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砥柱——回顾周总理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

中流砥柱——回顾周总理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

一、中充砥柱——回忆周总理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论文文献综述)

张蒙,杨文利[1](2020)在《“我的教学、编辑和科研工作三部曲”——访着名党史国史专家刘国新》文中指出学者简介:刘国新,籍贯山东淄博,1951年1月生于天津。着名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8年上山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7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本科;1984年获法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历任中共党史系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国当代政治教研室主任、系党总支副书记、代理书记;1993年调入当代中国研究所,先后担任《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社编辑部

于兴卫[2](2007)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运动研究》文中指出“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口号曾经与“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一起响遍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大地上空。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运动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的各个层面,其影响十分复杂。那么,在一般意义上远离社会日常生活的军队为什么会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学习的典型?本文将以大量的历史档案和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运动的来龙去脉进行全面的考察,以深化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认识。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正文部分由六章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价值和研究意义,介绍该领域和问题研究的现状,说明本文研究的方法和论文写作的框架。第一章,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运动的缘起。对于运动的发生,许多人往往归结于毛泽东的个人原因,本章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毛泽东对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运动的决策分析出发,着重分析在这一运动发生过程中各种因素发挥的不同作用,说明运动发生的复杂性。第二章,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运动的开始。主要叙述在开始阶段,中共利用各级组织和各种宣传方式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到这一运动中去。在不同的阶段,发动者还对学习内容加以规定说明,引导运动发展的方向。第三章,工交系统的学习解放军。大庆是学习解放军的典型,与学习解放军运动的发动有着直接关系。工业交通部门现代化生产的特性和工交系统与解放军的紧密联系使其在学解放军过程中远远走在其它部门前面。工交系统的学解放军是在薄一波的主持下,在部门体系内运作的。通过召开各级政治工作会议,工交系统把学解放军落实到基层单位,还第一个正式出台了关于建立政治工作机构的决定。第四章,财贸系统的学习解放军。财贸系统学习解放军的展开相对于工交系统略晚。“组织”在学习中的作用也更加明显。北京市的试点工作是财贸系统为学解放军采取的一个重要行动。在学习过程中,财贸系统特别注意发挥复转军人的作用。第五章,成为典型“俘虏”的解放军。描写解放军作为典型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为配合运动的开展,解放军要为被学习者提供所谓的“经验”,并推出了大量的“典型”。学习解放军也影响到解放军的自身建设,使解放军在“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第六章,文革与学解放军运动的变迁。描述文教系统的学习教育与文革发起的关系,文革对学习解放军运动的影响,毛泽东通过学习解放军来推动“红卫兵运动”的发展和“三支两军”的进行。最后,笔者认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学习解放军是一场发生在“革命”时代的学习革命典型的运动,学习解放军也在多个方面影响着“革命”自身的发展。其次,学习解放军与毛泽东有密切关系。毛泽东发动这一运动有实用主义的考量,但这场运动也寄托了毛泽东的理想。第三,学习解放军是“组织”自身运作的需要。在这场运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组织”的影子随处可见。运动是依靠“组织”的推动进行的。设立“组织”也是运动本身发展的要求。第四,学习解放军是军事社会化的产物,对解放军自身的发展影响也十分复杂。

龙斌[3](2001)在《也谈“文革”时期党的领导问题》文中研究指明“文化大革命”是我党在独立探索适合于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所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政治运动。以这一运动作为特征的这一段历史时期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是否依然存在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有何特点,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文革”时期党的领导,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理论界已有一些文章对此作过研究,本文也想以一孔之见就教于各位前辈。 “文化大革命”(文中简称“文革”)不是自发的群众运动,而是具有自觉性和自上而下性的政治运动。为了引导群众积极投身于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领导者采用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动员方式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隐藏在群众中的政治热情,并以此作为党的领导的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些动员方式包括:以“口号”式的政治宣传动员人们参加社会活动;树立典型,保障政治动员的持续发展;重视思想教育,开展全民的思想政治工作。虽然上述做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当时这些措施的确使相当多的群众激发出高度热情,积极参与了在党的领导下所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整个“文革”时期,领导者一直坚持党的领导,努力对“文革”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措施包括: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地安排“文革”的发展进程;试图将“文革”控制在适当范围之内;妥善处理“文革”与其他社会活动(例如生产活动、科技活动等等)的关系。领导者是在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发动“文革”的,不是为了“文革”而“文革”,而是要使它服从于、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因此,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始终注意加强党对“文化大革命”的领导,坚决反对并制止任何危及社会主义根基、危及中共执政地位的行为和活动。诚然,“文革”期间,党组织一度瘫痪,广大党员停止了组织生活,但是我们要看到党组织瘫痪、党员停止组织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再者,既要正确认识党员过组织生活的意义,又要正确认识在非常情况下,广大党员自觉地发挥党员的积极作用的意义。‘{文革”期间,广大党员自觉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对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积极进行了抵制和斗争。这对于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功不可-没. 任何时候党的领导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其判断标准是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领导者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意图是好的,但由于理论错误,从而在客观效果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党在“文革”时期的领导总体上是错误的。即使如此,“文革”期间党的领导也有正确的方面。这种正确领导经历了日积月累、曲折发展的艰难历程,最终使“文革”十年灾难得以结束并为新时期新道路的开辟作了一定的准备。它体现在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内高级干部,也包括体现求实精神和正确方面时的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抵制、反对及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和斗争的整个过程中。纵向考察,“文革”十年期间,我党的领导工作曾有过两次转机,实施了比较正确的领导。第一次是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第二次是在1975年,邓小平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横向考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正确领导的因素。 “文革”时期党的领导是一种非常态的领导,有它的独特之处:其一,个人领导取代集体领导。其二,‘一“文革”期间,党的领导既有正确方面,又有错误方面,但这二者之间决不可截然分开,而是呈现相互渗透交织的复杂态势。其三,正确和错误两方面的领导虽然各有卜“斗发展,但由于“左”倾错误始终在全局上居统治地位,起主导作用、占压倒优势,所以,在党的正确领导与错误领导的矛盾斗争中,错误的领导始终作为主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文化大革命”十年错误,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但灾难本身就是一笔警示后人的宝贵财富。本文仅仅从实践党的正确领导这一角度作些分析和总结。第一,党的正确领导依赖于党的思想理论的正确.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党的领导活动既然也是一种实践,那么只有以正确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才能实践党的正确领导.第二,党的正确领导依赖于领导制度的健全.“文化大革命”十年教训,毛泽东个人固然负有一定责任,但领导制度的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第三,党的正确领导依赖于法治的完善。坚持依法治国,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实践党的正确领导。

吴庆彤[4](1998)在《中流砥柱——回忆周总理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六)》文中提出(六)加强口岸管理工作海、陆、空国际口岸工作,包括边防、港务监督、海关、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商品检验等部门的业务,当时存在领导不统一、政策法令执行情况不好、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等问题,不适应国际间人员往来、货物运输迅速发展的要求。周总理责成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改进意见。国务院于1973年2月15日发出《关于口岸工作情况和改进意见》的通知,提出了加强口岸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建设、认真

吴庆彤[5](1998)在《中流砥柱——回忆周总理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美两国关系缓和,中日建交,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建交,彻底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孤立和封锁。这是我国外交战线上取得的伟大胜利。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为了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周总理及时提出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开展国际经济和科技交流的政策。(一)大力发展对外贸易1972年4月9日,周总理在广州接见参加广交会的各地区、各部门的代表时说:"我们是以国内市场为主,国外市场为辅,但是能够出口的还要争取多出口。""我们现在出口数量不大,

吴庆彤[6](1998)在《中流砥柱——回忆周总理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四)》文中指出"9·13"事件使毛主席受到极大震动。他没有想到自己亲自选定的接班人竟然要谋害他。这促使他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开始有了一些认识。他批评了一些极左行为,纠正了一些错案,解放和重新启用了一些领导干部。毛主席决定由周总理主持党中央的日常工作。叶剑英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李先念主持国务院的日常工作。这就使以周总理为代表的党内上层健康力量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要变化。周总理不再是孤军奋斗,而是有了

吴庆彤[7](1998)在《中流砥柱——回忆周总理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三)》文中研究说明1968年12月26日,毛主席指示:"在犯过走资派错误的人们中,死不改悔的是少数,可以接受教育、改正错误的是多数,不要一提起走资派,就认为是坏人"。毛主席的这个指示成为周总理在干部问题上同林彪、江青一伙斗争的有力武器,成为解放干部的重要依据。1970年2月,周总理对进驻各民主党派机关的军代表指示:对民主人士不能那样随便揪斗。如果民主人士有政治历史问题,可以背靠背地进行审查。历史问题,既往不咎。如有现行反革命,另当

吴庆彤[8](1998)在《中流砥柱——回忆周总理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参天大树护英华尽管毛主席在"五·一六通知"中,对于从中央到基层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状况作了不符合实际的估计,并导致严重后果,但是,毛主席并不主张打倒一切,对于有错误但可以改正的干部,他还是要用的。林彪、江青一伙则不同,他们出于篡党夺权的目的,把各级领导干部视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要统统打倒,换成他们自己的人,以实现改朝换代的目的。在他们的煽动下,全国迅速出现否定一切、打倒一切的极"左"狂潮,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被夺权,大批干

吴庆彤[9](1998)在《中充砥柱——回忆周总理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文中研究指明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本刊从本期起,连续选载吴庆彤同志的长篇回忆文章。吴庆彤同志曾长期在周总理身边工作,在"文革"期间曾主持国务院值班室和国务院办公室的工作。他的文章以翔实的史料记述了周总理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的损失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和斗争。读着这些文字,人们对周总理的缅怀之情更为深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也会大为增强。

吴庆彤[10](1997)在《人民的中流砥柱——回忆周总理在“文革”中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在若干重大问题上的斗争》文中研究表明人民的中流砥柱——回忆周总理在“文革”中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在若干重大问题上的斗争吴庆彤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发动和领导的。他的出发点是反修、...

二、中充砥柱——回忆周总理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充砥柱——回忆周总理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论文提纲范文)

(1)“我的教学、编辑和科研工作三部曲”——访着名党史国史专家刘国新(论文提纲范文)

学者简介:
一、教学篇
二、编辑篇
三、研究篇

(2)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价值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写作框架
第一章 “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运动的缘起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第二节 毛泽东的学军决策
第二章 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运动的开始
    第一节 组织的动员
    第二节 宣传动员
    第三节 关于学习内容的阐释
第三章 工交系统的学习解放军
    第一节 大庆与工交系统的学习解放军
    第二节 全国工业交通工作会议与学解放军的开始
    第三节 工交系统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与学习解放军的铺开
    第四节 政治工作机构的建立
第四章 财贸系统的学习解放军
    第一节 学习解放军的动员大会:全国商业部门改善经营管理工作会议
    第二节 全国财贸工作会议与学解放军运动的铺开
    第三节 北京市财贸部门建立政治工作机构的试点
    第四节 三次全国财贸政治工作会议
    第五节 复转军人与财贸系统的学解放军
第五章 成为典型“俘虏"的解放军
    第一节 军队的态度:“向人民学习”
    第二节 解放军的经验
    第三节 解放军的“革命化”示范
第六章 “文革”与学解放军运动的变迁
    第一节 文教系统的学习解放军与文革的发起
    第二节 “文革”与“学习解放军”的演变
    第三节 红卫兵运动与大学解放军
    第四节 “三支两军”:解放军对地方的全面干预
    第五节 “全国人民学解放军,解放军学全国人民”
结语:关于运动的几点思考
    一、“革命”时代的“革命化”的运动
    二、现实与理想:毛泽东号召“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初衷
    三、“组织”的运动与“运动”的组织
    四、学解放军与社会生活的“军事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3)也谈“文革”时期党的领导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文革”时期依然存在党的领导
    1 “文化大革命”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动和进行的
    2 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始终注意加强党对“文化大革命”的领导
    3 “文革”期间广大党员积极地进行了抵制和斗争
二、 如何正确看待“文革”时期党的领导
    1 任何时候党的领导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 党在“文革”时期的领导总体上是错误的
    3 “文革”期间党的领导也有正确的方面
三、 “文革”时期党的领导的特点
    1 个人领导取代集体领导
    2 正确和错误的领导呈现相互交织的复杂态势
    3 正确和错误两方面的领导各有其发展
四、 几点启示:
    1 党的正确领导依赖于党的思想理论的正确
    2 党的正确领导依赖于领导制度的健全
    3 党的正确领导依赖于法治的完善
五、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四、中充砥柱——回忆周总理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论文参考文献)

  • [1]“我的教学、编辑和科研工作三部曲”——访着名党史国史专家刘国新[J]. 张蒙,杨文利. 北京党史, 2020(01)
  • [2]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运动研究[D]. 于兴卫. 中共中央党校, 2007(03)
  • [3]也谈“文革”时期党的领导问题[D]. 龙斌. 湖南师范大学, 2001(01)
  • [4]中流砥柱——回忆周总理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六)[J]. 吴庆彤. 紫光阁, 1998(06)
  • [5]中流砥柱——回忆周总理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五)[J]. 吴庆彤. 紫光阁, 1998(05)
  • [6]中流砥柱——回忆周总理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四)[J]. 吴庆彤. 紫光阁, 1998(04)
  • [7]中流砥柱——回忆周总理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三)[J]. 吴庆彤. 紫光阁, 1998(03)
  • [8]中流砥柱——回忆周总理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二)[J]. 吴庆彤. 紫光阁, 1998(02)
  • [9]中充砥柱——回忆周总理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J]. 吴庆彤. 紫光阁, 1998(01)
  • [10]人民的中流砥柱——回忆周总理在“文革”中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在若干重大问题上的斗争[J]. 吴庆彤.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97(06)

标签:;  ;  ;  ;  ;  

中流砥柱——回顾周总理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