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卡灵丸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曾晓波,许江涛,邓敏,聂正翠,袁蕊梦,朱婷燕[1](2020)在《儿童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伴干眼状态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全面评估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患儿的干眼状况,了解其伴随干眼的临床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取2015年01至06月儿童医院眼科门诊诊断为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的患儿65例(65只眼,右眼数据)为观察组。取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65例(65只眼,右眼数据)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症状评估、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fluorescein,FL)及眼睑刷上皮病变(Lid-wiper epitheliopathy,LWE)检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1)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患儿的干眼症状评分较正常儿童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589 P <0.01),其中畏光(23.59%)、异物感(18.08%)、瞬目异常(14.49%)、迎风不适(20.90%)是患儿最常见的症状;(2)春卡患儿的裂隙灯检查体征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组(Z=-9.902 P <0.01);(3)干眼相关检查:春卡患儿的泪膜破裂时间(7.06±3.51)较正常儿童(13.34±4.82)明显缩短(Z=-6.729 P <0.01);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1.82±1.69)较正常儿童(0.23±0.46)明显升高(Z=-6.355 P <0.01);眼睑刷上皮病变的评分(1.03±1.00)较正常儿童(0.31±0.50)明显升高(Z=-4.463P <0.01);(4)春卡患儿干眼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患儿的体征评分相关(r=0.259 P <0.05);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与体征评分相关(r=0.269 P <0.05);泪膜破裂时间与角膜荧光素染色(r=-0.283 P <0.05)及眼睑刷上皮病变(r=-0.252 P <0.05)的严重程度相关;角膜荧光素染色与眼睑刷上皮病变(r=0.307 P <0.05)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的患儿伴随明显的干眼,其干眼的严重程度与患儿结膜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为进一步探讨春卡患儿病情转归过程中的干眼变化情况提供了基础,也为春卡患儿急性期使用人工泪液辅助治疗提供了用药依据。
钟慧[2](2020)在《过敏煎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风邪外袭型目痒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过敏煎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风邪外袭型目痒症的有效性,对目痒症半年复发率的干预状况进行评估。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收集符合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纳入标准并经辨病辨证为风邪外袭型目痒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及试验组(过敏煎合玉屏风散加减颗粒剂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各35例,均用药治疗2周。分别在各观察时间点观察眼部症状及体征,根据拟定标准给予相应评分,计算总分,统计试验组与对照组各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药物干预后半年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治疗前分析经检验,治疗前两组年龄、性别分布及眼部总体比较具有可比性。2.治疗效果2.1眼部症状总体评分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总体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在治疗1周时不明显,在治疗2周及治疗结束1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治疗方式均可降低患者眼部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眼部体征总体评分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总体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在治疗2周、治疗结束1月后显着,试验组显示出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治疗方式均可缓解患者眼部体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总体评分在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总体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显示试验组治疗方式总体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同治疗方式均可降低眼部总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总疗效比较治疗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总有效率均表现为更高水平,在治疗2周及治疗结束后1月,试验组显示了更好的总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眼部各单项症状、体征治疗后比较2.5.1眼部各单项症状评分(1)眼痒: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对眼痒的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两组经治疗眼痒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流泪:试验组流泪评分在治疗1周、治疗2周时与治疗组无差异,在治疗结束1月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两组经治疗流泪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异物感: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两组对异物感缓解程度基本相当,无显着统计学差异。两组经治疗异物感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畏光: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两组对畏光缓解程度基本相当,无显着统计学差异。两组经治疗异物感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眼部各单项体征评分(1)上/下睑乳头: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对上/下睑乳头的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经治疗上/下睑乳头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上/下睑滤泡: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对上/下睑滤泡的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经治疗上/下睑滤泡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分泌物: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结膜囊分泌物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经治疗分泌物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结膜充血: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结膜充血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经治疗结膜充血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结膜水肿: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结膜水肿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经治疗结膜水肿评分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角膜缘: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角膜缘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经治疗角膜缘评分均降低,试验组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球周水肿: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球周水肿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经治疗球周水肿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半年复发率试验组与对照组半年复发率分别为40.74%、62.07%,试验组对复发率的影响更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7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治疗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过敏煎合玉屏风散加减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风邪外袭型目痒症有效,能够显着减轻患者眼痒、流泪的症状,改善上下睑乳头、滤泡的体征。2.过敏煎合玉屏风散加减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的药物总体疗效以及药物作用持久性均优于单纯使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复发率更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张倩[3](2019)在《炙甘草汤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炙甘草汤加减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对气血亏虚型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并确诊为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气血亏虚型的患儿60例,年龄为414岁,将这6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炙甘草汤加减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两组患儿连续治疗并观察1月,记录并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总有效率及次年复发率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连续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及体征积分情况,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均有效(P<0.01),但治疗组在改善本病的症状(眼痒、畏光、流泪、灼热感、异物感)及体征(结膜乳头及滤泡、结膜充血、结膜水肿、分泌物、角膜缘改变)等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连续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根据第二年复诊情况,治疗组次年复发率为15.79%,对照组次年复发率为61.1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1.炙甘草汤加减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与单纯使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对气血亏虚型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治疗均有效果,但前者在改善本病的症状及体征等方面优于后者;2.使用炙甘草汤加减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气血亏虚型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在降低复发率及缩短病程等方面更具优势。
张倩,易昀敏,邹时鹏[4](2019)在《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中医治疗概况》文中指出春季卡他性结膜炎(Vernal Kerato Conjunctivitis, VKC)又称春季结膜炎或春季角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过敏原的一种超敏性免疫反应。它是一种季节性、反复发作的免疫性结膜炎,确切病因尚未得到充分阐明。该病多发于春夏季,秋冬季则一般缓解,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常侵犯双眼,奇痒难忍,年复一年,顽而难愈。中医学将其归属于
袁卫华[5](2018)在《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眼表菌群的改变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眼表菌群类型与正常人的差异,以确定可能引起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的主要病原菌。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8例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患者和22例接受检查的正常人的结膜囊分泌物进行标准细菌培养、鉴定,对检出细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人细菌总检出率为77.2%,春季卡他性角结膜患者中细菌总检出率为77.8%,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个菌种分析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患者中的检出率(27.78%)明显高于正常人(4.55%),而表皮葡萄球菌在正常人中的检出率(45.45%)明显高于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患者(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是促进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发生的主要病原菌,建议使用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黄仕尧,陈国孝,徐东[6](2017)在《中药治疗儿童春季角结膜炎(风热挟湿证)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合消风散化裁治疗儿童春季角结膜炎(VKC)(风热挟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风热挟湿证VKC患儿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玉屏风散合消风散化裁的中药汤剂内服,对照组患眼局部滴用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5项症状(眼痒、异物感、畏光、流泪、烧灼感)及6项体征(分泌物、结膜充血水肿、眼睑和球周组织水肿、睑结膜乳头与滤泡、角膜缘改变、角膜上皮改变)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两组治疗后5项症状和6项体征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5项症状和6项体征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玉屏风散合消风散化裁治疗儿童VKC(风热挟湿证)近期疗效明确、安全,有较好临床应用前景。
沈志华[7](2014)在《川椒方对变态反应性结膜炎肥大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理论研究变态反应性结膜炎(allergic conjunctivitis, AC)是眼科常见病之一,主要属于肥大细胞和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临床上,本病多伴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发生。目前,AC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肥大细胞稳定剂和抗组胺药物,短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欠佳。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类药物,可以迅速控制病情,但疗效有限,长期用药,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由于该病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疗效有限,已属眼科难治性疾病之一。眼是全身器官之一,眼局部参与系统超敏反应。动物模型证实鸡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系统超敏反应可出现眼部过敏症状。AC主要属Ⅰ型超敏反应,且AC患者多伴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系统反应。说明AC属系统反应在眼部的表现,治疗应从整体出发。川椒方是全国名老中医高健生研究员治疗AC的经验方,他在中医哲学思想指导下,根据中医理论,结合近十年的临床探索,并有所发展,认为AC的病机为“寒热相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川椒方。川椒方由蛇床子、防风、荆芥、知母、地肤子、川椒、川芎等组成。课题组前期临床证实,川椒方能明显缓解眼痒、减轻结膜充血,且疗效明显优于肥大细胞(mast cell, MC)稳定剂色甘酸钠滴眼液和既能稳定肥大细胞又能抗组胺的奥洛他定滴眼液。又因川椒方为口服给药,还可以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同时,动物实验也证实川椒方可以减轻OVA诱导的小鼠AC急性期症状,降低小鼠血清IgG1, IgE, IL-4水平,减少结膜内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趋化聚集,以及肥大细胞数量,抑制其脱颗粒。说明川椒方可以稳定MC,抑制其脱颗粒。围绕“治疗和防止AC复发”这两大目标,本研究旨在探讨川椒方对MC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奠定实验基础,同时为“寒热相搏”这一理论提供实验佐证。二、实验研究1目的在前期研究证实川椒方能有效治疗AC的基础上,围绕川椒方具有“稳定肥大细胞、抑制其脱颗粒”的作用,通过不同层次的功能和机制研究,观察川椒方对MC脱颗粒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川椒方“稳定肥大细胞、抑制其脱颗粒”的作用机制。2方法(1)将8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不给药)、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川椒方水煎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川椒方5.25,10.5,21.0g·kg-1灌胃,每天1次,灌胃体积均为10mL·kg-1)、奥洛他定滴眼液(0.1%)治疗组,每组各12只。用鸡卵清白蛋白免疫小鼠建立变应性结膜炎模型。裂隙灯观察小鼠急性期症状变化;甲苯胺蓝染色,计算结膜组织中MC数量及脱颗粒率;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前列腺素D2(PGD2)、P物质(SP)、组胺(HIS)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结膜组织中SP表达;RT-PCR检测结膜组织中白介素(IL-4)和TNF-α的表达。(2)分别给予含川椒方生药6.68,13.36,26.71g·kg-1的水煎剂,灌胃体积均为20mL·kg-1,每日2次,连续给药3d。空白血清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制备SD大鼠含药血清,HPLC鉴定川椒方含药血清中是否存有川椒方君药蛇床子主要成分蛇床子素;MTT法检测各含药血清组对RBL-2H3细胞的最佳作用浓度。(3)采用anti-DNP IgE抗体联合DNP-BSA抗原刺激RBL-2H3细胞,复制细胞脱颗粒模型。利用酶底物法检测β-基己糖苷酶释放量。通过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确定最佳抗体浓度、抗原作用时间以及含药血清最佳作用时间。(4)建立RBL-2H3细胞脱颗粒模型。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RBL-2H3细胞脱颗粒数量和脱颗粒率;ELISA检测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检测RBL-2H3细胞分泌IL-4和TNF-α的情况;运用real time-PCR检测IL-4和TNF-a mRNA表达水平;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C脱颗粒过程中重要蛋白p-AKT,p-ERK,p-p38,p-JNK水平。3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显着升高(P<0.01),结膜肥大细胞聚集,脱颗粒明显(P<0.01);血清中SP、PGD2、HIS和TNF-α的表达升高(P<0.01),结膜组织中SP, IL-4和TNF-α的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症状评分显着降低(P<0.01),各治疗组疗效相当(P>0.05)。结膜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减少,脱颗粒率下降(P<0.01);血清中SP, PGD2, HIS和TNF-a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结膜组织中SP,IL-4和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各治疗组疗效相当(P>0.05),均表现出较强的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的作用。(2)HPLC结果显示蛇床子素标准品溶液与川椒方含药血清溶液保留时间在6.15-6.55min之间。空白血清溶液在此时间段内无明显吸收峰;MTT法提示川椒方各组、空白血清组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与作用时间有关。在一定的时间内(48h),随作用时间延长,抑制细胞活力的能力逐渐提高,此后(72h),有效作用浓度下降,对细胞活力影响不大。分析各血清组浓度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发现四组细胞活力较好的作用浓度多为10%,结合血清细胞毒性实验,细胞在10%浓度药物血清中活力较好,本实验选择了10%浓度血清作为实验浓度。(3)根据酶底物法检测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的多少,发现抗体浓度为25μtg·L-1时,释放量最大,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DNP-BSA作用15min时,释放量最大,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川椒方高、中剂量组含药血清作用120min时,释放量最少(P<0.01)。(4)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肥大细胞脱颗粒明显(P<0.01);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升高明显(p<0.01);RBL-2H3细胞分泌IL-4和TNF-α增多(P<0.01);IL-4和TNF-α mRNA表达增高(P<0.01);p-AKT,p-ERK,p-p38,p-JNK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明显抑制(P<0.01);β-基己糖苷酶释放率下降(P<0.01);RBL-2H3细胞分泌IL-4和TNF-a减少(p<0.01);IL-4和TNF-α mRNA表达下降(p<0.01);p-AKT,p-ERK, p-p38,p-JNK表达下降(P<0.01)。川椒方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4结论(1)川椒方能够治疗变态反应性结膜炎,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稳定肥大细胞,抑制其脱颗粒实现的。(2)川椒方“稳定肥大细胞,抑制其脱颗粒”的作用可能与其影响肥大细胞脱颗粒过程中AKT,ERK,p38,JNK磷酸化水平有关。
孟青青[8](2013)在《川椒方防治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川椒方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和预防其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川椒方防治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为治疗性研究和预防复发研究两部分。治疗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和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口服川椒方)和对照组(点奥洛他定滴眼液),共纳入102例(204只眼),治疗28天,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14天、28天评价眼部症状、体征和眼外过敏症状,统计分析两组疗效,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8天检测血清P物质和IgE、泪液P物质水平,进行统计分析。预防复发研究:(1)将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随防2年,观察第二年同样发病季节,有无复发及复发后症状、体征;(2)第二年对纳入的患者在复发前7天分别给予川椒方和奥洛他定滴眼液,连续用药14天,定期随访并记录有无复发及复发后症状、体征,统计分析复发情况。结果:1.治疗性研究:(1)基线情况:两组一般情况及治疗前病情程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2)眼部症状、体征改善比较:同组不同时间点的比较:两组治疗后眼部症状、体征评分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改善眼部症状、体征。相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眼部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后4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5),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2周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眼部体征评分比较,治疗后2周、4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眼部总积分(症状和体征)比较:治疗后2周、4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眼部总体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眼部总疗效比较:治疗后1周、2周、4周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5)眼外过敏症(鼻部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鼻部评分随时间呈下降趋势,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各随防时点,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均p<0.05),治疗组可明显改善鼻部过敏症状。(6)泪液、血清P物质和IgE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泪液中P物质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P物质、Ig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均p>0.05)。2.预防复发研究:(1)第二年未提前用药:治疗组复发率61.1%,对照组复发率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第二年提前用药后:治疗组复发后眼部症状、体征评分较第一年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复发后眼部症状、体征评分较第一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复发率55.6%,对照组复发率5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6)。3.安全性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眼部及全身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川椒方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奥洛他定滴眼液。2.川椒方可有效减缓过敏性结膜炎复发的症状、体征,对预防过敏性结膜炎复发有一定作用。3.川椒方可有效缓解过敏性结膜炎伴发的过敏性鼻炎症状。4.川椒方和奥洛他定滴眼液均可降低泪液中P物质的水平;川椒方还可以降低血清中的P物质和IgE的水平。
孟青青,高健生,宋剑涛[9](2012)在《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过敏性结膜炎属免疫性结膜炎,此病易反复、不易根治,治疗棘手,随着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其药物治疗也有了很大进展,本文对该病近年的治疗情况进行了综述。
王琦妙,金明[10](2012)在《春季角结膜炎中医药治疗最新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春季角结膜炎是一种比较难治的眼病,症状明显,但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中医眼科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相关情况进行了总结。
二、春卡灵丸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春卡灵丸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过敏煎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风邪外袭型目痒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 中药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理法方药研究 |
1. 由方寻药 |
1.1 古籍效方 |
1.2 近现代经验方 |
1.2.1 中医名家经验方 |
1.2.2 中医临床报道 |
2. 由药探法 |
2.1 祛风 |
2.2 清热 |
2.3 利湿 |
2.4 补虚 |
3. 由法推证 |
3.1 风邪外袭证 |
3.2 风热壅目证 |
3.3 风热挟湿证 |
3.4 血虚生风证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1.2.4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分组 |
2.2 分组药物 |
2.3 用药周期 |
2.4 疗效观察 |
2.5 疗效评价 |
2.5.1 评分标准 |
2.5.2 评价方法 |
2.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治疗前分析 |
1.1 性别、年龄分布分析 |
1.2 治疗前眼部总体情况分析 |
2. 治疗效果 |
2.1 眼部症状总体评分 |
2.2 眼部体征总体评分 |
2.3 眼部总体评分 |
2.4 总疗效比较 |
2.5 眼部各单项症状、体征治疗后比较 |
2.5.1 眼部各单项症状评分 |
2.5.2 眼部各单项体征评分 |
2.6 病例脱落情况 |
2.7 半年复发率 |
2.8 不良反应情况 |
讨论 |
1. 过敏性结膜炎的西医治疗 |
1.1 治疗方式 |
1.1.1 非药物治疗 |
1.1.2 药物性治疗 |
1.1.3 免疫治疗 |
1.2 治疗新进展 |
2. 过敏性结膜炎的中医治疗 |
2.1 中医辨证治疗 |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 |
2.3 其他中医特色治疗方式 |
3. 过敏煎合玉屏风散加减药物及其组成分析 |
4. 本研究不足之处 |
5. 进一步研究设想 |
5.1 完善试验设计 |
5.1.1 提高样本量 |
5.1.2 改良试验方式 |
5.1.3 复发性研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炙甘草汤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文献综述 |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诊断标准 |
2.3 病例选择 |
2.4 治疗方案 |
2.5 观察指标 |
2.6 评分标准 |
2.7 疗效判定标准 |
2.8 统计学处理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临床疗效比较 |
3.3 安全性观察 |
4.讨论 |
4.1 选用中医益气养血法的理论依据 |
4.2 中医选方依据 |
4.3 药方组成及解析 |
4.4 中药解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4.5 选用盐酸奥洛他定的理论依据 |
5.研究结果分析 |
结语 |
1.结论 |
2.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4)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中医治疗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治疗 |
1.1 专病专方 |
1.2 辨证论治 |
1.3 穴位贴敷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 |
3 讨论 |
(5)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眼表菌群的改变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验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人群细菌检出情况: |
2.2 两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之间的比较: |
3 讨论 |
(6)中药治疗儿童春季角结膜炎(风热挟湿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临床资料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项目 |
1.5 疗效标准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体征积分改善比较 |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4 安全评价 |
3 讨论 |
(7)川椒方对变态反应性结膜炎肥大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二章 川椒方对OVA诱导的小鼠变态反应性结膜炎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
前言 |
第一节 川椒方对OVA诱导的小鼠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节 川椒方对AC结膜、外周血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川椒方含药血清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
前言 |
第一节 川椒方含药血清对RBL-2H3细胞活力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节 RBL-2H3细胞脱颗粒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节 川椒方含药血清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川椒方含药血清对RBL-2H3细胞AKT、MAPKs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创新点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查新报告 |
(8)川椒方防治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1.2.4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分组 |
2.2 对照用药 |
2.3 用药疗程 |
2.4 临床观察 |
2.4.1 疗效指标 |
2.4.2 安全性指标 |
2.4.3 其他指标 |
2.5 疗效评价 |
2.5.1 评分标准 |
2.5.2 评价方法 |
2.6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病例脱落情况 |
2. 基线分析 |
2.1 一般资料和分组情况 |
2.2 治疗前眼部、鼻部情况比较 |
3. 治疗效果 |
3.1 眼部表现 |
3.1.1 症状 |
3.1.2 体征 |
3.1.3 总体评分 |
3.1.4 总疗效比较 |
3.2 鼻部症状 |
3.3 P物质、IgE的变化 |
3.3.1 泪液、血清中P物质的变化 |
3.3.2 血清中IgE的变化 |
3.3.3 结膜刮片结果 |
3.4 复发情况比较 |
3.4.1 未提前用药复发率比较 |
3.4.2 提前用药后复发率比较 |
3.4.3 复发后眼部表现比较(提前用药后) |
4. 不良反应情况 |
讨论 |
1. AC与I型变态反应 |
2. AC的发病机制 |
3. 中医对AC的认识 |
4. 川椒方立方依据和阳性对照药的选择 |
5. 川椒方的治疗效果 |
6. 本研究创新之处 |
7.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医学治疗过敏性结膜炎 |
1.1 抗组胺药 |
1.2 肥大细胞稳定剂 |
1.3 双效药物 |
1.3.1 奥洛他定: |
1.3.2 酮替芬: |
1.3.3 氮卓斯汀: |
1.4 非甾体类抗炎药 (non-stem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
1.4.1 普拉洛芬: |
1.4.2 双氯芬酸钠: |
1.5 免疫抑制剂 |
1.5.1 环孢霉素A: |
1.5.2 他克莫司 (FK506) : |
1.6 糖皮质激素 |
1.6.1 氯替泼诺 (loteprednol) : |
1.6.2 利美索龙 (rimexolone) : |
1.7 特异性免疫治疗 |
2 中医药治疗 |
2.1 古代文献对过敏性结膜炎的记载 |
2.2 辨证治疗 |
2.3 自拟方或专方治疗 |
2.4 中药外洗、熏蒸、雾化、针刺治疗 |
3 结语 |
(10)春季角结膜炎中医药治疗最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中药内服治疗 |
2.1 分型论治 |
2.2 中药基本方治疗 |
3 中药内服加熏洗法 |
4 中药内服加贴敷法 |
5 中药超声雾化法 |
6 针灸疗法 |
7 中西医结合治疗 |
8 总结 |
四、春卡灵丸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伴干眼状态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 曾晓波,许江涛,邓敏,聂正翠,袁蕊梦,朱婷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12)
- [2]过敏煎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风邪外袭型目痒症的临床研究[D]. 钟慧.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3]炙甘草汤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倩.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中医治疗概况[J]. 张倩,易昀敏,邹时鹏.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04)
- [5]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眼表菌群的改变及分析[J]. 袁卫华. 哈尔滨医药, 2018(03)
- [6]中药治疗儿童春季角结膜炎(风热挟湿证)临床观察[J]. 黄仕尧,陈国孝,徐东. 中国中医急症, 2017(03)
- [7]川椒方对变态反应性结膜炎肥大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沈志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 [8]川椒方防治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 孟青青.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01)
- [9]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研究进展[J]. 孟青青,高健生,宋剑涛.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2(06)
- [10]春季角结膜炎中医药治疗最新进展[J]. 王琦妙,金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