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树分析中最小割集、最小径集的计算机求解(论文文献综述)
赵莉[1](2019)在《基于HAZOP-FTA的化工过程系统事故预防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产品的不断丰富,化工企业的原料和产品也逐渐多样化。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极易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近年来,化工企业事故仍有发生,大部分事故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由于化工企业生产规模大、发展速度快,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为找出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首先,结合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和FTA(事故树分析法)逻辑关系,将HAZOP和FTA两种方法结合,建立了HAZOP-FTA分析方法。其次,对2003年至2017年,十五年间的化工企业事故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很多事故是在化工过程的某个环节中发生的,且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同时在化工企业事故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找出10起事故作为典型案例,并运用HAZOP-FTA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分别对10起事故进行HAZOP分析,找出节点和偏差,确定引起偏差的原因,并根据HAZOP中分析出的事故原因,构建FTA,将事故原因设为基本事件,同时根据事故树计算出结构重要度,并得出对事故影响大的事故原因。最后,将引发事故的原因代入事故致因“2-4”模型,结果显示主要原因是事故中作业人员的错误操作和企业的不安全决策。并针对分析结果,运用事故致因“2-4”模型理论,从安全文化、安全管理体系、习惯性行为和一次性行为四方面,提出适当的对策措施,从而预防和控制化工过程事故的发生。也为化工企业事故预防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李威[2](2018)在《H煤矿矿井涌水量预测及安全管理研究》文中提出矿井透水事故是煤矿生产重大矿井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矿区透水事故发生原因众多,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具有模糊性、复杂性等特点。煤矿水害事故的防治,事关工人生命安全、矿井的经济效益、矿区资源与环境保护以及整个煤炭工业优质发展。因此对矿山透水事故的预测和安全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以理论指导为基础,并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H煤矿矿井涌水量预测及安全管理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从理论指导层面阐述矿井透水事故相关涵义及概念,具体包含透水事故发生主要机制、涌水量的相关概念并对矿井透水致因理论和事故树分析理论;其次在对矿井水害事故致因调查的基础上,从人、物、环境、管理四个角度建立了透水事故致因框架,针对各致因因素建立矿井水害事故的事故树,得到矿井水害事故主控因素涌水量,分析得出涌水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地质因素、含水层因素、岩性组合因素和开采条件;然后采用BP神经网络构建了涌水量预测模型,得到该矿涌水量影响因素的权重指标,最后结合事故树分析结果和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从人、物、环境、管理四个角度对矿井水害事故的预防预测提出安全管理措施。本研究使用定量与定相结合的方法,多角度研究发生透水事故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井下的涌水量数值,为有效减少或避免透水事故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结合实证研究针对煤矿透水事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从而能为预防与减少井下透水事故的频繁发生等提供参考。
黄军杰[3](2018)在《硫酸工业管壳式换热器失效分析与可靠性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管壳式换热器在化工工业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换热器管束在生产过程中接触的介质具有高温、高压、强腐蚀等特性,因此管束常出现泄漏,常见以腐蚀和冲刷泄漏较多。管壳式换热器失效会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导致经济损失、环境破坏和人员伤亡,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事故树评价法对管壳式换热器进行失效形式分析,得到管壳式换热器发生失效的主要形式和管壳式换热器系统运行中的薄弱环节,进而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本文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研究:(1)收集管壳式换热器的相关数据,掌握其失效的原因,并分析影响管壳式换热器失效风险因素,得出了主要风险因素和相应的应对措施;建立管壳式换热器失效形式的事故树模型,定性地评价管壳式换热器系统失效因素,确定风险因素的重要度;(2)通过对某化工企业浓硫酸冷却器失效事故分析,建立浓硫酸冷却器失效事故树模型,然后定性定量分析评价,同时结合模糊数学的方法对事故树定量分析进行运算,最后运用事故树模拟软件对事故树进行模拟运算和图表的绘制,并针对浓硫酸冷却器在运行过程中失效因素进行改进措施的探讨;(3)利用可靠性理论进一步分析浓硫酸冷却器设备的故障模式。通过浓硫酸冷却器实际生产数据,得到相应的权数和指数,成功建立可靠性的综合评价体系,验证了理论的可行性,得到安全因素对浓硫酸冷却器系统可靠度影响最大的结论。
曹魏杨[4](2017)在《大断面瓦斯隧道施工通风优化及风险管理》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隧道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从平原地带转移到山岭地带,而大断面隧道在穿越山地区域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隧道穿越既有煤层及赋存瓦斯的区域,而瓦斯是隧道工程安全施工的重大隐患,通常需要采取设计合理的通风方案和风险管理体系来降低。本文以重庆市梁忠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礼让隧道工程为依托工程,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断面瓦斯隧道施工通风优化和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基于对瓦斯隧道施工通风目的和通风原则研究分析基础上,得出瓦斯隧道施工通风的设计依据、常用的通风方式和通风方法,并结合重庆礼让隧道工程实际,通过施工通风量和风压的计算,对瓦斯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进行设计。(2)运用Fluent建立瓦斯隧道施工通风数值计算分析模型,揭示了瓦斯隧道风流流场的分布和扩散规律及瓦斯浓度场的分布和扩散规律。(3)分别以瓦斯涌出量大小、施工通风量大小、风筒直径、风筒悬挂位置、风筒出风口距掌子面距离为变量,通过数值计算,揭示高瓦斯隧道(标准工况瓦斯涌出量为13m/min)各影响因素对隧道瓦斯浓度场的影响规律。(4)以隧道内瓦斯浓度场稳定后掌子面中心处的瓦斯浓度为表征因子,通过以风筒直径、风筒悬挂位置、风筒出风口距掌子面距离为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研究,获得了最优化的风筒布设方案。(5)基于大断面瓦斯隧道风险管理基本流程,从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物的因素和管理因素四个角度识别可能导致大断面瓦斯隧道爆炸事故发生的基本风险因素,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得出可能导致瓦斯隧道爆炸事故发生的最主要风险因素,并通过通风优化手段进行相应的风险响应及风险控制。
王婉青[5](2017)在《基于FTF方法的高压输气管道可靠性研究及事故分析》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天然气行业的飞速发展,高压输气管道在我国已实现“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就近供应”的发展结构。由于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有毒及强腐蚀性的气体,因此使得天然气压力管道工程变成了高危行业,一旦管道发生泄漏,将会引起不同程度和类型的事故。这些事故不仅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污染自然环境,也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基于以上原因对在役的天然气高压输送管道进行可靠性研究及事故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首先结合工程实际对该高压输气管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辨识,为可靠性研究提供依据。然后建立了基于模糊灰色关联FTA和模糊FMECA风险决策模型的FTF分析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于在役高压管道的可靠性研究中,研究表明:恶意破坏、安全设备故障及自然灾害对管道泄漏影响最大,该管道整体的可靠度约为91.42%,通过评判模型综合评价得出管道系统的安全等级B0=3.336,在CA研究中得出:地震引发的管道泄漏事故后果严重程度最高。其次,运用CFD数值模拟分析了泄漏孔径尺寸、风速对天然气扩散的影响,分析得出:在输送压力、管径和泄漏时间相同的前提下,随着泄漏孔径的增加,天然气的扩散危险区域和喷射高度也随之增加;风速越大,天然气随风向偏移的角度越大且浓度扩散范围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旋涡运动状态下,高风速并没有加快天然气的稀释作用,相反地使天然气在下风向处不断旋转聚集,扩散区域和浓度都不断增加。最后,选用thornton喷射火模型、火球火灾模型以及TNT当量模型对本文研究对象泄漏后将引发的三种不同灾害进行了实例计算,经分析得出:三种灾害的危害范围都随着距事故点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后趋于平稳。对死亡半径进行比较发现:火球火灾最大,喷射火火灾其次,蒸气云爆炸事故最小。研究及分析结果为工程项目安全措施的提出、管理手段的选取以及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董振易[6](2016)在《基于FTA方法的大型锅炉设备安装过程安全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同时也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如今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建筑市场由于利益驱动、工人流动性强与素质低下等原因,建筑业在施工过程的事故率高于其它行业的平均水平,变成了高危行业。因此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成为社会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的话题。由于大型锅炉设备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大型锅炉安装工程成为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由于大型锅炉设备安装有其独有的特点,安装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是该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故障树的原理与分析方法,然后结合本人多年在机电安装项目施工一线的实践经验,以及在阅读了大量的关于锅炉设备安全事故分析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文献基础上,对大型锅炉设备安装过程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析了大型锅炉设备安装过程中引起锅炉爆炸、人员伤害与起重机械事故的主要中间事件与基本事件,最终建立了故障树模型。基于对故障树中主要事件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经济的安全管理措施,这些安全管理措施在某公司LWI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何璐[7](2016)在《J冶炼企业选矿生产过程危险源辨识及控制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今,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迅速,渣选矿技术随之不断改进。铜渣选矿能够提高对金属的有效利用率,已经发展为一种重要实用的技术。然而在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中,选矿生产涉及的流程长,包含的设备多,较大事故时有发生,给生产安全管理带来了难度。本文对J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中的选矿生产过程进行现场调研,通过对以往事故分析,结合企业相关安全管理文件以及选矿生产安全各系统操作规程,设备点检标准等分析其现有的安全管理现状,找出不足与缺陷,继而对选矿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危险源辨识,采用作业危害分析(JHA)对选矿作业活动风险及相应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系统的识别。采用故障类型影响分析(FMEA)对选定的设备设施丧失预期的功能时可能带来的风险及危险因素分析,在设备采购、设计、安装、使用、日常维护、更换报废六个方面综合分析导致设备故障的因素。通过全面辨识选矿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合理评价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导致后果的严重程度,制定、实施可行的危险源控制措施。对选矿作业活动危险进行作业条件危害分析(LEC法);针对主要的生产设备设施可以采取风险矩阵分析法,对设备及部件提出分级管理方式;对胶带运输机伤人事故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FTA),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最后,根据风险分析评价的结果,提出具体的危险控制对策。
裴丽莎[8](2014)在《煤矿透水事故管控关键因素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一直是煤矿开采工作中的重点。透水事故作为仅次于顶板、瓦斯和运输事故的第四大煤矿事故,一旦发生,会给煤矿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制约着煤矿工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探索透水事故的发生机理和管控的关键因素,寻求透水事故预测的方法,是煤矿透水事故预防和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本文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了以下研究。本文在进行了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煤矿透水事故致因的角度出发,利用鱼骨图分析法归纳出透水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利用事故树分析法得到了涌水量为透水事故管控的关键因素。同时,进一步研究总结出涌水量的影响因素。其次,本文对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研究,设计出基于涌水量的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基于matlab平台,以A矿区的实测数据为样本,进行了模型的仿真实验,通过对比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和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得到了两种算法相结合的模型的错能力更强、收敛速度更快、预测精度更高,从而证明模型是有效的。最后,本文从完善管理制度,落实涌水量预测工作,保证安全投入和设备排查以及重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四方面对煤矿透水事故的管控提出了四条措施建议。
王智江[9](2010)在《受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分析与预防》文中研究说明根据某化工企业受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的典型案例,分析引起设备内受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分析了引起受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的基本原因,对事故树进行了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的计算,分析了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根据分析的结果,从技术、管理和操作等方面,提出了防止受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发生的措施.
吴学彬[10](2010)在《HAZOP/事故树综合安全评价模型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现今世界上工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系统中的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也在增多,由此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增多,事故隐患的种类更为繁杂,事故后果也更为严重。为了准确识别和有效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减少事故损失,各种安全评价技术和方法被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对常用的各种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和事故树分析(FTA)一种安全综合评价模型——I IAZOP/FTA,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完成的主要工作和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分析了常用安全评价方法的特点,对每种评价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出了以HAZOP方法为主,并利用事故树方法对评价单元进行辅助分析的HAZOP/FTA方法。该方法可充分发挥传统HAZOP方法在危险源的辨识的优点,同时又利用事故树分析在逻辑推理方面的优势,对评价单元的划分、逻辑运算、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发面进行辅助分析。(2)确定了HAZOP/FTA系统模型的分析逻辑过程,以及HAZOP分析过程的改进方法和事故树分析过程的数学模型,对于数据的资料的模糊性问题,引入三角模糊数理论的解决方案。并利用Visual Basic 6.0技术完成了HAZOP/FTA系统的开发。(3)利用Visual Basic+SQL Server开发了服务于HAZOP/FTA系统的知识库,包括系统节点数据库、系统偏差原因数据库、偏差后果数据库、偏差安全补偿措施数据库、设备故障率数据库、数据处理模块、FTA计算:模块和HAZOP报表生成模块。(4)完成了HAZOP/FTA系统界面的开发,方便用户数据的输入、查询、计算和输出结论。(5)应用本文开发的HAZOP/FTA系统对工程实例——酞酸二烯丙酯(DAP)反应系统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与传统HAZOP分析进行了对比,通过实例分析表明本系统分析更全面,分析数据更为准确可靠,具有很好的适用性。(6)本系统可用于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储存等装置的系统危险性的定性、定量评价,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二、事故树分析中最小割集、最小径集的计算机求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事故树分析中最小割集、最小径集的计算机求解(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HAZOP-FTA的化工过程系统事故预防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1.2.2 事故树的研究现状 |
1.2.3 事故致因“2-4”模型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化工过程系统事故分析理论 |
2.1 HAZOP方法介绍 |
2.1.1 HAZOP基本概念和术语 |
2.1.2 HAZOP分析步骤 |
2.2 FTA事故树分析法 |
2.2.1 FTA分析术语及相应符号 |
2.2.2 基本程序 |
2.3 事故致因“2-4”模型 |
2.4 HAZOP-FTA分析方法 |
2.4.1 HAZOP-FTA分析方法介绍 |
2.4.2 HAZOP-FTA分析方法流程 |
第3章 典型事故案例原因分析 |
3.1 化工企业中事故统计与分析 |
3.1.1 事故发生年份分析 |
3.1.2 事故类别分析 |
3.1.3 事故等级分析 |
3.1.4 事故发生企业分析 |
3.2 典型工艺过程事故的分析 |
3.2.1 典型事故案例 |
3.2.2 事故案例分析 |
3.2.3 原因分析 |
第4章 预防控制事故的对策措施 |
4.1 24MODEL分析方法 |
4.2 预防工艺过程事故的对策措施 |
4.2.1 组织行为控制层面 |
4.2.2 个人行为控制层面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H煤矿矿井涌水量预测及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s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煤矿透水事故致因研究现状 |
1.3.2 煤矿透水事故预测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煤矿突水事故相关理论 |
2.1 煤矿透水事故相关概念及特点 |
2.1.1 透水事故 |
2.1.2 涌水量 |
2.2 事故模式理论 |
2.2.1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2.2.2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 |
2.2.3 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 |
2.3 事故树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H煤矿透水事故致因及涌水量影响因素分析 |
3.1 H煤矿简介 |
3.1.1 H煤矿基本情况 |
3.1.2 H煤矿矿井地质情况 |
3.1.3 水文气象条件 |
3.2 煤矿透水事故致因分析 |
3.3 基于事故树煤矿透水关键因素分析 |
3.3.1 煤矿透水事故树分析 |
3.3.2 煤矿透水事故树分析结论 |
3.4 H煤矿矿井涌水量因素分析 |
3.4.1 地质构造 |
3.4.2 水文地质条件 |
3.4.3 矿井底部隔水层 |
3.4.4 开采活动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涌水量预测模型研究 |
4.1 BP神经网络(BP Neural Network) |
4.1.1 BP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 |
4.1.2 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
4.2 矿井涌水量预测模型的构建 |
4.3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4.3.1 涌水量影响因素样本的选取 |
4.3.2 样本数据的归一化处理 |
4.4 H煤矿涌水量预测模型的应用 |
4.5 BP神经网络涌水量预测模型各输入指标的权重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H煤矿矿井水害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
5.1 采取涌水量实测与预测措施 |
5.1.1 影响矿区涌水量的主要因素控制 |
5.1.2 定期观测矿区涌水量进行并严格监测矿区水质状况 |
5.1.3 依据涌水量实测值提前做好安全防控工作 |
5.1.4 深入进行透水安全隐患排查与处理工作 |
5.2 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力度 |
5.2.1 加大关于保证安全生产与事故预防方面的投入力度 |
5.2.2 确保定期进行排水设备故障检修 |
5.3 实施“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管理理念 |
5.3.1 提高职工控制基本水务工作技能措施 |
5.3.2 增强职工素养并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 |
5.3.3 向矿区工作人员普及自救互救常识 |
5.4 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控制体系 |
5.4.1 制定详细与充分的安全防护规程 |
5.4.2 完善透水事故紧急救援方案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硫酸工业管壳式换热器失效分析与可靠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历史现状与发展 |
1.2.1 安全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管壳式换热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主要目标与内容 |
第2章 管壳式换热器失效研究 |
2.1 管壳式换热器失效原因 |
2.1.1 腐蚀 |
2.1.2 振动 |
2.1.3 选材 |
2.2 失效形式详细分析 |
2.1.1 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处失效 |
2.1.2 折流板与换热管连接处失效 |
2.1.3 壳体与管板连接处失效 |
2.1.4 U形弯管处失效 |
2.1.5 垫片失效 |
2.3 失效形式对应的处理措施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安全评价方法介绍及换热器失效事故树建立 |
3.1 分析评价方法介绍 |
3.1.1 安全评价方法 |
3.1.2 系统安全评价方法选择 |
3.1.3 事故树分析评价 |
3.1.4 事故树运算法则 |
3.1.5 事故树定性分析 |
3.1.6 事故树定量分析 |
3.1.7 事故树重要度分析 |
3.2 管壳式换热器失效因素分析 |
3.3 管壳式换热器失效案例分析及数据统计 |
3.4 管壳式换热器失效事故树建立 |
3.5 管壳式换热器失效事故树分析评价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浓硫酸冷却器泄漏风险因素识别与评价 |
4.1 浓硫酸冷却器泄漏案例介绍 |
4.2 法兰连接处泄漏事故树建立 |
4.3 法兰连接处泄漏事故树定性分析评价 |
4.3.1 最小割集分析 |
4.3.2 最小径集分析 |
4.3.3 结构重要度分析 |
4.3.4 结果分析 |
4.4 法兰连接处泄漏事故树定量分析评价 |
4.4.1 顶上事件的概率 |
4.4.2 概率重要度的计算 |
4.4.3 关键重要度的计算 |
4.4.4 结果分析 |
4.5 改进措施 |
4.6 事故树方法优化设计 |
4.6.1 数据输入模块 |
4.6.2 数据输出模块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浓硫酸冷却器可靠性评价模型研究 |
5.1 浓硫酸冷却器可靠性评价研究 |
5.1.1 可靠性分析 |
5.1.2 浓硫酸冷却器可靠性评价方法 |
5.2 浓硫酸冷却器可靠性评价模型建立 |
5.2.1 浓硫酸冷却器可靠性评价内容 |
5.2.2 浓硫酸冷却器可靠性评价方法 |
5.2.3 浓硫酸冷却器可靠性综合评价模型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4)大断面瓦斯隧道施工通风优化及风险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瓦斯渗流、分布及扩散规律研究现状 |
1.2.2 瓦斯隧道施工通风研究现状 |
1.2.3 瓦斯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管理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大断面瓦斯隧道施工通风计算及通风方案设计 |
2.1 引言 |
2.2 隧道施工通风的目的及原则 |
2.2.1 通风目的和通风原则 |
2.2.2 隧道施工通风设计依据 |
2.3 隧道施工的通风方式和方法 |
2.3.1 通风方式 |
2.3.2 通风方法 |
2.3.3 通风设施 |
2.3.4 隧道的通风网路 |
2.3.5 通风法处理瓦斯超限 |
2.3.6 通风方式和通风方法确定依据 |
2.4 瓦斯隧道施工通风量计算 |
2.5 通风风压计算及通风设施的选择 |
2.5.1 隧道实际风量计算 |
2.5.2 风压计算 |
2.5.3 通风设备的选用 |
2.6 某公路瓦斯隧道施工通风设计 |
2.6.1 依托隧道工程概况 |
2.6.2 通风方案的设计 |
2.7 本章小结 |
3 大断面瓦斯隧道施工通风流场及瓦斯浓度场分布规律研究 |
3.1 大断面瓦斯隧道施工通风理论 |
3.1.1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基本理论 |
3.1.2 瓦斯隧道施工通风气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
3.1.3 压入式施工通风计算模型 |
3.2 某瓦斯隧道施工通风数值模型设计 |
3.2.1 Fluent软件介绍 |
3.2.2 计算模型 |
3.2.3 数学模型 |
3.2.4 求解参数设置 |
3.3 瓦斯隧道施工通风风流流场分析 |
3.3.1 不同通风时间X-Z和X-Y面上瓦斯浓度分析 |
3.3.2 稳定状态不同X-Z平面风流矢量对比分析 |
3.3.3 稳定状态不同Y-Z平面风流矢量对比分析 |
3.3.4 不同X-Z平面风流速度对比分析 |
3.3.5 不同Y-Z平面风流速度对比分析 |
3.4 瓦斯隧道施工通风瓦斯浓度场分析 |
3.4.1 不同通风时刻掌子面上瓦斯浓度对比分析 |
3.4.2 不同通风时刻,y=2.22 平面上瓦斯浓度分析 |
3.4.3 稳定状态,不同Y-Z平面瓦斯浓度对比分析 |
3.4.4 稳定时刻,不同X-Z平面瓦斯浓度对比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不同影响因素下隧道瓦斯浓度场分布规律及风筒参数优化研究 |
4.1 引言 |
4.2 隧道瓦斯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
4.2.1 瓦斯涌出量 |
4.2.2 通风量 |
4.2.3 风筒悬挂位置 |
4.2.4 风筒直径 |
4.2.5 风筒出风口距离开挖掌子面距离 |
4.3 不同影响因素下隧道瓦斯浓度的分布规律研究 |
4.3.1 瓦斯涌出量对隧道瓦斯浓度影响研究 |
4.3.2 施工通风量对隧道瓦斯浓度影响研究 |
4.3.3 风筒直径对隧道瓦斯浓度影响研究 |
4.3.4 风筒悬挂位置对隧道瓦斯浓度影响研究 |
4.3.5 风筒出风口距离开挖掌子面距离对隧道瓦斯浓度影响研究 |
4.4 特定工况风筒最优化正交实验 |
4.4.1 正交实验设计基本原理 |
4.4.2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
4.4.3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4.4.4 风筒最优化方案论证 |
4.5 本章小结 |
5 大断面瓦斯隧道瓦斯风险管理及优化研究 |
5.1 引言 |
5.2 大断面瓦斯隧道瓦斯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
5.2.1 大断面瓦斯隧道瓦斯风险管理流程 |
5.2.2 大断面瓦斯隧道风险识别 |
5.2.3 大断面瓦斯隧道风险评估 |
5.2.4 大断面瓦斯隧道风险响应 |
5.2.5 大断面瓦斯隧道风险控制 |
5.3 礼让隧道瓦斯风险识别 |
5.3.1 人为因素 |
5.3.2 自然因素 |
5.3.3 物的因素 |
5.3.4 管理因素 |
5.4 礼让隧道瓦斯风险评估 |
5.4.1 基于事故树分析法的瓦斯爆炸风险评估 |
5.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瓦斯爆炸风险评估 |
5.5 礼让隧道瓦斯风险响应及控制 |
5.5.1 瓦斯隧道通风设计优化 |
5.5.2 瓦斯隧道通风管理优化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5)基于FTF方法的高压输气管道可靠性研究及事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天然气管道发展概况 |
1.1.2 天然气管道安全概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可靠性分析现状 |
1.2.2 高压管道泄漏及扩散过程研究现状 |
1.2.3 火灾爆炸事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高压输气管道危险因素辨识 |
2.1 研究对象工程概况 |
2.1.1 输气干线组成 |
2.1.2 沿线自然概况 |
2.1.3 工程地质 |
2.1.4 天然气理化特点 |
2.2 高压输气管道泄漏的危险因素识别 |
2.2.1 储运介质的风险 |
2.2.2 储运工艺的风险 |
2.2.3 环境的风险 |
2.2.4 第三方损害风险 |
2.2.5 管理的风险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FTF方法理论研究 |
3.1 模糊灰色关联FTA方法模型 |
3.1.1 事故树 |
3.1.2 FTA定性分析 |
3.1.3 FTA的定量分析 |
3.1.4 模糊事故树分析 |
3.1.5 灰色关联度理论 |
3.1.6 模糊灰色关联度FTA |
3.2 模糊FMECA方法 |
3.2.1 FMECA基本理论研究 |
3.2.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3.2.3 层次分析法 |
3.3 FTA辅助FMECA综合分析模型 |
3.3.1 FTF方法概述 |
3.3.2 正向FTF方法、逆向FTF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FTF方法的高压输气管道安全及可靠性研究 |
4.1 模糊灰关联FTA分析 |
4.1.1 管道泄漏事故树建立 |
4.1.2 最小割集和FTA定性分析 |
4.1.3 底事件模糊概率及模糊重要度计算 |
4.1.4 关联系数及灰色关联度运算 |
4.2 基于模糊FMECA的压力管道风险决策模型 |
4.2.1 建立模糊风险决策模型 |
4.2.2 评判模型综合评价 |
4.2.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CA研究 |
4.3 管道抗震措施 |
4.3.1 通过断裂带的抗震措施 |
4.3.2 防震减灾的对策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压输气管道泄漏率计算 |
5.1 气体紊动射流理论 |
5.2 高压输气管道内气体流动基本方程 |
5.2.1 连续性方程 |
5.2.2 运动方程 |
5.2.3 能量方程 |
5.2.4 本构方程 |
5.2.5 状态方程 |
5.3 高压输气管道泄漏模型 |
5.3.1 管道小孔泄漏模型 |
5.3.2 管道泄漏模型 |
5.3.3 管道大孔泄漏模型 |
5.4 管道泄漏量实例计算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的CFD模拟研究 |
6.1 计算流体力学概述 |
6.1.1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知识 |
6.1.2 计算流体力学的优势 |
6.1.3 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介绍 |
6.1.4 计算流体力学求解步骤 |
6.2 GAMBIT建模及网格划分 |
6.2.1 物理模型的建立 |
6.2.2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类型的设定 |
6.2.3 CFD基本参数设置 |
6.3 CFD模拟结果及分析 |
6.3.1 标准状态下模拟结果及分析 |
6.3.2 有风条件下天然气的扩散状态 |
6.3.3 泄漏孔径对天然气泄漏扩散的影响 |
6.3.4 风速对天然气泄漏扩散的影响 |
6.3.5 天然气泄漏的旋涡现象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高压输气管道泄漏事故分析 |
7.1 喷射火灾 |
7.1.1 喷射火计算模型 |
7.1.2 喷射火火灾实例计算 |
7.2 火球火灾 |
7.2.1 火球热福射伤害计算模型 |
7.2.2 火球火灾实例计算 |
7.3 蒸气云爆炸 |
7.3.1 蒸气云爆炸计算模型 |
7.3.2 蒸气云爆炸实例计算 |
7.4 三种危害之间的比较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6)基于FTA方法的大型锅炉设备安装过程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安全的概念 |
1.2 质量与安全的关系 |
1.3 大型锅炉设备安装 |
1.3.1 锅炉设备安装概述 |
1.3.2 大型锅炉及其安装的特点 |
1.3.3 大型锅炉设备安装的趋势 |
1.4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4.1 国内、国际建筑市场现状 |
1.4.2 建筑施工是高危行业 |
1.4.3 建筑施工行业安全形势与现状 |
1.4.4 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故障树分析方法的研究 |
1.5.2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安全管理的研究 |
1.5.3 大型锅炉设备安装过程的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 |
1.5.4 大型锅炉设备吊装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 |
1.6 本文研究的方法 |
1.7 论文的内容安排 |
2 故障树分析(FTA)法的基本理论 |
2.1 故障树 |
2.1.1 故障树常见的符号 |
2.1.2 故障树分析法的优点与缺点[6] |
2.1.3 故障树分析法的基本定理 |
2.1.4 故障树分析法的基本流程 |
2.2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
2.2.1 故障树的化简 |
2.2.2 求故障树的最小割集 |
2.2.3 求故障树的最小径集 |
2.2.4 分析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
2.3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
2.3.1 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 |
2.3.2 顶事件发生的概率 |
2.3.3 基本事件概率重要度函数 |
2.3.4 基本事件的关键重要度(临界重要度) |
3 大型锅炉设备安装过程安全事故的故障树分析 |
3.1 大型锅炉设备安装工程概述 |
3.2 大型锅炉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
3.3 建立故障树 |
3.4 分析大型锅炉设备安装过程发生安全事故的故障树 |
3.4.1 对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
3.4.2 对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
4 大型锅炉设备安装过程安全管理措施 |
4.1 预防锅炉设备爆炸的安全措施 |
4.2 预防安装过程中人员伤亡的安全措施 |
4.2.1 预防高处坠落的安全管理措施 |
4.2.2 预防物体打击的安全管理措施 |
4.2.3 预防起重伤害的安全管理措施 |
4.2.4 预防触电的安全管理措施 |
4.3 预防吊车机械事故的安全管理措施 |
4.3.1 确保吊车性能可靠 |
4.3.2 杜绝起重违章指挥 |
4.3.3 严格执行吊装方案的编制、审核与批准程序 |
5 大型锅炉设备安装安全管理在某公司LWI项目中的应用 |
5.1 某公司LWI项目大型设备概况 |
5.2 设计阶段的可靠性分析 |
5.2.1 对锅炉系统进行HAZOP审核 |
5.2.2 配合施工团队做好可施工性研究 |
5.3 制造过程中质量的控制 |
5.3.1 编制质量控制计划 |
5.3.2 委派专职的质量控制工程师 |
5.4 设备吊装的安全分析与实施 |
5.4.1 吊装方案的可靠性分析 |
5.4.2 吊装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
5.5 设备组装、安装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J冶炼企业选矿生产过程危险源辨识及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危险源辨识的研究现状 |
1.2.2 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危险源辨识内容与方法 |
2.1 理论概述 |
2.1.1 事故致因理论及因素 |
2.1.2 危险源分类 |
2.2 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及要求 |
2.3 危险源辨识程序 |
3 选矿生产主要工艺过程与安全管理现状 |
3.1 选矿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
3.1.1 渣包缓冷 |
3.1.2 碎矿筛分 |
3.1.3 磨矿系统 |
3.1.4 浮选系统 |
3.1.5 精矿、尾矿脱水 |
3.2 主要设备、设施、装置 |
3.3 选矿主要作业活动 |
3.3.1 常规性作业活动 |
3.3.2 非常规性作业活动 |
3.4 选矿场所环境 |
3.5 安全管理现状 |
3.5.1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现状 |
3.5.2 选矿生产过程危险源管理现状 |
4 选矿生产过程危险源识别 |
4.1 选矿生产危险源辨识依据 |
4.2 辨识方法 |
4.3 选矿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
4.3.1 选矿生产作业活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
4.3.2 选矿生产设备设施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
4.4 选矿生产危险源分类 |
4.4.1 固有危险、有害因素 |
4.4.2 人为因素 |
4.4.3 物的因素 |
4.4.4 管理因素 |
4.5 重大危险源辨识 |
5 选矿工艺过程危险性分析 |
5.1 选矿主要作业活动危险性分析 |
5.1.1 作业条件危害分析法 |
5.1.2 选矿生产作业条件危害分析应用 |
5.2 生产设备设施危险性分析 |
5.2.1 风险矩阵法 |
5.2.3 选矿生产设备设施危险性分析应用 |
5.3 胶带运输机伤人事故树分析 |
5.3.1 事故树分析方法 |
5.3.2 胶带运输机伤人事故树分析应用 |
6 选矿工艺过程危险控制对策 |
6.1 选矿生产过程控制手段 |
6.1.1 职业健康防护 |
6.1.2 炉渣放炮事故控制对策 |
6.1.3 选矿生产设备设施危险控制 |
6.1.4 胶带运输机伤人事故控制 |
6.1.5 选矿生产作业活动危险控制 |
6.2 企业安全管理方面 |
6.2.1 维修活动危险控制 |
6.2.2 企业外包与劳务派遣正规化 |
6.2.3 加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 |
6.2.4 应急准备与响应 |
7 总结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论文研究局限性及应用展望 |
7.3.1 研究的局限性 |
7.3.2 成果应用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8)煤矿透水事故管控关键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图清单 |
表清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 |
2.1 相关研究概念的界定 |
2.2 事故致因理论基础 |
2.3 事故链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煤矿透水事故致因及涌水量影响因素分析 |
3.1 煤矿透水事故发生机理 |
3.2 煤矿透水事故致因分析 |
3.3 基于事故树分析法的煤矿透水事故管控关键因素研究 |
3.4 矿井涌水量影响因素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遗传算法-BP 神经网络的涌水量预测模型研究 |
4.1 遗传算法 |
4.2 BP 神经网络 |
4.3 遗传算法和 BP 神经网络在涌水量预测中的综合集成 |
4.4 矿井涌水量预测模型的构建 |
4.5 本章小结 |
5 遗传算法-BP 神经网络涌水量预测模型的应用 |
5.1 A 煤矿条件简介 |
5.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5.3 A 煤矿涌水量预测模型的应用 |
5.4 遗传算法-BP 神经网络涌水量预测模型各输入指标的权重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煤矿透水事故管控措施建议 |
6.1 落实涌水量实测和预测工作 |
6.2 保证安全投入和设备排查 |
6.3 重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
6.4 建立完善的防治水管理制度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受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分析与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事故原因分析 |
2 受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树 |
2.1 事故树分析 |
2.2 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 |
2.3 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分析 |
3 预防措施 |
1) 保证受限空间中的空气质量 |
2) 防止有毒、窒息性气体泄漏 |
3) 严格检测受限空间中有害物和氧含量 |
4) 加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监护工作 |
5) 对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前安全教育 |
6) 健全并严格执行受限空间等危险作业的管理制度和作业规程 |
4 结 语 |
(10)HAZOP/事故树综合安全评价模型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安全评价概述 |
1.1.1 安全评价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1.1.2 安全评价的分类 |
1.1.3 安全评价的程序 |
1.1.4 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 |
1.2 安全评价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性 |
1.2.1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
1.2.2 定量安全评价法 |
1.3 计算机辅助HAZOP安全评价技术的发展 |
1.3.1 逻辑化计算机辅助HAZOP |
1.3.2 智能化计算机辅助HAZOP |
1.4 事故树评价方法的发展 |
1.5 论文课题的研究技术路线 |
1.6 小结 |
2 HAZOP/FTA综合评价模型 |
2.1 HAZOP/FTA模型的HAZOP分析 |
2.1.1 HAZOP分析方法的流程 |
2.1.2 传统HAZOP方法的改进方案 |
2.2 HAZOP/FTA模型的事故树分析 |
2.2.1 事故树顶上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 |
2.2.2 事故树基础事件重要度的计算 |
2.2.3 对于保护系统的失效概率分析 |
2.2.4 故障率数据的可获得性分析 |
2.3 HAZOP/FTA模型的数据计算的模糊性 |
2.3.1 模糊理论介绍 |
2.3.2 三角模糊数在概率分析中的应用 |
2.3.3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2.4 HAZOP/FTA综合评价模型的流程 |
2.5 小结 |
3 HAZOP/FTA评价系统的开发 |
3.1 系统软件的设计 |
3.1.1 编程语言的选择 |
3.1.2 方法的逻辑过程 |
3.1.3 系统分析的界面设计 |
3.1.4 数据库设计 |
3.2 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方法 |
3.2.1 流程输入模块 |
3.2.2 HAZOP分析模块 |
3.2.3 故障率计算模块 |
3.2.4 事故树分析模块的实现 |
3.2.5 数据库管理模块 |
3.3 基础数据准备 |
3.3.1 知识库知识 |
3.3.2 模糊数据 |
3.4 小结 |
4 实例研究 |
4.1 流程节点的输入 |
4.1.1 项目概况 |
4.1.2 评价软件信息输入 |
4.2 HAZOP分析结果 |
4.2.1 评价软件的分析过程 |
4.2.2 HAZOP分析结果的对比 |
4.3 三角模糊数求取事故概率 |
4.3.1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向量 |
4.3.2 软件系统计算结果 |
4.3.3 保护系统故障率计算 |
4.4 DAP系统事故树分析 |
4.4.1 事故树的构建 |
4.4.2 事故树定性分析 |
4.4.3 事故树定量分析 |
4.5 改进后DAP系统事故树分析 |
4.5.1 事故树的构建 |
4.5.2 事故树定性分析 |
4.5.3 事故树定量分析 |
4.6 评价结论 |
4.7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事故树分析中最小割集、最小径集的计算机求解(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HAZOP-FTA的化工过程系统事故预防与控制研究[D]. 赵莉. 吉林建筑大学, 2019(01)
- [2]H煤矿矿井涌水量预测及安全管理研究[D]. 李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6)
- [3]硫酸工业管壳式换热器失效分析与可靠性评价研究[D]. 黄军杰. 兰州理工大学, 2018(09)
- [4]大断面瓦斯隧道施工通风优化及风险管理[D]. 曹魏杨. 重庆大学, 2017(06)
- [5]基于FTF方法的高压输气管道可靠性研究及事故分析[D]. 王婉青. 昆明理工大学, 2017(11)
- [6]基于FTA方法的大型锅炉设备安装过程安全管理研究[D]. 董振易.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7)
- [7]J冶炼企业选矿生产过程危险源辨识及控制对策研究[D]. 何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02)
- [8]煤矿透水事故管控关键因素研究[D]. 裴丽莎. 中国矿业大学, 2014(02)
- [9]受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分析与预防[J]. 王智江.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10(04)
- [10]HAZOP/事故树综合安全评价模型研究与实现[D]. 吴学彬. 大连理工大学,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