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缩短第一产程 促进自然分娩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杨柒琴,郦杭婷,何桂娟[1](2022)在《家属陪伴分娩对初产妇母婴结局影响的系统评价》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家属陪伴分娩对初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收集关于家属陪伴分娩对初产妇母婴结局影响效果的对照研究,通过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不能合并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无家属陪伴的常规干预相比,家属陪伴分娩可以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OR=0.41,95%CI:0.34~0.50,P<0.001)和新生儿窒息率(OR=0.21,95%CI:0.10~0.43,P<0.001),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率(OR=2.46,95%CI:2.05~2.94,P<0.001)和助产工作满意度(OR=8.42,95%CI:4.53~15.66,P<0.001)。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家属陪伴分娩有助于缩短初产妇的产程时间,减少产后2h出血量。结论家属陪伴分娩可缩短初产妇的产程时间,减少产后2h出血量,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升助产工作满意度。
范莉[2](2021)在《导乐陪伴分娩的模式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导乐陪伴分娩是一种分娩技术,也是一种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导乐陪伴分娩的发展提示生态医学模式已经成为趋势。随着自然分娩方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导乐陪伴分娩在临床广泛应用,该分娩技术可在围产期持续为产妇提供生理、心理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辅助产妇顺利分娩。本文以下从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实施方法和时机以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导乐陪伴分娩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从而保障母婴的安全。
王洪霞[3](2021)在《初产妇产程时长对分娩结局的影响: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初产妇产程时长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搜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1日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3501例产妇。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排除病例2777例,对剩余724例单胎、足月、头先露的初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第一产程时长分为<6h(377例)、6~11.9h(267例)、12~17.9h(62例)、≥18h(18例),4个亚组;第二产程时长分为<0.5h(257例)、0.5~0.9h(259例)、1~1.4h(121例)、1.5~1.9h(55例)、≥2h(32例),5个亚组。对第一产程时长、第二产程时长不同分组进行比较的分娩结局:产钳助产、自然分娩、产后一小时出血≥300ml、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Apgar1分钟<7、新生儿转儿科、感染、吸入综合征、代谢性酸中毒、缺血缺氧性脑病。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整理数据库,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第一产程时长、第二产程时长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相乘交互作用,同时调整年龄、孕周、腹围、孕前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混杂因素,使用ARR值及95%CI评价产程时长对分娩结局的影响,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采用Andersson等编制的Excel软件分析其相加交互作用。结果随着第一产程的延长,产钳助产率、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率、Apgar1分钟<7率、新生儿转儿科率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然分娩率(χ2=5.31,P=0.02)降低。以第一产程时长<6h为对照,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第一产程时长为6~11.9h、12~17.9h、≥18h时,产钳助产的ARR(95%CI)分别为1.06(0.70,1.62)、1.14(0.58,2.24)、4.63(1.75,12.29);自然分娩的ARR(95%CI)分别为0.94(0.62,1.43)、0.88(0.45,1.73)、0.22(0.08,0.57);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的ARR(95%CI)分别为1.07(0.61,1.86)、2.30(1.11,4.78)、5.06(1.77,14.51)。分别把第一产程时长为6、12、18h作为截断值,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钳助产的ARR(95%CI)分别为1.19(0.81,1.75)、1.62(0.94,2.76)、4.46(1.72,11.61);自然分娩的ARR(95%CI)分别为0.84(0.57,1.23)、0.62(0.36,1.06)、0.22(0.09,0.58);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的ARR(95%CI)分别为1.44(0.89,2.36)、2.75(1.52,4.97)、4.49(1.62,12.44)。随着第二产程的延长,产钳助产率、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率、Apgar1分钟<7率、吸入综合征率、代谢性酸中毒率、缺血缺氧性脑病率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然分娩率(χ2=43.91,P<0.001)随着第二产程的延长而降低。以第二产程时长<0.5h为对照,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第二产程时长为0.5~0.9、1~1.4、1.5~1.9、≥2h时,产钳助产的ARR(95%CI)分别为0.60(0.37,0.99)、0.89(0.50,1.58)、2.64(1.39,5.01)、4.98(2.26,10.98);自然分娩的ARR(95%CI)分别为1.66(1.02,2.72)、1.12(0.63,1.99)、0.38(0.20,0.72)、0.2(0.09,0.44);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的ARR(95%CI)分别为0.73(0.34,1.56)、1.78(0.82,3.85)、7.94(3.72,16.93)、17.64(7.22,43.08)。第二产程以0.5h为截断值时,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的ARR(95%CI)为2.17(1.22,3.84);在分别以1h、1.5h、2h为截断值时,产钳助产的ARR(95%CI)分别为2.13(1.44,3.15)、4.14(2.55,6.72)、5.48(2.61,11.54),自然分娩的ARR(95%CI)分别为0.47(0.32,0.70)、0.24(0.15,0.39)、0.18(0.09,0.38),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的ARR(95%CI)为5.30(3.19,8.78)、10.34(6.02,17.78)、12.26(5.68,26.45)。第一产程时长>6h和第二产程时长>1h对产钳助产无相乘交互作用0.68(0.32,1.47),同时也无相加交互作用(RERI=-0.528、AP=-0.214、S=0.736)。第一产程时长>6h和第二产程时长>1h对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无相乘交互作用0.38(0.14,1.03),也无相加交互作用(RERI=-3.37、AP=-0.54、S=0.609)。结论1随着第一产程时长的延长,不良分娩结局率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第一产程时长延长是不良分娩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2当第一产程时长>18h时,不良分娩结局显着增加。故当第一产程时长超过18h时,临床工作者为降低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应采取措施尽快结束分娩过程。3随着第二产程时长的延长,不良分娩结局率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第二产程时长延长是不良分娩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4第二产程时长>2h时,不良分娩结局率成倍增加,自然顺产率降低,当第二产程时长>2h时,临床工作者应尽快结束分娩进程。5第一产程时长>6h、第二产程时长>1h对产钳助产、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无相乘交互作用及相加交互作用。图1幅;表10个;参134篇。
邵丽婷[4](2021)在《基于体验式教学理念的产前健康教育在初产妇围生期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基于体验式教学理念制定出产前健康教育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探讨基于体验式教学理念的产前健康教育课程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分娩恐惧、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分娩结局的影响,为今后创新产前健康教育教学方式,提升产前服务质量提供借鉴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12例初产妇,按意愿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对照组为常规产前健康教育,干预组为在对照组基础上参加体验式教学产前健康教育,由研究设计者采用简化中文版分娩自我效能量表(CBSEIC-32)、分娩态度问卷(CAQ)、母乳喂养工具(BAT)量表对干预前后初产妇自我分娩效能、分娩恐惧及对母乳喂养成功率进行评价,并分析对初产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出生1分钟及5分钟的Apgar评分的影响。结果1.最终干预组105例和对照组104例初产妇完成了本研究,两组失访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79.8%的初产妇希望自然分娩,2.4%的初产妇希望剖宫产,19.6%的初产妇觉得两种方式均可;初产妇对妊娠及分娩知识以比较了解为主,构成比为63.6%,不了解的构成比为36.4%。其中,CBSEI-32平均得分为(224.97±36.44)分,EE-16得分为(115.44±19.79)分,OE-16得分为(109.54±18.09)分,初产妇自我效能期望高于结果期望;初产妇总体属于轻度分娩恐惧水平(33.63±8.10),其中无分娩恐惧的初产妇52例(25%),属于轻度分娩恐惧的初产妇有124例(59%),属于中度分娩恐惧的初产妇有23例(11%),属于重度分娩恐惧的初产妇有10例(4%)。2.干预前两组初产妇CBSEI-C32基线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CBSEI-C32评分(274.41±26.39)高于对照组(240.61±31.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CBSEI-C32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干预前两组初产妇CAQ基线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CAQ得分(25.11±3.83)低于对照组CAQ得分(29.55±5.3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CAQ得分均高于干预后CAQ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经体验式教学产前健康教育干预后,干预组BAT得分(6.87±2.02)高于对照组BAT得分(4.73±1.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干预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自然分娩初产妇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及产后出血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新生儿出生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组时两组初产妇的对分娩的态度以轻度分娩恐惧为主,自我分娩效能结果预期低于自我效能预期。接受产前健康教育后可有效降低初产妇对分娩的恐惧,提高其分娩自我效能,有利于初产妇度过分娩期,但相对于一般产前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产前健康教育效果更为显着。体验式教学产前健康教育可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并降低剖宫产率及会阴侧切率,缩短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
于蓉[5](2021)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导乐联合自由体位的应用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选择导乐陪护联合自由体位的价值。方法以2019年4月—2020年4月98名初产妇为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名采取传统仰卧位分娩,进行常规分娩护理,导乐组49名则接受导乐陪护联合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分娩质量。结果导乐组阴道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分别为81.63%、12.24%、6.12%,均优于对照组51.02%、28.57%、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0、4.021、4.346,P<0.05);导乐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31、11.017、10.957,P<0.05);导乐组产痛评分为(6.26±2.18)分低于对照组(7.95±1.33)分,分娩控制感评分(145.82±20.39)分高于对照组(117.85±14.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3、7.871,P<0.05)。结论初产妇助产护理中选择导乐陪护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可提升分娩质量,减低剖宫产率。
王蕾[6](2021)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会阴侧切围手术期应用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在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对围手术期病人采取一系列优化措施,将新的护理方法、新理念、新技术进行组合及改进,应用于临床以减轻或避免手术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康复,提高康复效果。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已在涉及手术治疗的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采用历史性对照的临床实验研究方法,评价加速康复外科在会阴侧切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为ERAS方案临床推广使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历史性对照的临床实验研究方法,以某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2017年8月临床实施ERAS为分界点,实施ERAS之前的研究对象为对照组,实施ERAS之后的研究对象为ERAS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人群各指标发生率以探讨ERAS方案在经阴分娩会阴侧切研究对象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对照组研究对象来自研究现场2016年7月-2017年07月期间符合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的初产妇,研究对象在会阴侧切围手术期接受传统方法,借助医疗、护理病历资料,统计围产期相应检测指标。ERAS实验组研究对象选择该研究现场2017年10月-2018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初产妇,接受ERAS措施,统计相同检测指标。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初产妇;②单胎;③足月妊娠;④年龄20-35岁;⑤经阴分娩;⑥无明显的妊娠并发症。样本量估计ERAS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需要178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产后疼痛程度、首次排尿时间、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产后出血、产褥病率、会阴水肿程度、切口愈合等级、母乳喂养成功率及研究对象满意度。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来描述变量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计数资料则采用构成比表示;对于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检验水准α设0.05。对相关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采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dd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ERAS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80例。ERAS实验组研究对象年龄、孕龄、体重指数和胎儿出生体重分别为26.701 ±3.903岁、39.501±0.701周、27.606±3.401(kg/m2)、3.801±0.205(kg),对照组研究对象年龄、孕龄、体重指数和胎儿出生体重分别为 27.102±3.704 岁、38.902±2.202 周、28.105±2.903(kg/m2)、3.704±0.306(kg)。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孕龄、体重指数和胎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基本均衡可比。2.加速康复外科对产后疼痛程度影响:ERAS实验组研究对象产后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患者发生率分别为88.889%、9.444%、1.667%和0.000%,对照组研究对象产后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患者发生率分别为53.333%、29.444%、13.333%和3.889%,产后疼痛程度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实验组研究对象产后疼痛程度明显降低。3.加速康复外科对排尿功能的影响:ERAS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产后首次排尿时间分别为2.239±0.630h和3.131±0.466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实验组研究对象产后首次排尿时间较对照组平均提前了 0.89h。另外,ERAS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6.667%和25.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实验组研究对象产后尿潴留发生率降低了18%。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宫缩乏力、膀胱肌无力是产后尿潴留发生的风险因素(P<0.05)以宫缩乏力、膀胱肌无力、产程延长、产程导尿为自变量,以产后尿潴留为因变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宫缩乏力是影响尿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多重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各影响因素的容忍度均大于0.1,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10,说明纳入多因素分析模型的研究因素之间不存在明显共线性。实施ERAS措施能明显提高研究对象的排尿功能。4.加速康复外科对产后出血的影响:ERAS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产后2h内出血量分别为100.220±10.530ml和141.620±9.737ml,两组研究对象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实验组研究对象产后出血量明显降低,产后2h出血量平均减少了 41ml,平均减少约29%的出血量。另外,ERAS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001%和11.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实验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产后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说明实施ERAS能明显减少产后2h出血量,未增加产后出血发生率。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巨大儿、羊水过多、产程延长、产道损伤是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P<0.05)。以巨大儿、羊水过多、产程延长、产道损伤为自变量,以实验组产后出血为因变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巨大儿、产程延长是影响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多重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各影响因素的容忍度均大于0.1,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10,说明纳入多因素分析模型的研究因素之间不存在明显共线性。5.加速康复外科对产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的影响:ERAS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产褥病率分别为1.667%和2.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实验组研究对象会阴水肿程度(0度、轻度、中重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629,P<0.05)。ERAS实验组研究对象切口愈合等级(甲级、乙级、丙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77,P<0.05)。ERAS实验组研究对象切口愈合等级好于对照组。6.加速康复外科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ERAS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母乳喂养成功率分别为93.333%和56.6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实验组研究对象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了 36.6%。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乳喂养成功率与产后疼痛、产褥病率、切口愈合等级有关(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后发生产后疼痛、产后出血、患产褥病率的研究对象术后母乳喂养失败的危险性增大,产后切口愈合良好的研究对象出现母乳喂养失败的危险性降低。多重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纳入研究的因素不存在明显共线性。说明ERAS措施能明显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7.研究对象满意度比较:ERAS实验组研究对象满意度为99.444%,对照组为89.444%,两组研究对象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32,P<0.05)ERAS实验组研究对象出院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ERAS技术方案可以减轻会阴侧切初产妇产后疼痛程度,降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减少产后2h出血量、促进伤口愈合、减轻产妇痛苦,加速其产后康复,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和满意度。ERAS理念在经阴分娩会阴侧切围术期使用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周新华[7](2020)在《丈夫陪伴分娩与促进自然分娩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丈夫陪伴分娩与促进自然分娩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280例丈夫陪同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设定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20例无丈夫陪同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自然分娩率、产程时间与疼痛感。结果试验组患者自然分娩率的80.71%优于对照组的47.50%;试验组总产程时间的(7.26±0.96)h优于对照组的(12.82±1.15)h;试验组患者各产程疼痛感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妇分娩时,由丈夫陪伴,可有效提升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降低产妇的疼痛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欣桐[8](2020)在《初产妇分娩恐惧与内在力量对分娩意愿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初产妇分娩恐惧、内在力量与初产妇分娩意愿的现状;明确分娩恐惧、内在力量及分娩意愿的关系;探讨初产妇产前分娩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提升初产妇分娩体验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本研究利用初产妇社会人口学特征调查表、分娩态度问卷(CAQ)、内在力量量表(ISS),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在威海两所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产检的初产妇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式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0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01份,有效问卷率是87.4%。(2)收集的调查数据编码核对后录入SPSS17.0中文版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初产妇一般的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初产妇分娩恐惧、内在力量水平采用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研究变量的单因素分析。分析分娩恐惧与内在力量对分娩意愿的影响,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分娩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1)初产妇分娩恐惧得分为(2.62±0.58)分,本研究中初产妇分娩恐惧处于中等水平,与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医学背景、孕周、亲友分娩意愿态度及配偶分娩意愿态度等因素有关,各影响因素对分娩恐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初产妇内在力量得分为(5.00±0.56)分,各影响因素中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亲友分娩意愿态度及配偶分娩意愿态度对等因素对内在力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对象分娩意愿的剖宫产组的分娩恐惧得分及各纬度均分显着高于自然分娩组,自然分娩组内在力量得分及各纬度均分显着高于剖宫产组。对分娩恐惧、内在力量与分娩意愿之间的关系做回归分析,组间差异均为显着(P<0.05)。(4)以分娩恐惧、内在力量为自变量,分娩意愿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分娩恐惧与内在力量会对分娩意愿产生不同影响,且差异具有显着性。结论:分娩恐惧与内在力量是初产妇分娩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娩恐惧越高,初产妇的分娩意愿为剖宫产意愿越高;内在力量越强,初产妇剖宫产意愿越低。加强初产妇的内在力量水平,降低初产妇的分娩恐惧水平,对进一步降低初产妇剖宫产意愿有重要影响。医务人员应积极关注及评估初产妇的分娩恐惧及内在力量水平,通过有效的产前咨询与教育,指导初产妇产前学习正确的分娩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正确处理面临分娩的各种心理因素,积极寻求帮助,完善初产妇社会支持系统,达到促进母婴健康的目的。
颜廷媛[9](2020)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自然分娩及母儿的相关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并分析分娩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在自然分娩中对分娩过程、分娩结局及母儿的影响,为全面开展分娩镇痛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病史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1月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产妇共400例,其中200例产妇为研究组(要求行PCEA),200例产妇为对照组(未行PCEA)。研究组产妇当宫口开大≥3 cm时采用PCEA,对照组产妇分娩过程中不采用任何镇痛措施。记录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中转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外源性缩宫素使用率、产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产时发热率、导尿率、产后尿潴留率、产后出血率以及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加以对比分析,并分析产妇产时发热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研究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身高、体重、年龄、孕周及破膜距分娩结束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分娩方式比较:研究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为17%、阴道助产方式使用率为3%,对照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为25%、阴道助产率为4%,研究组中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助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外源性缩宫素使用率比较:研究组产妇外源性缩宫素使用率为49.5%,对照组产妇外源性缩宫素使用率为10.5%,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4、产程时间比较:研究组第一产程为486.73±184.70 min、第二产程为76.84±47.11min、第三产程为5.99±5.12 min,对照组第一产程为288.82±192.94 min、第二产程为39.49±32.84 min、第三产程为5.47±4.33 min,研究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1),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VAS评分比较:从曲线图可看出,研究组产妇在行PCEA后VAS评分由8分以上下降到3分以下,对照组VAS评分维持在8分以上,两组相比有显着差异。6、产后出血比较: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01.93±89.21 mL、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5%,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14.34±85.33 mL、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7、产时发热率比较:研究组产妇产时发热率为11.5%,对照组产妇产时发热率为3%,研究组产妇产时发热率高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对两组产时发热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得出PCEA(OR=7.046,95%CI:2.120~24.031,P<0.05)和产程时间(OR=1.023,95%CI:1.001~1.065,P<0.05)是产妇产时发热的相关因素。8、导尿率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产妇导尿率为50%,对照组产妇导尿率为18%,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3%,对照组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1.9%,虽然研究组发生率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研究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14.5%,对照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为(9.6±0.4)/(9.8±0.5),对照组为(9.5±0.5)/(9.7±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自然分娩过程中实施PCEA,镇痛效果显着,可降低剖宫产率,对胎儿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副作用少、安全可靠。2、与未采取镇痛措施的自然分娩相比,自然分娩中实施PCEA可以使第一、二产程延长,但仍在正常范围内;PCEA增加外源性缩宫素的使用率、产时发热率及导尿率,但对分娩结局未产生不良影响。3、自然分娩过程中实施PCEA有利于舒适化分娩,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杨麓[10](2020)在《导乐分娩镇痛仪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讨导乐分娩镇痛仪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产妇疼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为导乐分娩镇痛仪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2.了解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产妇应用导乐分娩镇痛仪的真实体验,关注产妇内心感受,深化助产人员对导乐分娩镇痛服务的理解和思考,为优化导乐分娩镇痛服务,改善分娩体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导乐分娩镇痛仪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效果评价:选择2017年12月1日—2019年9月3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行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符合纳入标准且自愿加入本研究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接受导乐分娩镇痛仪分为观察组(n=50)及对照组(n=50)。观察组产妇在产程进展到活跃期时使用型导乐分娩镇痛仪,对照组产妇拒绝接受导乐分娩镇痛仪。两组产妇均给予剖宫产后阴道试产产程监测和分娩指导。由未参与本研究分组、干预的助产士负责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中转剖宫产指标、母婴结局等指标。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导乐分娩镇痛仪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产妇疼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2.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产妇应用导乐分娩镇痛仪的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19年10月1日—2019年11月3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行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且接受导乐分娩镇痛仪的产妇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研究样本量以资料饱和为准,共访谈12例产妇。访谈结束后,研究者在24h内将访谈录音逐字逐句转录为文字,采用Colaizzi方法整理和分析访谈资料,提炼主题。结果:1.导乐分娩镇痛仪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效果评价:(1)两组产妇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镇痛效果评价:干预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60、120min后,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01),且均低于相同时间节点的对照组(P<0.001),说明干预有效;观察组干预60min时VAS评分最低(P<0.001),说明干预60min时达到最佳镇痛效果;对照组进入活跃期120min时VAS评分高于其他三个时间节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分娩方式及中转剖宫产指征比较:两组共79例产妇成功进行VBAC,21例VBAC失败中转剖宫产,其中观察组5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因“社会因素”中转剖宫产术的产妇比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中转剖宫产指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母婴结局比较:比较两组中完成VBAC的产妇,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缩短,产后出血量减少(均P<0.001),在第二、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无差异(P>0.05);(5)产妇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完成VBAC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出现1例皮肤瘙痒,对照组产妇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泌乳量及泌乳时间比较:比较两组中完成VBAC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充足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导乐分娩镇痛对母乳分泌无影响。2.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产妇应用导乐分娩镇痛仪的真实体验主要有4个方面:缓解疼痛、获得社会支持、提高分娩自我效能感、希望得到更多分娩镇痛指导。结论:1.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的产妇应用导乐分娩镇痛仪,可以有效缓解分娩疼痛,提高分娩自我效能感,促进产程进展,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自然分娩率,保障母婴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2.产科工作者应重视产妇内心感受,给予更多人文关怀,不断优化分娩镇痛服务,改善分娩体验。还应重视分娩镇痛知识的普及,这些措施对临床推广导乐分娩镇痛服务有重要意义。
二、浅谈缩短第一产程 促进自然分娩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缩短第一产程 促进自然分娩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家属陪伴分娩对初产妇母婴结局影响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3 文献质量评价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 |
2.3 定性分析结果 |
2.3.1 家属陪伴分娩对初产妇第一至第三产程及总产程耗时的影响 |
2.3.2 家属陪伴分娩对初产妇产后2h出血量的影响 |
2.3.3 家属陪伴分娩对产妇剖宫产率的影响 |
2.3.4 家属陪伴分娩对新生儿窒息率的影响 |
2.3.5 家属陪伴分娩对助产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
2.3.6 家属陪伴分娩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 |
2.4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3.1 文献纳入方法与质量 |
3.2 家属陪伴分娩对初产妇母婴结局影响的分析 |
3.2.1 家属陪伴对初产妇产程时间和助产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
3.2.2 家属陪伴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率及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的影响 |
3.2.3 家属陪伴对初产妇产后2h出血量的影响 |
3.3 研究局限性 |
(2)导乐陪伴分娩的模式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导乐模式 |
1.1 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 |
1.2 三对一陪伴分娩 |
1.3 多对一陪伴分娩 |
2 导乐陪伴分娩实施方法和时机 |
2.1 实施方法 |
3 导乐陪伴分娩应用效果 |
3.1 缩短产程 |
3.2 提高阴道分娩率 |
3.3 减少产后出血量 |
3.4 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 |
3.5 提高分娩满意度 |
3.6 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
4 总结 |
(3)初产妇产程时长对分娩结局的影响: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母婴并发症诊断标准 |
1.1.3 统计方法 |
1.2 结果 |
1.2.1 不同第一产程时长分组产妇的基本特征 |
1.2.2 不同第二产程时长分组产妇的基本特征 |
1.2.3 不同第一产程时长分组分娩结局的比较 |
1.2.4 不同第一产程时长分组分娩结局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
1.2.5 第一产程时长不同截断值对不良分娩结局的比较 |
1.2.6 不同第二产程时长分组分娩结局的比较 |
1.2.7 不同第二产程时长分组分娩结局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
1.2.8 第二产程时长不同截断值对不良分娩结局的比较 |
1.2.9 第一、二产程时长对分娩结局的交互作用 |
1.3 讨论 |
1.3.1 第一产程时长与分娩结局 |
1.3.2 第二产程时长与分娩结局 |
1.3.3 第一、二产程时长对分娩结局的交互作用的研究 |
1.3.4 产程时长延长导致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的机制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第一、二产程时长研究的进展 |
2.1 第一产程 |
2.1.1 第一产程活跃期界定的研究进展 |
2.1.2 第一产程时长的影响因素 |
2.1.3 第一产程延长干预措施 |
2.2 第二产程 |
2.2.1 20世纪第二产程时长的演变过程 |
2.2.2 21世纪第二产程时长的演变过程 |
2.2.3 硬膜外分娩镇痛与第二产程时长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4)基于体验式教学理念的产前健康教育在初产妇围生期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体验式教学产前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 |
2.1 国外体验式教学产前健康教育的研究 |
2.2 国内体验式教学产前健康教育的研究 |
3 相关概念 |
4 研究目的 |
5 研究意义 |
6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对象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剔除?脱落标准 |
3 样本量估算 |
4 分组方法 |
5 伦理原则 |
6 干预方案 |
6.1 对照组 |
6.2 干预组 |
7 评价指标 |
7.1 一般资料问卷: |
7.2 分娩自我效能 |
7.3 分娩恐惧 |
7.4 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 |
7.5 分娩结局 |
8 调查过程 |
8.1 预调查 |
8.2 正式调查 |
8.3 质量控制 |
9 数据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 研究对象失访情况 |
2 基线分析 |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
2.2 两组初产妇对分娩知识的认知 |
2.3 两组初产妇入组后的总体心理状态 |
3 体验式产前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 |
3.1 两组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比较 |
3.2 两组初产妇自我分娩恐惧比较 |
4 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 |
5 体验式教学产前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
5.1 两组初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 |
5.2 两组初产妇自然分娩初产妇会阴侧切率比较 |
5.3 两组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产程时间及产后2h出血量比较 |
5.4 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的比较 |
5.5 两组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1 两组初产妇基本资料结果分析 |
1.1 人口学特征分析 |
1.2 两组初产妇对分娩认知的分析 |
1.3 两组初产妇入组后总体心理状态分析 |
2 体验式教学产前健康教育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 |
2.1 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 |
2.2 对初产妇分娩恐惧的影响 |
3 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
4 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
4.1 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
4.2 对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影响 |
4.3 对初产妇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
5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五章 结论 |
1 结论 |
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孕产妇产前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5)初产妇助产护理中导乐联合自由体位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分娩方式 |
2.2 产程时间 |
2.3 产痛及分娩控制感 |
3 讨论 |
(6)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会阴侧切围手术期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研究背景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方法 |
2. 样本量估计 |
3. 研究对象 |
4. 观察指标 |
5. 统计学处理 |
6. 质量控制 |
研究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2. 加速康复外科对产后疼痛程度影响 |
3. 加速康复外科对排尿功能的影响 |
4. 加速康复外科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
5. 加速康复外科对产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的影响 |
6. 加速康复外科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及影响因素分析 |
7. 研究对象满意度比较 |
讨论 |
小结 |
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产科会阴侧切产妇母婴调查表 |
附录2 会阴侧切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丈夫陪伴分娩与促进自然分娩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自然分娩率 |
2.2 产程时间 |
2.3 疼痛感 |
3 讨论 |
(8)初产妇分娩恐惧与内在力量对分娩意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概念 |
1.5 文献回顾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工具 |
2.4 资料收集 |
2.5 资料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学问题 |
2.8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初产妇社会人口学特征 |
3.2 初产妇分娩恐惧 |
3.3 初产妇内在力量 |
3.4 初产妇分娩意愿的影响因素 |
第四章 讨论 |
4.1 初产妇群体特征 |
4.2 初产妇分娩恐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
4.3 初产妇内在力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
4.4 初产妇分娩意愿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
4.5 降低初产妇剖宫产意愿的策略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性 |
5.3 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B: 相关论文(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C: 调查问卷 |
(9)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自然分娩及母儿的相关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统计学方法 |
5 研究流程 |
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 缩宫素使用率、中转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比较 |
3 第一、二、三产程时间比较 |
4 VAS疼痛评分比较 |
5 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
6 产时发热率、导尿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 |
7 产时发热的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 |
8 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导乐分娩镇痛仪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现状 |
3 研究目的 |
4 研究意义 |
5 技术路线图 |
6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7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一部分 导乐分娩镇痛仪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效果观察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产妇使用导乐分娩镇痛仪的体验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总结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之处 |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
附录3 一般情况调查表 |
附录4 VAS标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浅谈缩短第一产程 促进自然分娩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家属陪伴分娩对初产妇母婴结局影响的系统评价[J]. 杨柒琴,郦杭婷,何桂娟. 护理与康复, 2022(01)
- [2]导乐陪伴分娩的模式及应用研究[J]. 范莉. 医学信息, 2021(19)
- [3]初产妇产程时长对分娩结局的影响: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D]. 王洪霞.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4]基于体验式教学理念的产前健康教育在初产妇围生期的应用效果评价[D]. 邵丽婷.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初产妇助产护理中导乐联合自由体位的应用分析[J]. 于蓉. 系统医学, 2021(05)
- [6]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会阴侧切围手术期应用效果评价[D]. 王蕾. 山东大学, 2021(09)
- [7]丈夫陪伴分娩与促进自然分娩的关系[J]. 周新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25)
- [8]初产妇分娩恐惧与内在力量对分娩意愿的影响[D]. 张欣桐. 延边大学, 2020(05)
- [9]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自然分娩及母儿的相关影响[D]. 颜廷媛. 青岛大学, 2020(01)
- [10]导乐分娩镇痛仪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应用研究[D]. 杨麓.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