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89C52的汽车自动变速箱通用测试仪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樊祥文[1](2020)在《新型十速自动变速箱先导电磁阀建模和测控策略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然成为汽车制造和消费大国。国家发改委在2017年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突破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瓶颈,建立安全可控的产业体系的要求。先导电磁阀作为自动变速箱内油路控制的核心元件,是汽车变速箱系统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动态响应速度、压力控制准确性和重复性精度是决定汽车换挡、制动、润滑等性能的关键因素。高性能和高效率的电磁阀性能测控系统又是电磁阀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关键装备。本文针对新型十速自动变速箱先导电磁阀,展开了包括电磁阀建模在内的一系列测控研究工作,并与企业联合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性能全自动电磁阀测控系统。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一、基于先导电磁阀的性能参数及其在自动变速箱内的工作原理,明确了测控系统需求,结合机电液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等先进技术,详细地论述了系统设计方案,最终开发了先导电磁阀性能测控系统。以电磁阀的驱动电流和控制压力为例,利用基于数理统计和图表的MSA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对测控系统进行了测量能力分析,分析结果中测控系统的重复精度能力系数和准确精度能力系数、数据分级指标、测量数据均值及标准偏差均在允许范围内,证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测量准确性、稳定性、重复性和再现性精度。二、针对先导电磁阀内部机械、液压和电磁特性相互耦合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键合图的先导电磁阀建模分析方法。依据先导电磁阀内部工作原理,利用该方法绘制出相应的功率键合图,并进一步推导出先导电磁阀的状态方程。在不考虑电磁阀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油液发热和能量耗散等伪功率流现象的情况下,利用20-sim软件对不同输入条件下的电磁阀压力控制特性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中电磁阀压力与电流及油液温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和测控系统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基于功率键合图的先导电磁阀建模方法的简便性和有效性。三、为了完善先导电磁阀模型,进一步对先导电磁阀的伪功率流部分进行建模,实现对基于功率键合图建立的电磁阀模型的有效补充。由于电磁阀伪功率流模型比较复杂,难以用传统方法对其精确建模,本文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层神经网络来实现伪功率流的快速精确辨识。AMESim和MATLAB的联合仿真结果及测控系统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在2756)(6、12006)(6和21006)(6三种不同输入压力实验下均能够实现先导电磁阀伪功率流的快速辨识,且辨识误差均稳定在56)(6之内,证明了该辨识方法具有较快的辨识速度和较高的辨识精度。四、由于先导电磁阀模型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特征,同时测控系统供油回路中存在内部参数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给电磁阀供油压力的精确和稳定控制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基于等效控制和切换控制原理设计了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同时为了削弱滑模变结构带来的控制信号颤动,设计了模糊逻辑控制实时调整其切换控制系数,最终构建了模糊型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建模仿真,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较强的鲁棒自适应性,能够在削弱控制信号颤动的同时,实现先导电磁阀供油压力的快速、精确和稳定控制。本文的相关研究不仅为电磁阀建模和测控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而且对电磁阀的设计、开发和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其他自动化测控领域、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建模和控制相关技术的理论研究及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郭睿[2](2017)在《自动变速器多功能检测仪的开发》文中研究说明计划开发一种可以对多种汽车自动变速器进行驱动和分析的检测仪。该检测仪通过控制自动变速器相关电磁阀来进行变速换档,具备电磁阀测试和换挡测试的功能。核心思路是利用单片机储存不同型号变速箱信息,检测变速箱的换挡过程及电磁阀工作情况,因此,可以代替汽车的ECU控制自动变速器,驱动车辆变速箱进行换挡。
王兵[3](2017)在《两档自动变速驱动总成试验台测控系统设计》文中认为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即开发设计电动汽车变速驱动总成测试台架和测控系统,通过模拟油门信号实现驱动总成试验台的自动运行,实现变速箱的自动换挡动作。该试验台是测试变速驱动总成的换挡品质和性能的综合试验台。首先,对两档自动变速箱实验台测试项目分析,确定精度要求。论文详细阐述了试验台机械结构设计,应用CATIA和CAD软件对试验台机械结构设计和关键零部件选型匹配。其次,开发智能测控板的硬件和软件。以微控制器MC9S12XS128MAA为主控芯片,设计智能测控板硬件电路和制作PCB板,搭配软件控制程序,可实现与电机控制器间的CAN通讯;模拟加速踏板信号;驱动换挡电机等功能,并将采集和接收的数据通过蓝牙串口发送给上位机。第三,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平台开发测控上位机软件,实现与智能测控板之间的无线蓝牙通讯串口通讯,可实时显示和保存串口发送的数据。设定试验台运行工况和测试时间。最后,通过道路试验和台架试验对比试验数据,测定电动汽车变速驱动总成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求证台架试验和道路试验的区别,对实验台数据修正。实验证明,该两档自动变速总成实验台可以模拟电动汽车运行状态,对其监测和控制,对于车辆的换挡策略和换挡品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洪婉君[4](2016)在《变速箱加载台架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汽车运行过程中的平稳及舒适性主要是由汽车的传动系统总成所决定。变速箱是汽车机械传动系中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在变速箱出厂前,对其机械组件的性能和寿命进行试验,能给变速箱的研发与质量评估提供有力的依据。如果变速箱的检测试验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变速箱的实际工作情况,便能有效控制变速箱的出厂质量。本文主要内容为变速箱加载试验台架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研究试验台架加载系统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在国内外变速箱试验台架的相关资料的指导下,对变速箱试验台架的载荷性质、加载动力源以及结构形式进行说明,再根据试验台架的结构和测试工序,提出功能需求,然后根据功能需求,介绍加载试验台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关键技术,并完成对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布局。其次,本文针对加载系统的控制部分展开详细研究。首先分别建立驱动系统和负载系统的理论模型,其中包括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系统、变速箱以及部分电气元件理论模型;然后基于Simulink软件,根据上述得出的理论模型建立驱动系统和负载系统的模型,再对二者合并后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由此获得试验台架变速箱扭矩输出曲线并进行分析。最后,本文为实现更理想的控制效果,研究了PID控制策略。通过加入PID反馈环节后的Simulink仿真模型扭矩输出结果可以得知,PID控制改善了系统的控制精度以及响应速度,有效提升了试验台的控制性能,为试验台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李阳[5](2013)在《基于FPGA的自动变速箱测试仪采集卡设计》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自动档变速汽车的保有量日益增多。自动变速箱相比于手动变速箱来说,有很多优势。目前国内用于自动变速箱检测目的的测试仪较少,因此需要开发一款自动变速箱检测设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和PCI9054的PCI多功能采集板卡,给出了采集卡的具体实现方法。该采集板卡是专门为自动变速箱总成测试仪开发的采集板卡。该板卡以FPGA作为数据采集卡的核心,采用PCI9054作为桥接芯片完成PCI局部总线到简易的本地总线转换,使用一片深度为4096的FIFO作为数据缓存,实现模拟量、开关量、频率量采集与可配置的PWM信号输出。完整的采集板卡不但包括硬件,还包括上位机驱动,运行库和控制软件,本文均有涉及,侧重于采集卡核心FPGA的片上逻辑。该采集板卡结构合理,运行稳定,相比于市面上的采集卡,该采集卡功能丰富,能很好的满足自动变速箱总成测试仪的设计要求。
刘林林[6](2012)在《自动变速箱换挡电磁阀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不断飞速发展,城市车辆密度不断加大,自动变速箱在汽车上的应用也不断扩大。而换挡电磁阀在自动变速箱里处于一个关键位置,大部分自动变速箱故障与换挡电磁阀失效有关。因此对电磁阀的检测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研发一种能够快速、精确、简单易操作的电磁阀检测系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换挡电磁阀自动测试系统,为了能准确、快速检测电磁阀性能好坏,在结合企业实际的基础上对这种测试系统进行认真详尽的调查,结合电磁阀及液压系统的相关控制工程理论,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及数据通讯技术,基于delphi7.0软件和方法,作者开发出了一套企业型换挡电磁阀检测系统。本文研究目的是在实现功能的基础之上,改变落后的人工电磁阀性能测试方法,检测电磁阀在液压系统中不同的油压的调节机理下的动态响应过程,以及实现在不同的供电电压、频率、占空比等控制信号作用下绘制其性能曲线并与相关要求作比较。作者从企业实际出发,根据具体需求,首先进行理论分析,通过方案比较,确定可行性方案,然后详细设计了检测台和工装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及可视化软件实现系统,建立了一个换挡电磁阀自动测试系统,它不但能够快速、准确、直观地实现检测,并具有较高的实时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该系统能够模拟换挡电磁阀实际工作环境,包括压力、温度、流量、电压、电流等控制信号,并实时自动化采集温度、压力、流量、电压、电流等参数。然后将采集数据传输到工控机,按照解析后的数据绘制出相应的响应曲线,可以将数据以图表形式打印输出,再将其与标准值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对电磁阀性能给出综合评价。论文还给出全文总结,展望今后的工作重点和研究方向,同时指出了该系统研发中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该检测台已成功应用于某企业实际生产中,应用过程中设备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便易用,检测精度高,采用自动装夹减少拆装,严格保证了出厂电磁阀的质量,大大降低了维修率,减少了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消耗,提高了实际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企业赢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
罗良然[7](2011)在《面向自动变速器再制造的通用控制器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和报废量的增加以及国家的支持,包括自动变速器在内的汽车再制造业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国内为自动变速器再制造服务的设备却很少。本通用性控制器就是面向自动变速器再制造而开发的。本文结合现有的技术条件和企业的需求,以开发流程为主线,以软件开发为副线,进行了面对自动变速器再制造的通用型控制器的开发。开发了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并进行了自动变速器的台架实验。首先根据系统需求,综合比较了多个方案,确定了控制器的系统拓扑结构。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控制器的硬件系统结构,开发了控制器的硬件系统,并进行了硬件抗干扰设计。控制器的硬件系统由电源模块、控制器模块和电磁阀驱动模块三部分组成,其中控制模块又由存储电路、键盘/显示电路、电流监测电路和USB接口组成。其次以自动变速器中具有代表性的电磁阀—高速开关阀为例,建立其数学模型和AMESIM仿真模型,并就PWM信号的占空比对高速开关阀输出压力的影响进行仿真与实验对比分析。根据开发的控制器硬件和PWM信号的占空比对高速开关阀输出压力的影响,开发控制器的软件系统,并进行了软件抗干扰设计。控制器的软件系统由底层程序、上位机数据下传界面组成。其中,底层程序又包括主程序、串行通信程序、数据存储程序、键盘/显示程序、电流监测程序和PWM信号产生程序组成。最后对开发的控制器系统进行调试,并进行自动变速器的台架实验,检验系统的功能及可靠性。论文最后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何思奇[8](2009)在《电磁阀全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全球经济不断成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城市车辆密度不断加大,自动变速箱在汽车上的应用不断扩大。然而自动变速箱结构复杂,目前自动变速箱故障中约有90%以上是由电磁阀故障引起或与电磁阀相关的,因此,研发一种能够快速、准确、简单易用的电磁阀检测设备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电磁阀全自动测试系统。为了能准确检测电磁阀性能好坏,在对系统认真详尽的实际调查基础上,结合电磁阀和液压系统的相关理论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利用软件理论和开发方法。整个系统分上位机、驱动程序和下位机三部分,分别采用VB、VC、C语言开发平台。本文研究目的是改变落后的人工电磁阀性能测试方法,了解电磁阀对液压系统中油压的调节机理及其对控制信号的动态响应过程,以及各主要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等,建立了一个快速、准确、直观,并具有实时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嵌入式电磁阀全自动测试系统。本文详细阐述了电磁阀全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涉及内容主要包括系统的实际业务需求、数据结构设计和主要模块的功能设计与实现等。本系统能够模拟电磁阀实际工作环境(压力、温度、流量等)和控制信号,并实时采集温度、压力、电压、电流等信号,然后将采集数据与原始控制数据组合,得出响应曲线,再将其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从而对电磁阀性能给出评价。该系统不仅降低汽修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对不同厂商电磁阀知识复杂掌握程度,减少拆装次数,缩短维修时间提高效率、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而且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换件和维修费用,把维修不当所引起的故障降至最低。本系统的使用将大大减少了人力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因此本系统具有巨大的市场和极大的实用价值。
魏守山[9](2008)在《基于双怠速法汽车排放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对汽车检测及诊断方法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双怠速测试法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之一,据此实现汽车排放的自动测试系统有助于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提高汽车排放检测的精度,从而提升汽车检测及诊断水平。基于双单片机的系统控制器,分别构造了依据K线(Kan总线)和OBDⅡ(在线诊断Ⅱ代)与汽车ECU(电控单元)通讯获取转速的通讯模块、以步进电机和动力传动装置实现的发动机转速控制模块以及与排放分析仪通讯实现检测数据自动采集的采集模块,实现了发动机转速分段恒值调节控制和排放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功能,研制出基于双怠速法汽车排放自动测试系统的雏型。由于采用通讯方法获得转速反馈信息可能导致速度控制系统存在不确定的延迟。为提高控制质量,对时滞对象的控制进行初步探讨。当延迟时间较短时,采用Smith预估补偿;当延时超大,采用外推法。并利用Matlab做了仿真比较,结果证明这些控制方法是有效的。实验证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能将发动机转速控制在国标规定范围之内,检测时间可精确定位,确保检测结果准确,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贺萍[10](2008)在《汽车自动变速器综合性能检测台的研制综述》文中认为阐述了汽车自动变速器综合性能检测台目前国内外的研制现状,分析了国内外研制水平的巨大差距和同类产品价位的巨大差异,因此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自动变速器检测台,对促进我国汽车的制造、使用、维修和科研、教学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指出了检测台研制今后的发展趋势。
二、基于89C52的汽车自动变速箱通用测试仪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89C52的汽车自动变速箱通用测试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十速自动变速箱先导电磁阀建模和测控策略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课题研究现状与分析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电磁阀建模和控制方法研究 |
1.4.1 建模方法研究 |
1.4.2 控制方法研究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先导电磁阀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2.1 引言 |
2.2 先导电磁阀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
2.2.1 先导电磁阀的工作原理 |
2.2.2 先导电磁阀的性能参数 |
2.3 测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3.1 总体结构设计及功能分析 |
2.3.2 液压方案设计及功能分析 |
2.3.3 电气方案设计及功能分析 |
2.4 测控系统的实现及测量能力分析 |
2.4.1 MSA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
2.4.2 系统实现及测量能力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功率键合图的先导电磁阀建模研究 |
3.1 引言 |
3.2 基于功率键合图的建模方法概述 |
3.3 先导电磁阀的建模 |
3.3.1 功率键合图绘制一般方法 |
3.3.2 先导电磁阀的功率键合图 |
3.3.3 先导电磁阀状态方程的建立 |
3.4 仿真与实验分析 |
3.4.1 仿真与分析 |
3.4.2 实验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伪功率流辨识的先导电磁阀模型补充 |
4.1 引言 |
4.2 先导电磁阀伪功率流模型的辨识方法选择 |
4.2.1 系统辨识方法概述 |
4.2.2 基于改进多层神经网络的系统辨识方法 |
4.3 基于遗传算法改进多层神经网络的辨识器设计 |
4.3.1 多层神经网络设计 |
4.3.2 基于遗传算法的改进方法 |
4.3.3 辨识器的构建 |
4.4 仿真和实验分析 |
4.4.1 仿真与分析 |
4.4.2 实验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模糊滑模的先导电磁阀供油压力鲁棒自适应控制 |
5.1 引言 |
5.2 模糊滑模控制器概述 |
5.3 模糊型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设计 |
5.3.1 问题描述 |
5.3.2 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设计 |
5.3.3 模糊逻辑控制设计 |
5.4 仿真与实验分析 |
5.4.1 仿真与分析 |
5.4.2 实验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本文的贡献 |
6.3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
致谢 |
(2)自动变速器多功能检测仪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思路 |
三、整体设计方案 |
1. 选择测试类型按钮 (测试模式选择) |
2. 换档键 (上、下) |
3. LED数字挡位显示区 |
4. 电磁阀运行显示区 |
5. Max/Min键按钮 |
四、基于Lab VIEW软件对多功能测试仪的仿真 |
五、总结与展望 |
(3)两档自动变速驱动总成试验台测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目的 |
1.1.2 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新能源汽车驱动试验台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国内新能源汽车驱动试验台研究现状分析 |
1.2.3 虚拟仪器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变速驱动总成试验台设计和匹配 |
2.1 试验台工作原理 |
2.2 变速驱动总成结构 |
2.3 试验台功能模块设计 |
2.3.1 供电电源模块设计 |
2.3.2 左右制动器和惯性飞轮设计 |
2.3.3 试验台工控机 |
2.3.4 扭矩传感器选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测控板硬件设计 |
3.1 智能测控板硬件设计方案 |
3.1.1 智能测控板功能介绍 |
3.1.2 智能控制板总体设计方案 |
3.1.3 元器件选型原则 |
3.2 智能测控板MCU最小系统设计设计 |
3.2.1 智能测控板主控芯片MCU选型 |
3.2.2 MCU供电电源电路设计 |
3.2.3 时钟电路设计 |
3.2.4 BDM接口电路和复位电路设计 |
3.2.5 LED调试显示 |
3.3 外围功能模块电路设计 |
3.3.1 电源模块设计 |
3.3.2 转速采集模块设计 |
3.3.3 扭矩采集电路设计 |
3.3.4 电门信号的模拟和采集 |
3.3.5 CAN总线驱动模块设计 |
3.4 直流换挡电机控制电路设计 |
3.4.1 直流换挡电机技术参数 |
3.4.2 电机驱动芯片选型 |
3.4.3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
3.5 PCB板的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测控板软件设计 |
4.1 智能测控板软件设计方案 |
4.1.1 软件编辑环境 |
4.2 智能控制板软件程序开发 |
4.2.1 时钟初始化 |
4.2.2 D_Flash模块 |
4.2.3 CAN模块 |
4.2.4 电机驱动模块 |
4.2.5 油门踏板信号模拟 |
4.2.6 模拟信号采集A/D模块 |
4.2.7 串行通讯模块 |
4.2.8 PWM模块 |
4.2.9 定时器模块 |
4.3 主控制逻辑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软件开发 |
5.1 Labview软件介绍 |
5.1.1 虚拟仪器简介 |
5.1.2 本项目中上位机软件功能要求 |
5.2 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测控软件开发 |
5.2.1 前面板整体布局 |
5.2.2 串口资源设置 |
5.2.3 写入串口数据 |
5.2.4 读取串口数据 |
5.2.5 档位计数功能 |
5.2.6 数据保存 |
5.3 函数程序设计 |
5.4 串口通讯 |
5.4.1 HC-05 嵌入式蓝牙串口通讯模块 |
5.4.2 HC-05 功能实现 |
5.4.3 HC-05 串口模块电路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台架试验和整车试验对比和总结 |
6.1 测试目标 |
6.1.1 变速器箱体(样机)结构参数 |
6.1.2 轮系参数 |
6.1.3 性能参数 |
6.1.4 换挡性能 |
6.1.5 匹配电机 |
6.1.6 引用试验标准 |
6.1.7 试验行驶工况和试验结束 |
6.2 试验车试验 |
6.2.1 试验车型参数 |
6.2.2 最高车速 |
6.2.3 加速性能 |
6.2.4 坡道车速试验 |
6.2.5 坡道起步能力试验 |
6.2.6 整车试验测试总结 |
6.3 试验台测试数据采集 |
6.3.1 试验台工作条件 |
6.3.2 一档加速 |
6.3.3 二档加速 |
6.3.4 台架试验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4)变速箱加载台架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手动变速箱主要检测方法和国内外发展概况 |
1.2.1 变速箱主要检测方法 |
1.2.2 试验台国内外发展概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变速箱工作原理及加载台架功能结构 |
2.1 变速箱工作原理 |
2.1.1 变速箱结构及功能分析 |
2.1.2 变速箱故障及失效形式 |
2.2 变速箱加载台架功能及结构 |
2.2.1 加载台架功能分析 |
2.2.2 加载台架结构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变速箱加载台架控制系统研究 |
3.1 加载台架机械结构布局及工序分析 |
3.2 加载台架控制系统结构分析 |
3.2.1 控制系统主电路供电分析 |
3.2.2 控制系统驱动及负载单元 |
3.2.3 系统关键控制技术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加载台架控制系统理论模型 |
4.1 三相交流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理论模型 |
4.1.1 三相交流异步电机动态理论模型 |
4.1.2 矢量控制 |
4.1.3 SVPWM矢量控制系统模型分析 |
4.2 加载台架控制系统理论模型 |
4.2.1 变速箱理论模型 |
4.2.2 驱动单元理论模型 |
4.2.3 负载单元理论模型 |
4.2.4 加载台架控制系统模型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Simulink的加载台架控制系统建模及仿真 |
5.1 三相异步电机调速系统建模 |
5.1.1 三相异步电动机建模 |
5.1.2 SVPWM矢量控制系统建模 |
5.1.3 三相异步电机调速系统总模型 |
5.2 加载台架控制系统建模 |
5.2.1 驱动单元建模 |
5.2.2 负载单元建模 |
5.2.3 变速箱建模 |
5.2.4 变速箱试验台控制系统总模型 |
5.3 加载台架控制系统仿真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变速箱加载台架加载过程控制策略研究 |
6.1 加载台架控制系统控制策略 |
6.1.1 PID控制算法 |
6.1.2 PID控制策略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6.2 基于临界比例度法的PID调节器参数整定 |
6.2.1 临界比例度法介绍及应用 |
6.2.2 PID参数二次整定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5)基于FPGA的自动变速箱测试仪采集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课题来源与方案论证 |
1.1 课题来源 |
1.2 自动变速箱测试仪设计任务 |
1.3 自动变速箱测试仪采集卡功能分析 |
1.4 采集卡总线方案论证 |
1.5 采集卡硬件结构框架 |
1.6 论文思路 |
2 采集卡 FPGA 片上功能模块逻辑设计 |
2.1 FPGA 概述与开发 |
2.1.1 FPGA 结构与特点 |
2.1.2 FPGA 开发流程 |
2.1.3 FPGA 选型与开发环境 |
2.2 FPGA 模拟信号采集 |
2.2.1 模数信号转换接口设计 |
2.2.2 多通道采集控制 |
2.2.3 数据缓冲区设计 |
2.3 等精度频率测量 |
2.3.1 直接测频方法 |
2.3.2 等精度测频方法 |
2.4 FPGA 开关量采集 |
2.5 PWM 信号输出 |
3 基于 PCI9054 的 PCI 接口设计 |
3.1 PCI 总线简介 |
3.1.1 PCI 局部总线结构 |
3.1.2 PCI 局部总线接口引脚 |
3.1.3 PCI 局部总线事务与时序 |
3.1.4 PCI 局部总线事务时序 |
3.2 PCI9054 接口设计 |
3.2.1 PCI 接口实现方案论证 |
3.2.2 PCI9054 简介 |
3.2.3 PCI9054 的工作模式与数据传输模式 |
3.2.4 PCI9054 接口设计 |
3.2.5 PCI 本地总线时序与译码逻辑 |
3.2.6 各逻辑模块互连 |
3.2.7 基于状态机的 FPGA 程序设计 |
4 上位机软件设计 |
4.1 PCI 驱动程序 |
4.1.1 PCI 设备驱动开发 |
4.1.2 INF 文件与采集卡驱动安装 |
4.2 运行库 |
4.3 基于 CVI 的上位机软件设计 |
4.3.1 软件要求 |
4.3.2 软件流程 |
5 联机调试 |
5.1 PLXMon 开发工具包 |
5.2 FPGA 逻辑调试方法 |
5.2.1 SingnalTap II 逻辑分析仪设置 |
5.2.2 使用 WinDriver 工具测试 IO 读功能 |
5.2.3 使用 PLXMon 调试 DMA 传输 |
5.3 使用 Vc++ 6.0 测试采集卡 API |
5.4 错误的本地时序分析 |
5.5 采集板卡测频功能调试 |
6 设计总结与展望 |
6.1 设计总结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自动变速箱换挡电磁阀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有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科研机构的研究现状 |
1.3.4 存在的问题 |
1.4 课题来源 |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换挡电磁阀的原理及方法研究 |
2.1 相关技术原理及项目需求分析 |
2.1.1 换挡电磁液压阀结构及工作原理 |
2.1.2 项目需求分析 |
2.2 检测方法的研究 |
2.2.1 电磁阀阀芯动作电压检测方法研究 |
2.2.2 电磁阀本身电学特性检测的研究 |
2.2.3 泄露量检测方法研究 |
2.2.4 压力流量之间关系的测定 |
2.2.5 工件表面温度和油温的检测 |
2.2.6 占空比与压力检测 |
2.3 RS232数据传输原理 |
2.3.1 RS232简介 |
2.3.2 RS232信号传输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换挡电磁阀检测系统的设计 |
3.1 换档电磁阀测试系统总体设计 |
3.2 测试系统结构设计和硬件选型 |
3.2.1 控制台的设计 |
3.2.2 气路及夹具设计 |
3.2.3 液压系统设计 |
3.2.4 电路控制系统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4.1 软件系统开发平台 |
4.2 系统数据库平台 |
4.2.1 数据库选择 |
4.2.2 数据库设计 |
4.3 系统模块的划分和设计 |
4.3.1. 系统信息和参数设置 |
4.3.2 数据采集及自动化控制 |
4.3.3 数据查询显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换挡电磁阀检测系统实现 |
5.1 检测系统实物图 |
5.2 电磁液压阀检测系统功能实现 |
5.2.1 检测系统的主界面 |
5.2.2 阀芯动作电压检测 |
5.2.3 电流采集 |
5.2.4 泄漏检测 |
5.2.5 流量检测 |
5.2.6 压力检测 |
5.2.7 表面温度检测 |
5.3 查询打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与探讨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面向自动变速器再制造的通用控制器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自动变速器再制造概述 |
1.2 面向自动变速器再制造的控制器研发现状 |
1.3 自动变速器用电磁阀概述 |
1.3.1 高速开关阀概述 |
1.3.2 比例电磁阀概述 |
1.3.3 开关式电磁阀 |
1.4 研究意义和课题来源 |
1.5 论文的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控制器系统方案设计 |
2.1 控制器系统需求分析 |
2.2 控制器系统结构设计 |
2.3 控制器与PC 端通信设计 |
2.4 键盘/显示方案设计 |
2.5 控制器系统拓扑结构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控制器硬件开发 |
3.1 控制器硬件系统结构 |
3.2 电源模块设计 |
3.3 控制模块硬件设计 |
3.3.1 核心控制芯片的选择 |
3.3.2 存储设计 |
3.3.3 键盘及显示电路设计 |
3.3.4 电流监测电路设计 |
3.3.5 USB 接口设计 |
3.4 电磁阀驱动模块设计 |
3.5 硬件抗干扰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速开关阀输出压力特性研究 |
4.1 高速开关阀数学建模 |
4.1.1 高速开关阀的工作原理 |
4.1.2 高速开关阀的数学模型 |
4.2 高速开关阀仿真建模 |
4.2.1 AMESIM 简介 |
4.2.2 高速开关阀的AMESIM 模型 |
4.3 PWM 信号占空比对高速开关阀输出压力的仿真与实验对比分析 |
4.3.1 实验仪器简介 |
4.3.2 试验方法 |
4.3.3 仿真与实验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控制器软件开发 |
5.1 控制器软件总体设计 |
5.1.1 控制器功能需求分析 |
5.1.2 编程语言介绍 |
5.1.3 软件总体结构 |
5.2 控制器底层程序开发 |
5.2.1 主程序模块 |
5.2.2 串行通信程序模块 |
5.2.3 数据存储、键盘/显示程序模块 |
5.2.4 电流监测程序模块 |
5.2.5 PWM 信号产生程序模块 |
5.3 上位机数据下传界面开发 |
5.4 软件抗干扰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控制器系统调试及实验 |
6.1 控制器系统调试 |
6.1.1 系统调试环境 |
6.1.2 系统调试方法与调试过程 |
6.2 自动变速器台架实验 |
6.2.1 试验台架搭建 |
6.2.2 试验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电磁阀全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和意义 |
1.2 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状态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2章 需求分析和相关技术 |
2.1 电磁阀测试系统需求分析 |
2.2 电磁阀测试相关理论 |
2.2.1 电磁阀测试工作原理 |
2.2.2 电磁阀性能测试原理 |
2.3 USB 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磁阀测试系统设计 |
3.1 电磁阀测试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3.2 电磁阀测试系统功能设计 |
3.2.1 系统功能结构树 |
3.2.2 系统功能说明 |
3.3 数据库设计 |
3.4 界面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磁阀测试系统实现和运行结果 |
4.1 系统开发环境 |
4.2 系统部分模块实现 |
4.3 系统运行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磁阀测试系统的测试与结果分析 |
5.1 测试方法 |
5.2 测试内容 |
5.3 系统测试环境 |
5.4 系统测试过程 |
5.5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基于双怠速法汽车排放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双怠速测试概述 |
1.2.1 双怠速概念 |
1.2.2 双怠速测试程序 |
1.3 排放分析仪介绍 |
1.4 研究该课题目标和意义 |
1.5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1.6 国内外概况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自动测试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2 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2.3 微处理器的选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自动测试系统电路设计 |
3.1 步进电机控制 |
3.1.1 TA8435H芯片的介绍 |
3.1.2 步进电机的选择 |
3.1.3 电机控制硬件电路设计 |
3.2 双口RAM的扩展 |
3.2.1 IDT7005特点和用法 |
3.2.2 扩展电路设计 |
3.3 接口通讯电路设计 |
3.3.1 OBD-II及K线 |
3.3.2 通讯电缆设计 |
3.3.3 RS-232C标准接口通讯电路设计 |
3.4 电源 |
3.5 可靠性设计 |
3.6 系统总电路图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 |
4.1 控制算法 |
4.1.1 PID控制原理 |
4.1.2 增量式PID的控制算法 |
4.1.3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参数的整定 |
4.2 与汽车ECU通讯 |
4.2.1 汽车协议 |
4.2.2 协议要点及算法 |
4.2.3 通讯程序设计 |
4.3 控制程序设计 |
4.4 与上位机通讯程序设计 |
4.5 与分析仪通讯程序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机械传动机构设计 |
5.1 运动分析 |
5.2 齿轮设计 |
5.2.1 应用场合条件分析 |
5.2.2 齿轮类型、材料及精度选定 |
5.2.3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准则设计齿轮参数 |
5.2.4 齿轮结构设计 |
5.2.5 绘制齿轮零件图 |
5.3 齿条及滑槽设计 |
5.3.1 材料及精度的选定 |
5.3.2 齿条参数确定 |
5.3.3 齿条结构及尺寸设计 |
5.3.4 滑槽尺寸及结构设计 |
5.4 支架设计及固定 |
5.4.1 设计构想 |
5.4.2 材料选择 |
5.4.3 固定支架 |
5.5 总装配图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时滞控制 |
6.1 引言 |
6.2 纯滞后系统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 |
6.3 时滞控制策略 |
6.3.1 延迟时间τ限界内 |
6.3.3 延迟时间τ限界外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实验仿真分析 |
7.1 时滞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
7.1.1 发动机建模 |
7.1.2 步进电机建模 |
7.1.3 仿真分析 |
7.2 实验一 |
7.3 实验二 |
7.4 实验三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汽车自动变速器综合性能检测台的研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3 国内自动变速器检测台市场预测和发展趋势 |
4 结 论 |
4.1 国外先进自动变速器检测台的不足及改进设想 |
(1) 国外先进的自动变速器检测台一般选用功率为20~30 kW电机作动力, 而一般中档轿车发动机的功率都达60~70 kW以上, 所以这种自动变速器检测台无法进行自动变速器的大扭矩试验和失速试验。自动变速器中很大部分故障出现在离合器和制动器打滑上, 进行大扭矩试验和失速试验是非常必要的。用发动机作动力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但造成检测台庞大、噪音严重的问题, 使得用发动机作动力的检测台, 越来越不受青睐。 |
(2) 国外检测台主要针对维修企业设计的, 对设备操作者技能要求很高, 而针对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培训机构这一方面的需求没有考虑。 |
(3) 国外检测台在检测前驱的自动变速器 (自动传动桥) 时, 用两个电涡流测功机作负载, 由于自动传动桥差速器的存在, 造成两个输出轴很难同步, 使两个输出轴转差很大, 严重时其中一个输出轴停转, 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
(4) 国外检测台体积庞大, 如最流行的97000EC型检测台外形尺寸为长4 064 mm×宽1 600 mm×高2 413 mm, 重量都超过1 500 kg。另外国外检测台一般设计都采用两个电涡流测功机, 检测后驱自动变速器时, 只用一个电涡流测功机, 检测前驱自动变速器时, 却用两个电涡流测功机。而事实上, 由于前驱自动变速器 (自动传动桥) 主减速器的存在, 使得对它测试时负载扭矩应该小于后驱自动变速器。 |
4.2 国内自动变速器检测台研制的发展方向和意义 |
四、基于89C52的汽车自动变速箱通用测试仪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十速自动变速箱先导电磁阀建模和测控策略的研究与实现[D]. 樊祥文. 上海大学, 2020(02)
- [2]自动变速器多功能检测仪的开发[J]. 郭睿. 现代职业教育, 2017(23)
- [3]两档自动变速驱动总成试验台测控系统设计[D]. 王兵. 合肥工业大学, 2017(07)
- [4]变速箱加载台架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D]. 洪婉君. 合肥工业大学, 2016(02)
- [5]基于FPGA的自动变速箱测试仪采集卡设计[D]. 李阳. 烟台大学, 2013(03)
- [6]自动变速箱换挡电磁阀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林林. 武汉理工大学, 2012(04)
- [7]面向自动变速器再制造的通用控制器开发[D]. 罗良然.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8]电磁阀全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何思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S1)
- [9]基于双怠速法汽车排放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D]. 魏守山. 广西大学, 2008(12)
- [10]汽车自动变速器综合性能检测台的研制综述[J]. 贺萍.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