊治过程中,还应该关注患者的痛经问题,并积极引导患者建立对生理问题的正确认知和应对策略。

王彦彦[4](2020)在《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中医学术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网络文献检索系统、广州市各大图书馆、访谈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或后人、跟名老中医出诊学习等四种途径,对岭南中医名家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诊疗特色及临床经验等进行大规模的收集整理,发掘岭南地区月经病的发病特点和名家调治月经病的诊治规律,初步呈现岭南中医妇科医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源流及特色经验集成,为临床继承应用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用参与性研究方法初步验证其中一位名医的经验方的临床疗效,为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思想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为中医妇科后辈学习岭南中医妇科提供指引,为发挥岭南中医妇科优势,继承与发扬岭南中医妇科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本研究工作主要通过广泛收集历代岭南中医妇科名家相关历史记载、发表论文、医案医着、名医弟子的跟师记录、心得、经验总结及其他途径关于名医的一些记录等,搜集其中各岭南名医关于月经病诊治的学术背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有效病案等,通过比较研究的科研方法,归纳整理出岭南名医对于月经病诊治的特色和规律,形成“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同时对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诊疗特色进行整理研究,采用文献收集、名老中医自身总结、名家访谈、弟子访谈、跟诊学习等形式,采用传统及现代的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当代岭南妇科名医的学术思想、思辨特点、临床经验、方药特色、典型医案,总结其共性规律和特点,总结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学术思想。在基于上述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特色总结下,选择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的一个经验方药,采用参与性临床研究,从方药、治法入手,凝练形成代表性研究方案,评价临床疗效,为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思想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结果:在岭南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岭南地区中医妇科流派的发展受岭南文化的历史沉淀影响深刻。岭南中医妇科形成因素包括地域、经济文化、体质因素等。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构成代表有罗氏妇科、蔡氏妇科两支妇科派系,还包括以妇科病为专科的岭南医家及兼治妇科病的名家。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特点:(1)传承发扬中医,创新中医理论,培养数代岭南名医;(2)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3)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4)四诊合参,重视望诊、脉诊;(5)心身同治,调畅情志,重视情志治病;(6)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7)用药轻灵,善用南药花药;(8)结合岭南饮食文化,药食同源,重视药膳。本研究选择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教授经验方之补肾健脾法中药复方,治疗脾肾两虚型经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运用随机对照方法,与地屈孕酮片作为对照,结果如下:两组患者治疗后经行时间延长的主证积分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组在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方面更为有效。经过三个月经周期的治疗两组H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两组间治疗后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的疗效相当。两组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时间经治疗后延长,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延长黄体期时间方面疗效相当。两组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BBT上升6-8天)经治疗后较前显着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均有可能提高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而改善黄体功能。但因两组治疗前后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不具可比性,尚不能证明中药组对提高黄体中期血清孕酮水平的有效性。结论:岭南气候地理的独特性造成了岭南地区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的疾病特点及居民体质,如外邪常夹湿邪入侵人体,月经病患者也多气虚、阴虚及痰湿体质等;岭南地区还有采用当地中草药煲凉茶和煲汤的饮食文化习惯,因此药膳调经也成为岭南中医妇科的一大特色。岭南妇科流派传承特点:以代表性南海罗氏妇科为例,其调经特色在于:(1)崇尚景岳,调经首重阴阳;(2)脾肾为本,气血为用;(3)养阴保津,驱邪扶正,攻补有度;(4)治疗重视地域气候的差异;(5)善用南药,药性平和;(6)重视情志治病。罗元恺教授继承发扬,衷中参西,提出女性肾气—天癸—冲任—子宫轴的概念,这是岭南中医妇科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罗氏的传人欧阳惠卿、李丽芸、罗颂平、王小云等传承罗氏的学术思想,又各有发展创新。欧阳惠卿致力于补肾活血法在妇科领域常见病、难治病的应用研究,其科研成果硕果累累。李丽芸充实了补肾法,提出经典的补肾八法,丰富了补肾调周法的经验。罗颂平立足天人合一,提出月经周期与太阴月节律同步的创新观点。王小云经多年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形成特色明显的中医“心身同治”学术思想,创新以情胜情的情志疗法。同时岭南妇科流派传承人为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研究开创流派工作室,培养人才,为岭南妇科流派作出贡献。潮汕蔡氏妇科其传承以家传为主,兴盛至今的除了其百年不衰的疗效。近现代名医蔡仰高、蔡纯臣刻苦努力传承良好的家风医德,崇仲景学说,重脾肾,博采众长,重视祖方、偏方,又有创新。至现代蔡妙珊教授继承先辈经验,又结合吸收院校中医教学,将蔡氏妇科发扬壮大。临床验证方面,李丽芸教授经验方之8号健脾补肾方对脾肾不足型经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患者是有效的,其疗效与地屈孕酮片改善黄体功能不全型经期延长的疗效相当,而对改善患者脾肾不足型中医症状方面更优于地屈孕酮。此经验方具有临床可行性及可重复性。

林小涵[5](2020)在《热敏灸结合排刺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排刺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符合本课题研究诊断标准的66例患者纳入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最终完成病例6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结合排刺治疗,从经前第5天开始治疗,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7天;对照组采用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经前出现疼痛时开始服用药物,服用到本次经期痛经消失停止;1个月经周期是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PGF2α的变化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痛经症状评分,随后将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果。结果:1.在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年龄、初潮年龄、病程、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PGF2α等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4.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评分均下降,差异显着(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减轻痛经疼痛症状优于对照组。5.痛经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评分均下降,差异显着(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痛经腹痛及伴随症状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1),治疗组对疗效的巩固较对照组持久。6.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评分均下降,差异显着(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1),治疗组改善痛经中医证候优于对照组。7.PGF2α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PGF2α水平均下降,差异显着(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1),治疗组降低PGF2α水平较对照组显着。8.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本次课题研究过程当中监测各项安全指标未见异常,也未见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1.热敏灸结合排刺与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均能降低原发性痛经患者的VAS、痛经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PGF2α水平,缓解痛经腹痛不适及伴随症状。2.通过随访的痛经症状评分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热敏灸结合排刺在巩固远期疗效上更优于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3.热敏灸结合排刺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优于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

周贵凤[6](2020)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因症态系统分类与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症状和中医状态的分布规律,探索PCOS的症状和中医状态的系统分类方法,及针对病因、中医状态的干预方案。结果可为PCOS的病因病机研究、中医状态辨识及并发代谢综合征的防控与中药干预提供借鉴。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认识,在生活习性上的改变,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率,对PCOS的中医状态分类和中药干预方案结果,可为该病临床中药干预提供借鉴。方法:1.文献研究法(1)病因文献搜集与整理:检索古籍数据库、现代期刊与博硕论文数据库、超星图书数据库,系统整理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2)证候标准文献搜集:从CNKI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3月期间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状态辨识相关文献,包括期刊、博士硕士论文、会议、报纸、专利等文献。然后,逐条查阅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中引用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标准(包括引用标准和自拟标准),提取证候标准的参考文献信息。依据证候标准来源信息,从知网、维普、万方、超星图书等文献数据库,以及学校馆藏图书等获取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标准文本,并按照格式录入为word文档,进行校勘,形成本次研究的证候标准文本。(3)中药干预文本搜集:从上述期刊和博硕论文文献中,筛选有中药干预的文献,并摘录其中的中药干预方案文本。2.数据库方法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平台Microsoft Access2010进行管理,将文献来源、证候、中药干预等文本等按照格式输入数据库,构建证候标准来源数据表、证候标准数据表、中药干预数据表。证候病例数录入:从文献中摘录证候对应的病例数,并录入数据库。3.文本挖掘与数据分析法(1)证候术语规范:原始证候术语以《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的证候名称为依据进行证候术语规范,标准中没有的证候则根据证候命名原则自拟证候名称。(2)文本分词与术语规范:对症状、中药、证候等文本进行人工切词标记,利用SAS9.4软件编程提取症状、中药、单证(由证候名称分解而来)等术语,并输出到Access数据库中进行规范,构建症状、中药和单证的术语同义词表,以规范术语名称。(3)术语分类:对规范后的术语进行系统分类,症状参照国际基层医疗分类(ICPC)体系进行二级分类,并编写ICPC代码;中药参照《中药学》教材的功效分类方法进行二级分类;单证按照病位、病性(包括虚实、寒热)和病理因素进行系统分类。(4)文本频数统计:按照术语分类统计症状、证候、单证和中药的频数及占比。(5)证候、单证的病例数统计:采用SQL查询语句统计规范证候、单证的病例频数及百分比。(6)中医状态与中药干预的关联关系分析:采用Apriori算法对肥胖症不同中医状态(病位、病性与病理因素)与中药的关系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计算频数、置信度、反向置信度和平均置信度,保留平均置信度大于40%的关联关系。以上文本分词、术语提取、统计分析均在SAS9.4平台上进行。结果:1、病因研究结果:PCOS的主要病因为先天不足致肾阳(气)亏虚;饮食失常损害脾胃气机;情志失畅,郁结于肝。2、PCOS中医症状分析结果(1)PCOS中医症状按ICPC分类的统计结果:女性生殖(女性生殖的其他症状与主诉(232),月经延迟(196),无月经/月经过少(109),阴道分泌物(106));骨骼肌肉系统(胁腹/腋窝下症状,主诉(106),腰部症状主诉(77));综合非特异性系统(全身性虚弱/疲倦(100),发冷(55));皮肤系统(皮肤颜色改变(76),皮肤的其他症状(76));妊娠、分娩生育计划系统(不孕症/低生育力女性(94));神经系统(眩晕/头晕(77))。(2)症状频数结果:闭经(114次),经量少(108次),不孕(94次),月经后期(82次),胸胁痞闷(75次),头晕(71次),毛发浓密(58次),腰酸(54次),肥胖(49次)。(3)脉象频数结果:脉沉(76),脉弦(64),脉细(63),脉滑(41);脉数(38),脉涩(33)。(4)舌象频数结果:舌苔白(63),舌苔黄(26),舌苔腻(43),舌苔少(20),舌质淡(55),舌质紫暗(38),舌质红(36),舌有瘀点(36),舌体胖(31)。3、PCOS中医状态系统分类与中药干预分析结果(1)PCOS中医证候引用结果1)中医标准证候及单证引用文献数统计结果:标准证候引用文献频数(括号内为频数,百分比):肾虚痰湿证(36,21.43);痰湿证(35,20.83);肾虚血瘀证(28,16.67);肝郁肾虚证(14,8.33);脾虚痰湿证(8,4.76);肾虚证(14,8.33)。单证引用文献频数(括号内为频数,百分比):肾虚(94,55.95%);痰湿(85,50.06%);血瘀(38,22.62%);肝气郁(22,13.1%);脾虚(11,6.55%)。2)中医标准证候及单证病例数统计结果:标准证候引用病例频数(括号内为频数,百分比):肾虚痰湿证(1257,17.82%);痰湿证(1059,15.01%);肾虚血瘀(939,13.31%);肝郁肾虚证(700,9.92%),脾虚痰湿证(663,9.4%)。单证引用病例频数(括号内为频数,百分比):肾虚(3474,49.26%);痰湿(3171,44.96%);血瘀(1408,19.96%);肝气郁(1025.14.53%);脾虚(774,10.97%)。(2)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与中医症状相关性结果1)标准证候与中医症状频数与置信度统计结果(括号内为频数,平均置信度)肝经湿热证:外阴瘙痒(9,73.06);经前乳房痛(10,66.97);月经稀发(11,63.20);经前乳房胀(10,62.03);便秘(12,61.04);形体壮实(7,60.00);面部痤疮(12,57.86);月经失调(11,57.03);毛发浓密(12,53.20);小便黄(7,50.00);经量少(12,48.41);闭经(11,44.11);肢体肿胀(5,42.86);带下量多(9,41.15);舌苔黄(14,76.93);舌质红(9,44.65);脉数(13,63.54);脉弦(13,56.59)。脾虚痰湿证:形体肥胖(10,60.21);带下量多(9,54.00);倦怠(6,46.67);头晕(8,45.64);胸胁痞闷(8,45.56);月经后期(8,44.88);不孕(8,44.26);闭经(8,43.51);舌苔腻(9,55.47);舌体胖(8,52.91);脉滑(9,55.98)。肾虚证:经质稀(11,68.50);耳鸣(12,58.92);膝软(11,56.79);头晕(12,54.61);腰酸(11,52.69);经色淡(10,51.98);月经初潮迟至(7,47.52);经量少(11,47.41);月经后期(10,44.56);闭经(10,42.85);畏寒(7,42.84);面色无华(6,41.83);舌苔薄(10,50.09);脉细(9,41.76)。2)单证与中医症状频数与置信度统计结果(括号内为频数,平均置信度)痰湿:形体肥胖(34,82.90);胸胁痞闷(32,72.34);带下量多(29,70.04);月经后期(29,62.21);神疲(22,62.09);多痰(18,60.33);恶心(14,60.10);倦怠(14,60.10);闭经(29,54.14);不孕(26,52.02);头晕(20,42.90);经量少(22,42.52);心悸(7,41.28);舌苔腻(33,84.84);舌体胖(19,62.22);舌苔白(23,52.38);舌苔厚(9,42.16);脉滑(32,87.69);脉濡(7,48.35)。肾虚:腰酸(26,68.47);带下量少(12,65.51);耳鸣(23,63.23);经质稀(12,56.86);膝软(18,54.03);头晕(22,52.95);经量少(24,52.67);闭经(23,48.95);月经后期(19,45.73);畏寒(11,45.24);性欲淡漠(10,43.91);不孕(19,42.99);舌苔薄(14,45.92);脉细(21,54.06)。血瘀:经有血块(15,67.26);经色暗红(15,65.28);经行不畅(6,53.97);舌有瘀点(22,90.74);舌质紫暗(19,74.77);舌有瘀斑(10,68.52);脉涩(16,79.63)。(3)多囊卵巢综合患者的中药分类统计1)中药频数统计结果:当归(131),茯苓(112),菟丝子(108),香附(96),熟地黄(83),甘草(82),陈皮(81),苍术(70),丹参(69),半夏(65),白芍(64),川芎(61),枸杞子(58),淫羊藿(56),白术(54)。2)中药功效分类频数统计结果:补阳药(323),补血药(290),理气药(250),补气药(240),活血调经药(237),利水消肿药(146),补阴药(121),温化寒痰药(103)。3)中药四气分类频数统计结果:中药性味以温药、平药为主。(4)多囊卵巢中医状态与中药用药分析结果1)PCOS的主要病位在肝;其病理因素为痰、湿、血瘀、气郁。病性虚实以虚为主,以肾虚、脾虚为主。2)中医状态与中药关联关系分析结果(括号内为频数,平均置信度)肾虚证:菟丝子(66,73.75);当归(63,65.11);香附(48,56.24);熟地黄(48,65.06);茯苓(41,43.96);枸杞子(40,60.21);川芎(37,54.42);丹参(36,52.37);淫羊藿(33,53.65);山茱萸(33,60.85);甘草(32,40.84);白芍(30,45.16)。痰证:茯苓(67,74.07);陈皮(58,76.56);苍术(58,81.30);半夏(55,79.35);香附(50,60.25);当归(39,41.61);菟丝子(35,40.28);甘草(35,45.84);丹参(25,37.20);白术(25,40.92);川芎(22,33.10);胆南星(22,60.92);枳壳(20,47.62)。瘀血证:菟丝子(24,49.70);当归(23,45.70);熟地黄(20,46.18);丹参(16,38.53);川芎(16,38.79);枸杞子(16,39.34);淫羊藿(15,38.68);白芍(13,31.96);山茱萸(11,30.77);红花(11,40.58)。肝气郁证:当归(17,55.24);白芍(17,63.26);柴胡(15,65.11);菟丝子(14,46.67);茯苓(12,39.46);熟地黄(10,35.72);甘草(9,31.43)。结论:(1)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情志因素等导致患者多处于肾虚、痰湿、血瘀、肝郁、脾虚等证候。(2)采用ICPC分类标准对PCOS的中医症状进行分类统计,其症状分布特点为:除了生殖系统症状之外,还主要涉及骨骼肌肉系统、综合非特异性系统、皮肤系统、妊娠、分娩生育计划系统、精神/心理系统等。(3)采用病位、病性、病理因素对PCOS的中医状态进行分类,其中医状态分布特点为:PCOS的主要病位在肝;其病理因素为痰、湿、血瘀、气郁。病性虚实以虚为主,以肾虚、脾虚为主。(4)PCOS的中药功效的应用规律为:补阳药以菟丝子,淫羊藿,续断,巴戟天为主;补血以当归,熟地黄,白芍为主;补气以甘草,白术,山药为主;补阴药以枸杞子,女贞子为主。理气药以香附,陈皮,枳壳为主;活血调经药以丹参,红花,川牛膝,桃仁,益母草,泽兰,鸡血藤为主;利水消肿药以茯苓,泽泻为主,温化寒痰药以半夏,胆南星为主。(5)PCOS中医状态与中药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中医状态的中医干预规律为:肾虚证以菟丝子、当归、香附、熟地黄、茯苓、枸杞子、川芎、丹参、淫羊藿、山茱萸为主。痰湿证的主要相关用药有茯苓,陈皮,苍术,半夏,香附,当归,菟丝子,甘草,丹参,白术,川芎,胆南星,枳壳。血瘀证以菟丝子,当归,熟地黄,丹参,川芎,枸杞子,淫羊藿,白芍,山茱萸,红花为主。肝郁证相关性用药以当归,白芍,柴胡,菟丝子,茯苓,熟地黄,甘草,薄荷,青皮为主。脾虚证以茯苓,半夏,白术,香附,甘草,陈皮,党参,砂仁,木香为主。

李启文(Lee Kai Man)[7](2019)在《香港地区中医妇科常见病诊治特点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由于地理环境、气候及文化特色的关系,岭南地区的疾病类型和居民体质均具备其特点,辨治和用药也须相应配合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香港位处岭南地域,回归后中医药日渐受到重视,对中医妇科的求诊需求亦随之增加,求诊于中医妇科的病种也愈加广泛。对于香港的中医师,能掌握更多切合岭南地区的辨治和用药方法,对治疗效果必定有所帮助,使广大患者受惠。本研究探讨香港地区中医妇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和证型有否地区性的特点,与及是否受香港的岭南特色因素所影响,从而探讨切合香港地区的中医妇科病的辨治和用药方法,供临床中医师参考,以期帮助提高疗效。方法:本研究参照德尔菲(Delphi technique)专家咨询法进行,受访专家人数设定为14位。专家的纳入标准为具备中医妇科临证经验15年或以上,年龄为39岁或以上;或之前任职于医院的职称达副主任或以上。数据收集方式以两轮的问卷咨询进行。第1轮问卷就7种中医妇科常见疾病,包括:痛经、崩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不孕症、胎漏胎动不安、症瘕,咨询专家们在香港地区最常见的病因及证型。拟定相关的病因与证型选项时,参考《中医妇科学》五版及六版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中医妇产科学》与及个别专家的建议,列出选项以供专家们选择。如专家认为有常见的病因或证型未有包括在所提供的选项中,也可作增补。请专家对7种病的病因和证型的选项按照常见的程度排序。另外,向专家们谘询香港的气候、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文化特色等因素对病因及证型有什么影响,与及每种病的诊治注意点和常用的方剂及中药。第1轮问卷全部收回后,将专家之意见分析整理。关于病因及证型部份,对各选项作频数统计,根据统计的综合结果,把每种病的病因和证型的各个选项依常见的程度作排序。所得出的排序结果放在第2轮问卷中,让专家就7种病的病因和证型再次填答,请他们参考过第1轮问卷综合各专家意见所得出的病因和证型排序之后再次作选择。将两轮咨询问卷收集所得的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对于常见病种类、病因、证型选择、常用方剂和中药等结果,可作量化统计的,则作统计并列表,作出分析。对于意见陈述的内容,加以分析,撰写报告。结果:受访专家年龄介乎47至76岁,从事中医妇科诊疗工作22至51年,在香港从医10年至39年。根据受访专家的长期临床观察,本研究中的7种中医妇科病在香港地区的最常见病因和证型排列首5位者如下:一、痛经最常见病因:情志抑郁、过食寒凉生冷、先天肾气不足、感受寒邪、素体气血虚弱。最常见证型: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气血虚弱证、寒湿凝滞证、气虚血瘀证。二、崩漏最常见病因:更年期肾气衰退、元气虚弱、劳倦过度、情志抑郁、忧思过度。最常见证型:肾阴虚证、肾气虚证、脾虚证、脾虚肝郁证、血瘀证。三、绝经前后诸证最常见病因:情志抑郁、忧思过度、素体阴虚、性情急躁、劳倦过度。最常见证型:肝郁肾虚证、心肾不交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俱虚证、肝阳上亢证。四、带下病最常见病因:素体脾虚、感受湿邪、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感染湿毒。最常见证型:脾虚湿热证、脾虚证、湿热下注证、阴虚夹湿证、肝经湿热下注证。五、不孕症最常见病因:年逾五七,冲任耗损、禀赋素弱、情志抑郁、素体肥胖、饮食不节。最常见证型:肾气虚证、肝郁证、痰湿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六、胎漏、胎动不安最常见病因:禀赋不足、劳倦过度、素体气血虚弱、素有症瘕、饮食不节。最常见证型:肾虚证、气血虚弱证、脾肾两虚证、肾阴虚证、血瘀证。七、症瘕最常见病因:情志抑郁、忧思过度、素体脾虚、饮食不节、经行产后,风寒侵袭。最常见证型:气滞血瘀证、痰湿瘀结证、肾虚血瘀证、寒湿凝结证、湿热瘀阻证。总括而言,本研究中的7种中医妇科常见病在香港地区的病因和证型确实有本地特色,反映出香港的气候、生活环境、起居饮食习惯、社会风气、文化特色等因素对病因和证型产生显着的影响。较为突出的因素是岭南潮湿炎热气候的影响已被过用冷气有所改变;工作、学业及家庭的压力大,情志失调;工时长,睡眠少,熬夜,运动少;衣着贪凉,不注重保暖;饮食不节,嗜食寒凉生冷、甜腻、辛辣燥热;晚婚晚育,行房次数少;性观念开放;卫生常识普及不足等。以上种种因素,可以理解为在岭南特色的基础上增添了香港本地特色。综合各种病来看,证型较多见肝郁气滞、肾气虚、肾阴虚、脾虚、痰湿、湿热、寒湿、血瘀等,以肝郁气滞、肾气虚、肾阴虚、脾虚最为显着,所以治疗中医妇科病,调理冲任,以肝、肾、脾为主。专家们更对个别病种提出了中医妇科学教材的证型举例中未有列出的证型,例如痛经的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崩漏的脾虚肝郁证,绝经前后诸证的肝郁肾虚证、心肾不交证、肝阳上亢证、脾虚肝郁证;胎漏、胎动不安的脾肾两虚证,反映香港的临床实际情况和证候特点。专家们的选方用药亦对应常见病机,贯彻理法方药的原则,但因应香港人体质薄弱,虚实夹杂,用药轻灵,免伤正气;亦少用辛燥的中药。当中亦有运用地道的中药,即岭南地区特有的“南药”。此外,因情志、生活习惯及环境导致的因素较多,除药物治疗外,调摄、情绪疏导、卫生常识指导也须重视。结论:本研究参照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结合文献分析,探讨香港地区常见的中医妇科疾病的证候与治法用药特点。研究发现:在香港地区较为常见之中医妇科病如痛经、崩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胎漏胎动不安、不孕症、症瘕等,其中医证候分布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香港执业的资深中医师在诊治疾病时,均认同香港地区的气候、工作及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社会风气、文化特色等因素对各种中医妇科病的病因和病机均产生显着的影响。专家们的诊治思维和用药也受到岭南医学的影响。

李爽爽[8](201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寒热辨证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瘀证和瘀热蕴结证在发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外周血清的理化指标等方面的差异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中医寒热辨证的实质,以利于更客观化、规范化的利用现代医学微观指标辅助中医宏观辨证治疗。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外周血清的理化指标检查的方式,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和外周血清理化指标结果等,检查确认无误后录入表格,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在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方面,在病程的长短、慢性盆腔痛评分、月经情况评分和肛门坠胀感疼痛比例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瘀热蕴结证的数值显着较大。在痛经的比例、症状评分和VAS评分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寒凝血瘀证的数值显着较大。而在年龄、慢性盆腔痛比例、月经情况异常比例、性交痛比例、生活质量改变比例及评分、流产比例、不孕比例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周血清的理化指标方面,在CA125和TGF-β1的阳性率及水平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寒凝血瘀证的数值显着较大。在CA199的阳性率、ESR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瘀热蕴结证的数值显着较大。而在CRP、TNF-α、IL-6、IL-8、EMAb、PGE2这6项指标的阳性率及水平,以及CA199水平、ESR阳性率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发病病程、慢性盆腔痛评分、月经情况评分、肛门坠胀疼痛感比例、痛经比例、痛经症状评分及痛经VAS评分数值在中医寒热辨证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有望作为临床辨证诊治的参考指标。2.基于本研究小样本量的探索发现,外周血清的CA125、CA199、TGF-β1、ESR指标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寒热辨证中存在统计学差异,有望作为中医宏观辨证的临床微观参考指标。

刘欣蓉[9](2019)在《王秀霞教授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经验及用药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统计学分析王秀霞教授治疗不孕症的处方,总结出王秀霞教授治疗不孕症的常用治法、用药特点以及学术思想。方法:收集整理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王秀霞教授治疗不孕症的病案,对患者就诊的首方进行整理归纳,应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本软件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总结归纳出王秀霞教授治疗不孕症的辨证思路、遣方用药等学术思想。结果:1.频数分析结果:333例处方里共用中药130种,总使用频数为4867次。其中治疗不孕症的主要药物是使用频数在20次以上的49味中药,累计频率达92.48%。治疗不孕症的核心药物是使用频数均在84次以上的25味中药,累计频率达68.79%。对中药的药性即“四气”进行统计,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温性药,其次是平性药物,再次是微温性和微寒性药物。对中药的基本味道即“五味”进行统计,出现频率最高是甘味药物,其次是辛味、苦味药物,再次是酸、微甘、涩、咸、淡、微苦、微辛味药物。对药物的归经进行统计,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归经依次为肝经、肾经、脾经、心经以及肺经。对药物所属类别进行统计,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其次为活血祛瘀药、清热药、收涩药、化痰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解表药、消食药、温里药、止血药、泻下药、开窍药。2.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对总使用频率92.48%以上,频数在20次以上的49味中药运用聚类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王秀霞教授治疗不孕症的常用药对共计13个,由3味药组成的药物组合有6个,由多味药组成的药物组合有4个。3.因子分析结果:本研究对总使用频数92.48%以上,频数在20次以上的49味中药运用因子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经过分析发现12个公因子可以从多个层次、不同角度反映王秀霞教授治疗不孕症,从治法治则方面出发,以遣方用药作为依据的学术思想。结论:1.治疗不孕症的药性多属温、平,味多甘、辛、苦,多属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运用药物较多的有丹参、山茱萸、杜仲、巴戟天、鸡血藤、香附、山药、淫羊藿、当归、覆盆子、生地、川芎、益母草、泽兰、夏枯草、赤芍、菟丝子、鹿角霜、仙茅、郁金、甘草、苍术、浙贝母、鳖甲、茯苓等。2.治疗不孕症常用的药对及药组共计35个。依据不同病情采用补肾调经、补益肝肾、生血填精、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燥湿化痰、软坚散结的药对及药组,体现了王秀霞教授治疗不孕症时的组方思维及组方特点等。3.王秀霞教授根据月经周期变化治疗不孕症。月经前半期的治疗以补肾填精,滋肾活血为主;月经后半期的治疗以补肾温阳,疏肝活血为主。4.王秀霞教授治疗不孕症的学术思想主要是:重视肝肾,兼顾脾胃;循经周期,遣方用药;中西结合,病证相参;注重情志,身心同治。

颜春妮[10](2019)在《温针灸腰阳关、次髎穴对PD模型大鼠Cor、HIS及其H1R受体水平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以温针灸法为干预手段,观察温针灸腰阳关、次髎穴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血清皮质醇(Cor)、组织胺(HIS),子宫内HIS及其H1受体蛋白(H1R)的调节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为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病提供实验与理论依据。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经前温针灸组、经后温针灸组、经前西药组、经后西药组、模型组、空白组共6组,每组各12只。运用缩宫素、苯甲酸雌二醇联合制备大鼠原发性痛经模型。温针灸组采用温针灸腰阳关、次髎穴,西药组用布洛芬灌胃进行干预治疗。其中,经前温针灸组在注射苯甲酸雌二醇(E2)于股部皮下的第7天开始,用温针灸法;经后温针灸组则在注射E2于股部皮下的第11天开始,用温针灸法同经前温针灸组;经前西药组在注射E2于股部皮下的第7天开始,用布洛芬按每日20mg/kg灌胃给药;经后西药组则在注射E2于股部皮下的第11天开始,灌胃给药同经前西药组。每日干预治疗均为1次,连续5天后统计各组大鼠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和30 min内扭体次数;再进行解剖取材,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or、HIS及子宫内HIS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检测H1R水平。围绕治疗前后6组大鼠扭体反应情况、子宫组织胺和血清皮质醇的变化情况,对比空白组、模型组、经前及经后温针灸组、经前及经后西药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扭体反应:空白组无扭体,模型组扭体次数较多且有扭体潜伏期,两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经前温针灸组、经后温针灸组、经前西药组均能明显延长首次扭体潜伏期,且能减少30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P<0.01);而模型组与经后西药组比较,扭体潜伏期、扭体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前温针灸组、经后温针灸组、经前西药组扭体的潜伏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Cor及HIS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经前温针灸组、经后温针灸组、经前西药组及经后西药组HIS、Cor含量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经后西药组比较,经前温针灸组、经后温针灸组、经前西药组HIS、Cor含量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与经后西药组HIS、Cor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经前温针灸组、经后温针灸组、经前西药组的HIS、Cor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子宫HIS及其H1R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经前温针灸组、经后温针灸组、经前西药组及经后西药组HIS含量明显增多、H1R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经后西药组比较,经前温针灸组、经后温针灸组、经前西药组HIS含量明显减少,H1R表达明显升高(P<0.01)。经前温针灸组、经后温针灸组、经前西药组的HI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1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温针灸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HIS和Cor含量、降低子宫组织HIS、升高子宫H1R水平而发挥镇痛作用。(2)温针灸对PD模型大鼠痛经前后均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效应,有效提高了PD模型大鼠的生存质量。即温针灸对原发性痛经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3)温针灸治疗PD疗效显着,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二、怎样面对经前综合征与痛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样面对经前综合征与痛经(论文提纲范文)

(1)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及其相关因素 ——基于网络分析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经前期综合征的概念
    2.2 经前期综合征的测量工具
    2.3 经前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
    2.4 经前期综合征的相关因素
    2.5 小结
第三章 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实施流程
    3.4 质量控制
    3.5 伦理原则
    3.6 统计分析
第四章 结果
    4.1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4.2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的发生情况
    4.3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症状的GGM网络模型
    4.4 有无PMS的护理专业女大学生在相关因素上的差异
    4.5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相关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4.6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症状与相关因素的MGM网络模型
第五章 讨论
    5.1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的发生情况
    5.2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的PMS症状网络特征
    5.3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分析
        5.3.1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与人口学因素的关系分析
        5.3.2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与生理学因素的关系分析
        5.3.3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与心理学因素的关系分析
        5.3.4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与社会学因素的关系分析
    5.4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症状与相关因素网络特征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7.1 创新性
    7.2 局限性
附录 理专业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发生情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祝表

(2)基于“X形平衡理论”取“女福穴”干预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分组和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主要器材和试剂
    1.5 ELISA检测PGF2α步骤(PGE2 检测步骤同PGF2α)
    1.6 疗效指标的观察时点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期资料比较
    2.2 两组治疗后比较
    2.3 安全性及依从性评价
3 讨论
    3.1 研究方案设计
    3.2 研究结果分析
    3.3 X形平衡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优势及特色
    3.4 原发性痛经治疗时机的探讨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人体标本使用和伦理审查申请表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痛经症状积分
附录四 VAS疼痛评分标准(0分-10分)
附录五 COX痛经症状量表
附录六 治疗照片
综述 指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3)伴痛经的青年女性抑郁患者的症状评估及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抑郁障碍概述
    1.2 原发性痛经概述
    1.3 抑郁障碍与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性研究
    1.4 抑郁障碍与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机制研究
    1.5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病例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3.2 病例组和对照组痛经人群的相关状况对比
    3.3 PDD组和NPDD组一般资料比较
    3.4 PDD组和NPDD组症状对照分析
    3.5 PDD组症状各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6 PDD组患者症状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PDD组患者痛经发生状况
    4.2 PDD组患者的症状评估
    4.3 PDD组患者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精神因素对痛经的反作用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青少年女性月经紊乱导致抑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源流
    第一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形成的背景
        一、岭南中医妇科的形成因素
        二、岭南中医妇科的源流
    第二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特点
        一、传承发扬中医,创新中医理论
        二、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
        三、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
        四、四诊合参,重视望诊、脉诊
        五、心身同治,调畅情志,重视情志治病
        六、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
        七、用药轻灵,善用南药花药
        八、结合岭南饮食文化,药食同源,重视药膳
    第三节 岭南中医妇科与国内其他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特色比较
第二章 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经验
    第一节 研究纳入标准
        一、岭南中医妇科名家研究的纳入标准
        二、流派研究的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纳入结果
    第二节 清代岭南中医妇科名家
        一、何梦瑶
        二、刘渊
        三、何守愚
        四、潘名熊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中医妇科名家
        一、吕楚白
        二、吕安卿
        三、谢泽霖
        四、郭梅峰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岭南妇科医家
        一、罗氏妇科
        二、蔡氏妇科名家
        三、其他妇科名家
第三章 名家及传承人的访谈
    第一节 访谈法研究概述
        一、访谈方式
        二、访谈的研究步骤
    第二节 访谈名家
        一、访谈中医名家李丽芸教授
        二、访谈中医名家王小云教授
        三、访谈中医名家蔡妙珊教授
    第三节 访谈中医名家传承人
        一、采访题目
        二、采访时间地点
        三、采访目的
        四、访谈概要
    第四节 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传承主线
        一、罗氏妇科的主要学术传承思想
        二、蔡氏妇科学术思想传承
        三、本研究的创新性
第四章 李丽芸教授经验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致经期延长的临床疗效观察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实验方案
        四、观察指标
        五、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观察
        二、疗效标准及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5)热敏灸结合排刺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试验研究
    1 临床资料与诊断标准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1.6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估算量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观察时间
        2.6 疗效判定标准
        2.7 数据统计处理
    3 伦理学要求
结果分析
    1 入组及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分析
        2.1 生命体征比较
        2.2 年龄、初潮年龄、病程比较
        2.3 治疗前VAS、痛经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PGF2α比较
    3 治疗疗效比较
        3.1 治疗后VAS比较
        3.2 治疗后痛经症状评分比较
        3.3 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3.4 治疗后PGF2α比较
        3.5 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6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4 不良反应分析
    5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
    2 祖国医学治疗原发性痛经
    3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
    4 现代医学治疗原发性痛经
        4.1 药物治疗
        4.2 非药物治疗
        4.3 其他疗法
    5 关于治疗方法选择
        5.1 证型选择
        5.2 方法选择
        5.3 部位选择
    6 治疗时间
    7 布洛芬缓释胶囊的选择
    8 研究结果分析
        8.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分析
        8.2 两组患者痛经症状评分比较分析
        8.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析
        8.4 两组患者PGF2α比较分析
        8.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8.6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分析
        8.7 不良反应分析
        8.8 安全性分析
    9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多囊卵巢综合征因症态系统分类与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 现代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2 中医状态理论研究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目的与意义
    3 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与干预对策研究
    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研究
    2 从中医病名论述病因病机
    3 干预对策
    4 小结
第二部分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症状分类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症状频数统计结果
    3 讨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症状统计分析
第三部分 中医状态系统分类与中药干预方案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统计
        2.2 多囊卵巢综合征证候与症状关联系结果
        2.3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药频数统计结果
        2.4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药按功效分类频数统计结果
        2.5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药按功效四气分类频数统计结果
        2.6 多囊卵巢综合征文献病位病性状态分类与用药关系分析
    3 讨论
        3.1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分析
        3.2 多囊卵巢综合征证候与症状关联系分析
        3.3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药频数统计结果
        3.4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药按功效分类频数统计结果
        3.5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药按功效四气分类频数统计结果
        3.6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状态分类与用药关系分析
结论
创新与不足之处
    创新之处
    不足之处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信
个人简介

(7)香港地区中医妇科常见病诊治特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岭南医学
    第二节 岭南中医妇科
        一、岭南中医妇科流派
        二、岭南妇科流派的主要学术观点
        三、岭南妇科医家的临证特色
第二章 岭南妇科名家
    第一节 罗元恺
        一、简介
        二、学术思想
        三、临证经验
    第二节 欧阳惠卿
        一、简介
        二、临证经验
    第三节 张玉珍
        一、简介
        二、临证经验
    第四节 罗颂平
        一、简介
        二、临证经验
        三、诊治特色
    第五节 岭南罗氏妇科枝繁叶茂,惠及五洲
    第六节 岭南罗氏妇科与香港的深厚渊源
第三章 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设计
    第二节 研究的实施
        一、第1轮问卷咨询
        二、第2轮问卷咨询
        三、资料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研究结果
        一、专家基本资料
        二、专家最经常诊治的中医妇科病
        三、7种中医妇科病的常见病因与证型
        四、香港地区的气候、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文化特色等,对病因、病机与治法的影响
        五、香港地区和中国大陆两地的中医妇科辨治和用药选择的比较
        六、7种中医妇科病的常用方剂、中药及其他疗法
    第二节 研究数据分析
        一、7种中医妇科病的常见病因与证型
        二、7种中医妇科病的常用方剂、中药及其他疗法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
    第一节 讨论
        一、香港地区的气候、生活环境、起居饮食习惯、社会风气、文化特色
        二、香港地区和中国大陆两地的中医妇科辨治和用药选择的比较
        三、7种中医妇科病的诊治注意点
        四、7种中医妇科病的常用方剂、中药及其他疗法
        五、研究结论
    第二节 建议
        一、临床诊治须重视香港特色
        二、专家的临床经验及用药心得有参考价值
        三、性教育、女性卫生常识的普及工作
        四、晚婚晚育问题必须正视
        五、中医妇科的专业培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子宫内膜异位症寒热辨证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内异症寒凝血瘀证和瘀热蕴结证的认识
        1.1.1 血瘀证与内异症的关系
        1.1.2 祖国医学对寒凝血瘀证的认识
        1.1.3 祖国医学对瘀热蕴结证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内异症的研究概述
        1.2.1 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学说
        1.2.2 内异症的发病危险因素
        1.2.3 内异症的临床表现及形成机理
        1.2.4 内异症相关理化指标的研究
    1.3 本研究的前期基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研究设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观察指标
        2.1.6 研究方法
        2.1.7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入组患者概况
        2.2.2 常见发病危险因素
        2.2.3 常见临床表现
        2.2.4 理化指标
        2.2.5 结果小结
    2.3 讨论
        2.3.1 发病危险因素
        2.3.2 临床表现
        2.3.3 理化指标
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相关表格
附录二 综述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9)王秀霞教授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经验及用药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历代医家对不孕症的认识
        1.1 不孕症病名沿革
        1.2 古代医家论不孕症的病因病机
        1.3 古代医家论不孕症的辨证分型
        1.4 古代医家论不孕症的治则治法
        1.5 现代医家论不孕症的病因病机
        1.6 现代医家论不孕症的辨证分型
        1.7 现代医家论不孕症的治则治法
    2.现代医学对不孕症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治疗方案
    3.流行病学调查
王秀霞教授治疗不孕症的用药特点与辨证论治
    1.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统计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频数分析
        2.3 聚类分析
        2.4 因子分析
        2.5 辨月经周期用药的分析
讨论
    1.关于核心药物的应用与解读
    2.关于性味归经类别的归纳与分析
    3.关于聚类分析的配伍意义
    4.关于因子分析的诠释组方功效
    5.关于月经周期辨证用药的基本规律探讨
    6.典型病例举隅
    7.不足与展望
王秀霞教授辨治不孕症的学术思想探讨
    1.重视肝肾,兼顾脾胃
    2.循经周期,遣方用药
    3.中西结合,病证相参
    4.注重情志,身心同治
创新点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温针灸腰阳关、次髎穴对PD模型大鼠Cor、HIS及其H1R受体水平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文献研究
    1 西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病的认识
        1.1 原发性痛经病简介
        1.2 流行病学研究
        1.3 病因及其发病机制
        1.4 西医治疗
    2 中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病的认识
        2.1 古代对痛经病的记载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治疗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物及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饲养
        2.2 实验动物分组
        2.3 动物模型的制备
        2.4 干预方法
        2.5 麻醉与取材
        2.6 指标的观察检测
        2.7 统计学处理
第三部分:实验结果
    1 大鼠的一般情况与扭体反应情况
        1.1 大鼠的一般情况
        1.2 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情况
    2 各组大鼠Cor及 HIS、H_1R水平
        2.1 各组大鼠的血清Cor及 HIS水平
        2.2 各组大鼠的子宫H_1R蛋白表达水平
第四部分 :讨论
    1 实验方案分析与动物模型的建立
        1.1 实验方案分析
        1.2 PD大鼠模型的建立
    2 西药对照和实验观察指标的选用依据
        2.1 西药对照的选用依据
        2.2 实验观察指标的选择
    3 从寒邪和遵循“治未病”思想防治痛经病
        3.1 寒邪致痛致病论
        3.2 从寒论治痛经病
        3.3 遵循“治未病”思想防治痛经病
    4 温针灸治疗痛经病的机理探讨
        4.1 遵循治痛“荣之、通之”的治疗大法
        4.2 灸法的调节作用
        4.3 针刺的调节作用
        4.4 温针灸是治疗痛经病的一种新思路
    5 腰阳关、次髎穴治疗痛经病的理论基础
        5.1 从督脉、膀胱经论治痛经病
        5.2 腰阳关、次髎穴治疗痛经病的取穴依据
    6 实验结果的分析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怎样面对经前综合征与痛经(论文参考文献)

  • [1]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及其相关因素 ——基于网络分析模型[D]. 毛毳. 山东大学, 2021(09)
  • [2]基于“X形平衡理论”取“女福穴”干预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D]. 关皓邺.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3]伴痛经的青年女性抑郁患者的症状评估及因素分析[D]. 王欢. 兰州大学, 2021(12)
  • [4]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D]. 王彦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热敏灸结合排刺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小涵.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多囊卵巢综合征因症态系统分类与干预研究[D]. 周贵凤.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7]香港地区中医妇科常见病诊治特点的研究[D]. 李启文(Lee Kai Ma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8]子宫内膜异位症寒热辨证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D]. 李爽爽.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王秀霞教授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经验及用药规律的研究[D]. 刘欣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
  • [10]温针灸腰阳关、次髎穴对PD模型大鼠Cor、HIS及其H1R受体水平影响的研究[D]. 颜春妮.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如何应对经前综合症和痛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